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热贡艺术之乡

合集下载

热贡_斑斓绚丽的青藏高原起点

热贡_斑斓绚丽的青藏高原起点

纹在内。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自古以来被称为“热贡”的地方,虽不为大多数人所知道,但其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可谓“斑斓”。

我在同仁县游荡了七天,每一天都眼花缭乱、感慨万千。

在不得不启动归程的那一日,还在叹息,对于热贡,我虽仅仅窥其一斑,但已然流连得无法自拔。

热贡斑斓绚丽的青藏高原起点撰文/空游无依 图片/泡鱼儿 编辑/武侠 鸣谢/远方网中国深度 DEEP OF CHINA 遍及整个安多藏区;隆务祖师三木旦仁钦圆寂后,形成了夏日仓活佛转世系统,至今已传八世。

元明清三代,均有帝王封赐隆务寺,三木旦仁钦的胞弟罗智僧格被元帝封为“国师”;现隆务寺牌楼“西域胜境”为明天启帝颁匾;至清代,三世夏日仓活佛则被乾隆册封为“隆务呼图克图弘修妙悟国师”。

隆务寺现任寺主为八世夏日仓丹增久美噶丹仁波切,另外还有14位活佛驻寺。

隆务寺周边:隆务老街,是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自元末明初起,隆务寺影响渐大,渐渐吸引一些回、汉商人来隆务经商,形成隆务镇茶马市场的核心区,使这片古老的城区愈加繁华。

如今这条街上五教并存,除藏传佛教寺庙外,另有汉传佛教的圆通寺、道教的二郎神庙、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以及一座外国传教士兴建的古老的基督教堂。

隆务古寺,信仰是最美的传习屋宇下看僧人往来,看完德(小僧人)嬉闹;或在绿度母广场面对佛像静思。

隆务寺虽然是藏传佛教大寺,因为跟汉地关系密切,大多数建筑都带有浓郁的汉地古建筑风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

壮丽的屋顶似乎用了真金,金光夺目,阳光之下几乎不可直视。

寺院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内有26座佛殿经堂,设显宗、密宗、时轮三大学院,现有住寺僧人约600名,寺内最古老的建筑是大经堂,今天的规模亦是清初时的模样。

寺院大部分古建损毁于“文革”时期,现已基本重建。

但僧人们说,隆务寺最重要的是精神,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古老宗教的传承之所,建筑新旧无关紧要。

隆务寺每年法会活动频繁,但我在同仁的这几天,正值隆务寺大部分僧众的闭关功课时间——据说因为夏季生命繁盛,所以选择此时闭关,以免僧众频繁外出走动误伤草木生灵。

张大千与4位青海喇嘛

张大千与4位青海喇嘛
( 责编 牛伟)
57
对张大千一行来说, 无疑是一种 考验。
启程大半天后, 他们租乘的 卡车来到著名的乌鞘岭。这里海 拔 3000 多 米 , 高 寒 缺 氧 , 还 下 着 雪。一上山, 大千夫人杨宛君和 大千的两个学生头痛恶心, 开始 出现高原反应。夏吾才让和三治 急忙从随身的皮囊里掏出两瓶水 让他们喝, 原来里面装的是用高 原红景天泡的茶水, 可以迅速地 抗缺氧。过了一会儿, 几个人的 高原反应症状果真大大减轻, 一 路安全翻过乌鞘岭。大千非常感 动, 他万没想到这几个年轻僧人 竟会想得如此周到。
55
★ 史林漫步 月刊
乎不褪色的珍稀矿物颜料和独有 的技法, 是国画所没有的, 这不 正是他此行敦煌所极需要的吗? 他暗自大喜: “真是天赐良缘! 幸 会, 幸会! ”

于是, 大千把邀请和劝说几 位喇嘛画工同去敦煌帮助他临摹 壁画作为此行塔尔寺的要事筹划 起来, 与索南丹巴师傅进行了彻 夜长聊。
临摹开始后, 4 位喇嘛为张 大千制作画布和调制颜料, 同时 也临画。他们用的材料有宣纸、 白布和绢几种, 其中白棉布是喇 嘛们带去的画唐卡的材料, 几位 热贡画师做了特殊处理, 格外好 用。这就是后来人们发现, 张大 千在敦煌的临作为什么大多为布 本的原因。喇嘛们用带去的印度 和尼泊尔产的矿物颜料调色时,
大千高兴得急忙拱手抱拳施
礼示谢。随后索南招唤几个弟子 进来, 问他们愿不愿跟随大千师 傅去敦煌临摹壁画。4 个弟子没 多 迟 疑 , 回 答 : “老 师 同 意 我 们 去, 我们就去, 借此机会也可以 向张大师学学汉画。”索南丹巴 笑 着 说 : “正 是 正 是 , 这 也 是 我 心 所愿, 你们就跟他去吧! 向大师 谦恭地学习, 更要精诚努力地工 作, 帮助大师成就他的宏愿。”

关于青海人文景观的作文

关于青海人文景观的作文

关于青海人文景观的作文《青海的奇妙人文景观青海,那是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地方,人文景观独特的很。

咱先说塔尔寺吧。

一到塔尔寺,就能瞅见那一片金晃晃又带着岁月庄重感的建筑群。

寺里有好多磕长头的信徒,那场面,老震撼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就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一位年长的阿妈在磕长头。

她穿着厚厚的藏袍,手上带着老茧,每一次身体俯身贴地都带着虔诚。

她面前的地面因为无数次的触碰已经变得光滑无比。

她就那样,嘴里念着经文,眼神专注得很,好像这世界除了眼前的这一方小小的地儿和头顶那片天,啥都没了。

周围有人小声交谈,但一点儿也不影响阿妈。

她的磕头动作规范且节奏稳定,就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机器,但那机器里蕴含的全是深深的信仰。

这塔尔寺里的一切,像酥油花啥的都是人们宗教信仰的结晶,小小的酥油花,色彩缤纷,形状各异,做这个的艺人得花费多少心思才能有这般巧夺天工的作品啊,感觉每一片花瓣每一根花蕊都在诉说着信仰的力量。

