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条灸操作规范
中医护理基础操作——艾条灸法
![中医护理基础操作——艾条灸法](https://img.taocdn.com/s3/m/5f20a8e9f8c75fbfc77db241.png)
中医基础护理操作——艾条灸法
概念:艾条灸法是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或者病变部位上,进行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适应证:适用于全身各系统顽固病症而又适于灸法者,如咳喘、瘰疬、肺结核、慢性肠胃炎、骨髓炎、关节病等。
物品准备:艾条、打火机、酒精灯、弯盘、灭火小口瓶。
操作:1、解释,取穴位。
2、点燃艾条,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穴位,在距离
皮肤2—5厘米处,进行熏灸,可采用不同的施灸方法,
如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
3、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感觉,以患者感温热而无灼热感
为度,随时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红晕,每处灸5—-
15分钟,灸毕,将艾条放入小口瓶内熄灭。
注意事项:
1、施灸前应对患者说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惧心理。
2、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症施灸,取穴位要准,灸穴勿过
多,施灸过程中,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3、对于昏迷,反应迟钝或局部感觉消失的患者,应注意勿
灸过量,避免灼伤皮肤。
4、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5、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昌江县中医院护理部
2009年8月3日。
灸工操作规范
![灸工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85596154431b90d6c85c751.png)
灸工操作规范灸疗开始后:(一定要使用灸具)(1)灸疗开始一般先循经10—15分钟,灸条开始接近客人皮肤时,要先询问客人是否感觉到热度,客人回答感觉到热后,可把艾条尖再压低些,问客人是否感觉到烫,直至调适到热与烫间的适当高度。
(2)集中注意力,告知客人艾灸过程中如果身体要移动一定要先通知灸师,身体感觉烫时也要及时告知灸师,以免烫伤。
(3)艾灸初期,燃烧的艾条尖距离客人皮肤不得低于1厘米;(4)皮肤潮红后,燃烧的艾条尖距离客人皮肤,悬灸单只不得低于5厘米;双支不得低于8厘米,停留时间不能过长。
(5)客人感觉烫时,一定要抬高艾条或进行回旋、循经、雀啄灸。
(6)与客人沟通内容要注意围绕客人关注的个人身体调养常识及注意事项,详细询问客人的各种亚健康历史及表现状况,为更好地对客人进行个体化调养提供判断依据,不能集中在灸师自己关注问题的兴奋点上。
(7)随时注意客人的身体及心理反应情况,冬天要注意保暖,在不烫伤客人的情况下增加回旋、循经、雀啄等手法,以增强客人的经气感传。
(8)对于糖尿病客人,艾灸时要特别注意,不要烫伤客人。
(9)对客人自己要求降低艾灸高度的必须签订书面免责协议才能降低艾灸高度。
(10)对于打探公司商业机密的问题要提高警惕。
(11)灸疗快结束前,嘱咐客人在2个小时内不要洗澡,接触凉水,灸疗后喝杯温水,汗收干后,再离开。
(12)灸疗快结束前的5分钟,前台手持灸单敲门后进入房间,告诉客人还有5分钟结束,是否需要延长时间,需要延长时间的与客人说明清楚情况,再离开房间。
灸疗结束后:(1)携带未燃尽的艾条退出房间,置于工作间的灭火罐子中,确保艾条与空气的隔绝并关闭主风机。
(2)为客人准备好温水和鞋子,客人出了房间后,请客人先换上鞋子,再喝水。
(3)再次嘱咐客人在2个小时内不要洗澡,接触凉水,喝完温水(告诉客人喝温水也是我们灸疗的一部分),汗收干,扣好衣服,戴好帽子后,再离开。
(4)客人离开后,先清理房间,并关闭房间内的所有电器电源和开关,最后填写灸单,填写好的灸单夹在铁架上。
艾条的正确使用方法
![艾条的正确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a5bc496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e.png)
艾条的正确使用方法
首先,正确的使用方法包括正确的握持姿势。
在使用艾条时,我们应该用手指
轻轻夹住艾条的末端,然后将其平行于纸张放置,用力推动即可。
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手的稳定,避免晃动。
这样可以确保艾条的精准划线,避免出现偏差。
其次,正确的使用方法还包括保持艾条的清洁。
在使用过程中,艾条的头部会
积聚一些纸屑和灰尘,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影响到划线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使用完艾条后,应该用软布或者刷子轻轻清理一下艾条的头部,保持其干净整洁。
另外,正确的使用方法还包括避免过度使用。
虽然艾条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而准
确地划线,但是过度使用也会导致艾条的磨损。
因此,在使用时,我们应该控制力度,避免用力过猛,以免损坏艾条。
最后,正确的使用方法还包括存放和保管。
在不使用艾条时,我们应该将其放
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或者受阳光直射。
同时,还要避免与硬物摩擦,以免刮伤艾条的表面。
综上所述,艾条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正确的握持姿势,保持清洁,避免过度使用,以及正确的存放和保管。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按照这些方法来使用艾条,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延长其使用寿命。
希望大家在使用艾条时能够注意这些细节,让我们的工作更加高效和便利。
艾条灸常见的操作方法
![艾条灸常见的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f2e208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2.png)
艾条灸常见的操作方法
艾条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下面是艾条灸常见的操作方法:
1. 准备艾条和火源:选择质量好、燃烧稳定的艾条,并准备好火源,可以是炭火、电炉或艾灸盒。
2. 清洁和准备:洗净双手,并选择一个安静、通风和温暖的场所进行艾灸。
在艾灸前,可以先用温水洗净艾灸部位,或用热敷或热水泡脚来促进血液循环。
3. 规划艾灸穴位:根据需要治疗的疾病或症状,选择相应的艾灸穴位。
常用的艾灸穴位有足三里、气海、关元等。
4. 点燃艾条:将艾条点燃后,等待燃烧一定时间,使艾条表面生成一层均匀的灰烬。
