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公式汇总.doc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大全(必修一必修二选修1-1)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大全(必修一必修二选修1-1)《必修1》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txv = 2、加速度:tv v a 0-=⇒3、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与时间公式:v = v 0 + at(2)位移与时间公式: x = v o t +12at 2(3)速度与位移关系:ax vv 2202=-(4)面积公式:tvv x )2(0+=注意:公式应用时各矢量的方向⇒正、负的取值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v 、a 、x 的方向与v 0相同取正值,相反取负值 (5)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模型)常用两个推论:(1)△x = aT 2(2))v t 2⁄=v 0+v 2(中点时刻)< v x 2⁄=√v 02+v 22(中点位置)4、胡克定律:F = kx ⇒{5、滑动摩擦力的公式:μ=f F N6、静摩擦力: 0<F 静≤F ma =μsF N7、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F 12+F 22+2F 1F 2cosθ tan θ=F 2sinθF 1+F 2cosθ合力范围:|F 1-F 2| ≤ F 合≤ F 1+F 2注意:1.两个分力的大小一定时,合力随着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2.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 8、牛顿第二定律: F 合=ma伸长量 x=L-L 0压缩量 x=L 0-L自由落体运动⇒v 0=0{v =+ at x =12at 2 v 2=2ax⇒{已知(求)物体受力情况 求(已知)物体运动情况牛顿第 二定律运动学 公式加速度 a9. 动力学有两类问题: F=ma ⟺ 《必修2》1、 曲线运动(1)运动轨迹(2)匀变速运动(3)曲线运动的条件:①有一定初速度 ;②所受合外力与速度不共线注意:共线为直线运动(4)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①合初速度方向与合加速度方向共线匀变速直线运动 合初速度方向与合加速度方向不共线 匀变速曲线运动2、平抛运动规律:水平位移:x= v o t 竖直位移:h =21g t 2 合(实际)位移: r=√x 2+y 2 夹角:tan α=gt 2v 0水平速度:v x = v o 竖直分速度:v y = g t 合(实际)速度:v=√v 02+(gt)2 夹角:tan θ=gt v 03、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 v =Trt s π2==r ω (2)角速度:ωT t πθ2== (3)向心加速度:a =22ωr r v =(4)向心力:F=ma= m 22ωmr r v ==m (2πT )2r=m (2πn)2r(注意: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必须必须提供向心力,而不是受到向心力)4、天体运动(1)开普勒三大定律: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4篇
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精选4篇(一)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必修二物理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高中必修二物理中涉及的一些重要公式的总结:1. 加速度公式:a = (v - u) / t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速度的末值,u表示速度的初值,t表示时间2. 速度与位移关系公式:v^2 = u^2 + 2aS其中,v表示速度的末值,u表示速度的初值,a表示加速度,S表示位移3.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 * a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4. 动能公式:E = 1/2 * m * v^2其中,E表示动能,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5. 功的定义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位移,θ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6. 功与能量关系公式:W = ΔE其中,W表示功,ΔE表示能量的变化量7. 力和库仑定律公式:F = k * q1 * q2 / r^2其中,F表示力,k表示库仑常数,q1和q2表示电荷量,r表示距离8. 单摆周期公式:T = 2π * √(L / g)其中,T表示周期,L表示摆长,g表示重力加速度9.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 =G * (m1 * m2) / r^2其中,F表示力,G表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表示物体1和物体2的质量,r表示物体间的距离10. 焦耳定律公式:Q = U * I * t其中,Q表示电量,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t表示时间11. 安培定律公式:V = I * 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12. 球体的密度公式:ρ = m / 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13. 压强公式:P = F / 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14. 压强与液体压强公式:P = ρ * g * 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高度15. 光速公式:c = ν * λ其中,c表示光速,ν表示频率,λ表示波长以上是高中必修二物理中的一些重要公式的总结,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汇总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汇编一、力学公式1、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 、的合力的公式:F=角:α合力的方向与F1成=αtg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 +F2≤ F≤⎥ F1-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Fx=0∑或Fy=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Nμf=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μ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fm≤ f静≤O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VgρF= (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F=G(1).适用条件(2) .G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 g = Gc、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8、库仑力:F=K (适用条件)9、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的公式定律和二级结论的总结
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的公式定律和二级结论的总结圆周运动公式
1、v(线速度)=S/t=2πr/T=ωr=2πrf(S代表弧长,t代表时间,r代表半径)。
2、q(角速度)=θ/t=2π/T=2πn(θ表示角度或者弧度)。
3、T(周期)=2πr/v=2π/ω。
4、n(转速)=1/T=v/2πr=ω/2π。
5、Fn(向心力)=mrω^2=mv^2/r=mr4π^2/T^2=mr4π^2f^2。
6、an(向心加速度)=rω^2=v^2/r=r4π^2/T^2=r4π^2n^2。
7、vmax(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gr(无杆支撑)。
2圆周运动的特点
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轨迹是圆,角速度,周期,线速度的大小(注:因为线速度是矢量,"线速度"大小是不变的,而方向时时在变化)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变,且向心加速度方向总是指向圆心。
线速度定义:质点沿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ΔL与所用的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或者角速度与半径的乘积。
线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是矢量。
角速度的定义:半径转过的弧度(弧度制:360°=2π)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
(匀速圆周运动中角速度恒定)
周期的定义: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
转速的定义: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所转过的圈数。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篇一: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公式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1 公式大全1. V=X/tV是平均速度(m/s) X是位移(m) t是时间(s);2. Vt=Vo+a0t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2)t是时间(s);3. X=Vot+(1/2)at2X是位移(m) Vo是初速度(m/s) t是时间(s) a是加速度(m/s2);4. Vt2-Vo2=2aX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2)X是位移(m);5. h=(1/2)gt2Vt=gtVt2=2ghh是高度(m)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t是时间(s) Vt是末速度(m/s);6. G=mgG是重力(N) m是质量(kg)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7. f=μFNf是摩擦力(N)μ是动摩擦因数 FN是支持力(N);8. F=kXF是弹力(N) k是劲度系数(N/m) X是伸长量(m);9. F=maF是合力(N) m是质量(kg) a是加速度(m/s2)。
计时基准都是取自家用电的周期,在我国每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秒,因而有相同的数据采集方法与数据整理分析方法,并可与斜面小车、轨道小车等配套使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即一秒打50个点。