再说到青海湖周边的牧民生活。

那些帐篷在广阔的草原上就像一朵朵白色的蘑菇。

走进一户牧民家的帐篷,可以看到地上铺着厚厚的毯子,炉子上煮着香喷喷的奶茶。

牧民们可热情了,随手就给你倒一碗。

有次我在一户牧民家,他家的小娃娃特别可爱,虽然脸蛋儿红扑扑还脏兮兮的,但那眼睛明亮且充满好奇。

他一直围着我转,还把他心爱的小羊羔抱过来给我看,那小羊羔咩咩叫着,在他怀里蹭啊蹭的,好像也在欢迎我这个陌生的客人。

对于牧民来说,牛羊那就是命根子啊,草原也是他们的家,他们祖祖辈辈就在这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对待动物可友善了。

这种简单又和谐的生活方式,透着骨子里的淳朴。

青海湖旁边还有那些玛尼堆,每个石头都堆积着当地人们的愿望,一堆一堆的,像是无声的诉说。

还有那街头的手工艺品店。

里面满是各种富有当地特色的小物件。

像色彩斑斓的披巾,绣着奇妙图案的布袋子,还有有各种各样的小饰品。

我在一个店里头瞧上了一个小挂坠,是一个牦牛形象的骨雕,刻画得可精细了。

老板说这都是当地手工艺人精心制作的。

热贡唐卡 方寸之间 灵魂之上

热贡唐卡 方寸之间 灵魂之上

热贡唐卡方寸之间灵魂之上作者:江枫来源:《中国西部》2015年第06期挂在墙上的信仰2014年11月27日,中国收藏家刘益谦在佳士得拍卖行的香港拍卖活动中出价4500万美元买下有600年历史的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并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

一时之间,“唐卡”这种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用品,成为了街头巷尾人们讨论的话题。

那么,这一幅幅美丽而神秘的唐卡,又有着怎样的前世与今生?在佛香袅绕的画室里,慢慢地展开一幅精美的羊毛画卷轴。

刹那间,释迦牟尼佛、千手千眼观音、绿度母等净土诸神跃然眼前。

每一个佛像都色彩浓艳绚丽,构图精细复杂,连每一个佛像那“吴带当风”的飘带、“拈花一笑”的花瓣都被精细地描绘出来,让人忍不住惊叹其不可思议的精美细腻。

而这些讲述了藏传佛教古老故事的绘画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热贡唐卡。

提到唐卡的起源,有专家认为其形成与游牧部族的生活经历有关。

藏民赶着牲畜逐水草而居,流动性强,随时能裹成一卷的唐卡便成为牧民们随身携带的庙宇。

毕竟唐卡比塑像更轻,也不同于固定的壁画,无论走到哪里,用的时候往山岩上、帐篷里一挂,就能成为一种象征,让藏民们祈祷、礼拜、观想,或保佑去世的亲人。

对于他们来说,一幅唐卡就是一座挂在墙上的寺庙,能让他们获得心灵深处的慰藉。

不仅如此,唐卡与佛教还有着很大的渊源,而唐卡绘画的历史可追溯至释迦牟尼,那是一个拈花微笑都会立地成佛的时代。

在松赞干布诞生之前的几百年,也曾有印度高僧带着佛经进入西藏,试图通过佛经弘扬佛法,传道布经,但是这些由梵文写就的佛经过于抽象,因而并没有得以普及。

到了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入藏,带来了大量的佛教塑像和佛画,也是从这个时候起,藏区的民众才得以第一次直接看到了佛的形象,并倍感亲切崇敬,从而心生皈依之念。

据说,藏区的第一幅佛教题材的唐卡,就是松赞干布用鼻血绘制的白度母。

在现存的所有古唐卡中,最小的唐卡仅有巴掌般大小,画在纸上、布上或羊皮上;而大的唐卡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平方米,每年择吉日向广大信众示现。

热贡艺术

热贡艺术

热贡藏乡“六月会”是流传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习俗活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至廿八日定期举办,热贡群众广泛参与。

它蕴含着宗教历史、民俗风情等丰富的文化内容,充满了神奇与欢乐。

"六月会"主要活动有:祭神、上口扦、上背扦、跳舞、爬龙杆、打龙鼓,最后是法师"开山"。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上口扦"、"上背扦"和"开山"。

"上口扦"是法师为自愿的年轻人在左右腮帮扎入钢针,也称为"锁口",据说此举可防止病从口入。

"上背扦"是将10--20根钢针扎在脊背上,舞者赤裸上身,右手持鼓,左手击鼓,边敲边舞。

独特节奏的龙鼓、粗犷优美的舞姿、多彩华定贵的服饰、神秘虔诚的祈祷,给喜庆丰收的热贡藏乡带来了欢乐和浪漫?quot;开山"是法师用刀划破自己的头顶,把鲜血撒向四面八方,这是一种古朴奇特的祭天方式,充分表现了藏族人民勤劳、朴实、智慧和勇敢的品格。

"六月会"分为三种类型:舞神、舞龙、舞军,场面恢宏壮观,舞姿潇洒粗犷,各村轮流举办,节日盛况空前。

相关转载之一:人与神的——热贡“六月会”交会与狂欢在黄南,我时刻都感受到一种异质文明的巨大冲击,那些流传在民间的传说和神话也许是我无法理解的,但它们与当地人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早已成为他们的信仰。

我不会去追问神是否存在,是否真的给他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对于在中国内陆平原上长大的人来说,西部阔大高原的一切都是风景。

这不仅因为“距离造就了美”,更是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

在黄南,在阴历六月明亮的阳光下,我感到了这种深深的震撼。

黄南,这个地处青海省东南部、九曲黄河第一弯南岸的藏族自治州,风景和它的名字一样美好。

而州府同仁,高山环抱,隆务河傍城而过,更是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正好应和了其藏语称谓——热贡,即“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

