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A第一学期讲义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讲义

材料力学讲义

第一章 绪论及基本概念§1−1 材料力学的任务要想使结构物或机械正常地工作,必须保证每一构件在荷载作用下能够安全、正常地工作。

因此,在力学上对构件有一定的要求:1. 强度,即材料或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2. 刚度,即抵抗变性的能力;3. 稳定性,承受荷载时,构件在其原有形态下的平衡应保持为稳定平衡§1−2 可变性固体的性质及基本假设可变性固体:理学弹性体、小变性 基本假设:1. 连续、均匀性; 2. 各项同性假设。

§1−3 内力、截面法、应力⎪⎪⎩⎪⎪⎨⎧===∑∑000z y x F F F ⎪⎪⎩⎪⎪⎨⎧===∑∑000z y xM M M§1−4 位移和应变的概念x u x x ∆∆=→∆0limε称为K 点处沿x 方向的线应变 直角的改变量γ称为切应变。

§1−5 杆件变性的基本形式1.轴向拉伸或轴向压缩2.剪切3.扭转4.弯曲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2−1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F(图2−1)则为轴向拉伸,此时杆被2−1虚线);若作用力F 压缩杆件(图(图2−2工程中许多构件,(图2−3)、各类(图2−4)等,这类结构的构2−1和图2−2。

§ 2−2 内力·截面法·轴力及轴力图一、横截面上的内力——轴力图2−5a 所示的杆件求解横截面m−m 的内力。

按截面法求解步骤有:可在此截面处假想将杆截断,保留左部分或右部分为脱离体,移去部分对保留部分的作用,用内力来代替,其合力F N ,如图2−5b 或图2−5c 所示。

对于留下部分Ⅰ来说,截面m −m 上的内力F N 就成为外力。

由于原直杆处于平衡状态,故截开后各部分仍应维持平衡。

根据保留部分的平衡条件得 mF N F N (a )(b ) (c )图2−5Ⅱ图2−1图2−2图2-4F F F F Fx==-=∑N N ,0,0(2−1)式中,F N 为杆件任一截面m −m 上的内力,其作用线也与杆的轴线重合,即垂直于横截面并通过其形心,故称这种内力为轴力,用符号F N 表示。

材料力学课件

材料力学课件
剪切面
剪切实用计算中,假定剪切面上各点处的切应力相等,于是得剪切面上的名义切应力为:
——剪切强度条件
剪切面为圆形时,其剪切面积为:
对于平键 ,其剪切面积为:
例题 如图所示冲床,Fmax=400kN,冲头[σ]=400MPa,冲剪钢板τu=360 MPa,设计冲头的最小直径值及钢板厚度最大值。
1.超静定问题-----仅用平衡方程不能求出 反力的问题。
2.变形协调方程-----构件变形关联点之间的几何数量关系。
3.解超静定问题方法-----列静力方程、变形协调方程、物理方程。
例 左端固定铰支的刚性横杆AB,用两根材料相等、截面面积相同的钢杆支撑使AB杆处于水平位置。右杆稍短D距离,现需要在AB杆右端加外载F多大,才能使右孔也铆上。 [解] (板书)
I
I
II
II
| FN |max=100kN
FN2= -100kN
100kN
II
II
FN2
FN1=50kN
I
FN1
I
50kN
50kN
100kN
§2.3 轴向拉、压杆的应力 应力和应变的概念 杆件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
F
A
M
C点全应力(总应力):
应力的概念——截面上某点的内力集度。
FN—轴力 A---横截面面积
σ的正负号与FN相同;即拉伸为正压缩为负
2.3.1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例3 已知 F1=2.5kN,F3=1.5kN, 求杆件各段的轴力。
例4 一中段开槽的直杆如图,受轴向力F作用;已知:F=20kN,h=25mm,h0=10mm,b=20mm;试求杆内的最大正应力

