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4445969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c.png)
详细描述
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症状包括烧心、反酸、胸痛等,有 时还可能出现咳嗽、咽喉炎等症状。胃食管反流病的病 因包括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胃酸分泌过多、胃排空延 迟等因素。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药 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以预防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
疫苗接种
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给孩子接种相 关疫苗,提高免疫力,预防消化系统 疾病的发生。
04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案例分 析
案例一:急性胃炎
总结词
急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消化系统疾病,通常由饮 食不当、感染等原因引起,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 、呕吐等症状。
详细描述
急性胃炎的常见病因包括饮食不当、感染、药物等。对 于儿童来说,饮食不当是最常见的原因,如暴饮暴食、 食用生冷食物等。此外,感染也是急性胃炎的常见原因 之一,如细菌、病毒等感染。急性胃炎的症状包括上腹 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呕 血、黑便等症状。治疗急性胃炎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 药物治疗等,同时需要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
05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进 展
新药研发
针对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新药研发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 的新药被研发出来,用于治疗各种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这些新药包括靶向治疗药物、免疫调节药物等 ,能够更精确地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针对炎症性肠病、胃食管反流病等常见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已有一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并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些新药的研发为儿科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有望改善疾病的 预后和生活质量。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课件,儿科学人卫第九版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课件,儿科学人卫第九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99010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c.png)
【病因和发病机制】
1.抗反流屏障功能低下
儿科学
①LES 压力降低,是引起 GER 的主要原因∶ ②LES周围组织作用减弱,例如缺少腹腔段食管,致使腹内压增高时不能将 其传导至LES使之收缩达到抗反流的作用;小婴儿食管角(由食管和胃贲门形 成的夹角,即His角)较大(正常为30°~50°);
2.食管廓清能力降低
3.药物治疗
儿科学
(1)促胃肠动力药∶疗程4周。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多潘立酮 (domperidone,吗叮啉),常用剂量为每次0.2~0.3mg/kg,每日3次, 饭前半小时及睡前口服。 (2)抗酸和抑酸药∶疗程8~12周。主要作用为抑制酸分泌、中和胃酸以 减少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提高LES张力∶①抑酸药∶H受体拮抗剂,如 西咪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等。②中和胃酸药∶如氢氧 化铝凝胶,多用于年长儿。 (3)黏膜保护剂(mucosa protector)∶疗程4~8周。可选用硫糖铝、 硅酸铝盐、磷酸铝等。
【辅助检查】
1.食管钡餐造影
儿科学
可对食管的形态、运动状况、钡剂的反流和食管与胃连接部的组织结构作出 判断,并能观察到是否存在食管裂孔疝等先天性疾患,以及严重病例的食管 黏膜炎症的溃疡、狭窄等改变。
2. 食管pH动态监测
儿科学
经鼻孔将微电极放置在食管括约肌的上方,24小时连续监测食管下段pH, 如有酸性GER发生则pH下降。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可反映GER的发生频率、 时间、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的状况,以及反流与起居活动、临床症状之间的 关系,借助一些评分标准,可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反流,是目前最可靠的诊 断方法。
了解食管运动功能。
【诊断】
儿科学