热贡艺术在文化交融中的传承与发展

热贡艺术在文化交融中的传承与发展

热贡艺术在文化交融中的传承与发展作者:孔玉莹李美华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14期摘要:在诸多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热贡艺术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的。

文章通过介绍唐卡、堆绣、坛城等艺术形式,来探寻热贡艺术在现代文化社会中的传承模式与发展前景,热贡艺术的繁荣发展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热贡艺术;文化交融;传承;发展1 热贡艺术在民族文化中的意义在浩瀚如烟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热贡艺术犹如一颗璀璨的繁星,照亮了华夏文明。

同仁①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以藏族为主,同时还有汉族、回族、土族、保安族等民族,不同民族间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境内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地域特色,是海内外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

数百年来,同仁地区一大批手工艺人们从事民间绘塑艺术,几乎每家每户都能够绘制唐卡作品。

当地享有“中国活着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世界唐卡之都”等金字招牌。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如今的同仁已然呈现出地域性、群众性、规模化、专业化等特点。

闻名遐迩的热贡艺术是一种融合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

民族文化是热贡艺术的精髓,是每位手工匠人净化心灵的妙药,民族文化中流传的诸多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都能成为唐卡艺术创作的源泉与动力,为热贡艺术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民间艺人们凭借自身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及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传说故事落笔生花、跃然纸上,他们希望在这个芸芸众生的世俗生活之中仍然保持一份对艺术与美的热忱和追寻。

增进热贡艺术与国内、国际艺术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扩大热贡艺术在中国以及世界文化领域的影响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热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对其自身意义重大,而且对进一步丰富华夏文明、提高文化自信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具有全局性与前瞻性的作用。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 2023, 13(5), 1590-1598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sd https:///10.12677/sd.2023.135180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李柯桦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收稿日期:2023年8月7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8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15日摘要热贡艺术作为中国最早产生的民间工艺美术之一,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旨在将热贡艺术与其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遗项目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of Humanity )以及《保护良好实例登记》(Register of Good Safeguarding Practice )中的部分同领域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从而推动热贡艺术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保护与传承,可持续发展Protection, Inherit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ong Art: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Kehua Li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Received: Aug. 7th , 2023; accepted: Sep. 8th , 2023; published: Sep. 15th, 2023AbstractRegong Art, as one of the earliest folk arts and crafts in China, was includ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Heritage Lists in 2006; In 2009, it was included in the Representative List of In-李柯桦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 by UNESCO, which has high historical value, cultural value and appreciation valu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mpare and analyze Regong Art with some projects in the same field in the 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of Hu-manity and the Register of Good Safeguarding Practice in UNESC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s, and learn from relevant foreign experience, so as to promote better protection of Regong Art Inherit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gong Art,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非物质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科学、历史、美学、经济和社会价值[1]。

热贡“勒柔”舞蹈形式及特点

热贡“勒柔”舞蹈形式及特点
三、文化价值
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不同生活理念的同时也体现其中深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同仁“勒柔”的仪式舞蹈传达着丰富的内涵,具有浓郁的古风味,充分反映了当地的经济、文化、艺术、信仰、生产、生活、风俗乃至民族关系等,以及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之祈愿,再现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及审美,以及与万物和平友爱相处的高尚情操与精神气质。也是一部再现了人类历史上古代部落社会习俗中祭神乐舞仪式的鲜活的记录片,蕴藏着丰富的艺术学、宗教学、历史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乃至语言学(如一些唱词的意义及音变)等价值。充分体现了与神共舞、与人同乐的和谐美,以及勇敢奋进的精神和向上的集体观。正是其多重的社会功能与深层文化蕴义,使其深深扎根于群众,历久不衰,成为当地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传统活动。
热贡“勒柔”舞蹈形式及特点
时间:2011-04-22 11:54:33 模板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作为文化形式之舞蹈音乐艺术在人们的精神领域也是不可或缺的。著名的“藏族画家之乡”就是指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辖属的同仁(藏语叫热贡)县,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有以唐卡、堆绣、雕塑为主的“热贡艺术”,还有充满神秘的藏乡“六月会”。本文拟以调查材料为主结合相关文献,对同仁“勒柔”舞蹈形式等做些探讨。“勒柔”或“舟贵勒柔(藏语),即六月歌舞,是同仁地区的一种大型民间习俗活动。这种乐舞祭神的活动以舞蹈表演贯穿于始终,舞蹈是其主要表现手段和形式,当地人也将六月会分为“拉什则”(藏语)神舞、“莫合则”(藏语)军舞和“勒什则”(藏语)龙舞三大类。(2)降神仪式说。
(1)天神说。论文参考。相传,在一次祝捷会上以西王姆娘娘为首的十二位地母仙女,为感谢十三位战神表演了各种悠美的神舞。后来,其中的伏敌神转世到人间,被莲花生大师派到安多成了同仁地方的一个山神,他便把王母娘娘等的舞蹈带到了此地。

热贡:被艺术选择的土地(热贡唐卡)

热贡:被艺术选择的土地(热贡唐卡)

热贡:被艺术选择的土地(一)序言:一条河和一片土地在隆务河畔的藏族、土族村落郭麻日,刚刚开始跟随师傅学习唐卡绘制的多杰丹巴正在一盆清水中认真地洗刷一些沾染上了五颜六色的颜料的毛笔,他向我展示了一些色彩艳丽的石头。

“这些石头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颜色。

”他对我说。

我好奇地拿起一块暗红色的石子,看着它普普通通的样子,不假思索地问他:“那么它们是怎样加工出来的呢?”多杰丹巴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他看着我,我从他的眼神里感觉到了自己的唐突。

“对不起,也许我不该问。

”我说。

这个17岁的少年讳莫如深地笑了,并用眼角偷偷看他的师傅,而他身边的师傅,脸上更是没有一点表情。

其实,谁都知道绘制藏族唐卡(藏式卷轴画)所用的颜料大都是矿物质的,包括硫磺、砒霜、朱砂等,用这些矿物质颜料绘制的唐卡经过岁月的洗磨和历史的侵蚀依然能够保持鲜亮的色彩,但人们对这些颜料的加工过程却很少知道。

