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定律-4
遗传规律--分离定律
遗传定律一、基因分离定律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解释2、解释的验证以及假说演绎法3、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4、证明某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的方法—自交或测交5、判断某显性个体是纯合子or杂合子(1)植物:自交,测交,检测花粉类型,单倍体育种(2)动物:测交5、显隐性判断6、概率计算:叉乘法;配子法;是否乘1/2的问题;杂合子连续自交的子代的各基因型概率,7、分离定律中的异常情况(1)不完全显性(2)致死现象:基因型致死(显性,隐性),配子致死(3)和染色体变异联系【显隐性判断】【定义法】1.已知马的栗色与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马中,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l匹小马。
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A.选择多对栗色马和白色马杂交,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反之,则白色为显性B.随机选出1匹栗色公马和4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若所产4匹马全部是白色,则白色为显性C.选择多对栗色马和栗色马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栗色马,则说明栗色为隐性D.自由放养的马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栗色马明显多于白色马,则说明栗色马为显性【假设法】2.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下面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选择一只直毛的雌蝇和一只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全为直毛则直毛为隐形B.选择一只非直毛的雌蝇和一只非直毛的雄蝇杂交,则子代雌性个体均可为直毛C.选择一只非直毛的雌蝇和一只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雌雄表现型一致,则直毛为显形D.选择一只直毛的雌蝇和一只非直毛的雄蝇杂交,若子代雌雄表现型不一致,则直毛为隐形【性状分离法】3.将黑斑蛇与黄斑蛇杂交,子一代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若再将F1黑斑蛇之间交配,F2中既有黑斑蛇又有黄斑蛇。
分离定律四条假说
分离定律四条假说摘要:一、孟德尔分离定律的背景和基本概念二、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四条假说1.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3.在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分离4.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 的性状分离比三、分离定律的演绎和验证1.演绎过程2.验证过程四、分离定律的意义和影响正文:孟德尔分离定律是遗传学领域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解释了为什么在杂合子的后代中,某些性状会以一定的比例出现。
这一定律的发现者,奥地利僧侣格里高利·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提出了四条假说,奠定了分离定律的基础。
首先,孟德尔提出,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这个假说认为,每个性状都由一对遗传因子决定,这些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这是分离定律的第一条假说。
其次,孟德尔认为,在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会分离。
这是分离定律的第三条假说。
也就是说,当生殖细胞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分开,每个生殖细胞只包含一对因子。
最后,孟德尔提出,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会发生1:1 的性状分离比。
这是分离定律的第四条假说。
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孟德尔进行了演绎和验证,最终得出了分离定律。
孟德尔的演绎过程是这样的:他假设豌豆的高和矮是由一对遗传因子决定的,而且这些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在生殖细胞中,这些因子会分离。
因此,当他将纯种高豌豆与纯种矮豌豆杂交后,得到的F1 代杂合子(所有个体都表现为高豌豆)在产生生殖细胞时,遗传因子会分离,每个生殖细胞包含一个高因子和一个矮因子。
当F1 代杂合子自交时,这些生殖细胞会随机结合,形成四种可能的组合:高- 高、高- 矮、矮- 高和矮- 矮。
因此,他预测,F2 代中,高豌豆和矮豌豆的比例应该是3:1。
通过实验验证,孟德尔发现,他的预测是正确的。
这就是分离定律的验证过程。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对于遗传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高中生物42总复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知识讲解_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高考总复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编稿:杨红梅审稿:闫敏敏【考纲要求】1.掌握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2.学会孟德尔遗传定律在育种及人类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考点梳理】【高清课堂:03-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要点一、分离定律的研究对象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高清课堂:03-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要点二、自由组合定律的研究对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AaBb自交:9:3:3:1AaBb测交:1:1:1: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要点三、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1.实验分析2.相关结论(1)F1的配子共有16种组合,F2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2)F2中双显性性状的个体占9/16,单显性性状的个体(绿圆、黄皱)各占3/16,双隐性性状的个体占1/16。
(3)F2中纯合子占4/16(1/16YYRR+1/16YYrr+l/16yyRR+1/16yyrr),杂合子占:1-4/16=12/16。
(4)F2中亲本类型(Y_R_+ yyrr)占10/16,重组类型占6/16(3/16Y_rR+3/16yyR_)。
要点四、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①黄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圆粒和皱粒是另一对相对性状,且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
②亲本基因型为YYRR和yyrr,分别产生YR、yr的配子。
③F1的基因型为YyRr,F1表现型为黄色圆粒(杂合)。
④F1自交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每对等位基因(Y与y,R与r)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即Y与y分离,R与r分离。
