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2课时导学案设计
(小学学案)《里程表》(二)导学案
六、拓展
延伸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里程/千米
155
200
310
385
490
问:李叔叔哪一天跑的里程最多?哪一天跑的里程最少?
方法提示: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
具体比拟: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的里程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更深层次的理解里程的含义。
〔3〕让学生独立完成。
点拨:
12月底比6月底多用了多少度电?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多用呢?有哪些原因呢?
用这个月的读数减去上个月的读数就是这个月的用电数量。
五、总结
提升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当天的里程表的读数既是这一天最后的读数,也是第二天最初的读数。
设计
里程表(二)
பைடு நூலகம்出发到结束的距离
相邻两天里程表的读数差是这一天汽车行驶的里程数。
学习任务:
星期一是行驶了160千米吗?为什么?
方法提示:
让学生尝试根据题意画图
设问导学二
学习任务:
1、下面是淘气根据题意画的一个图,跟你画的一样吗?你能看懂吗?
2、说说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3、请自己算一算每一天行驶的里程数,然后说一说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方法提示:1、学生尝试自己计算?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课前准备
课件、教材
导学环节
学生学习过程及方法
引导及评价
个性修改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与火车里程表相关的问题,你们会看汽车的里程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汽车里程表的问题。
2019年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里程表(二)优质课教案2.doc.
里程表(二)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看懂里程表,并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额加减法,并能利用线段图理解题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直觉,培养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对生活的热爱。
2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更易于接受以直观形式呈现的信息,为此,在本单元前面的学习中,开始让学生尝试借助实物图和直观示意图来表达现实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关系,里程表(一)一课,向学生渗透了从直观铁路示意图抽象出“线段”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表格中数据表示的实际含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理解本节课借助“线段”图表示已知数据,理解题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学生而言计算火车所经历的各城市之间的里程,他们通过作图等手段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本节课汽车上的里程表问题,虽然是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学生接触的比较少。
本节课的主情境呈现了淘气的叔叔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的汽车里程表读数,表格中是数据表示的是这辆汽车每天收车时行驶过的总里程数,既包括当天行驶的里程,也包括以前行驶的里程。
虽然数量关系很简单,但是学生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很少遇到这样的事情,缺少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实际意义(尤其是非零起点),依然是本节课的难点,所有突出用直观图的方法来理解题意。
3重点难点重点:能看懂里程表,并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理解里程表中的信息含义,能根据含义画出线段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看懂里程表,并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额加减法,并能利用线段图理解题意。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里程表(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数学》的一个知识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理解里程表的组成和作用,能够熟练地读取里程表上的数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里程表这样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具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里程表的组成和作用,能够熟练地读取里程表上的数据。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取里程表上的数据。
2.难点:让学生理解里程表的组成和作用,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观察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里程表的组成和作用。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汽车的里程表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一些汽车的里程表实物,供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汽车的里程表图片,让学生猜测里程表的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辆汽车的里程表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里程表的组成。
教师讲解里程表的作用,让学生理解里程表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汽车的里程数据,让学生进行读取和计算。
例如,一辆汽车的起始里程是20000公里,行驶了500公里,问现在汽车的里程是多少?教师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读取和计算里程表数据的方法。
【北师大版】2019年秋数学三年级上:3.5《里程表(二)》导学案
东关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程:数学主备人:李向梅辅备人:尤竹梅吴艳
学生姓名
班级
三()日期内容里程表(二)导学者
课时
第一课时课型
新授
学法
自展示+检测
学习目标 1.弄清里程表中的信息与形成路程之间的关系。
2.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有关里程表中的问题。
重点从里程表中获取与行车路程有关的信息。
难点解决有关里程表中的问题。
学习过程
学法指导
我会学
我探究我展示【复习导入】
【探究展示】
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学生通过
独学、对学小
展示完成任
务。
学生通过
独学、对学小
展示完成。
教
师在巡视中发
现共性问题,
通过大展示完
成,教师适当
点拨。
我探
究
我
展
示
我
达
标
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达标训练】
【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这节课哪个组表现得最棒?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教师抽查。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导学案设计教学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导学案设计教学案本帖最后由桂馥兰香于 XX-10-7 18:10 编辑5里程表(二)导学案设计课题里程表(二)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解决起点非0的里程表问题,重点还是要让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梳理数量关系。