那么这种颜料到底是如何加工的呢?这个问题永远是不为外人所知的,特别是核心部分的加工工序,是对外人严加保密的。

它就像是中国川剧中的变脸,是传内不传外的,也就是说,绘制唐卡的颜料的加工制作,在某种程度上是这个世界的秘密,是藏族绘塑艺人艺术创作的制胜法宝之一。

对生活在隆务河畔的热贡艺人们来说,尽心收藏好颜料配置秘方,是他们接受绘塑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与这些神秘的矿物质颜料同样神秘的,是黄金颜料的加工和使用。

在绘画中用黄金作颜料是产生在热贡地区的藏传佛教绘塑艺术独具的特色,用金的方法同样是这里的工匠画师们的绝技,轻易不会传授给别人。

也就是这些矿物质颜料和被加工成了颜料的金箔,在隆务河流域,在这片叫“热贡”的地方,造就了伟大独特的藏传佛教绘塑艺术。

热贡艺术是中国藏传佛教绘塑艺术的重要流派,其中尤以唐卡和堆绣而著名。

热贡艺术历史悠久,现存的珍贵文物、唐卡作品留存于中国藏区的各大寺院和民间,在深受藏传佛教影响的不丹、尼泊尔等国也多有收藏。

青海民族学院教授,长期从事热贡艺术研究的马成俊先生认为,热贡艺术自产生至今的几百年历史中,逐渐提炼、吸收、发展,成为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

我的家乡同仁县300字作文

我的家乡同仁县300字作文

我的家乡同仁县300字作文
我的家乡依山傍水,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同仁县,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下辖市,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东邻甘肃省夏河县西连贵德县南接泽库县北与循化县、尖扎县接壤,是“ 热贡艺术”的发祥地,是著名的藏族画家之乡,是青海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藏、汉、土、回、撒拉、保安、蒙古族等多民族聚居区,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我的家乡有很多风俗习惯,常常有很多充满了仪式感的文化传承活动,展示的是本土历史与民族文化的层层堆叠。

这样的仪式活动,加上日常的各种祭拜,以及我们从各种渠道获知的转山、转湖、祭海等,总是充满了形式感,有着被操演的程式化、陈规化和重复性特征。

这是一个族群的历史文化记忆,用以连接过往和现世,让祖先和后人共聚。

这就是我的家乡,同仁县!。

将热贡艺术发扬光大——记首届中国唐卡大师娘本

将热贡艺术发扬光大——记首届中国唐卡大师娘本

将热贡艺术发扬光大——记首届中国唐卡大师娘本作者:暂无来源:《上品Choices》 2014年第1期记首届中国唐卡大师娘本喜欢唐卡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娘本的。

这位12岁就开始学习唐卡的“70后”,是名师夏吾才让的弟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热贡艺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标兵、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首届中国唐卡大师、青海民间工艺大师、青海省劳动模范。

现任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青海省民族民间艺术品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青海黄南州热贡画院院长。

娘本是土族人,1971年出生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吾屯上庄。

由于从小深受吾屯上寺和下寺佛教绘画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在吾屯上庄传统艺术魅力的感召下,12岁的娘本跟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让学艺,从事“热贡艺术”唐卡绘画和藏传佛教艺术的研究工作,并成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让大师的真传弟子。

他所在的家乡吾屯上庄具有悠久的绘画艺术传统,吾屯村在青海省享有“户户有画师,人人能做画”的美誉,是个绘画艺人聚集的村庄。

1995—1997年,为了提高自己对汉族传统绘画的认识与理解,娘本专程赴成都拜师学艺,系统地学习了汉族的传统工笔绘画艺术,使他的眼界和艺术表现手法更加广阔和多样;1997—1998年,他被邀请担任“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的画师之一,期间他恪尽职守,将自己学习到的汉藏艺术的传统技法熟练地运用到彩绘大观的创作中,为彩绘大观赢得世界吉尼斯记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娘本吸取各家所长,在继承“热贡艺术”传统风格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吸取各家所长,借鉴其师夏吾才让大师作品中的“敦煌飞天”和西藏唐卡的色调风格,融热贡唐卡的用金技艺和汉族工笔画技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唐卡艺术风格,成为热贡唐卡转型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2006年8月1日,娘本创办了青海省黄南州热贡画院并担任院长。

新建的画院位于吾屯村,占地面积4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其目的是保护、传承和发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培养热贡艺人,促进唐卡推介等。

热贡家乡的美景作文

热贡家乡的美景作文

热贡家乡的美景作文
走进热贡,看霞光洒满蝴蝶滩,蓝天下舒放梦中眷恋。

走进热贡,听歌声诉说情缘,从此心与隆务河缠绵。

热贡热贡--个被艺术选择的土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隆务河冲刷和滋养出了一片神奇的地方--同仁,藏族称之为“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

热贡艺术源于同仁长于同仁,她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艺术完美结合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她涵盖的内容十分广阔,包括:绘画,唐卡,堆秀,雕塑。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这朵热贡艺术绚丽之花中的一朵小花瓣——唐卡。

热贡唐卡以其色彩鲜艳、笔法细腻著称。

热贡彩绘唐卡所用的颜色有白色、黑色、蓝色、红色、黄色、绿色、紫色、青色八种基本色。

它一般选用黄金、珍珠、玛瑙、绿松石、朱砂、雄黄、茜草、藏红花、大黄等天然矿物质和植物为颜料,画师们历时数月甚至数年,以精湛的技艺、细腻的笔法、华贵的用料、鲜艳的色彩、独特的构图创造出来的一种华美而厚重的艺术,唐卡能够历经百年而不褪色。

而且热贡画师所用颜料的原材料和调配颜色的方法,都是秘不外传的,这也使得热贡彩唐卡在世人的心中更显神秘。

唐卡唐卡,是雪域高原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圣殿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河湟儿女们的骄傲。

