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用-公共基础知识资料第二部分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2篇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2篇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一)一、政治学基础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学问。
政治现象是指国家、政府、政党、选举、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现象。
政治学可以分为许多分支,例如政治哲学、国际关系学、公共行政学等。
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问题的哲学学科。
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政权的合法性问题。
政治哲学对于民主制度、政治权利、公民义务、政治思想等方面都有具体的研究。
国际关系学是研究国际关系的学问。
国家是国际关系的核心,因此国际关系学主要研究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相互关系。
国际关系学对于跨国移民、国际社会问题、恐怖主义等都有具体的研究。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政府行政管理的学问。
公共行政学的基本问题是如何有效地管理政府机构。
公共行政学分为四个层次:政府行政体制、政府机构管理、政府行政决策、政府政策实施。
二、现代经济学基础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财富的学问。
现代经济学主要分为两大流派: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的学问。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可以通过价格机制调节资源分配和集约化生产效率。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于市场竞争、市场效率、资源分配、社会福利等方面都有具体的研究。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研究宏观经济的学问。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可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实现稳定的增长和就业。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于失业率、通货膨胀、国民收入等方面都有具体的研究。
现代经济学还包括其他分支,例如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
三、现代社会学基础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学问。
现代社会学可以分为许多分支,例如族群、階级、社会学法、城市社会学等。
族群社会学是研究族群关系的学问。
族群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族群关系的多元性和文化特性。
族群社会学对于族群与传统文化、文化语言的影响等方面都有具体的研究。
階级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阶层关系的学问。
階级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社会阶层的分化和不平等的形成。
階级社会学对于阶层结构分析、社会流动等方面都有具体的研究。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二
2014湖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汇总二12、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六七千大中学生不顾当局的禁令,冲上街头同使用水龙、警棍的军警搏斗,向当局请愿,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这次运动后来发展到一万余人,并得到全国各大、中城市爱国学生的积极响应,同时得到全国中华总工会的大力支持,被称为一二九运动。
13、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要求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在大敌当前的局势下,以中国共产党为主要代表的各个政治派别,遵照以民族利益大局为重原则,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使中国走上停止内战进行全民族共同抗战的道路。
14、1937年7月7日,日本向北平西南的芦沟桥发起进攻,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历史上称为“芦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15、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被称为“八一三事变”。
中国军队奋起抗击,同日军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三个月的激战,史称“松沪抗战”。
16、1937年12月,日本军队在攻陷南京后的6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军民达30余万,连老弱病残甚至婴儿也不放过;2 万多名妇女遭受凌辱,南京市有三分之一的建筑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1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在中国实施细菌战,时间长达12年之久,地区遍布中国20多个省,造成至少27万人死亡。
这是世界上造成伤亡人数最多,损害程度最大的细菌战。
18、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陪都。
19、1938年春,爱国将领李宗仁指挥军队和日军在山东台儿庄展开激战,消灭日军1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粉碎了日本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20、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进步人士的有力支持。
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印度医生柯棣华等,前来中国参战,为了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第二章(3)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第三节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指国家统治阶级为了反映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建立、维护和发展有利于其政治统治的经济秩序,而确认或创设的各种有关经济问题的规则和措施的总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结束之后,经过不断调整、改革和完善,现阶段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
(一)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旨}卜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火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
国家坚持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在分配上也采取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计划和巾场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不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范畴。
在社会卜义初级阶段,发展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是我国确立的经济体制目标。
(四)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则一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一征用并给予补偿。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二部分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二部分1.认识中的非理性因素主要有( )。
(多选)A.分析综合B.情感、意志、欲望C.幻想、灵感、直觉D.猜测、顿悟、想象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始终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人口问题,认识正确的有( )。
(多选)A.坚持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解决人口的问题重要途径B.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口日益增长与资源、环境日趋恶化的矛盾C.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D.坚持科学管理,积极应对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及就业人口增加带来的问题3.合同中未约定标的,则合同( )。
A.成立B.不成立C.无效D.可解除4.波音747飞机有400万个零部件,由分布在65个国家1500个大企业和15000多家中、小企业协作生产。
这是( )的典型表现。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B.技术开发与利用的国际化C.产品国际化D.生产国际化5.( )并称我国“行政法典”三部曲。
(多选)A.行政强制法B.行政处罚法C.行政程序法D.行政许可法6.甲乙是好友,甲委托乙代理出售自己的一套房子,后两人关系恶化,甲取消了乙的委托权,并办理了公证。
乙出于报复,以委托人的身份将房子出租给丙,则( )。
(多选)A.乙将房子出租给丙的行为构成了无权处分B.乙丙之间的合同效力待定C.丙可善意取得房屋的承租权D.甲有权要求丙搬出该房屋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CD。
解析: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猜测、顿悟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
A项的分析综合则属于理性因素的内容。
故本题答案为BCD。
2.【答案】ACD。
解析: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仍然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现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相互联系的矛盾,但主要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事业单位考试学习资料-公共基础知识(二)