GER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仅凭临床症状有时难以与其他引起呕吐 的疾病相鉴别,即使是GER也难以区分是生理性或病理性。 凡临床发现不明原因反复呕吐、咽下困难、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难 治性哮喘、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原因不明的哭吵、贫血、反复出现窒 息、呼吸暂停等症状时,都应考虑到GER的可能,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必要 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儿科学(第九版)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学(第九版)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6673c295195f312b3169a5b7.png)
全消化道 跳跃式
克罗恩病
主要在结肠 连续性
溃疡性结肠炎
病变累及深度 全层,不对称
黏膜和黏膜下层,四周
内镜特征
纵型深溃疡,肉芽
弥漫性浅溃疡,假息肉
并发症 预后 对治疗的反应 治疗难度
梗阻,瘘管,出血,营养吸收障碍,全身多脏器 出血,结肠扩张(巨结肠),癌变,狭窄
差
相对好
可控制,不可治愈
可控制,可治愈
更大
掌握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 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熟悉 几种常见类型腹泻的临床特点
了解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儿科学(第9版)
发生机制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儿科学(第9版)
临床表现
呕吐 反流性食管炎 Barrette食管 食管外症状
白酶、羧基肽酶、脂肪酶,最后是淀粉酶
7. 肠道细菌: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致菌群失调 8. 粪便:胎便/人乳喂养儿粪便/人工喂养儿粪便/混合喂养儿粪便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涎
新生儿胃模式图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儿科护理学: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儿科护理学: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bf1b7f2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f.png)
通过血液、尿液等化验检查, 了解患儿的营养状况和病情变 化。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波、X光、CT等检查手 段,有助于发现消化系统内部 的病变。
内窥镜检查
通过内窥镜直接观察消化道内 部,获取最直观的诊断依据。
03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实践
饮食护理
01
02
03
饮食调整
根据患儿病情,提供适当 的饮食调整,如软食、易 消化食物等,以减轻消化 系统负担。
患儿心理护理技巧
建立信任关系
家庭参与
与患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温和的 语言和关爱态度来安抚患儿的情绪。
鼓励家长参与患儿的心理护理,与医护人 员共同协作,为患儿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 。
游戏疗法
音乐疗法
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心理护理,通过有趣 的游戏和活动来缓解患儿的焦虑和抑郁情 绪。
利用音乐来舒缓患儿的情绪,选择适合患 儿的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儿科护理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儿科护理学面临诸多挑战,如儿童疾病谱的变化、家长对医 疗服务的需求和期望的提高、医疗资源的有限性等。
解决方案
针对这些挑战,儿科护理学需要不断更新护理理念和技术, 加强与医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其他专业人员的合作, 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健康 素养。
儿科护理学消化系统 疾病患儿护理
contents
目录
• 儿科护理学概述 •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基础 •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实践 •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心理护理 •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康复与预后
01
儿科护理学概述
儿科护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儿科护理学是专门针对儿童和青 少年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的 医学学科。
儿科学——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学——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035f402dde80d4d8d15a4f3a.png)
儿科学——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一、单项选择题A1型题1.下列哪种病毒引起的小儿肠炎最常见:A.轮状病毒B.诺沃克病毒C.埃可病毒D.腺病毒E.柯萨奇病毒2.关于轮状病毒引起肠炎的发病机制,哪项正确:A.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加B.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cGMP增加C.产生肠毒素使肠腺分泌增加D.引起肠粘膜水肿.溃疡E.使肠粘膜吸收功能障碍3.轮状病毒肠炎常出现:A.明显中毒症状B.休克C.脱水.酸中毒D.粘液脓血便E.肠穿孔4.轮状病毒肠炎大便特点是:A.水样或蛋花汤样、黄色、无腥臭味B.粘液便C.暗绿色水样便函、粘液较多、腥臭味D.脓血便E.果冻样便5.轮状病毒肠炎常伴有:A.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B.皮疹C.肝炎D.淋巴结肿大E.肠穿孔6.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主要靠:A.大便函性状B.大便镜检C.血常规D.是否有严重的感染中毒症状E.大便细菌培养7.治疗高渗性脱水补充累计损量选用的液体张力是:A.等张B.1/2张C.2/3张D.1/3张E.1/48.6月女婴,营养不良,腹泻2月入院。