5. 艾灸部位:将点燃的艾条靠近皮肤的适当距离,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然后缓慢移动艾条,经过艾灸部位,持续一段时间,直到艾灸部位产生红斑或温热感。
6. 控制时间与温度:控制艾灸的时间和温度,避免灼伤皮肤。
一般来说,每个穴位的艾灸时间为10-15分钟左右。
7. 调整次数和频率: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要,可以每天进行一次或每隔一天进行一次艾灸。
8. 注意事项:艾灸时注意保持艾条的稳定和燃烧,避免烟尘或火星飞溅。
避免艾灸过频或过久,以免对皮肤造成损伤。
在艾灸后,应保持温暖,避免受凉。
请注意,在进行艾条灸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按摩师的建议。
艾灸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艾灸操作规范及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bc76f34db4daa58da0114ab2.png)
灸法操作规程灸法就就是用艾绒做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患处熏灸,借助温热性与药物作用,以温通经络,调与气血,燥湿祛寒,回阳救逆,消肿散结,达到治疗疾病得目得。
护理上常用得有艾条灸、艾柱灸及隔姜灸,隔蒜灸等。
1、艾条灸(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必要时备艾灸盒。
(2)操作方法:①点燃艾条一端,燃端距应灸穴位或局部2~4cm处熏灸,使局部有温热感,以不感烧灼为度。
②每次灸15~30分钟,使局部皮肤红润、灼热。
③中途艾绒烧灰较多时,应将绒灰置于弯盘中,避免脱落在病人身上。
④腹部、背部较平坦处行艾灸时,可用艾灸盒。
即病人取平卧或俯卧位,将点燃之艾条放于盒内纱隔层上,灸盒放在应灸穴位得部位,加盖后可使其自行燃烧艾条,达到艾灸得目得。
2、艾柱灸(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
(2)操作方法:①将艾绒放入艾柱器内,根据病情,制成大小适宜之艾柱。
②将艾柱置于应灸穴位上,点燃艾柱顶端。
③等艾柱燃至病人感发烫时,即用镊子取下放入弯盘,另换一艾柱,继续点燃。
④一般每次灸3~5壮(每个艾柱谓一壮)。
3、隔姜灸、隔蒜灸(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根据需要准备切成0、2~0、3cm厘米薄,直径约2cm得鲜姜片或鲜大蒜头横切成片数片(或用大蒜捣泥,取0、3cm厚得大蒜泥敷于穴位皮肤)。
(2)操作方法:①暴露应灸部位。
②取鲜姜片或蒜片(或蒜泥),放于穴位,上置艾柱。
③点燃后待病人感灼热时即更换艾柱,连灸3~5壮。
④脐部也可敷食盐后,置艾柱灸之,称隔盐灸,或在穴位放其它药物如附子片等,统称间接灸法。
4、艾灸护理与注意事项(1)行艾灸时,须注意病人保持舒适体位,以免病人自行移动时,艾灰脱落或艾柱倾倒而发生烫伤或烧坏衣被。
(2)艾条灸时,要注意燃点得距离,太近则易烫伤,太远则疗效不佳,应随时询问病人温热感,并观察局部潮红程度。
行艾柱灸时,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
艾灸操作规范
![艾灸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2fab2ea6137ee06eef91824.png)
艾灸操作规范
一、艾灸定义:
用艾绒或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借艾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病、防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操作方法:
1、艾条灸法:分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
术者手持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直接悬于施灸部位之上,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使热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
其中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cm-3cm处,灸至病人有温热舒适无灼痛的感觉、皮肤稍有红晕者为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cm-3cm处,平行往复回旋熏灸,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者为回旋灸;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cm-3cm处,对准穴位,上下移动,使之像鸟雀啄食样,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施灸为雀啄灸。
2、温灸器灸法:架灸法、艾灸盒灸法。
三、施术后处理
施术后,皮肤多有红晕灼热感,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灸后如对表皮基底层以上的皮肤组织造成灼伤可发生的水肿或水泡。
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
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以防感染。
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
染。
四、注意事项
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倾倒而烫伤皮肤或挠坏衣服。
尤其幼儿患者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
五、禁忌证
(1)患者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瘤部位。
(3)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小腹部不宜用瘢痕灸。
艾条灸操作规程
![艾条灸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6464a9d7f1922791688e8a7.png)
精品文档
. 艾条灸操作规程
注意事项
1、施灸部位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灸后用手按穴以聚真气为补,不按其穴使邪气散去为泄。
2、灸时注意弹艾灰,防止艾火脱落烧灼皮肤及衣被。
熄灭后的艾条应装入小口瓶,防止复燃致火灾。
3、施灸部位皮肤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须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泡内液体,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4、对热症、实证、重要器官,大血管处、颜面部及孕妇的腰腹部不宜施灸。
艾灸操作规程
