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转变

合集下载

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及建议

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及建议

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现状及建议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保障建筑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现状和建议两个方面探讨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问题。

一、现状
1、监督模式落后
目前,监督模式仍以传统的抽查为主,监督手段和方法相对简单,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工程质量问题。

2、技术手段落后
未来建筑将越来越附加于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等现代先进科技,在工程质量监督方面,还未真正实现数据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因此需要优化技术手段。

3、人才短缺
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程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纪检人员不足、技术人员不足等问题也面临增大,因此需要加大培训和补充人才。

二、建议
现代监督模式需要开展实时性监督和全面性监督,将互联网技术与监督手段相结合,设立专业监管机构,推进监管体系改进。

借助“互联网+”农业、工业等信息化技术优势,推进“智慧监督”,加强全过程质量监管,探索应用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3、培养更多人才
加强相关人才培训和招聘,分享与推广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防范内部犯罪,打击腐败,政府部门应探索激励政策,推动建筑和监管行业转型升级。

三、总结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新形势下,要改变过去单向的监督模式,应注重技术手段和人才培养,以达到实现现代化的工程质量监督的目的。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在政策上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督促各方共同推进现代化监督体系的建设。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浅谈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浅谈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浅谈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也需要不断的改革和深化。

本文从更新工程质量监督理念入手,探索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介绍实际工作中提高监管效能、规范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做法,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工程质量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工程建设中政府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质量职能的主要体现。

通过我们的积极探索,不断改进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使监督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1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一个新的理解1.1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责任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责任,一是代表政府对在建工程进行执法监督检查,掌握本地区的工程质量状况,并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二是督促各方责任主体的工程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三是认真检查工程建设中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四是树立好的企业典型,处罚劣质工程的质量责任人。

1.2执法监督人员的工作质量标准不直接把工程质量的好坏与监督人员挂钩,而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多少来衡量监督人员的工作;以质量投诉的多少、投诉质量问题的影响来反映监督工作的成绩;以社会对质量监督机构的反映作为监督工作的成绩。

1.3建立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监督站内部应有一个良好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办法。

程序要简化,办法要实用、有效,从而形成一个透明的监督工作环境,使监督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认真、积极的工作;形成一个人人为自己负责、人人为工程质量负责的良好氛围。

1.4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检查环境主动发挥参建各方的积极性,加强与服务对象的互动,相互促进工作质量。

通过座谈、研讨、宣贯来相互沟通、理解、支持,使工程参建各质量责任人重视工程质量,并自愿干好本职工作。

2对内强化管理,规范制度建设,提高监督执法水平2.1优化机制,打造过硬的质监队伍我站将监督科室按工作目标进行分工,即分为主体监督科、装修监督科、商品混凝土监督科、检测监督科和监督督察科。

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分析

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分析

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分析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也在不断的变革和升级,以适应新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需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新形势下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变化和未来的趋势。

一、新形势下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变化1.数字化监管的出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监管已成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必要手段。

数字化监管系统可以实现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过程的全程监控,可以及时反馈信息,减少纸质文件的传输,提高质量监督的效率和准确性。

2.社会力量的参与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已不仅仅是监管部门的事,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也在积极参与其中,发挥着监督和维权的作用。

社会力量的参与可以有效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公开和透明,提高监督的效力和公信力。

3.强化责任追究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加强了对质量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对涉嫌违法的建设单位和相关人员进行严肃追究和惩罚,以保障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未来趋势1.数据共享的加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通将成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

各个部门将共享建筑工程的数据和信息,建立一个全面、实时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帮助监管部门及时发现违法行为,保障公众的安全。

2.实现全流程监管新形势下的质量监管需要实现从前期设计到验收全流程的质量监管,保证质量的全过程可控和可追溯。

在此过程中,数字化监管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3.优化监管方式在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管部门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积极推动政府监管与市场监管相结合,探索新的监管方式,注重发挥市场自律和社会监督的作用,保证监管的全面性和灵活性。

