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11《蟋蟀的住宅》课后练习题含阅读理解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11《蟋蟀的住宅》课后练习题含阅读理解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8cc42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3.png)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习题含阅读理解附答案11.蟋蟀的住宅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一、结合语境,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完成学习单。
蟋蟀的住宅是认真选择的,不像其他昆虫随遇而安,挑洞穴那么随便,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秀优良),并且有(温和温柔)的阳光。
它的舒服的住宅是通过自己的挖掘,设计出了大厅和卧室。
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
在劳作过程中,它的大颚功劳比较大。
1.用“√”选择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3.读拼音,写词语:zhùzhái lín shíxuǎn zédìzhǐyōu liánɡdònɡxuédàtīnɡwòshìzhuān jiāgōng fushèn zhòng píng zhěng qīng jiéwèi shēng píláochǐcùn wèi shēng bǐjiào suíyùér ān4.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隐.蔽(yǐng yǐn)慎.重(shèn zhèn)倾.斜(qīng qǐng)搜.索(sōu shōu)骤.雨(zòu zhòu)放置.(zìzhì)毫.米(háo hǒo)挖掘.(juéjüé)抛.出(pāo páo)优良.(lánɡliánɡ)尺寸.(cùn chùn)洞穴.(xuéxī)5.图片是在字典中查到的“遇”字的意思,联系语境,我知道“随遇而安”中的“遇”应选择第种意思,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a01f36a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00.png)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第四单元生字词的是哪一个?A. 沉着B. 挺拔C. 慌张D. 振奋2. 《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故事中,盘古用什么方法开辟了天地?A. 用斧头劈B. 用双手撑C. 用牙齿咬D. 用脚踢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哪一个?A. 太阳升起来了。
B. 小草在向我们招手。
C. 风吹过来,树叶飘落。
D. 雨水滋润了大地。
4. 《精卫填海》故事中,精卫鸟为什么要填海?A. 为了报仇B. 为了救母C. 为了找食物D. 为了玩耍5. 下列词语中,与“ABB”式词语结构相同的是哪一个?A. 碧绿碧绿B. 金黄金黄C. 火红火红D. 雪白雪白6. 《观潮》一文中,作者描绘了哪里的钱塘江大潮?A. 杭州B. 上海C. 南京D. 苏州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哪一个?A. 月亮像一把镰刀。
B. 小明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C. 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
D. 太阳落山了,天渐渐暗下来。
8. 《普罗米修斯》故事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了什么?A. 火种B. 神话C. 武器D. 食物9. 下列词语中,读音相同的是哪一组?A. 沉着、沉没B. 振奋、振兴C. 慌张、慌忙D. 挺拔、提拔10. 《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A. 粗壮B. 细嫩C. 有力D. 爬行速度快二、判断题:1. 《盘古开天地》中,盘古化作了山川草木。
(√)2. 《精卫填海》故事中,精卫鸟是炎帝的女儿。
(√)3. 《观潮》一文中,作者亲眼见证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4. 《普罗米修斯》故事中,普罗米修斯最终被宙斯惩罚。
(√)5. “ABB”式词语结构是指第一个和第二个字相同。
(×)6. 《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爬山虎的脚是用来攀爬的。
(√)7. 《白鹅》这篇课文中,白鹅被描述为高傲、优雅的动物。
(√)8. 第四单元的课文都是神话故事。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24d6bb9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2.png)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0道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第七单元《古诗二首》中的词语是()A. 潮平两岸阔B. 湖光秋月两相和C. 风正一帆悬D. 江清月近人2. 《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爬山虎的脚长在()A. 叶子上B. 枝条上C. 茎上D. 根上3. 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是()A. 爬山虎的叶子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B. 每当太阳升起,阳光就会像利剑一样刺穿云层。
C. 秋天来了,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D. 小明的脸红得像苹果。
4. 第七单元《古诗二首》中,下列诗句的作者是错误的()A. 《题西林壁》——苏轼B. 《望洞庭》——刘禹锡C. 《山行》——杜牧D. 《江雪》——柳宗元5. 下列词语中,与“一叶知秋”意思相近的是()A. 一丝不苟B. 一举两得C. 一目了然D. 一知半解6. 在《精卫填海》一文中,精卫填海的原因是()A. 惩罚大海B. 报答父母C. 救助溺水者D. 留住美好回忆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雨过天晴,彩虹出现在天空。
B. 风儿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C. 小草笑眯眯地望着太阳。
D.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
8.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中,下列字词的笔画顺序错误的是()A. “岛”字的笔画顺序:撇、横、竖、横折、横、点、竖折折钩、点B. “梅”字的笔画顺序:撇、竖、撇、点、横、竖、撇、捺C. “愤”字的笔画顺序:点、横、竖、撇、捺、撇、竖、横折、横D. “震”字的笔画顺序:竖、横折、横、撇、竖、横、撇、捺9.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是()A. 他做事总是半途而废,所以很难成功。