看!她在邀请你走进黄南,走进热贡,去领略她的美。

传承民族文化享乐匠心之美

传承民族文化享乐匠心之美

传承民族文化享乐匠心之美一针一线,一个繁华世界傈傈族传统的纺织工艺和刺绣云南有一家名为“顺慈”的店,店主人在当地很有名气,被誉为傈傈族最后一批绣娘之一。

她为杨丽萍老师做了十几年的刺绣,手工里面的艺术功底和色彩搭配审美,使得每一件都像艺术品般值得收藏,十分珍贵。

曾经,一位客人对店里的东西爱不释手,件件都想买。

这位女店主却缓缓说道:“这样不可以,你的欲望太强了,我不卖给你了。

”在如此商业的社会。

你也许无法相信竟然会有商家说出这等不售卖的理由。

更有意思的是这位店主只知道自己每件东西的售价,却不会简单的加减法,因此,每一个在她店里购买东西的游客都需要自己算好总价,给多少,她就收多少。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是打动人心,尽管为杨丽萍老师做了十几年的刺绣。

但她拒绝利用这一点来为店面宣传,这个女店主至今依然保留着少数民族那种单纯与淳朴的待客之道,依然信奉着物尽天来、得失参半的人生哲学,这大抵就是真正的“匠人”。

他们才是中国民族文化及传统艺术文化真正的保护者。

这样的每一个手工艺者,都值得最高致敬。

刺绣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除了被人们熟知的中国四大名绣“湘绣”“蜀绣”“粤绣”“苏绣”,还存有很多更加古老的刺绣手法。

手工刺绣指以手工方式,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手工刺绣是中国非物质遗产保护中最珍贵的物种之一,中国目前尚被存留的手工刺绣种类已不多,英国皇家缝纫学院就曾为了保护刺绣这门技艺,专门建立了一个网上刺绣银行来保护全世界各国的刺绣艺术。

傈傈族是云南特有民族。

他们的民间文学《创世纪》、《我们的祖先》等神话、传说被称为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傈僳族的服饰也很有特点:妇女穿绣花上衣。

麻布裙。

喜欢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壳等饰物;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

傈僳族能歌善舞,每到收获、结婚、出猎和盖房等时节,他们都要尽情地歌舞。

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

娘本:让热贡唐卡艺术走向全世界

娘本:让热贡唐卡艺术走向全世界

娘本在创作中“非遗”人师父夏吾才让学画唐卡。

师父夏吾才让后来成为藏族历史上首位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艺术家。

在师父的教导下,小小年纪的娘本,每天一笔一画地描摹图案,在地上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打底稿、碳描、构图、研磨颜料、上色……师父要求很严格,天天坐在寺庙里一动不动地绘制唐卡很枯燥,非常累!”他想离开这里,不想再学习绘画。

15岁那年,他偷偷从寺庙逃了出去。

在一众人等寻找之后,他被找到、送回家里。

父亲问他:“你不想画唐卡,那你想做什么?将来靠什么谋生?”“做什么都行,就是不想画唐卡!”“那好,那你去做别的。

有一个砖瓦厂打工的活,你去吧。

”“终于不用一整天一整天地坐着画画了!”娘本开心极了,兴致勃勃去了当地一个砖瓦厂,做拉砖的搬运工。

“一整天苦力活儿下来,筋疲力尽,却只能赚三块钱。

”一个月无比艰辛的打工经历,用现实给娘本上了难忘的一课。

从那以后,娘本静下心来,听从老师的教导,踏踏实实地学画,再也没有想过放弃。

在线条和颜色的世界里来回穿梭,由懵懂到顿悟,再到华美而精致的唐卡作品夺目呈现,年轻的娘本在唐卡艺术里愈加沉浸,绘画技艺也渐入佳境。

在18岁时,经师父允许他开始独立作画;20岁时,独立带徒。

1996年,娘本带几个徒弟去四川作画,结识了国家一级美术师罗家宽先生,并拜他为师,在成都学习了两年汉族传统工笔绘画艺术。

老师欣赏娘本刻苦聪慧,推荐他去西藏创业。

“热贡以前不出名,很少有人知道热贡有会画唐卡的艺人,而西藏是藏文化的发源地,老师建议我去西藏发展。

”娘本说。

1998年冬天,娘本到西藏。

在拉萨的八角街租了一个店铺,开张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笔画了一幅唐卡作品,挂到自己的小店,当一个门脸。

“很多人看到那个唐卡以后,很喜欢,开始跟我定制作品”,因为这幅唐卡作品,店铺慢慢有了一些来自寺庙和市场的生意。

逐渐地,热贡唐卡在当地有了知名度,娘本承接的唐卡绘制也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

2003年开始,往来穿梭于西藏和热贡两地的他有了回家乡的念头。

青海师范大学关于“第六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走进可可西里”活动总结和感想

青海师范大学关于“第六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走进可可西里”活动总结和感想

第六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走进可可西里活动活动介绍壮美的山川,清澈的河流;美丽的草原,银亮的雪山;浑阔的土地,纯朴的民风;传奇的故事,豪迈的诗篇……构成了青海高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在省台湾事务办公室的精心组织下,2012年7月1日至9日,第六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走进可可西里活动举行,参加此次活动的青台两地135名大学生及15余名工作人员及带队老师将在青海大学聆听青海历史文化与摄影知识讲座,进行才艺表演、拔河比赛等文体娱乐活动;在大通鹞子沟国家森林公园开展“生命之旅”活动;参观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馆;体验坎布拉地质公园风光;亲身感受同仁县少数民族艺人的精美手工,中国大陆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流光溢彩,中国大陆最美的乡村小镇——门源县万亩油菜花海的浩瀚壮美。

台湾师生一踏上青海的土地,每到一处便禁不住发出一声声惊叹———“青海高原,山壮水美!”“青海大地,潜力无限!”“三江源,我们神往的地方!”同一片蓝天下,我们一同放歌青春、放飞梦想!活动行程第一天(星期天):接机、欢迎晚宴2012年7月1日上午,来自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的45名参加第六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走进可可西里活动的师生齐聚在青海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开会。