神萎,四肢无力,腱反射消失,腹胀,肠音弱,心音低钝,心率140次/分,考虑有:A.低血糖B.低血钙C.低血钾D.低血钠E.低血镁9.重型与轻型婴儿腹泻的主要区别点是:A.每日大便次数达10余次B.恶心、呕吐、纳差C.体温39℃以上D.伴水、电解质紊乱E.粪便呈蛋花汤样或水样10.3:2:1液的张力是:A.1/4张B.1/3张C.1/2张D.2/3张E.等张11.口服补液盐适用于:A.新生儿肠炎B.心功能不全者C.腹胀明显的腹泻患儿D.腹泻并重度脱水E.有轻.中度脱水,无酸中毒12.五个月婴儿.吐泻6天,精神萎糜,前囟凹陷,皮肤弹性极差,半日无尿,呼吸深长,四肢冰冷,脉细弱,血钠130 mmol/L,CO2-CP 12 mmol/L,首次补液应选择:A.3:2:1 液B.4:3:2液C.2:1等张含钠液D.5%葡萄糖液E.1/6mmol/L乳酸钠液13.4:3:2液的组成成分是:10%葡萄糖生理盐水 1.4%碳酸氢钠A.4份3份2份B.4份2份3份C.3份4份2份D.3份2份4份E.2份4份3份14.腹泻患儿补充累积损失量应于开始输液的多长时间内完成:A.30~60分钟B.1~2小时C.3~4小时D.8~12小时E.12~16小时15.男婴三月,腹泻3月,大便水样或稀糊样,无粘液脓血,每日3-6次,虚胖伴湿疹,精神食欲正常,体重5.2公斤,中西药治疗无效,诊断最大可能是:A.迁延性腹泻B.真菌性肠炎C.病毒性腹泻D.生理性腹泻E.轻型腹泻16.五月婴儿,腹泻呕吐五天,体温39.50C,烦躁,前囟眼眶凹陷,皮肤弹性消失,口干,呼吸深快,四肢冰凉,脉细弱,皮肤有花斑,处理应立即给予:A.肌注镇静剂B.静滴抗菌素C.给予退热药D.推注11.2乳酸钠液E.推注2:1等张含钠液17.小儿秋季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是:A.轮状病毒B.埃可病毒C.腺病毒D.诺袄克病毒E.柯萨奇病毒18.重型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指:A.呕吐重B.食欲差C.发热D.腹泻频繁E.有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19.男患儿2岁,3天前发热,轻咳,流涕,来诊前一天吐2次,继腹泻,大便水样,一昼夜十多次,大便镜检偶见少量白细胞,最可能性的诊断是:A.空肠弯曲菌肠炎B.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C.轮状病毒肠炎D.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E.霉菌性肠炎20.婴儿腹泻在脱水性质不明时,第一天静脉补液可选用:A.1/2张含钠液B.1/3张含钠液C.1/4张含钠液D.2/3张含钠液E.2:1等张含钠液21.小儿与成人体液分布的差异主要是小儿的:A.组织间液含量高B.血浆含量高C.细胞内液含量高D.组织间液和血浆含量高E.细胞内液和血浆含量高22.小儿中度脱水,丢失水分约为体重的:A.小于5%B.5%-10%C.10%-12%D.12%-15%E.15%-18%23.10月婴儿,腹泻呕吐3天,水样便或蛋花样便,量多,无发热,半天来精神萎靡,呼吸深快,唇樱红,面色苍灰,前囟眼窝明显凹陷,尿量减少,哭无泪,皮肤弹性极差,四肢冰冷,补液第一组扩容首选:A.2/3张含钠液50ml/kgB.5%碳酸氢钠20ml/kgC.2:1等张含钠液20ml/kgD.1/2张含钠液40ml/kgE.1/3张含钠液20ml/kg24.腹泻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主要是:A.吐泻丢失大量的碱性物质B.进食少热卡不足C.肾排酸障碍D.组织中乳酸堆积E.酮体产生增多A2型题25.有关腹泻的治疗,哪项不正确:A.调整饮食B.控制肠道内外感染C.纠正水电解质平衡D.尽早使用止泻剂E.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26.除外下列哪一种细菌,其所致肠炎的临床症状与菌痢相似:A.产毒性大肠杆菌B.空肠弯曲菌C.耶尔森氏菌D.侵袭性大肠杆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27.判断婴幼儿中度脱水,下述哪项不正确:A.失水量为体重的5-10%B.皮肤弹性差C.前囟眼眶凹陷D.尿量减少E.血压明显降低28.以下哪项不是判断腹泻患儿中重度脱水的重要依据:A.眼眶前囟凹陷B.皮肤干燥,弹性差C.血钠浓度低D.尿量少或无尿E.循环差,有休克前期表现29.下列哪项不是低渗性脱水特点:A.失钠大于失水B.主要为细胞外液减少C.口渴剧烈D.易出现休克表现E.多发生在慢性腹泻或营养不良患儿30.产生肠毒素的病原不包括:A.霍乱弧菌B.沙门氏菌C.空肠弯曲菌D.轮状病毒E.致泻性大肠杆菌31.婴儿腹泻的治疗原则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加强护理B.严格禁食C.调整和早期进食D.合理用药E.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二、思考题1.能引起黏液脓血便的常见细菌有哪些?2.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静脉补钾原则。
中西医儿科课件 消化系统概述鹅口疮
![中西医儿科课件 消化系统概述鹅口疮](https://img.taocdn.com/s3/m/98a246c84028915f804dc2a6.png)
2013-7-17儿科廖若莎2
鹅 口 疮
儿科 廖若莎
2013-7-17儿科廖若莎9
授课内容
一、概述
二、中医病因病机
三、诊断
四、鉴别诊断
五、辨证施治
六、临证心得
2013-7-17儿科廖若莎10
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鹅口疮临床特征、诊断要点、治疗要点;熟悉病因病理;了解正常护理方法。
2013-7-17儿科廖若莎11
2013-7-17儿科廖若莎13
2013-7-17儿科廖若莎20
2.辅助检查:
取白屑涂片检测,可见霉
菌丝及念珠菌孢子。
2013-7-17儿科廖若莎21
