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

合集下载

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邓小平同志说:“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教师能力素质的高低,事关教育教学的成败。

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也十分重视课程的目标定位,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使学生的学科基本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能。

“过程与方法”的提出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大进步,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闪光点。

它强调对历史的认识,亦即历史的结论,形成于历史过程之中。

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维目标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维,同其它学科相比,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历史课程目标非常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突出加强人文教育,突出人的思想情感、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培养,科学历史观的形成,完善的人格的塑造等等。

这些观念都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历史教师要格外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内容的达成。

为了能在教学中切实地落实好历史课程目标的三维目标,教师就要在深入学习、领会历史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制定出三维目标在每一课中的具体运用。

教师在制定具体课的目标时,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可以分别制定,但在具体运用的时候,这三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使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真正落实到每一堂历史课中。

要不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以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问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得到了开拓,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靠一节两节历史课就能够实现的。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历史现场,与历史人物“对话”,获取情感体验;通过扮演历史角色,开展辩论,明辨真理,树立正确的历史是非观;通过丰满历史人物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价值观;用真挚的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
学 活 动 的依 据 和 法 规 。 课 程 战争 、法 国 大革 命 、德 国的统 一 、俄 国农 奴制 改 革和 日 新
目标 是指 本课 程 要 达 到 的结果 , 是课 程 的出发 点和 归 宿,
本 明治 维 新 等 实例 来 论 证 “ 资本 主 义 制度 战胜 封 建 制度
度 ,使 获 得 知识 与 技 能 的过程 同时 成 为学 会 学 习和 形 成 正确 价 值观 的过程 。为 了适应 新 课 改 的需 要 ,也 是为 了教师 和 学生 的 发展 需 求 , 申请 成立 “中学历 史 教 学落 实 三维 目标 的 实践 研 究 ”课 题 组 ,计 划在 三 维 目标 的设计 、实施 、
史史 实 基 础 上 ,通 过 抽 象 概括 而形 成 的对 历 史 史实 本 质 程 。从 学 生角 度 看 ,学 习过 程 是 学 生根 据 自身 发展 和 兴
性 的认 识 。掌 握某 一 学 习 领 域 中 的基 本 历 史 概念 ,可 以 趣 领 域 的 需要 ,在 教 师 的示 范 、指 导和 组 织 下 ,有 步 骤
空 间 印象 、 实物 印象 等 , 并 了解 其 内在 关 系 ,把 握 其 本 I ”第 五 单 元 的 “ 习 建 议 ”有 这 样 一 项 : “ 议 有 条 学 建
质 ,最 后在 头脑 中形 成 一 个科 学 的概 念 ,从 而使 学 生 更 件 的 学 校 可 组 织 观 看 电视 文 献 专 题 片 《 和 国外 交 风 共 深 刻地 理解 和 掌握 历 史知 识和 历 史规律 。 云 》 ,也 可观 看 新 中 国外 交 五 十年 成 就 展 ,或通 过 互 联 再 次 , 是 基 本 的 历 史 线 索 和 规 律 。 它 是 历 史 发 展 网 获 得更 多相 关 资料 。 ”这 些 建 议让 学 生 走 出课 堂 ,亲 过 程 中历 史 现 象 内部 本 质 性联 系 的反 映 , 它包 含 历 史 事 自感 受历 史 ,对 提 高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增 强 学生 的 自主 件 的 因 果关 系 、历 史 发 展 阶段 的 内在 联 系 , 以及 对 人 类 探 究能力 非 常有 帮助 。 社 会 发 展趋 势 的预 测 。历 史线 索 和 规 律 是运 用 分 析 、综 3在体验教 学中落 实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由于 “ 感态度 与价值 观 ”的培养具有 主观性 、 情 合 、 比较 、 归纳 等 思 维 形 式 ,通 过 对 历 史史 实和 历 史 概 念 的 判 断 、推 理 而 形成 的一 种 认 识 上 的升 华 ,如 “ 类 体 验 性 、 内隐 性 等特 点 ,一 般难 以 明确 、 显性 地 表 达 出 人