结语随着新形势的来临,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和升级。

未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将更加数字化、全流程化、多元化和智能化,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助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转变

我国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转变

我国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转变作者:王德强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13期【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传统的政府建设工程监督工作已经无法时应当前新形势下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需求,文章主要是冲其的工作内容、方式以及方法这三方面进行转变和调整。

【关键词】质量监督;工作方法;转变引言当前我国经济市场在快速发展中,同时推动了我国建设行业的进程。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已经从过往传统的工程质量监督和竣工质量验收转换成了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主体行为检查为主。

1.工作内容的转变我国于1984年开始实施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各级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开工前审核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监督施工图设计质量;抽查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建筑构件生产质量;完工后核验工程质量等级三个方面。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内容的转变,应体现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监督的全面质量管理思路,体现建设工程质量“以人为本”和“谁设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的质量责任国际惯例原则,体现工程质量控制以“预防为主”的事前控制意识,体现生态环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1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宏观调控是通建立和健全建设法律体系,包括(基本法律、法规条例和规范标准三个层次),掌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支持和鼓励质量体系认证,培养和营造全民质量意识氛围,规范和约束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从根本上把握和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

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微观管理是通过施工许可制度、建设过程各环节审批验收制度,对参与建设各方责任主体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其他涉及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的质量情况,确保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

1.2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影响工程质量优劣的因素很多,涉及面很广,从规划设计、招标投标、工程施工到竣工验收各个阶段都会对工程质量的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各个阶段的影响因素也很多,但核心是人的工作质量。

研究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有哪些转变

研究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有哪些转变

研究⼯程质量监督体系有哪些转变1.从施⼯监督向综合监督转变(1)全过程监督。

政府建设⾏政主管部门应将建设⼯程产品形成的各个建设活动环节均纳⼊政府监督范围,即实施对项⽬⽴项、规划、勘察、设计、审图、施⼯、监理、材料、检测单位质量⾏为、质量责任履⾏的全过程监督。

(2)全⽅位监督。

建设⾏政主管部门在对建设⼯程施⼯现场质量监督基础上,实施现场与市场的联动,监督可能影响⼯程质量的招投标、承发包、资质资格、市场、经营⾏为责任的全⽅位监督范围。

(3)全覆盖监督。

建设⾏政主管部门应将⼯程结构安全、使⽤功能、抗震设防、建筑节能、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程质量纳⼊全覆盖监督。

(4)全⽣命周期监督。

建设⾏政主管部门应将监督触⾓向前提前到规划、勘察、设计、向后延伸到保修、⼯程结构合理使⽤年限的全⽣命周期监督。

2.从“三步到位”监督向“三个聚焦”转变传统的基础、主体、竣⼯三步到位监督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深、难⼯程特点,质量监督模式应向三聚焦转换。

(1)聚焦重⼤风险源。

⼯程质量监督必须紧扣与⼯程质量密切相关的重⼤⼯程技术风险,形成动态控制⽹络,控制其扩散性。

在⼯程施⼯前识别⼯程建设全过程中重⼤风险源,然后制定相应对策措施,降低风险、防范事故。

(2)聚焦应急预案。

针对重⼤风险源可能发⽣为事故,制订应急处理预案,落实事故抢险队伍、专家⼈员、抢险机械、设备、材料,努⼒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3)聚焦质量通病。

对质量问题进⾏汇总统计,分析主要质量通病⽣产现象、原因,研究治理质量通病措施。

3.从被动“事后把关”的验收向主动“事前预控”的监管转变(1)预防、预警、预控。

⼯程质量监督必须重点放在结构安全和使⽤功能有重⼤影响的关键⼯序和特殊过程的监管,预警⼯程建设参与各⽅,预控⼯程质量问题,预防质量隐患与事故。

(2)建⽴“条件验收”制度。

对结构复杂、技术风险⾼的关键⼯序施⼯前,落实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的,施⼯、监理、设计及专家组成的验收⼩组,进⾏条件验收,符合各⽅要求的才能进⼊下道⼯序施⼯,质监机构要监督建设单位组织的条件验收。