B. 弟弟年纪虽小,却已经懂得了尊老爱幼的道理。
C. 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难题,我们终于恍然大悟。
D. 警察叔叔英勇无畏,成功地制服了罪犯,真是画蛇添足。
10. 下列句子中,不是设问句的是()A. 这是谁的橡皮?B. 春天来了吗?C. 你知道这个字怎么写吗?D. 他为什么没来上课?二、判断题:10道1. 《古诗二首》中的诗句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7bc529998fcc22bdd10d19.png)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课《观潮》一、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和同学交流。
答: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观察描写钱塘江大潮。
“潮来前”的景象:江面上很平静,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潮来时”的景象:潮的声大,潮头有数丈之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横贯江面。
给人的印象就是如巨雷般的大潮像千军万马席地而卷,在呐喊、嘶鸣中奔来。
狂潮拍石,如同几里岸边同时金钟齐鸣。
“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威犹在,恢复平静,水位上涨。
我印象最深的是“潮来时”的景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二、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第二课《走月亮》一、阿妈牵着我“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头脑中浮出了怎样的画面课文中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
提示:山草、野花、月光倒映在溪水里,随着溪水流动着,就像是“流着山草、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牛和鹅》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牛和鹅》课后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039f94f61fb7360a4c6523.png)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18课《牛和鹅》课后作业及答案一、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wán qiáng() gài kuò() shuāi dǎo()shèn zhì() rèn píng()二、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瓶.子(píng)B.捶.背(chuí)C.胳膊.(bo)D.拳.头(quán)三、下面的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远远地想着飞快地跑着B. 咬住衣襟伸长脖子C. 顽皮的孩子结实的汉子D. 伸展胳膊扇动翅膀四、用作批注的方法品读句子。
批注也叫评点批注。
“点”就是圈点,即对文章精彩的地方加上圈点。
“评”就是评论,即对作品的思想或艺术等内容写出自己的意见或观点。
“批注”即加批语和注解,指在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
(1)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这点”指的是什么?)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摔到池塘里去。
(这句话只是告诉我们具体对付鹅的方法吗?)记着,霖哥儿,下次可别怕它们。
”①句中的批注写出了批注人的疑问,我能联系上下文回答这两个疑问。
第一个批注中“这点”指的是;对第二个批注,我的回答是②这段话应该读出()的语气。
A. 亲切友善B. 愤愤不平C. 果断干脆D. 语重心长(2)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①用圈点的方法圈出第一句中能体现“我们”害怕的词语。
②用评论的方法写出读这两句话的感想。
③用联想的方法写批注:用一句话描写你亲身经历的“害怕”时刻。
五、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以下批注是针对文中哪些地方呢?选一选。
(1)第1自然段:牛真的不怕人吗?()(2)第4自然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对牛和对鹅的态度的不同。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课后作业练习(含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课后作业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0919f50029bd64793e2c37.png)
1.观潮课后作业一、看拼音,写词语。
yī jù kuān kuò cháo shuǐɡǔn dònɡ( ) ( ) ( ) ( )二、精挑细选。
1.潮嘲朝()笑()廷浪()2.笼珑拢合()鸟()小巧玲()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2.形容隐隐约约。
()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
()4.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 )5.山岳倒塌、地面开裂,形容声响巨大或变化剧烈。
()四、句子练习。
1.大潮钱塘江天下奇观被称为(连词成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运用加点词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五、给下面的句子排序。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
()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
()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六、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是按照潮来前、和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想到了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评价钱塘江大潮。
七、重点段落品析。
