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判断题专辑

合集下载

三新一德考试:《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及试题

三新一德考试:《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及试题

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第1节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一、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天然禀赋创造、创新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虽然在社会价值上他们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们并不期望中小学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我们却希望或者是要求学校、教师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能,而且非常必要。

因为如果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就会逐渐地受到抑制甚至丧失。

这样的学生,要想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就困难多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

现实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能不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的独立位置,关键在于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不断变化。

这种适应绝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适应。

创造性并不神秘。

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禀赋,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

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简单的正相关,而更多地与文化习惯、与教育影响相联系。

二、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三、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下一代教育的民族,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花多大的代价都舍得。

中小学教师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判断题专辑

中小学教师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判断题专辑

中小学教师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判断题专辑(总2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判断题复习资料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B.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基础C.有问题就一定有创造,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D.问题意识与生俱来,但问题意识的日渐淡化往往与不恰当的教育态度有关E.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之间没有必然关系2.以综合为导向进行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世界是综合的 B.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的知识和能力C.分析的方法已经过时 D.专门化人才的培养已经过剩E.综合是教学的唯一实现途径3.从世界范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研究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重心,其中包括()A.教育政策研究 B.教师教育研究 C.课程研究D.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E.教育史4.艺术研究分成哪四个层次()A.基本理念研究 B.应用理论研究 C.技术理论研究D.工艺研究 E.野外写生研究5.经过研究形成的政策,虽然是主体决定的结果,但也体现了决策者的()A.年龄 B.性别 C.思想 D.情感 E.意志答案:1、AD 2、AB 3、ABCD 4、ABCD 5、CDE6、关于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关系阐述正确的是( )A、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B、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基础。

C、有问题就一定有创造,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

D、问题意识与身俱来,但问题意识的日渐淡化往往与不恰当的教育态度有关。

7、关于研究性教学的特点阐述正确的是:( )A、通过师生的互动研究,形成统一答案。

B、研究性教学的问题经常自发地产生于学生中间,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

2012年最新最全三新一德之教育新理念考试资料

2012年最新最全三新一德之教育新理念考试资料

《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第一节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一、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天然禀赋创造、创新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虽然在社会价值上他们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们并不期望中小学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我们却希望或者是要求学校、教师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能,而且非常必要。

因为如果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就会逐渐地受到抑制甚至丧失。

这样的学生,要想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就困难多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

现实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能不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的独立位臵,关键在于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不断变化。

这种适应绝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适应。

创造性并不神秘。

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禀赋,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

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简单的正相关,而更多地与文化习惯、与教育影响相联系。

二、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三、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

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

“三新一德考试”《教育新理念》复习提纲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第一节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一、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天然禀赋创造、创新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虽然在社会价值上他们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们并不期望中小学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我们却希望或者是要求学校、教师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能,而且非常必要。

因为如果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就会逐渐地受到抑制甚至丧失。

这样的学生,要想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就困难多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

现实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能不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的独立位置,关键在于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不断变化。

这种适应绝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适应。

创造性并不神秘。

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禀赋,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

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简单的正相关,而更多地与文化习惯、与教育影响相联系。

二、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三、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三新一德新世纪教师素养测试及参考答案二

三新一德新世纪教师素养测试及参考答案二

三新一德新世纪教师素养测试及参考答案二一、选择题:1、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体现师德规范() A 热爱学生 B 严谨治学 C 为人师表 D 以法执教2、教师自我修养应该是() A 坐而论道 B 知行统一 C 养成习惯 D 闭门造车3. 课程标准是经过某一学段的教学行为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描述。

A 具体B 详细C 过程D 简单4. 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学习的“多元世界”;积极互动;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奖励体系。

A 同质分组B 异质分组C 多元分组D 小组合作5.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知识的过程。

A 建立B 构建C 学习D 建构二、简述题1、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2、简述新的教育观内容。

3、简述新的学生观内容。

4、人民教师应享受哪些权利?5、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常表现在哪些方面?6、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与传统教学观的区别是什么?三、填充题1、师德修养以——————教育为核心。

(理想信念)2、以德兴教的根本是加强教师————建设。

(职业道德)3、——————————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民主、平等、合作)4、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生成绩的权利,此项权利称为——————。

(管教权)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新时期对教师——————、——————和——————的要求。

