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奢则不孙”片段赏析

合集下载

论语经典名句50句(三)

论语经典名句50句(三)

论语经典名句50句(三)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篇》解释: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赏析:此句指人的居住环境当以有仁厚之德为美,以为仁德追求内蕴有审美情趣,表达了古代儒家关于伦理与审美相结合的价值观念。

2、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篇》解释: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公正地喜爱应当喜爱的人,才能够公正地厌恶应当厌恶的人。

赏析:此句鼓励人们努力成为一个具备仁德的人,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判断力,面对各种人或事物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并且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3、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篇》解释:居于统治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恭敬,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赏析:此句体现了道德规范和待人处事的标准,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篇》解释:违反礼的事不看,违反礼的事不听,违反礼的事不说,违反礼的事不做。

赏析:此句体现了“礼”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符合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解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大智慧。

赏析:此句强调了学习中实事求是的精神,孔子认为,求学的人都应该培养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学习不能有任何的虚假,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正视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以谦虚的态度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地进步。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论语七则》解释: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君子面对富贵的正确态度论语

君子面对富贵的正确态度论语

君子面对富贵的正确态度论语
君子面对富贵的正确态度在《论语》中有表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意思是吃粗粮,喝清水,把胳膊曲起来当枕头,快乐也就在这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来看就象浮云一样。

在这章经文中,孔子非常明确地提出,不义而富且贵,就象浮云一样的观点,这就是孔子正确对待富贵的态度。

《论语》中记载孔子关于富贵问题的内容不止一处,这是最明确的一段话。

孔子对于富贵的态度认为“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

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

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原文及解释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原文及解释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原文及解释名句: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摘自:《论语·述而篇》解释: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

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述而篇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斋,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从《论语》看教师职业精神

从《论语》看教师职业精神

为去待人接物 ,去处事 ,去完成 本职工作。职业道德 是人们发 自 内心的品行 、人格和精神世界 。她能调整职业内部 、外部和各个 方面的关 系,从道义上保证业务工作的完成。让我们来看看孔夫 子 是怎样做 的吧 !首先 ,他温和 ,但是也很严 厉, “ 子温而厉 ,
威而不猛 ,恭而安” , (《 论语 ・ 述而》)他对学生循循善诱 , 耐心教诲 ,但是 ,对学生的错误决不纵容姑息 ,而是严厉批抨。 正如 《 三字经》所言: “ 教不学 ,师之惰 。”这是一种敬业爱生 精神的体 现。我们教师也要力争像孔子一样 :有着庄严的温和, 有威仪而不凶猛 ,永远安详而恭敬 。其次 ,他善 良。 《 论语 》全 书都贯穿着 “ ”的思想 ,孔子说 :仁者 “ 仁 爱人” , (《 论语 ・ 颜渊》)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 语 - 渊》 )这种 论 颜 “ 恕”道就是一种深刻的善 良。 “ 子以四教 :文、行 、忠 、信” (《 论语 ・ 述而》)孔子 以四种内容教育学生 :古代文献 ,社 会 实践 ,忠 诚 老 实 ,守信 遵 约 。可 见 ,孔子 的 重要 教 学 内容 就 是 教 学生做一个菩 良的人,做一个 贤德的人。孔子心 中最优秀的学
(《 语 - 路 》 ) 论 子
思在其中学毕业论文 《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 “ 在选 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 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 自身的 完美。不应认为 ,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 ,互相 ;突的 ,一种利益 中 必须消灭另一种 的:人 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 。人们只有为同时
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教育社会化教师不仅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同事上级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同家长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让所有教育资源都发挥最大的作用

论语述而篇第七

论语述而篇第七

论语述而篇第七【本篇引语】本篇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原文】71 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窃(2)比于我老彭(3)。