《观潮》片段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潮来了的时间是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描写了钱塘江大潮声音的变化,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江面景象的变化,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0c31f5ad51f01dc281f192.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课《观潮》一、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和同学交流。
答: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观察描写钱塘江大潮。
“潮来前”的景象:江面上很平静,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潮来时”的景象:潮的声大,潮头有数丈之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横贯江面。
给人的印象就是如巨雷般的大潮像千军万马席地而卷,在呐喊、嘶鸣中奔来。
狂潮拍石,如同几里岸边同时金钟齐鸣。
“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威犹在,恢复平静,水位上涨。
我印象最深的是“潮来时”的景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二、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第二课《走月亮》一、阿妈牵着我“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头脑中浮出了怎样的画面?课文中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
提示:山草、野花、月光倒映在溪水里,随着溪水流动着,就像是“流着山草、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这里用了暗喻的手法,把阿妈比作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也就是“我”在天上走着。
这样写形象生动,写出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让读者更具体地了解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含义。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30b9f6852458fb760b5699.png)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1、《观潮》1.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在交流读后的感受。
答:“潮来前”的景象:江面上很平静,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潮来时”的景象:潮的声大,浪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横贯江面“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威犹在,恢复平静,水位上涨。
2.我发现课文许多语句写得具体形象。
找出来读一读,并谈谈对这些描写的体会,在抄下来。
A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横卧”一词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的宽阔。
B、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这句话把白浪比作白色城墙,从这个比喻中,我体会到大浪的浪潮很高、很宽、很壮观。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浪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4、《鸟的天堂》1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答:加引号的:引用别人说的话。
不加引号的:确实是的鸟的天堂、乐园。
表明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认同和赞叹.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画线部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答:一株:说榕树只有“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大榕树的枝干多,根多,“不可计数”是“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的意思。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答: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用堆可以表示出绿叶的茂盛,显出绿叶的多。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150b4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b.png)
参考答案生字专项一、1.潜败沈订障蓄 2.唤兰丹链栓桓键笋拯倾隆棠增憧憬纲3.硬拾缘隙齿媳斥晰二、1.suì fú mù sè zhé sōu jiè suō 2.y d ǐng uàn ào ēng èn sh 3.yì yú yí xī bì yì yīn zhì xī zhī s ī jì 4.luó liáo quán juàn shuài 5.B三、luǎn sú yuè suì cháo wěi mián bà mèi zhuì zhàn huái四、下降.涨.价投降. jiàng 暴涨. zhǎng降.落 xiáng 头昏脑涨. zhàng降.服涨.潮2.(1)nìng níng (2)huán hái(3)yāo yào(4)lōng lóng3.qū弯曲 qǔ歌曲 xì联系 jì系鞋带 shǎo 多少 shào 少年 jué咀嚼 jiáo 味如嚼蜡 zhā扎针 zhá挣扎 mā抹布 mǒ抹平五、1.振震阵锋蜂峰讯训迅 2.(1)竟竞(2)微薇(3)掘崛(4)搏膊(5)捐娟六、1.艹日皿氵雨鸟禾罒土人 2.潮水朝阳渐进惭愧证据居住环境关怀盼望打扮提问河堤3.灯笼珑玲珑犹如扰打扰情绪著著名消息梢树梢绳索蝇苍蝇4.究状图通前毒5.(1)格阁(2)骗篇遍(3)旱赶七、葡萄葱蝴蝶蚊鹅鸡鸭狠狼犹唤喘嗓掩护摸跪踪跃肌肤脖浊潮液堤堵坪梢柄棚锁钳铁八、庄稼悲惨驾驶媳妇欺骗训斥胸怀笼罩葡萄焦急遗弃触角选择绒毛溺水疑惑九、1.D ding 目 7 (1)③(2)①(3)② 2.肀 4 S su (1)①(2)③(3)②词语专项参考答案:一、1.构宣贫庭排屈穷造院传辱除2.良好优良良田收获获取获得消失消除打消浪费费心学费讲述描述述说称赞赞美赞叹二、1.手绢鲍鱼琵琶模仿窍门清晰 2.diào zhuì kǒu jué jiǔ cài miáo pǔān wèi chū zū 3.D三、1.佩帝王系皇家2.专门选鹅卵坚硬抗 3.研究善于躲四、1.穴2.圈3.窝4.塘 1.茂盛2.茂密3.旺盛 1.躲藏2.隐蔽3.隐藏五、1.茫茫通通灿灿澄澄零零冲冲睁睁匆匆绵绵晃晃冰冰呵呵2.(1)闪闪烁烁(2)坑坑洼洼(3)歪歪斜斜3.(1)霎时(2)顿时(3)忽然转眼间突然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六、1.柔和静寂梦幻舒适美好幸福聚精会神认真静静2.破旧的春光美妙的宇宙明媚的土炕温热的茅屋美丽的交响精致的云霞古怪的嘴巴五彩的木船尖利的洞穴宽敞的性格七、1.近义词:犹如宛如逐渐渐渐宽阔辽阔敬佩佩服立即立刻违抗违反反义词:新鲜干枯满意厌恶冷淡热情庞大渺小黑暗光明上升下降2.横唤地崩七上八下黑白颠倒失魂落魄八、1.震耳无声心胆私语神机三六死归忠国无私人声云雾高远(1)震耳欲聋人声鼎沸(2)鸦雀无声窃窃私语(3)诸葛亮哪吒岳飞孙悟空(4)默默无闻心心相印 2.人人一不而安精竭头气失色不息若有愤愤(1)一声不响(2)精疲力歇(3)人山人海(4)随遇而安九、1.齐头并进 2.无可奈何 3.面如土色4.风平浪静5.刚正不阿十、碰钉子因失败而经历的教训。