为了突出重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点:1.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里程表,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将里程表的内容用线段图表示出来,使题中的数量关系更直观地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求出每天的行驶里程数就轻而易举了。
2.注重对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
在教学中,当学生依次把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的行驶里程数求出来之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顾总结计算当天行驶里程数的方法,既发展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又生成了新知。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分钟)1.谈话:大家平时坐出租车吗?是怎样付费的?2.导入新课: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淘气记录了叔叔每天收车时的里程表的读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关于汽车里程表的问题。
1.认真倾听,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明确出租车是根据里程数的多少来计费的。
2.倾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看图列式计算。
二、读懂里程表,解决问题。
(20分钟)1.请学生观察淘气记录的里程表。
思考以下问题:淘气记录的是哪几天的里程数?每个里程数表示的是这一天实际行驶的里程吗?2.组织学生尝试将里程表转化为线段图。
思考:线段的起点是0吗?星期一这一段的起点是几,终点是几?星期二呢?……星期五呢?3.集体交流,对照淘气所画的线段图纠正自己所画线段图的不足之处。
4.根据线段图求出每天实际行驶的里程数。
5.汇报总结:怎样计算每天行驶的路程呢?6.解决问题。
(1)哪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2)你还有别的方法来比较吗?1.读题,观察里程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里程表(二)-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里程表(二)-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可以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2.能够使用里程表实测道路长度。
3.能够掌握里程表的使用方式,可以快速准确地测算道路的长度。
2. 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2.掌握里程表的使用方式。
3. 教学难点1.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圆的基本性质。
2.如何使用里程表快速准确地测算道路长度。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如测量某个圆形草坪的面积、测算道路的长度等,引出圆的基本性质和里程表的使用方式。
4.2. 学习1.圆的基本性质教师可以通过PPT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圆形的特点和基本要素,包括圆心、直径、半径等,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性质。
然后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应用圆的基本性质,如测量圆形草坪的面积、绘制圆形花坛的形状等。
2.里程表的使用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里程表的样式和结构,让学生了解里程表的主要部分和功能。
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演示里程表的使用方式,包括如何调整里程表的初始数值、如何记录行驶里程数以及如何计算行驶距离等内容。
4.3. 练习1.圆的基本性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绘图等方式巩固圆的基本性质,如求圆的周长、面积等。
2.里程表的使用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里程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里程表的使用技巧,如模拟行驶场景,让学生调整里程表的初始数值并实测行驶距离。
4.4. 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经验,结合实际场景,回顾圆的基本性质和里程表的使用方式,并强调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5.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里程表的使用方法,能够在实际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程效果更佳。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汽车里程表”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会解决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获取信息并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运用类比迁移能够探索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和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2.正确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激发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结合“汽车里程表”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会解决三位数加减运算的实际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和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手段,采用问题探究、发现、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去探寻问题、发现问题、类比迁移、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逐步体会画直观图和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快乐的在其中探求新知。
课前准备课件、练习本。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家里或亲属有轿车的跟老师悄悄示意一下,你坐汽车去长途旅行过吗?你观察过汽车里程表上的记数吗?学生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
师:大家还真是有心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汽车里程表方面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里程表(一)二、新课学习1.了解信息,提出问题师:出示淘气叔叔的汽车里程表读数,请大家独立看统计表,想想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读懂汽车里程表统计表,理解图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的实际意义,以及信息之间的关系,养成认真读懂信息、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5里程表(二)北师大版
第5课时里程表(二)
环节学案
自主
学习
一、复习旧知
下面是部分城市的火车线路示意图和里程表。
(1)南京到上海有多少千米?画一画,算一算。
(2)967+532求的是哪部分的距离?
