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星星合唱队》教案1(精品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星星合唱队》教案、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星星合唱队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家庭作业:设计一道与星星合唱队有关的实际问题,用加减法运算和数数策略来解决。例如:“星星合唱队原有8名队员,现在增加了4名队员,问合唱队现在有多少名队员?”请同学们将问题和解题过程记录在作业本上,家长签字确认。
3.小组合作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和数数策略。每组派一名代表在下一节课上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二年级数学上册《星星合唱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能够运用数数策略,进行物体的数量比较和加减运算。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合唱队排列组合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合唱队排列组合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2.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3.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3.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3《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3《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星星合唱队》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利用数一数、画一画等方法,进一步理解自然数的意义,掌握数的顺序,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概念,能够熟练地数数和排列数,为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的能力,对自然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数的顺序和数的排列,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数的意义,掌握数的顺序和排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数的意义,掌握数的顺序和排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自然数的意义,掌握数的顺序和排列。
2.难点:数的顺序和排列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交流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星星的图片或者模型,用于教学演示。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星星,用于课堂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星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星星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自然数的意义,以及数的顺序和排列。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自然数的概念,掌握数的顺序和排列。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星星的合唱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星星的合唱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星星的合唱队》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章内容,主要围绕“位置”的概念展开。
本章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以及相对位置的判断。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位置的基本经验,对上、下、左、右等位置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相对位置的判断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概念,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概念,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
2.难点:对相对位置的判断,特别是在复杂情境下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观察操作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交流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模型、位置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如小卡片、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角色的位置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组物体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位置。
引导学生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汇描述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位置判断游戏,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1章《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 教案(1)
教学设计星星合唱队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
3、通过感受问题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前三分钟:大家好,今天的课前三分钟由我主持,我和大家分享的是趣味数学题,大家请看:今天的课前三分钟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下面请于老师为我们上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请两名同学汇报我们学过的连加法和连减法。
生1:在连加法运算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数位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相加时不要漏下这个1.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生2:在连减法运算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数位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个位相减不够减向十位借1当十,十位相减时要记得去掉这个1.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二、导入1、师:同学们,新学期又开始了,淘气学校里的星星合唱队,有了新的人员变化,你们来看。
(ppt展示图片)2、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仔细观察,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10秒)3、小组汇报: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三、估计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就是没有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不用同学们精确计算,观察数字的关系,你能不能看出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1、生1: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
2、生2: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
3、师总结:因为新加入的人数15人大于毕业的人数9人,所以合唱队的人数比原来多了。
(板书:多)(ppt)4、师:同学们不仅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讲出了道理,真棒!5、师总结:看来我们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并不用精确的计算,只要仔细观察,运用估一估或者观察数字之间的关系,就能快速轻松地解决出问题来。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星星合唱队》教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星星合唱队》教案教学内容:《星星合唱队》(教材第6、7页)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理解。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学生回答喜欢)请看屏幕上的情境图,谁能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老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我们现在不知道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呢?学生1: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
学生2: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
老师:同学们不仅回答了我的问题,还讲出了道理,真棒!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形式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自然而然进入新课。
】二、自主探索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老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如果学生不能提出问题,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对于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老师可以现场解答。
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老师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
老师:要求算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算式?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答案:15-9=6(人)52+6=58(人)52-9=43(人)43+15=58(人)52-9+15当学生列出52-9+15之后,老师可以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例如:原来有52人,毕业离开了9人,就是少了9人,所以是52-9,又加入了15人,就是又多了15人,应该再加上15,所以就是52-9+15.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1章《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设计星星合唱队———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2上《星星合唱队》———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二.课前思考一)核心素养内容要素:应用意识、推理能力、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符号意识二)教材问题分析:1.什么是加减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2.进行简单估计。
