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3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通篇看起来都在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并不会让人觉得艰深晦涩。
相反,它能让人常读常新,随时翻开总会发现一些细节的微妙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种文学性特质。
文学性与情绪情感、表达手法、场景氛围、气韵节奏紧密相关。
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
儒家以人伦教化为己任,圣贤是全民之师,绝不把自己与众生隔绝。
从文辞的表达特征来讲,《论语》传递出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
如开篇《学而》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习、交友、日常交往,讲的都是来自百姓日用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体验,是起居行事、待人接物,同时又是安身立命、政通人和,读来亲和惬意,循循善诱,明白通畅,从容不迫,令人顿生如沐春风之感。
正所谓“圣人语人不语神,语常不语怪”。
虽说如此,《论语》在遣词用句上却从不粗陋,通篇可见精巧的句子结构,精辟而富有哲理的对句、排句。
如《雍也》篇中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述而》篇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威”,《泰伯》篇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也与孔子“不学诗,无以言”的诗教观高度统一,极具韵律和美感。
文学的核心是人。
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于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和表情的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
《阳货》篇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段对话——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庠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辍。
孔子到了武城,听到弹琴和歌唱的声音,有感于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联想到许多大国的民众都没有这般对礼乐的喜好,而在武城这个小地方却有如此成功的化民成俗,其实是有些喜出望外的,因此“莞尔一笑”,用了一种玩笑的口吻,说“割鸡焉用牛刀”。
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3分,共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应.届(yīng) 扁.舟(piān)瞋.目(chēng)屏.气静神(bǐng)B.商贾.(gǔ) 亲昵.(ní)创.伤(chuāng)垂涎.三尺(xián)C.晕.车(yùn) 发酵.(jiào)俯瞰.(kàn)戛.然而止(jiá)D.绿.林(lù)披靡.(mí)挑衅.(xìn)数.见不鲜(shuò)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过期鸡肉优先供给中国市场”,这句话让人五味杂陈。
它的潜台词是,在中国,造假不会追责、欺骗不需代价,监管部门越俎代庖、消费者可以被随意对待。
如果这句话让人愤怒,我们是不是也该想想,洋供应商为什么就敢这么胆大妄为?是他们逃避监管的能力太强,还是食药监管部门不作为?如果属于前者,就说明监管制度存在严重的漏洞;如果是后者,那就是监管部门失职,甚至是犯罪。
A.五味杂陈 B.潜台词 C.越俎代庖 D.甚至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北京市审计局近日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6所高校部分设备设施购入后形成闲置,涉及金额2941万元,很明显,这是盲目攀比和学术评比片面化的结果。
B.记者发现,包里尽管揣着数张银行卡,但不少市民对银行业务收费标准并不清楚,有些人“被扣费”后才恍然大悟。
C.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D.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秋夜听雨,别有一番妙处。
高二上册期中考试试卷语文联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起死回生翩翩起舞B. 妩媚多姿惊心动魄蹉跎岁月C. 恍若隔世恍若未闻气吞山河D. 沉鱼落雁起死回生蹉跎岁月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B. 他的成绩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优异,全靠老师的辛勤教导。
C. 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很高,我们一定要努力争取达到老师的要求。
D. 这篇文章详细地描述了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
3.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一丝不苟B. 风马牛不相及C. 风雨同舟D. 翻天覆地5. 下列作家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王安石6. 下列文学作品中,属于“四大名著”之一的是()A. 《红楼梦》B. 《三国演义》C. 《水浒传》D. 《西游记》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B.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 下列词语中,属于“四字短语”的一项是()A. 风和日丽B. 莫等闲C. 一心一意D. 知足常乐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喜欢春天,喜欢她的温暖,喜欢她的生机。
B. 她是一个善良、美丽、聪明的女孩。
C. 花儿在阳光下盛开,鸟儿在枝头欢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D. 他勇敢、聪明、勤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歌声如泉水般清澈。
B.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C. 那条小河真宽啊,一眼望不到头。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艺术创作与欣赏中的审悲快感,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说明。
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审悲快感是作为艺术活动而存在的。
艺术活动中对苦难的描写与现实生活中的苦难不能等同。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失去亲朋,或陷入困境,或者目睹了别人的不幸,而你又是一个正常的人的话,那么,除哀痛之外,是不会有丝毫愉悦的。
因为当人遭遇不幸时,全部注意力都被苦难本身所吸引,伴随着痛感的是该如何手忙脚乱地处理后事,反反复复地考虑得失,忧心重重地瞻望未来,想超脱这一切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艺术活动中,对苦难的描写与欣赏,则是拉开距离的超越功利的观照。
这样的“审悲”,也就是把苦难通过艺术这支弓箭,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这时候,哀伤痛苦的呻吟变成了五彩斑斓的意象,使人在瞬间离开现实的重压而升腾于幻境。