”【注释】(1)述而不作:述,传述。

作,创造。

(2)窃:私,私自,私下。

(3)老彭:人名,但究竟指谁,学术界说法不一。

有的说是殷商时代一位“好述古事”的“贤大夫”;有的说是老子和彭祖两个人,有的说是殷商时代的彭祖。

【译文】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评析】在这一章里,孔子提出了“述而不作”的原则,这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

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那么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这种思想在汉代以后开始形成古文经学派,“述而不作”的治学方式,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局限作用。

【原文】72 子曰:“默而识(1)之,学而不厌,诲(2)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注释】(1)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

(2)诲:教诲。

(3)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评析】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

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

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原文】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1),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奢则不孙,俭则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奢则不孙,俭则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篇第七㉟-㊱㉟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㊱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奢:过于奢华,奢侈。

不孙:就是骄傲、傲慢的意思。

过于节俭的时候,就会显着鄙陋。

固:是鄙陋、寒酸之意。

我们再来看这句话,把它放在一个人身上就很好理解了,一个人过于奢华的时候就会显得很不逊,没有礼貌,很骄纵,很骄狂。

如果过于节俭,就会显得很寒酸,很鄙陋。

我们举生活当中的例子: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是很奢华的,你看这个人就充满着傲慢,充满着无礼;如果一个人生活又过于节俭?用我们生活当中的话——太寒酸了,不合乎礼,做什么事情都非常的小气,这个也是不行的。

最好的是取其中,不过于奢华,要懂得节俭,但是节俭的同时又合乎礼,又不会显得过于寒酸,这是取中——中道。

与其不孙也,宁固。

可是如果不能取中的时候,与其太过于骄纵,那么宁可选择不及。

骄纵、奢华是过;简陋、太过于寒酸是不及,就是固。

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过犹不及,最好是取其中,如果不能取其中的时候,我们宁可选择不及,一定不要选择过。

但是我们在生活当中恰恰相反,我们举生活当中的例子:如果一个人的生活过于奢华、骄纵和显得比较寒酸,更多的人愿意去选择骄纵,选择奢华。

我们再举生活当中其他的例子就更好理解了:一个人过于浪漫,过于能说会道,不见得是好事情,过于的另一面就是不及。

一个人过于浪漫、过于会说;还有一个人,没有情调,过节也没有什么礼物,也不懂得浪漫。

我们很多人这个时候会选择过于的那个人,会选择更浪漫的那个人,但是实则这是不对的,“与其不孙也,宁固。

”宁可选择不及的,为什么呢?不及的伤害性更小,过的伤害性更大。

我们去想一想,过于浪漫的那个人,对人的伤害性是不是会大?因为你要懂得一个道理,他不光对你过于浪漫、过于会说,对其他人也是如此。

为什么我们说,总是有很多渣男、渣女,因为他招人喜欢。

因为他过。

那个部分他表现得特别好,我们喜欢,他是这样对我们的,同样也是这样对待他人的。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原文及解释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原文及解释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原文及解释名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摘自:《论语·述而篇》解释:(许多人)不去培养品德,不研讨学问,听到了应当做的事(义),却不能马上去做;有错误却不能改正。

这些都是我所担忧的。

述而篇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斋,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篇第35章》孔子因何在“不孙”与“固”之间选择后者?

《论语·述而篇第35章》孔子因何在“不孙”与“固”之间选择后者?

《论语·述而篇第35章》孔子因何在“不孙”与“固”之间选
择后者?
7·35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孙:同“逊”,谦让,恭顺。

不孙有越礼的意思。

固:简陋、鄙陋,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过分节俭了就会寒酸。

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孔子为什么要在“不孙”与“固”之间选择后者呢?
朱熹作注说:“奢俭俱失中,而奢之害大。