3.要感悟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数学抽象、数学模型、数学推理)三)学生问题分析1. 什么是加减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什么?2.进行简单估计3.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四)教学核心问题预设1.车上现在有多少人?2.车上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3.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三.目标预设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获取数学信息,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获取数学信息,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自主探究1.情境表演。
我们二年三班通往智慧城堡的志愿服务车雷锋号发车了,本次列车现有乘客4人,请各位乘客坐好,葵英小学站到了请下车的乘客带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下车1人。
上车的乘客注意排队。
上车3人。
本次列车上乘坐的都是有爱心又智慧的乘客,二年三班的小朋友你们想要乘坐这辆车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更多的人吗?好了孩子们想要乘坐这辆车先要回答老师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在这趟列车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生:车上原有4人,到站后下车1人,又上来了3人,问现在车上有多少人?师:他说的怎么样?和你同桌说一说。
好谁来说说现在车上有几人?生:我是用数一数的方法,生汇报:我是用列式的方法4-1+3,先用4-1求出下车后车上的人数,再加上上车的3人,现在车上还有6人师:反馈,和他一样的举手?还有其他办法?生:我是这样算的,4+3-1先用4+3求出上车3人后车上的人数,再减去下车的人数,现在车上有6人。
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第3课时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教师讲解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结合星星合唱队的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如:当一名合唱队员离开时,合唱队的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什么数学运算表示?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规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运算方法。
4.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加减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5.课堂小结,巩固知识
-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巩固基础。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提高学习效果。
6.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思维。
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第3课时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能熟练运用数序进行大小比较。
2.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3.通过对星星合唱队情景的探究,让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快速地识别1~100内的各个数码,并能够正确书写;2.学生能够通过看示例画出简单的图形,并用专业术语正确描述图形;3.学生能够通过分析简单数据图表,准确地提取有用信息。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对数字进行识别和书写;2.学生能够通过绘制简单的图形以及阅读简单的数据图表提取信息。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数字识别与书写•教学内容:数字1-100内的识别和书写;•教学方法:数码卡片游戏。
教师准备1-100内的数码卡片,由学生抽出卡片,并快速识别出抽出的数码,并写在黑板上。
教师可以利用计时器进行时间比较,看哪个小组完成数量最多的数码卡片。
2. 图形的刻画与描述•教学内容:通过示例学习常见图形及其描述;•教学方法:利用PPT进行图形绘制与讲解。
教师用幻灯片呈现简单的图形,如直线、曲线、矩形、圆形、三角形等,并给出专业术语的解释。
学生通过示例学习,并自行练习手绘简单的图形,并尝试用专业术语描述。
3. 数据的分析与提取•教学内容:数据图表的分析与提取;•教学方法:利用班级小组竞赛进行数据分析。
教师准备简单的数据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并分组让学生分析数据图表。
教师鼓励学生用专业术语描述比较结果,并讨论意义,以增加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时间安排1.数字识别与书写:1课时;2.图形的刻画与描述:2课时;3.数据的分析与提取:3课时。
五、教学评估1.数字识别与书写测试(书写正确率);2.图形描述评估(准确描述专有名词);3.数据分析测试(提取正确率及正确描述)。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设计,学生掌握了数字的识别和书写技能,能够快速准确识别1-100的数码,并能够正确书写。
学生能够通过看示例画出简单的图形,并能用专业术语描述图形。
以及学生能够通过分析简单的数据图表,准确的提取有用信息。
同时,本课程也存在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数字的识别和书写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后续加强练习;并且部分学生对于图形的专业术语掌握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数学教材的第七章《有趣的图形》,具体包括:1. 了解和掌握星星合唱队的形状和特征;2. 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的星星合唱队图形;3. 能够用星星合唱队图形进行简单的拼图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星星合唱队的形状和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星星合唱队的形状和特征,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的星星合唱队图形。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星星合唱队图形进行简单的拼图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星星合唱队图形卡片、拼图板。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星星合唱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星星合唱队的形状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翻开课本,自主学习第七章《有趣的图形》的内容,了解星星合唱队的形状和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星星合唱队图形卡片,讲解星星合唱队的形状和特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星星合唱队图形进行拼图游戏。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尝试不同的拼图方法。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拼图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趣的图形星星合唱队形状:_______特征:_______拼图游戏方法:_______创新:_______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彩笔描绘一个星星合唱队图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星星合唱队|北师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星星合唱队|北师大
一、教学内容
1.3 星星合唱队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星星合唱队,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中的排列和组合概念,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理念及其计数方法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协作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排列、组合的基本理论
2.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排列、组合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准备白板笔、教学工具箱
2.打印相关学习材料
3.确定学生分组
三、教学过程
3.1 导入
教师通过讲述「怎样给十个人排队」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排列的概念,然后介绍和组合有关的问题。
3.2 讲解
教师示范排列和组合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讲解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3 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排列、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4 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排列、组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教学时长
本节课预计用时 40 分钟。
五、教学评估
本节课的评估标准主要是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对排列、组合概念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报告等方式展开评估。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例展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排列、组合概念和应用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造力,但在具体操作中还需加强引导和指导。
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数字0~10•能够正确读数,并写出对应的数字•能够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理解和认知数字大小教学重点•认识数字0~10•能够使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理解和认知数字大小教学准备•学生的课本和练习册•教师准备好的教学PPT教学流程导入1.以《小燕子》的曲子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伴随音乐的氛围中完成用手指数数0~10。
2.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呈现0~10的数字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字和对应的图形来认识和理解数字。
学习重点1.让学生认识数字0~10,在数字卡片中逐一介绍和呈现每个数字,并让学生用手写出每个数字。
2.让学生用数字卡片中的图形来理解数字大小。