这样,悲哀本身就变成并非全然是痛苦了,我们的回味给它添上一种甜美。
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强调艺术家对感情要“再度体验”。
一个男孩子在遇到狼的那一刻,他只能处在惊恐之中,无暇顾及其他。
但是当事过之后,这个男孩回忆他遇到狼时的情景,将遇狼的经过绘声绘色地叙述出来,那么这种再度体验过的感情,就是审美观照,就是艺术。
在审悲体验中,形式化则是造成“距离化”并促成痛感转化为快感的又一原因。
苦难是悲哀的,但艺术创作中所运用的艺术形式用愉悦之情与之对抗,并进而征服它。
这样,在审悲观照中痛感就转化为快感。
一出悲剧,譬如《红楼梦》,要是除去了它的富于表现力的文字,无懈可击的结构等一切表现形式的魅力,把这悲剧化为单纯的事实,用报道性的语言讲出来,那么《红楼梦》悲剧的全部的美也就失去了,剩下的只是一些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的人类的愚蠢行为而已,它至多只能引起我们某种好奇心,但要我们去欣赏它却是万万做不到了。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解析答案(Word版)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解析答案(Word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新高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北宋的题山水画诗,固然仍有不少是停留在单纯描述画面,赞扬画家画得逼真,然而融入个人情感的作品比例却大大增加。
更重要的是,与唐代不同,在这类融入个人情感的诗歌中,卧游不再是最重要的表现内容,它只是一个途径,而归隐才是最终目的。
在北宋涉及党争的诗人的题山水画诗中,提到归隐的诗歌约占30%,远远高于唐代。
而谈到归隐的作者更是远多于唐,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晁补之、蔡襄、秦观等都有提及。
北宋是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期,不仅出现了李成、范宽这样杰出的山水画家,而且诞生了郭熙《林泉高致》这样精到的山水画理论总结,而这一时期苏轼的画学理论更推进了文人画的形成。
在这种背景之下,山水画空前繁荣,山水不仅彻底摆脱了作为背景的尴尬局面,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且融入了文人的情思,更易与诗人契合。
故失意的文人更容易在山水画中找到心灵的栖息之处。
然而林泉之思大量产生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与北宋党争有关。
政党之间的相互倾轧,使许多文人卷入了政治漩涡,宦海沉浮的沧桑使文人们大多疲惫不堪,故而转向对山水的倾诉,以求通过山水获得精神压力的释放。
这种情绪深深地反映到了题山水画诗中,成为观山水画所得的一个最重要的感受。
如晁补之《题段吉先小景》三首(其二):人生何事踏尘埃,闲处胸襟足自开。
不作终南养高价,小山幽桂好归来。
晁补之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亦被作为旧党卷入到党争之中,这使其诗歌洋溢着浓厚的归隐情绪。
这首诗否定了唐代以隐居为终南捷径的表达方式,而认同真正的归隐。
在北宋党争之后,题山水画诗建立起一种归隐的情调。
不仅单纯地描述画面,强调画中景致的逼真,而且融入了一种深沉的林泉之思。
这种规范的建立,对北宋之后的题山水画诗书写更产生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山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
名篇名句默写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1)《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一句是李白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他鄙视那些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_____________”。
(2)“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暗含一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固在《汉书》中说秦地“民俗修习备战,高上勇力,鞍马射骑”,《秦风·无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子偕行!”之句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民俗。
山东省青岛莱西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晔曾说“义动君子,利动贪人”。
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利义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提倡谦虚谨慎,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指出了自夸自大的危害,例如《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两句。
(3)古诗词中经常出现“梦”,通过“梦”能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如“______”,又如“______”。
山东省普通高中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合质量测评语文试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
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则浸透了人事变化、江月永恒的哲理。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一、基础知识(10分,每题2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言筌(quán) 供(gōng)奉模(mó)样落入下乘(chéng)B.鞶(pí)鼓睇(dì)眄箭镞(cù) 泠(líng)然善也C.熏陶(táo) 颦蹙(cù) 拔擢(zhuó) 如翚(huī)斯飞D.戗(qiàng)兽憎(zèng)恶岑(cén)寂今兹捧袂(jué)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2分)A.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B.李仁义和王鹏这对哥们大学本科毕业后就劳燕分飞了,李仁义到北京读博士,王鹏去深圳一家外资企业工作。
C.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D.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识盈虚之有数数:数量,数目君子见机机:预兆B.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当:担任而刘夙婴疾病婴:早时C.三径就荒就:接近悟已往不可谏谏:劝止,挽回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到,去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已:语气词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窜梁鸿于海曲A.乐琴书以消忧B.兰亭已矣,梓泽丘墟C.而后乃今将图南D.谨拜表以闻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句:奚以知其然也A.将有事于西畴B.彼且恶乎待哉C.纤歌凝而白云遏D.去以六月息者也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名句默写(10分)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0分,每小题1分)(1)富贵非吾愿,。