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1、自由落体运动初始点的分析:看纸带的前两个点的距离是否接近2mm,接近2mm的纸带才是由静止开始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纸带。
2.实验纸带是否研究匀变速运动的分析:测量纸带上相邻各点的距离之差是否相等,若相等就是匀变速运动,否则就不是;即匀变速运动的纸带相邻两点的距离差满足 s(n+1)-s(n)=aT3.计算匀变速运动中某点瞬时速度;由匀变速运动物体在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该段位移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V(n)=[s(n)+s(n+1)]/2t s(n)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个计时点的位移,s(n+1)指第N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s(n)+s(n+1)]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即把要求的点包括在了他们中间即N处),t指发生两个相邻计数点(N-1到N,N到N+1)之间的时间间隔.2T就是时间间隔总和4.计算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1)理想纸带的加速度计算:由于理想纸带描述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之差完全相等,即有:S2-S1=S3-S2=?=S(n)-S(n-1)=△S=aT ;故其加速度a=△S/T(2)实际的实验纸带加速度计算: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之差不完全相等,为减小计算加速度时产生的偶然误差,采用隔位分析法计算,可以减小运算量,方法是,用S1,S2,S3.......表示相邻计数点的距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根据△S=aT 有S4-S1=(S4-S3)+(S3-S2)+(S2-S1)=3a1*T同理S5-S2=S6-S3=3a2*T求出a1=(S4-S1)/3T a2=(S5-S2)/3T a3=(S6-S3)/3T 再求平均值计算加速度:a=(a1+a2+a3)/3打点计时器一般就求解两个量:1、某一点的速度,把该点当做某一段的中间时刻,那么这一点的速度等于这一段的平均速度,公式就是v=x/t,x是这一段的总位移,t是总时间,一般取这一点前后两个点。
物理必修2公式总结
物理必修2公式总结1. 力学1.1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净作用力为零。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2 动量和冲量•动量(p):物体的质量(m)与其速度(v)的乘积,即 p = m * v。
•冲量(J):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时间积累,即J = F * Δt。
•冲量-动量定理:一个物体的动量变化量等于作用在其上的冲量,即 J = Δp。
1.3 力和加速度•作用力(F):一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 * a。
•摩擦力(f):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会产生一种相互阻碍运动的力,即摩擦力。
•弹性力(F):弹簧或弹性体的变形力。
2. 物理光学2.1 光的传播•光速(c):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即 c = 3 * 10^8 m/s。
•折射定律:光通过两种介质的界面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斯涅尔定律:光线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满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比。
2.2 光的成像•焦距(f):球面镜或透镜的焦点到镜面或透镜的距离。
•物距(u):指物体与球面镜或透镜之间的距离。
•像距(v):指成像后的物体与球面镜或透镜之间的距离。
•放大率(M):成像后物体的大小与实际物体的比值。
2.3 光的色散•色散:光在通过不同介质界面时,不同波长的光线偏离原来的路径,导致光的分散。
•折射率(n):光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真空中的光速之比。
•光的频率(v):光的振动次数或单位时间内通过某点的波峰数量。
3. 电学3.1 电场•电场强度(E):电场对单位测试电荷的作用力。
•电势差(V):电场中电荷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时所做的功。
•电容(C):电容器储存电荷的能力。
3.2 电流和电阻•电流(I):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截面的数量。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公式大全总结引力定律是描述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定律。
以下是高中物理必修二中关于引力定律的公式总结。
1.牛顿引力定律牛顿引力定律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有关,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
公式如下:F=G*(m1*m2)/r^2其中,F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是引力常量,m1和m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2.引力常量3.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在地球表面,重力的大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重力F=m*g其中,F是重力,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
4.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是在地球上每单位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力的大小。
近似可将重力加速度取为9.8m/s^25.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是物体在重力场中的位置上所具有的势能。
其计算公式为:重力势能Ep=m*g*h其中,Ep是重力势能,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物体的高度。
6.万有引力势能万有引力势能是两个物体之间因引力而具有的势能。
其数值计算公式为:万有引力势能Ep=-G*(m1*m2)/r其中,Ep是万有引力势能,G是引力常量,m1和m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7.离心力离心力是物体在旋转或做曲线运动中所受到的向外的力。
其计算公式为:离心力Fc=m*v^2/r其中,Fc是离心力,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r是离轴距离。
8.万有引力加速度万有引力加速度是物体在因为引力而做曲线运动时所受到的加速度。
其计算公式为:万有引力加速度a=G*(m1*m2)/r^2其中,a是万有引力加速度,G是引力常量,m1和m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以上是高中物理必修二中关于引力定律的相关公式总结。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和理解物体间引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物体在重力和万有引力场中的运动情况。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概念、规律】 一、曲线运动1.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2.运动的性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它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运算法则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故它们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1)等时性:合运动与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2)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时,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不受其他分运动的影响. (3)等效性:各分运动叠加起来与合运动有完全相同的效果. 【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 对曲线运动规律的理解 1.曲线运动的分类及特点(1)匀变速曲线运动:合力(加速度)恒定不变. (2)变加速曲线运动:合力(加速度)变化. 2.合外力方向与轨迹的关系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轨迹一定夹在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速度方向与轨迹相切,合外力方向指向轨迹的“凹”侧. 3.速率变化情况判断(1)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速率增大; (2)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速率减小; (3)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速率不变. 考点二 运动的合成及合运动性质的判断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均是矢量,故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运动的性质判断⎩⎪⎨⎪⎧加速度或合外力⎩⎨⎧变化:变加速运动不变: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或合外力与速度方向⎩⎨⎧共线:直线运动不共线:曲线运动3.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性质的判断两个互成角度的分运动 合运动的性质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进行各量的合成运算.【思想方法与技巧】两种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例一、小船渡河模型1.模型特点两个分运动和合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其中一个分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另一分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研究其速度方向不同时对合运动的影响.这样的运动系统可看做小船渡河模型.2.模型分析(1)船的实际运动是水流的运动和船相对静水的运动的合运动.