例如,比较数字8和数字5的大小,让学生通过观察它们对应图形的大小来判断哪个数字更大。
3.让学生用数字卡片中的图形来完成填空和组合数字的练习题,如:___+2=8, +=7。
学习扩充1.让学生认识更大的数字,例如100以内的数字。
2.让学生用数字卡片中的图形来理解加法概念,例如5+3=8,可以用5个蓝色方块加上3个红色方块表示。
3.让学生用数字卡片中的图形来理解减法概念,例如8-3=5,可以用8个蓝色方块减去3个红色方块表示。
总结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述和总结。
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中的数学作业。
2.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自己找到一些数字和图形进行比较和组合。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数字认识比较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数字的认识和记忆。
此外,在数形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对图形的大小估计也不够准确,需要加强练习。
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学生的表现还比较初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概念的讲解和训练。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星星合唱队》教案含教学反思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星星合唱队》。这首歌展示了合唱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情感和团结协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和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合唱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保持音准、如何做到声部协调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合唱的基本原理,如声部配合、节奏统一等。
-音准控制:在合唱过程中,保持音准的准确性和声部的和谐是难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音乐感知和听觉辨识能力。
-合唱协调:如何让不同声部的学生协调配合,达到合唱的和谐效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动作与歌曲结合:在创编舞蹈动作时,学生需要将动作与歌曲节奏相匹配,这对于他们的协调性和节奏感是考验。
举例解释: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共同学习了《星星合唱队》这一章节。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方面的情况,值得我反思和总结。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合唱这一形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他们积极地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唱歌经历,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我也意识到在合唱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音准和节奏,是我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合唱实践:分组进行合唱,注重声部和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动作创编:结合歌曲主题,创编简单舞蹈动作,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音乐表现力。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星星合唱队》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图形与几何》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以“星星合唱队”为情境,让学生在欣赏美丽星空的同时,发现星星的对称性,从而引出对称的概念。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称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对称概念的理解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和实践来进一步感悟和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对称的概念,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对称的概念,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对称的知识解释和分析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星星合唱队”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与操作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动手操作实践,加深对对称的理解。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星星合唱队情境的PPT,展示对称图形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星星卡片:准备一些印有星星的卡片,用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3.教学素材: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片,用于展示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美丽的星空和星星合唱队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 students to observe and find the symmetry of the stars, and then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symmetry.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对称的图形,如正方形、圆形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星星的合唱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星星的合唱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星星的合唱队》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星星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规律,体验数的大小关系,并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数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的数感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数的顺序、大小关系等概念还不太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深入理解数的含义和加减法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的理解,以及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实践,发现数的规律,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同时,运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星星贴纸、卡片、计数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星星贴纸、卡片、计数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颗星星,引导学生数一数,发现星星的数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星星的合唱队》。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星星的排列,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星星的数量,引导学生发现星星的排列规律,从而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星星贴纸、卡片等材料,按照给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并数一数每组星星的数量,比一比哪组星星排列得最整齐。
《星星合唱队》(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第3课时星星合唱队·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连加和连减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发展估算意识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估算意识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展估算意识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运用我们上两节课学过知识计算下面各题。
1.计算。
师:说一说用竖式计算连加的计算方法和连减的计算方法。
生1:用竖式计算连加的时候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加起,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生2:计算连减的时候可以依次的相减,也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师:嗯,很棒!想一想,如果加跟减混合在一起又该如何计算呢?设计意图: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答案】1.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教学课本例题(1)看图读题,理解题意。
观察图片,合唱队里面都有哪些变化?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合唱队里的变化情况。
师:你觉得合唱队的人数是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同桌交流,自由发表言论)师:我们怎么来求合唱队的人数比原来是多了还是少了呢?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离开的和新加入的谁多一些?师:要求合唱队比原来多还是少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呢?(学生汇报)请同学们把有用的数学信息找出来。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求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还是少?你有哪些方法?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写一写吧。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巡视)师:你们有答案了吗?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教师通过动画展示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师:你能说出图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吗?生:原来的人数是52人,一人画一个蓝色小方框,前去掉9个小方框,再补上15个框,即最终多了6 个人画6个红色方框代替。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星星合唱队》教案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星星合唱队》教案一、教材分析《星星合唱队》是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单元《加与减》第三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探究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这一内容是在学习了100以内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计算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更高要求,也是今后学习多位数混合运算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100以内加减法的方法,包括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班学生的计算习惯和能力还不高,所以在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