(陶渊明《归园田居》)(2) ,审容膝之易安。
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3)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12页,六道大题,24道小题。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2.所有试题答案均写在答题卡及作文纸上,考试结束上交答题卡和作文纸。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
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北京高二(上)期中语文(答案在最后)2023.11.610:30-12:30本试卷共8页,10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作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自己保存试卷,以备讲评之用。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中,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
两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
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
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
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
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
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
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彬彬有礼、从容中道、和而不同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
道家高士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等,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
安徽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语文期中试卷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含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安徽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不学诗,无以言”,《论语·阳货》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学习《诗经》对于家庭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2)李白《将进酒》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对光阴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大雁和鱼儿两个意象来表现游子与思妇之间不能互通音讯的痛苦。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云喻游子,写游子漂泊远行,蕴含无尽相思之愁。
(2)《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德修养作为根本。
(3)“酒”是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意象之一,但有些文人在诗文中不爱直说“酒”,喜欢用酒的别称雅号或与酒有关的器皿来指代“酒”,借此抒发丰富的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徽省皖豫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历代儒家文人将君子之道自勉作为行为规范,《〈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一句阐释了成为君子的条件;用“”一句阐释了君子的义利观。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两句通过想象,含蓄地表达出书信无法往来、相会无期的痛苦。
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苇.(wěi)草倏.(shū)忽擘.(bò)画含情凝睇.(tì)B.岑.(céng)寂驽.(nú)钝楔. (xiē) 子联袂.(mèi)而往C.恓.(xī)惶孱.(càn)头卫冕.(miǎn)因噎.(yè)废食D.撺.(cuān)掇罪愆.(qiān)啮.(niè)噬情意绸缪.(móu)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赋予抵毁苌弘化碧鲤鱼跳龙门B.古董迄今举案齐眉可望不可即C.博取烦躁拾人牙惠疾风知劲草D.孟浪销魂礼尚往来佛争一柱香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窦娥冤》揭露了封建社会吏治的腐败和司法的黑暗,被认为是古代悲剧的。
②一些玉器商人大量仿制古玉器,玉器收藏爱好者,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
③大圣笑道:“师父,你也忒不通变。
常言道:‘单丝不线, 。
’那魔三个,小妖千万,教老孙一人,怎生与他赌斗?”④按照美国交通规则,校车的路权可谓,其“待遇”与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是一样的。
A.典范蒙骗孤掌难鸣至高无上B.典型诱骗孤掌难鸣无与伦比C.典范蒙骗孤立无援无与伦比D.典型诱骗孤立无援至高无上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2014年10月10日,凭借“为保护儿童和青年人权益而进行的斗争”,巴基斯坦女孩玛拉拉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此次把奖项授予“那些为年轻人权益而斗争的人”,在和平奖历史上尚无首例。
B.西方对中国的整体屈服——包括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对中国的某种屈服,向外界传达出一个信号,即西方外交中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理想主义和原则主义正在淡化,而现实主义外交正在成为西方的普遍选择。
C.南京大屠杀历史证据充分,国际社会早有定论,通过国家公祭的形式悼念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既可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悼,也借此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捍卫和平、牢记历史的决心。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材料一:要揭示艺术作品内在的奥秘,不是凭借现成的资料,而是把艺术形象的情感逻辑和现实的理性逻辑加以对比。
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
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的、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而排斥的是个人的感情。
可是艺术家则恰恰相反,艺术感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歪曲”的。
