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革命根据地科技法制建设述论
抗日战争时期的法制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的宪政与行政法制建设一.宪政与宪法~抗日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的性质和任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成了合法政党,革命根据地也成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特别行政区。
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及时地对自己的政策、方针作了相应的调整,提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与此相适应,各个根据地也不再进行直接的制宪活动,而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团结、抗日、民主为宗旨,制定了带有根本法性质的施政纲领和保护人权条例,如《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宣言》等,在中国近现代宪政史上进行了新的积极的探索。
施政纲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到1941年前后又都依据形势的变化进行了修改。
其中,1941年11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最具代表性。
该纲领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提出,在内容上大大发展了原《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边区政府公布实施,共计21条,是陕甘宁边区中后期边区政府各项工作的基本法,不仅为各种具体法规的制定提供了依据,还对边区政权建设,促进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
1.边区政府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在序言及第一、第二条中明确指出边区政权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是“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
2.为保证完成基本任务而采取的各项政策要想保证抗战的胜利,就必须加强一切抗日党派、团体、军队的合作与团结,就要注意调整各抗日阶级的利益关系。
在政治上,贯彻“三三制”原则,即在政权人员的组成比例上,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非党的左派进步人士上、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抗战时期各根据地政权组织法规定,当时各根据地的政权组织由参议会和政府两部分组成,参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政府为行政机关;加强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平等,在少数民族,如蒙、回等民族聚居地区,建立区、乡民族自治政府,管理自己的事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律制度
• 二、工农民主政权的刑事立法原则与主要内容
•
(一)立法原则
•
为严厉打击反革命活动,惩办其他犯罪分
子,保卫工农民主政权,各地苏维埃政府颁行
了许多《惩治反革命条例》、《政治犯自首条
例》等。1931年1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
行委员会通过的第6号训令,确立了反革命罪
犯处理原则;1932年4月的第11号训令规定了
•
3、规定了苏维埃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工农兵及一
切劳苦民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各级政府采
取切实有效措施,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保障条
件。
•
4、规定了苏维埃国家的外交政策。宣布
中华民族完全自由独立,不承认帝国主义在中
国的特权及不平等条约。与世界无产阶级和被
压迫民族站在一起,苏联是巩固的同盟者。对
• 三、“抗战时期施政纲领”的内容、特点及历 史意义
•
(一)“抗战时期施政纲领”的基本内
容
•
1、实行团结抗日。施政纲领在政治上保
护一切抗日人民(包括地主、资本家)的民主
权利,在经济上实行调节各阶层人民利益的方
针,力求团结全国各族、各界人民共同抗日。
•
2、推行民主政治。施政纲领确认了中共
中央提出的在政权组织方面的“三三制”原则,
尽管受“左”的影响,仍是划时代的宪法性文
件。
•
它的颁行调动了苏区人民的积极性,为以
后制定民主宪法提供了宝贵经验。
• 但由于受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它存在 某些缺点和错误: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 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表现了急于向社会 主义过渡的冒险主义错误;不是采取人 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原则,而是实行对一 切剥削阶级专政的原则;关于承认民族 分离的原则规定,也不符合中国民族关 系的实际和所处的现状。
16法制史(革命根据地)
(一)人民调解制度的产生 人民调解制度, 人民调解制度 , 最早发端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 期的工农运动中。 期的工农运动中。 (二)人民调解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 晋西北村调解暂行办法》《 苏中区人民纠纷调 晋西北村调解暂行办法 》 解暂行办法》 解暂行办法》 1、调解组织形式 、 2、调解的范围 、 3、调解工作的三原则 、 双方自愿, 不许有任何强迫, 遵守政府政策法令, 双方自愿 , 不许有任何强迫 , 遵守政府政策法令 , 照顾民间善良习惯; 不愿调解或不服从调解, 照顾民间善良习惯 ; 不愿调解或不服从调解 , 有权 径向县司法处或地方法院起诉。 径向县司法处或地方法院起诉。
第十五章 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概况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献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的刑事立法 革命根据地的土地、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的土地、劳动立法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的民事立法 第六节 革命根据地的司法制度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的萌芽阶段 (1921~1927年) 年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的初创和奠基阶 段(1927-1937) )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日益完善和全面 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1937~1945年) 年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向全国胜利推进 阶段( 阶段(1945~1949年) 年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的基本内容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劳动保护条例 1、工作时间 、 状况 2、 工资标准一般依照各地生活 、
