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合集下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和总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

在这个总要求下,我们需要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阶段和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核心,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同时,要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广大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加强创新驱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质内容。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权利。

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融合发展。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保护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多样性。

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广大人民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美好生活。

要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加强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保障人民基本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36□文/张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意义。

通过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

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而在建设这项系统工程中,一个基础性的方面就是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是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而在思想道德建设中,思想建设处在首位。

因此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吸引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下,牢固确立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

我们处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国内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十分重要、十分紧迫。

我们要通过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持之以恒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发扬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社会新风尚;培养人们的法制意识、公德意识、公民意识;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追求高尚、崇尚先进的社会风气。

要特别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人们从小培养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讲究公德的良好行为规范。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支撑。

因此,我们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牢固树立建设和谐社会的共同思想基础。

道德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执政党能力的突出表现,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最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最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内容提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决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特征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等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局的基本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提出切合实际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

《决定》正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

《决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重要原则是一个整体,它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了未来15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方向和路径、动力和机制以及需要把握的重大关系。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执政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没有先例的。

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和时代潮流,凝聚全国人民的意愿,大胆进行理论和制度创新,勇于进行开拓性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

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飞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总结我们党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经验,全面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为推动这项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

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决定》提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④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⑤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⑥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五.从党的角度分析应该如何构建和谐社会: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充分发挥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作用. ②突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在全党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高各领导层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④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⑤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六.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的哲学常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④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我们党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十五个时政方针的标准表述

十五个时政方针的标准表述

十五个时政方针的标准表述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做到“六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加强“三个建设”、“完善管理、激发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建设和谐社会重点在于:正确处理效益与公平的关系,扩大就业,缩小国内不平等程度,解决三农问题、社会安全问题和教育不平等问题。

“四个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促进法治型国家和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选择”:社会主义在中国,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五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一、背景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实践经验和时代要求,制定的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蓝图。

该总布局明确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路径和方式,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二、总体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经济强国: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增强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3.建设人民富裕幸福的社会:推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4.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三、重点任务为实现上述总体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确定了一系列重点任务:1. 经济发展发展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中之重。

重点任务包括:•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打造创新型国家。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2. 社会建设社会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重点任务包括:•加强教育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和能力。

•改善医疗卫生体制,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构建健康中国。

•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构建和谐家庭,推动婚姻家庭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3. 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任务包括:•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

毛概选择题

毛概选择题

1.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前提是∙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必严∙ D. 违法必究答案( 1 )2. 实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必严∙ D. 违法必究答案( 2 )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 A. 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 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C. 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D. 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答案( 1 )4.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A.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 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A. 物质基础∙ B. 政治保证∙ C. 精神支撑∙ D. 社会条件答案( 4 )6. 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以及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是( )∙ A. 和谐文化∙ B. 民族文化∙ C. 无产阶级文化∙ D. 社会主义文化答案( 1 )7. 和谐文化的核心是( )∙ A.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B. 社会主义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 D. 民族精神答案( 1 )8. 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 A. 爱国主义∙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 集体主义∙ D. 时代精神答案( 2 )9.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 A. 思想道德建设∙ B.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 思想建设∙ D. 道德建设答案( 1 )10. 十六届六中全会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 本质属性∙ B. 基本特征∙ C. 基本要求∙ D. 根本目的答案( 1,2,3, )1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 社会和谐∙ C. 公平正义∙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答案( 2 )12. 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A.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 独立自主∙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答案( 2 )13. 胡锦涛同志指出,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 )的必然要求。

六大建设_精品文档

六大建设_精品文档

六大建设前言在我国发展的进程中,六大建设是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六个一批”工程。

这六个方面的建设是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六大建设的内容和意义。

一、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六大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项。

它主要包括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

通过扩大内需,我国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让我国经济更加健康、平衡;而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创新能力则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关键。

二、政治建设政治建设是指适应新时代要求,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水平和党的执政能力的过程。

这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党内监督等方面。

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我国可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可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而加强党内监督则可以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现象。

三、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这包括加强文化自信、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等方面。

通过加强文化自信,我国可以塑造更加自信、开放的国家形象;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而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则可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四、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指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治安稳定的过程。

这包括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社会保障、推进教育公平等方面。

通过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可以实现社会规范化、法治化;加强社会保障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推进教育公平则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五、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指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

这包括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通过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我国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认识参考答案二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认识参考答案二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认识参考答案二论述题: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追求。

我国也有“和睦亲善”的优良传统,《共产党宣言》中也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和谐思想,并描绘了未来社会的蓝图。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共同理想和愿望,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30分) 参考答案1: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

