【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选修高二《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阁夜》教学设计
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阁夜》名优教案 (9)
《阁夜》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诗歌写作背景,熟悉诗歌内容。
2.揣摩诗歌思想情感,分析诗歌多种艺术手法。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揣摩诗歌思想情感,分析诗歌多种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旅夜书怀》,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是他失去严武的依托离开成都到渝州、忠州途中所写。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同一时期的另一首诗歌《阁夜》。
二、作者简介详见教学课件。
三、背景介绍详见教学课件。
四、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1.学生自由诵读。
(教师指导:意读、情读)2.播放诵读录音。
(学生体会诗歌深情、顿挫的特点)3.学生速读诗歌,根据课本注释梳理诗歌内容。
4.概括诗歌内容。
本诗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阁夜景象,第二部分写阁夜情事。
阁夜景象:岁暮时节,冬日傍晚,霜雪初停的寒夜;击鼓声,号角声,动荡的星河,三峡江水。
阁夜情事:战乱岁月,百姓流离失所,家国苦难,连年战伐。
五、把握诗歌主旨1.从整首诗来看,诗人感慨万千。
诗人共有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呢?明确:五种。
第一个是表达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的感慨,第二是表达诗人客居天涯的感慨,第三是表达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之情,第四是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第五是表达诗人对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其中诗人对百姓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最为忧伤。
2.补充:也可以说诗人万般感慨集于笔端,有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有对人生、宇宙、历史、古今之悲,还有对个人命运的悲叹。
六、鉴赏诗歌艺术手法在艺术手法上,主要有两个特点。
(1)此诗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声音来写战争。
颔联和颈联通过鼓角声、野哭声、渔樵的歌声来渲染战争的气息,手法含蓄,情感的张力和浓度都很大,十分痛切地表现出战争带来的灾难。
(2)此诗另外一个特点是用典。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三单元第12课阁夜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阁夜>>.在高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了几首杜甫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集在必修三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还记得有哪一些吗?能不能背出来?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2][1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解题《阁夜》:大历元年冬的一个夜晚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三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以此为重点,以诵读法解读诗歌(一)一轮诵读,因声求气:(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进而把握诗的精神。
)1学生先初读.正音:①景:yǐng 日光;②霁:jì雪止;找出韵脚,押ao韵,偶句押韵注意朗读时,韵脚字稍微拖余音,把握节拍:2—2—1—2 2—2—1—2节拍:读出节奏美。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录音朗读2学生再读老师点评:重音、语速、语调等存在问题,这些都是源于对理解上的不够准确,因而朗读欠当,如此引出第二轮诵读,缘景明情(二)二轮诵读:缘景明情缘景明情,通过品味诗歌的意象——或景或物或人或事,连缀成画面,体会独特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感情。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阁夜》公开课教案
《阁夜》公开课教案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师生共同背诵高中阶段所学杜甫的诗歌。
《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蜀相》、《登岳阳楼》《旅夜抒怀》。
师生共同回忆有关杜甫的相关知识。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
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
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
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二.授课过程1.简单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
“阁夜”,即夔州西阁之夜。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产生了多种复杂的感情。
《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2.多媒体投影《阁夜》全诗,教师简单指导朗读。
学生听录音朗读。
这首诗系因感伤时事而作,很可能是诗人在彻夜不眠之后写的。
全诗当用低沉的调子来读,速度要慢一些。
八个诗句的节奏皆作“XX—XX—X—XX”,为避免单调起见,读时对节拍的长短可适当加以调整,使整齐之中略有变化。
此诗四联皆对仗,出句与对句之间应有明显间隔,如一气读出,就听不出对联的意味了。
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逐句分析诗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①“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
“天涯”,称所在地夔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
《阁夜》教学设计
《阁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阁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的自主赏析部分的第一篇诗歌。
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诵读吟咏,深刻体会诗歌的情感流动。
学习这首诗歌,通过朗读吟诵,整体感知,透过字里行间,体会诗中蕴含的作者的深沉的复杂的感情。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赏析这首诗歌,后面的学习就比较顺畅了。
学情分析: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已经了解了杜甫其人其事,学习了杜甫的诗歌作品,如《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等。
这些作品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杜甫的形象。
有了这些做铺垫,学生理解《阁夜》还是比较容易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吟咏诵读,体会诗歌蕴含的复杂的深沉的情感。
吟咏诵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韵脚,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通过吟咏诵读,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诗歌一、导入: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在唐诗的领域内有两座高峰,就是李白和杜甫。
李白以其飘逸豪放,被称为“诗仙”。
而杜甫以其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圣”。
前一个单元我们刚写过李白的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歌《阁夜》。
二、知人论世:解题:阁夜:西阁之夜,西阁即作者寓居的夔州西阁。
夜,这是一个不眠之夜。
