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与鲍叔牙的阅读答案
管鲍之交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优秀3篇】
![管鲍之交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70434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6.png)
管鲍之交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管鲍之交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优秀3篇】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这次帅气的本店铺为您整理了管鲍之交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管仲与鲍叔牙阅读理解
![管仲与鲍叔牙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eba2168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d.png)
管仲与鲍叔牙阅读理解管仲与鲍叔牙,两位春秋时期的杰出人物,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与互相理解,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许多关于领导力、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启示。
一、管鲍之交的历史背景与意义管鲍之交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社会正经历着巨变。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个背景下,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成为了一股清流,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二、管仲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成就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他曾经担任齐国的宰相,辅佐齐桓公实现了一系列的改革。
管仲的思想主张着重实际,强调以人为本,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
他的政治才能和道德品质,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三、鲍叔牙的生平事迹及其对管仲的支持鲍叔牙,姬姓,鲍氏,名叔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贤臣。
他与管仲相识于微时,对管仲的理解和支持成为了两人友谊的基础。
鲍叔牙对管仲的理解和信任,使得管仲能够在政治上实现一系列的改革,并最终帮助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
四、管鲍之交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及其对后世的启示管鲍之交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友谊成为了后世人们追求的榜样,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学到了诚信、友爱、无私奉献等道德品质,也学到了如何理解和支持他人,如何共同实现目标的方法。
五、管鲍之交的道德内涵及其在人际关系中的价值管鲍之交的道德内涵主要体现在诚信、友爱、无私奉献等方面。
他们之间的友谊是基于相互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建立的。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道德内涵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支持他人,建立真诚的友谊关系。
六、管鲍之交在领导力方面的启示与运用管鲍之交在领导力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启示和运用价值。
作为领导者,我们应该具备识人用人的能力,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人的潜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团队建设,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团队关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1)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48727186f242336c1fb95e4a.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管仲与鲍叔牙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
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
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
于是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使地处海滨的小小齐国流通货物,积聚财帛,富国强兵,办事能够与百姓同好恶。
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牙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
我曾经为鲍叔牙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
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老母亲需要赡养。
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养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
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牙能够识别人才。
1.【理解词语】文中画“”的句子中“便宜”的意思是()A.价钱低。
B.不应得的利益。
C.使得到便宜。
2.【品读句子】“生养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表达了管仲3.【人物特点】管仲(),鲍叔牙()。
A.慧眼识英才B.贪小便宜C.贤明能干D.愚笨胆小4.【梳理顺序】本文是按的顺序写的,先写时,管仲和鲍叔牙交情好;再写管仲、鲍叔牙各事其主,管仲后被囚禁,鲍叔牙极力推荐管仲,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接着写管仲对鲍叔牙的;最后写人们都称赞鲍叔牙。
文言文《史记管仲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史记管仲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59250448d7c1c708a145a5.png)
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②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晋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③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④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⑤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选自《史记·管仲列传》)15.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_________)(2)将顺其美(_________)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B.贵轻重,慎权衡C.管仲因而信之D.然孔子小之17.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分财利多自与。
A.管仲囚焉。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夫晋,何厌之有?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专题09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天津市2017-2021年5年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汇编
![专题09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天津市2017-2021年5年中考1年模拟语文试题分项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5e70089027284b73f3425043.png)
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1-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范延贵者为殿直①,押兵过金陵。
张忠定公咏②为守,因.问曰:“天使③沿路来,还曾见好官员否?”贵曰:“昨过袁州萍乡,县邑宰④张希颜者,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
”忠定曰:“何以言之?”延贵曰:“自入萍乡县境,驿传⑤桥道皆完葺,田莱⑥垦辟,野无惰农。
及至邑,则鄽肆⑦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
夜宿邸中,闻.更鼓分明。
以是知其必善政也。
”忠定大笑曰:“希颜固善矣,天使亦好官员也。
”即日同荐于朝。
希颜后为发运使⑧,延贵亦阁门祗候,皆号能吏也。
(节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注释】①殿直:皇帝的侍从官。
②张忠定公咏:张咏,谥号忠定,北宋名臣。
③天使:皇帝的使者。
④邑宰:邑,县宰,泛指地方官吏。
⑤驿传(zhuàn):驿站。
⑥田莱:荒芜不耕之田。
⑦鄽(chán)肆:店铺。
⑧发运使:与后面的“阁门候”都是官职名。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因.问曰(2)闻.更鼓分明1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
15. 请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张咏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
【答案】13. (1)于是,就(2)听到,听见14. (我)虽然不认识他,但知道他是出色的官员。
15. 通过与范延贵的对话,张咏了解到张希颜善于政事,是一位好官员;范延贵以政绩和才能来评价张希颜是好官员,知人识人,所以张咏认为范延贵也是一位好官员。
张咏爱才惜才,为国举贤,因此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
【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得到理解能力,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于是问到。
因:于是,就。
(2)句意:听到打更的鼓声分明。
闻:听到,听见。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五上部编版语文】第二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五上部编版语文】第二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d8141a336c1eb91b375d01.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主题阅读练习(附答案)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管鲍之交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