浅议如何有效落实历史课堂的三维目标——历史课堂中的问题教学

浅议如何有效落实历史课堂的三维目标——历史课堂中的问题教学
心理学认为 : “ 一 个人 如果 总是 处 于 一 种 兴 奋 的 、 愉快的状态 , 他 的
俟其欣悦 , 则又请焉” , 由此可见 , 学生问问题 的艰难 。 宋 代著名教育家朱 熹说 : “ 读书无疑者 , 须教有 疑 ; 有疑者 , 却 出一言 以复 ;
要无疑 , 到这里方是 长进 。 ” 从古至今 , 随着新课程改革 的开展和实 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 , 他接受外面信号的速度就会 非常快捷 。” 施, 问题 教 学 法 的 优 势 已 经越 来 越 显 著 , 它 可 以改 革 传 统 教 学 的诸 教 师首先要把 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 的地位 , 充分信任学生 , 用真 心 多弊端 , 也可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 所 以, 在课堂教学中 , 实 建立起一种平等 、 民主 的开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师生关系 , 让学生在一个愉快 的氛
施“ 问题教学法” , 既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与探 究 , 又可 以使 历史课 堂变成增长知识 、 学会 方法 、 培养能力 的场所 。 那么 , 在课堂
教学中 , 应该如何实施“ 问题教学法” 呢?
1 . 创 造 性 地 设 计 课 堂 提 问
围中学 习。学生的心里没有压抑感 , 他的思维之 门就会开启 , 自然 就会无所顾虑地发表 自己心中的疑 问。 ( 2 ) 教师要适 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 , 教 师要 尽量鼓励 学生 敢
教法探索
新课 程
N E W C U R R I C U L U M
浅 议如伺有效落实历史课堂硇三维 目标
— —
历 史课 堂 中 的 问题 教 学
刘 菲
( 江 苏省 溧 阳市 光 华 高级 中 学 )

要: 当今教 育形势 下, 学生提 问题 的意识都不强, 在课堂上不善 于发现 问题。 如何有效落实历史课 堂的三维 目标 , 培养学生“ 发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落实三维目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落实三维目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怎样落实三维目标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然而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关注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的落实,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的落实。

该文从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两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在教学中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个教学目标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0 ?摇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3)09-0098-02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历史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忽视了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育人目标,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

历史课堂教学因此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

改革历史课堂教学必须要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

如何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历史课堂教学中去?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中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对历史学科而言,历史学习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知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如果学生所接触到的只是一些看似确定无疑的、风平浪静的、一帆风顺的、不存在任何对立与冲突的知识,学生在经历了教学过。

刍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策略

刍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策略

刍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策略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要求新时代的广大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笔者根据新课标教学的实践经验,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方法浅谈如下。

一、把握“点、线、面、体”,促成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与历史技能(1)识记要点。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在教学中面面俱到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吃透教材,科学地筛选历史知识,将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主干知识传授给学生。

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要说清讲透,落实到位,不留疑点。

以高一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为例,教材中涉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分封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度、英国君主立宪制等。

翻开近几年高考卷,可以看到这些主干知识跃然纸上,始终常考不衰。

没有储备足够的基础和主干知识,能力培养便如空中楼阁,决胜高考更是无从谈起。

对于这一点,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抓牢主线。

历史教材跨度大、内容多、范围广,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记住并掌握众多的史实并非易事。

但是通过认真研究教材我们会发现,历史事件都围绕某一条或几条主要线索展开。

以世界近代史为例,它可以概括为一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教材的线索,引导学生在主线上“添枝加叶”,然后将相关知识点和历史事件对号入座,把教材中一个个零碎的知识串起来,从而起到“抓一点带全身”的效果。

(3)理解全面。

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好历史,除了让其牢记史实之外,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弄清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从宏观上全面了解和把握历史。