2019年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19年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fbf5773169a4517623a304.png)
2019年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课《观潮》一、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和同学交流。
答: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观察描写钱塘江大潮。
“潮来前”的景象:江面上很平静,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潮来时”的景象:潮的声大,潮头有数丈之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横贯江面。
给人的印象就是如巨雷般的大潮像千军万马席地而卷,在呐喊、嘶鸣中奔来。
狂潮拍石,如同几里岸边同时金钟齐鸣。
“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威犹在,恢复平静,水位上涨。
我印象最深的是“潮来时”的景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二、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第二课《走月亮》一、阿妈牵着我“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头脑中浮出了怎样的画面?课文中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
提示:山草、野花、月光倒映在溪水里,随着溪水流动着,就像是“流着山草、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这里用了暗喻的手法,把阿妈比作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也就是“我”在天上走着。
这样写形象生动,写出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让读者更具体地了解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含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秦兵马俑》课后练习题三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秦兵马俑》课后练习题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689cd6192e45361166f541.png)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秦兵马俑》课后练习题三篇篇一一、根据意思在课文中找词语。
1.世界罕见,在全世界没有第二处。
( )2.打仗时拼着性命,竭尽全力。
( )3.形容经历了许多战斗,作战经验丰富。
( )4.形容心里急迫地想试一试,在文中是形容战马准备出征的样子。
( )5.在文中是指秦军力量强大,征战所到之处,十分顺利,战绩辉煌。
( )二、按原文填空。
1.秦兵马俑在我国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的珍贵历史文物。
2.已开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平方米,差不多有个蓝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个。
3.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
三、一副对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
请你为下面的出句或对句选出适宜的对句或出句。
(填序号)秋菊( ) 望梅止渴( )益友( ) ( )锦上添花( )西湖 ( )书山A. 学海B. 东海C. 画饼充饥D. 春兰E. 雪中送炭F. 良师四、找出以下句中蓝色字的近义词。
1.秦兵马俑中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
( )2.它再现了秦军的宏伟气势。
( )3.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 )4.颐和园处处有美丽景色,希望你有时机去细细游赏。
( )篇二1、词语广角〔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世无双〔〕有所思所向披〔〕跃跃〔〕试2、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拱〔〕吏〔〕戈〔〕跪〔〕拟〔〕供〔〕史〔〕弋〔〕桅〔〕似〔〕3、择优录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画出来〕擎着〔qíngjìng〕模拟〔shìnǐ〕战车千乘〔chéngshèng〕军吏〔shǐlì〕战靴〔xiéxuē〕惟妙惟肖〔xiàoxiāo〕4、课文传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答复以下问题〕〔1〕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开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平方米,中有〔〕多个得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东西长〔〕米,南北宽〔〕米,怎面积有〔〕平方米。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a569547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8.png)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和概念)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字不属于《观潮》一文中的生字?()A. 涨B. 湃C. 颤D. 峡2. 《走月亮》一文中,“走月亮”指的是()A. 走在月亮上B. 走在月光下C. 观赏月亮D. 拜访月亮3. 下列词语中,与“崭新”一词意思相近的是()A. 陈旧B. 破旧C. 新鲜D. 古老4. 《观潮》一文中,描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是在()季节?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5. 《走月亮》一文中,作者和奶奶走月亮时,经过了哪些地方?()A. 小溪、村庄、稻田B. 山坡、树林、小河C. 桥头、田野、小路D. 花园、竹林、菜地6. 下列哪个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 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B. 路边虫鸣声声,打破夜晚的宁静。