正是因为“歪曲”了,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才成为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
有些作品,尤其是一些直接抒情的作品,往往并不直接诉诸感觉,光用感觉还原就不够了。
例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两句诗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
这时用感觉还原就文不对题了,应该使用的是情感逻辑还原。
诗的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
理性逻辑是客观的、冷峻的,是排斥感情色彩的,对任何事物都采取分析的态度。
按理性逻辑的高级形态,即辩证逻辑,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不变的。
把恋爱者的情感看成超越时间、地点、条件的东西是无理的,但是,这种不合理之理,恰恰又符合强烈情感的特点。
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
无理对于科学来说是糟糕的,是不妙的,可对艺术、审美情感来说则是妙极了。
因为无理了,超越了理性了,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
理性的一个特点是全面性,不能片面、绝对化,而情感的一个特点恰是绝对化,不绝对化不过瘾。
所以宋朝诗评家严羽才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 自然,情感逻辑的特点不仅是绝对化,而且可以违反矛盾规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诗中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按通常的逻辑来说是绝对不通的,要避免这样的自相矛盾,就要把他省略了的成分补充出来:“有的人死了,因为他为人民的幸福而献身,因而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高二上册期中考试试卷语文联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蕴藉殷切谜底B. 妙手偶得沉鱼落雁畸形C. 峰回路转稳如磐石遐想D. 恍若隔世雕梁画栋倾盆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这场篮球赛虽然我们队输了,但是也使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B.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决定增加课外阅读时间。
C.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使我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D. 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也为我们班级争了光。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次活动,我们班共有10人参加。
”他说。
B. “你有什么问题?”他微笑着问。
C. “这个问题很简单,我相信你能解答。
”老师鼓励地说。
D. “我最近买了一本书,叫做《活着》。
”他自豪地说。
4. 下列各句中,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部电影非常感人,让我热泪盈眶。
B. 他工作认真负责,深受领导和同事的赞扬。
C.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有趣,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一边走路,一边唱歌。
变换后:他走路时唱歌。
B. 原句:我昨天去了图书馆。
变换后:昨天我去了图书馆。
C. 原句:这个苹果很甜。
变换后:这个苹果甜得很。
D. 原句:他每天早上都去跑步。
变换后:每天早上他跑步。
6.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发言非常中肯,一针见血。
B. 她的性格非常内向,不太爱说话。
C. 这场比赛非常激烈,双方你追我赶。
D. 他学习很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7.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那片枫叶像火焰一样燃烧。
B. 这本书读起来非常轻松愉快。
C.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D. 这条河的水清澈见底。
8. 下列各句中,句子结构完整、通顺的一项是()A. 老师告诉我们,学习要善于总结。
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汉时期,由于“独尊儒术”政策的施行,学校教育得到普遍发展,再加上以“经学取士”为重要内容的选官制度的确立,也使两汉家学得以蓬勃发展。
学者专长一艺之后,在授徒讲论的同时,亦受学术家传习惯的影响,极为重视家中子弟的学业继承。
如《后汉书·伏湛传》:“(伏)晨谦敬博爱,好学尤笃,以女孙为顺帝贵人,奉朝请,位特进。
卒,子无忌嗣,亦传家学,博物多识。
”这种传家世袭的学业就是家学。
家学是两汉经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粗略统计,在两汉明确有家学情况而且颇有名望和影响的经学世家约有百家之多。
他们或者子承父业世代相传、家业不断,如孔氏之学;或者宗族内相承以传其学,如大、小夏侯之学;或者如睢孟授业其姐的儿子颜安乐以传其学。
从而为两汉经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另一方面,家学一直是私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中有着独特作用,家学首先影响汉代统治阶级的教育。
家学中因传经学而至仕的比例很大,有的甚至累世儒官,其中又有不少担任帝师或者太子太傅。
他们或亲自执讲,或开办学校,在其倡导下,兴学重教也成为评价官吏政绩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汉代隆儒的氛围中,帝王多养成崇儒好学的风气。
元帝“柔仁好儒”,即位之后又制诏御史:“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明帝曾“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环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这些由家学而仕宦的势力,通过影响最高统治者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影响着两汉政治和学术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家学本身的发展。
作为官学的补充,家学是私学的特殊力量。
汉武帝时兴太学,此后官学在国家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私学并未因此停顿,反而在官学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发展。
汉代私人讲学的事例不胜枚举,读书人学成即授徒相当普遍。
家学中约有四分之一的学者从事私学教授活动,他们或开门授讲,或声称著闻、学者争相归之,或隐居教授,所授学生常常数百人至千人,著录弟子多至千人乃至万人。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秋日的私语》作者:李华秋天,总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在这样的季节里,每一处风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每一片落叶都有它的故事。
我漫步在这片金黄的世界里,脚下的树叶沙沙作响,像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私语。