(职业道德理想、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 )6. 三维教学目标由——————、——————、——————构建起来的比较完整的课程教学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 课程设置原则——————、——————、——————(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四、教育案例分析例 1 :河南省某镇一所小学,为了迎接上级教育部门教学检查,该校三( 3 )班班主任李老师受校长委托通知王大军同学不准到校上课,理由是王大军同学平时调皮倒蛋,不遵守课堂纪律,成绩很差。

最新三新一德考试 教育新理念含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分析题、论述题及答案

最新三新一德考试 教育新理念含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分析题、论述题及答案

最新三新一德考试教育新理念含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分析题、论述题及答案《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判断题考点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

2.创新能力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

创新当然希望有创造性的成果,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人性的培养。

3.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4.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问问题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所以在学校里看到的情形是,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则逐渐稀疏,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是廖若晨星了。

高中学生还有举手的吗?没有了。

随着这种态度的发展,问题意识也在日渐淡化。

5.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我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

而美国人却不这样理解教育。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6.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7.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不断定变化,知识的本质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

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实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

科学态度、精神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

8.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

世界是综合的。

人类型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不断深化地对世界进行分析的过程。

能不能综合所学的知识根据需要解决问题。

9.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两个或多个学科的边缘,在学科交叉、重叠的地方产生重大突破;在各个学科、在各行各业最活跃的人才总是具有强烈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四川省三新一德考试教育新理念研究2008年10月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三新一德考试教育新理念研究2008年10月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三新一德”考试教育新理念研究2008年10月试题及答案.一、单选(20题20分)1、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D)A.家庭教育B.教师培训C.课外活动D.课堂教学2、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逐渐降低,这样会日渐淡化他们的(C)A.劳动意识B.创造意识C.问题意识D.奋进意识3、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充需要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是(B)A.研究性教学 B.散点教学 C.综合性教学 D.问题性教学4、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什么的关键?(D)A.课堂教学B.创新性教学C.学科教学D.综合性教学5、研究的第一步是(A)A.觉察到问题,然后形成某种假设B.实验C.提出某种建议D.调查6、数学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主观联系,从这个意义谁说,数学的本质是(C)A.发现B.探究C.发明D.规律7、下面不属于中国传统知识教育特征的是(C)A.被动接受的B.知识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记忆过程C.学生在知识教育中占有主动地位D.知识的学习带有社会强制性8、五步教学法的提出者是(C)A.孔子B.蔡元培C.杜威D.赫尔巴特9、希望通过“无目的”的教育培养有民主意识的公民和建立民主的国家的教育家是(B)A.卢梭B.杜威C.陶行知D.蔡元培10、艺术离不开(D)A.善良B.理性C.科学D.情感11、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时间是(C)A.1980年B.1985年C.1999年D.2006年12、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新的(C)A.教育思潮B.教育思想C.教育价值观D.教育改革13、提出“生活教育”的教育家是(C)A.卢梭B.杜威C.陶行知D.蔡元培14、“修道之为教”出自于(B)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尚书15、第一个明确提出应该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科学的人是(D)A.老子B.杜威C.约克D.赫尔巴特16、与形式主义教育论相对应的是(B)A.本质主义教育论B.实质主义教育论C.要素主义教育论D.社会主义教育论17、从世界范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研究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重心的时间段是(C)A.20世纪末期B.21世纪初C.20世纪70、80年代以后D.20世纪90年代以后18、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的法律是(A)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一个文件,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这个文件是(D)A.《教师专业化》B.《明天的教师》C.《以21世纪教师装备起来的国家》D.《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20、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B)A.形成课程观念B.形成课程意识C.形成课程理论D.形成教育敏感二、多选题(5题10分)2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A.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B.问题意识与生俱来、但问题意识的日渐淡化往往与不恰当的教育态度有关C.有问题就一定有创造,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D.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基础E.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之间没有必然关系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A.老庄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比做形和影的自然亲和B.老庄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对话比做心灵的交流C.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主张D.卢梭主张教育过程中坚持儿童中心E.《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恩格斯23、从世界范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研究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重心,其中包括(A-D)A.教育政策研究B.教师教育研究C.课程研究D.教学的有效性研究E.教育史24、下列属于教师的职业倾向性指标的有(ABC)A.工作态度B.职业道德C.敬业精神D.学历E.知识25、经过研究形成的政策,虽然是主体决定的结果,但也体现了决策者的(CDE)A.年龄B.性别C.思想D.情感E.意志三、判断改错题(5题30分)26、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三新一德新世纪教师素养测试及参考答1