(2)三种速度:v1(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2(水流速度)、v(船的实际速度).(3)两个极值①过河时间最短:v1⊥v2,t min=dv1(d为河宽).②过河位移最小:v⊥v2(前提v1>v2),如图甲所示,此时x min=d,船头指向上游与河岸夹角为α,cos α=v2v1;v1⊥v(前提v1<v2),如图乙所示.过河最小位移为x min=dsin α=v2v1d.3.求解小船渡河问题的方法求解小船渡河问题有两类:一是求最短渡河时间,二是求最短渡河位移.无论哪类都必须明确以下三点:(1)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分运动和合运动,在船的航行方向也就是船头指向方向的运动,是分运动;船的运动也就是船的实际运动,是合运动,一般情况下与船头指向不共线.(2)运动分解的基本方法,按实际效果分解,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沿水流方向和船头指向分解.(3)渡河时间只与垂直河岸的船的分速度有关,与水流速度无关.二、绳(杆)端速度分解模型1.模型特点绳(杆)拉物体或物体拉绳(杆),以及两物体通过绳(杆)相连,物体运动方向与绳(杆)不在一条直线上,求解运动过程中它们的速度关系,都属于该模型.2.模型分析(1)合运动→绳拉物体的实际运动速度v(2)分运动→⎩⎨⎧其一:沿绳或杆的分速度v 1其二:与绳或杆垂直的分速度v 2(3)关系:沿绳(杆)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相等. 3.解决绳(杆)端速度分解问题的技巧(1)明确分解谁——分解不沿绳(杆)方向运动物体的速度; (2)知道如何分解——沿绳(杆)方向和垂直绳(杆)方向分解;(3)求解依据——因为绳(杆)不能伸长,所以沿绳(杆)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相等.第二节 抛体运动【基本概念、规律】 一、平抛运动1.性质:平抛运动是加速度恒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2.规律:以抛出点为原点,以水平方向(初速度v 0方向)为x 轴,以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1)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 x =v 0,位移:x =v 0t .(2)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v y =gt ,位移:y =12gt 2. (3)合运动①合速度:v =v 2x +v 2y ,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则tan θ=v y v 0=gt v 0. ②合位移:x 合=x 2+y 2,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则tan α=y x =gt2v 0.二、斜抛运动 1.性质加速度为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为抛物线.2.规律(以斜向上抛为例说明,如图所示)(1)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v x =v 0cos θ. (2)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v y =v 0sin θ-gt . 【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 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1.飞行时间:由t =2hg 知,时间取决于下落高度h ,与初速度v 0无关.2.水平射程:x =v 0t =v 02hg ,即水平射程由初速度v 0和下落高度h 共同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3.落地速度:v t =v 2x +v 2y =v 20+2gh ,以θ表示落地速度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有tan θ=v y v x =2ghv 0,所以落地速度也只与初速度v 0和下落高度h 有关.4.速度改变量:因为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恒定的重力加速度g,所以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间隔Δt内的速度改变量Δv=gΔt相同,方向恒为竖直向下,如图甲所示.5.两个重要推论(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如图乙中A点和B点所示.(2)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任一位置处,设其末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tan α=2tan θ.6.“化曲为直”思想在抛体运动中的应用(1)根据等效性,利用运动分解的方法,将其转化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在这两个方向上分别求解.(2)运用运动合成的方法求出平抛运动的速度、位移等.考点二与斜面相关联的平抛运动1.斜面上的平抛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在解答这类问题时除要运用平抛运动的位移和速度规律,还要充分运用斜面倾角,找出斜面倾角同位移和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关系,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常见的模型如下:2.(1)从斜面上某点抛出又落到斜面上,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等于斜面倾角;(2)从斜面外抛出的物体落到斜面上,注意找速度方向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考点三与圆轨道关联的平抛运动在竖直半圆内进行平抛时,圆的半径和半圆轨道对平抛运动形成制约.画出落点相对圆心的位置,利用几何关系和平抛运动规律求解.平抛运动的临界问题(1)在解决临界和极值问题时,正确找出临界条件(点)是解题关键.(2)对于平抛运动,已知平抛点高度,又已知初速度和水平距离时,要进行平抛运动时间的判断,即比较t1=2hg与t2=xv0,平抛运动时间取t1、t2的小者.(3)本题中,两发子弹不可能打到靶上同一点的说明:若打到靶上同一点,则子弹平抛运动时间相同,即t =Lv 0+v =L -90v ,L =3 690 m ,t =4.5 s >2hg =0.6 s ,即子弹0.6 s 后就已经打到地上.第三节 圆周运动【基本概念、规律】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1.线速度:描述物体圆周运动的快慢,v =Δs Δt =2πrT .2.角速度:描述物体转动的快慢,ω=ΔθΔt =2πT .3.周期和频率:描述物体转动的快慢,T =2πr v ,T =1f . 4.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a n =rω2=v 2r =ωv =4π2T 2r .5.向心力:作用效果产生向心加速度,F n =ma n . 二、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的比较 项目 匀速圆周运动 非匀速圆周运动 定义 线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 线速度大小变化的圆周运动 运动特点 F 向、a 向、v 均大小不变,方向变化,ω不变F 向、a 向、v 大小、方向均发生变化,ω发生变化向心力F 向=F 合由F 合沿半径方向的分力提供三、离心运动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2.供需关系与运动如图所示,F 为实际提供的向心力,则: (1)当F =mω2r 时,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2)当F =0时,物体沿切线方向飞出; (3)当F <mω2r 时,物体逐渐远离圆心; (4)当F >mω2r 时,物体逐渐靠近圆心. 【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 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1.运动实例:圆锥摆、火车转弯、飞机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飞行等.2.重力对向心力没有贡献,向心力一般来自弹力、摩擦力或电磁力.向心力的方向水平,竖直方向的合力为零.3.涉及静摩擦力时,常出现临界和极值问题. 4.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的解题方法(1)对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确定向心力的来源,涉及临界问题时,确定临界条件; (2)确定圆周运动的圆心和半径; (3)应用相关力学规律列方程求解.考点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1.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有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两种.2.只有重力做功的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定是变速圆周运动,遵守机械能守恒.3.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涉及知识面比较广,既有临界问题,又有能量守恒的问题.4.一般情况下,竖直面内的变速圆周运动问题只涉及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两种情形.考点三圆周运动的综合问题圆周运动常与平抛(类平抛)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组合而成为多过程问题,除应用各自的运动规律外,还要结合功能关系进行求解.解答时应从下列两点入手:1.分析转变点:分析哪些物理量突变,哪些物理量不变,特别是转变点前后的速度关系.2.分析每个运动过程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性质,明确遵守的规律.3.平抛运动与圆周运动的组合题,用平抛运动的规律求解平抛运动问题,用牛顿定律求解圆周运动问题,关键是找到两者的速度关系.若先做圆周运动后做平抛运动,则圆周运动的末速等于平抛运动的水平初速;若物体平抛后进入圆轨道,圆周运动的初速等于平抛末速在圆切线方向的分速度.【思想方法与技巧】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轻杆、轻绳”模型1.模型特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至轨道最高点时的受力情况可分为两类:一是无支撑(如球与绳连接、沿内轨道的“过山车”等),称为“轻绳模型”;二是有支撑(如球与杆连接、小球在弯管内运动等),称为“轻杆模型”.2.模型分析绳、杆模型常涉及临界问题,分析如下:(1)定模型:首先判断是轻绳模型还是轻杆模型,两种模型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不同,其原因主要是“绳”不能支持物体,而“杆”既能支持物体,也能拉物体.(2)确定临界点:v 临=gr ,对轻绳模型来说是能否通过最高点的临界点,而对轻杆模型来说是F N 表现为支持力还是拉力的临界点. (3)定规律: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第四节 万有引力与航天【基本概念、规律】 一、万有引力定律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2.