C.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
D. 玉米叶子摩擦的声音,宛如海浪拍打沙滩。
7. 《观潮》一文中,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描述,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比喻B. 拟人C. 对比D. 排比8. 下列哪个词语是ABB式结构?()A. 绿油油B. 红彤彤C. 金灿灿D. 白花花9. 《走月亮》一文中,作者对家乡的描写,体现了哪种情感?()A. 怀念B. 热爱C. 厌恶D. 无奈10. 下列哪个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A. “你去看,那里有只蝴蝶。
”妈妈说。
B. “这里的风景真美啊!”我们感叹道。
C. “晚上,我们去看月亮吧。
”哥哥提议。
D. “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去公园玩吧”妈妈说。
二、判断题:1. 《观潮》一文中的“观潮”指的是观看钱塘江大潮。
()2. 《走月亮》一文中的“走月亮”是指走在月亮上。
()3. 《观潮》一文中的生字“涨”和“消”是形近字。
()4. 《走月亮》一文中的“阿妈”指的是作者的奶奶。
()5. 《观潮》一文中的“潮水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6c9e62d0242a8956aece4bc.png)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1、《观潮》1.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在交流读后的感受。
答:“潮来前”的景象:江面上很平静,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闷雳滚动、一条口线“潮来时”的景象:潮的声大,浪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口色城墙”、“门色战与’。
横贯江而“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威犹在,恢复平静,水位上涨。
2.我发现课文许多语句写得具体形象。
找出来读一读,并谈谈对这些描写的体会,在抄下来。
A、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横卧” 一词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的宽阔。
B>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这句话把口浪比作口色城墙,从这个比喻中,我体会到大浪的浪潮很高、很宽、很壮观。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浪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4、《鸟的天堂》1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答:加引号的:引用别人说的话。
不加引号的:确实是的鸟的天堂、怎园。
表明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认同和赞叹・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画线部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答:一株:说榕树只有“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大榕树的枝干多,根多,“不可计数”是“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的意思。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乂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o☆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做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答: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用堆可以表示出绿叶的茂盛,显出绿叶的多。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ffbaa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5.png)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课《观潮》一、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和同学交流。
答: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观察描写钱塘江大潮。
“潮来前”的景象:江面上很平静,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潮来时”的景象:潮的声大,潮头有数丈之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横贯江面。
给人的印象就是如巨雷般的大潮像千军万马席地而卷,在呐喊、嘶鸣中奔来。
狂潮拍石,如同几里岸边同时金钟齐鸣。
“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威犹在,恢复平静,水位上涨。
我印象最深的是“潮来时”的景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XXX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XXX 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二、读上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干的句子。
浪淘沙唐·XXX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与诗的内容相干的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XXX翻动,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大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第二课《走月亮》一、阿妈牵着我“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头脑中浮出了怎样的画面?课文中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