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改进

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改进

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改进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线。

建设工程质量的优劣,将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还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小的冲击作用。

本文首先讨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指出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措施。

标签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1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速度不断提升,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形势一片繁荣,城市基础建设和人民居住条件也随之不断加以改善。

城镇化规模和城市基础建设规模的扩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尽管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家最近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初步遏制了房地产投资增速过猛势头,但从建筑业投资总量上看,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需求仍是建筑行业的主要市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质量管理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它是企业争取用户、占领市场和发展企业的根本保证。

而由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已经是国际惯例。

政府建立完善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和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体制以及其运作有效的管理机制,不仅能有效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利于我国建筑业积极健康的发展。

2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建筑业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与差、优与劣,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建设工程项目,往往投资巨大,并且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都相当大。

投资者付出了巨大的投资,理应要求获得满意的工程产品,以期其在预定的时间满足使用要求,发挥功能作用。

如果建筑工程质量差,不仅不能发挥其功能,还因为质量和安全的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因此,建设工程质量的优劣,首先涉及到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转变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转变

方 行 为 . 强 事前 预 控 . 患 于 未然 加 防
1作 为 工 程 监 理 人 员 . 、 自身 素 质 的 指 出 的问 题 不 能 慎 重对 待 ,甚 至 听 之 任 施 ,我们 监 理 单 位 制 订 有 针 对 性 的监 理
高低 直接 影 响 着监 理 水 平 。要 树 立 强 烈 之 。 就必 须 直 接 找 其 上 级 领 导 。 他 工 作 细 则 。要 求 施 工方 做 好 每 道 工 序 的技 术 给
2 加 强 施 工 退 查 。 保 基 础 、 体 结 、 确 主
工 程 的关 键控 制 点 .做 到 目标 明 确 。 因 础 围护 及 开 挖 工 程 的 监 理 力 度 :装 饰 装 构 的质 量 。 建设 工 程 的重 大质 量 问题 往
此 。对 工 程 建 设 强 制 性 条 文 的 学 习成 为 修 工 程 则 应 加 强 对 装饰 材 料 的质 量 抽 检 往 发 生 在 基 础 及 主 体 结 构 施 工 阶 段 , 一 重 中之 重 .并要 求 将 其落 实 到 对 工 程 施 以及 室 内 环 境检 测 的力 度 等 。做 到 有 的 旦 控 制 这 两 个 阶段 的 工程 质 量 .隐 患 就 工 质 量 监 理 的 各 个 阶段 .使 工 程 质 量 得 放 矢 、 目标 明 确 、 施 得 当 、 果显 著 。 措 效 到 可 靠保 障 。 基 本 可 以 消 除 。 别是 应 对 地 基 验槽 、 特 基
行 为 的检 查 、 以及 监 督 竣 工 质 量 验 收 等 意识 深入 人 心 。还 有 , 在讲 原 则 的 同时 , 治理 渗漏 开裂 的技 术 难 题 .应 主 动组 织 为 主 ,工 程 质 量 的 微 观 控制 转 由监 理 承 切忌 不 可 死 搬 教 条 , 须 做 到 以理 服 人 , 工程 参 与 的 各 方 , 加 “ 宅 工程 创 无 渗 必 参 住 活动 。 成 专 题 研 究 小组 攻 关 。如 我 组 担 。 为 工 程质 量 监 理 人 员 . 须探 索 一 用 事 实 和 数 据 讲话 。 监 理过 程 中 , 须 漏 ” 作 必 在 必 套切 实 可 行 的管 理 模 式 。方 能在 工程 质 很 好 利 用 组 织 措 施 , 题 出在 哪 个 部 位 , 们 选 择 宝 鸡 铁 五 处 2# 层 住 宅 楼 工 程 问 3高 量监 控 中少 犯 或 不犯 错 误 。

论我国新时期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论我国新时期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论我国新时期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我国在新时期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我国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新时期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可以总结为以政府监管为主导,行业自律为基础,市场监督为补充的多元化模式。