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
他们两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管仲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
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基本上都是鲍叔牙出的。
可是,当赚了钱后,管仲却拿得比鲍叔牙还多。
鲍叔牙的仆人就说:“这个管仲不够意思,本钱出得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得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儿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真是贪生怕死!”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命去照顾老母亲呀!”齐襄公即位后,每天只顾吃喝玩乐,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襄公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
管仲想杀掉公子小白,让公子纠能顺利当上国君,可惜管仲在暗算公子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公子小白没死。
后来,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比管仲和公子纠早回到齐国,公子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君,也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决定任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
”齐桓公一听,说:“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才这么做的呀!”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让齐国走上了霸主之路。
后来管仲回忆起与鲍叔牙相交以来的事,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临终前,齐桓公问管仲,鲍叔牙可不可以接替他的相位,管仲说不行,因为鲍叔牙过于刚正,不能包容坏的一面。
如果把政权交给他,既害了你齐桓公,又害了他自己。
鲍叔牙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没有不满,反而很高兴,认为只有管仲最了解他。
《鲍叔死,管仲举上衽而哭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天津市中考题)
![《鲍叔死,管仲举上衽而哭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天津市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cc241db2cc7931b764ce1505.png)
《鲍叔死,管仲举上衽而哭之》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天津市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鲍叔①死,管仲举上衽②而哭之,泣下如雨。
从者曰:“非君父子也,此亦有说乎?”管仲曰:“非夫子所知也。
吾尝与鲍子负贩③于南阳,吾三辱于市,鲍子不以我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④也;鲍子尝与我有所说⑤王者,而三不见听,鲍子不以我为不肖⑥,知我之不遇明君也;子尝与我临财分货,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节选自《说苑》)【注释】①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②衽(rèn):衣襟。
③负贩:背货贩卖。
④明:证明。
⑤说(shuì):劝说,说服。
⑥不肖:不贤。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分)(1)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尝:________(2)鲍子不以我为怯怯:________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15.管仲为什么说“知我者鲍子也”?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13.(1)曾经(2)胆小,畏缩14.有才识的人可以为深知自己的人牺牲生命,何况为他悲痛伤心呢?15.鲍叔不因管仲多次忍辱而认为他怯懦,不因管仲的建议多次不被采纳而认为他不贤,不因管仲多拿钱财而认为他贪心。
由此可见,鲍叔在性格、才能、人品等方面给予了管仲充分的理解与信任。
所以,管仲说“知我者鲍子也”。
《韩非子-十过》阅读答案附翻译
![《韩非子-十过》阅读答案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97b967a852458fb770b56e6.png)
《韩非子?十过》阅读答案附翻译北京市丰台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
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
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
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君其试以心决之。
”君曰:“鲍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
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
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
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
”公曰:“然则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
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獖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
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
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公曰:“然则易牙何如?”管仲曰:“不可。
夫易牙为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
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
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
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
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
”君曰:“诺。
”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
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
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
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
故曰:过而不听于忠臣,独行其意,则灭其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适君之故适:迎合B.少欲则能临其众临:面对C.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与:任用D.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馁:饥饿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君其试以心决之君其用之B.刚则犯民以暴余与四人拥火以入C.夫易牙为君主味为人笑之始也。
中考文言文模拟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模拟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2bdab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6.png)
中考文言文模拟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
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①颍上:地名。
②游:交游,交往。
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
④纠:齐襄公之弟,公子小自的异母哥哥。
⑤见逐:被赶走。
(1)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B.任政于齐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2)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公子纠死,管仲囚焉________②尝与鲍叔贾________③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________④子孙世禄于齐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4)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这一形象:________。
(5)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鲍叔牙的特点?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玢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妹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
玢大叹服。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课③将士注坡跳壕④,皆重铠以习之。
管仲夷吾者阅读答案及翻译
![管仲夷吾者阅读答案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221a80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5.png)
管仲夷吾者阅读答案及翻译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伸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丛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递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B.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储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C.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D.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管鲍之交阅读理解
![管鲍之交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a5af84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a.png)
管鲍之交阅读理解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管鲍之交”。
你们想想啊,管鲍之交那可是流传千古的佳话呀!就像伯牙子期一样,那情谊简直让人惊叹!管仲和鲍叔牙,这两人的友情那真叫一个铁啊!