公式:F =G m 1m 2r 2,其中G =6.67×10-11 N·m 2/kg 2.3.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均匀的球体可视为质点,其中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也适用,其中r 为球心到质点间的距离. 二、宇宙速度1.经典时空观(1)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不随速度的改变而改变的.(2)在经典力学中,同一物理过程发生的位移和对应时间的测量结果在不同的参考系中是相同的.2.相对论时空观同一过程的位移和时间的测量与参考系有关,在不同的参考系中不同. 3.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低速运动,不适用于高速运动;只适用于宏观世界,不适用于微观世界. 【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 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 1.解决天体(卫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1)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即 G Mm r 2=ma n =m v 2r =mω2r =m 4π2r T 2(2)在中心天体表面或附近运动时,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即G MmR 2=mg (g 表示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2.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1)利用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和天体半径R .由于G Mm R 2=mg ,故天体质量M =gR 2G ,天体密度ρ=M V =M 43πR 3=3g4πGR .(2)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①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G Mm r 2=m 4π2T 2r ,得出中心天体质量M =4π2r 3GT 2; ②若已知天体半径R ,则天体的平均密度 ρ=M V =M 43πR 3=3πr 3GT 2R 3;③若天体的卫星在天体表面附近环绕天体运动,可认为其轨道半径r 等于天体半径R ,则天体密度ρ=3πGT 2.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T ,就可估算出中心天体的密度. 3.(1)利用圆周运动模型,只能估算中心天体质量,而不能估算环绕天体质量.(2)区别天体半径R 和卫星轨道半径r :只有在天体表面附近的卫星才有r ≈R ;计算天体密度时,V =43πR 3中的R 只能是中心天体的半径.考点二 卫星运行参量的比较与运算 1.卫星的各物理量随轨道半径变化的规律2.卫星运动中的机械能(1)只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和沿椭圆轨道运动,机械能均守恒,这里的机械能包括卫星的动能、卫星(与中心天体)的引力势能.(2)质量相同的卫星,圆轨道半径越大,动能越小,势能越大,机械能越大. 3.极地卫星、近地卫星和同步卫星(1)极地卫星运行时每圈都经过南北两极,由于地球自转,极地卫星可以实现全球覆盖.(2)近地卫星是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其运行的轨道半径可近似认为等于地球的半径,其运行线速度约为7.9 km/s. (3)同步卫星①轨道平面一定: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重合.②周期一定: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T =24 h =86 400 s. ③角速度一定: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④高度一定:卫星离地面高度h =3.6×104 km.⑤速率一定:运动速度v=3.07 km/s(为恒量).⑥绕行方向一定: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考点三卫星(航天器)的变轨问题1.轨道的渐变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的轨道半径发生缓慢变化,由于半径变化缓慢,卫星每一周的运动仍可以看做是匀速圆周运动.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判断这种变轨是离心还是向心,即轨道半径r是增大还是减小,然后再判断卫星的其他相关物理量如何变化.2.轨道的突变由于技术上的需要,有时要在适当的位置短时间启动飞行器上的发动机,使飞行器轨道发生突变,使其进入预定的轨道.(1)当卫星的速度突然增加时,G Mmr2<mv2r,即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卫星将做离心运动,脱离原来的圆轨道,轨道半径变大,当卫星进入新的轨道稳定运行时由v=GMr可知其运行速度比原轨道时减小.(2)当卫星的速度突然减小时,G Mmr2>mv2r,即万有引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卫星将做近心运动,脱离原来的圆轨道,轨道半径变小,当卫星进入新的轨道稳定运行时由v=GMr可知其运行速度比原轨道时增大;卫星的发射和回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不论是轨道的渐变还是突变,都将涉及功和能量问题,对卫星做正功,卫星机械能增大,由低轨道进入高轨道;对卫星做负功,卫星机械能减小,由高轨道进入低轨道.考点四宇宙速度的理解与计算1.第一宇宙速度v1=7.9 km/s,既是发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大环绕速度.2.第一宇宙速度的求法:(1)GMmR2=mv21R,所以v1=GMR. (2)mg=mv21R,所以v1=gR.【思想方法与技巧】双星系统模型1.模型特点(1)两颗星彼此相距较近,且间距保持不变.(2)两颗星靠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做匀速圆周运动.(3)两颗星绕同一圆心做圆周运动.2.模型分析(1)双星运动的周期和角速度相等,各以一定的速率绕某一点转动,才不至于因万有引力作用而吸在一起.(2)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双星绕共同的中心做圆周运动时总是位于旋转中心的两侧,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4)双星轨道半径之和等于它们之间的距离.3.(1)解决双星问题时,应注意区分星体间距与轨道半径:万有引力定律中的r为两星体间距离,向心力公式中的r为所研究星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2)宇宙空间大量存在这样的双星系统,如地月系统就可视为一个双星系统,只不过旋转中心没有出地壳而已,在不是很精确的计算中,可以认为月球绕着地球的中心旋转.求极值的六种方法从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来看,考查极值问题的频率越来越高,由于这类试题既能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又能考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将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下面介绍极值问题的六种求解方法. 一、临界条件法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利用临界条件和关系建立方程组求解,这是高中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二、二次函数极值法对于二次函数y =ax 2+bx +c ,当a >0时,y 有最小值y min =4ac -b 24a ,当a <0时,y 有最大值y max =4ac -b 24a .也可以采取配方法求解. 三、三角函数法某些物理量之间存在着三角函数关系,可根据三角函数知识求解极值. 四、图解法此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求矢量极值问题,如动态平衡问题,运动的合成问题,都是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求最小值. 五、均值不等式法任意两个正整数a 、b ,若a +b =恒量,当a =b 时,其乘积a ·b 最大;若a ·b =恒量,当a =b 时,其和a +b 最小. 六、判别式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Δ=b 2-4ac ≥0时有实数根,取等号时为极值,在列出的方程数少于未知量个数时,求解极值问题常用这种方法.第五节 功和功率【基本概念、规律】 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2.公式:W =Fl cos_α.适用于恒力做功.其中α为F 、l 方向间夹角,l 为物体对地的位移. 3.功的正负判断(1)α<90°,力对物体做正功.(2)α>9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该力做功. (3)α=90°,力对物体不做功.特别提示:功是标量,比较做功多少看功的绝对值. 二、功率1.定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3.公式(1)定义式:P =Wt ,P 为时间t 内的平均功率.(2)推论式:P=Fv cos_α.(α为F与v的夹角)【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恒力做功的计算1.恒力做的功直接用W=Fl cos α计算.不论物体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上式均适用.2.合外力做的功方法一:先求合外力F合,再用W合=F合l cos α求功.适用于F合为恒力的过程.方法二:先求各个力做的功W1、W2、W3…,再应用W合=W1+W2+W3+…求合外力做的功.3.(1)在求力做功时,首先要区分是求某个力的功还是合力的功,是求恒力的功还是变力的功.(2)恒力做功与物体的实际路径无关,等于力与物体在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或等于位移与在位移方向上的力的乘积.考点二功率的计算1.平均功率的计算:(1)利用P=W t.(2)利用P=F·v cos α,其中v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瞬时功率的计算:利用公式P=F·v cos α,其中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注意:对于α变化的不能用P=Fv cos α计算平均功率.3.计算功率的基本思路:(1)首先要明确所求功率是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对应于某一过程的功率为平均功率,对应于某一时刻的功率为瞬时功率.(2)求瞬时功率时,如果F与v不同向,可用力F乘以F方向的分速度,或速度v乘以速度v 方向的分力求解.考点三机车启动问题的分析1.两种启动方式的比较v↑⇒F=P不变v↓⇒a=F-F阻m↓F-F2.三个重要关系式(1)无论哪种运行过程,机车的最大速度都等于其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即v m=PF min=PF阻(式中F min为最小牵引力,其值等于阻力F阻).(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的过程中,匀加速过程结束时,功率最大,速度不是最大,即v=P F<v m=P F阻.(3)机车以恒定功率运行时,牵引力做的功W=Pt.