首先,政府监管是新时期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主导力量。

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了工程的质量要求,规范了相关的管理程序和技术要求,行业主管部门也制定了相关考核评价制度,强化了监管力度。

政府通过审批、验收等环节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对不合格的工程进行整改。

同时,政府加强了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监管工作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其次,行业自律是新时期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基础。

行业协会、学会等组织发挥了自律和规范作用,制定了行业标准和规范,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行业自律包括对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以及对不良行为的处罚和纠正。

行业自律的建设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的素质和竞争力,促进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持续改进。

再次,市场监督是新时期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补充。

市场竞争对工程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企业为了求得竞争优势,更加注重工程质量的控制和提升。

购房者和用户在市场上有选择的权利,他们对工程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和期望。

市场监督通过市场竞争的手段,促使企业提高工程质量,保证了用户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起到了对政府监管的补充和检验的作用。

总的来说,我国在新时期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化模式为工程质量的提升和监督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标准和制度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工程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提升,增强监督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只有不断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推动工程质量水平的提升,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转变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转变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转变【摘要】工程质量监督模式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形势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改变当前形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现状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现状;问题;措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监督执法模式已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

转变新的监督模式是必要的,探索新模式质量监督执法是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市场的有序发展,目前工程主体结构是监督管理的重点对象。

因此对土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目标,把握好工程建设的监督质量就是建设的目的和手段。

工程质量监督现状目前大部分都是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无法实现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质量行为的全面监控。

建筑工程有着工期长、多专业、多工种和材料设备多品种的特点,决定了传统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方式已远远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单纯依赖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是不行的。

建筑工程有着工期长,使监督的全面性受到约束,造成无法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核验、评定和有效控制。

社会各界容易把质量监督机构定位于一般质量责任主体。

工程质量一旦出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找质量监督机构问责,而且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着“谁核定,谁负责”的现象,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变相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而直接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反而“袖手旁观”,进而颠倒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产品的制造者对产品直接负责的规律,而质量监督机构的行为是政府授权的,质量监督是政府管理行为的延伸,政府同样也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

客观上造成了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现行三部到位等级核定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的矛盾与不和谐。

2、转变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为了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效能,完善各种法律法规,必须转变工程质量监督模式。

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改进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改进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改进摘要:建筑工程质量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合理监管可以保证其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国家安全稳定,人民生活幸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然而,通过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建筑事故可以看出,现阶段的质量监管存在重大问题,本文的主旨在于分析现阶段质量监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希望对建筑行业质量监管系统的完善带来帮助。

关键字: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前言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和耗费的人工、材料、能源都相当巨大,投资者付出了巨大的投资,期待获得理想的、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作用,以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和物质文化生化的需求。

施工质量差,不仅给投资方、施工方和使用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它给国家和个人带来的间接损失将会更大。

为了提高和控制工程的质量,投资方、承建商和政府都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

投资方委托监理单位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承建商从内部控制自己的工程质量,政府通过质监站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三者之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

我国虽然从新千年才颁布《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但监督制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逐渐成形,各地、各部门相继成立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改变了政府在质量监督方面的职责缺失现象,建筑工程——尤其是国家重点项目和大中型项目——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事故发生的频率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质量监管体系暴露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政府在新形势下的工程质量责任方面的定位不够明确,导致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意思不强,因此,现有的质量监督体系需要改革和调整。

我国质量监督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政府有意识的进行质量监管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4年到2000年,所依据的是国务院在1984年颁布的《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各地、各部门相继建立质量监督站,逐步形成了政府监管体系,这一体系的监督的是工程实体,通过对完成工程的质量验收,颁发工程质量等级证书来控制工程质量。