管仲年轻的时候可没那么顺,干啥啥不行,还老犯错。
鲍叔牙呢,不但不嫌弃他,还一直鼓励他、帮助他。
这要是换了别人,早就不耐烦了吧。
“哎呀,管仲你怎么又搞砸啦!”但鲍叔牙没有,他始终相信管仲有大才。
这像不像你身边那个一直挺你的朋友?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管仲出的钱少,分的钱却多。
旁人都看不下去了,说管仲贪心。
鲍叔牙却笑着说:“他家里穷,多拿点应该的。
”哇,这得是多深厚的情谊才能做到这样啊!
后来管仲去当兵,打仗时老是往后缩,别人都说他胆小。
鲍叔牙又站出来说:“他不是胆小,他是牵挂家里的老母亲。
”管仲听到这些,心里得多感动啊!
再看看我们现在,有几个人能有这样的朋友呢?遇到点事不互相埋怨就不错啦!管鲍之交就像是黑夜里的明灯,照亮了我们对友情的向往。
管仲和鲍叔牙,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是不管对方怎么样,都始终不离不弃。
咱们难道不应该珍惜身边这样的朋友吗?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遇到的呀!他们的友谊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吗?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像管鲍之交那样,真诚对待朋友,互相支持,这样的友情才能长久啊!。
高中文言文阅读: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高中文言文阅读: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https://img.taocdn.com/s3/m/7617dc40bd64783e08122b1b.png)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注】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史记·管晏列传》)【注】:召忽曾与管仲一起事公子纠。
1.下列加点字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旅游 B.鲍叔遂进管仲进:举荐C.一匡天下匡:扶救 D.鲍叔不以我为不肖贤,有才能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知我不羞小节”的“羞”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谨庠序之教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却匈奴七百余里3.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C.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D.蚓无爪牙之利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人们称为“管鲍之交”。
后人们常用以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B.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名“小白”。
C.“封邑”,是指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以领地或食邑,也指领地、食邑。
D.《史记》,司马迁撰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牙的子孙在齐国享受世禄,十几代有封邑,多数是著名的大夫。
管鲍之交文言文阅读
![管鲍之交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9364632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6.png)
管鲍之交文言文阅读《管鲍之交》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释1.管仲夷吾者,颍(yǐng)上人也: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颍,颍水,源出河南登封,流经安徽阜阳,入淮河。
2.少时常与鲍叔牙游:年轻时,(管仲)经常和鲍叔牙交往。
游,交往。
3.鲍叔知其贤:鲍叔牙知道他(管仲)很有才能。
贤,有才能。
4.管仲贫困,常欺鲍叔:管仲家境贫困,常常占鲍叔牙的便宜。
欺,这里是占便宜的意思。
5.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鲍叔牙始终友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
遇,对待。
6.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已而,不久。
事,侍奉。
7.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等到小白即位成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禁。
及,等到。
立,即位。
囚,被囚禁。
焉,在那里,指鲁国。
公子纠和小白争夺君位,管仲曾带兵截击小白,射中他的衣带钩。
小白装死逃脱,后抢先回国即位为齐桓公。
桓公打败鲁国,鲁国被迫杀死公子纠,管仲被押送回齐国。
8.鲍叔遂进管仲:鲍叔牙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进,推荐。
9.管仲既用,任政于齐: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b9eda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3.png)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在各领域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你所见过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答案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376ed3cf84b9d528ea7acd.png)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管鲍之交管仲是春秋时齐国的名相,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
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
他们两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掏的。
可是,当赚了钱后,管仲却拿得比鲍叔牙还多。
鲍叔牙的仆人说:“这个管仲不够意思,本钱出得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得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儿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真是贪生怕死!”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命去照顾老母亲呀!”齐襄公即位后每天只顾吃喝玩乐,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襄公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
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君,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
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
”齐桓公一听,说:“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才这么做的呀!”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让齐国走上了霸主之路。
后来管仲回忆起与鲍叔牙相交以来的事,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临终前,齐桓公问管仲,鲍叔牙可不可以接替他的相位,管仲说不行,因为鲍叔牙过于刚正,不能包容坏的一面。
如果把政权交给他,既害了你齐桓公,又害了他自己。
鲍叔牙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没有不满,反而很高兴,认为只有管仲最了解他。
“管鲍之交”说的是春秋时管仲和鲍叔牙相交至深的故事。
后来这个词常被用来比喻朋友之间深厚的交情。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598a5b01f69e314332948d.png)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节选自《管晏列传》)
8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之:___________
②及小白立为桓公。
及:_______
8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鲍叔/终善遇/之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C.有封邑者/十余世D.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89.翻译句子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9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诉我们“磨难造就人才”,文中的管仲经历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磨难。
91.管仲经历种种磨难后成为齐国的名相,他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借助于哪些外在因素?