![艾灸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d07cd4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9.png)
艾灸操作规程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燃烧艾草,将无烟的热量直接施加在人体特定穴位上,以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治疗效果。
下面是艾灸操作规程的详细步骤,供参考。
1. 准备工作:- 提前准备艾草:选择干燥且色泽光亮的艾绒,将其剪成约2-3厘米长的小段。
- 准备艾灸器:可以选择挂式或握持式的艾灸器,确保器具干净、无损。
- 准备点火工具:如火柴或火机。
- 准备灭火器:以备不时之需。
2. 洗手消毒:- 在进行艾灸操作前,务必洗手并消毒,以避免细菌等外界病原的感染。
3. 认清穴位:- 根据患者需求或医生要求,认清需要艾灸的穴位。
可以使用中医学经络图或穴位图作为参考。
4. 清洁皮肤:- 利用清水或温水,将待灸部位的皮肤清洁干净,以去除油脂、污垢等物质,以增加艾灸效果和舒适度。
5. 艾灸:- 将刚准备好的艾草点燃,待火势稍大后,将火焰吹灭,使其变成发出无烟的朱红色。
- 将艾草的朱红端对准穴位,适当距离皮肤约1-2厘米处,送热直接作用于穴位。
- 保持艾绒的稳定性,避免灼伤患者或引发火灾。
- 按需进行局部艾灸或全身艾灸,持续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
6. 感觉反馈:- 在艾灸过程中,与患者保持沟通,了解其感觉反馈。
患者可能会出现温暖、发热或微痛等感觉,通常属于正常反应。
- 若患者感到灼热、痛苦或不适,应立即停止艾灸操作,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7. 火灾预防:- 在艾灸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火灾预防。
艾灸器不可靠近易燃物,操作完毕后要确保彻底熄灭。
8. 病人照顾:- 艾灸过程结束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提供一些温水或热饮,帮助其舒缓和放松。
- 提醒患者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9. 清理清洁:- 清除燃烧后的艾草残渣,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
- 对艾灸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以上就是艾灸操作规程的一般步骤。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艾灸应在有专业人士指导或监督下进行,并且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纯艾灸条使用方法
![纯艾灸条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fb170e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5.png)
纯艾灸条使用方法
纯艾灸条使用方法如下:
1. 准备好艾灸条和纯艾灸灯或火机。
2. 将艾灸条点燃,使其燃烧一段时间,直到火苗稳定和艾灸条表面冒出微焰。
3. 将点燃的艾灸条稍微晃动,使火焰更稳定,并让燃烧的部分变得均匀。
4. 将点燃的艾灸条靠近皮肤,距离大约为3-5厘米,并用手轻轻地抚摸或拍打艾灸条,以感受热量。
5. 缓慢移动艾灸条,按照需要对特定区域进行艾灸,可以沿着经络线、穴位或疼痛部位进行移动。
6. 在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防止烧伤。
7. 注意控制燃烧的时间和热度,避免过度燃烧和烫伤。
使用纯艾灸条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艾灸时间和强度,以达到舒适的温热感。
同时,使用纯艾灸条前应事先清洁皮肤,并保持艾灸环境通风良好。
艾灸后,可以用温水洗净皮肤,避免使用过冷或过热的水温。
如果有皮肤不适或不适应艾灸感觉的话,应及时停止使用。
艾灸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艾灸操作规范及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4720de5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4.png)
艾灸操作规范及流程图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消炎、止痛、调节身体机能等功效。
在进行艾灸治疗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艾灸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一、操作规范1.环境要干净在进行艾灸治疗时,应确保治疗室的环境干净卫生,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2.消毒器材艾灸器材使用前应进行消毒,保障治疗的卫生和安全。
3.艾灸布选用要规范在艾灸治疗中,使用的艾灸布应规范,并且不可重复使用。
4.注意温度在进行艾灸治疗时,应注意艾灸温度的控制,确保不会对皮肤造成过度的烫伤或灼伤,保障病人的安全。
5.手法要熟练在进行艾灸治疗时,手法要熟练,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6.避免交叉感染在进行艾灸治疗时,应注意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二、流程图1.接待患者接待患者时,告知治疗步骤和注意事项,询问身体状况、疾病状况和个人信息等。
2.体检对患者进行体检,包括检查脉搏、舌苔、面色等,判断病情、病理类型等。
3.选择穴位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
4.准备器材准备艾灸器材,包括艾灸桶、艾条等。
5.贴敷艾灸布将艾灸布贴敷在患者的身上,注意艾灸布的贴合度和位置,保障艾灸的温度和效果。
6.点燃艾条点燃艾条,调节艾灸温度,掌握艾灸时间和温度的控制,保障治疗效果。
7.进行艾灸将艾条放在穴位上,进行艾灸,注意艾灸时间和温度的控制,避免对皮肤造成过度的烫伤或灼伤。
8.结束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消毒,帮助患者穿好衣物,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和治疗效果。
以上就是艾灸操作规范及流程图的介绍。
艾灸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在进行艾灸治疗时,应注意规范操作和流程,避免因为不规范的操作而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灸法操作规程
![灸法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e00494052d380eb62946db9.png)
灸法操作规程目的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