浅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

浅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
(五)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要想保证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做得完善,就要加强对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质量管理工作人员只有通过培训合格后,才能给予合格证明,才能被工程质量监督岗位聘用。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好的住房与好的办公楼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所以政府要重视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笔者认为,只有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一)建筑企业自我约束(1949年——1983年)
1949年——1983年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都是由政府进行统一安排,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设计单位都是国有化,所以工程建设的质量完全是靠企业自己约束,工程质量的好坏靠企业自己评估,根本没有政府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监督。
(二)政府审核(1984年——1999年)
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问题不仅出现在施工过程,有些工程的质量问题出现在工程设计上,所以对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要扩展到工程设计上,加强对工程设计图纸的监督审核。
(四)规范监督管理市场
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的权利与义务,监督管理机构不仅要行使自己对建筑工程的监督权利,还要对自己负责的项目负担法律责任。
三、优化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
(一)改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体系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职责是政府赋予的,为了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能顺利进行,政府要对工程质量监督的地位进行明确规定,让质量监督机构掌握必要的权利。把质量监督机构设立成一个部门,统一的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明确各职位的职责所在,减少因为职能分工不明确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加强工程监督的力度。
二、当前形势下建筑工程出现的问题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很快,所以我国监督工作的任务量加大,目前的监督模式以经无法满足建筑工程的监督要求。而且当前很多地区对建筑工程的监督不足,存在很多缺陷。

浅议如何创新和转变思路 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

浅议如何创新和转变思路 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

浅议如何创新和转变思路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摘要:在我国建筑事业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搞好工程质量监督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

本文就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如何创新和转变思路,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质量监督;工程建设;创新;众所周知,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质量优劣维系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因此,为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必须积极探索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努力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这一问题作出如下探讨:一、当前建筑工程监督管理现状分析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至1957年,当时没有统一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工程质量主要由施工单位自行控制;第二阶段从1958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施工单位逐步建立了自检和互检制度,建设单位参与到工程质量验收中;第三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国务院颁发《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提出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形成了工程质量政府强制监督的局面。

国家实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20多年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稳定和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多重因素相互影响,监管体制中仍存在待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相关政策和法规还不完善目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

由于政策和法规不够健全,变动周期短,变动范围大,缺乏连续性。

(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定位不明确质量监督机构的性质、监督内容、监督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监督工作有时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混淆。

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可以由政府有关部门自己履行,也可以委托合格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执行。

监督机构的行政职能不完整,仅有质量监督的执法检查权,而没有行政处罚权,造成发现问题时只能采取停工整改等少数措施,执法无威慑力。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方法及模式的改进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方法及模式的改进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方法及模式的改进
境效益,工程质量危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是工程建设中政府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质量职能的主要体现。

一、监督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
1、在日常监督工作中要注意平等的原则。

2、监督工作要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

3、要保护正当权益者的利益。

4、要发挥政府监督的职能以权制权。

5、垒过程、垒方位综合治理和提高工程质量。

6、监督工作要把握执法为民、监督与帮助相结合的原则。

7、要研究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问题,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督管理措施。

8、研究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始终抓住工程使用安全功能的重点。

9、监督方法应注意要由代替主体角色转向抽查、核查、审查、巡查的客观全面的高层次上的监督管理。

二、工程施工监督管理的步骤与方法
1、施工前的监督管理
对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

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

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思考

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思考

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思考建设工程质量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完善对于保障工程质量、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对现有模式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完善。

本文将围绕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展开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监管部门职责不清、监督力度不够、监督手段单一、监督信息公开度不高等。

而要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

一、加强监管部门的职责,明确分工,形成合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中,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责不清晰,导致监督工作效率低下。

应该对监管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形成合力。

可以将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进行划分,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责和监督范围。

这样一来,监管部门之间可以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的提升。

二、提高监督力度,加大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目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中,监督力度不够,往往只是形式上的监督,实质性的监督力度不够。

可以通过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的要求和标准。

可以加大对建设工程的现场监督力度,增加监管部门的巡查频次和监督深度。

可以加大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监督力度,对于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提高违规成本,让违规行为得不偿失。

三、多样化监督手段,提高监督效果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中,监督手段单一,往往只是通过巡查和抽查的方式进行监督,监督效果不够理想。