材料力学I专题知识讲座

材料力学I专题知识讲座

压杆的稳定
2
§9-1 压杆稳定性旳概念
实际旳受压杆件
实际旳受压杆件因为: 1. 其轴线并非理想旳直线而存在初弯曲, 2. 作用于杆上旳轴向压力有“偶尔”偏心, 3. 材料性质并非绝对均匀, 所以在轴向压力作用下会发生弯曲变形,且由此引
起旳侧向位移随轴向压力旳增大而更快地增大。
材料力学(Ⅰ)电子教案
折线OAB。
(b)
材料力学(Ⅰ)电子教案
压杆的稳定
7
由此引出了有关压杆失稳(buckling)这一抽象旳概
念:当细长中心压杆上旳轴向压力F不大于Fcr时, 杆旳直线状态旳平衡是稳定旳;当F=Fcr时杆既可
在直线状态下保持平衡(d=0),也能够在微弯状态下
保持平衡,也就是说F=Fcr时理想中心压杆旳直线 平衡状态是不稳定旳,压杆在轴向压力Fcr作用下会 丧失原有旳直线平衡状态,即发生失稳。
9
细长中心受压直杆失稳现象
材料力学(Ⅰ)电子教案
压杆的稳定
10
压杆旳截面形式及支端约束
压杆旳临界力既然与弯曲变形有关,所以压杆
横截面旳弯曲刚度应尽量大;
图a为钢桁架桥上弦杆(压杆)旳横截面, 图b为厂房建筑中钢柱旳横截面。在可能条件下 还要尽量改善压杆旳杆端约束条件,例如限制甚至
阻止杆端转动。
材料力学(Ⅰ)电子教案
临界力有关旳未知常数k就能够了。
材料力学(Ⅰ)电子教案
压杆的稳定
14
w Asin kx B cos kx
(c)
将边界条件x=0,w=0代入式(c) 得B=0。于是根据(c)式并利用边 界条件x=l,w=0得到
Asin kl 0
注意到已经有B=0,故上式中旳A不 可能等于零,不然(c)式将成为w≡ 0而 压杆不能保持微弯状态,也就是杆并 未到达临界状态。由此可知,欲使(c) 成立,则必须sinkl=0

材料力学讲稿

材料力学讲稿

欧拉(Leonhard Euler,1707-1783)
• 约翰·伯努利指导之下的学生. • 与拉格朗日一起发明了变分法这个数学工具。 • 在数学的三个主要分支:分析、几何和代数上都有奠
基性的贡献 • 在力学的三个主要分支: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一般
力学方面,都有奠基性的贡献。流体力学方面,他给 出了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在一般力学方面,他给出 了刚体运动的欧拉方程。在固体力学方面他给出了最 早的弹性杆的非线性问题的解 。
• 约翰第一•伯努利最初学医,同时研习数学。1705 年,约翰接替去世的哥哥雅各布接任巴塞尔大学数学 教授。
• 约翰是一位多产的数学家,解决悬链线问题 (1691年),提出洛必塔法则(1694年)、最速降 线(1696年)和测地线问题(1697年),给出求积 分的变量替换法(1699年),等。 1696年约翰以公 信的方式,提出了 “最速降线问题”,从而引发了欧 洲数学界的一场论战。论战的结果产生了一个新的数 学分支——变分法。
• 约翰的另一大功绩是培养了一大批出色的数学家, 其中包括18世纪最著名的数学家欧拉(17071783)、瑞士数学家克莱姆(G.Cramer,1704— 1752)、法国数学家洛必塔(G.F.L Hospital,1661—1704),以及他自己的儿子丹尼 尔和侄子尼古拉二世 。
• 丹尼尔第一•伯努利是约翰次子。1721年获巴塞尔 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不久便转向数学,并且成为这个 家族中成就最大者。1725年,25岁的丹尼尔受聘为 圣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1733年,他返回巴塞尔, 教授解剖学和植物学和自然哲学。
• 丹尼尔的贡献集中在微分方程、概率和数学物理, 被誉之为数学物理方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出版了经 典著作《流体动力学》(1738年),给出“伯努利定 理”等流体动力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弹性弦的横向振 动问题(1741~1743年),提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规律(1762年)。

北航材料力学实验讲义A

北航材料力学实验讲义A

实验一实验一 材料在轴向拉伸、材料在轴向拉伸、材料在轴向拉伸、压缩和扭转时的压缩和扭转时的力学性能预习要求:预习要求:1、预习教材中有关材料在拉伸、压缩、扭转时力学性能的内容;、预习教材中有关材料在拉伸、压缩、扭转时力学性能的内容;2、预习本实验内容及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预习本实验内容及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1、观察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各种现象,并测定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屈服极限s s ,强度极限b s ,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y ;2、观察铸铁在轴向拉伸时的各种现象;、观察铸铁在轴向拉伸时的各种现象;3、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轴向压缩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轴向压缩过程中的各种现象;4、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扭转时的各种现象;、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扭转时的各种现象;5、掌握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的操作方法。