二、探究新知
出租车司机周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40千米。
他记录了周一到周五每天回家的里程表读数。
(单位:千米)
(1)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最多?
(2)五天共行驶多少千米?
(3)请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质疑
探究
知识点:用里程表读数解决问题
爸爸每天都要开车送娜美上学,然后再去上班。
下面是爸爸晚上所看里程表的读数。
(单位:千米)
(1)周一早上出发前,里程表读数为150,娜美爸爸每天行驶的路程分别为多少千米?
(2)周一到周五,娜美爸爸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实践
应用
一、随堂练习
1.张叔叔家去年上半年的电表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
(1)分别计算出张叔叔家1,2,3,4,5,6月的用电量。
(2)计算出上半年张叔叔家的用电量。
2.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晨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0千米,司机记录了星期一至星期。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二)》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5课,题目为《里程表(二)》。
通过学习这节课,学生将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并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综合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并复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 技能目标:能够理解并解决里程表中的问题。
3. 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里程表中的学问。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三位数的加减法,对于数的大小比较也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还需要继续巩固和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理解里程表中的学问方面,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辅助解释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里程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知道里程表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回答:“里程表是用来记录车辆行驶的距离的工具。
”2.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里程表上的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学生回答:“里程表上的数字代表车辆已经行驶的总距离。
”第二环节:复习三位数加减法1. 教师出示几个三位数的加减法算式,让学生依次计算并回答。
例如:752 + 189,543 - 276。
2. 学生进行口算竞赛,分成小组进行互动练习,加强对计算方法的掌握。
第三环节:解决实际问题1. 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里程表上的数字从800变成了450,他骑了多少米?”学生思考后,可以使用减法计算:800 - 450 = 350,所以小明骑了350米。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里程表上的数字从350变成了900,小明骑了多少米?”学生可以使用加法计算:900 - 350 = 550,所以小明骑了550米。
里程表(二)-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里程表(二)-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过程中的加减法”第四节的教学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里程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能明确班级的目的地;2.能使用里程表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3.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重难点1.确认目的地,明确方向;2.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段路线图,让学生描述路线图,强调路线图的重要性;2.教师询问学生们平时怎么找到目的地的,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概括总结。
(二)、设计情境1.教师将黑板上画出两个小镇,让学生选出最常去的一个小镇;2.教师在地图上找出两地之间的距离,并取名为“班级之间距离”;3.教师给出两个里程表,让学生思考里程表是干什么用的;4.教师解释里程表的作用,并要求学生自己猜测里程表上的数字的含义;5.教师让学生根据里程表上的数字算出班级到目的地之间的距离。
(三)、教学方法1.点拨法: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指出答案的正确性,点拨学生们的错误之处;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四)、教学内容1.确认班级目的地:解释找到目的地的方法,并要求学生们写下目的地;2.确认方向:让学生们自己想象走路的方向,写出旋转方向;3.计算班级到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根据两个里程表上的数字,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计算出班级到目的地之间的距离。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画出自己的老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并计算出来两地之间的距离;2.布置口算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我采用了点拨法和合作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因素,尤其是对于数学难度较高的学生应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和鼓励,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里程表(二)》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理解里程表的构成和作用,以及学会读取和计算里程表上的数据。
这一章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和数据分析。
但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还可能存在对里程表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数据处理的不够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里程表的理解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里程表的构成和作用,能够正确读取和计算里程表上的数据。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取和计算里程表上的数据。
2.难点:让学生理解里程表的构成和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里程表进行问题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和应用里程表。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里程表进行问题解决。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里程表的图片和案例。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与里程表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教学实践。
3.教学工具:准备一些用于计算和分析的工具,如计算器、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汽车里程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里程表的作用和构成。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里程表的构成和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读取和计算里程表上的数据。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应用里程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提供的案例,尝试利用里程表进行问题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一些与里程表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展示,集体订正。
8分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啊|星期五
2£2731292d
(1)赵权叔这五天一尢行驶了參少千米?
d)垦期一U上出发时电程丧的读数坠酣2千来’算一算,凶叔星期血晚上列家时叽|喩前读數是赛少?