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时,教师应从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战争的经过、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利于学生对该事件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思考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落实三维目标的思考
周刊
������������������������������������������������������������������������������������������������������������������������������������������������������������������������������������������������������������������������������������������������������������������������������������������������������������������
从激励学生这一方面来看,教师可对 学 生 寄 予 适 当 的 高 期望,教师的期望是 一 种 无 形 的 环 境 因 素,可 以 激 发 学 生 的 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然后在激励的基础 上,就 可 以“借 机”引 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 同 侧 面 来 观 察 和 认 识 历 史,并 提 出 相 应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不能依据 教 材 内 容 和 学 生 特 点、认知水平,选择和设置问题,直接影 响 到 历 史 课 堂 教 学 的 质量.历史教师可以对学生做出一定程度上的开放性的引 导,如欢迎质疑、争 辩 和 发 表 独 立 意 见;允 许 出 错、反 驳 和 保 留意见.这就可以 让 教 师 营 造 一 个 充 满 情 趣、舒 适、张 力 的 课堂氛围,使师生的 身 心 都 得 以 自 由 的 舒 展,潜 能 得 以 充 分 的 发 挥 ,个 性 得 以 自 由 地 张 扬 . 四 、教 师 要 善 于 总 结 和 反 思
关 键 词 :历 史 课 堂 ;三 维 目 标 ;反 思
一 、教 学 要 以 课 标 和 考 试 说 明 为 指 导 ,以 教 材 为 依 托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落实“三维目标”的评价措施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落实“三维目标”的评价措施

高中历史教学落实“三维目标”的评价措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目标应在三个维度上展开,即要关注学生发展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调“三维”目标,是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也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我们申请成立了“中学历史教学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研究”课题组,计划在三维目标的设计、实施、评价三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遇到了许多困惑,出现了这样几种情况:仍以知识、技能目标为主,因为这毕竟是硬性的、显性的,可以量化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多是隐性的、潜在的、长远的,不能立竿见影的;有了“三维”目标意识,也努力去实践,但却是把三者放在一个平面上,看作是一个一个单独的目标,将其割裂,显得牵强附会或穿靴戴帽。

在课题准备阶段、启动阶段,我们课题组感到难度很大,阻力也很大,这个阻力之一就是评价问题。

有人说,评价就是一把翘动课改的杠杆,课改的成败在评价。

评价制度、评价方法如果滞后的话,会严重地削弱课改的质量和效果。

为了更好的推进三维目标的设计和实施,评价必须先行。

必须解放思想,从课改的源头上加深认识,开拓创新,形成新的评价项目,更好的指导教学活动,更好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的研究。

为了制定针对三维目标的评价措施,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研究了新课改的变化及宗旨,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三维目标实践研究的评价阶段性研究成果——高中历史教学落实三维目标的评价体系。

首先,我们查阅、学习了相关理论,为评价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从定义上看,“评价”是“评定价值”的简称。

从本质上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价值观或教学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自我完善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南直中学许笑范在新课程的改革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让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是值得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问题。

现探讨一下新教材课堂教学如何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顺利实现。

课堂教学怎样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一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多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

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们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

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

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努力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1 、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再发展的史实,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重视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与方法选择的意义,授学生以“渔”,使学生受到方法论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2 、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之中,使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获得坚实的基质。

重视教与学的方式的配合: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素养以及教学条件为依据,选择课堂教学的方式。

重视学生活动与训练的设计:保证覆盖面和参与度;体现程式性,留下延伸性。

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选准探究内容、创设探究情境、提出探究问题、营造探究氛围、亲历探究过程、启迪探究思维、体现探究价值。

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几点看法徐建国这次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从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看,其显著特点是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

无疑,三维课程目标的提出是为了实现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战略目标。

目前,进行了新课程教学实践的老师们大多已经熟悉和习惯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但在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真正实现了三维目标以及怎样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方面可能还有一定的缺失和困惑。

下面,个人冒昧地谈几点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肤浅看法,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要改变以往历史课堂教学片面的“任务观”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认为,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就是看这一节课预计讲授的教材内容是否全部讲完,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得好就是这一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学生不折不扣地装进了自己的脑袋,学生能理解和运用。

显然,这种课堂教学的“任务观”主要以教材和课本知识为评判依据,强调课前开出教学任务的菜单,强调下课之前所有开出的教学任务菜单上的菜全部上齐。

我想,如果这种观念不能改变,新课程的大步伐前进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恐怕是很困难的。