1948年8月1~22日在哈尔滨召开第六次全国劳动 年 月 日在哈尔滨召开第六次全国劳动 大会 , 通过 《 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 议》。 实行适合战时经济条件的劳动福利政策, 其一, 实行适合战时经济条件的劳动福利政策 , 其一 , 工厂实行八至十小时工作制。 其二, 工厂实行八至十小时工作制 。 其二 , 工资必须保 障普通职工的最低生活水准。 第三, 障普通职工的最低生活水准 。 第三 , 禁止使用童 工。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法律制度
抗日民主政权刑法的主要内容
①惩治汉奸特务。对汉奸罪处以有期徒刑至死刑,并附加 没收财产。在严厉镇压的同时也注意感化教育。对因不得 已而加入伪军、伪政权及汉奸组织者,均予以自新机会。 有功者奖励,并分配适当工作,保证其生命财产的安全。 ②保护人民坚壁财产。凡勾结敌伪盗毁空室坚壁财物者,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③惩治贪污行为。凡挪用公款、浪费公共财物供私人挥霍, 收受贿赂等行为,均构成贪污罪。根据贪污数额多少,可处 罚金、拘役、有期徒刑至死刑,并追缴赃物。 ④保障抗日根据地的社会秩序。其中包括惩治盗匪、禁烟 禁毒、取缔伪币等。 ⑤刑罚种类。如陕甘宁边区有死刑、有期徒刑、苦役,以 及褫夺公权、没收财产、罚金三种附加刑。
五四指示: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 指示》,简称《五四指示》。其决定将抗战时期的 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它 揭开了解放区土地立法的序幕,为实现“耕者有其 田”的土地革命指明了方向。
抗日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的内容 ①保护土地所有权。规定未经过土地改革的地区不再进 行土地改革,承认现土地所有人的土地所有权。 ②二五减租。规定未经过土改的地区允许地主出租土地, 但须实行二五减租。即比抗战前减少百分之二十五的地 租。地主依法减租后,农民要依法交租。 ③保护租佃权。规定只有契约期满,承租人非因不可抗 力而一年不耕种、不交租,承租人转佃土地给他人从中 取利,承租人死亡又无继承人,承租人自愿放弃等原因, 地主才能收回土地。 ④减轻债务利息。禁止高利贷,规定债主利息无论新债 旧欠,年利率一律不准超过百分之十。按此利率计算,还 息累计已超过原来者停息还本;付息已超过原本两倍者, 本利停付,债务取消。
《中国革命法制史》内容介绍
THANKS
感谢观看
西方列强入侵与不平等条约签订
导致中国主权丧失,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封建统治腐朽与民族危机加深
促使民众反抗意识觉醒,寻求救国救民道路。
3
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思潮兴起
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辛亥革命后法制探索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与《临时约法》颁布
标志着中国法制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北洋政府时期法制混乱与黑暗
加强司法队伍建设
选拔优秀干部担任司法工作,提高司 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对后世影响与启示
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奠定基础
抗日根据地法制建设为新中国成立后法制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借鉴。
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法治建设的决心和能力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领导法制建设,展现了其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能力。
对当今法治建设仍有启示意义
革命法制体系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人民利益 、打击敌人等。
革命法制体系的历史作用与意义
革命法制体系在保障革命战争胜利、维护人民利益、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02
土地革命时期法制建设
土地政策与法律法规制定
土地政策的演变
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01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
02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推 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 公正文明执法。
03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 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 任制,提高司法公信力 。
04
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推 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 用法,提高全民法治素 养。
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措施
巩固抗日根据地的措施
一、积极开展革命宣传
鼓励全面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抗日革命宣传,夯实人民的意志,增强抗日的信心,激励抗日的斗志。
其中,重点宣传革命时期南昌起义、七七事变、八八起义、延安东进等重大战役和历史事件,凝聚起抗日民族精神,深入人心。
二、加强经济社会建设
通过推进农业生产、建设基础设施以及航空、军事、贸易、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经济社会建设,丰富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为抗日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加强革命活动和军事斗争
积极组织起抗日游击队,积极开展反侵略斗争,坚决扫除日本侵略者和反革命势力,确保抗日根据地的安全,保证革命的进程。
四、加强抗日外交
加强与国际反侵略同盟的合作关系,积极外交,有效发挥抗日国际力量,全面抗击日本侵略,实现抗日民族的共同胜利。
15 革命根据地法制中国法制史马工程教材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刑事法规
--1939年制定《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惩治汉奸条 例》 --1938年12月8日转发国民政府1938年8月15日公 布的《修正惩治汉奸条例》 --转发国民政府制定的《惩治盗匪暂行办法》 《禁烟治罪暂行条例》《禁毒治罪暂行条例》
三、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刑事法律
--山东省政府1945年8月公布《山东省惩治战争罪犯 及汉奸暂行条例》《山东省汉奸自首自新暂行条例》 《山东省处理汉奸财产暂行办法》《山东军区处理伪 军伪警条例》 --《苏皖边区危害解放区紧急治罪暂行条例》(1946 年6月) --《苏皖边区第一行政区破坏解放区革命秩序治罪办 法》(1947年1月) --《晋冀鲁豫边区破坏土地改革治罪条例》 (1948年 1月15日) --《华北人民政府解散所有会门道门封建迷信组织的 布告》(1949年1月4日)
三、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宪法性文件与废除 国民党的《六法全书》
2.1949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 全书和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
--指出国民党全部法律的反动实质