三新一德新世纪教师素养测试及参考答1

三新一德新世纪教师素养测试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分)1、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C)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

A、人格魅力B、知识学问C、道德行为D、教学业绩2、具有较高(A)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

A职业道德修养B、教学水平C、教学艺术D、职业道德理论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B)的根本。

A、以德治国B、以德兴教C、依法执教D、育人为本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以(B)教育为核心。

A、教育观念B、理想信念C、职业道德D、在职培训5、(C)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

A、生活理想B、人生目标C、职业理想D、社会实践6、(A)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A、示范性B、内省性C、他利性D、实践性7、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都要受(D)的制约。

A、教育部门B、教育环境C、教育方法D、教育观念8、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A)的一块试金石。

A、育人为本B、以德兴教C、面向全体D、精英教育9、对教师来说,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这就是(D)的表现。

A、热爱学生B、全面发展C、大众教育D、个性化教学10、在一定情况下,对个别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教师可以采用(D)的手段,以保证教育要求的实现,但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度。

A、打骂B、罚跪C、变相体罚D、惩戒11、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B)来构成的。

A、情感关系B、师生关系C、伦理关系D、教学关系12、(C)对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A、教师的学识B、教师的言行C、教师的人格D、教师的教学13、(D)是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

A、性的不可侵犯权B、名誉权C、人身权D、受教育权14、(C)是教师最神圣的权利。

A、管理学生权B、民主管理权C、教育教学权D、获取报酬待遇权15、教师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法定主管机关申述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称为(B)。

A、教师行政复议B、教师申诉制度C、教师行政诉讼D、教师调解制度二、填空题:(15分)16、是道德之本,是师德之魂。

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2

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2

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和判断题部分P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

P2:创新能力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及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及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

创新当然希望有创造性的成果,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人性的培养。

P3: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P6: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问问题的积极性也逐渐降低,所以在学校里看到的情形是,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则逐渐稀疏,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是廖若晨星了。

高中学生还有举手的吗?没有了。

随着这种态度的发展,问题意识也在日渐淡化。

P7: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我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

而美国人却不这样理解教育。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P9: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P10: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不断定变化,知识的本质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

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实是的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

科学态度、精神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

P18: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

世界是综合的。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不断深化地对世界进行分析的过程。

能不能综合所学的知识根据需要解决问题。

P21: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两个或多个学科的边缘,在学科交叉、重叠的地方产生重大突破;在各个学科、在各行各业最活跃的人才总是具有强烈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中小学教师三新一德新世纪教师素养 填空题 及名词解释复习资料(配答案)

中小学教师三新一德新世纪教师素养  填空题 及名词解释复习资料(配答案)

新世纪教师素养复习资料填空题名词解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C )A、能力B、学识C、态度D、方法2、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 A )A、受教育权B、生命健康权C、性的不可侵犯权D、人身自由权3、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 A )A、隐私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人身自由权4、关于“师爱”,下列正确说法是( C )A、出于私情之爱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爱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D、师爱不具有育人的作用5、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D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项式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6、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 B )A、对立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权威型7、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 A )A、课程即知识B、课程即复杂会话C、课程即活动D、课程即经验8、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 D )A、学校教学的惟一依据B、教师教学用书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9、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C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C、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10、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B )A、统一性B、适应性C、规范性D、选拔性11、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D )A、传授知识的过程B、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双基的过程C、交往互动过程D、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12、与新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不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是(A )A、教学过程的预定性B、教学设计预留空间C、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D、善于利用“突发事件”13、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做出明确说明的是( C )A、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1986年美国《卡内基报告》C、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D、1995年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14、“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哪一类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三新一德新世纪教师素养测试及参考答案二

三新一德新世纪教师素养测试及参考答案二

三新一德新世纪教师素养测试及参考答案二一、选择题:1、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体现师德规范() A 热爱学生 B 严谨治学 C 为人师表 D 以法执教2、教师自我修养应该是() A 坐而论道 B 知行统一 C 养成习惯 D 闭门造车3. 课程标准是经过某一学段的教学行为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描述。

A 具体B 详细C 过程D 简单4. 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学习的“多元世界”;积极互动;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奖励体系。

A 同质分组B 异质分组C 多元分组D 小组合作5.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知识的过程。

A 建立B 构建C 学习D 建构二、简述题1、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2、简述新的教育观内容。