使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症、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用物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等。
操作程序准备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根据病情,实施相应的灸法。
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厘米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一般每处灸5-7壮,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距施灸部位2-5厘米之间,如同鸟雀啄食般,一下一上不停地移动,反复熏灸,每处5分钟左右。
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施灸部位3厘米左右,左右来回旋转移动,进行反复熏灸,一般可灸20-30分钟,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身体不适。
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施灸完毕后,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内,熄灭艾火。
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
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熄灭后的艾炷,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目的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锥状,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高约1cm,炷底直径0.8cm,直接或间接置于施灸部位(穴位)上施灸的一种疗法。
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疾病,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症、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用物准备治疗盘、艾炷、火柴、凡士林、棉签、镊子、弯盘,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等。
中医艾灸操作规范
![中医艾灸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f09bd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d.png)
中医艾灸操作规范中医艾灸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艾灸可以通过燃烧艾叶,将温热的烟熏或直接热敷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以起到调治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
然而,正确操作艾灸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中医艾灸操作规范:1.熟悉艾灸理论知识:在进行艾灸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
了解艾灸的原理、穴位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应用艾灸治疗常见疾病的方法。
2.比较环境:艾灸应该在安静、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进行。
避免灰尘、烟雾等影响灸效的因素。
3.准备工作:操作人员应做好手部和工具的消毒工作,以避免感染。
同时,准备好必要的艾叶和艾绒。
4.定位穴位: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要,确定需要进行艾灸的穴位。
操作人员应准确找到穴位的位置,并判断穴位是否适合进行艾灸。
5.温度控制:艾灸的温度应适中,不能过热或过冷。
燃烧艾叶时,应注意火势的大小和控制燃烧时间,以避免烫伤患者。
对于灸具的温度,应使用温度表或手感判断,确保患者能够耐受。
6.灸具使用:艾灸时,可以选择艾绒艾炷、艾条和艾条架等灸具。
操作人员应熟悉各种灸具的使用方法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灸具进行操作。
7.检查患者状况:在进行艾灸之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疾病史和过敏史等信息。
确保患者没有禁忌症或过敏反应,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
8.灸具放置:在艾灸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准确放置灸具在穴位上。
灸具的放置应覆盖穴位,并能够达到适宜的温度和时间。
在灸具放置时,操作人员应尽量避免灸具移动或倾斜,以免影响疗效或烫伤患者。
9.观察和掌握火候:在艾灸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不断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肤色变化,掌握火候和疗效。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或疼痛,应及时停止艾灸,并采取相应措施。
10.注意安全:艾灸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时刻注意操作台稳固,热源的控制,以及灸具和灸盒的注意事项。
避免灼伤操作人员和患者。
11.整理和记录:艾灸结束后,操作人员应整理工具和消毒设备,保持工作场所的卫生。
同时,应记录艾灸的穴位、时间和患者的反应等信息,以便后续跟踪治疗。
艾条灸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艾条灸法规范及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44b281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b.png)
艾条灸法规范及操作流程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心理状况。
二、目标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证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告知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2、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五、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2、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3、施灸方式:(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