--宣布“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应该废除,人民的司法工作 不能再以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为依据”
--确定人民司法机关的办事原则:有纲领、法律、命令、 条例、决议规定者,从规定;无规定者,从新民主主义 的政策
--1931年12月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 和1934年公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
男女婚姻以自由为原则,废除一切包办强迫和买卖 的婚姻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制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民事经济法律
--各边区政府先后制定《减租减息条例》,原则上实 行“二五减租” --婚姻立法基本上沿用中央苏区的婚姻法
本章思考题: 1. 简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主要 内容、特点及意义。 2.简述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刑事法律。 3.简述革命根据地民主政权的司法工作经验。
三个代表第一章
三个代表第⼀章三个代表第⼀章单项选择题1.在⼤⾰命,⼟地⾰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命学说应⽤于中国实际,创建了⼯农红军和农村⾰命根据地。
2.确⽴⽑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3.⽑泽东在下列哪⼀政治报告中⾸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答案是《论新阶段》4.把⽑泽东思想确定为我们党的⼀切⼯作的指针的会议是党的七⼤。
5.党的⼗七⼤报告指出:“伟⼤旗帜,中国特⾊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民团结奋⽃的旗帜。
”6.改⾰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世界和中国政局变化的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命是时代的主题。
8.⽑泽东思想产⽣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命和建设实践。
9.⽑泽东提出中国⾰命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实在:⼟地⾰命战争时期10.⽑泽东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命的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标志着⽑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11。
⽑泽东系统阐述中国新民主主义⾰命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在遵义会议后到抗⽇战争时期。
12⽑泽东提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略这是⽑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13,⽑泽东思想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指明了正确⽅向的是:党的建设理论。
14.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15。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的历史经验,是邓⼩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16.我国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17,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命题的会议是党的⼗⼆⼤ 。
18。
第⼀次⽐较系统的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全⾯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中⼼,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会议是党的⼗三⼤。
19邓⼩平理论紧紧围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知识点 选择题必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知识点1、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A)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A、1840B、1911C、1919D、19492、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D )国家。
A、殖民地B、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D、半殖民地半封建3、晚清时期,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其中有(B)。
A、林则徐B、曾国藩C、康有为D、段祺瑞4、(B)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魏源B、林则徐C、严复D、孙中山5、(C)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
A、林则徐B、徐继畲C、魏源D、冯桂芬6、《盛世危言》的作者是(D)。
A、林则徐B、徐继畲C、冯桂芬D、郑观应7《天演论》的译者是(D)。
A、魏源B、冯桂芬C、郑观应D、严复8、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是:( C )A、北伐的失败B、天京事变C、天京陷落D、洪秀全逝世9、《天朝田亩制度》的中心内容是:(C)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B、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C、关于土地制度的规定D、平均地权10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说明太平天国:(B)A、不能充分依靠人民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C、没有彻底革命精神D、没有实行宗教改革11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在于:(C)A、是否抵御外来侵略B、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D、是否学习西方文明12《资政新篇》较之《天朝田亩制度》更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主要是指它:(C)A、更加鲜明地提出不许外邦人干涉中国内政B、明确提出要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C、主张学习西方,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促使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生13、洋务派不主张进行政治变革的根本原因是:(D)A、看不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B、认为富国强兵就可以改变一切C、其大多数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D、他们本身是封建大官僚大地主14、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根本原因是:(A)A、没有触动封建生产关系B、