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监督手段,提高监督效果。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引入无人机、人脸识别等技术,提高监督的效率和精度。

可以采用第三方监督评估机构,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提高监督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加强监督信息公开度,增加社会监督力度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中,监督信息公开度不高,社会监督力度有限。

可以通过加强监督信息的公开度,拉开社会监督的大幕。

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新模式的思考

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新模式的思考

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新模式的思考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对象是工程本身,被监督的部门有设计、监理、总包、施工单位及设备构配件生产厂家。

因此,需要很好地处理与各有关方面的关系,做到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

设计、施工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工程本身,也直接影响到设计、施工单位的信誉和竞争能力。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质监部门的作用即促进了设计的完善性,又提高了施工的质量,同时也维护了国家和建设单位的利益。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发生变化。

本文就如何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标签: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新模式;问题与矛盾;措施1 引言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质量监督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执监。

同时,伴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步入了依法监督的快车道。

同时,十几年来形成的基础、主体、竣工三部到位等级核定与巡回抽查相结合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也出现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

2 工程质量监督现有的问题与矛盾(1)社会依赖工程质量监督核验,客观上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视为了工程质量的责任者。

工程质量“谁核定、谁负责”,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变相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而直接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反而“袖手旁观”,进而颠倒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产品的制造者以产品直接负责的规律,而质量监督机构的行为是政府授权的,同时也是政府管理行为的延伸,如此推来政府同样也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

[1]客观上造成了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现行三部到位等级核定的工程质量监督运行方式的矛盾与不和谐。

(2)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无法实现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参与各方面质量监督行为的全面有效监控制。

工程质量监督制度转变的思考

工程质量监督制度转变的思考

工程质量监督制度转变的思考摘要:文中从我国现行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的转变,引起的工程质量监督观念与方法的转变入手,对我国工程质量监督制度转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重点及方法,各方质量主体的地位及质量责任制的落实,规范各方质量主体的质量行为和重点关键部位的监督管理等几方面的思考和分析,明确了我国现行质量监督工作的职能与职责,对质量监督工作的完善作出了一定的探究。

建设部发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暂行规定》,将“工程质量检验制”改为“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制”和“竣工验收备案制”,质量监督机构依据参建各方质量主体的行为和实体工程质量,独立客观的作出质量监督报告,提供给验收备案机关进行验收备案。

客观地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职能和地位作了重新的确定,改变了质量监督机构沿用了十几年的工作方法和程序,更多的体现了监督的职能。

在这样的转换过程中,如何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有效地实现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职能,保障和提高工程质量,业内各方各有观点。

我们结合自身在“工程质量检验制”和实施“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制”和“竣工验收备案制”的质量监督实践,谈一些我们的认识和体会,供大家一起探讨。

1、明确服务主体和管理对象,切实转变观念。

要清晰地认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职能和地位,确立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为社会负责,为群众把关的理念,改变以前单纯为建设方负责的观念。

改变重点抽查实物质量的工作方法,变成重点核查参建各方质量行为的监督和兼顾实物质量抽查的工作方法。

质量监督机构是受政府委托的执法单位,代表当地政府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质量监督机构不再是工程建设的主体,而是工程质量的监督者,管理者和服务者。

不再是工程建设的主体,保持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才能更公正、更客观地行使监督职能,建立起更权威的监督者形象。

改变过去的直接管理为现在的重点监督,去掉保姆式的具体指导,改为宏观把关,质量监督员不再是工程建设场上的守门员,而是更高层次的裁判员、监督者。

浅析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新模式

浅析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新模式

浅析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新模式摘要:通过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现状的分析,剖析了质量监督现有模式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提出了新的质量监督模式,以促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质量监督,建设工程,新模式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质量危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是工程建设中政府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质量职能的主要体现。

因此,为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必须积极探索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努力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建立以规范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围绕工程项目和建设主体,多层次,全方位实施工程质量监管,有效维护建筑市场秩序。

