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点睛2017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两章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18课、《孟子》两章PPT课件
内容解析
最后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
助。还在后面以得道者与失道者的不同结局
来形成对比,再次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2020年9月28日
11
本文结构简图
摆出观点:
(总)
论证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举例论证: (战争) 道理论证:
(分) (治国)
进攻失败
防御失败 排
比
域民…… 论 固国…… 证
1、城:内城 2、郭:外城 3、环:围 4、而:
表修饰关系,译为“着”
5、而:但是、却
6、夫:读作fú,句首发语词
7、得:得到
8、然:这样9、而:但是、却 10、者:……原因
11、是:这 12、城:城墙 13、非:不是
14、池:护城河 15、兵革:武器装备;兵:兵器;
革:甲胄
16、坚利:坚固锋利
17、米粟:粮食 18、委:放弃 19、去:离开
8、威:震慑、威服
9、兵革:武器装备
10、利:锋利、锐利。兵革之利:武力强大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迁移到别的地方去,
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 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内容解析:前面列举了两个战争中的事例来论述,强调
了战争中需要“人和”,这里用“域民……固国……威
天下……”讲道理,论证“人和”在治理一个国家中的
件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其中
“人和”是最重要的。作者首先摆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2020年9月28日
6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 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孟子两章》课件
划分句子节奏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文章翻译
• 自主翻译,发现难点。 • 师生合作,解决难点。 • 小组互查,教师抽查。
难句解释:“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 三个短句都有省略: 1. (憔悴枯槁)征于色 2. (吟咏叹息)发于声 3. 而后(众人才能)喻(之)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它们为什么用双重否定句?
• 双重否定句意思最肯定。 • 充分铺写防守一方所具备的“地利” 方面的有利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 出失败的结局,使得“地利不如人和” 的结论有了更强的说服力。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 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是 从反面说。从正面说,“域民”、“固 国”、“威天下”应靠什么呢?
孟庙大门
至今山东邹城还完好地保存着 孟庙和孟府,他们都是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1
孟庙“亚圣殿”和 其中供奉的孟子塑像
《孟子》两章
3
孟母教子
孟子三岁时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 疼爱自己的儿子,曾为孟子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而 三次搬家,最后搬到学宫附近。孟子自小受到严格 管教,据说有一段时间他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 机上的麻布,告诉他若不勤奋读书,就会像这块麻 布般半途而废。“三迁”、“断机”等教子故事, 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写道:“昔孟母,择邻 处,子不学,断机杼。” 后来孟子师从孔子的孙子孔伋(子思)的弟子, 终成一代儒学大师。
1. 2. 3. 4.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 多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 革之利。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 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8 《孟子》两章 课件 (共40张PPT)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限制 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威震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 通叛,背叛 到 归顺 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矣。 要么, 或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检测练习
• 1.孟子,名______,字______,是____时代人, 他是孔子以后的_________。《孟子》是一部 记录_________的书。
作品简介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 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 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 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 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 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解释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 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3、用自己的话说出“天时、地利、人和”、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的含义。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
类推
{ ↓ {
↓
结论
→
防御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 ——
进攻 ——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
战争需要“人和”
治国需要“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品味孟子语言特色
文章的第三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归纳;运用双重否定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 气势的作用,极言防御一方地理条件的优越。
文章第4段Leabharlann 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运用排比句,再次强调。 运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 后果进行对比,点明文章主旨。
拓展延伸
1、从古至今有哪些“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例子?举例反思。 2、结合《政治》,《历史》说说 如何保证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下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课件(共24张PPT)
第四段:译文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
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 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 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 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 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 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 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 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 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3.词类活用
环:名词作状语
围 域:名词用作动词 限制 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巩固 威:形容词用作动词 震慑 征服
第一段:译文
•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 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 心所向、内部团结。
第二段:译文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
译一译,积累知识
1.重点实词 道: 就是王道、仁政 米粟:泛指粮食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城 :内城 郭:外城 君子:施行仁政的人
2、古今异义:
亲戚: 古:族内的人和族外的人 今: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 庭或它的成员 去 古:逃跑 今:到 ……去 池 古:护城河 今:池塘
主张(结论)
域民 战 争 治 国 固国 威天下
排比 (反面论证)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施 行 “ 仁 政 ”
(对比论证)
品一品,掌握方法
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1.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相结合。
2.逐层论证,层层深入。
3.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
拓展思考,总结本课
1.综合全文,你认为其中的“道”指什 么?“君子”指什么? 2. 距今约两千多年前的“道”在今天 的社会中还需要吗?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