提示:山草、野花、月光倒映在溪水里,随着溪水流动着,就像是“流着山草、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这里用了暗喻的手法,把阿妈比作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也就是“我”在天上走着。
这样写形象生动,写出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让读者更具体地了解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1、《观潮》1.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在交流读后的感受。
答:“潮来前”的景象:江面上很平静,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潮来时”的景象:潮的声大,浪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横贯江面“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威犹在,恢复平静,水位上涨。
2.我发现课文许多语句写得具体形象。
找出来读一读,并谈谈对这些描写的体会,在抄下来。
A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横卧”一词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的宽阔。
B、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这句话把白浪比作白色城墙,从这个比喻中,我体会到大浪的浪潮很高、很宽、很壮观。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浪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4、《鸟的天堂》1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答:加引号的:引用别人说的话。
不加引号的:确实是的鸟的天堂、乐园。
表明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认同和赞叹.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画线部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答:一株:说榕树只有“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大榕树的枝干多,根多,“不可计数”是“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的意思。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答: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用堆可以表示出绿叶的茂盛,显出绿叶的多。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本段运用了排比修辞方法。
你从哪些词体会到鸟的天堂里的鸟有什么特点?答:我从“热闹、到处、到处、大的、小的、黑的、花的、有的、有的、有的”等词语体会到鸟数量多、种类多、活动自由自在。
5、《古诗两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由于我就在庐山上的缘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
喻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要灰心丧气,只要努力,坚持不懈,光明就在前头。
6、《爬山虎的脚》1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答:一是为了更多地接受光照,二是重力的作用。
2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答:是因为植物中叶子会尽可能地利用空隙来获取更多的阳光,每片叶子都想得到光照。
如果爬山虎的叶子重叠起来,被挡住的叶子照不到阳光,叶绿素不能制造养分,自然会死掉。
剩下的都是不被挡住的。
这是爬山虎长时间进化得到的特性。
7、蟋蟀的住宅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答:蟋蟀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2.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答:因为蟋蟀是用四只脚和钳子,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那么平坦、清洁、干燥、卫生的住宅,所以可以算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了。
9、巨人的花园从这篇童话中懂得了什么?答:做人不可以任性、自私,要学会用宽容的心去对事、对人。
要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团结合作,学会帮助别人,而这些品德的培养需要我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
11、《去年的树》1、读了这篇童话,你学到了什么道理?答:做人要讲究诚信。
你还想到了什么?答: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了动物们的家园。
2、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你为了遵守诺言,为朋友唱歌,经过千辛万苦找到了已被燃烧变成灯火的树朋友。
鸟儿呀,你不要痛苦也不要悲伤,你的树朋友是伟大的,它为了人们变成了火柴,让人们有了光明。
小鸟呀!你不要担心你没有朋友了,我会帮你写下环保宣传单,让人们少伐树,多种树的。
小鸟你真好,要是我是树的话,我一定非常非常感谢你。
你千里迢迢赶来,就为了实现为树唱歌的诺言。
你费尽周折要找到树朋友,真是一个很好的朋友。
鸟儿,我一定会向你学习!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不能失信于朋友。
十三、《白鹅》1.白鹅的特点:(高傲,尽职)2.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答:见到生客进来,它必然厉声叫嚣,仿佛大声训斥别人似的,表现它的威严。
甚至于远处有人也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说实话,它不亚于一只忠实的狗,它拥有天鹅的高贵、美丽,拥有狗的忠心耿耿。
从叫声、吃相、步态,让人感受到白鹅的高傲和尽职。
十五、《猫》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
举例子说说。
答:写猫古怪,老实,贪玩,尽职:“它要是高兴……”,(可是)“它若是不高兴……”;“它什么都怕”(可是)“遇见蛇也敢斗一斗”。
“说它老实……可是……”“说它贪玩……可是……”前三个自然段写大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第四自然段写小猫形象实在有些可爱。