在《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建设部又相继制定了《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验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一改以往的“工程质量核验制”为“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客观上对质量监督机构的职能和地位作了重新的审视和界定,确立了新形式下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改进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方法,加强了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质量监督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监督,依法行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的是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确保建设工程的合理使用寿命、功能和环境质量。

为达到这一目标,作为代表政府执行强制监督管理的第三方,工程质量监督站应根据工程质量不断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建设工程已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针对其角色和职能的转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思考

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思考

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思考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和减少质量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完善和优化。

本文将从效果评估、监督手段、监督主体和监督机构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期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进行进一步改进。

应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效果的评估。

目前,对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监督管理效果评估较为缺乏。

只有通过对监督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才能发现问题、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实现质量监督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评估机制,对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或阶段性评估,以确保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实施。

要拓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手段。

目前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主要依赖于监督检查、鉴定和评审,这种传统的监督手段比较被动,存在监管盲区和监管薄弱环节。

应加强对建设工程全过程的监管和控制,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如无人机、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监督管理效果。

需要明确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体责任。

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责任模糊,监督管理部门和责任方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监督管理不到位、责任推诿。

要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责任主体制度,明确各方的监督管理职责,加强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执法力度,推动责任到人,形成良好的监督管理机制。

要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

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多属于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执法、研究、评估等职能不兼具,导致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政府职能和市场需求相对缺位。

应以市场主导为主线,推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改革,建立专业化、职能单一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提高其监督管理水平和质量监督效果。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现状与改革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现状与改革
1.2 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市场经济主要 以市场调节为主,宏观调控为辅
但在实际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常常是由政 府担当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这一现象 表明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明显没有符合市场经 济发展规律。政府在对建设工程进行质量监督管理时,所秉 承的是“谁核定、谁负责”的原则,所以,一方面,在实际的操作 过程中,大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并没有足够重 视,有些甚至钻空子来逃避质量监管责任;另一方面,这种原 则会导致在出现质量问题时,建设工程施工的相关负责单位 相互推卸责任,主要责任得不到实际落实。
2019.04
责任单位的惩罚力度过小,惩罚效果不够明显。因此,必须优 化监督执法检查的方式,让检查方式变得多样化,例如:定期 检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
2.2 加强工程监理的监督强度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关的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全面参 与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并且在发现质量问题时有针对性地向 监督单位提交书面报告,监理书面报告可以按周提交、按月提 交,或者即使提交,其作用在于充分实现监理工作在工程建设 中的价值,同时,与综合性的服务相结合,促使工程监督管理 模式更加完善,施工质量更加符合要求。
3 现阶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新策略 3.1 加强对监督人员的专业化技能训练
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其所包含的技术含量较多,且所 需要的技术设备多种多样。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建筑 行业中的技术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潮流,不断创新完善。因此, 首先,必须让相应的技术监督的工作人员接受一定的技能培 训,尤其是一些青年技术人才。其次,启动老员工带动新员工 的制度,以旧带新,让新的一批技术监督工作人员尽早地接手 相关的监督工作。最后,完善员工考核制度,鞭策技术监督工 作人员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监督工作人员 的专业技能,促使技术监督工作人员成为一支作风优良、本领 过硬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队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转变
2009年09月25日 9:43
一、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工程各方参与行为,加强事前预控。

(一)作为政府质量监督的执法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质监水平。

因此,对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的学习成为重中之重,并要求将其落实到对工程施工质监的各个阶段,使工程质量得到可靠保障。

(二)注重工程参与各方的质量意识培养。

本着“执法要严,帮助在先”的原则,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就要依据相关法规,组织实施监督会议,明确告之其职责,提出具体要求,使工程参与各方职责分明,目标明确。

(三)针对不同工程制定相应质监方案,做到预控在先。

由于受到工程所处自然环境限制,施工场地、工艺等都要随之改变,为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应制订有针对性的监督方案。