3、简述新的学生观内容。

4、人民教师应享受哪些权利?5、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常表现在哪些方面?6、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与传统教学观的区别是什么?三、填充题1、师德修养以——————教育为核心。

(理想信念)2、以德兴教的根本是加强教师————建设。

(职业道德)3、——————————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民主、平等、合作)4、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生成绩的权利,此项权利称为——————。

(管教权)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新时期对教师——————、——————和——————的要求。

(职业道德理想、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 )6. 三维教学目标由——————、——————、——————构建起来的比较完整的课程教学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 课程设置原则——————、——————、——————(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四、教育案例分析例 1 :河南省某镇一所小学,为了迎接上级教育部门教学检查,该校三( 3 )班班主任李老师受校长委托通知王大军同学不准到校上课,理由是王大军同学平时调皮倒蛋,不遵守课堂纪律,成绩很差。

中小学教师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简答题、论述专辑

中小学教师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简答题、论述专辑

“三新一德”教育新理念问答题专辑简答题1.简述现代知识增长的特征。

答:现代知识增长的方式呈现四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知识加速度增长;二是知识综合化趋势成为知识增长的本质特征;三是理论迅速向技术转化;四是知识传播的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2.对知识的全面认识,能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答:教学过程中的变化有:①教学便不再强调把确定的事实、系统的概念当作是目的,而是更强调它们的手段意义,即把事实、概念、规则的教学作为认识事物的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②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面对的是不知道结果的情景,是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以提问和启发为主,师生关系是探究真理的伙伴关系、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

1、对教师角色的重新认识。

教师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它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指导、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性。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

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中国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正在从发展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提高质量将成为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旋律。

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师个人,都需要以—种新的姿态迎接这—转变。

2、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区别是什么?有没有正确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没有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有没有不断改进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一个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区别。

3、什么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三新一德考试资料

三新一德考试资料

34.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并结合实际谈谈对教师有哪些要求?答:首先,知识在数量上迅速膨胀对人的学习能力的要求。

知识的迅速增长和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要求我们把接受性的积累性的学习转变为探索性的发展性的学习。

未来的学生是否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的能力,是否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其次,知识在结构上的综合化对人才的综合能力的要求。

知识、学科的发展,一方面在不断分化,一方面在不断综合。

但从总体上说,是一种结构性的综合化趋势。

因此,注重学科的交叉,注重学科思维方法的培养,就远比具体学科详尽知识的学习更重要。

第三,知识在传播方式上的数字化对人才掌握信息技术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必将引起人类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深刻革命。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四,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国际性的要求。

信息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对人的生活影响的扩大,使得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要求人才有现代国际沟通的基本技能,比如外语、计算机,以及法律、金融等等规范性的知识,要有现代国际观念,比如国际文化的认同观念,共同发展的观念,民主与和平的观念,国际权利与国际义务的观念等等。

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结合实际谈出“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育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

”四川省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新理念研究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A.基础B.体现C.结果D.标准2.对孩子们的不断批评和嘲笑会让他们的问题意识逐渐【】 A.丰富 B.发展 C.淡化 D.异常3.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是【】 A.研究性教学 B.散点教学 C.综合性教学 D.问题性教学4.在学科交叉和重叠的地方易产生重大突破,这需要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是【】A.专业型B.通识型C.创造型D.复合型5.研究的第一步是【】 A.觉察到问题,然后形成某种假设 B.实验 C.提出某种建议 D.调查6.数学是人们为了建立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主观联系,故此,数学的本质是【】A.发觉B.发展C.发明D.规律7.课堂中能否实施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落实到【】A.课外活动B.学科教育C.主干课教学D.基础科目教学8.下面属于中国近代教育家的是【】A.孔子 B.蔡元培 C.杜威 D.赫尔巴特9.希望通过“无目的”的教育培养有民主意识的公民的教育家是【】A.卢梭B.杜威C.陶行知D.蔡元培10.主张通过自然主义的教育培养“自由发展”的人的教育家是【】A、卢梭 B.杜威 C.陶行知 D.蔡元培11.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时间是【】A.1949年B.1983年C.1999年D.2007年12.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新的【】 A.教育思潮 B.教育思想 C.教育价值观 D.教育学13.柏拉图最著名的作品是【】 A.《政治学》 B.《历史学》 C.《道德教育论》 D.《理想国》14.“修道之为教”出自于【】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尚书15.第一个明确提出应该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科学的人是【】 A.老子 B.杜威 C.约克 D.赫尔巴特16.提出“自我实现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创造人格的教育”的人是【】A.苏格拉底B.皮亚杰C.马斯洛D.罗杰斯20.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A.形成课程观念B.形成课程意识C.形成课程理论D.形成教育敏感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