3.穴位按压法 :双手指尖按压人中,双侧下关、颊车,按压时间为1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1~5次为1疗程。
2013-7-17儿科廖若莎30
六、临证心得
1.鹅口疮在新生儿多见,为餐具感染或乳母奶头不洁所致。
故本证防治,当积极宣传卫生观念,做好餐具消毒及乳母喂奶前消毒奶头。
2013-7-17儿科廖若莎34
2.本证西医
治疗,一般不能
使用抗生素或激
素,否则易致病
灶扩散,加重病
情。
2013-7-17儿科廖若莎35
3.患儿家长一般不要以硬物(如汤匙)刮口腔或舌面上白屑,否则易致出血,更易引起感染。
2013-7-17儿科廖若莎36
5.食疗配合外用疗效佳。
2013-7-17儿科廖若莎38
保证充足的睡眠!
2013-7-17儿科廖若莎42。
儿科常见病课件ppt
![儿科常见病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1eb46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8.png)
目录
• 儿科常见病概述 • 呼吸系统疾病 • 消化系统疾病 • 皮肤疾病 • 感染性疾病 • 营养性疾病 • 新生儿疾病
01
儿科常见病概述
儿科常见病的定义与分类
01
儿科常见病是指高发于儿童时期 的疾病,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特 点和治疗方案。
02
根据发病原因和症状表现,儿科 常见病主要分为感染性疾病、炎 症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过敏反 应、肿瘤等几大类。
要点二
原因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肝脏 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不足, 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此外, 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感染、药 物等也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
要点三
治疗
对于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可以自行消退。对于病理性黄疸, 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 疗、光疗、换血等。在治疗过程中, 医生会根据黄疸的严重程度和病因制 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结肠炎
定义 原因 治疗 预防
结肠炎是指结肠黏膜炎症,通常由感染、免疫、药物等因素引 起,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
结肠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感染细菌或病毒、免疫异常、药物 刺激等。
治疗结肠炎需要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的方法,包括饮食调整 、药物治疗等。
预防结肠炎需要保持个人卫生、饮食卫生、避免过度劳累等。
致气道痉挛和炎症。
症状
咳嗽、喘息、胸闷、气促等,通常 在夜间或清晨加重。
治疗
以控制症状为主,包括使用吸入性 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 药物治疗,以及避免过敏原等非药 物治疗。
支气管炎
定义
支气管炎是由细菌或病毒 引起的支气管炎症,通常 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肺 炎。
症状
儿科学 消化系统疾病 相关知识点整理
![儿科学 消化系统疾病 相关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44386f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75.png)
今天介绍消化系统疾病。
本部分“腹泻病”中的液体疗法之前已有详述,链接如下,此处不再重复。
基础知识整理——儿科学(2)一、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有几个数据简单了解即可。
①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多,5~6个月后唾液量明显增多,常发生生理性流涎。
②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调控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
③新生儿胃容量30~60ml,1~3个月为90~150ml,1岁为250~300ml,5岁时为700~850ml,成人约2000ml。
④小儿肠系膜柔软而长,活动度大,容易患肠套叠和肠扭转。
⑤胎粪由浓缩的消化液、脱落的上皮细胞及胎儿时期吞入的羊水和毳毛所组成,出生24h内排出,黏稠,深绿或黑绿色,无臭味。
⑥1~3岁小儿肝下缘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1~2cm,4~5岁以后渐进入肋缘内。
二、胃食管反流病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甚至口咽部引起的一种疾病,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无特殊知识点,主要注意检查方法:①食管钡剂造影:5min内>3次钡剂反流至食管提示反流;②食管pH动态监测:24h连续动态监测食管下端pH,下降则表明有酸性胃食管反流,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可参见内科学的相关内容。
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由于先天性的幽门环状括约肌增生、肥厚,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
病理表现为幽门肌全层增生、肥厚,环肌更为明显。
临床表现有:①呕吐:首发症状和特征性表现。
出生后吃奶与大小便均正常,多于2~4周开始出现喂奶后呕吐,渐加重,呕吐奶汁,不含胆汁。
②右上腹肿块:本病特有体征。
右上腹肋缘下与右侧腹直肌间可扪及橄榄形、光滑、质稍硬、可移动的实质性包块。