我个人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改变以往历史课堂教学的“任务观”很有必要,只有改变了历史课堂教学的“任务观”,历史新课改在课堂教学这一环才会有明媚的春光。

我想,新的历史课堂教学的“任务观”至少可以作这样一些修改:完成历史课本这部分内容课标所规定的任务,不计较课本每一个知识点是否落实到位;制定并落实了符合班级学生实际的三维历史教学目标,不只是关注和落实历史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抓住了课堂知识生成的机会生出了新的知识婴儿,不只是完成了老师预定的所有历史教学目标;允许将部分历史教学任务安排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允许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在教学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要改变以往历史课堂教学狭隘的“资源观”一节优质的历史课必须要有丰富优质的历史课堂教学资源。

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实现课程三维目标

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实现课程三维目标

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摘要:落实好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核心问题;把握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为已任,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从多种角度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018-01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应,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

教学目标作为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别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历史新课程改革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达成,首先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有效,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所以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实施和达成度,是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了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估建议等。

新课程目标是指本课程要达到的结果,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决定了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

三维目标是感知历史、学习历史、理解评价历史的有机结合,是由浅入深,不可分割的整体。

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实现的过程,就是学生初步感知历史的过程,是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阶段;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实现过程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必经阶段;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学生对历史理性认识的升华,也是实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

因此只有整合落实“三维目标,才能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整合与落实目标呢?一、目标制订要科学、合理,要突出重点和难点以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七专题第二课《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历史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相比而言,《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课程目标上一方面严格遵循《历史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又对《历史课程标准》目标进行了细化、扩充和升华,使新课程目标更加符合我省普通高中的教学实际。

湖南省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魂,落实三维目标

湖南省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魂,落实三维目标

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魂,落实三维目标——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例内容提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三维目标设计为例,探讨普通高中历史三维目标的设计。

三维目标的各个部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但是,三部分之间的地位并不相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处于灵魂地位。

本文“以史为鉴”,把关注工人阶级的命运,构建社会主义蓝图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为实现作为灵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把与现实联系,论从史出,学会反思,神入历史,作为本课具体的过程与方法;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作为本课根本的过程与方法。

为实现三维目标的融合,本文把获得能承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结构性知识,作为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关键。

总之,本文认为只有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勤于思考,才能真正落实三维目标,设计出有科学性、针对性、创造性的三维教育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三维目标的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

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实现三维目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同时指出:“ 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历史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该成为三维目标的灵魂。

只有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三维目标的灵魂,才能真正使三维目标不流于形式,才能发挥它对教学应有的指导作用。

一句话,如果把知识与能力比喻成水,过程与方法就是船,那么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彼岸,是三维目标的魂。

高中历史新课程三维目标落实论文

高中历史新课程三维目标落实论文

高中历史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摘要: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强大的理论性基础和坚实的实践性基础。

那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是我们所要研究的根本性课题,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此展开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2-157-01在此次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制中,普通高中的新课程实施从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角度看,其将传统教学中的“一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彻底转变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即三个向度的目标结合体。

三维课程目标提出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战略目标。

而历史学科的自身的教学特点和使命使得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类文明的传承、人类情操的弘扬,逐步实现学生的心智健全、情感升华,从而使学生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笔者对此有着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三维目标的理论阐释首先,从教学理念角度来看,教学理念教育活动者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的总结归纳性认识,同时,也是教育活动者对教学活动的基本看法和基本态度,是教育活动者从事教学活动的信仰。

它是教育活动者从事教学活动的根本性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受教学理念的支配。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颠覆了传统性历史教学中仅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单向度目标,忽视了培养学生素质的主要内容。

教师应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不但要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要既重视知识技能,又重视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拓展性新训练。

所以,呼吁广大教育活动者尽快转变教学理念,理解新的三维目标的内涵并且理清三者之间的关联。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历史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历史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历史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第一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历史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浅谈历史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那么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结合岳麓版课程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Ⅱ)第二单元第2课《新航路的开辟》谈谈这一方面的认识。