三新一德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和答案3

三新一德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和答案3

三新一德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和答案3(2008-10-14 20:04:22)转载标签:教育三新一德教师职业道德试题答案分类:三新一德一、判断题1. 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就是唯书、唯上,多读少思。

A : 正确B : 错误B2. 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3. 一个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同样可以说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就像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的工人同样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一样。

V4. 所谓师表美就是教师的外在形象之美。

A : 正确B : 错误请选择答案:B5. 依法治教的主体就是各级行政机关。

A : 正确 B : 错误请选择答案:B6. 由于职业的规定性,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有显著的不同。

A 正确B 错误答案:A7. 教师可以在"教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的方针和政策。

A正确B错误A8. 伦理学与心理学对人格的解释是一样的。

A : 正确B : 错误请选择答案:B9.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可见,早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V10. 一个教师的举止既体现了他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又表现出他与别人交往是否有诚意。

V11. 当前的在校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主体,由于家庭生活空间与心理空间的狭小,在很大程序上促成他们的"自我专注",教育他们学会团结协作基本不可能。

X12. 团结协作与相互激励公平竞争是矛盾的。

X13. 现代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是在人们的相互联系中进行的。

V1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养成人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艺术。

V15.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处于“知识爆炸”时代,所以多读书毫无用处。

X16. 家长们有的"望子成龙",有的"望女成凤",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思想。

三新一德 基础改革纲要试题一

三新一德 基础改革纲要试题一

改革纲要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 ),( ),( )”,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目标、( )目标和( ) 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 )、( )、( )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 )和(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 )。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 )、( )。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 )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 )和( )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 )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 。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 )的呈现方式、方式和( )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 以综合课程为主B. 以分科课程为主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2分,共20分)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三新一德 2013 教育新理念

三新一德 2013 教育新理念

1.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B)B.创新能力2.“让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的学生带着答案走出教室”,这种教育是(D)D.去问题教育3.因为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从单一的视角去观察只能获得片面的知识,所以我们的教学导向应该是(C)C.综合4.下面符合中国传统的知识观的选项是(C)C.知识是人格化的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C.复杂、深奥知识的学习照样可以是接受性学习6.下面选项中属于班级授课制不足之处的是(B)B.会消磨学生学习主动性7.美育的目的在于(C)C.培育美的精神8.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法是(D)D.四步教学法9.进行文科教育应该坚持的精神是(B.人文精神10.“终身教育”概念提出的时间是(B)B.20世纪60年代后期11.与英才主义最接近的是(B)B.应试教育12.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是(A)A.素质教育13.“是否重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用来形容哪两种教育的区别?(A)A.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14.“启智”是哪种教育观的体现?(D)D.形式主义教育观15.把科学知识分成五类,构建了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体系的教育家是(A)A.斯宾塞2、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C、是否具有标准答案。

3、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D)D.课堂教学4、解放初对我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是苏联凯洛夫的(D)D.《教育学》5、在中国教育史上,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B)B.蔡元培6、在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鹦鹉学舌、小僧念经”的原因最主要是:B.艺术教育观念不当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于(B)B.1999年8、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其概念,到70年代便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教育观念(D)D.终身教育9、人才成长相关性最高的因素是C.创造性的社会适应能力10、“修道之为教”是东方社会理想主义教育观,其代表人物是A孔子11、第一个明确提出应该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科学的教育家是B.赫尔巴特1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美国的(A)A.马斯洛13、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明确说明的文件是(B)B.《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14、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D) D.形成课程意识1、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教育改革的原点是(D)D.课堂教学2、面对不断的批评和嘲笑,孩子们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逐渐降低,这样会日渐淡化他们的(C)C.问题意识3、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充需要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是(B)B.散点教学4、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什么的关键?(D)D.综合性教学5、研究的第一步是(A)A.觉察到问题,然后形成某种假设6、数学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主观联系,从这个意义谁说,数学的本质是(C.发明7、下面不属于中国传统知识教育特征的是(C)C.学生在知识教育中占有主动地位8、五步教学法的提出者是(C)C.杜威9、希望通过“无目的”的教育培养有民主意识的公民和建立民主的国家的教育家是(B)B.杜威10、艺术离不开(D)D.情感11、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时间是(C)C.1999年12、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新的(C)C.教育价值观13、提出“生活教育”的教育家是(C)C.陶行知14、“修道之为教”出自于(B)B.中庸16、与形式主义教育论相对应的是(B)B.实质主义教育论17、从世界范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研究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重心的时间段是(C)C.20世纪70、80年代以后18、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的法律是(A)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一个文件,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这个文件是(D)D.《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20、关注课程的第一步是(B)B.形成课程意识1.创造始于问题,这一至理名言是( a )提出来的。