远处,山峦层叠,色彩斑斓;近处,溪流潺潺,清澈见底。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诉说着秋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的就是秋天。
那时候,我们会一起到田野间奔跑,追逐着彼此的身影,在那广阔的天地间尽情嬉戏。
而每当夕阳西下时,我们便围坐在一块大石头旁,听村里的老人讲述那些关于秋天的故事。
那时的快乐是如此纯粹,以至于多年后回忆起来,心中依旧暖洋洋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秋天的感受也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它不再仅仅是收获的季节,更是一段思考的时间。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静下心来,回顾过去一年里所经历的事情,计划着未来。
也许是因为天气转凉的缘故吧,人们似乎变得更加敏感细腻起来,更加容易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今年的秋天特别不同寻常。
因为疫情的关系,许多活动都被取消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
但即便如此,大自然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着,给予我们无尽的安慰和希望。
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正如这美好的秋季一般,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题目设置:1.文章开头提到“每一处风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A. 对自然美景的赞叹B. 对生活变化的感慨C. 对童年记忆的怀念D. 对未来的憧憬2.根据文章内容,“我和小伙伴们”最喜爱秋天的原因是什么?(4分)A. 可以欣赏美丽的秋景B. 能够自由地玩耍C. 听长辈讲故事D. 享受丰收的乐趣3.成长之后,作者对秋天有了哪些新的理解?(6分)A. 秋天只是个收获的季节B. 秋天成为了一段反思过往展望未来的时间C. 秋天让人心情低落D. 秋天意味着结束4.本文最后一段提到了什么特殊背景?这段话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主要信息是什么?(6分)A. 疫情导致活动减少;强调人类面对挑战时应保持乐观B. 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鼓励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C. 社会变革的影响;提醒大家要适应环境的变化D. 季节更替的规律;说明时间流逝的重要性5.请结合全文,简述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期中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的每个概念都具有丰富的内涵。
这些概念需要凝结成一个整体,以应对无限丰富的现实问题。
反思当代的审美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梳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以两个概念为例。
一个是“富强”。
民众求富,国家求强。
日常生活中,总有人以珠光宝气、香车美人“炫富”。
“炫富”表面上是在展示美,但在观者的眼中却是丑,或者“臭美”。
人们对这种美丑区分的一般解释是:“炫富”是物质追求,审美是精神追求。
以物质和精神来区分“炫富”与审美其实是一个误解。
且看“炫富”的内容,集中于名牌服饰、名酒、名表、名车、名度假地。
奢侈品林林总总,共同点却只有一个,就是观念性的符号(“名”)。
在审美活动中,自然美、艺术美都属于精神世界的内心意象,却也离不开物质的载体(比如有一定的质地、色彩、声响等)。
因此,奢靡炫富虽然基于物质,实质却是精神性的。
奢靡与审美都属于精神的追求,意义的深度却有天壤之别。
对追逐符号的人而言,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被降低为一纸商标的陪衬。
追逐奢华揭示着意义的贫瘠和精神的无力。
审美的意象则以意义的充盈见长。
人心的意象,既可以让金银珠玉装点堂皇的宫殿庙宇,也能令日常的景色转换成大师的杰作,使普通的词语凝结成千古不朽的诗句。
审美和艺术创造体现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富足。
例如在戏曲艺术中,舞台角色的气象全系于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正是为了突出人的因素,戏里的一切饰物皆为假扮,道具也被精简到了“以鞭代马”“一桌二椅”。
在物质较为充裕的今天,“富”的体现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富贵气。
富贵气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美,这种美得自个人长期的、自觉的涵养,也得自社会的普遍氛围。
富贵之美是花钱买不来的。
另一个是“和谐”。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不同的利益、意见、信念在一个统一体中既保持着各自的特点,又彼此相容、互补,进而造就一个共生多赢的局面。
中国的传统美食是“和”的典范。
精于烹调的人,会借用各种辅料的配合来约束主料,去其偏狭激烈之气,以便更好地呈现其独特的味道。
近年来的社会文化则极端地强化“同”:大拆大建之后的千城一面、模式雷同的综艺节目和影视剧情……“和”与“同”看似是审美观念的分歧,却反映着人把握意义的能力高下。
“和”意味着包容力,使人发现相异因素之间的交集,在共识、共情的基础上促成彼此的互补、互动;“同”则意味着不能理解差异。
古人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越能尊重和欣赏差异,越能得道多助,建设性的事业越容易展开。
一个“大时代”之所以为“大”,是因为能包容众多彼此相异的“小时代”,为每个人提供登上时代舞台的机会。
由此可见,“美”意味着意义的丰富,意味着创作和表达的自由。
这种“美”也是“平等”“自由”“民主”和“文明”等概念的题中之义。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人民日报》2014年12月5日)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炫富”的一项是(3分)A.24岁的金景娥做客韩国一档电视节目时,戴着价值两亿韩元的钻石项链,拿着超过3 500万韩元的手提包,自称不用工作就有父母的大笔零花钱。
B.在旧货市场一个小女孩在别人惊讶的目光中把价值千元的绝版芭比娃娃以30元抛掉,她另有价值1500元的宠物玩具,几千元的变形金刚,一堆LV的包包待售。
C.一个贵州女孩把自己一张“左手提一个LV大旅行包,右手挎一个橘红色爱马仕包”的照片传到了网上展示,她这一套行头,价值足有10万余元。
D.陈光标带着15万元现金到云南灾区向每名灾民发放200元现金后,从一沓百元大钞中抽出两张并举起来,并要求大家做出和他同样的动作合影留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炫富”虽举基于物质,但却指向“名”这一观念性符号,因此其实质是精神性的;审美虽然属于精神世界的内心意象,却离不开物质的载体。
B.用金银珠玉来装点堂皇的宫殿庙宇,这种行为使得大量珍贵的人力物力降低为符号的陪衬,只能揭示意义的贫瘠和精神的无力。
C.让日常的景色转换成大师的杰作,使普通的词语凝结成千古不朽的诗句,这些审美和艺术创造,体现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富足。
D.“富”的美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富贵气,它是一种自然流露的美,它得自个人长期的、自觉的涵养,也得自社会的普遍氛围,与金钱没有必然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戏曲艺术中,虽然戏里的一切饰物皆为假扮,道具也被精简到了极其简单的程度,但演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却依然能创造出角色的美。