与此同时,非等位基因(Y与R,Y与r,y与R,y与r)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Y与R或r,y与R或r)。
控制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分离和组合彼此独立进行,互不干扰,所以,F1产生的雌、雄配子就各有四种:YR、Yr、yR、yr,且数目比接近1∶1∶1∶1。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必备6篇)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1篇1.理论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解惑]F1配子的种类有两种是指雌雄配子分别为两种(D和d),D和d的比例为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2篇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3.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3篇①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
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即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即A∶a=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通常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②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
原因如下:a.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若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b.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性状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4篇1.异花传粉的步骤:①→②→③→②。
(①去雄,②套袋处理,③人工授粉)2.常用符号及含义P:亲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
3.过程图解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F1 高茎↓⊗F2高茎矮茎比例 3 ∶14.归纳总结:(1)F1全部为高茎;(2)F2发生了性状分离。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5篇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①DD×DD→DD;②dd×dd→dd;③DD×dd→Dd;④Dd×dd→Dd∶dd=1∶1;⑤Dd×Dd→(1DD、2Dd)∶1dd=3∶1;⑥Dd×Dd→DD∶Dd=1∶1(全显)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高中必修二生物分离定律总结
科学 思维
“四法”验证分离定律 (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性状 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性 状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 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4)单倍体育种法: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 植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检验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遗传
例: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遗传因子A、a
控制),现有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AA与Aa的红花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 3。自然状态下其子
代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7:6:3
注意自然状态下是自交。
(2)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方法
①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为 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 ②去雄是指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其目的是防止 自花传粉;应在_开__花__前_ (花蕾期) 进行。 ③套袋的目的是 防止外来花粉 干扰,从而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 后所结。 ④异花传粉时,父本是指提供花粉的植株;母本是指接受花粉的植株。
8.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 别进入不同的配子,是对 一 对遗传因子来说的。
9.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 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是对 两对或两对以上 遗传因子来说的。
知识梳理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在传粉方面表现为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保证自然状态下都是 纯 种。 ②在性状方面表现为 具有易于区分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的性状 。 ③在操作方面表现为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授粉操作。
分离定律总结解读
基因分离定律适用范围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才适用,原核细胞和细胞质遗传均不适用。
揭示的是亲代细胞核.中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有性生殖随配子传递给子代的规律。
致死基因(lethal gene):导致个体或细胞死亡的基因称致死基因。
1、配子致死(gametic lethal):致死配子期发挥作用而致死。
例题1: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
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
请回答:(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窄叶个体各半时,其亲本基因型为。
(4)若后代性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1)X B X B、X b Y(2)X B X B、X B Y(3)X B X b、X b Y(4)X B X b、X B Y2.合子致死(zygotic lethal):致死基因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致死。
1907年Cuenot发现小鼠中黄鼠不能真实遗传,不论黄鼠与黄鼠杂交,还黄鼠与黑鼠相交,子代都出现分离:黄鼠x 黑鼠黄鼠2378,黑鼠2398黄鼠x 黄鼠黄鼠2396,黑鼠1235从上面第一个交配看来,黄鼠很象是杂种,因为与黑鼠的交配结果,下代分离为1:1,如果黄鼠是杂合体,则黄鼠与黄鼠交配,子代的分离比应该是3:1,可是从上面的第二个交配结果看来,倒是与2:1很适合。
所以表面上面不符合孟德尔比例,但实质上是服从孟德尔定律的,这是由于纯合黄鼠在胚胎期死亡了。