诗人是因什么不眠呢?当时诗人寓居的夔州发生战乱,连年不息,杜甫的几个好友也相继离世,他自身又孤苦伶仃,漂泊在外,社会的动荡不安,加上身世的凄惨,他在这个不眠之夜用笔记录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下了这首诗。
三、赏析诗歌:1、一读,读准字音:景(jÎng )霁(jÌ )注意韵脚:宵,摇,樵,寥。
押平声韵,读时,拖长字音。
2、二读,读出韵律:节拍:2—2—1—2 2—2—1—2。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三单元 阁夜 (1)
阁夜主备者:黄飞贞授课者:黄飞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杜甫沉郁悲凉的格调、感受忧国忧民的情怀。
2、能力目标:反复研读文本,深入分析此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比较阅读《阁夜》《旅夜书怀》。
3、情感目标: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树立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阁夜》《旅夜书怀》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自主学习法。
3、合作探究法。
授课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杜甫的诗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来。
——《登高》二.作者介绍1.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著有《杜工部集》.2.“阁夜”,即西阁之夜。
3.这首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4.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
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悲伤的现实。
于是写下了这首“有无穷之思”的诗篇。
5.诗歌归类:按照形式,属七言律诗;按照有无完整的故事情节,是一首抒情诗;按照内容,属于即景感怀诗。
三.整体感知:这首诗歌作者写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明确:描写雪霁寒宵的冬夜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具体研习: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3单元第2课 《阁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_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诗歌与散文制定的课程目标是:1.培养兴趣,丰富情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理解思想内涵,探索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涵,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为选修课,是高中古诗文学习的重要补充部分,其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古诗文基础,扩大知识积累,提升品鉴能力,加强实践运用。
课改后,古诗文为本省高考考纲必考内容。
因此,如何在教学时使选修课“去必修化”,整合教学资源,合理取舍,采取多样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值得研究探讨。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标是适应高中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通过拓展鉴赏,提升学生感受、品鉴古诗文的能力。
该书篇目众多,诗文兼收,要在规定课时内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困难,需要合理把握教学深度,进行整合、取舍,多样化呈现教学形式,建立适合学情的多元评价体系。
《阁夜》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技能目标: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探讨杜甫诗的风格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诗风,体会诗意。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涵咏探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蜀相》、《登高》、《登岳阳楼》这三篇律诗,对杜甫的平生经历与思想工作情感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
《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
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
《蜀相》一诗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与仰慕之情,也对自己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人教版选修高二《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三单元《阁夜》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4.《阁夜》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诵读的要领:掌握关键字的读音、语句的节奏、语气,体会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2.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行恰当的评价;4.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自主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教材分析《阁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部分的第一篇诗歌《阁夜》。
这个单元的目标是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本课是这一单元自主赏析的第一篇诗歌,学生在这一课学会了自主鉴赏,才能在后面的诗歌鉴赏中更好地运用时间。
学习本课是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体会杜甫一生经历坎坷却有着深沉悲壮的爱国情怀。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杜甫的诗歌积累较多,但还只是停留在积累名言佳句的层面上,很少体味诗歌的“韵味”,还缺乏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原始的起点”与诗歌鉴赏之间缺少联系的“桥”。
而教师要帮学生建起这座“桥”。
这个“桥”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设,从认知阶段到解读阶段再到鉴赏阶段,由“表”及“”里,体会诗歌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思想情感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会古诗鉴赏的方法:个性化解读文本,写出鉴赏文字;2.难点: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五、过程与方法: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本课我主要用了点拨法、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内容。
2.研读法、点拨法,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杜甫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方法:诵读点拨法、分组讨论探究法,分析鉴赏法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八、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1.播放《杜甫的生平》(微课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加深对杜甫的理解):2.教师语言导入: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阁夜》学案
阁夜【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受本诗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诗歌学习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内容。
2、研读法、点拨法,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杜甫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中隽永的意蕴。