法理学第一节法的概述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法,值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者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狭义的法,指具体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判例、习惯法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法的作用包括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规范作用:指法基于其规范性而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是法对社会和公众最基本、最直接的作用。
社会作用:指法作为社会关系调整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第二节法律的关系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失只要条件:1、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没有一定的法律规范就不会有相应的法律关系。
2、法律事实,值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者现象。
法律行为,值具有法律意义和属性,能够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
法律关系包括: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法律关系客体第三节法的运行立法,值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及认可法律的活动。
立法权,是相对于行政权、司法权而言的国家权力,指有权立法的机关制定、修改、补充、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及认可法律的权利。
国家立法权,是立法机关以国家名义制定法律的权利,是独立、完整和最高的国家权力,它集中体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整体利益,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关键所在。
立法程序,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补充、废止法律的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
立法程序主要包括:提出法案、审议法案、表决和通过法案、公布法律等程序。
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既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
司法,又称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司法公正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实体公正,也包括程序公正,其中尤以程序公正为重点。
四川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各项分值
四川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的各项分值《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特点,主要考察应试者所掌握的法律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科技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和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型为单向选择题、多向选择题、是非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
试题中法律、应用文写作、科技基储公民道德建设、时事政治各部分所占比例约为30%、25%、25%、10%、10%。
第一部分法律基础知识1、法学概论:①.法的一般原理;②.法的创制;③.法的实施。
2、宪法:①.宪法的含义和产生与发展;②.国家性质;③.政权组织形式;④.国家结构形式;⑤.经济制度和两个文明建设.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⑦.国家机构。
3、民法: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②.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③.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④.物权与所有权;⑤.债权;⑥.侵权行为;⑦.知识产权;⑧.诉讼时效。
第二部分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1、应用文基础知识:①. 应用文概述;②.应用文特点;③.应用文的作用;④.应用文分类、撰写; ⑤.公文的一般文体与结构;2、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①.规范性公文的撰写;②.常用的几种公文撰写:如决定、报告、请示、通知、通报、函等;③.常见几种行政事务应用文的撰写:如:计划、总结、简报、述职报告等。
第三部分科技基础知识这一部分测试应试者对国内和当今世界的科技动态和科技信息的常识性了解情况。
测试内容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物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空间技术、农业高科技技术的基本特点、作用及发展趋势。
应试者应当了解上述新科学技术的核心研究内容与特点、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领域内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展趋势。
第四部分公民道德建设1、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2、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3、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4、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5、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五部分时事政治主要考查应试者对时事政治的了解,考试内容涉及近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
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2
综合基础知识世界上最古老而现在还在使用中的国旗系丹麦国旗,被称为“丹麦人的力量”。
最有影响力的当属法国三色旗,红白蓝三色象征着革命者平等、自由、博爱的信念。
降半旗,即先升至杆顶,再下降至离杆顶相当于杆长三分之一的地方。
也有的国家不降半旗,而是在国旗上方挂黑纱致哀。
按国际惯例,以右为上,左为下。
黄龙旗作为中国正式确立的第一面国旗,是在清朝晚期出现的。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1949年7月由曾联松设计。
其中红色象征革命;五星呈黄色,有象征中国人为黄种人之意。
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即原“士、农、工、商”之所谓“四民”,但依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顺序被改为“工、农、士、商”)。
四颗小星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拥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王稼祥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对建国三十二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以及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肯定了十一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胜地完成了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
《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歌。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它的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
事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教材第一部分法律第一章法律知识第一节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第二节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第三节法的渊源第四节法律关系第五节法的制定第六节法的实施第二章宪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国体、政体第三节经济制度第四节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第五节国家机关第三章行政法第一节行政法概述第二节行政行为概述第三节抽象行政行为第四节具体行政行为第五节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第六节行政程序第七节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第八节行政赔偿第九节行政复议第十节行政诉讼第四章民法第一节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第四节物权与所有权第五节债权第六节知识产权第七节人身权第八节财产继承权第九节民事责任第十节诉讼时效第五章刑法第一节刑法的性质、任务、基本原则第二节犯罪的概念及构成第三节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第四节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第五节共同犯罪第六节单位犯罪第七节刑罚的概念和目的第八节刑罚的种类第九节刑罚的具体运用第十节犯罪的类型第六章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原理第二节促进就业第三节劳动合同第四节劳动管理保护制度第五节劳动争议处理第六节劳动监督检查第二部分公民道德建设第一章公民道德建设概述第一节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长第二节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期性第三节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第二章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第一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第二节社会公德规范第三节职业道德规范第四节家庭美德规范第三章社会主义荣辱观一、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二、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三、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四、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五、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六、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七、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八、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第三部分公文写作第一章公文的种类和作用第一节公文的分类第二节通用公文的类型第三节正确使用公文文种第四节公文的作用第二章公文格式规范第一节公文的文面格式第二节公文格式第三章公文的撰写第一节公文撰写的要求第二节常用公文写作第四部分事业单位第一节事业单位概述第二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第三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第四节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制度第二章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第一节人事争议概述第二节人事争议处理与其他相关工作的关系第三节人事争议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第四节人事争议仲裁的机构、受案、管辖、时效。