、掌握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二、实验设备与仪器1、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2、扭转试验机;、扭转试验机;3、50T 微控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微控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4、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

三、试件三、试件试验表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试验结果有影响。

为了便于比较各种材料的机械性能,国家标准中对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有统一规定。

根据国家标准(GB6397—86),将金属拉伸比例试件的尺寸列表如下:,将金属拉伸比例试件的尺寸列表如下:试 件标距长度标距长度 L 0横截面积横截面积 A 0圆试件直径圆试件直径 d 0表示延伸表示延伸 率的符号率的符号比例/长短长短03.11A 或10d 0任 意 任 意 δ1065.5A 或5d 0任 意任 意δ5本实验的拉伸试件采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长比例试件(图一),试验段直径d 0=10mm ,标距l 0=100mm.。

本实验的压缩试件采用国家标准本实验的压缩试件采用国家标准((GB7314-87)中规定的圆柱形试件h /d 0=2, d 0=15mm, h =30mm (图二)。

材料力学课件全

材料力学课件全
塑性力学分析方法的特点:塑性力学分析方法考虑了材料在受力过程中发生的塑性变形,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材料 的力学行为。
塑性力学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塑性力学分析方法基于弹塑性理论,通过建立材料的本构关系,描述材料在受力 过程中的弹性和塑性行为。
塑性力学分析方法的应用:塑性力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领域的力学分析和设 计。
弹性与塑性的应用:在工程中如何利用材料的弹性与塑性性质来提高结构性能和安全性
强度与韧性
强度: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分为抗拉、抗压、抗弯等强度 韧性:材料在冲击、振动等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影响因素: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温度、环境等 实际应用:设计制造各种结构件,选择合适的材料,提高产品性能和安全性
航空航天领域
飞机设计:材料力学在飞机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机身、机翼和尾翼的设计。 航天器设计:材料力学在航天器设计中同样重要,如卫星、火箭和空间站的结构设计。
飞行器材料选择:材料力学研究飞行器材料的性能,如强度、刚度和耐腐蚀性等,以确保飞行器的安全和可靠性。
飞行器结构优化:通过材料力学的研究,可以对飞行器的结构进行优化,提高飞行器的性能和效率。
土木工程领域
桥梁工程:利用材料力学原理设计桥梁结构,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房屋建筑:通过材料力学知识,合理设计房屋结构,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水利工程:应用材料力学理论,研究水工结构的应力分布、变形和稳定性,保障水利工程的 安全运行。
交通工程:利用材料力学知识,研究道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的荷载分布、路基设计及 路面材料选择。
智能制造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制造过程 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绿色制造技术: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 境污染。

材料力学A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A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A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材料力学A》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材料的力学性质、应力应变关系、变形和破坏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材料的性能和力学行为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解材料的内力、应力、应变和变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表达和计算方法;3.能够分析和解决各种应力状态下的力学问题;4.了解材料的破坏机理和断裂行为。

三、教学内容1.引力与应力研究物体受到外力时的力学响应,理解内力、应力和压力的概念,介绍应力的应变状态;研究普通应力与垂直应力之间的关系,掌握轴向应力的计算方法。

2.应变与变形介绍应变的概念及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学习不同方向应变的计算方法;研究线性应力-应变关系,探究应变能的计算和材料的弹性变形行为。

3.弯曲与剪切研究梁的弯曲和剪切行为,掌握应力与弯曲曲率之间的关系;学习弯曲变形的数学表达和计算方法,了解不同形状截面的弯曲性能。

4.破坏与断裂介绍断裂的基本概念和破坏机理,讲解不同类型的破坏模式;分析与设计材料的破坏强度,学习断裂韧性的计算与评估方法。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建立学生对材料力学基础的理解。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展示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变形行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3.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课外作业:布置课外作业,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五、教材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评价指标,占40%权重。

2.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30%权重。

3.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占30%权重。

4.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科研项目或工程实践,综合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实验室:提供材料力学实验场地和设备,支持教学实践活动。

材料力学讲义(精)

材料力学讲义(精)

§1-1 材料力学的任务1.几个术语·构件与杆件:组成机械的零部件或工程结构中的构件统称为构件。

如图1-1a 所示桥式起重机的主梁、吊钩、钢丝绳;图1-2所示悬臂吊车架的横梁AB,斜杆CD都是构件。

实际构件有各种不同的形状,所以根据形状的不同将构件分为:杆件、板和壳、块体.杆件:长度远大于横向尺寸的构件,其几何要素是横截面和轴线,如图1-3a 所示,其中横截面是与轴线垂直的截面;轴线是横截面形心的连线。