一、转变教学理念、理解三维目标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

它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或者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受教学理念支配。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改变传统历史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倾向。

教师应切实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教学理念。

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既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又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训练,不能顾此失彼。

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快转变教学理念,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一样。

可以说,“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

同时,它也是交融互进的。

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总体目标而言,任何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先发展,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筑成完整的人的发展的金字塔。

另外,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

高中历史新课标三维目标达成论文

高中历史新课标三维目标达成论文

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的达成《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即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命等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近两年实施新课标教学的实践,就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如何进行和达到三维教学目标,谈谈自己一些体会。

一、实行”看、读、说、评与析、导、启”教法,落实”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

首先,是具体的历史史实。

具体、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基本材料,它是由一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的具体活动组成的。

因此,这类知识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就构成了具体历史史实的基本元素。

对这种知识实行”看、读、说、评”教法。

其次,是基本的历史概念。

它是在掌握具体的历史史实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史实本质性的认识,掌握某一学习领域中的基本历史概念可以使学生抓住该概念所反映的历史史实的本质,从而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史实。

历史概念分为:分类性的历史概念和抽象性历史概念两种。

对这部分知识就用”析、导、启”三步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到”资本原始积累”概念时,先通过教师的讲解,阅读历史文献、观看图片或影视录像资料等方法,形成有关的时间印象、空间印象、实物印象等,并了解其内在关系,把握其本质,最后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科学的概念。

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规律。

再次,是基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

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

历史线索和规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判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认识上的升华,二、课堂教学要彻实体现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巧,落实”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

三“维”一体,“生”生不息——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三“维”一体,“生”生不息——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新课程NEW CURRICULUM 教法探索一、教学目标具体化余文森教授认为,三维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一样,任何割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因此我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整合。

1.利用世界地图路线的动态变化,了解新航路开辟以来全球化的发展进程;通过史料分析,多角度理解全球化趋势的原因;通过现实热点问题对全球化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2.通过构建合理表格对关贸总协定与世贸组织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世贸组织建立的必然性,掌握世贸组织的成立及宗旨,认识其作用。

3.利用中国入世前所处的环境,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的原因;通过史料与自主学习,认识中国加入世贸的意义与挑战。

二、学生参与有效化1.教师要在课前深入研究从而认识学情,以此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2.教师要通过课堂激励等方式有效树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帮助学生,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教学要利用生活中一些鲜活的典型事例,让历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

4.教师要有强烈的方法论意识,根据不同的学习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

在分析《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时,我首先总结道:“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加速世界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它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差距被拉大,因为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着绝对优势,正如你们喜欢穿阿迪、耐克,用三星、苹果,那是因为这些国际品牌技术优良,质量过硬。

”这里我故意停了一下,看了一下学生的表情,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绝大多数学生表示认可,有个学生却提出疑问:“这些产品不都是中国制造的吗?”我暗喜道,一是因为学生有疑问才会有进步,二是这一疑问在我的预料之中,利用好可以自然过渡到下一节。

于是我反问道:“中国制造等于中国创造吗?”学生摇摇头,“这说明什么?”刚才提问的学生抢答道:“这说明中国制造的产品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师在实施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的方法应新颖有趣,不仅要把学生的学习由“学会”转为“会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解、理解、见解的三步骤,使得学生“愿学、好学、乐学、勤学、独学”,更要开发学生在没人要求的情况下自主学习的本领,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也只有具备学习能力的人,才能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出发,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要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革课堂教学使之适应时代以及学生发展的要求成为每个工作者的责任。

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热情、兴趣、感触等内心体验;态度,既指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也指由此而升华到的对生活和人生的态度;价值观,是指对事物和社会现象的总的看法。

从情感到态度再到价值观,是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层次,是不断地由外显到内化的过程。

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所表达的教学意图往往是含糊的,实施中很难落实情感教学的目标。

传统的教学论研究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框框之中。

历史课不能进行直白的思想教育,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呢?一、巧设疑,善引导,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有效的设问技巧,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也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巴黎公社》一章的教学中,学生阅读了课文之后,教师可提问:“‘普法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学生回答:“是法国企图扩张领土的战争。