“三新一德”考试:《教育新理念》复习提纲

“三新一德”考试:《教育新理念》复习提纲

《教育新理念》复习资料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第一节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一、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天然禀赋创造、创新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也就是说,创新不创新是就他个人而言的,而不是与别人比是否有所创新。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虽然在社会价值上他们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们并不期望中小学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我们却希望或者是要求学校、教师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能,而且非常必要。

因为如果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从小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就会逐渐地受到抑制甚至丧失。

这样的学生,要想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就困难多了,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

现实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快,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能不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的独立位臵,关键在于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不断变化。

这种适应绝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适应。

创造性并不神秘。

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禀赋,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

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简单的正相关,而更多地与文化习惯、与教育影响相联系。

二、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三、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

新建三新一德模拟试题

新建三新一德模拟试题

新建三新一德模拟试题三新一德数学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依据是(B )A、中国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研究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表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总体目标的。

(D)A、全体性B、基础性C、普及性D、发展性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知识技能目标动词不包括(A)A、经历B、理解C、掌握D、运用4、变量间的加速变化关系对应下面哪个图象?5、下面图形中不能围成正方体的表面是()6、雪花曲线具有(A)A、有限面积,无限周长B、有限面积,有限周长C、无限面积,有限周长D、无限面积,无限周长7、合同变换不包括(B)A、轴对称变换B、位似变换C、旋转变换D、平移变换8、下面哪种图形不可以密铺?(D)A、正三角形B、正四边形C、正六边形D、正八边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一分)。

9、在各个学段中,《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0、《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以_三_步为主;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因式分解公式法用公式不超过二次,只要求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11、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将问题_符号化_,然后就需要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符号运算。

12、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是指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包括不同领域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不同数学表达方式之间的联系;综合应用是指应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方法、活动经验、思维方式等解决问题或探索数学规律。

三新一德新世纪教师素养测试及参考答案二

三新一德新世纪教师素养测试及参考答案二

三新一德新世纪教师素养测试及参考答案二一、选择题:1、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体现师德规范() A 热爱学生 B 严谨治学 C 为人师表 D 以法执教2、教师自我修养应该是() A 坐而论道 B 知行统一 C 养成习惯 D 闭门造车3. 课程标准是经过某一学段的教学行为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描述。

A 具体B 详细C 过程D 简单4. 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学习的“多元世界”;积极互动;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奖励体系。

A 同质分组B 异质分组C 多元分组D 小组合作5.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知识的过程。

A 建立B 构建C 学习D 建构二、简述题1、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2、简述新的教育观内容。

3、简述新的学生观内容。

4、人民教师应享受哪些权利?5、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常表现在哪些方面?6、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与传统教学观的区别是什么?三、填充题1、师德修养以——————教育为核心。

(理想信念)2、以德兴教的根本是加强教师————建设。

(职业道德)3、——————————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民主、平等、合作)4、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生成绩的权利,此项权利称为——————。

(管教权)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新时期对教师——————、——————和——————的要求。

(职业道德理想、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 )6. 三维教学目标由——————、——————、——————构建起来的比较完整的课程教学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 课程设置原则——————、——————、——————(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四、教育案例分析例 1 :河南省某镇一所小学,为了迎接上级教育部门教学检查,该校三( 3 )班班主任李老师受校长委托通知王大军同学不准到校上课,理由是王大军同学平时调皮倒蛋,不遵守课堂纪律,成绩很差。

新课程理念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念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念试题及答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着变革和创新。