由动能定理:Pt-F阻x=ΔE k.此式经常用于求解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过程的位移大小.3.分析机车启动问题时的注意事项(1)在用公式P=Fv计算机车的功率时,F是指机车的牵引力而不是机车所受到的合力.(2)恒定功率下的加速一定不是匀加速,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可用W=Pt计算,不能用W=Fl计算(因为F是变力).(3)以恒定牵引力加速时的功率一定不恒定,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常用W=Fl计算,不能用W=Pt计算(因为功率P是变化的).【思想方法与技巧】变力做功的求解方法一、动能定理法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既适用于求恒力功也适用于求变力功.二、平均力法如果力的方向不变,力的大小对位移按线性规律变化(即F=kx+b)时,F由F1变化到F2的过程中,力的平均值为F=F1+F22,再利用功的定义式W=F l cos α来求功.三、微元法当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做曲线运动时,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变,可将曲线分成无限个小元段,每一小元段可认为恒力做功,总功即为各个小元段做功的代数和.通过微元法不难得到,在往返的运动中,摩擦力、空气阻力做的功,其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四、等效转换法若某一变力的功和某一恒力的功相等,即效果相同,则可以通过计算该恒力做的功,求出该变力做的功,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单,也就是说通过关联点,将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这种方法称为等效转换法.五、图象法由于功W=Fx,则在F-x图象中图线和x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F做的功.在x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功,x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功.六、用W=Pt计算机车以恒定功率P行驶的过程,随速度增加牵引力不断减小,此时牵引力所做的功不能用W=Fx来计算,但因功率恒定,可以用W=Pt计算.第六节动能动能定理【基本概念、规律】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2.表达式:E k =12mv 2.3.单位:焦耳,1 J =1 N·m =1 kg·m 2/s 2. 4.矢标性:标量. 二、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W =E k2-E k1=12mv 22-12mv 21. 3.适用范围(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 【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1.对动能定理的理解(1)动能定理公式中等号表明了合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间的两个关系: ①数量关系:即合外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 ②因果关系:合外力的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2)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 、l 、m 、v 、W 、E k 等,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问题时,优先考虑使用动能定理.2.运用动能定理需注意的问题(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时,不必深究物体运动过程中状态变化的细节,只需考虑整个过程的功及过程初末的动能.(2)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分段考虑,也可整个过程考虑.但求功时,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作用的,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求出总功,计算时要把各力的功连同正负号一同代入公式.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 受哪些力→各力是否做功→做正功还是负功→做多少功→各力做功的代数和(3)明确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状态的动能E k1和E k2;(4)列动能定理的方程W 合=E k2-E k1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 考点二 动能定理与图象结合问题 解决物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1.观察题目给出的图象,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分析解答问题.或者利用函数图线上的特定值代入函数关系式求物理量.4.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分清图象的类型.若是F -x 图象,则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公式汇总word版本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公式汇总第7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恒力做功:W=Flcos α(α为F 方向与物体位移l 方向的夹角) (1)两种特殊情况:①力与位移方向相同:α=0,则W=Fl②力与位移方向相反:α=1800,则W=-Fl ,如阻力对物体做功(2)α<900,力对物体做正功;α=900,力不做功;900<α≤1800,力对物体做负功 (3)总功:⋅⋅⋅++=321W W W W 总(正.、负.功代数和);αcos l F W 合总= (4)重力做功:h mg W G ∆±=(h ∆是初、末位置的高度差),升高为负,下降为正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2.功率(单位:瓦特):平均功率:tWP =、-=v F P ;瞬时功率:P=Fv瞬注意:交通工具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F 牵v在水平路面上最大行驶速度:阻F Pv =m ax (当F 牵最小时即F 牵=F 阻,a =0)3.重力势能:E P =mgh (h 是离参考面的高度,通常选地面为参考面),具有相对性 4.弹簧的弹性势能:221l k E P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l ∆为弹簧的形变量) 5.动能:221mv E K =6.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结果为如下图所示(W -v 2关系) 7.动能定理:在一个过程中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去初动能。
12K K E E W -=合或21223212121mv mv W W W -=⋅⋅⋅+++ 8.机械能: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P K E E E += 9.机械能守恒定律:2211P K P K E E E E +=+W2v 0⨯⨯⨯⨯⨯2221212121mgh mv mgh mv +=+(动能只跟重力势能转化的)条件:只有重力....做功或只有重力、弹簧弹力做功即动能只跟势能转化 思路:对求变力做功、瞬间过程力做功、只关注初、末状态的,动能定理优势大大地方便!对求曲线运动、只关注初、末状态的,且不计摩擦的(只有动能与势能间相互转化)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较好!如下面的几种情况,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方便(不计阻力),若有阻力,则用动能定理来求速度、阻力做的功等。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公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下面我将对高中物理必修二中的一些重要公式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力的定义公式,F=ma。
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其中,F代表力的大小,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
2. 动能公式,E=1/2mv^2。
这个公式表示了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其中,E代表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的动能大小。
3. 功的计算公式,W=Fs。
这个公式表示了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与力的大小和物体位移的乘积成正比。
其中,W代表做功大小,F代表力的大小,s代表物体的位移。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力所做的功。
4. 弹簧弹力公式,F=kx。
这个公式表示了弹簧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变形的长度成正比。
其中,F代表弹力的大小,k代表弹簧的弹性系数,x代表弹簧的变形长度。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弹簧所受的弹力大小。
5.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F=mv^2/r。
这个公式表示了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所受的向心力与物体的质量、速度的平方和半径成正比。
其中,F代表向心力的大小,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r代表圆周运动的半径。
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在圆周运动中所受的向心力大小。
以上就是我对高中物理必修二中一些重要公式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通过掌握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希望大家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多多练习,加深对这些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祝大家学习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公式大全引力公式是质点间相互引力的计算公式,它描述了物体间引力的强度和方向。
在高中物理必修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种引力公式:牛顿引力公式和万有引力公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公式及其相关概念。
1.牛顿引力公式:两个质点之间的引力大小正比于它们的质量,反比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且方向沿着连接两个质点的直线方向。