”张居正也认为:“盖奢而不孙,则越礼犯分,将至于乱国家之纪纲,坏天下之风俗,为害甚大。

若俭而固,则不过鄙陋朴野而已。

原其意犹有尚质之风,究其弊亦无僭越之罪,不犹愈于不孙者乎?”
春秋末期,奢侈豪华之风在各国诸侯、大夫中盛行,他们的生活享乐标准和礼仪规模都与周天子没有区别。

孔子对这种越礼、违礼的行为极为不满。

因此,讲了上面的话。

奢侈的弊端在于越礼,过分节俭的弊端在于简陋、鄙陋,使人感到寒酸。

相比之下,奢侈的弊端更大。

故而在两者之间,宁可选择过分节俭,也要维护礼的尊严。

附:
【原文】
7·35 子曰:“奢则不孙①,俭则固②。

与其不孙也,宁固。


【注释】
①孙:同“逊”,谦让,恭顺。

不孙有越礼的意思。

②固:简陋、鄙陋,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

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名句欣赏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名句欣赏

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名句欣赏
名句: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解释:奢侈了就不恭顺,节俭了就固陋。

与其不恭顺,宁可固陋。

出处: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篇》
原文(节选):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

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生民之本,要当稼稽而食,桑麻以衣。

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树圈之所生。

复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

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论语》赏析

《论语》赏析

《论语》赏析第一篇【学而】【本篇引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

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

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

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

论语述而篇每篇赏析 论语述而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述而篇每篇赏析 论语述而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述而篇每篇赏析论语述而篇原文及翻译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摘自《论语》【注释】①孙:同逊,恭顺。

不孙,即为不顺,这里的意思是“越礼”。

②固:简陋、鄙陋。

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孔子讲学图
孔子说:“奢侈而致骄,甚至越礼,俭而致陋,以至于思想守旧;与其骄奢,宁可固陋。


美的瓜果特色乡镇邵东简家陇镇
本章节孔子认为,对奢侈与节俭间的关系来说,奢侈了人就会越礼,但节俭了就会寒酸守旧。

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自然本性的表现。

我们平时常常所闻见的是:到富贵之人往往骄纵安逸,贫穷之人往往节俭勤劳。

其实这都是人的本性所决定。

然而,孔子认为尽管节俭会使人感到寒酸守旧,但对于骄奢越礼之举,他却宁可选择寒酸守旧。

湖南邵东太云山欢迎你
纵观历史,一个朝代的败亡皆是吏治的腐败,大小官员因追逐骄奢而贪婪,导致下层民众无法生存而官逼民反。

于是乎,必有人借其势而促成改朝换代。

因此,站在统治者的立场而言,宜可寒酸守旧安稳社稷,不可骄奢越礼失掉天下!孔子这种观点是无可厚非的。

传承红色经典/衡宝战役革命先烈陵园/湖南邵东灵官殿
《论语》浅释.每日一选译。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原文及解释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原文及解释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原文及解释名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摘自:《论语·述而篇》解释:吃粗粮喝水,把手臂当作做枕头,乐意也在其中了,用不道义的手段弄来的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

述而篇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斋,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与其不孙也,宁固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与其不孙也,宁固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与其不孙也,宁固
【原文】
子曰:“奢则不孙(1),俭则固(2)。

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述而第七》)
【注释】
(1)孙:同“逊”,恭顺。

不孙,即不谦逊,骄傲自大。

(2)固:简陋、鄙陋。

这里是寒酸的意思。

【翻译】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变得骄傲,节俭了就会流于固陋。

与其骄傲自大,我宁可寒酸固陋。


【评析】
春秋时代各诸侯、大夫等都极为奢侈豪华,他们的生活享乐标准和礼仪规模都与周天子没有区别,这在孔子看来,都是越礼、违礼的行为。

所谓两害相全取其轻。

尽管节俭容易让人感到固陋,但固陋在己,不逊则凌人。

孔子重仁道,不逊之失更大。

故与其越礼,则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

而且古人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由此,更可知二者之间该如何取舍了。

【延展】
1、你有节俭的美德吗?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俭约”?
2、你觉得生活中做到“俭约”有什么好处?但是“过犹不及”,该如何恰如其分体现“俭”的美德呢?请举例说明。