新课程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本文将介绍与新课程理念相关的试题,并提供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和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A. 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B. 学生以实践探究为主,教师起引导和辅助作用C. 学生以背诵记忆为主,教师讲解为辅D. 教师以考试为主,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努力答案:B2.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什么?A. 传授知识B.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C. 提高学生成绩D. 教育均衡发展答案:B3. 新课程理念的实施需要哪方面的支持?A. 仅需要学校的支持B. 仅需要教师的支持C. 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面的支持D. 不需要任何支持答案:C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的打“√”,不符合的打“×”。

1. 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答案:√2.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

()答案:×3. 新课程理念不需要考试和评价。

()答案:×三、简答题根据你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新课程理念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实施和应用?答:新课程理念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和应用新课程理念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设计教学活动?答:在新课程理念下设计教学活动,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可以采用项目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通过实践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发展有何影响?答: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新一德考试之教育新理念选择题、判断题复习资料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B.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基础C.有问题就一定有创造,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D.问题意识与生俱来,但问题意识的日渐淡化往往与不恰当的教育态度有关E.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之间没有必然关系2.以综合为导向进行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世界是综合的B.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的知识和能力C.分析的方法已经过时D.专门化人才的培养已经过剩E.综合是教学的唯一实现途径3.从世界范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研究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重心,其中包括()A.教育政策研究B.教师教育研究C.课程研究D.教学的有效性研究E.教育史4.艺术研究分成哪四个层次?()A.基本理念研究B.应用理论研究C.技术理论研究D.工艺研究E.野外写生研究5.经过研究形成的政策,虽然是主体决定的结果,但也体现了决策者的()A.年龄B.性别C.思想D.情感E.意志答案:1、AD 2、AB 3、ABCD 4、ABCD 5、CDE6、关于问题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关系阐述正确的是()A、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B、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问题意识、问题能力的基础。

C、有问题就一定有创造,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

D、问题意识与身俱来,但问题意识的日渐淡化往往与不恰当的教育态度有关。

7、关于研究性教学的特点阐述正确的是:( )A、通过师生的互动研究,形成统一答案。

B、研究性教学的问题经常自发地产生于学生中间,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

C、需要教师确立课程意识。

D、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8、教学走向综合的理论基础是:( )A、世界是综合的。

B、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的知识和能力。

C、分析的方法已经过时。

D、专门化人才的培养已经过剩。

9、下列关于美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是所有的美的活动都具有美育的价值C.只要有利于美的精神的培育,人的一切活动和交往都是美育的素材D.从美育的范围和途径来说,美育是以文学艺术教育为核心10、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它强调:() A.以学生为本位B.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C.以学生的可发展性为本位D.以大众教育为本位11、知识经济把经济推向了一个新形态,它是()A.高科技经济B.道德经济C.创新经济D.全球化经济12、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治学研究的重点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即() A.从量的研究转向质的研究B.从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C.从形式研究转向功能研究D.从理论研究转向实际研究13、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有几个教学步骤是( )A、明了B、联想C、系统 D 、方法答案:(AD),(BCD),(AB),(ABC),(ABCD)(ABCD),(BC),(ABCD)14、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

A、课堂教学B、活动课C、综合实践课D、体育课E、艺术课15、、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A、应试能力B、问题意识C、问题能力D、适应能力E、表达能力16、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和。

A、综合知识的水平B、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C、教师的学历D、教学技能E、教师的学识17、高分低能的本质在于。

A、知识的割裂B、理科综合C、文科综合D、过分强调理科教育E、过分强调文科教育18、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必须与的学习相结合,不断接触最新的科学成果,经常问津人类共同关注的科学难题。

19、合作式B、探讨式C、跳跃式D、探究式E、研究式20、是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科学信念与科学习惯。

A、科学精神B、科学知识C、科学方法D、科学态度E、科学意识21、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A、知识B、程序C、假设D、方法E、结果22、信息、互联网络的日益普及化使得对知识的掌握从以摄入为主转向以对知识的、、和创造性的运用为主。

A、分析B、判断C、选择D、接受E、掌握23、建立多元化的高考,即、、、的高考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状况。

A、多种专业B、多种标准C、多种形式D、多种时间E、多种机会24、我们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极大地改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和行为方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A、智力B、思想C、情感D、意志E、个性答案:14、A;15、B、C、16、A、B;17、A;18、C;2、关于研究性教学的特点阐述正确的是:(BCD)A、通过师生的互动研究,形成统一答案。