【答案】
87.助词,的等到、待、到了
88. B
89.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因此而称霸,
90.管仲贫困、管仲囚焉;
91.外在因素:好友鲍叔牙在生活上的帮助,在危难时的推荐;齐桓公不计前嫌,量才而用。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75636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e.png)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管鲍之交(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己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管晏列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戏B.及小白立及:等到C.管仲既用既:既然D.齐桓公以霸霸:霸主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和鲍叔牙是很好的朋友,彼此十分了解。
B.鲍叔牙虽然对管仲很欣赏,但是对他的一些小毛病却也很苛责。
C.管仲原本辅佐公子纠,后来能受到齐桓公重用,是因为鲍叔牙的推荐。
D.管仲为齐桓公的霸业立下汗马功劳,由此可见鲍叔牙识人的眼光很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4.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共有两处)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二、阅读下面一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云南人。
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②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帝大悦,爵赏有差。
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节选自《明史·郑和传》》)[注] ①侪(chái):同辈。
②赍:携带。
③占城:仿越南南部。
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欲( ) (2)悦( ) (3)以( )6.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杜甫《贫交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贫交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60b62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f.png)
杜甫《贫交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贫交行杜甫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注]管鲍:管仲与鲍叔牙。
清杨伦《杜诗镜铨》引王嗣奭(shì)的话说,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
(1)这首诗歌以“贫交”为题,首句“翻手为云覆手雨”,指出的却是一种_______之交。
常见四字成语“____________”就出自这里。
(2)这首诗歌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3、请就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
【参考答案】:(1)势利;翻云覆雨(2)正反对比手法。
鲍叔牙待管仲这种贫富不移的交友之道感人肺腑,而古人的美德被“今人”像土块一样抛弃了。
诗人将古人交友之道与现实作对比,给这首抨击黑暗冷酷现实的诗篇增添了一点理想光辉,抒发了诗人对人情反复、世态炎凉的愤懑之情。
(意对即可)3、本诗从现实入笔,转而思古。
“今人”重势利之交,“轻薄”非常普遍。
古人则以友情为重。
“此道今人弃如土”,末三字极形象,古人的美德被“今人”像土块一样抛弃了,通过正反对比和夸张(比喻)等手法的运用,把世上真交(或“贫贱之交”)绝少这个意思表达得十分充分。
吐露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或抒发了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愤懑之情)。
【问题】①首句即成语“翻云覆雨”的出处,在这里的意思是翻手覆手之间,忽云忽雨,其变化迅速而无常。
②第三句用了一个典故,是讲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
③第三、四句用的是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吐露出来的是诗人对今人的重利轻情的愤怒,以及古道热肠已不再的叹惋。
注释①贫交行:描写贫贱之交的诗歌。
贫交,古歌所说:“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
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
”贫贱方能见真交,而富贵时的交游则未必可靠。
②覆:颠倒。
③管鲍:指管仲和鲍叔牙。
管仲早年与鲍叔牙相处很好,管仲贫困,也欺骗过鲍叔牙,但鲍叔牙始终善待管仲。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1bd2f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2.png)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
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①颍上:地名。
②游:交游,交往。
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
④纠:齐襄公之弟,公子小自的异母哥哥。
⑤见逐:被赶走。
(1)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B.任政于齐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2)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公子纠死,管仲囚焉________②尝与鲍叔贾________③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________④子孙世禄于齐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4)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这一形象:________。
(5)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鲍叔牙的特点?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a1cfd9d4d8d15abe234ef9.png)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管鲍之交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
鲍叔牙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
他们两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管仲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做生意。
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基本上都是鲍叔牙出的。
可是,当赚了钱后,管仲却拿得比鲍叔牙还多。
鲍叔牙的仆人就说:“这个管仲不够意思,本钱出得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得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儿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真是贪生怕死!”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命去照顾老母亲呀!”齐襄公即位后,每天只顾吃喝玩乐,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襄公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
管仲想杀掉公子小白,让公子纠能顺利当上国君,可惜管仲在暗算公子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公子小白没死。
后来,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比管仲和公子纠早回到齐国,公子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君,也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决定任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
”齐桓公一听,说:“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才这么做的呀!”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让齐国走上了霸主之路。
后来管仲回忆起与鲍叔牙相交以来的事,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临终前,齐桓公问管仲,鲍叔牙可不可以接替他的相位,管仲说不行,因为鲍叔牙过于刚正,不能包容坏的一面。
如果把政权交给他,既害了你齐桓公,又害了他自己。
鲍叔牙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没有不满,反而很高兴,认为只有管仲最了解他。
“管鲍之交”就是说春秋时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