如深基础工程,应加强基础围护及开挖工程的监督力度;装饰装修工程则应加强对装饰材料的质量抽检以及室内环境检测的力度等。

二、加强施工巡查,鼓励创优,惩治劣差。

(一)拓展质监职能,提升住宅质量等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程建设中住宅工程比例随之不断提升,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

为此,我们在质量监督的手段上采取应对措施:
1、严格依法治理。

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加强《建筑法》等相关法规宣传力度,紧抓勘察、设计问题,使质量从源头得到保证。

2、以达标为抓手,促进企业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工程质量的提高最终依靠施工企业实现,只有加大各项达标监测,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全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为住宅工程质量夯实基础。

3、针对住宅工程治理渗漏开裂难的技术难题,我们主动组织工程参与各方参加“住宅工程创无渗漏”活动,组成专题研究小组攻关。

并选择财大学生公寓工程项目作为《控制住宅工程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的试点工地,具体要求施工方在关键部位施工时制订专门技术措施,监理单位制订有针对性的监理细则;要求施工方做好每道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每道工序的自检与互检工作;加强混凝土材料(特别是配合比)的控制;对模板制作、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及养护严格按既定施工方案实施。

该试点为其他类似住宅工程楼板裂缝控制提供了宝贵实践经验。

(二)加强施工巡查,确保基础、主体结构的质量。

建设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往往发生在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一旦控制这两个阶段的工程质量,隐患就基本可以消除。

特别应对地基验槽、基坑围护、管线监测、基坑开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地下防水工程、主体结构模板支撑系统、钢筋绑扎、电位联结等工程中所涉及的计量、检测设备加强检查,对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试块制作、标准养护及同条件养护等做重点抽查。

(三)创优与查劣结合,服务与监督结合。

对工程参与各方所遇到的技术难题,积极认真地帮助协调处理,做到质监工作只设路标,不设路障,服务多方,但同时又严格按国家或地方规范、标准进行质监,消除质量隐患和安全使用功能缺陷。

加大对劣、差工程查处力度并积极倡导开展工程创优工作,对创优单位在政策、技术、具体实施上帮助,探索严格监督与主动服务相结合的崭新管理模式。

三、加强竣工验收备案,完善落实工程质量投诉与质量事故处理制度。

(一)根据建设工程竣工备案制度要求,把好工程竣工备案验收关,不让一个不合格工程流入社会,使工程质监工作成为诚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那些制劣者无机可乘,把满意与放心工程交付给社会和人民。

(二)完善工程质量投诉、受理程序。

鉴于近年来工程质量投诉主要集中在住宅工程方面,我们制定了“住宅工程质量投诉不出小区门”的工作准则,在接到投诉后由质监站牵头积极及时地组织建设、物业、监理、施工单位在小区范围内对质量问题和责任进行分析,并督促制订解决方案,尽快妥善地落实专人处理。

目前,这一工作方法已在市质监系统推广,收效良好。

(三)妥善处理质量事故近年来住宅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大量质量问题的投诉乃至业主集体上访随之而来。

2002年我们受理江浦路160弄5号住宅楼的质量事故投诉,经初步判定是由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引起原先留设伸缩变形缝顶部相碰,导致缝两边的屋面层圈梁受挤压变形的质量问题。

虽然最终主要责任由设计方承担,但实施地基加固和房屋修复却成了问题。

由于居民已入住,使加固工程的难度系数大大增加,也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起居。

在经过质监、设计及加固单位的共同论证后,最后决定采用沉井注浆结合锚杆静压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的方案。

对伸缩缝处己损坏的外墙主体结构,则采用卸载修复的方法。

先拆除损坏墙体,待沉降稳定后再砌筑外墙,完成整个加固修复工程。

通过对该住宅质量事故的处理,我们得出一条重要经验:住宅质量事故的处理,应充分考虑住户的利益,减少事故处理的影响面,尽可能采取局部加固和修复的方法,同时在施工中不破坏原结构,合理缩短工期,做到事故处理少扰民。

所以,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模式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规范和发展,应不断改进才能发挥其质量监督和服务社会的综合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