按横截面和轴线两个因素可将杆件分为:等截面直杆,如图1-3a、b;变截面直杆,如图1-3c;等截面曲杆和变截面曲杆如图1-3b。

板和壳:构件一个方向的尺寸(厚度)远小于其它两个方向的尺寸,如图1-4a 和b所示。

块体:三个方向(长、宽、高)的尺寸相差不多的构件,如图1-4c所示。

在本教程中,如未作说明,构件即认为是指杆件。

·变形与小变形:在载荷作用下,构件的形状及尺寸发生变化称为变形,如图1-2所示悬臂吊车架的横梁AB,受力后将由原来的位置弯曲到AB′位置,即产生了变形。

小变形:绝大多数工程构件的变形都极其微小,比构件本身尺寸要小得多,以至在分析构件所受外力(写出静力平衡方程)时,通常不考虑变形的影响,而仍可以用变形前的尺寸,此即所谓“原始尺寸原理”。

如图1-1a所示桥式起重机主架,变形后简图如图1-1b所示,截面最大垂直位移f一般仅为跨度l 的l/1500~1/700,B支撑的水平位移Δ则更微小,在求解支承反力R A、R B时,不考虑这些微小变形的影响。

2.对构件的三项基本要求强度:构件在外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抵抗断裂破坏的能力。

例如储气罐不应爆破;机器中的齿轮轴不应断裂等。

刚度:构件在外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抵抗变形的能力。

如机床主轴不应变形过大,否则影响加工精度。

稳定性:某些构件在特定外载,如压力作用下,具有足够的保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例如千斤顶的螺杆,内燃机的挺杆等。

《材料力学A》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A》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A》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课程代码ME04004课程名称材料力学A 英文名称MECHANICS OFMATERICALS A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必修课学分 4总学时96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开课学期2013-2014-2 适应专业机自、热能二、课程描述中文:这是一门针对工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平台课,该门课程主要讲授固体材料及其制成构件承受各种荷载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力学性能。

该课程是航空航天、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和材料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掌握土木和机械工程设计技术所必备的理论基础,也是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的考试科目之一。

通过《材料力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够具有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和一定的实验能力。

英文:This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majors of engineering, such as aerospac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ivi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introducing the strength, stiffness and stability of solid materials and their components subjected to various loads. As one of the subjects for 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is course is a necessary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ofessional follow-up course for students learning to civi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are the basic concepts, approaches and knowledge of strength, stiffness and stability of solid materials and their components.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develops the basic analysis capability, computing power and capacity ofa certain experiment.三、课程内容(一)课程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对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践能力。

13材料力学A总复习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13材料力学A总复习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塑性材料
M
max
max ≤
Wz
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脆性材料
t max
cmax
M M
y max t max ≤ Iz
y max cmax ≤ Iz
t c
其中,
bh3
Iz
12 π D4
64
矩形截面 圆形截面
bh2
Wz
6 π D3
32
矩形截面 圆形截面
3)压杆旳稳定设计需采用试算法。 4)提升压杆稳定性旳措施。
九、动载荷问题
基本思绪:引入动荷因数 Kd,将动载荷问题转为静载荷问题处理
动荷内力:
Fd Kd Fst
动荷应力:
d Kd st
动荷位移:
d Kd st
1. 构件作加速运动时旳动载荷问题
基本措施: 动静法
① 匀加速垂直起吊
动荷因数为
y z
y
1 E
y
z
x
z
1 E
z
x y
阐明:在线弹性范围( ≤ p)内合用
八、压杆旳稳定计算
1. 基本概念
压杆稳定/失稳
压杆柔度 l
i
压杆临界力/临界应力
2. 压杆临界力与临界应力旳计算
细长杆旳临界力
Fc r
π 2 EI
l2
其中,长度因数
2
1
0.7
0.5
一端固定一端自由 两端铰支 一端固定一端铰支 两端固定可轴向相对移动
tmax
Mz Wz
My Wy