因此,本节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活动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培养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与同伴交流。
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再加减混合运算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五、教学准备教师:学生:练习本六、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总结归纳法七、教学过程口算天天练+9+1=2+4-3=9+6-5=-4+2=20-7-9=14-7+5=+3-9=7+6-4=15+3-8=计算我细心52658+38-17+4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多媒体播放合唱队的演出。
这是合唱队的演出,大家觉得大哥哥、大姐姐们唱得好不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合唱队中的数学问题。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星星合唱队》以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为教材,本节课主要围绕“认识图形”这一主题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并学会用这些图形拼组出不同的图案。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尚不清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常见的平面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用这些图形拼组出不同的图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常见的平面图形,学会用这些图形拼组出不同的图案。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图形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观察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图形的图片和卡片,用于教学展示和学生的操作活动。
2.准备拼图材料,让学生动手拼组不同的图案。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故事情境引入“星星合唱队”,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图形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图形的图片和卡片,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常见的平面图形,并让学生尝试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
1.3《星星合唱队》(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3《星星合唱队》(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将以《星星合唱队》为主题,为二年级上册的学生们教授数学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一章第三节的相关知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三节中的“星星合唱队”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数星星的方法,理解数的组成和排列规律,以及能够运用数星星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的组成和排列规律,掌握数星星的方法。
2. 能够运用数星星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星星的方法,理解数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星星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星星贴纸、星星卡片、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讲一个关于星星合唱队的故事,让学生们想象自己是一颗颗星星,参与到合唱队中来。
2. 讲解数的组成和排列规律:我会用星星卡片和计数器展示数的组成和排列规律,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
3. 小组合作数星星:我会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些星星贴纸,让他们按照指定的规律排列星星。
4.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们运用数星星的方法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星星贴纸或者星星卡片,按照指定的规律排列星星,并拍照留念。
2. 请学生们运用数星星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家里有5个人,每个人有一个苹果,还有3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星星合唱队|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3节“星星合唱队”。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和比较不同的形状,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比较常见的平面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2.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的平面形状。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形状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星星模型、形状卡片等。
学具:学生手册、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颗星星,引导学生观察星星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认识形状:介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常见的平面形状,并展示相应的星星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比较不同的形状。
3. 操作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星星模型拼接,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4. 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星星模型,发现形状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5. 课堂练习:学生手册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形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特点:圆形无角,正方形四条边相等,长方形对边相等关系: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形状之间的关系和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题目:判断下列图形是圆形、正方形还是长方形?(2)连线题目:将相应的形状与它的特点连线。
2. 答案:(1)圆形、正方形、长方形(2)圆形无角、正方形四条边相等、长方形对边相等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星星模型和形状卡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比较不同的平面形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形状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星星合唱队》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借助数数和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整数的大小关系,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的含义,提高数数和比较的能力,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比较的基本能力,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列。
但是,他们对于整数的大小关系的理解和表达还不是很清晰,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操作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数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数数和比较,理解整数的大小关系,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的数数和比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数数和比较,理解整数的大小关系。
2.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表达整数的大小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整数的大小关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的大小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星星合唱队的图片,以及相关的数数和比较的题目。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星星的图片,用来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列。
3.教学场地: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列的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星星合唱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星星的数量和排列情况。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数的比较和排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初步体会整数的大小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星合唱队》教案
课时目标
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掌握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生齐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喜欢)
你们都喜欢唱什么歌呀?