【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鉴赏这首诗的风格,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难点:理解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1、“阁夜”,即西阁之夜。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àn)、郭英乂(yì)、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2、诗词鉴赏艺术手法包括:(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3)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用典等。
【综合问题】一、诵读,初步把握诗歌内容。
二、合作讨论首联:1、首联给我们交代了哪些要素?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交代时间、地点和天气情况。
夜雪初霁之景。
2、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这夜雪初霁之景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诗人借夜雪初霁之景烘托出凄凉悲怆的心境。
3、怎样理解“凄凉悲怆”的心境?“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时光易逝之感,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已届暮年之意;“短景”前一个“催”字有时光飞逝、人生短暂之感;而称夔州为“天涯”,便含有沦落天涯、久客不归之意;“宵”,这里指黎明前,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
综上所述,诗人借夜雪初霁之景烘托出凄凉悲怆的心境。
颔联:1、颔联写诗人冬夜闻见之景,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听觉、视觉。
《阁夜》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阁夜》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阁夜》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1《阁夜》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阁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绝,描写了在高高的宫阁中,自己与友人一起经过了一夜的诗酒谈话。
此篇文章可以作为人教版高二选修的教学内容,下面将就如何进行《阁夜》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教学目标1、知道七绝是唐诗中的一种形式,熟悉上古阳刚诗风2、学习押韵格律并体会唐诗中的华丽文字及思想深度3、理解唐代文学艺术特色,了解唐代宫廷生活及宫廷诗歌作品4、学会把自己的感觉及思考结合到文学作品中,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文本分析通过阅读《阁夜》这首唐诗,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唐诗中的常见格式。
让学生分辨出什么是七绝的格式。
结合全诗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例如:“瑶池”“云阙”等有文化内涵的意象,并结合诗的结构、韵脚等研究唐诗的形式特点。
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用恰当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第二课时:风格鉴赏让学生结合诗的上句、下句分别分析韵部的对仗关系,并重点阐述诗歌中针砭人性的思想。
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唐代文学中的创作精神及几何学上的秩序美学。
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出较深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课时:唐代文学及宫廷诗歌教师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并围绕宫廷诗歌这一主题展开讲述。
课上通过引导学生一起深入研究《阁夜》这首诗,教师创设思考场景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构思与讨论。
第四课时:形式特点及感受表达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唐诗形式的特点,以及实例加强深度剖析。
接下来性探讨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在诗歌中。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诗中情感的表达,通过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转换做了理论知识的结合,让学生们熟练使用唐诗中的一些词语句式。
第五课时:学生分享朗读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古诗朗诵,让所有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表现自己,借此机会使大部分学生深入理解《阁夜》的文化内涵和美感价值。
教学方法与技巧本次授课中,我将运用多元教育技巧,让学生在各种形式中认知《阁夜》。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教案诗歌之部第三单元自主赏析阁夜(3)
《阁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依据声律探求诗的精神。
2、根据字词所包含的感情,体味《阁夜》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根据“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读诗歌,探求诗歌精神。
教学难点:认识诗人思想感情的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探究法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共同回忆杜甫的生平、思想等情况。
二、背景简介大历元年(766)冬,这一年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
杜甫寓居夔(kuí)州西阁,此时蜀中外有吐蕃军队的侵扰,内有崔旰(gàn)杨子琳等军阀的混战,战祸绵延多年,人民死伤无数。
想一想当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看一看现在万民挣扎于水火却不能挽救,岂不痛哉!三、诵读指导1生齐读,正字音2生齐读,说韵脚明确ao3师引导分析节拍和重音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4师范读5生齐读四、诵读之后,同学们思考你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感受到了什么?四人一小组讨论完成。
明确:1看到了无边无际的霜雪洒落地面,蔓延到天边;我看到了壮观无比的星河倒映江中,碎影摇曳不定。
2听到了五更时分,军营里的击鼓声和号角声在夜空中显得格外悲壮;寂寂深夜,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荒芜的边境上,渔樵的歌声在凄凉的悲唱。
3想到了时光飞逝,人生短促;战乱频繁,哀鸿遍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4感受到了诗人那博大悲悯的情怀,那忧国忧民的忠诚,那自似宽解的思索: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最终不免归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
五、播放名家的朗读视频,再次感受六、提问: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和情感读《阁夜》明确:首联岁末日短,深夜雪霁,应读的平缓颔联五更鼓角(听觉)星河影动(视觉)朗读时也应引吭高歌,颈联野哭千家,夷歌数出(对比)朗读时应转悲,尾联名将逝去,亲朋无音,以悲慨之音读之生再次齐读,读出情感七、提问:1、诗人为何而悲?2、小组讨论各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情感?明确:首联:借景抒情,借萧瑟冬景,抒发自身客居天涯,境遇凄怆之悲。
阁夜公开课说课稿
《阁夜》说课稿一、说教材:《阁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课文。
第三单元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因声求气”是我们在接触作品之初,首先要掌握其节拍、用韵等律诗特点。