t
6. 弯拉组合(偏心拉伸)杆旳强度条件
tmax
Mz Wz
FN ≤ A
t

材料力学(全套483页PPT课件)-精选全文

材料力学(全套483页PPT课件)-精选全文
三、构件应有足够的稳定性
稳定性(stability)—构件承受外力时, 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4
材料力学的任务: 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
求下,为设计既经济又安全的构件提 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5
1.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设
假设在变形体所占有的空间内毫无空隙地充满了物质。即认 为材料是密实的。这样,构件内的一些力学量(如各点的位 移)可用坐标的连续函数表示,并可采用无限小的数学分析 方法。
2、横向变形、泊松比
横向线应变: b b1 b
bb
称为泊松比
32
是谁首先提出弹性定律? 弹性定律是材料力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定
律。一般认为它是由英国科学家胡克(1635一1703) 首先提出来的,所以通常叫做胡克定律。其实,在 胡克之前1500年,我国早就有了关于力和变形成正 比关系的记载。
1-1截面
A
X 0 N1 40 30 20 0 N1 N1 50kN(拉)
2-2截面
X 0 N 2 30 20 0
1 B 2C 3D 40 kN 30 kN 20 kN
N2
30 kN 20 kN
N2 10kN(拉)
3-3截面
N 50 kN
N3
20 kN
X 0
N 3 20 0 N 3 20 kN(压)
10 103 100 103 500 106
10 103 100 103 200 106
mm
0.015mm
计算结果为负,说明整根杆发生了缩短
35
静定汇交杆的位移计算,以例题说明。 例3 图示结构由两杆组成,两杆长度均为 l,B 点受垂直荷 载 P 作用。(1) 杆①为刚性杆,杆②刚度为 EA ,求节点 B 的位移;(2) 杆①、杆②刚度均为 EA,求节点 B 的位 移。

材料力学讲义

材料力学讲义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 剪力大小 = 截面一侧所 有外力的代数和; 弯矩大小 = 截面一侧所 有外力对求内力的截面形 心之矩的代数和 ;
剪力和弯矩符号的约定: 1、剪力符号:左上右下的剪力产生正剪力,反之为负
2、弯矩符号:使梁呈下凸时弯矩为正,反之为负
(三)剪力图和弯矩图 绘图时以平行于梁轴的横坐标X表示横截面的位置,以纵坐标表示相应截 面上的剪力和弯矩,这种图线分别称为剪力图和弯矩图。 (这是寻找杆 件最大危险截面点的最好方法) 以外伸梁为例做剪力图和弯矩图: 由静力平衡方程,求得支反力: FRA=3KN FRB=7KN 分段列出FS和M的方程式, AC段: FS= FRA- q x =3-2x M= FRA x - q x2/2 =- x2+3x CB段: FS= FRA- 4q =-5 M= FRA x - 4q(x -2)+10 =- 5x+26 BD段: FS= 2 M=2 x-16
max
T T R Ip Ip
抗扭截面系数Wt=Ip/R,得到
max
T Wt
根据圆轴的受力情况或扭矩图,求出最大扭矩Tmax,算出最大切应力 τ max,限制τ max不超过许用应力[τ ],便得扭转强度条件为:
max
Tmax [ ] τ Wt
注意:该公式只适用于等圆截面杆结构,对 变截面杆,如阶梯轴、圆锥形杆等,要综合 考虑T和Wt,寻求 τ 的极值。
σmax
M max σ wz
对抗拉和抗压强度相等的材料,如塑性材料,只要绝对值最大的正应 力不超过许用应力即可;对抗拉和抗压强度不等的材料,如铸铁,则 拉和压的最大应力都应不超过各自的许用应力。
四、弯曲切应力

Fs S Z bI z

材料力学专业知识讲座

材料力学专业知识讲座

4KNm 52 zc
88
应用公式 My
Iz
t,max
4103 52103 7.64 106
27.2MPa
c,max
4103 88103 7.64 106
46.1MPa
9KN
A
CB
4KN C截面应力计算 C截面应力分布
FA 1m 1m
F1Bm
2.5KNm
M
应用公式
My
Iz
4KNm
t,max
1 bh3, 12
Wz
1 bh2 6
Iz
64
d4,
Wz
32
d3
Iz
(D4
64
d4)
64
D4 (1 4 )
Wz
32
D3 (1 4 )
三、横力弯曲
F
Fs
F
x
M x
FL
横截面上内力
剪力+弯矩
横截面上旳应力 既有正应力, 又有切应力
四 横力弯曲正应力
弹性力学精确分析表白:
对于跨度 L 与横截面高度 h 之比 L / h > > 5旳细长梁,
此类截面旳最大拉应力与最大压应力相等。
所以:
强度条件能够表达为 σmax
M max wz
σ
塑性材料
c、塑性材料制成旳 变截面梁 要综合考虑弯矩M与截面形状Iz
总之, 梁内最大应力发生在: 1.弯矩旳绝对值最大旳截面上;
2.离中性轴最远处。
3 .强度条件为
σmax
M wz
max
σ
2、脆性材料 抗拉压强度不等。
FBY
3、C 截面上K点正应力
弯矩 M C 901 601 0.5 60kN m