”这样的回答本来可令人满意了,但教师还得抓住这个问题继续问:“那么对普鲁士来说,又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呢?”学生思考后回答:“那当然是一场抵抗法国侵略的正义战争!”“是吗?那巴黎工人为什么要武装起来与普军战斗呢?教材中又为什么要把与普军签订结束战争协定的梯也尔政府说成是坚持卖国立场呢?”经过一番争论,学生基本趋向一致的看法是:普法战争的性质可分为两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反应,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尺。

教学目标作为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别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历史新课程改革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达成,首先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有效,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所以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实施和达成度,是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历史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高中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是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法规。

教师只有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了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估建议等。

新课程目标是指本课程要达到的结果,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决定了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

三维目标是感知历史、学习历史、理解评价历史的有机结合,是由浅入深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整体。

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实现的过程,就是学生初步感知历史的过程,是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阶段;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实现过程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必经阶段;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是学生对历史理性认识的升华,也是实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

因此只有整合落实三维目标,才能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整合与落实目标呢? 一、目标制订要科学、合理,要突出重点和难点。

以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七专题第二课《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历史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目标(学习要求)是,“知道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知道联邦制的权力结构;理解美国的总统制;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感受1787年宪法中的“制约与平衡”原则这一人类政治智慧。

”相比而言,《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课程目标上一方面严格遵循《历史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又对《历史课程标准》目标进行了细化、扩充和升华,使新课程目标更加符合我省普通高中的教学实际。

由于新课程特别关注和强调要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通过教与学要求学生逐渐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且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所以,在考量、设计此课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三管齐下”,适当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倾斜。

因此,在《美国1787年宪法》“三维目标”教学设计时,笔者就相对比较侧重后二者,设计了通过采取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方式,探讨“美国联邦政府在启蒙思想指导下并结合国情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的(权力分立和制约平衡)?”这一探究题,以此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又设计了“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有何异同?中国封建君主制和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这一比较题,以此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认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精华,民主政治也是多样性和独特性的,而且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时也是可以借鉴的,从而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总之,教师在具体制定三维目标时,这三维目标可以分别制定,但在具体运用实现过程中却是互相交融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当然,三维目标在具体课中分布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有的课教育性比较强,有的课知识性强些,但不管什么课,教师对“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切实关注和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尽可能挖掘和升华。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主线。

由于新教材教学内容是采取模块、专题形式,而每个模块、专题又是各成体系的。

教学中我们要提高教学效率的高效性,那就必须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对各模块、专题内容进行完整准确地把握,并且加以优化,使其主题化、集约化(抓重点,大胆取舍)、结构化、层次化,
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比如,高中历史必修Ⅰ是以中国和世界历史中政治与制度发展的典型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模块,制度创新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

在必修I 教学设计时,笔者就对必修I的知识体系重新加以梳理,重构三条主线来进行教学:主线一: 政治制度史(中国、西方),下辖四个主题,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专题1 )、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专题6)、近代西方代议制度(专题7)、科学社会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专题8);主线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史和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下辖三个主题,即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2)、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3 )、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专题4 );主线三: 现代中国外交史与世界多极化趋势,下辖二个主题,即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5)、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专题9)。

通过对必修Ⅰ政治模块知识结构优化设计和教学,其主题就更明确,重点更突出,结构更清晰,层次更分明,实践也证明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三、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过于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

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提出的“黑猫白猫论”也告诉我们,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教学方法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学情分析,从学生实际出发,必须选择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的最高效。

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

因此,在教学方式设计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自身素质等综合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地取舍各种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地求“标新立异”,走入“什么都搞‘探究’,否定接受式和观察、模仿学习;不顾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也没有具体目标,彻底放开,让学生凭空想象,无据辩论”的形式主义的怪圈。

四、优化作业设计,实现真正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必须改革以往的评价方式,要想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真正解放出来,就必须优化作业设计。

从繁琐的书面作业中走出来,进行实地调查,训练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贴近社会和生活,这既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也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最佳方式。

但这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总之,“落实好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是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核心问题;把握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为已任,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从多种角度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