其遗传行为分析如下:黄鼠(A Y a) x黄鼠(A Y a)↓(1A Y A Y):2A Y a:1aa死亡黄鼠黑鼠也就是说,黄鼠基因 A Y影响两个性状:毛皮颜色和生存能力。
A Y在体色上为一显性效应,它对黑鼠基因a是显性,杂合体A Y a表型是黄鼠,但黄鼠基因A Y在致死作用方面有隐性效应,当黄鼠基因为纯合体A Y A Y时,才引起合子的死亡。
微专题4 离定律的遗传特例归纳
(3)从性遗传: 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 响的现象,如绵羊的有角基因 H 为显性,无角基因 h 为隐性, 在杂合子(Hh)中,公羊表现为有角,母羊则表现为无角。
3.表型模拟问题 生物的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由于受环境影响, 导致表现 型与基因型不符合的现象。如果蝇长翅(V)和残翅(v)的遗传受温 度的影响,其表现型、基因型与环境的关系如下表:
组别 1 2 3 亲代表现型 黑×黑 黑×白化 乳白×乳白 子代表现型 黑 22 10 0 银 0 9 0 乳白 0 0 30 白化 7 0 11 12
(
)
4 0 23 11 银×乳白 A.两只白化的豚鼠杂交,后代不会出现银色个体
B.该豚鼠群体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 6 种 C.无法确定这组等位基因间的显性程度 D.两只豚鼠杂交的后代最多会出现 4 种毛色
答案:(1)6 (2)让 4 种纯合植株相互杂交,即进行 6 组杂交,若 有 3 组子代开红花,2 组子代开黄花,1 组开蓝花,则显隐性关 系 为 TA>TB>TC>TD( 意 思 对 即 可 ) TD>TC>TA>TB (3)TA>TB>TD>TC 或
题点(二) 分离定律的异常分离比问题 3.某种品系的鼠毛色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 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结果,由此推断错误的是 ( )
表现型
基因型
A型
IAIA、IAi
B型
IB IB 、 IB i
AB型
IAIB
O型
ii
2.分离定律异常分离比的三大成因
(1)不完全显性:
Aa 与 AA 表现型不同,杂合子(Aa)自交产生的子代中, 性状分离比为 1∶2∶1。
分离定律精选教学PPT课件
3、基因类型
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等位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相同基因 纯合体内,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同性 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 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互为非等位基 因。有下面三种形式:
3、遗传概率的计算
(1)根据下表内的分离比值直接推出
亲本组合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后代基因型
AA AA:Aa=1:1
Aa AA:Aa:aa=1:2:1
Aa:aa=1:1 aa
后代表现型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全为显性
显性:隐性=3:1 显性:隐性=1:1
子一代为什么全是显性性状?子 二代为什么出现性状分离,且分
离比为3: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遗
紫
白
孟德尔的解释
传 P CC 图 解 配子 C
×
cc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 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用大写字母表示)
c
(
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用小写字母表示)
分 F1 紫 Cc
√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孟德尔(1822—1884),奥国人, 遗传学的奠基人。21岁起做修道士, 29岁起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1865 年宣读了自己研究的豌豆杂交实验 的论文《植物杂交实验》。62岁时 带着对遗传学无限的眷恋,回归了 无机世界。主要贡献有:
第16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讲义)(学生版)
第16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1.学生能够通过遗传与进化观理解分离定律的内容。
2.通过对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实验,建立类推理与演绎的思维。
3.通过对孟德尔实验的分析,根据初中所学遗传的相关知识,构建生物模型。
4.养成严谨的求知态度和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
考点一基因的分离定律1.分离定律的发现A.方法:_测交_实验,即让F1与_隐性纯合子_杂交。
B.原理: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纯合子的配子,所以不会掩盖F1配子中基因的表达。
C.目的: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正确性。
D.结论:测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取决于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易错点】“演绎推理”≠测交实验:“演绎推理”只是理论推导,“测交实验”则是在大田中进行杂交实验验证。
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例1.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使用了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下列有关假说演绎的方法错误的解析是()A. 演绎推理的作用是为了把微观假说内容提升到宏观方面证明B. 演绎推理是指根据假说内容推出测交的理论结果C.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属于假说D. 演绎过程是从个别现象推理到一般规律例2.分离定律的发现的思考(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都进行了哪些交配类型?(2)上述过程中包含哪些判断显隐性性状的方法?(3)请据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总结自交法有什么作用?(4)F1在形成配子时形成两种比例相等的雌(或雄)配子,F1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总数之比也是1∶1吗?(5)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6)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否能否定融合遗传?2.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思路:通过观察某些现象,可以说明杂合体(如Dd)能够产生两种配子。
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实验原理: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课时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1.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有哪些?
(1)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的; (2)相对性状易于区分; (3)子代数量多。
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哪些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三()三预设)期计演实测绎验交推结实理果验
((四四))得实实出施验实测验验交证结实果验
分离定律的内容
(五)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说明了什么?