?《论语》:奢则不孙,俭则固

?《论语》:奢则不孙,俭则固

《论语》:奢则不孙,俭则固
原文: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圣说人生的修养,“奢则不孙”;这个奢侈不止包括穿得好,打扮的漂亮,家庭布置好,这些物质享受的奢侈,也包括喜欢说大话,做事爱出风头等;奢侈惯了,开放惯了的人,最容易犯不孙的毛病,也就是一点都不守规矩;
“俭则固”,这个俭不止包括用钱的俭省,还包括保守、慎重、不马虎,脚步站得稳,根基比较稳定等;孔圣说“与其不孙也,宁固”作人与其开放得过分了,还不如保守一点好,虽然保守一点成功机会不多,但绝不会有大的失败,而开放的人成功机会多,同样的失败机会也多;以人生的境界来说,还是主张俭而固的好。

世人现在奢侈,所谓骄、奢、淫、逸。

现在社会比起孔圣当时社会,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奢侈浪费多严重;孔圣讲与其奢不如俭,这是救世苦心,这是善巧方便,对机说法,提倡节俭,俭以养德。

有节俭的美德,人才能够坚守他的正道,才不至于变节,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是从节俭当中要养成的,这是孔圣的救世苦心,对众生的病根来讲。

教育就像治病一样,他患什么病,就给他用什么药,都不能偏
激,过犹不及。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的意思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的意思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的意思
关于奢侈与俭朴,那么就比较宁固这两者吧!
早期,当奢侈与俭朴被认为是一个人个性劣弱与优越之间的界限。

贤明之人早
已驾轻就熟地驾驭起俭朴与奢侈之间的平衡,以便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宁固状态。

对于我们,要想实现该宁固的境地,无非从实行简捷的生活方式开始。

要建立宁固的开端,就得学会发现生活中最美好的特色。

比如说,选择温和的
自然风景区,去体会美的自然风光。

我们可以走得更深进一步,去体验自然状态下的社交元素,例如徒步野营;当然,精心挑选一份有品位的书籍,也是至关重要的方式。

在这里,暂时都不必太深究奢侈与俭朴的关系。

而当生活上有变化时,接下来
才是最关键的:我们要使用哪种方式来满足生活中出现的需要,并在经济上不花费太多——这时,俭朴与奢侈就体现出来了。

是保持俭朴,攒储到足够的财富去应付未来的所有需求;还是放弃未来,而满足当下的梦想,以奢侈的方式来迎接困境。

俭朴与奢侈不会矛盾,但是要判断什么时候该按奢侈来,什么时候该按俭朴来,这需要十足的实践能力,代价颇大。

但无论做出所有的决定,宁固的心态则始终可以在之中延续;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展开,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走下这条夹在俭朴与奢侈之间的坦途。

论语《奢则不孙章》原文及解读

论语《奢则不孙章》原文及解读

论语《奢则不孙章》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奢则不孙章》原文及解读【导语】:三十五奢则不孙章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论语》中关于“谦逊”的语句

《论语》中关于“谦逊”的语句

《论语》中关于“谦逊”的语句
1.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学而篇》)
高尚的人具有平和的性格,但不会盲目迎合。

而低贱的人则虽
然言行一致,但缺乏真正的和谐。

2.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
研究而能适时实践,不是很开心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
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不生气,不就是君子吗?
3. 子曰:“齐奢则不孙,孙则不齐。

”(《论语·论语篇》)
人的行为要适度,过于奢侈就不能顺应孝道,孝顺就不能过分
奢侈。

4.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其言之不效也。

”(《论语·里仁篇》)
古代人说话之前会想好再说,不愿意说出不切实际的话。

5.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篇》)
看到有德行的人,要向他们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要自我
反省。