…………12下午14时,参加第六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走进可可西里活动的台湾大学生代表团在航班在延误二十分钟后顺利抵达西宁曹家堡机场,在机场受到了等候多时的青海大学生代表的热情欢迎,随后入住西宁远东大酒店。

青海对台湾大学生代表团的到访做了充分周到的准备,一切活动接待安排全部就绪。

下午18时,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办的“牵手大美青海、体验多彩文化——第六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走进可可西里”活动在西宁神旺大酒店举行开幕式暨欢迎宴会。

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宣布活动开始并向台湾和青海两地大学生代表授旗并宣布活动正式启动。

鲍义志在致辞中宝岛台湾的大学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参加活动的师生介绍了青海省情、民俗民情等相关情况。

青海古村堡年都乎村保护现状调研

青海古村堡年都乎村保护现状调研

青海古村堡年都乎村保护现状调研作者:张婷婷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5年第02期【摘要】本文实地考察分析了青海同仁古堡年都乎村寺庙、古堡、传统技艺、民俗等传统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沿革及保护现状,对年都乎古村堡的保护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提出在保护中发展的建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堆绣、唐卡、民俗;要整体保护名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积极发展旅游业。

【关键词】古镇;年都乎;现状;保护一、年都乎村自然社会状况1、自然环境年都乎村所在的同仁县位于青海省,面积3275平方公里,东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为邻,西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接壤,南临泽库县,北连尖扎县和海东地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地理坐标东经101°38′~102°27′,北纬35°01′~35°47′。

年都乎村位于隆务河流域,该地区平均海拔2500米,属于高原大陆性温冷半干旱气候,年都乎村中部有玛曲河这段河流长三十八公里,平均河道宽度50米。

2、社会环境年都乎村是年都乎乡政府所在地,离县城以北1公里处,省道阿赛公路从村边穿过,交通便利,自然地理条件较好,是著名的热贡艺术之乡,素有“堆绣”村之称。

全村8个生产合作社,345户,1770人,以土族为主。

年都乎村的整体布局为年都乎寺与年都乎古堡位于村庄中部,山体映衬于北部,隆务河流经村庄东部,曲玛河流经村庄中部。

近年来由于城镇发展的需要,村内大量耕地被建设征用,目前人均耕地只有0.3亩。

群众主要收入靠以“堆绣”、“唐卡”为主的热贡艺术品制作和劳务输出等第三产业,2011年末农民人均收入3991元,高于全乡水平。

年都乎村热贡艺术文化积淀深厚,是著名的热贡艺术之乡,素有“堆绣”村之称。

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土族“於菟”文化也遗存在年都乎村, 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村内有距今四百多年历史的年都乎寺院,有多处马家窑、齐家、卡约文化遗址及明代石碑、年都乎村古城墙“二郎神”庙等旅游文化资源,年都乎村世代传承和发扬着热贡艺术和土族文化等优秀民族文化。

热贡吾屯藏画之乡遇见禅意艺美

热贡吾屯藏画之乡遇见禅意艺美

人们一到青海来旅游,总会奔向那《在那遥远的地方》,追寻金银滩草原上失落的情话。

走下青海湖畔,寻觅那花海碧湖洋溢的夏日浪漫......。

而我匆匆地走向那片金色谷地,去追寻那心中倾慕已久的一片艺术高地。

热贡吾屯,这里是“藏画之乡”,热贡艺术的发源地。

它的每一处山水,都浸润了藏传艺术的灵感,每一寸土地,亦散发出佛教文化的荣光。

去热贡吾屯“看唐卡”,愈来愈成了一种受人追捧的新旅游时尚。

离开同仁县城,沿隆务河逆流而上,两边林带葱郁,谷地田畴层叠,河畔坡地绿茵连绵,村舍果园掩映其间,想来“金色谷地”这果然名不虚传。

那沿途散布一幢幢宫殿般的藏楼,雕梁画栋,藻饰华丽。

仿佛连空中都弥漫了浓浓艺术气氛,果然是一处处藏式画院。

眼前几个不起眼的小小村庄,人们用种庄稼的粗糙双手,描绘世上最精美的画卷,真应验了那“村村是画乡,人人亦画匠”美传。

在这到处闪烁着艺术灵气地方,突然,初来的莽汉,不经意就闯入了一片艺术的圣境......。

热贡吾屯下寺,就坐落于吾屯村旁,这不仅是历史悠久,保存完善的佛教道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是闻名遐迩的热贡艺术发祥地。

出县城十几里地,就能隐约看见那露天三面佛陀金光闪耀的身影,那是青藏高原最大的造像,令吾屯下寺最具光耀的荣誉。

走近佛像,仰视那充满热贡艺术风韵的大佛,映衬在蓝天白云之间,妙相慈悲,庄严安详。

端详那柔润光滑的线条,那虔诚细腻的笔触,内心深深被敬佛的纯粹所震撼。

......在这历史曾经的尘封之地,遇见这无与伦比的美丽,你不由赞叹那藏传艺术之花旺盛的生命力,经年流光,发芽生枝叶茂花繁。

望见寺外那一排白塔,煞是引人注目,那也是数百载岁月,风吹雨淋,古老而典雅......。

七百年的光阴,也许只是历史长河里一朵小小浪花,而对于一种文化的传承却是那样久远而漫长。

始建于十七世纪中叶的吾屯下寺,经历过多少坎坷曲折,苦度过多少坚忍守望,终将成就热贡艺术最辉煌的时代,最粲然的名气......。

足及吾屯下寺,瞬即置身于一处眼花缭乱的艺术殿堂,每一寸眼光的触及,尽是稀世至臻。

热贡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热贡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热贡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一、热贡艺术的发源公元十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是整个藏传佛教“后弘期”,是喇嘛教美术的转变期,也是热贡艺术的发源时期。