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以求自强C、没有采用资本主义生产管理制度D、西方列强极力阻碍破坏15、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影响是:(A)A、开始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进程B、初次实现了“师夷长技”的思想C、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D、促成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16、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直接目的是:(B)A、发展民族工商业B、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方面的困难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充实国库,弥补财政亏空17、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是:(D)A、西方列强的破坏B、顽固派的阻挠C、中央缺乏一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D、引进西方技术设备,没变革封建制度18、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D)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D、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19、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B)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20、变法维新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是:(C)A、地主、官僚办洋务,中国近代军用、民用工业的产生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D、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解体21、维新运动的性质是:(D)A、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B、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运动C、洋务运动的继续D、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22、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A)A、中国同盟会B、中国国民党C、华兴会D、光复会23、首先喊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A)A、孙中山B、周恩来C、谭嗣同D、毛泽东24、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D)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典是:(A)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共同纲领》C、《告友邦书》D、《总统选举法》26、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 A )开始的。
第十三章革命根据地法制
革命条例》。 2、抗日根据地的立法及政策 ▪ 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 3、解放区——创设“管制”刑。
五、婚姻立法
1、苏区 ▪ 1934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 ▪ 婚姻自由原则。 ▪ 一夫一妻制。 2、抗日根据地 ▪ 继承苏区婚姻法的精神,并利用民国民法典亲属
来的土地。 ▪ “左”倾错误。 2、边区的土地立法 法 ▪ “五四指示”:1946年5月4日,《中共中
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
▪ 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 ▪ 对于“平分一切土地”原则的修正。
四、刑事立法及政策
▪ 刑事立法及政策主要集中在镇压反革命活 动方面。
编的一些内容。 3、解放区,不再制订新的婚姻法。
六、劳动法
1、苏区 ▪ 1933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 废除包工制,雇工需订立集体合同。工人
有集会结社自由。规定工时、工资限额。 ▪ “左”倾。 2、抗日根据地 ▪ 既保护工人利益,又在一定条件下鼓励资
本主义发展。 3、解放区 ▪ 增加了大量有关国营工厂劳动制度。
3、解放区 ▪ 完善人民法院体制。法院改称人民法院,
推事改称审判员。
▪ 确定各级公安机关的职责。 ▪ 普遍设立土地改革人民法庭。 ▪ 废除“六法全书”,确定人民司法原则。
七、司法制度
1、苏区 ▪ 司法机构: ▪ 各级裁判部,国家政治保卫局,肃反委员
会,看守所和劳动感化院。 ▪ 司法程序,1934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司法程序》。 2、抗日根据地 ▪ 边区设高等法院,县设地方法院。
▪ 实行人民陪审制度。 ▪ 严格审判复核制度。 ▪ 推广人民调解制度。 ▪ 简化诉讼审判的手续。 ▪ “马锡五审判方式”: ▪ 马锡五(1898—1962年) ▪ 把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运用于司法审判工作。
抗日战争中的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作用
抗日战争中的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作用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作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背景、组织形式和作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土地,国民政府的抵抗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中国人民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能够有效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政权。
中国共产党积极响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通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来组织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
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政权,也有由各地抗日武装组织建立的抗日政权。
其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政权是最具代表性的。
在抗日根据地,共产党通过建立地方政权、军事组织和群众团体等形式,实现了对土地、财产和人民生活的保护与管理。
同时,抗日根据地政权还积极开展土地改革、农村合作社建设等社会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抗日民主政权的作用抗日民主政权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抗日民主政权为人民提供了安定的生活环境。
在抗日根据地,政权组织了抗日军队,打击日本侵略者,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政权还通过实施土地改革、农村合作社建设等措施,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人民的抗日斗志。