“吟咏诗韵”是要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以充分体现出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朗读,难点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生古典诗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文学鉴赏对学生能力要求高,学生不仅要理解诗词内容,还要从文学角度欣赏诗词,使之逐步形成从文学角度来分析理解诗词的习惯,形成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鉴于古典诗词的语言特点:语句组合样式新颖,内容含量大,空白点多,理解相对困难。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多次的感情经验积累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选择恰当的角度,确立恰当的目标,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案,使学生达到对诗词的深度理解与重点掌握。
三、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诗歌的学习,了解杜甫沉郁的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积累名句。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情怀。
由于篇幅短小,所以安排了1个课时。
四、说教法反复诵读、引导、合作探究五、教学设想:指导学生诵读,初步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再结合时代背景文本内容理解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怀。
最后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六、教学要点:学生由对诗中的分析、讨论进而深入到对作者感情的把握。
七、说教学过程:1、导入:本课的导入采用的是启发式和引导式相结合的方式,比较新颖,很快能导入本课。
2、作者及背景:因为前面已经刚学过了杜甫的两首诗,对于作者没有多做介绍,背景因诗中有涉及,把它融入诗歌分析当中来渗透。
3、朗读:朗读分了三个步骤。
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出音律,三读读出感情。
《阁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阁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阁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阁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序《阁夜》作为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自问世以来就深受读者们的喜爱。
这篇文学作品到底有什么样的内涵和思想展现,我们该如何教学和探讨呢?本文将从文学学习的角度,设计一份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学作品。
一、教材分析《阁夜》是唐代女诗人李清照所著的一篇散文。
全文共分上下两篇,基于爱情友情这些社会关系的主旨,深入描绘了一对恋人相思相对的情感。
作品的篇幅不长,却通过两位主人公的情感碰撞,描绘了当时中国古代文人士子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阁夜》,帮助学生:1.了解唐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2.掌握散文创作的基本技巧,学习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3.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情节、意象等元素的丰富内涵;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铺垫环节: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时代背景。
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引导学生在历史和社会环境下,理解并欣赏《阁夜》这篇文学作品。
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补充材料或讲解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唐代文学的精髓和文学特点。
同时,也可以以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
2.阅读篇章: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阁夜》是一篇唐代散文,通篇描绘了一对恋人在相思之中的生活状态,通过作者的描写,展现了人物传统情感与现代情感的冲突。
在阅读散文时,要帮助学生把握散文的基本特征,比如节奏、语言、结构、氛围等,同时梳理文学作品的主线、情节和情感形式。
3.理解人物:通过人物形象更深刻地阐释主题。
散文是一种以文字为载体,展现现实人物形象的文学形式。
在阅读《阁夜》时,要逐个解析人物形象,从人物的性格特征入手,了解恋人之间的感情渐进历程,以及传统情感与现代情感的碰撞。
同时要结合篇章路径,了解人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4.《阁夜》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诵读的要领:掌握关键字的读音、语句的节奏、语气,体会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2.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诗歌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内涵;3.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能进行恰当的评价;4.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自主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教材分析《阁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部分的第一篇诗歌《阁夜》。
这个单元的目标是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本课是这一单元自主赏析的第一篇诗歌,学生在这一课学会了自主鉴赏,才能在后面的诗歌鉴赏中更好地运用时间。
学习本课是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体会杜甫一生经历坎坷却有着深沉悲壮的爱国情怀。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杜甫的诗歌积累较多,但还只是停留在积累名言佳句的层面上,很少体味诗歌的“韵味”,还缺乏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原始的起点”与诗歌鉴赏之间缺少联系的“桥”。
而教师要帮学生建起这座“桥”。
这个“桥”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设,从认知阶段到解读阶段再到鉴赏阶段,由“表”及“”里,体会诗歌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思想情感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会古诗鉴赏的方法:个性化解读文本,写出鉴赏文字;2.难点:反复诵读中想象、欣赏,领会诗歌歌流露的思想感情。
五、过程与方法: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本课我主要用了点拨法、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内容。
2.研读法、点拨法,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杜甫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方法:诵读点拨法、分组讨论探究法,分析鉴赏法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八、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设计1.播放《杜甫的生平》(微课视频)(创设情境,深情导入,加深对杜甫的理解):2.教师语言导入:韩愈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上周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将进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另一著名诗人——杜甫。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诗歌《登高》,《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
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阁夜》。
(板书课题)(引发学生对作者的理解,回忆杜甫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为诗歌欣赏做铺垫。
)二、预习检测(这个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先自己说明背景,老师再根据学生不同说法,总结完善。