检
测 反 馈
完成“练一练”第5题
独立完成,请同学上黑板
展示,集体订正。
教
学 反 思
10月底
430
545
640
730
825
(
(1)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说一说
(2)算岀乐乐家每月的用电量
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Ppt、时间
深化学习拓展训练
能正确计算 三位数的加 减混合运算廉托车上卜•班’他这一周征<1F翌的里桿如卜;
教学难点
能理解里程表中的信息含义,能根据含义画岀线段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运用
讲解法,引导、提示法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Ppt、时间
导
入
一、激趣导入
1、岀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请学生观看,思考:说说这是什么事?
2、这个统计表你看懂了吗?
能看懂里程 表,并根据表 中的信息解 决问题。
2页
知
(3)小组汇报。集体评议
10分
合 作 探 究 引 导 析 疑
1、乐乐家的电表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
1月
>2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请
冋学上讲台演示,集体订
3.6里程表(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5.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探索里程表的更多应用可能性,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对一些日常生活情境中的人民币、时间等有一定的认识。此外,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与测量相关的知识,如长度、重量等。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里程表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里程表的原理和数据关系。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教学,如模拟里程表的操作,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实物道具:准备实际的里程表作为教学道具,让学生亲手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通常对具体的、实际的事物更感兴趣。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简单的数学公式和概念。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可能更偏好通过实践活动和实际操作来学习,而不仅仅是听讲和阅读。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里程表(二)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里程表(二)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里程表(二)新课呈现结束后,对里程表(二)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2.技能提升: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正确解读里程表的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二)》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达标测试。
完成教材27页3小题。
教师札记
板 书 设 计
里程表(二)
当天里程数=当天表的读数-前一天表的读数
教 学 反 思
(2)算出乐乐家每月的用电量。
(3)乐乐家下半年总用电量是多少?
(4)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2、赵叔叔这一周骑摩托每天行驶的里程数如下。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里程/千米
28
27
31
29
28
(1)赵叔叔这五天一共行驶多少千米?
(2)星期一出发时里程表上是632千米,赵叔叔星期五到家时里程表
(1)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解答。
(2)小组交流讨论,准备汇报。
(3)小组汇报。集体评议。
三、拓展延伸。
1、乐乐家的电表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
6月底
7月底
8月底
9月底
10月底
11月底
12月底
430
545
640
730
825
920
998
(1)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说一说。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数
1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请学生观看,思考:说说这是什么事?
2、这个统计表你看懂了吗?
二、探索新知。
1、你能知道周二司机叔叔行驶多少千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算式。并讲清解题思路。
360-160=190千米。
因为周二时,里程表的读数事从160到350千米,所以他们的差表示的就是周二一天所行驶的路程。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里程表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里程表二》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的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数据分析问题,以及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的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通过观察和分析里程表的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里程表数据背后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里程表数据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里程表数据,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准备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个实际的里程表,引导学生关注里程表的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里程表上的数据有什么作用呢?”让学生进行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些与里程表相关的数据,如行驶的路程、时间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数据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根据呈现的数据,向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一辆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5小时,它能够行驶多远?”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5里程表(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5里程表(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读懂并理解里程表上的时间和里程;–能够完整地朗读0~200的数字,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停下。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地使用里程表进行测量,并且准确地读取测量结果;–能够将所测量出来的距离转换为标准计量单位。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测量和计量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5里程表(二);–白板、黑板和粉笔;–测量尺和量角器等测量工具。