其次,抗日民主政权为抗日战争提供了坚实的后方支持。
抗日根据地政权通过建立地方政权和军事组织,有效组织了抗日武装力量,为国民政府的抗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后方支持。
抗日根据地政权还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动员人民参与抗日斗争,为全国抗日战争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最后,抗日民主政权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抗日根据地,共产党通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现了土地改革和农村合作社建设,积极推动了中国农村社会的进步。
这些经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革命根据地与抗日根据地
全国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位于陕西北 部、甘肃东部、宁夏东南部。它 北起长城线上的陕北府谷、横山 ,南至关中淳化、旬邑,东濒黄 河与山西隔水相望,西临宁夏豫 旺、甘肃固原,面积约十三万平 方公里,人口约二百万。在抗日 战争期间,它居于特殊而重要之 战略地位。林伯渠曾经说过,边 区"一方面成为保卫西北的北门锁 钥,另一方面又成为坚持华北抗 战的重要后方。边区在军事上说 来,它是绾毂华北与西北的战略 支点"。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 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 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说明中国共 产党的力量还很弱小,敌人很强大,革命的道路 还很长。也说明中共开始走向成熟,找到了正确 的革命道路。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合理性与可 行性
❖ 意义:皖江根据地经济呈现出 一片繁荣景象,不仅保证了第 七师和皖江根据地各级党政机 关的需要,而且还上缴新四军 军部,支援兄弟地区。
❖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包括洪湖区[石首、监利、沔阳(今仙 桃、洪湖)、江陵(今江陵县、荆州区、沙市区)、公安 、华容、南县、安乡、潜江、天门、京山、汉川、汉阳、 应城、云 梦、孝感等县全部、大部或一部]、湘鄂边区( 鹤峰、桑植、石门、慈利、五峰、长阳、恩施、宣恩、建 始、巴东、大庸、龙山等县大部或一部)、巴(东)兴( 山)(秭)归区、鄂西北区(房县、均县、竹山、谷城、 保康等县大部或一部)、荆当远区(荆门、当阳、远安、 宜昌、南漳等县部分)、松(滋)枝(江)宜(都)区、 洞庭特区(华容、南县、安乡、常德、汉寿、岳阳、湘阴 、益阳、沅江等县部 分)、鄂北区(襄枣宜区,襄阳、枣 阳、宜城、钟祥等县部分)以及黔东区。
第十三章 革命根据地法律制度
返回
第三节 民事法律
一,土地立法 (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 1.《井冈山土地法》 井冈山土地法》 2.《兴国土地法》 兴国土地法》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 1.保护土地所有权 1.保护土地所有权 2.减租交租 2.减租交租 3.保障佃权 3.保障佃权 4.减租减息,低利借贷 4.减租减息,低利借贷
2.规定苏维埃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 2.规定苏维埃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 民主专政国家 3.规定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 3.规定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 表大会 4.规定并保障苏维埃国家公民的权利和 4.规定并保障苏维埃国家公民的权利和 自由 5.规定苏维埃国家的外交政策 5.规定苏维埃国家的外交政策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刑事立法 (一)刑法原则的发展 1.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 1.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原则 2.贯彻平等保障人权原则 2.贯彻平等保障人权原则 3.反对威吓报复,实行感化教育原则 3.反对威吓报复,实行感化教育原则
(二)主要罪名 1.汉奸罪 1.汉奸罪 2.盗匪罪 2.盗匪罪 3.破坏坚壁财物罪 3.破坏坚壁财物罪 4.贪污罪 4.贪污罪 (三)趋于完善的刑罚制度
三,解放区人民民主政府的宪法原则和施 政纲领 (一)《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一)《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1.采取人民代表会议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1.采取人民代表会议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以保证人民管理政权机关 2.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经济和社 2.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经济和社 会民主权利自由 3.确立边区的人民司法原则 3.确立边区的人民司法原则 4.确立边区的经济文化政策 4.确立边区的经济文化政策
三,革命根据地法制的特点 1.以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 1.以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 策为指导 2.始终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2.始终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并贯彻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3.立法形式简单,法制不够统一 3.立法形式简单,法制不够统一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主要内容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主要内容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建设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提出的重要思想。
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包括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组织等各个方面。
政治:革命根据地的建设,首先必须由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政权。
要建立巩固的革命政权,要加强领导机构的建设,建立完整的政治、民事、军事、文化等机关体系,确保政权的有效运转。
政治工作要密切结合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坚持群众路线,积极发动广大群众参与进来,扩大革命影响。
军事: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离不开建立一个强大的人民军队。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要抓好武装斗争,建立健全农村地方武装,积极发展游击战争。
要注重武装斗争的政治工作,打破军队和群众的界限,尤其要大力发扬群众战争的民主,实现民主集中制,提高战斗力。
经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要重视农业生产和发展经济。