)1.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该诗是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混战,连年不息。
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
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3.请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
明确:阁夜”,即西阁之夜。
阁,作者寓居的西阁;夜,夜里。
联系背景,暗指作者是在家中彻夜未眠;题目是指作者在战乱频仍时,孤身漂泊在外整夜不眠所做的感思。
题目提示读者写作的时间和地点。
《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美称。
三、诵读训练1.请1-2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订正。
2.出示投影,理解并掌握下列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重点字词检查⑴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⑵霁(jì):雪停。
⑶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瞿塘峡在夔州东。
⑷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战伐:崔旰(gàn)之乱。
⑸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⑹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3.学生自由诵读。
(结合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把握节奏)明确: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四、熟读全文,结合注解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1.学生先听朗读,然后学生集体朗读。
读的稍慢,读出感情明确:全诗的基调是悲凉哀伤、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2.学生结合下面的注解理解此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明确: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年终白日的光阴逐渐缩短,寒夜霜雪笼罩着荒远天涯。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破晓时军营中鼓角的悲壮,星河的影子在三峡上荡漾。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荒野中的人家为战争痛哭,远处传来渔夫悲凄的歌声。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英雄的业绩最终成了黄土,我何必介意书信音讯即少五、学生齐读全诗(一)师生齐读全诗,整体感知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自己默读这篇诗歌,体味一下,作者在这篇诗歌中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由于军阀混战,人民涂炭的愤激忧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飘零无依,屈志不伸的孤寂伤痛。
总之,伤时忧世,哀民叹己,是《阁夜》的主体内容六、学生再次自由朗读全诗,深入理解(一)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首联1.首联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首联点明写作时间,环境,借雪夜初霁之景,烘托出诗人凄苦悲凉的心境。
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笔调。
(设置意图: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思。
)赏析:开首二句点明时间。
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
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2.问题探究:请各小组谈谈首联中“催”和“寒”的妙处?明确:催在这里有催促之意,寒这里可以动词理解,“催”和“寒”两个字既是写景,又有作者的人生感受。
光阴催促着每一天的日升日落,而作者自己也被光阴催促着到了暮年,国事家事天下事,忧心的事情很多,可是时光的流逝让人不得不产生一种来日无多的紧迫感。
冰天雪地固然寒冷,对于贫病交加、飘泊天涯的杜甫来说,心境的寒冷也和这个冰天雪地的寒宵融为一体了。
(二)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颔联1.)颔联主要写了什么?明确:颔联紧承“寒宵”,写诗人冬夜闻见之景。
赏析:“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
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
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
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
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戈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
下句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景色是够美的。
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
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2.小组题目探究:请对颔联的写作手法进行赏析视听结合:前一句写听觉,后一句写视觉。
对偶:五更—三峡鼓角—星河声悲壮—影动摇双联:三峡星河影动摇用典:用典:“(曹操)闻衡善击鼓,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躞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
”此两句形象鲜明,音律铿锵,寓情于景,借眼前雄浑伟丽之景传达出诗人此际沉郁悲慨的心情。
(三)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颈联1.提问:颈联主要写了什么?明确:颈联,由景物转到了人事。
这两句可能是作者听到“五更鼓角”之后产生的联想。
赏析:颈联写道“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野哭"即乡野百姓的哭声。
”战伐"指蜀地军阀混战的局面。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起渔樵"即起于渔夫樵子之口。
上句是说,听到征战的消息,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遍四野。
诗人所描绘景象是多么凄惨。
下句是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 夷歌"之声。
其中,"数处"指不止一起。
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来。
诗人在这一联,用声音来抒发情感,“野哭、夷歌”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正好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小组问题探究: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感如何?师明确:上句是说,听到征战的消息,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遍四野。
诗人所描绘景象是多么凄惨。
下句是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
其中,“数处”指不止一起。
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来。
诗人在这一联,用声音来抒发情感,“野哭”、“夷歌”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正好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考验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并以此会自然而然联想到原因,并且体会感情)(四)老师与学生共同赏析尾联1.师提问:尾联写了什么?明确:作者面对种种家国的苦难而无能为力,因此作自我慰藉之语。
赏析:尾联写道:“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卧龙”指诸葛亮。
“跃马”指公孙述。
这里,诗人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诗人运用典故,在比较中含蓄而深沉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