这一时期,日渐民族化的喇嘛教已经取得了广泛信仰,因此,作为其形象说教的喇嘛教美术,也开始自觉地从外来作风向符合本民族审美习惯的方向转变。

转变期的喇嘛教美术遗存,比较丰富,以绘画而论,如阿里古格王国的《历代赞普和王子世系像》壁画,造型质朴,设色单纯而稳重,呈现出浓厚的西藏高原的文化色彩。

还有日喀则那当寺的《那当建庙喇嘛》、《滚嘎吉泽喇嘛》等富于装饰风味的唐卡。

热贡艺术也发源于雪域文化的中心西藏地区,但主要是先后三方面渊源而来:一是藏拉多的年智合尖措三兄弟在尼泊尔学画后到安多热贡定居传播佛画艺术;二是在四、五世纪时萨迎派智合那哇及其徒弟们在热贡地区传播佛画艺术;三是1710年桑俄才培修建拉卜楞寺时,他的曼唐派画法传人热贡地区,所以源渊的不同使热贡艺术的的画匠们有各自的特点。

二、热贡艺术的确立时期从萨迎政权的建立,经帕竹、噶玛等“八王”政权,至固始汗入藏,是喇嘛教美术的确立期,这一时期始终都有一个或数个相对强大的政教合一的中心势力,为喇嘛教美术民族风格的最终确立提供了足够的精神和物质条件。

此期的造像和壁画至今保存在杭州飞来峰、敦煌莫高窟等处,至于藏、青、川和内蒙等地的遗迹,那就更加丰富了。

由于各派教义的差异,在美术创作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

热贡艺术也在各种内外因素上发展于热贡地区,公元1028年藏拉多的三兄弟迁居热贡后各自娶了不同民族的妻子,他们成为五屯人的祖先,他们曾在尼泊尔学佛画艺术,使得热贡艺术开始萌芽,他们的后代被邀到别处作画。

十四世初,以隆务寺为代表的喇嘛寺院在这一带大量涌现,为了谋生,当地的一些能工巧匠参加了寺院建筑彩绘和雕塑工作,尔后,随着格鲁派的迅猛发展及寺院的大量兴建,从业人员不断增加,为适应寺院的要求,他们积极学习藏族宗教绘画和雕塑等技艺,热贡藏传佛教艺术随之兴起。

2382849_黄南:绘画者之乡的轮回

2382849_黄南:绘画者之乡的轮回

撰文\范亚昆 图片\泡鱼儿、刘凡、白怡然黄南:绘画者之乡的轮回唐卡,原本是用于宗教观想的绘画,只在信教人士中使用。

近几年,它以奇特而卓绝的绘画工艺与宗教意义迅速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受人瞩目的收藏品、艺术品与供奉用品。

唐卡并非人人可绘,而是在历史发展中有自己固定的传袭地域。

青海东南部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就是16世纪之后产生唐卡画师的重要地区,几百年来,黄南的热贡谷地走出一代代唐卡画师。

在唐卡的变迁中,这里每个人的价值选择,将决定这个『绘画者之乡』的面貌与命运。

绘画者之乡的轮回黄南在隆务河深处唐卡原本的作用不止是一幅画,更是一种图像记忆,它用斑斓绚丽的绘画场景来表现佛所感知的世界,表现超越世俗的智慧与意义。

因此,唐卡的故乡怎能是一个完全世俗化的世界“隆务”二字来自藏语音译,意为“从事农业的藏族”,说明隆务河一带早有农业出现。

根据当地流传,“热贡”一词源自古老的“热撒”村。

Feature●专题画师索南“去看看我们的男主角,索南。

”陈乃华和陈小桦这样对我说。

这对来自台湾的夫妇,多年来一直在青海黄南访问热贡唐卡艺人,乃华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叫作《无名的造神者》,她的丈夫陈小桦在拍关于热贡唐卡艺人的纪录片,索南就是纪录片的男主角。

“热贡”是一片区域,大致指的是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它的藏语本意是“上川”,如今被人们理解为“金色的谷地”。

无论是“川”还是“谷地”,名字中都隐藏了一条河流,是这条河给热贡以生命力,它就是隆务河。

我第一眼见到隆务河,是它汇入黄河的一瞬间。

去热贡的路上,一条窄小的公路桥横跨在河流之上,桥的右侧河水清澈平静,左侧浑黄而有波澜——青藏高原上的黄河此时刚刚启程,还没有真正步入那泥沙汹涌的命运,仍是安宁的青色,而浑黄的隆务河由南向北,就在这座桥前滚滚汇入黄河之中。

热贡在隆务河谷深处。

索南的画室,就开在同仁县城里的隆务大寺旁边。

我坐在画室的地毯上与索南聊天。

他31岁,微微发福,汉语还好,说话含着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热贡艺术之乡
作者:
来源:《旅游纵览》2008年第07期
青藏高原因为高寒和常年被雪,以远离人世的奇魅而倍显神秘。

其实不仅如此,高原特质的地方文化和风情,更具魅力,尤其是那些被人们忽略和冷落了的地方,往往藏着不为太多人知道的别样的民间民俗风景。

那种美丽是原生态的,纯朴而毫无骄揉造作,见过了便会深入你的骨髓,永远难忘。

青海的热贡之乡,就是这样一个很值得文化游的地方。

老街与隆务寺
“热贡”是青海省同仁一带的藏语称谓,意即“金色的山谷”。

这是一座安静的青藏高原小城,也是青海黄南州府所在地。

初到这里,夜幕和初上的华灯让小城显得异样地宁静和美丽,空气里都好像弥漫着别致的文化气息。

到热贡之乡去,首选的去地是安多藏区3大佛寺之一的隆务寺。

隆务寺在同仁县城西南端,寺东不远处有一条美丽的河,叫隆务河。

从县城住地去隆务寺,可以打很便宜的“的”,更适合步行去,顺路可以看看那条充满藏民族和宗教特色的隆务老街。

隆务老街是同仁的一个缩影和象征,它一年到头总是熙熙攘攘的人流不断。

有点凌乱的老街杂货铺里,有的是酥油、曲
拉、皮袍、法器、香料等民族生活用品,还有唐卡、藏刀、天珠等藏地旅游收藏品和装饰品。

这里的空气弥漫着牛羊肉和老皮袍的膻腥味,也散发着藏地古老历史文化的千年陈酿之香。

穿过长长的隆务老街,尽头就是依山傍水地瑞气祥的隆务寺。

隆务寺,齐名于塔尔寺和拉卜楞寺,是安多藏区格鲁派3大寺之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大门并不起眼,里面却十分宽敞大气。