2.材料准备:–学生用的练习册;–老师准备的练习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上次课所学的知识,例如: - 什么是里程表? - 里程表上有什么内容? - 如何使用里程表测量距离?接着,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里程表的读取及转换。
2. 讲解1.里程表的时间读取通过黑板上投影里程表的显示屏,依次展示1:00、2:00、3:00……23:00的时间,逐一让学生跟读并标注应该停在哪个位置。
2.里程表的里程读取同样通过黑板上投影里程表的显示屏,逐个展示0、10、20、30……190、200的刻度位置,引导学生进行标注,并要求学生在每个位置说出该位置上的数字。
3.转换标准计量单位示范并解释如何将所测量的距离转换为标准计量单位,比如米或千米,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3. 操练1.实际制图练习分发规定的练习纸,让学生进行实际制图练习,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里程表的使用。
2.计算转换练习老师出示一组实际距离(比如校园内的某一段路程),让学生实际进行测量并输出所得到的总距离,并将其转换为标准计量单位,以此来让学生练习对于所学知识的运用。
4. 师生共建1.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他们所制图的过程,并让其他学生提出它的错误或瑕疵之处,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2.总结回顾回顾本节课程所学的知识点,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运用,以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里程表》2课时导
学案设计
《里程表二》导学案设计
数学学科学区姓名
附送:
2019-2020年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除法验算》参考教案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二)会正确地运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三)加强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验算习惯和书写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二)难点: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具与学具
(一)教具:小黑板、投影仪.
(二)学具:玻璃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下列三组题(小黑板)
42÷6 36÷9 56÷7 7×6 4×9 8×7 要求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42÷6=7 36÷
9=4 56÷7=8 7×
6=42
4×
9=36
8×7=56
2.引导学生对以上三组算式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初步得出: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二)学习新课
1.教师出示算式.
2.计算:
(1)要求学生人人动笔,在练习本上计算.
(2)指定一人到前边来板演.
3.验证:
(1)请学生把上题的商和除数乘起来:
(2)提问: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什么?(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4.出示例6:441÷7.
要求同桌的两名同学一组计算并验算.(指名板书如下)
5.再出示一题:2465÷5.
要求独立完成计算并进行验证.(指名板演)
6.通过以上两题的进一步验证,引导学生归纳出: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板书)
7.小结:我们都知道,要检查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就要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证,这种方法叫做验算.验算还要注意格式,左边计算,右边计算,要注意在验算式的左上角注明“验算”二字.(教师同时在上边两题上板书“验算”二字,格式如下)
(三)深化验算方法
1.改前边题:2465÷5为2469÷5变成例7有余数除法.
教师板书:例 7 2469÷5=493……4.
2.要求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指名板演)
3.教师接着指出:这是一道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并板书)
老师重点强调:验算时不要忘记加上余数,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加上余数.验算结果正确不要忘记在横式上写出结果.
(四)巩固反馈
1.计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验算:
要求学生把题写在玻璃板上,教师用投影打出,学生讨论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并改正.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42÷8 209÷3 8560÷7
小结:通过以上题目的练习,请同学们说一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3.根据左边算式,直接写出右边题的得数:
(1)126×7=882 882÷7=( )
(2)7056÷9=784 784×9=( )
(3) 262÷4=65……2 65×4+□=□
4.用乘法检验下面各题的得数,把不对的题改正过来.
354÷6=59 1663÷7=239
763÷7=19 4830÷6=805 (1)
5.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再用乘法进行验算.(要求学生先检查题中错误在哪儿,再动笔改正并验算)
6.验收题:(计算并验算)
46÷2 68÷4 138÷6 2017÷3 3411÷9
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除法验算”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以后做习题时,凡是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应用口算或在草稿上用笔算进行验算,这样发现错误才能及时改正,保证计算正确.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研究的是除法的验算方法.因为到此为止三年级学生还没有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加以概括,所以只是通过几组乘、除法算式的具体比较得出: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从而说明,要检查除法算得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接着应用这个知识,通过例6、例7分别研究了没有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本教案设计了三个层次:
①通过演算除、乘两道题,让学生通过直观,自己总结出: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②通过操作,总结出了验算的方法.
③通过多形式的训练,巩固了所学的验算方法.
这三个层次,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