2020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要点
2020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
识》考试要点
一、政治理论基础知识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 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4.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纪律和党的建设
5.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二、法律基础知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规及司法解释
3.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制度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 行政法律关系
三、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
1. 国际政治基本理论
2. 国际政治经济学
3. 国际秩序与安全
4. 国际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政策
四、经济基础知识
1. 宏观经济基本理论
2. 微观经济基本理论
3. 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
4. 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开放
5. 财政金融基础知识
五、社会基础知识
1. 社会学基本理论
2. 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
3. 社会组织与社会生活
4. 社会问题与社会管理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六、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1. 科学基本概念与科学方法
2. 科学文化常识
3. 科技与社会发展
4. 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5. 中国文化的特点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以上是2020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要点,考生们可以按照这些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备考,以提高考试的通过率。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大纲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基本概念,正确认识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内涵和实际意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1.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2.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
3.懂得以科学的求实态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第一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理解并掌握列宁提出的物质概念及其哲学意义,理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2.掌握运动的涵义,理解并掌握运动和物质的不可分割性;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互关系及其实际意义;了解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3.掌握规律的涵义及其特点,正确认识人和规律的关系。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1.理解意识的本质。
2.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及其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3.深刻理解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第三章物质世界的辩证图景第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理解并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的基本要点;了解事物的联系引起事物的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第二节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1.掌握质、量、度、量变、质变等基本概念;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际意义,能够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懂得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决反对形而上学。
第四章实践、认识、真理第一节认识和实践1.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简介事业单位考试是一项选拔和录用人才的重要途径,公共基础知识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档是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相关知识。
一、政治学政治学是公共基础知识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政治现象、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等方面的问题。
事业单位考试中涉及的政治学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国家与政府•政治制度与组织•政治文化与思想•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学二、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社会财富产生、分配、交换等问题的学科。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经济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经济学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三、法学法学是研究法律规范和法律关系的学科,也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涉及的法学知识包括:•宪法与行政法•民商法•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四、管理学管理学是研究组织、计划、领导等管理问题的学科,对于事业单位考试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管理学的考点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五、社会学社会学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等问题,对于事业单位考试来说,也是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一。
社会学的考点主要包括:•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派和理论六、专业知识除了公共基础知识外,事业单位考试还会涉及一定的专业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并掌握与所报考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
结语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中提到的五个学科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教材、参加培训班和做题练习等方式来全面复习这些知识。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并掌握所报考岗位的专业知识。
希望本文档对考生的事业单位考试复习有所帮助。
注:本文档仅为复习资料之一,考生还需结合其他教材和资料进行综合复习,以获得更好的成绩。
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题第二部分.doc
1 .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乎事情发展顺序的:()(1)同学们一致同意(2)班上组织周末去野炊(3)有人提议去跳舞(4)同学们另作安排(5)周末下大雨A:2—1—3—5—4B:2—5—4—3—1C:5—4—3—1—2D:5—2—4—3—1答案:B。
题目详解:班上组织周末去野炊,结果周末下了大雨,同学们只好另作安排。
有人提议去跳舞,大家一致同意。
故选B。
2 . 体育是适应人类生产、军事和健康等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活动。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使体育精神进一步国际化,但同时由于商业运作和利益驱使成份的增多,在某些方面,体育也开始背离初衷。
不可否认,体育很难脱离开社会背景而发展,但更为重要的是,体育是人类社会追求进步的一种象征,一旦违背了这一意愿,体育对人类的作用会减弱,最终将失去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这段话支持的主要观点是:()A:体育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因而发展体育不能违背这一重要初衷B:现代体育的发展有可能导致体育自身的消亡C:体育的发展要为人类自身的进步做贡献D:体育对人类的作用因现代体育的发展而减弱答案:C。
题目详解:文段首先介绍了体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即“使体育精神进一步国际化,在某些方面,体育也开始背离初衷。