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
(2)雀啄灸:手持艾条将点燃一端对准施灸穴位,上下移动,如雀啄食。
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5、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6、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六、护理及注意事项1、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七、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见附页)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注:1。
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2.若有艾灸火脱落烧伤皮肤,烧坏衣被均为不合格。
艾条灸技术操作规程
![艾条灸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b8392f4c376baf1ffd4fad6f.png)
艾条灸技术操作规程【目的】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
适用于各种寒性病症。
治疗一般选用艾条温和灸。
【适应症及选穴】参考针灸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中医妇科学》制定。
1.痛经:①气滞血瘀: 太冲曲泉三阴交②寒凝血瘀:中极三阴交地机③气血亏虚:气海足三里脾俞三阴交子宫2.带下:①脾虚湿困:气海带脉白环俞脾俞三阴交②肾阳亏虚:关元命门肾俞带脉次髎足三里3.阴挺:①气虚:百会关元气海维道足三里②肾虚:关元大赫照海子宫4.胞衣不下:①气虚:关元三阴交独阴②血瘀:中极气海合谷三阴交肩井独阴5.产后腹痛:①血虚腹痛:关元气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②寒凝腹痛:关元肾俞气海三阴交③血瘀腹痛:中极归来膈俞血海太冲【用物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 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灸法:①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 cm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②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施灸部位3 cm左右,左右来回旋转移动,进行反复熏灸,一般可灸20~30分钟。
4. 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体位不适。
5. 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及烧坏衣物。
6. 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7.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1.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2. 施灸过程中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艾灸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艾灸操作规范及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8dd8f8305f0e7cd1842536f5.png)
灸法操作规程灸法就是用艾绒做成艾柱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或患处熏灸,借助温热性和药物作用,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燥湿祛寒,回阳救逆,消肿散结,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护理上常用的有艾条灸、艾柱灸及隔姜灸,隔蒜灸等。
1、艾条灸(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必要时备艾灸盒。
(2)操作方法:①点燃艾条一端,燃端距应灸穴位或局部2~4cm处熏灸,使局部有温热感,以不感烧灼为度。
②每次灸15~30分钟,使局部皮肤红润、灼热。
③中途艾绒烧灰较多时,应将绒灰置于弯盘中,避免脱落在病人身上。
④腹部、背部较平坦处行艾灸时,可用艾灸盒。
即病人取平卧或俯卧位,将点燃之艾条放于盒内纱隔层上,灸盒放在应灸穴位的部位,加盖后可使其自行燃烧艾条,达到艾灸的目的。
2、艾柱灸(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
(2)操作方法:①将艾绒放入艾柱器内,根据病情,制成大小适宜之艾柱。
②将艾柱置于应灸穴位上,点燃艾柱顶端。
③等艾柱燃至病人感发烫时,即用镊子取下放入弯盘,另换一艾柱,继续点燃。
④一般每次灸3~5壮(每个艾柱谓一壮)。
3、隔姜灸、隔蒜灸(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根据需要准备切成0.2~0.3cm厘米薄,直径约2cm的鲜姜片或鲜大蒜头横切成片数片(或用大蒜捣泥,取0.3cm厚的大蒜泥敷于穴位皮肤)。
(2)操作方法:①暴露应灸部位。
②取鲜姜片或蒜片(或蒜泥),放于穴位,上置艾柱。
③点燃后待病人感灼热时即更换艾柱,连灸3~5壮。
④脐部也可敷食盐后,置艾柱灸之,称隔盐灸,或在穴位放其它药物如附子片等,统称间接灸法。
4、艾灸护理与注意事项(1)行艾灸时,须注意病人保持舒适体位,以免病人自行移动时,艾灰脱落或艾柱倾倒而发生烫伤或烧坏衣被。
(2)艾条灸时,要注意燃点的距离,太近则易烫伤,太远则疗效不佳,应随时询问病人温热感,并观察局部潮红程度。
行艾柱灸时,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
艾灸技术操作规范
![艾灸技术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2f0092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19.png)
艾灸技术操作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艾灸的术语和定义、作用和适应范围、注意事项、操作方法、禁忌症、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艾灸moxibustion是用艾绒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熏熨,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艾炷 moxa-cone是将艾绒做成一定大小的圆锥形艾团,称为艾炷。