B、研究性教学的问题经常自发地产生于学生中间,是生活化的、社会化的。

C、需要教师确立课程意识。

D、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4、.下列关于美育的说法正确的是:(ABC)A.美育的本质意义在于培育对美的境界的追求B.不是所有的美的活动都具有美育的价值C.只要有利于美的精神的培育,人的一切活动和交往都是美育的素材D.从美育的范围和途径来说,美育是以文学艺术教育为核心6、知识经济把经济推向了一个新形态,它是(ABCD)A.高科技经济B.道德经济C.创新经济D.全球化经济7、20世纪80年代以后,政治学研究的重点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即(BC)A从量的研究转向质的研究B.从静态研究转向动态研究C从形式研究转向功能研究D从理论研究转向实际研究赫尔巴特认为一个好的教育过程应该有几个教学步骤是(ABCD)A、明了B、联想C、系统 D 、方法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一、判断1、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是否具有竞争能力、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2、基础教育主要是打基础,换句话说,主要是传授知识。

3、问题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4、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

知识的本质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

5、科学精神必须渗透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之中。

6、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不断深化地对事件进行分析的过程。

7、解决问题需要综合所学的知识。

8、如果以为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非得在高中才能进行,那就大谬不然了。

9、人们这种天生的好奇心、探究心正是研究性教学的心理基础。

10、研究性教序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日后继续独立学习、独立处理问题的生活能力的重要保证,而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11、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什么样的教学意识,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12、研究性教学是由计划的,但却不是惟计划的。

二、单选1、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

2、所谓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地态度,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创造的精神。

3、综合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综合知识的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接受性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接受性教学是由标准的、预期的答案,而研究性教学没有甚至不可能有标准答案。

三、多选1、对创新能力或创造能力的理解。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创新是个体意义上的创新,而不是种系意义上的创新,一名小学生发现了他个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

创新更在于创新意识、创新个性的培养。

2、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3、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教师并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4、理解以综合为导向的教学。

(P18)5、20世纪50年代后,科学发展对教育的要求:需要强烈综合知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大学的专业概念已经越来越淡化,基础教育上移,通识教育增强;如何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为我们的基本理念。

6、简单内容的学习同样可以具有探索性,而复杂、深奥知识的学习照样可以使接受性的。

我们可以把知识变成思想,也可以把思想变成知识,这全在于教育者的观念和实践。

(P24)7、所谓研究,首先要觉察问题,然后形成假设,然后验证或推翻假设,最后得出数据,写成报告。

(P26)8、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P28)A研究性教学是开放的。

B 研究性教序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

C 研究性教学常常与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协作性学习。

9、关于什么知识是必要的基础,这历来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没有一个国家的教材是完全一样的,这样的差别就说明对基础的理解本身就是主观的选择。

散点教学不是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选择好了交给学生,而是选择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补充他自己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

(P35)第二章《学科教育的新视野》一、判断1、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

2、课堂内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它与升学不矛盾。

3、课堂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科教育,因此课堂中能否实施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落实到学科教育中去。

4、知识被认为都是正确的,既然是知识,特别是写在教材上的知识,都是“圣人之言”都是正确的。

5、科学是发展的,而且发展性才是科学的本质。

6、科学知识强调的是确定性,而科学精神强调的却是不确定性。

7、科学的本质是发现,而数学的本质是发明。

8、文科被消融在科学之中,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被认为适合于解决文科问题。

9、美育不是德育,美育也不等于艺术教育。

10、审美的最高境界是超功利的境界。

11、美育活动可以丰富多彩,但如果不能获得一种美的感受,不能体验一种美的情怀,不能接近和进入一种美的境界,那只是活动,而不是美育。

12、美育以文学艺术教育为核心,这只是从文学艺术的典型性、深刻性来说的,而不是从美育的范围和途径来说。

13、认为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育辅助手段。

14、有运动不等于就有体育。

15、艺术教育是一种语言教育。

二、单选1、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2、人们早已把科学分为相互关联的四个层次的内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3、对我国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苏联凯洛夫《教育学》4、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分四个步骤(44)5、杜威开启了现代科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思想的大门。

被称为“现代教育之父”6、人文学科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神学等研究领域通常被分为三类: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

7、首先提出美育的学理研究的是王国维。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是蔡元培。

8、体育是人类原始动力的文明表现。

9、艺术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使教育者理解感悟到某一艺术所蕴含的基本意义。

10、艺术教育的本身是传情。

11、感情对艺术来说是一回事,艺术与情感分开来就不再是艺术了。

三、多选1知识基本特征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