最近的“十一五”规划又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一个大的专题提出,2006年10月初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会议的主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1)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2)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3)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1)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3)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4)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参考答案2:答: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注重社会和谐发展,旨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呢?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关注社会公平和人民利益的,只有确保社会中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机会和待遇,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国家需通过立法和政策制定,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缩小贫富差距,消除阶级和地区不平等,让每个人都享有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二、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只有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富强,才能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国家需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推动创新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涉及到人民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方方面面的利益,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国家需加强社会保障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制度,确保社会保障政策的全面覆盖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人民对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是普遍的,国家需通过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确保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性,让人民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五、加强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加强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一个和谐社会必须有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法治环境,能够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共建和谐企业共享发展成果——在企业层面落实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研究与思考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五次全会的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的全国政协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重要思想,并要求社会群众组织发挥组织、引导、服务、维护的作用。

这是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会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的指导原则。

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在企业层面共建共享是企业价值的选择,是企业和谐的基本标志。

为此,正确处理共建与共享的关系,在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中依法保护劳资双方各自应有的权益;同时还要大力推进相应的制度创新,构建共建共享的制度体系,劳资双方共享制度资源。

在当前资强劳弱的情况下,应更加关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更加重视工会建设、发挥工会的作用,在党的领导下对工会作出新的制度安排。

一、共建共享关系和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企业是经济组织,追求利润是其现实目标。

企业又是社会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是其重要的社会职责,是社会发展的文明尺度之一,也是企业自身发展必备的社会条件。

在企业层面共建共享是企业履行经济职责和社会职责的统一。

企业是劳动关系的载体,是劳资双方的利益共同体。

共建共享的实质是调整双方的利益格局,以制度和法律为依据,保证双方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

(一)共建与共享的关系1、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基础,共享是共建的目的、动力。

共建就是企业的发展,资方投资建厂,生产经营,劳动者获得就业,提供劳动力。

共建是资本与劳动相结合创造财富的过程。

共享是企业增加利润收入、积累财富;劳动者获取工资报酬,保障生活,维持劳动力的生产、再生产。

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容有哪些

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容有哪些

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容有哪些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容有哪些呢?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相关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使人类的社会和谐理想变成了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社会系统内各种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规律,阐明了社会结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这就是说,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将其变成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和具体措施。

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更全面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利于更全面地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从而也有利于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旨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发展可持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是人民至上、全面发展。

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多个方面。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人民的主体地位,鼓励人民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发挥其创造力和主动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会形成文明和谐、诚信守法、友善互助的社会风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需要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注重协同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

要推动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还要注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缩小城乡、区域间的差距,构建共享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需要加强社会管理和治理。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提高社会管理和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要加强法治建设,推进社会稳定和谐,打击和预防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需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练习答案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练习答案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答案一、填空题1. 答:社会和谐2. 答:,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 答:共同享有4. 答:以人为本5. 答:改善民生二、单项选择题1.D 2.D 3.B 4.A 5.C 6.C 7.D 8.D 9.C三、多项选择题1.ABCDE 2.ACDE 3.BCD 4.ABCDE 5.ABC 6.BCD7.ABC 8.ABCD 9.ABCE 10.ABCD 11.ABCDE四、辨析题1.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答:命题错误。

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

在历史上,有的稳定社会是以牺牲社会的活力为代价的。

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

答:命题错误。

(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深化拓展为包括和谐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为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五、简答题1.我们党反复强调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是什么?答: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是什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进行论述,旨在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原则和任务。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至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坚持为人民谋利益、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原则。

全面发展要求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综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协调发展要求各个领域之间、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避免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出现。

可持续发展则要求在保护环境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3.科学发展原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科学发展理论,要求在发展中解决好人与自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的关系。

坚持科学发展原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提升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1.实现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协调增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协调增长。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与国家发展水平相适应。

2.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和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我们要坚持尊重劳动、关心职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还要建设和谐的社会关系,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党的十七大主要精神

党的十七大主要精神

党的十七大主要精神大会的主题是什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党在改革发展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举什么旗?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走什么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从根本上来说,我们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一种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精神,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如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理论体系。

4、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6、十六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有哪些?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这些思想为我们在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要义是以人为本。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力量。

因此,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权益。

这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时,要善于倾听民意、顺应民心、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强调坚持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指的是均衡、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

我们要坚持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促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不仅追求数量增长,更注重质量提升,注重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在政治建设上,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推进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利益,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在文化建设上,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形成全社会共同追求、共同拥有的精神指引。