为了在农村中确立权威,共产党必须注意帮助农民,强调土地改革的重要性,改变土地拥有者和无地人口之间的关系,鼓励有经济实力的农民逐渐发展成为带领贫苦农民奋斗的领袖人物,创造新经济模式,逐步实现经济发展的繁荣。
文化: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要重视文化教育,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和教育。
要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创造新的文艺风格。
同时加强新的思想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水平,推广新思想、新文化。
组织: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要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
要建立和加强党组织,使之成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党的领导力量能够发挥得充分而有序,以便更好地进行教育和组织群众,为革命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还要建设能够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的基层领导机构体系,为全局充分发挥和更好地服务工作。
总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是一个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的事件。
通过建立受人民欢迎的政权,革命根据地为全国的革命事业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是对中国共产党所遵循的科学发展观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具体实践。
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家战争 中最波澜壮 阔的一次 战争 。它 之所
以能够取得胜利 ,与 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基 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分不开 的。中国共产党 在敌后根据地的基层 民主政治建设为抗 战 胜利提供 了重要保证 ,也为解放战争 的胜
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合 于各革命 阶级 在国家中的地位 ,适合于 地 主和中等资产阶级共同管理政权 、管理 投 票 的选 举 原 则 ;民 主 监 督 方 面 规定 各级
表现民意和指 挥革命 斗争 ,适合于新 民主 国事 了, 已经把一个封建 的国家 制度摧毁 , 参 议会 具 有监 督及 弹 劾各 级政 府 政务人 主义的精神 ” 。抗战时期 , 中国共 产党始终 建立起一个新的政权 了。” 把开展群众性 的民主选举作 为建设 民主根 员 ,督促和检查各级政府执行参议会事项
多的人采用写票法 ,识字不多或不识字 的 权 那种 贪污腐化 专制 的“ 甲连 坐 ” 同时 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 保 ,
权 。 这充分体 现了抗 日根据地政权选举的 ”
1 . 对基层 民主政治建设 的一次 开拓性 享有 的民主政治权利 也如浮云一般来 去匆
普遍性 ,为全 民族抗战奠定 了坚实 的群 众 探索。 说是一次开拓性探索 , 主要是相对于 匆 。当前 的新农村基层 民主政 治建设也离 基础 , 在根据地形成了空前 的民主热潮 。 三 抗战之前 中国广大农村 的基层 民主政治建 不开党 的领导 ,而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基层 是选举 方式灵活多样 。 比如在投票时 , 字 设状况而言 。它完全 突破 了国统 区基层 政 党组织 的领导核心作用 ,为建设社会 主义 识
三 、 据 地 基 层 民 主政 治 建 设 的 启 示 根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法律制度
2、《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1931年和1934年的两个《宪法大纲》,全文均为17条。其主要内容如下: 政权性质:《宪法大纲》第二条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工人和农 民的民主专政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 苦民众的。” 政权组织形式:《宪法大纲》第三条规定: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政权机关;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苏维埃临 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政权机关;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人民委员会。 基本任务:《宪法大纲》第一条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基本法 (宪法)的任务,在于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它在 全中国的胜利。”苏维埃政权的目的是:“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 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为消灭封建制度,《宪法大纲》 规定:“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雇农、贫农、中农,并以实 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人民权利:在政治上,《宪法大纲》确认一切劳苦大众不分男女、种族、 宗教,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二)土地立法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政权的土地革 命立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927年-1928年 井冈山土地法 1929年-1931年 兴国土地法 闽西土地法 1931年-1935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1935年-1937年 《关于改变对富农的策略》
(三)婚姻立法
工农民主革命时期,各地苏维埃政权颁布了一系列解决妇 女问题的决议和婚姻立法。1931年1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 1934年4月,在这个条例的基础上,经过修改补充,又制 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婚姻法》共7章21条。其主要内容有: 新婚姻制度的原则:废除一切包办、强迫、买卖婚姻制度, 禁止童养媳,禁止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实行一夫一妻、 婚姻自由的制度。 结婚制度:结婚须男女双方同意,不许任何人强迫。婚龄 为男20岁,女18岁。 离婚制度:男女双方同意离婚者,即行离婚;男女一方坚 持离婚者,亦可离婚,但须向乡苏维埃登记。红军战士之 妻要求离婚须得其夫同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e s o e r v l t n r a e i oi c ,mi tr ,e o o c a d c l r ld v l p n .I a o i v e a n o ile e to e d f h e ou i ay b s n p l i a t o tl l a y c n mi u t a e e o me t th d a p st e lg la d s ca f c n i n u i
to n t e ne Chi in o h w na’ ce c n e hn lg Ss in e a d tc o o y.