材料力学第一章绪论aPPT课件

材料力学第一章绪论aPPT课件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部
刘立厚
1
第一章 绪 论 §1—1 材料力学的任务与研究对象 §1—2 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1—3 外力与内力 §1—4 材料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力学在各领域的应用、 小结
2
§1—1 材料力学的任务与研究对象
A
FB
B
C
FC
A
F Ax F Ay
P 一、强度、刚度与稳定性
一、变形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固体。 二、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设:认为变形固体整个体积内都被物质充满, 没有空隙和裂缝。
2、均匀性假设:认为变形固体整个体积内各点处的物质 分布是均匀的。
3、各向同性假设: 认为变形固体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质 相同(不适合所有的材料)。
为什么要提出这些假设?
(1)足够的强度;
强度:抵抗破坏的能力。 AD不折断,BC不被压坏。P
(2)足够的刚度;
A
D
刚度: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B
(3)足够的稳定性。
C
稳定性:构件保持原平衡状态的能力。
P
A
B
D
P
A
D
B
C
C
5
AD梁的强度问题
A
P
B
D
BC杆的强度问题P
A
D
B
C
AD梁、BC杆的刚度问题
P
A
D
B
C
C
BC杆的稳定性问题
求F1、F2 时,AC杆水平,而 不变。
E20G0P
在求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各杆的内力时,变形忽略不计,
按杆件原尺寸计算。 15
§1—3 外力与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电测法基本原理及贴片实验预习要求:预习材力(Ⅱ)‘应力分析的实验方法’一章中有关电测法的内容。

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测法的基本原理;2、了解应变片的基本构造和特点;3、学习应变片的贴片方法;二、实验设备与仪器1、贴片工具;2、数字万用表;3、应变片;4、硬铝拉伸试样;5、电阻应变仪;6、万能试验机。

三、电测法基本原理和应变片的粘贴及检验方法1)电测法基本原理:电测法是以电阻应变片为传感器,通过测量应变片电阻的改变量来确定构件应变,并进一步利用胡克定律或广义胡克定律确定相应的应力的实验方法。

图一电阻应变片的结构示图试验时,将应变片粘贴在构件表面需测应变的部位,并使应变片的纵向沿需测应变的方向。

当构件该处沿应变片纵向发生正应变时,应变片也产生同样的变形,这时,敏感栅的电阻由初始值R 变为R+ΔR 。

在一定范围内,敏感栅的电阻变化率ΔR/R 与正应变ε成正比,即:Rk Rε∆= (1) 上式中,比例常数k 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故只要测出敏感栅的电阻变化率,即可确定相应的应变。

构件的应变值一般都很小,相应的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也很小,需要用专门的仪器进行测量,测量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的仪器称为电阻应变仪,其基本测量电路为一惠斯通电桥。

图二 电阻应变仪的基本测量电路电桥B 、D 端的输出电压为:14231234()()BD R R R R U U R R R R -∆=++ (2)当每一电阻分别改变1234,,,R R R R ∆∆∆∆时,B 、D 端的输出电压变为:1144223311223344()()()()()()R R R R R R R R U U R R R R R R R R +∆+∆-+∆+∆∆=+∆++∆+∆++∆ (3)略去高阶小量,上式可写为:3121242121234()()BD R R R R R R U UR R R R R R ∆∆∆∆∆=--++ (4) 在测试时,一般四个电阻的初始值相等,则上式变为:31241234()4BD R R R R U U R R R R ∆∆∆∆∆=--+ (5) 将式(1)代入上式,得到:1234()4BD kUU εεεε∆=--+ (6) 如果将应变仪的读数按应变标定,则应变仪的读数为: 12344()BDU kUεεεεε∆==--+ (7) 2)应变片的贴片方法:在电测应力分析中,应变片的粘贴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这就要求粘结层薄而均匀,无气泡,充分固化,既不产生蠕滑又不脱胶。