艾条 moxa-stickfield is downwind, brooding House separate from the breeding shed, and ... Building chicken farms must also conside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cken manure treatment facilities such as septic tanks, methane-generating pit, do not let the chicken manure directly. Five to do a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o not cut corners. Built into the chicken in chicken farm, will be required to do a variety of vaccine injections and disinfection in chicken farm, do not hold the chance, and do scientific farming. Reasonable problems in building a chicken coop hen house layout, can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chicken, making its full productive potential, so other than in understanding the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cken itself, and must be properly planned and constructed sheds. A chicken layout considerations 1. Sites to choose away from populated areas, traffic convenient, away from the road 2. Gaozao terrain, a lot of sunshine. Winter sun as possible, summer wind, and not after the rain water. Larger, leaving room for development 3. Abundant water resources pollution-free, easy to access, sufficient power is guaranteed 4. Building structure, the economy, saving money, and saving energy, it is facing in accordance with local environmental and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lighting is good, easy to ventilation, easy to operate, so conducive to cooling in the summer, to insulation in winter cold 5. Layout of premises should be reasonable, do distinguish between指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艾绒内是否有添加其他药物一般分为清艾条和药艾条。
艾灸条的使用方法
![艾灸条的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9d0315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d.png)
艾灸条的使用方法
艾灸条的使用方法如下:
1. 准备好一根艾灸条和一个火源,比如艾灸灯或火柴。
2. 点燃艾灸条的一端,让火烧燃一段时间,直到艾灸条上产生一些燃烧的灰烬。
3. 将点燃的一端快速熄灭,使其变成一个燃烧的末端。
4. 将燃烧的末端放入艾灸夹或其他用具中固定住,并保持安全距离(通常约
1-2cm)。
5. 将燃烧的末端对准需要进行艾灸的部位,轻轻按压,使其贴紧皮肤。
6. 轻轻旋转或移动艾灸条,以便其产生热量和温热的效果。
7. 根据个人情况和需求,一般艾灸的时间为5-20分钟,不建议超过30分钟。
8. 使用完毕后,将艾灸条完全熄灭,避免引发火灾和皮肤烫伤。
注意事项:
- 使用艾灸前,请确认自己没有对艾蒿过敏或其他禁忌症状。
- 使用艾灸时,避免过度疼痛或皮肤灼伤,应根据自身感受调整压力和时间。
- 在使用艾灸时,注意艾灸的温度,避免烫伤皮肤。
- 艾灸后,尽量避免大风、感冒、劳累、过度疲劳等因素对身体的刺激。
- 如有任何不适症状或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条灸操作规范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流程之艾条灸
人民医院
三、艾条灸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患者的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1.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4心理状况
2、目标
2.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症的临床症状.
2.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3、禁忌症
3.1凡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3.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4.告知
4.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4.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4.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4.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5.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6.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6.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6.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烫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6.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6.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6.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艾条灸操作流程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