以上是《论语》中关于“谦逊”的语句。

谦逊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它要求人们在与他人相处时保持谦虚、宽容和尊重。

这些句子表达
了儒家思想中对谦逊的理解和重视,对我们指导自己的言行起到积
极的作用。

浅析《论语集注》中的训诂

浅析《论语集注》中的训诂

浅析《论语集注》中的训诂浅析《论语集注》中的训诂摘要:《论语集注》,是朱熹历经40年的“理会”和“逐字称等”后才完成的经典之作,从南宋到清末一直被认定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宋代理学的兴起对传统训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宋儒也并非只专注义理的阐发。

朱熹《论语集注》可谓是宋代理学与训诂学相结合的典范,既有对文字的考释,又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阐发义理。

本文从集注产生的背景、训诂的角度、内容和哲学思想成就来分析《论语集注》中的训诂。

关键词:背景;训诂的角度、内容;哲学思想一、集注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训诂角度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格局,为免重蹈五代覆辙,北宋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之策,通过伦理纲常来加强思想控制。

同时历时半个多世纪的动荡,人民的伦理道德也普遍沦丧,适合整顿封建制度的理学成为最有效的思想统治工具。

在此背景下,《论语集注》应运而生。

《四书》就此担负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重任。

朱熹通过对义理的阐发,用“明经”来构筑理学的思想体系。

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集注;言君子凡事专用立在于根本,根本既立,则其道自生,若虽未孝弟,乃是为仁之本,学者务此,则仁道自此而生也。

谓行仁自孝悌始,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盖仁是性也,孝悌是用也,性中只有仁、义、礼、智四者而已,曷尝有孝弟来,然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朱注并不从传统的字词章句的角度进行诠释,而是从义理的角度,回答修身养性的内圣问题,这就使儒学成为普通人能学习、接受并指导人生的学说,从而将孔孟的道统思想落实到实处。

二、集注训诂的内容1.音训。

在注音方式上,朱熹并非每字都用反切,同时采用读破、直音、如字等。

体现了对传统注经方法的继承和发展。

“子路,行行如也。

”(先进)释文:行行,胡浪反,或胡郎反。

朱注释:行,胡郎反。

07《论语》第七篇述而

07《论语》第七篇述而

《论语》述而第七共三十八章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①。

”【译文】孔子说:“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文化,我私下里和我那老彭相比。

”【注释】①老彭:人名。

有人说是老子和彭祖两人,有人说是殷商时代的彭祖一人,又有人说孔子说“我的老彭”,其人一定和孔子相当亲密,未必是古人。

7.2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①,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品德不培养,学习不探求,知道道理不去实行,不好的地方不能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

”【注释】①徙:迁移。

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7.4 子之燕居,申申①如也;夭夭②如也。

【译文】孔子在家闲居,衣冠整齐,和乐而舒展。

【注释】①申申:整敕之貌。

②夭夭:和舒之貌。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①。

”【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呀!我好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注释】①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鲁国的始祖,又是孔子心目中最敬服的古代圣人之一。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①,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目标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7.7 子曰:“自行束脩①(xiū)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注释】①束脩:是干肉,又叫脯。

每条脯叫一脡(挺),十脡为一束。

束修就是十条干肉,古代用来作初次拜见的礼物。

但这一礼物是菲薄的。

7.8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fěi)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 位更高 了