始建于元代的这座寺院,左进右出拐来拐去几十座佛殿经堂,座座精美华奢,多数佛塑和内墙壁画、唐卡都是用纯金镀过的,这是我在别处没见过的。

隆务寺里有明代皇帝题赐的“西域胜境”匾额和赏赐的几十尊释迦牟尼像,有宗喀巴大师的法衣珍藏和一至七世夏日仓主持活佛的衣钵,还有数千件世传珍贵法器以及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唐卡作品。

这么多的珍宝能在历代变乱中完好地保存下来,真是同仁的福气。

上下吾屯:藏画之乡
“热贡艺术之乡”的精华在上下吾屯两个村落,这里历代出了不少藏画大师,譬如1941年曾随张大千去敦煌临摹过壁画,后获得“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夏吾才让。

上下吾屯是连在一起的两个藏族村子,主要的营生是画唐卡佛画。

两个村子各有一座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寺院,年代久远,珍藏丰富,画师多多。

吾屯上寺有很多高明的画师。

我走访了罗藏华丹,看到他的5幅精美唐卡,其中一幅是画了4个月的极为精致华丽的彩唐《时轮金刚》,大量用了纯金,华丽至极。

罗藏华丹精工黑、彩、金各种唐卡。

他曾和两个弟子用11个月时间,画了一幅8×5尺的彩色间唐(大型唐卡,价值20万元),谢绝了法国人购买,献给了寺里,成为该寺的珍藏。

罗藏华丹获得过不少
奖,还精于佛塑。

他的聪明睿智,甚至体现在好洁和保健养生上,他用以招待我的烹茗桂圆枣茶,简直就是精致的茶道。

华丹善交际,通讯簿上老外的地址一溜溜的,这样的僧人少见!
离开寺院进村,静得出奇,原来家家都在关门做画。

这里的唐卡全是订单活,供不应求,印度、台湾、香港和国内各大寺院,卖哪儿的都有。

一幅两三千元,每家每年的卖画收入至少四五万元。

这里所有的成年男人都会做画,佛画女人不能染指,田里的活便全归了她们。

离开上庄,去下庄采访名画师扎西尖措。

正逢尖措带着弟子画一幅间唐《四大天王》,是塔尔寺出两万元订购的。

尖措的老师是九世班禅的画匠、名画师久美曲宗。

尖措先后画了大大小小一千多幅唐卡,去塔尔寺、西藏、五台山等不少地方画过画。

他现在带着三十六七个学生,说要让年轻的一代把热贡艺术继承下来。

神秘的於菟祭舞
同仁之行,另一目的是赶一个充满古风的独特舞祭活动,叫於菟舞。

於菟舞,是唯独存在于年都乎村的民间传统傩舞,极类似于古楚风虎舞,极为独特。

年都乎村是个有220户人家的土族村子,坐落在一个古老的土城里。

这个村子也是热贡艺术村,尤长堆绣。

爬上二郎神庙所在的小山,山顶已聚集了不少村民。

下午两点,“拉哇”(主持法师)带着扮於菟的人终于上山来了。

庙门打开,开始化妆,化妆非常奇特:小伙子们三两下扒光了上衣,把裤子挽到大腿根,然后用地上事先备好的一大堆草灰,迅速地涂抹全身和头脸,转眼间他们变成了怪异可怕的白色灰土人,只剩两只黑眼瞳嘟噜噜转。

然后,几位画师用浓浓的墨汁往他们身上和脸上画虎纹。

化妆中的於菟们,不停地龇牙咧嘴,吐出血红的长舌向观者做狞厉相,似渐入神境。

化妆完毕后,7个於菟在身着法衣的“拉哇”带领下,向二郎神跪拜诵经,并大碗地饮酒,祈取神力。

至此,於菟们不再是人而变成了可驱魔逐鬼的虎神,个个口叼不知从何而来的鲜红的生肉长舌,高举木制长剑,在“拉哇”的一阵皮鼓声中奔出庙门,在空地上吸腿狂舞起来,然后又突然飞一般地在崎岖险道上狂奔下山,直奔村子而去。

进村后,於菟们飞快地爬过陡高的城墙,一户户翻墙入院,在房顶跳舞驱魔。

笔者跟着於菟们追拍,奇怪地发现,於菟们这时像是真的“得了神力”,竟然可以轻松地从很高的墙上攀跃而上,或从高高的屋檐上飞身而下却毫发无损。

於菟们就这样在全村人的欢呼和鞭炮迎接中一家一家地串,折腾了二三个小时。

最后,各路於菟集中到古城东门洞处的空地狂舞,这时全村的人都蜂涌至此,挤满巷子,站满房顶,大声呼叫助威,一时间皮鼓神响,鞭炮炸鸣,人神合欢,舞祭活动达到高潮,表示村中各种厉鬼疫魔全部从这里被赶出了村庄。

之后,於菟们出东门直奔河滩,把象征斩了鬼魔的污剑和村民们套在剑上象征不洁之物的圈儿馍,全部投入河中,并在冰冷的水中洗去身上的虎纹和白灰土,这意味着把从村里带出的邪魔鬼怪之气,全部洗除干净,从此来年户户吉祥,人人平安得福。

於菟,原是古楚人对虎的称谓。

年都乎村长期保持的於菟舞祭,据说是古西羌人虎图腾文化的珍贵遗存;又有学者考证说是明朝江南楚地崇虎风俗随屯戍移民流传而来。

虽说法不一,但这种奇特的民俗文化现象在这里的独存,一定有它的道理和文化意义。

同仁的旅行,给我一种特别的感受,这感受来自同仁的民俗风情,来自热贡宗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