设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质点之间的距离为r,则它们之间的引力F为:F=G*m1*m2/r²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约等于6.67×10^-11 N·m²/kg²。
牛顿引力公式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引力计算,例如地球和天体之间的引力、两个质点间的重力等等。
2.万有引力公式:适用于质点和球对称分布的物体之间的引力计算。
万有引力公式表示了质点与球对称分布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质量、距离以及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
设球对称分布物体的质量为M、质点的质量为m、距离为r,则质点所受到的引力F为:F=G*M*m/r²在万有引力公式中,球体近似为质点,只需要考虑球体的总质量,忽略球体内部的质量分布。
除去上述两个公式,还有一些与引力有关的概念和公式:3.引力加速度公式: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离为r的地球表面上受到的引力F与物体的质量m的比值为物体所受的引力加速度g。
F=m*g这个公式用于计算地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通常近似取为9.8m/s²。
4.等效重力公式:当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外力F时F_g = m * g_eff其中g_eff为等效重力,计算公式为:g_eff = g - a其中a为物体与地面间的黏着力或者静摩擦力。
5.行星运动公式:行星绕太阳运动中,太阳和行星之间的引力大小与质量、距离以及行星的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为:F=G*M*m/r²这个公式适用于描述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中引力的大小与方向。
在高中物理必修二中,引力公式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它是了解和解决各类物体间相互作用问题的基础。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汇总
新课标高中物理公式汇编一、力学公式1、胡克定律: 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 、的合力的公式:F=角:α合力的方向与F1成=αtg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 +F2≤ F≤⎥ F1-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Fx=0∑或Fy=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Nμf=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μ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fm≤ f静≤O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VgρF= (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F=G(1).适用条件(2) .G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 g = Gc、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8、库仑力:F=K (适用条件)9、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 2 基本公式大全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①条件: v0与F合不共线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0的方向转向F合的方向2.自由落体运动①末速度:vt gt2gh②下落高度:h 1 gt22③下落时间:t 2 hg③上升时间:t上v 0g④总时间: t2v0g⑤最大高度:H v 02 2 g3.平抛运动①分速度v x v 0v y gt②合速度:vt v02g 2t 2 tan gt③速度方向:v0x v 0 t④分位移1 gt2y2⑤位移方向:⑥飞行时间:tangt2v0t2h,与 v0无关g—————————————————————4.线速度:v l2rt T5.角速度:2 t T6.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r7.周期与频率的关系:T1f8.转速与频率的关系:n f9.向心力:F m v2m2r m 4 2r m 4 2 n2 r m4 2 f 2rn r T 210.向心加速度:a nv 2242r42 2 4 2 f 2rrrT 2n r11.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vgr12.方程格式: F n 实际力所需的向心力—————————————————————18.开普勒第三定律: a 3kT 2 19.万有引力定律:20.中心天体质量:F Gm 1 m 2 ,G=6.67×10-11 r 2M4 2 r 3GT221.中心天体密度:Mπρ32 (T 为近地卫星周期 )34 GTπR322.卫星的运行速度: vGMr2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 GMR 224.第一宇宙速度 (环绕速度 ): v 1Rg 7.9km/s第二宇宙速度 (脱离速度 ):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 (逃逸速度 ):16.7km/s————————————————————— 25.功的计算: W Fscos26.变力做功的计算:①摩擦力做功: W f = fs ,s 为路程②图像法: F-s 图象围的“面积”代表功③功能关系:间接计算功 27.动能: E k1 mv 2228.重力势能: E pmgh29.弹性势能:E p 1 kx22 30.重力做功的特点:只与高度有关,W GE pW Ek 1 mv2 1 mv231.动能定理:总2221 32.机械能守恒定律:mgh 1 mv2mgh21 mv212122P W Fv cos 33.功率:tP fv m v m P34→f.交通工具行驶的最大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二(抛体运动)相关知识点与定理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二(抛体运动)一、曲线运动的条件1.动力学角度: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做曲线运动。
2.运动学角度: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做曲线运动。
二、曲线运动的速度1.曲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速度方向,就是运动轨迹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速度方向一定变化。
三、曲线运动的性质:曲线运动时的速度方向是变化的,不管速度大小是否改变,速度一定是变化的,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四、曲线运动性质的两种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所受的合力判断: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合力为恒力,则它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合力为变力,则它做变速曲线运动。
2.根据物体的加速度判断:若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加速度为不变,则它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加速度为变化,则它做变速曲线运动。
五、曲线运动的轨迹特点:合力(或加速度)指向曲线的凹侧。
六、合力与速率的关系1.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一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做速率越来越大的曲线运动。
2.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一夹角为直角时,物体做速率不变的曲线运动。
3.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一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做速率越来越小的曲线运动。
七、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1.等时性:各分运动与合运动同时发生和结束,经历的时间相同。
2.等效性:各分运动产生的共同效果与合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同。
3.同体性:各运动与合运动是同一物体的运动。
4.独立性:各运动之间彼此独立,互不影响。
八、两种运动的合成情况1.如果两个运动在同一条直线上,需选取正方向,与正方向同向的量取“+”,与正方向反方向的量取“-”。
2.如果两个运动互成角度,则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12九、合运动相关公式22y x v v v +=合速度的大小 22y v s +=合位移的大小十、小船渡河模型十一、平抛运动的条件1.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
物理必修2常用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2常用公式及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复习:一、功、功率、机械能和能源1、做功两要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2、功:αcos Fl W = 其中α为力F 的方向同位移L 方向所成的角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功和负功之分,单位为焦耳(J )3、物体做正功负功问题 (将α理解为F 与V 所成的角,更为简单)(1)当α=900时,W=0.这表示力F 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时,力F 不做功,如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桌面对球的支持力不做功。
(2)当α<900时, cos α>0,W>0.这表示力F 对物体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 对车做正功。
(3)当 时,cos α<0,W<0.这表示力F 对物体做负功。
如人用力阻碍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 对车做负功。
**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经常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取绝对值)。
例如,竖直向上抛出的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球做了-6J 的功,可以说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 的功。