”最后以表示强调的“更为重要的是”引出作者个人的观点,即体育不应违背它促使人类社会追求进步这一属性。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3 . 在我国,下列所得中,可以免纳个人所得税的是()A:保险赔偿B:利息、股息和红利所得C:偶然所得D:财产转让所得答案:A[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IO)偶然所得;(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安徽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二》真题及解析
202XX省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根底知识二》真题及解析常识局部:1—25题为常识题。
依据题目的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202X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我国X省X市举行。
今年第—次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国家是()。
A. 巴西B. 印度C. 南非D. 俄罗斯2.全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已正式启动。
强化事业单位()属性是这次改革中尤为突出的主导理念。
A. 治理B. 公益C. 经营D. 行政3.践行低碳生活,倡导绿色消费是经济社会开展的必定趋势。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
A. 限制消费B. 节俭消费C. 超前消费D. 可连续消费4.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探究和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地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多种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形式,为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提供了有力保证。
这说明我国人民民主具有()。
A. 广泛性B. 全民性C. 普遍性D. 真实性5.征地拆迁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引起社会矛盾的难点。
对此中央要求各级政府坚决做到依法拆迁,努力做到和谐拆迁。
和谐拆迁有利于()。
A. 国家机关依法行政B. 提升政府文明执法水平C. 保护公民私有财产D. 排解拆迁过程矛盾产生6.以下不属于经济X范畴的是()。
A. 就业XB. 财政货币XC. 产业XD. 对外放开X7.现代市场体系的首要特征是()。
A. 统一性B. 有序性C. 放开性D. 竞争性8.某市X为了抑制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出台了二次限购令,即在肯定的时间内限制定居居民家庭购房套数,这是政府选用()手段对房市进行宏观调控。
A. 法律B. 经济C. 行政D. 方案9.202X年初国家发改委就家乐福大型超市存在的价格欺骗行为作出处分处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罚款,这一事实经验给企业的启发是()。
A. 承担社会责任,不以营利为目的B. 坚持诚信经营,遵守法律和道德C. 以市场为导向,努力调整经济结构D. 转变开展方法,努力降低生产本钱10. 在红军长征处于极其危险时刻()确立了X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事业单位测试《公共基础知识》课本(2)
事业单位测试《公共基础知识》课本(2)一、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行为主要特征有:(1)从属法律性,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从而必须从属于法律,任何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
(2)裁量性,在立法时,必须给行政机关留一个可以自由裁量的余地,否则,它将无法有效地实行行政管理。
(3)单方意志性,一般地,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不必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即可依法自主作出。
(4)效力先定性,是指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在未被国家有权机关宣布为违法无效之前,对行政机关本身和行政相对方以及其他国家机关都具有效力,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必须服从。
但这并不意味着行政行为绝对正确,不可否认,行政行为正确与否要经国家有权机关依职权和法定程序审查认定。
(5)强制性,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代表国家,以国家名义作出的行为,故其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的保障。
二、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一)行政行为的内容行政行为的内容是指一个行政行为对相对方在权利、义务上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行政行为的内容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主要有:(1)赋予权益或剥夺权益。
(2)科以义务或免除义务。
(3) 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
(二)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成立便可对行政主体和相对方产生法律上的效力,一般看来,所有行政行为都具有下列效力:(1)确定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具有不可变更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任意变更或撤销。
(2)约束力,是指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所具有的约束和限制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法律效力。
(3)公定力,是指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
公定力是一种经推定或假定的法律效力,这’是行政效率原则的要求。
(4)执行力,是指已生效的行政行为要求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对其内容予以实现的法律效力。
三、行政行为的分类行政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类,几种主要分类为:(1)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2)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C3)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4)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5)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6)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7)作为行政行为与不作为行政行为。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第一部分选择题、填空题要点识记一、哲学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实践性。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9、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0、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1、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12、意识从本质上看,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4、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15、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个性包含共性。
1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1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18、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9、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活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0、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1、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2、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2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种社会形态始终,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的矛盾。
26、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
27、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一、引言事业单位考试是目前许多求职者追逐的职业机会之一。
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考生需要对事业单位考试的公共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本文档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份全面的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帮助考生提高复习效率,更好地备战考试。
二、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2.1 政治学政治学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
考生需要掌握国家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民主法治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政治学复习资料的一些重点内容:•国家政治制度:包括单一制、联邦制等不同形式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了解中国共产党和多党制的特点;•民主法治:掌握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和法制相关的知识。
2.2 法学法学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科目。
考生需要了解我国法律制度和法律基本原理。
以下是法学复习资料的一些内容:•法律制度:包括我国的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主要法律制度;•法律基本原理: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法律文书的写作规范。