应变片的粘贴完全由手工操作,故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达到较高的粘贴质量。

应变片的粘贴过程如下:1、应变片的筛选。

直观检查应变片的表面质量,看是否有弯折、锈蚀、局部破损;用万用表测量应变片电阻,看与所给值是否符合。

2、试样表面处理。

首先用砂纸将贴片表面区域打磨,打磨方向应与应变片轴线成45度角,然后用划针划出贴片位置的标志线,并用蘸有丙酮的药棉清洗打磨位置,直至药棉清洁为止。

3、应变片粘贴。

待试件风干后,在贴片表面涂一薄层快干胶,用手指(或镊子)捏住应变片的引出线,将应变片放在试样上,并使应变片的基准线与试件上的标志线对齐。

然后盖上聚氯乙烯透明薄膜(或玻璃纸),用拇指按压应变片(一般半分钟即可),挤出气泡和多余胶水,以保证粘结层薄而均匀,但应避免按压时应变片滑动。

经过适宜的干燥时间后,将透明薄膜揭开,检查应变片的粘贴情况。

4、导线的连接和固定。

应变片的引出线和应变仪的接口之间需用导线连接,导线一般采用铜导线。

导线与应变片引出线的连接一般通过接线端子过渡。

接线端子用502胶固定在试件上,导线头和接线端子上预先挂锡,然后将应变片引出线和导线焊接在端子上。

最后将导线固定在试件上,以免实验过程中拉断导线或应变片引出线接头。

5、检查。

首先检查应变片是否有局部隆起或皱折,应变片引出线是否粘在试件上。

然后用万用表检查导线连接后的应变片电阻值。

6、应变片的防潮保护。

粘贴好的应变片,如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因受潮而降低粘结质量。

对于长期使用的应变片应在应变片表面涂上一层防潮保护层。

一般可用703、704、705胶等3)试件的拉伸实验:贴好应变片的试件在正式做实验前,应该预加一定载荷以检查贴片的有效性。

本次试件的拉伸实验就是检测应变片粘贴的有效性。

将贴好应变片的试件装夹在试验机上,并将应变仪设置好,然后将应变片的连接导线接在应变仪的相应接口上,预加一初载荷,记录下应变仪的读数,或进行清零,然后分2~3级等增量加载,记录下每级载荷增量下的应变增量。

如果各级应变增量值大致相等,则说明本次应变片粘贴是有效的。

实验二材料在轴向拉伸、压缩和扭转时的力学性能预习要求:1、预习教材中有关材料在拉伸、压缩、扭转时力学性能的内容;2、预习本实验内容及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一、实验目的σ,强1、观察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各种现象,并测定低碳钢在拉伸时的屈服极限s σ,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度极限b2、观察铸铁在轴向拉伸时的各种现象;3、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轴向压缩过程中的各种现象;4、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扭转时的各种现象;5、掌握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仪器1、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2、扭转试验机;3、50T微控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4、游标卡尺。

三、试件试验表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试验结果有影响。

为了便于比较各种材料的机械性能,国家标准中对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有统一规定。

根据国家标准(GB6397—86),将金属拉伸比例试件的尺寸列表如下:d0=10mm,标距l0=100mm.。

本实验的压缩试件采用国家标准(GB7314-87)中规定的圆柱形试件h/d0=2,d 0=15mm, h =30mm (图二)。

本实验的扭转试件按国家标准(GB6397-86)制做。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一)低碳钢的拉伸试验实验时,首先将试件安装在试验机的上、下夹头内,并在实验段的标记处安装引伸仪,以测量试验段的变形。

然后开动试验机,缓慢加载,同时,与试验机相联的微机会自动绘制出载荷—变形曲线(F —∆l 曲线,见图三)或应力—应变曲线(σ—ε曲线,见图四)。

随着载荷的逐渐增大,材料呈现出不同的力学性能:1、线性阶段在拉伸的初始阶段,σ—ε曲线为一直线,说明应力σ与应变ε成正比,即满足胡克定律。

线性段的最高点称为材料的比例极限(σp ),线性段的直线斜率即为材料的弹性模量E 。

若在此阶段卸载,应力应变曲线会沿原曲线返回,载荷卸到零时,变形也完全消失。

卸载后变形能完全消失的应力最大点称为材料的弹性极限(σe )。

一般对于钢等许多材料,其弹性极限与比例极限非常接近。

2、屈服阶段超过比例极限之后,应力与应变不再成正比,当载荷增加到一定值时,应力几乎不变,只是在某一微小范围内上下波动,而应变却急剧增长,这种现象称为屈服。

使材料发生屈服的应力称为屈服应力或屈服极限(σs )。

实验曲线在屈服阶段有两个特征点,上屈服点B 和下屈服点B ’(见图五),图二图一∆lF图三σ σσσ图四上屈服点对应于实验曲线上应力波动的起始点,下屈服点对应于实验曲线上应力完成首次波动之后的最低点。