说了“克服”,就不能再说做了负功。
4、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表达式为:221mv E K =5、重力势能是标量,表达式为:mgh E P =(1)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选取的参考面而言的。
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应该明确选取零势面。
(2)重力势能可正可负,在零势面上方重力势能为正值,在零势面下方重力势能为负值。
6、动能定理: 2022121mv mv W -= 其中W 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m 为物体质量,v 为末速度,0v 为初速度解答思路: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情况,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③明确物体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1k E 和2k E 。
④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12k k W E E =-和。
7、机械能守恒定律: 2211k p k p E E E E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没有任何外力做功。
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
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一、力学部分1. 动力学- 牛顿第二定律:F=ma- 牛顿第一定律:F=0- 牛顿第三定律:F12=-F212. 动能和功- 动能定理:W=ΔK- 功的定义:W=F·s·cosθ3. 万有引力- 引力定律:F=G·(m1·m2)/r^2- 万有引力势能:E=-G·(m1·m2)/r4.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v^2/r- 圆周运动的周期:T=2πr/v5.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的大小:F=√(F1^2+F2^2+2F1F2cosθ)- 分力的大小:F1=F·cosθ,F2=F·sinθ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 摄氏度与开氏度的转换:K=℃+273.15 - 热量的传递:Q=m·c·ΔT2.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热力学第二定律:ΔS≥03. 热传导- 热传导定律:Q/t=k·A·ΔT/l4. 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理想气体定律:P1·V1/T1=P2·V2/T25. 热机效率- 卡诺循环效率:η=1-(Tc/Th)三、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θi=θr2.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n1·sinθ1=n2·sinθ23. 光的成像- 薄透镜成像公式:1/f=1/v-1/u4. 光的波动性- 单缝衍射:dsinθ=mλ- 双缝干涉:dsinθ=(m+1/2)λ5. 光谱学- 光的色散:n=λc四、电磁学部分1. 电场与电势- 电场强度:E=F/q- 电势差:ΔV=W/q2. 电阻电路- 欧姆定律:I=V/R- 等效电阻:1/R=1/R1+1/R2+...3.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dΦ/dt4. 电场中的运动- 洛伦兹力:F=q(E+v×B)5. 电磁辐射- 麦克斯韦方程组:∮E·ds=0,∮B·ds=μ0I,∮E·dl=-dΦ/dt,∮B·dl=μ0ε0dΦ/dt通过对物理必修二课程中的主要公式进行总结,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各个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知识点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x/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v o2=2ax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 v t–v o)/2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 v t2–v o2)/2]1/26.位移x=v平t= v o t+at2/27.加速度a=(v t-v o)/t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x=aT2Δx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 a=(v 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F=ma)。
(4)图象的应用:看到图象后分清两轴,看清单位,还有坐标原点是不是O起点,注意图象的斜率和图线与横轴包含的面积的物理意义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x= v o t+at2/22.末速度v t=v o+gt(g=9.8≈10m/s2 )3.有用推论v t2–v o2= -2gx( 取向上为正)4.上升最大高度H m= v 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 v o /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一高度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 x = v o2.竖直方向速度v y =gt3.水平方向位移x= v o t4.竖直方向位移y= gt2/25.运动时间t=(2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 t =( v x2+ v x2)1/2=[ v 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anβ= v y/v x=gt/ v o7.合位移S=(x2+ 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 anα=y/x=gt/2 v 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高中物理必修2公式总结
1高中物理必修2公式姓名:第五章-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 ①条件:v 0与合F 不共线 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③弯曲方向:总是从v 0的方向转向合F 的方向3.平抛运动分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①末速度:gh gt v t 2== ②下落高度:221gt h =③下落时间:gh t 2=5.竖直下抛运动①末速度:gt v v t +=0 ②下落高度:2021gt t v h +=6.竖直上抛运动①末速度:gt v v t -=0 ②下落高度:2021gt t v h -=③上升时间:gv t 0=上④总时间:gvt 02=⑤最大高度:gv H 220=7.平抛运动②合速度:2220t g v v t +=③速度方向:0tan v gt =θ⑤位移方向:02tan v gt=θ ⑥飞行时间:gh t 2=,与v 0无关,由高度决定。
8.斜抛运动③飞行时间:gv t θsin 20=④射程:g v X θ2sin 20=⑤射高:gv Y 2θsin 220=——————————圆周运动部分———————— 9.线速度:Tr ts v ⋅==π210.角速度:Tt πϕω2==11.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ωr v = 12.周期与频率的关系:fT 1=13.向向a m F = 14.向心力:22224Tmr mr r v m F πω⋅===向15.向心加速度:22224Tr r r v a πω===向 16.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gr v =17.方程格式:所需的向心力实际力向==Ftv x ⋅=θcos 02021θsin gt t v y -⋅=t v x 0=221gt y =0v v x =gtv y =θcos 0v v x =gt-θsin 0v v y =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8.开普勒第三定律:k Ta =23 19.万有引力定律:221rmm G F =,G=6.67×10-11 Nm 2/kg 220.中心天体质量:2324GTr M π= 21.中心天体密度:)( 33423为近地卫星周期T GT ππR Mρ==人造地球卫星:卫星环绕速度v 、角速度ω、周期T 与半径r 的关系:(万有引力=向心力) 一条龙服务:r T m r m v m r Mm G 222224r πω===,可得:rGMv =,r 越大,v 越小; 3rGM=ω,r 越大,ω越小; GMr T 324π=,r 越大,T 越大。
物理必修二所有公式(二)
物理必修二所有公式(二)物理必修二所有公式以下是物理必修二课程中的一些重要公式,涉及到机械、热学、电磁等内容:1. 速度公式•公式:速度=位移时间•示例:若一个物体在5秒内移动了25米,则它的速度是25 m5 s=5 m/s2. 加速度公式•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时间•示例:若一个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以每秒5米的速度增加,则它的加速度是5 m/s1 s=5 m/s23.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力=质量×加速度•示例: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是3千克,受到的力是15牛顿,则它的加速度是15 N=5 m/s23 kg4. 力的合成公式•公式:合力=√水平力2+垂直力2•示例:若一个物体受到5牛顿的水平力和10牛顿的垂直力,则合力为√52+102=√125 N5. 力矩公式•公式:力矩=力×距离×sin(θ)•示例:若一个力为10牛顿的力以2米的距离施加在一个物体上,且与水平方向形成45度的角度,则力矩为10 N×2 m×sin(45∘)•公式:动能=12×质量×速度2•示例:若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速度为3米/秒,则它的动能为12×2 kg×(3 m/s)27. 功与能量转化公式•公式:功=能量转化•示例:当一个力为20牛顿的物体在5米的距离上移动时,功为20 N×5 m8. 电流强度公式•公式:电流强度=电量时间•示例:若一个电容器带有2库仑的电荷,在1秒内流过的电流强度为2 C1 s=2 A•公式:电阻=电压电流强度•示例:若一个电阻中施加了10伏的电压,产生的电流强度为2安培,则电阻为10 V2 A=5 Ω以上是“物理必修二所有公式”的一些例子,这些公式在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计算物理现象以及相应的数学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恒力做功:W=Flcos α(α为F 方向与物体位移l 方向的夹角) (1)两种特殊情况:①力与位移方向相同:α=0,则W=Fl
②力与位移方向相反:α=1800
,则W=-Fl ,如阻力对物体做功
(2)α<900,力对物体做正功;α=900,力不做功;900<α≤1800
,力对物体做负功 (3)总功:⋅⋅⋅++=321W W W W 总(正.、负.