学生自由谈一谈。
师:一个人唱歌叫独唱,那如果有很多人一起唱,叫什么?(合唱)
合唱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因为只有有效的合作才能唱出美妙的歌曲。
而对我们而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最高效的学习。
所以,我们
在学习过程中,要懂得合作交流,使我们的合作事半功倍。
今天,我们就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与“星星合唱团”有关的知识。
二、互动新授
师:我们学校就有一支合唱队,他们是由各年级唱歌优胜者组成的,在过去的各级比赛中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他们的名字叫星星合唱队。
他们原来有52人,但今年这支合唱队有9人毕业了。
于是指导教师要重新挑选15人加入合唱团。
你们说说,看合唱队的人数与原来相比,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
先独立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同小组的同学。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交流:
生1:减少的是9人,增加的是15人,增加的人数多,所以总人数比原来多。
生2:毕业的人数少,新加的人数多,所以人数比原来多。
生3:因为15—9=6(人),所以增加了6人。
生4:因为52—9=43(人),而43+15=58(人),58比52大,所以增多了。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有这么多方法证明合唱团的人数是
增加了,而且还有的同学出来现在合唱团的人数。
但他们是用列两个算式来计算的,我们能不能列一个综合算式来计算呢?
学生在草稿纸上列综合算式,在小组内汇报交流自己的综合算式。
教师板书算式:52—9+15
这道题与我们之前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它是加减混合运算)
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加法还是减法呢?(先算52—9=43,再算43+1=58)
52—9=43求的是什么?(毕业走掉9人后,合唱团还剩多少人?)
那43+15=58又表示什么呢?(在9人走后,又新增15人,现在合唱队有多少人?)
要计算现在合唱队有多少人?我们还可以怎样计算
呢?
先算15—9=6(人),表示比原来增加了6人,再算52+6=58(人),就是现在和合唱队的人数了。
(1)我们可以把增加的人数先加上:52+15=67(人)再去掉毕业走了的9人:67—9=58(人),这样得到的也是现在合唱队的人数。
(2)我们还可以用前面学到的竖式来计算52—9+15的
结果。
你们会用竖式来计算这道题吗?试一试。
学生在草稿纸上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集体汇报交流。
5 2 4 3
— 9 + 1 5
4 3
5 8
师:还有更简便的竖式计算方法:
5 2
— 9
4 3
+1 5
5 8
教师在展示学生的计算后,同时再一次强调易错的地方。
同学们还提出了另一种不同的算法是:52+15—9,现在,你们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他的结果。
学生计算后,集体展示订正。
同学们解决了合唱团的问题,但淘气这次遇到了麻烦,
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怎样求阿姨的年龄?(淘气今年8岁,叔叔比淘气大29岁;阿姨比叔叔小5岁。
求阿姨的年龄要先算出叔叔的年龄,用29+8;然后再减掉阿姨比叔叔少的5岁。
)
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订正。
集体汇报交流:29+8—5=32(岁)
我们帮淘气解决了他的问题,但图书管理员也遇到了麻烦需要我们去解决。
图书管理员遇到了什么麻烦?(他想知道图书角现在有多少本书?)
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呢?(图书角原来有75本书,借出46本,还回12本。
)
你能帮他算出现在有多少本书吗?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并解答,派代表汇报:75—6+12=41(本)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85—49+27= 56+42—69=
(1)学生独立计算。
(2)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一题。
(1)学生观察图,说图意。
(2)列式计算解决“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