③胃蠕动波:不是特有体征。
在喂奶时或呕吐前容易见到,轻拍上腹部常可引出,方向自左季肋下向右上腹部。
④其他:黄疸(不常见),消瘦、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可有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循环衰竭时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腹部B超可诊断本病,标准为幽门肌厚度≥4mm、幽门前后径≥13mm、幽门管长≥17mm。
儿科护理学教案第8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教案第8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aeaf04a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3.png)
教案正文教案附页3-4个月增多。
由于新生儿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低,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六、肠道细菌胎儿消化道内无细菌,出生后数小时细菌经口、鼻、肛门进入。
一般情况下,胃内几乎无菌,十二指肠和上部小肠也较少,结肠和直肠细菌较多。
单纯母乳喂养的以双歧杆菌为主;人工喂养着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歧杆菌占比例几乎相等。
七、健康小儿粪便1、胎粪新生儿最初排出的大便为深墨绿色、粘稠、无臭味,称胎粪。
多数生后12小时排便,总量为100-200g,2-3日过度为黄糊状粪便。
如24小时无胎粪排出,应引起注意。
2、人乳喂养儿的粪便为金黄色,糊状,不臭,呈酸性反应,每日2-4次。
3、人工喂养儿的粪便淡黄色。
较干厚,有臭味,呈中性或殓性反应,每日1-2次。
4、添加辅食后的粪便外观褐色,添加谷类、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的大便,接近成人,每日1次。
第二节口炎口腔黏膜的炎症(stomatitis)。
大多由病毒,细菌、真菌和螺旋体引起,在小儿时期较多见,尤其婴幼儿。
可单独发病或继发于急性感染、腹泻等其他疾病。
介绍一个溃疡性口炎(ulcerativestomatitis)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及口腔不洁等条件下。
主要有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或绿脓杆菌感染引起。
一、临床表现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常见于舌、唇内和颊黏膜处,可蔓延至唇和咽喉部。
开始充血水肿,随后出现溃疡,有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物形成假膜,常呈灰白色或黄色,边界清楚,易拭去,露出溢血的创面,但不久又被假膜覆盖,涂片染色可见大量细菌。
局部疼痛、流涎、拒食、烦躁,常有发热,可达39°C-40°C,局部淋巴结肿大。
全身症状轻者1周左右体温恢复正常,溃疡逐渐痊愈;严重者可出现脱水或酸中毒。
二、治疗要点控制感染,选用有效抗生素;作好口腔清洁及局部处理;注意水分和营养的补充。
疱疹性口炎(herpeticstomatitis)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全年可发病,1-3岁小儿可多见,传染性强。
儿科学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学消化系统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1260f8e3f90f76c661371ac0.png)
第10节:消化系统疾病一、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1.婴幼儿的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门紧张度高,所以很容易吐奶。
2.口腔黏膜嫩,血管丰富。
3.唾液腺不完善,唾液分泌少,黏膜干燥,易胺损伤和细菌感染。
(二)、生理特点新生儿唾液分泌少,3-4个月开始增加,5-6个月明显增多。
婴儿胃排空时间:水为1.5-2小时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二、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由于幽门环肌肥厚,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
(一)、临床表现(右上腹肿块+呕吐)1.呕吐无胆汁的喷射性呕吐(由于幽门梗阻,胆汁上不来),呕吐物为凝块的奶汁。
2.胃蠕动波3.右上腹肿块特有体征。
呈橄榄形、光滑、质较硬的肿块还可以有黄疸、消瘦、脱水以及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表现(二)、辅助检查1.腹部B型超声检查:可发现幽门肌厚度≥4mm,前后径≥13mm,管长≥17mm.2.X线钡餐检查,幽门胃窦呈典型的鸟嘴状改变,(还有一个病也是呈鸟嘴状改变:贲门失弛缓症)管腔狭窄如线状。
(三)、治疗幽门环肌切开术三、先天性巨结肠(排便延迟)。
又称为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
也就是小肠远端无神经调节,持续痉挛,粪便在近端出不去,使这一段结肠肥厚扩张。
一、临床表现1.胎便排出延迟、顽固性便秘和腹胀患儿出生后3天不排便,以后形成不灌肠不排便的情况。
2.呕吐、营养不良、发育迟缓.3.直肠指检直肠壶腹部空虚。
4.容易并发:小肠结肠炎。
(二)、辅助检查腹部立位平片、内镜(三)、诊断和鉴别诊断1.先天性肠闭锁:完全不通气了,腹部直立位平片可见整个下腹部无气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线平片示肠壁有气囊肿和(或)门静脉积气。
四、小儿腹泻病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好发于6个月-2岁婴幼儿。
(6个月以前的多为生理性腹泻,6个月-2岁,好发秋季腹泻,2岁以后好发菌痢)(一)、病因1.易感因素婴幼儿的各个系统发育还不完善。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355ee9844769eae109edc9.png)