功代数和);αcos l F W 合总= (4)重力做功:h mg W G ∆±=(h ∆是初、末位置的高度差),升高为负,下降为正 重力做功的特点:只跟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功率(单位:瓦特):平均功率:t
W P =、-=v F P ;瞬时功率:P=Fv 瞬
注意:交通工具发动机的功率指牵引力做功的功率:P=F 牵v
在水平路面上最大行驶速度:阻
F P
v =
m ax (当F 牵最小时即F 牵=F 阻,a =0) 3.重力势能:E P =mgh (h 是离参考面的高度,通常选地面为参考面),具有相对性 4.弹簧的弹性势能:22
1
l k E P ∆=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l ∆为弹簧的形变量) 5.动能:2
2
1mv E K =
6.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结果为如下图所示(W -v 2关系) 7.动能定理:在一个过程中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即末动能减去初动能。
12K K E E W -=合或21223212
121mv mv W W W -=
⋅⋅⋅+++ 8.机械能: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总和,P K E E E += 9.机械能守恒定律:2211P K P K E E E E +=+
22
21212
121mgh mv mgh mv +=+(动能只跟重力势能转化的)
条件:只有重力....
做功或只有重力、弹簧弹力做功即动能只跟势能转化 思路:对求变力做功、瞬间过程力做功、只关注初、末状态的,动能定理优势大大地方便!对求曲线运动、只关注初、末状态的,且不计摩擦的(只有动能与势能间相互转化)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较好!如下面的几种情况,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方便(不计阻力),若有阻力,则用动能定理来求速度、阻力做的功等。
W
2
⨯
⨯⨯⨯⨯
60º
L m
A B
h
A B
h
v 0
A
B R
第5章 曲线运动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 l 、v 、 a 的合成与分解。
由于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合成时均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平抛运动及其规律: (1)平抛运动:物体以一定速度水平抛出,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a =g ,方向竖直向下)
(2
)处理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平抛运动可看成是由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3)规律:分位移 水平位移 x =v 0t 竖直位移 y=h =
2
2
1gt (落地时间仅由抛出点高度决定) 分速度 水平速度v x =v 0 竖直速度 v y =gt
某一时刻瞬时速度(合速度)大小:2
2y x v v v +=
此刻瞬时速度的方向:t v g
v v y
0tan ==θ
物体位移(合位移)大小:l =22y x +,方向:x
y
=αtan
3.圆周运动: (1)线速度:T
r
v π2=
;角速度:T πω2=(单位:弧度每秒rad/s )
(2)线速度与角速度、半径r 的关系:v=r ω (3)转速(n )与周期的关系:n
T 1
=
(1秒转多少圈叫转速,转1圈的时间叫周期) (4)向心加速度:222
24T r r r v a n πω===,方向始终指向圆心,不断变化 (5)向心力:222
24T
mr mr r v m F n πω===,方向始终值向圆心,不断变化 注意:向心力是指向圆心的合力..
,按效果命名的,不能说物体除受到其它力外又受到一个向心力。
如图所示,汽车、小球在最高(低)点的向心力就是重力和支持力(重力和拉力、B 点:重力和轨道对球的压力)的合力。
支持力与压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A B
v v 1 v 2 θ
)α
)
O
R
M
m 60º
L m v 0
A
B R
1
k 与行星无关,仅由恒星(中心天体)质量决定
大多数行星轨道近似为圆,这样定律中半长轴a 即为轨道半径r
2.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发现)G 为引力常量,由卡文迪许首先测出)
3.一天体绕着另一天体(称为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基本方程有
②在地球表面质量为m 1即注意:(a )R 为地球(星球)的半径,r 为轨道半径,也是天体间的距离;M 为中心天体质量,m 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天体质量,g 为地球(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 )对卫星来说:r =R +h 推广:在星球表面质量为
m
常见题型:(1
r =R +h )
(2)由①与②可分析中心天体的质量、中心天体的密度及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4.第一宇宙速度:近地..
卫星的运行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 由于近地卫星的h 远远小于R ,可近似认为r ≈R
得7.9km/s 即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叫地球第一宇宙速度,也是最小..的发射..速度。
高空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7.9km/s ,但发射速度大于7.9km/s 。
卫星
其它公式总结
1.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 2.滑动摩擦力:N F F μ= 3.匀变速直线运动: (1)位移公式:2
02
1at t v x +
=(2)速度公式:at v v +=0 (3)速度与位移公式:ax v v 22
02
=-(4)平均速度:2
0v
v v +=
-
(只适用匀变速直线) 4.自由落体运动: (1)位移公式:2
2
1gt h =
(2)速度公式:gt v = 5.向心加速度的推导:设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的大小为v ,轨迹半径为r 。
经过时间△t ,物体从A 点运动到B 点。
尝试用v 、r 写出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v A 、v B 、△v 组成的三角形与ΔABO 相似
当△t 很小很小时,AB =Δl 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打B 点时的速度:t
x
v v AC B 2=
=-
(式中t =0.02s ;在计算时x 要注意单位..!) (2)器材:刻度尺、交流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电压为10v 以下;电火花计时器:电压为220v )、导线、铁架台(其它见图)
(3)实验步骤: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连接到低压交流电源
B.将连有重锤的纸带穿过限位孔,将纸带和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
C.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D.更换纸带,重复实验,根据记录处理数据 (4)实验原理:2
2
1mv mgh =
(5)误差分析:数据处理结果:2
2
1mv mgh >
,主要原因是重锤受到空气阻力及纸带受到摩擦阻力,这样减少的重力势能有部分转化为热,所以2
2
1mv mgh >。
7.平抛规律:左图说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右图说明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上图中斜槽末端水平目的:保证小球飞出的初速度方向水平
r v AB v =∆∴
r v AB v ⨯=∆∴t AB
r v t v a n ∆⋅=∆∆=∴v t l t AB =∆∆=∆∴r v v r v a n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