B.中国的传统美食之所以是“美”的,主要在于精于烹调的人,会借用各种辅料来约束主料,去掉主料的偏狭激烈之气,最终呈现独特的味道。
C.城市中大拆大建后出现的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虽然整齐划一,却是只有“同”没有“和”,这反映出建设者不理解“君子和而不同”的意义。
D.“和谐”的美,体现在对差异的尊重和欣赏,它能为每个人提供登上舞台的机会,从而凝聚各方面的力量,造就一个共生多赢的局面。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
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
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
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
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
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
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
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
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
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
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
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
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
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
”其见任如此。
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
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
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
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
大亮尝遇之于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
”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
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
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太宗哭之甚恸,废朝三日。
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躬捕寇盗 / 所击辄平 / 时太宗在藩 / 巡抚北境 / 闻而嗟叹B.躬捕寇盗所 / 击辄平 / 时太宗在藩巡抚 / 北境闻而嗟叹C.躬捕寇盗 / 所击辄平 / 时太宗在藩巡抚 / 北境闻而嗟叹D.躬捕寇盗所击 / 辄平 / 时太宗在藩 / 巡抚北境 / 闻而嗟叹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出,古代称地方官调任到京城为官。
B.藩,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文中借指边防重镇。
C.谥,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车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之恩。
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B.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
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C.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
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D.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太宗追封他官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大亮尝遇之于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4分)(2)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3分)(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司马迁)(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送述古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
8.本词中的“亭亭”和“荧荧”两词极富韵味。
请任选一个,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5分) 9.请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陈情表》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
”(2)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3)在《报任安书》里,司马迁提出了“发愤著书说”,揭示了作家的生平遭际与创作的关系。
其中关于周文王和孔子的两句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生命曹德权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架势。
怒江不保。
昆明危在旦夕。
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距惠通桥不到50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
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
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
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到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
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将不堪设想。
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
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
作为带队长官,他明白迟到一个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
随后的4辆卡车也被迫停下来。
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
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野里聚集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四野里的饥民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滴血,一咬牙将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哗啦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