胰腺
• 生长发育迅速 • 胰液分泌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 酶类出现的顺序:
•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基肽酶、脂肪酶、淀粉酶 • 婴幼儿易发生消化不良
10
肠道细菌
• 正常肠道菌群——微生态屏障 • 菌群失调——致病菌繁殖 • 母乳喂养
• ——双岐杆菌占绝对优势 • 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 ——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岐杆菌、肠球菌比例几乎相等
婴儿每日水交换量为细胞外液量的1largewaterrequirementsswiftwaterexchangeunobviouswaterlossdoubleadultsamountinfantswaterexchangeamount82characteristicofinfantilebodyfluibalance?小儿每日水的需要量年龄需水量mlkg1014岁12016010014070110509083characteristicofinfantilebodyfluidbalance84characteristicofinfantilebodyfluibalance?不同年龄儿童的不显性失水量不同年龄或体重不显性失水量mlkgd早产儿或足月新生儿7501000g10011250g12511500g1500g婴儿幼儿儿童8256462619241417121485characteristicofinfantilebodyfluidbalance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调节作用86远端肾小管重吸收87脱水下丘脑adh远端肾小管水钠回吸收血容量88血容量有效血容量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远端肾小管钠回吸收钾排出血容量小动脉收缩腹泻脱水89disturbanceswaterelectrolyteacidbasebalance除失水外也有钠钾等电解质的丢失90disturbanceswaterelectrolyteacidbasebalance?1脱水程度degreedehydration表现程度失水量皮肤弹性口唇粘膜轻度脱水550mlkg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稍凹陷稍差中度脱水51050100mlkg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明显凹明显减少重度脱水10100120mlkg昏睡昏迷深陷极差91disturbanceswaterelectrolyteacidbasebalance?2脱水性质propertydehydration脱水性质等渗脱水低渗脱水高渗脱水主要病因急性胃肠液丢失慢性胃肠液丢失高热感染补钠过多水电丢失比例水电解质等比例丢失电解质丢失多于水水丢失多于电解质血清纳mmol130150130150渗透压mmol280320280320主要丧失液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临床表现一般脱水脱水征循环衰竭口渴烦躁高热惊厥92disturbanceswaterelectrolyt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节:四季均可发病,病毒性—秋末、春初
细菌性—夏季,
非感染性腹泻 — 各季节。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6
0~3岁儿童急性腹泻发病情况
5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0~
0.5~
儿1科~消化系统疾2病~
3~
次/人/年
7
In children under five
迁延性腹泻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4
总论
分类
易感因素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迁延性腹泻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5
Introduction
• 定义:小儿腹泻,亦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 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 消化道综合征。临床上主要是腹泻和呕吐,严重病例 伴有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消化道儿有科消化三系统个疾病防御系统
15
粘膜免疫系统必须能够识别有害的外来抗原, 并激发适当的机体免疫反应,而对于对机体无害 的良性抗原不发生免疫反应。这种对肠道内抗原 的不反应性称之为“口服耐受(oral tolerance, OT)”,是肠道免疫系统的一种基本特征。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16
婴儿期非特异性肠道免疫功能(包括黏液、胃酸、胆 盐、消化酶、胃肠蠕动及肠道菌群等),和特异性肠 道免疫( IgG,IgM,SIgA)未发育成熟,对感染的 发生是肠道黏膜防御能力低。同时,肠黏膜免疫口服 耐受机制也不完善。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17
正常肠道菌群未建立,肠道菌群失调,正常肠 道菌群可以抵抗致病菌的侵入。
Th1/Th2 Treg cells
IFN-γ
IL-10
or
TT
IL-4
TGF-β
正常菌群:可以调节肠道 先天的和获得性免疫。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18
婴儿生长发育较快,所需营养物质较多, 胃肠负担较重,易发生消化不良。
人工喂养:比母乳喂养患儿肠炎感染机会高10倍 牛乳营养成分的破坏。 乳具的消毒。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19
人工喂养婴儿易肠道感染
生后3个月内婴儿喂养与感染的关系
胃肠道感染
纯母乳 部分母乳 配方奶 p
n=95 n=126 n=257
2.9 % 5.1 %
15.7 %
<0.00 1
呼吸道感染 25.6 % 24.2 % 37.0 % <0.05