”2.体会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作用,还能用这些词语说句子。
A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小红怎么能说会道,慧敏(也)不相信她的谎言了。
B.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爸爸让我当医生,但我非当警察不可C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无论你说得再动听,我们也不会上你的当了。
十七、《长城》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答:首先,长城的长度和规模都是首屈一指的,世界上没有与之相类似的建筑,而且长城历经战国和秦朝,长时间修成,并且死了相当多的民夫~并且在今天仍然存在,而巴比伦空中花园等等都已经不存在了~其次,长城是号称在太空中唯一能看到的人造建筑。
2、你从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A、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句话用词准确精当,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站、踏、扶”这三个动词是说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B、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
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十八、《颐和园》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答:按“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从这些语句不仅看出作者的游览顺序,还从“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体会到作者移步换景、过渡的自然,用词的准确。
更写出了湖水的静和美。
二十、《古诗两首》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体会体会其中的情感。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答: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入天际。
诗人李白对孟浩然怀有依依难舍的感情。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答:我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老朋友了。
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二十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答:谢谢你,是您的无私捐献,让我获得了新生,我的生命属于你。
今后,我也要像你和李博士他们一样,帮助更多的人,特别是要帮助台湾同胞,促进两岸的和平友好。
二十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答:周恩来立志的时代正值国家满目疮痍,民族多灾多难之时,周恩来因为受到其生活的环境及其母亲等人的教育从小便理解了何为国家,更知国无何以为家之理。
故他从很小就已经有了通过学习知晓国情,传播民族思想,唤醒民众之志。
所以理所当然的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话了。
2.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你对这句话的意思的理解,可以看出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周恩来是一个心系中华、志向远大的人。
二十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1.“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的含义。
答:这句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2.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答:因为在叶老家做客见到那片爬山虎,叶老教导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能样作文。
时间过去近三十年了,但当时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叶老,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用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叶老先生由衷的感激于钦佩之情。
3.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干净”,在这里指(句子简洁明白不啰嗦),“规范”指(语言标准、典范)。
4.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拂”,轻轻擦过,“春风拂面”指像春风一样从脸上轻轻擦过,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
作者运用这个比喻,更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叶老的感受。
二十九、《呼风唤雨的世纪》1读后感受:古代的时候,人们运用烽火台、马拉松长跑、信鸽等方式传递信息,这种方式既慢又没有保证。
后来人们用火车、飞机、汽车来进行书信的传递,不仅提高了传递的速度,还增加了保密性。
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人们用电话和网络进行交流与沟通。
不仅速度提高了几倍,而且使得千里之外的人们拉近了距离。
科技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方便。
2 理解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并体会其作用。
A、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指具有非凡的本领,能够支配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B、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形容看的非常远。
顺风耳:形容听的非常远。
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
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C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之间.竟变成了异样的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这玉树琼枝.千姿百态的冰雪世界.却春风阵了.象是醉人的芬芳灿烂的江南春色.这境界该是怎样的新奇壮美!本课形容科技发展非常快,科技成就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