2.3 经济学经济学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考生需要了解国民经济的基本理论和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以下是经济学复习资料的一些重点内容:•宏观经济学:包括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指标;•微观经济学:了解市场供求关系、价格理论等微观经济原理;•金融学:掌握货币市场、银行体系等金融基本知识。
2.4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一项基本要求。
考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以下是计算机基础的一些复习资料:•计算机硬件: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计算机网络: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网络安全知识;•常用软件:了解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三、总结本文档为事业单位考试的准备者提供了一份全面的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考生在备考期间,可以结合本文档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希望广大考生能够通过认真的复习和准备,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顺利进入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一、引言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事业单位一直以稳定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吸引着很多人的关注。
为了能够顺利进入事业单位并取得好的职业发展,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并提供复习资料,以帮助广大考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国家法律法规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是治国之基础。
考生应该熟悉宪法的基本原则,如民主、法治、平等等。
2.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性的行政性规范。
考生需要了解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和法律效力等相关知识。
3.劳动法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事业单位职工应该了解的重要法律。
考生需熟悉劳动法中的用人制度、劳动合同、劳动保护、劳动争议解决等方面的内容。
三、公共管理1.公共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公共管理是政府或公共机构组织、协调、控制和调控社会各方面活动的一种行为过程。
考生需要了解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公共管理的主要任务。
2.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管理手段和方式。
行政管理包括行政组织、行政职能、行政行为、行政权力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政府为满足公众需求而提供的各种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
四、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在事业单位中,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知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1.个体行为与决策个体行为与决策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决策过程,包括个体性格、动机、态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个体行为与决策对组织的影响。
2.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各个部门和个体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安排。
组织设计是指对组织结构的选择和调整。
考生需要了解组织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进入事业单位工作。
而要进入事业单位,通常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
其中,公共基础知识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公共基础知识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的考试备考有所帮助。
一、政治学政治学是公共基础知识中的重要一部分,它研究的是人类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规律。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对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所了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政治权力的产生、运行和变化规律,以及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例如,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社会阶级、阶级斗争和政治革命等问题。
另外,现代政治学是指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主要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等问题。
二、经济学经济学是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它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经济学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问题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经济增长和发展、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等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例如,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和市场经济行为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供求关系、价格决定和市场竞争等问题。
另外,宏观经济学是指研究整个经济系统和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问题。
三、法学法学是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法学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法学的基本概念。
法学是研究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的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进一步破坏中国主权完整,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②清政府大举外债,列强控制经济命脉;③通商口岸开放,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地;④允许在华投资半厂,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掀起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大大加深。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指1900.8.14 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
1.1900年,联军攻占大沽炮台,7月攻陷天津,8月占领北京。
2.1901.9.7,奕劻&李鸿章,签署《辛丑条约》。
①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②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③列强可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扎军队;④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⑤将总理衙门该为外务部,列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
3.影响: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五节戊戌变法一、定义指1898年6月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公车上书。
1895年4月,康有为在京发动1300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叙述严峻形势,提出变法主张。
——对清廷触动不大,引起全国轰动,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
2.发展——1898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要求变法。
1898年康有为在京发起组织保国会,具有资产阶级的政党性质。
3.百日维新。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
目标:推行君主立宪制。
内容:涵盖教育、军事等多方面。
4.评价。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管理制度,是一场进步改良运动、爱国救亡运动、思想启蒙运动;未动摇封建统治的根基,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第六节辛亥革命一、含义指1911年(宣统三年)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发动基础: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目的: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
意义: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君主专制,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报》:民族、民权、民生起义: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黄花岗起义三、辛亥革命1.爆发:1911.10.10 武昌起义,打响革命第一枪;2.成果:1912.1.1 中华民国成立(总统制的共和政体);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民主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3.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4.评价: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创条件;④对近代亚洲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起到推动作用。