在社会建设上,我们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和基础条件。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确保法治建设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我们要健全法律体系,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加强执法司法,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党的思想建设来提供
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对党的思来自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既是对我国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 ,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 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 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将从多方面体现和检验党的执政水平 ,对党的思想建设提 出了新的要求。 (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党的思想建设来提供
工作。
二、党的思想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经过 85 年的发展和建设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 革 ,已经成为一个思想上政治上坚定成熟的有丰富执政经 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但新 的形势、新 的任务和党员队 伍的自身状况,使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 一) 国际政治环境和境外敌对势力的挑战 从国际上看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步伐明显加快,各种思想文化相互 激荡 ,全球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竞争 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 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并不断发展 ,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 化 、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 ,我们仍然面临敌对势力各 方面的挤压。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文化水平 的提高和我国文化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西方敌对势力通过 互联网、广播、影视书刊、手机 短信 等多种途 径 ,利用 “ 人权”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 民运”组织等借 口, 对我进行 “ 信息围攻” ,制造反动言论,加强对华宣传 ,传 播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 ,进行思想、文化上的渗透, 与我们争夺思想阵地。文化 贸易 中的文 化价值观方 面的 “ 输人”影响也将明显存在于对电影、音像制品、出版物、 艺术品、演出、旅游等产品的消费中,潜移默化个人精神 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世界观、人生观、道德伦理和交往方
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 目标 、共 同的任务,要求我们必 须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一项艰 巨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调动全体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把全体党员干部凝聚到这个共 同的 目标之下, 促使全体党员干部不断掌握新动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 问题。通过党的思想建设 ,能够把全党 的思想统一起来 ,
42
( 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党的思想建设来提供 良好的作风保证
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 日益多元化,社会利益结构也随之分 化、重组,新的利益群体和阶层逐步形成。随着改革的深
党的作风状况, 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 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不同的利益要求不仅会在群众的工 表现出来, 也会在我们党员内部表现出来。在 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发展 ,关 系党和国家 的生死存亡。 、作和生活中 而党群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党群关系的 这种情况下,如何既通过利益激励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党组 良 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党的作风的改善。胡锦涛总书 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又始终保持全党同志按 记指出: “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持做到为民、务 照党的奋斗 目标 ,按照 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来行动,维
中 共济南市委党 校学报 3 / 2006
构 建 社 会 主义 和 诺 社 会 更 要加 强 党的 思 想 建 设
崔建周 于晓媛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健在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杜会的重要任务对党的思想 建设提出了 新的要求。历史
经脸表明,思想建设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也必须高度重视党的 思想建设,通过党的思想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思想、理论和组织保证。
关健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思想建设; 创新 作者简介: 崔建周,中 共山 西省委党校省情与 发展研究所讲师,法学硕士; 于晓提.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理论研究
室副研究员,管理学硕士 ( 邮政编码 030006)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6359 (2006) 03 - 0042 一 04
和谐社会提供 良好的作风保证 。
护、加强党的坚强团结和高度统一 ,防止和克服有令不行 、 有禁不止、各行其是的现象,这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 党的思想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 2 . 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 增多、程度明显加深 ,价值观念逐步多元化。一些反马克 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 有些 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背离的甚至颓废腐朽的价值观念乘机 而人; 一些陈规陋习和丑恶的社会现象沉渣泛起。各种思 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状况 ,必然要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 值观念 ,使党员的思想意识受到冲击,挑战党的思想建设
共 同的思想基础
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在于根据新的历史条件,继续 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 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 队。要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保持党的纯洁性,就必须加强 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组织建设不仅要在组织制度上下功夫, 更要在思想建设上下功夫。只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不断提 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团结和统一,
想 、理论 和组织保证 。
使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更明确 、思路更清晰、行动更自觉。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党的思想建设来提供 科学的理论指导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件前无古人的伟大事 业, 是实践问题 ,更需要有理论的指导。从实际生活看 , 由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新的实践,大多数党员对 它比较生疏,在部分党员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 要性、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理解和认识上还存在 诸多盲点和误区。早在 1979 年邓小平就指出,为了适应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需要 ,全党要重新学习。在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面前 ,全党同志更需要 以极大的 精力去加强学习。曾庆红同志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 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问题和重大问题的调查研 究,全面分析和把握各地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发展趋势 ,为 制定政策、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实、清廉 ,发扬求真务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 风 ,倾听群众呼声 ,了解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扎扎 实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以自己的优 良作风和 良好形 象带动群众做好各项工作。 ”党的作风问题首先是一个思想 问题 ,是党的世界观在行动中的体现。没有正确的思想观 念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就不会有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 和生活作风。因此必须通过党的思想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
历史经验表明,从思想上建党,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 的一贯思想,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我们党正 是由于一贯坚持从思想上建党的方针,始终把思想建设放 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才始终保持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 强大的创造力 、凝聚力、战斗力。因此 ,在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也必须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 , 通过党的思想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