上屈服点受加载速率以及试件形状等的影响较大,而下屈服点B ’则比较稳定,故工程上以B ’点对应的应力作为材料的屈服极限σs 。

当材料屈服时,如果用砂纸将试件表面打磨,会发现试件表面呈现出与轴线成45o 的斜纹。

这是由于试件的45o 斜截面上作用有最大切应力,这些斜纹是由于材料沿最大切应力作用面产生滑移所造成的,故称为滑移线。

3、硬化阶段经过屈服阶段后,应力应变曲线呈现曲线上升趋势,这说明材料的抗变形能力又增强了,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硬化。

若在此阶段卸载,则卸载过程的应力应变曲线为一条斜线,其斜率与比例阶段的直线段斜率大致相等。

当载荷卸到零时,变形并未完全消失,应力减小至零时残留的应变称为塑性应变或残余应变,相应地应力减小至零时消失的应变称为弹性应变。

卸载完之后,立即再加载,则加载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基本上沿卸载时的直线变化。

因此,如果将卸载后已有塑性变形的试样重新进行拉伸试验,其比例极限或弹性极限将得到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冷作硬化。

在硬化阶段应力应变曲线存在一最高点,该最高点对应的应力称为材料的强度极限(σb )。

强度极限所对应的载荷为试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P b 。

4、缩颈阶段试样拉伸达到强度极限σb 之前,在标距范围内的变形是均匀的。

当应力增大至强度极限σb 之后,试样出现局部显著收缩,这一现象称为缩颈。

缩颈出现后,使试件继续变形所需载荷减小,故应力应变曲线呈现下降趋势,直至最后在E 点断裂。

试样的断裂位置处于缩颈处,断口形状呈杯状,这说明引起试样破坏的原因不仅有拉应力,还有切应力,这是由于缩颈处附近试件截面形状的改变使横截面上各点的应力状态发生了变化。

(二)铸铁的拉伸试验铸铁的拉伸实验方法与低碳钢的拉伸实验相同,但是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明显不同于低碳钢,其应力——应变曲线如图五所示。

铸铁从开始受力直至断裂,变形始终很小,既不存在屈服阶段,也无颈缩现象。

断口垂直于试样轴线,这说明引起试样破坏的原因是最大拉应力。

图五σ(三)低碳钢和铸铁的压缩实验实验时,首先将试件放置于试验机的平台上,然后开动试验机,缓慢加载,同时,与试验机相联的数据采集系统会自动绘制出载荷—变形曲线(F —∆l 曲线)或应力—应变曲线(σ—ε曲线),低碳钢和铸铁受压缩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分别见图六和图七。

低碳钢试件在压缩过程中,在加载开始段,从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满足虎克定律。

当载荷达到一定程度时,低碳钢试件发生明显的屈服现象。

过了屈服阶段后,试件越压越扁,最终被压成腰鼓形,而不会发生断裂破坏。

铸铁试件在压缩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线性阶段,也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

铸铁的压缩强度极限约为拉伸强度极限的3~4倍。

铸铁试件断裂时断口方向与试件轴线约成55o 。

一般认为是由于切应力与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实验实验时,首先将试件安装在试验机的左、右夹头内,并在试件实验段表面沿轴线方向划一条直线,以观察试验段的变形。

然后开动试验机,缓慢加载,同时,自动绘图装置绘制出扭矩—转角曲线(T —ϕ曲线)。

低碳钢试件受扭时,在加载开始段,从T —ϕ曲线可以看出,扭矩与转角成正比,即满足扭转虎克定律。

当载荷达到一定程度时,低碳钢试件发生明显的屈服现象,即扭矩不增加,而转角不断增大。

过了屈服阶段后,试件抵抗变形的能力又有所加强,到最后试件被连续扭转几圈后才沿着与轴线方向垂直的截面被剪断,这说明,导致低碳钢试件破坏的原因是扭转切应力。

铸铁试件受扭时,整个过程变形不明显,启动扭转试验机后不久,试件就发生断裂破坏,断口为沿着与轴线成45o 方向的螺旋面,这说明导致铸铁试件扭转破坏的原因是拉应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