第七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新文化运动(1915)为反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掀起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1.开始标志:1915.9,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主要领导人:陈独秀。
李大钊、鲁迅、胡适;2.前期内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后期:(俄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3.运动旗帜:“民主”与“科学”4.作用: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通知地位,促进中国人的觉醒,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潮流;②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③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思想基础;④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被中国知识分子接受,看到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二、五四运动(1919)1.指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北京大学等13所院校,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要求严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亲日派卖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遭到北洋军阀的镇压。
3.意义:①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②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③比辛亥革命拥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④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⑤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⑥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1.条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思想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2.前期探索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随后,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相机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法日留学生的先进分子,组成共产主义组织;3.必要准备1921年3月,俄共远东局&共产国际,建议支持召开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
○发表了党的宗旨、原则的宣言;○制定了临时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集团和军队的态度4.正式成立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四、民主革命纲领和策略方针的制定(1922中共二大)1.1922年7月16日-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党的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3.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第八节国民革命(1924-1927)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中国三大1923 广州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问题;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2.国民党一大1924 广州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二、北伐胜利进军1926-1927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中国2.对象:吴佩孚(两湖)、孙传芳(江西、福建、浙江)、张作霖(山东、北京、东北)3.结果:打垮吴佩孚,消灭孙传芳,进占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反动统治;1927年,国民党迁都武汉(由广州)。
三、国民革命运动失败19271.阴谋策划阶段: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2.失败。
①1927.4.12,蒋介石“四一二”政变;②“四一五”反革命政变。
李济深、钱大钧、古应芬③“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公开与共产党决裂,大肆屠杀。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第九节国共对峙十年1927-1937一、武装反抗1.南昌起义。
1927.8.1 周恩来领导,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2.八七会议。
①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坚决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②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③瞿秋白主持中央领导工作;④毛泽东: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
意义:a.党历史上的转折点;b.给正处于思想胡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巨大贡献;c.由大革命失败 土地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弊端:a.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出现;3.秋收起义。
①文家市决策。
重新制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②三湾改编。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最早一次成功探索。
二、工农武装割据形成1.井冈山会师——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建立。
2.土地革命路线。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便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13年,江西瑞金成立。
三、长征1934-19361.路线:瑞金—强渡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抢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翻越六盘山—达到吴起镇2.遵义会议。
1935 贵州遵义纠正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标志着党从幼稚→成熟。
四、日本局部侵华1.九一八事变。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共产党派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游击抗战。
2.华北事变。
1935《何梅协定》,华北五省自治。
是国共两党由对峙到联合的重要契机,改变了两党关系,为第二次合作提供可能。
3.一二·九运动。
1935.12.9,学生举行“反对华北自治”的游行。
促进中国人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4.西安事变。
1936.12,张学良逼蒋抗日。
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和平,由分裂对峙→合作的序幕。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十节抗日战争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1.七七事变。
1937.7.7——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
2.南京大屠杀。
1937.12.13.二、国共合作抗日1.正面战场主要战役①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大捷;②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胜利;③武汉会战: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④枣宜会战:张自忠,牺牲——二战同盟国中牺牲的最高将领;⑤豫湘桂会战:夺取大陆交通线2.敌后抗日根据地①洛川会议。
1937,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②百团大战。
八路军vs日军,华北-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③根据地建设。
a.统一战线政权—三三制;b.土地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大生产运动;d.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3.抗战胜利。
1945.8.15第十一节人民解放战争一、重庆谈判:1945.10.10,蒋毛签订《双十协定》。
二、解放战争进程1.国民党全面进攻:1945 进攻中原解放区;2.国民党重点进攻:1947 进攻陕甘宁、山东解放区;3.三大战役:1948.9-1949.1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4.渡江战役,国民党政府覆灭;5.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1949年4月23日三、七届二中全会1.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乡村→城市;2.首次提出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两个务必”。
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意义①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②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③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推动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保证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从政、思、理上做了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