治疗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22
三、病因
肠道内感染:病原经粪—口途径
感染的动物 感染的人
食物
易感人群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水
23
引起地方性或流行性胃肠炎和婴儿腹泻病的病原分布
发达国家
欠发达国家
不明原因
轮状病毒
寄生虫 其他细菌
不明原因
轮状病毒
细菌 星状病毒
腺病毒 杯状病毒
大肠杆菌 星状病毒
腺病毒 杯状病毒
From Kapikian AZ, Chanock RM. Rotaviruses. In: Fields Virology 3rd ed. Philadelphia, PA: Lippincott-
迁延性:2周至2个月 慢性:>2个月
按病情分:轻:仅有便次、大便性状改变,无脱水及水 电解质改变或全身症状。
重:腹泻同时伴有脱水和电解质改变和/或全身感 染中毒症状。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12
总论
分类
易感因素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迁延性腹泻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13
二、易感因素
Raven; 1996:1659.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24
病毒: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 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
轮状病毒(rotavirus) 星状病毒(astrovirus) 杯状病毒(calicivirus)科的诺如病毒属(Norovirus) 如诺 沃克病毒(Norwalk virus)、札如病毒属(sapovirus) 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s virus)、埃可病毒 (echo virus)、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等, 冠状病毒(coronavirus)科的环曲病毒(torovirus)等。
– Far East(excluding china ) 2.5
– SE Asia
1.8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8
2002年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
WHO/UNICEF. Clinical management of acute diarrhea
25%
18%
23%
15%
10% 4% 5%
急性呼吸道感染 腹泻 疟疾 麻疹 艾滋病 围产期疾患 其它
• >1,200 million episodes / year
• The estimate number of episode per child per year
– Afirica
4.9
– Middle East
3.7
– central & south America 3.5
– China
3.2
90 大肠杆菌
80 类杆菌
70
60
50
40
30
20 10
5 10 15 20 25
0 0
5 10 15 20 25
Days
Days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21
According to Harmsen et al., 2000
总论
分类
易感因素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迁延性腹泻
诊断
鉴别诊断
Sources: T儿h科e消w化or系ld统h疾ea病lth report 2003, WHO,Genev9a.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10
总论
分类
易感因素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迁延性腹泻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11
分类:
按病因分: 感染性: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非感染性:饮食性、气候性、其他因素。 按病程分:急性:<2周
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 胃酸分泌低、消化酶量分泌少,酶活性低。婴儿饮 食质和量变化较快。 婴幼儿水代谢旺盛,对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失水 容易发生体液紊乱。 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 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14
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
肠道菌群
肠道黏膜上皮 肠道免疫系统
消化系统疾病
刘秀云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1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口腔 2.食管 3.新生儿容量 4.肠 5.肝 6.胰腺 7.肠道细菌 8.健康小儿粪便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2
小儿腹泻 Infantile Diarrhea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3
总论
分类
易感因素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Howie et al 1990)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20
易肠道菌群失调
% of total faecal micro-organisms % of total faecal micro-organisms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
100 双歧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