Ke r s A t J p e e W a ;r v lto ay b s y wo d : n i a a s r e ou in r a e;t e lg ls se o ce c n e h o o — n h e a y tm n s in e a d t c n l g y
s me mu h n e e e h oo y lgsai n,atr d s o i g t e lw s se f te C i e e Nai n l tP ry T e e lws s t f d t e o c — e d d t c n lg e il t o f e t y n h a y t m o h h n s t ai a t . h s a ai i h e r o s se
H U Qag O i n
( colfL w, n b n esy N nb , h i g, 12 1 C ia Sho a Ni oU i rt, i o Z ea o g v i g j n 3 5 1 , hn )
Ab ta t Du n eAniJp n s a ,teC ie eC mmu it at tde ee p r n eo eS ve no n ar do t sr c : r gt t a a eeW r h hn s o i h ・ ns r s idt x e e c f h o itU ina dc r e u P y u h i t i
工 作 , 进 行 了革命 根据 地 的科技立 法活 动 。 并 早 在 13 9 9年 l 2月 i日, 泽 东在 为 中共 中央 毛
战争环境 的局 限 , 时期党开展 的科技 立法 还 比较 这一
零 散 , 次也 比较 低 , 这些 科 技立 法 不 仅对 促 进根 层 但
据 地 的经济建设 和军事 斗争产生 了积极 的影 响 , 而且
些急需的科技立法活动。这些立法 活动适应 了当时革命根据地政治 、 军事 、 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 , 对于打破敌人的
严密封锁、 壮大革命的力量, 产生了积极的法律与社会效应, 并为新千国科技法制建设奠定了可资利用的基础。
关键词 : 战时期 ; 抗 革命根 据地 ; 科技 法制
中图 分 类 号 : 99 D 2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编 号 :62— 5 5 2 0 ) 5— 0 1— 5 17 8 0 (09 0 0 7 0
和做法 , 开展 了一 些 急需 的科 技立 法 活 动 , 然 由于 虽
况 , 出 了 “ 励 自由研 究 , 重 知 识 分子 , 倡 科 提 奖 尊 提 学 知识 ”16 l3的政治 纲领 , 自然 科 学粉 碎 敌人 的经 ] 用 济 封锁 , 导根 据地 人 民开 展广 泛 的 自然科 学 研 究 领
中国共 产党科 学技术法规建 设 的历史 , 最早 可 以 追 溯 至建 国前 。早 在延 安时代 , 中国共 产 党在 彻底摧
日寇 和国 民党反 动 派 对革 命 根 据 地在 军 事 上 、 济 经
上 的包 围 、 锁 与破 坏 , 合 革 命 根 据 地 的 具 体 情 封 结
毁 国民党旧法体 系的基 础上 , 习和借鉴 苏联 的经验 学
b e k n h n my ih lc a e a d e p n ig t e p w ro e rv l t n tas i u d t n a a lb ef r h e a o sr e r a i g t e e e g t t o k d n x a d n h e f h e ou i .I l o l d af n ai v i l o e lg c n tu — g b o t o a o o a t l
第 2 第 5期 8卷
Vo . 8. . 1 2 No 5
疆 华 大 学 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哲
J u a o iu n es y( hlsp y& S ca S i c s o m. f h a U i ri P i o h l X v t o o i ce e ) l n
为新 中国科技法 9年 1 O月
0c . ( 9 1 2) o
・
历史 研 究 ・
抗 日革 命 根 据 地 科 技 法制 建 设 述论
侯
( 宁波大学法学院
强
浙 江宁波 351 ) 12 1
摘
要: 抗战时期 , 中国共产 党在彻底摧毁 国民党 旧法体 系的基础 上 , 学习和借 鉴苏联的 经验和做 法, 开展 了一
O n t n t uc in o heLe a y tm n Sce c n he Co sr to ft g lS se o in e a d
Te h oo y i h t- a a e e Re 0 u in r s c n l g n t e An iJ p n s V l t0 a y Ba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