但 他 仍牢记 母 训


保 持 节 俭 的好 习




军 队造 了


批 战船

战船 造 好 后

丁 匠 们将 剩 下 的 竹 头
木屑

扔 得 岸 上 到 处 都是 放 在 仓库 里

陶侃 看 了
觉 得很 可 惜
就 叫 人 把 这 些 边 角 料 收拾 起 来

大伙 儿 看 了很 纳 闷 : 这 些 竹 头


这都
是 陶侃 起 的 榜样作 用
英 国 女 王 伊 丽 莎 向二 世 经 常 说 的

句英 国谚 语 是



节 约便 士

英镑 自


每 天 深 夜 她 都 亲 自熄 灭 向金 汉 宫

小 厅 堂 和 走 廊 的灯 膏 要挤 到

她 坚 持 自己 用 的 牙
点不 剩

日本 著名 的丰 田 公 司
走在上 面也 不滑 了
” 。 。
铺在营门 口

地上

铺木 屑就 干得 多

大 伙 儿 都 高兴 地 说 :
没 想 到木 屑 还 派 上 了这 么 大 的
用场
第二 年

1 氐 族 人 李 势 占据 了 四 川


晋朝 派兵 去攻 打李势


需要 赶造



战船 实

可 是 时 间很 紧

来 不 及 把材 料 备 齐

在成本管
理上从




滴 做起


丁 人 的手套 破
了要


只地 换

纸 张用 了 正 面 还

要用反 面
厕 所 的水 箱 里 放
块砖用
来节约水
毛 主席也是


个 非 常 节 约 的人



生 粗茶淡 饭

睡 硬 板床

穿粗 布 衣


生 活 极 为 简朴


件 睡 衣 竟然补 了7 3 次


穿 了2 0 年
钞甄 一





孔 子 的弟子 们要 去 见 君 王
为 了 让 自己 更 有 面 子


他们打算买 些

麻来织 礼 帽
下 了不 少 钱

可 是 孔 子 认 为 麻 的价 格 太 昂 贵
主 张 改用 黑 绸 来做 帽子
结果 省

晋 朝有


个大将 军 叫 陶侃


他 不 仅 多 谋善 战


而亲

与母 亲 相 依 为 命
母 亲非 常贤德

对 陶侃 要 求 很

经 常教 育他 要 勤 劳 节 俭


陶侃 牢 记 母 亲 的 教 诲

从 小 胸怀 大 志
虽 然 家道

清贫

仍坚 持学 武修 文


希 望 将来 能够报 效 国 家

后来

陶侃 当 上 了 将 军


经 济 困 难 时期
他 自己 主

动减薪

降低 生 活 标 准

不吃鱼肉

水果





他 主持 召 开 会 议

会议 到

中午 还 没 有 结 束
他 便 留大 家 吃 午 饭

大 家 到餐桌 旁



餐桌上 只有
大盆
肉 丸 炖 白菜 和 几 小 碟咸 菜
主食 是 烧 饼
勤 俭 节 约 是 中华 民 族 几 千 年 的 传 统 美 德
船才造 到



铁 钉就用 完了

造 ◇

船 的 工 人 正 在着 急
陶侃 又 叫 人 送 来 了 他 收 藏 的 许 多 筐 竹 头
竹 头本来就很 结
;/


又 经 得起水泡


批竹头
战船 很 快就
篾懑鬻









j


大 家 对 陶侃 节 俭 的 品 质 深 有 感


从 此 军 中浪 费 现 象 越 来 越 少

是 中 国 人 世 世 代 代 的传 家 宝



们 小 学 生 应 该从 自身 做 起

从 身 边 的 小 事 做起
养成 勤 俭 节 约 的好 习 惯

未 免 太寒碜 了吧 ! 几 天 后



木 屑 还 有 什 么 用 处 呢 ? 大将 军 这 么 做



正 巧下 了
场大雪





太阳



积雪融化

地上 又湿又 滑

军 营 里 进 进 出 m 的人 又 多


营 门 口 被 踩 成 了烂 泥 浆

这时



陶侃 叫人 到 仓 库 里 把 木 屑 抬 出来
建 鬻
《诗 港 》



原文
子日


奢 则不 孙

俭则 同

与其 不 孙也

宁固


译文
L 孑 子说



奢侈 豪 华 就 会 不 恭 顺

节 俭 朴 素 就 会 固守 仁德

与其 不 恭顺


可 固守 r 德

赏析
除 了上 面 所 引 的话

L 孑子还 说过这么

句话




与其奢也

宁俭
” 。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