Dd
D : d =1:1
1.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独立性)
2.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
选择
例1 下列对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分离
选择
例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
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C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可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 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比例接近 1∶2∶1
C.褐毛兔
D.A、B、C都不对
分离定律的应用
分离定律及其实现的条件
分离定律及其实现的条件
1. 嘿,你知道吗,分离定律啊,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比如说孟德尔研究豌豆的时候,不同性状的豌豆在遗传中就遵循着这个定律呢!这是不是很神奇呀?
2. 分离定律呀,那可是遗传世界里的重要规则哦!就好像搭积木,每一块都有它特定的位置。
就像果蝇的眼睛颜色遗传,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嘛!
3. 哇塞,分离定律啊,它可决定着遗传的走向呢!好比一场比赛,谁符合规则谁就能胜出。
就像兔子的毛色遗传,不就是这样吗?
4. 嘿呀,分离定律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真的很关键呢!像个指挥家,指挥着遗传的乐章。
比如鸡冠的形状遗传,不就是在它的指挥下进行的嘛!
5. 分离定律啊,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哟!仿佛是一条路,指引着遗传的方向。
就像人类的血型遗传,不就是沿着这条“路”在走嘛!
6. 哎呀,分离定律真的很了不起呢!好像是一个密码,解开遗传的秘密。
比如花朵颜色的遗传,不就是靠它来解密的嘛!
7. 哇哦,分离定律真的太有意思啦!就如同一个游戏规则,大家都得遵守。
像豌豆的高矮遗传,不就是遵循这个规则嘛!
8. 嘿,分离定律可是很有魅力的哟!仿佛是一道光,照亮遗传的道路。
比如小鼠的尾巴长短遗传,不就是它在照亮嘛!
9. 分离定律啊,真的是太神奇啦!好像是一个魔法,影响着遗传的变化。
就像玉米的籽粒颜色遗传,这魔法多厉害呀!
10. 哇,分离定律绝对是遗传里的大宝贝呀!就跟一个宝藏一样。
比如孔雀的羽毛颜色遗传,不就是这个宝藏的体现嘛!
我的观点结论:分离定律在遗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例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它真的是非常神奇又有趣呢!。
分离定律的相关计算
基因表达调控
基因表达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 转录、转录后修饰、翻译等多个环节。对基 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体的 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机制。
THANKS
感谢观看
表现型频率的计算
总结词
表现型频率是指某一群体中某种特定表现型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详细描述
表现型频率的计算公式为:表现型频率 = (该表现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 例如,在一个群体中,表现型为显性的个体有40个,表现型为隐性的个体有60 个,那么显性的表现型频率为40/(40+60)=40%。
基因频率的计算
某些生物在染色体数量上存在异常,如 三倍体、四倍体等。多倍体的研究有助 于理解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机制。
VS
非孟德尔遗传
孟德尔遗传遵循显性与隐性、独立分配等 规律,但有些遗传现象并不完全符合这些 规律。非孟德尔遗传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更 为复杂的遗传现象。
表观遗传与基因表达调控
表观遗传
表观遗传学研究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如 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等。这些调控 机制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影响生 物体的表型。
杂种优势的验证
定义
杂种优势是指将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杂 种一代在某些性状上表现出的优势。
目的
通过验证杂种优势,可以进一步证明分离定律的正 确性。
步骤
将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 观察杂种一代在某些性状上是否表现出优势 ,并与亲本进行比较。
05
分离定律的扩展与深化
连锁遗传与交换定律
连锁遗传
适用范围与限制
适用范围
适用于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 和染色体异常疾病的遗传分析。
限制
无法解释基因重组和突变等复杂遗传 现象。
4基因的分离定律的计算知识总结
专题一、基因的分离定律一、概念1.常见遗传学符号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正交反交测交回交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交配(也包括同一植株的自花受粉和异花受粉)。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回交:是指杂种与双亲之一相交。
巩固: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2.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3. 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相同基因、巩固:如图所示为具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已知位点1的基因是R,则正常情况下位点2和位点4的基因分别是()A.R、R或r B.r、R或r C.R、r D.r、R4.基因型、表现型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①藏报春甲(aa)在20℃时开白花;②藏报春乙(AA) 在20℃时开红花;③藏报春丙(AA)在30℃时开白花。
在分析基因型和表现型相互关系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①②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基因型决定的B.由①③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环境决定的C.由②③可知环境影响基因型的表达D.由①②③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5.纯合子、杂合子二、分析一对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代中纯合子、杂合子、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及其相应的曲线。
(要求:记住公式、学会推导、会画曲线)1.在不考虑基因突变时,以杂合体(Aa)的个体作材料进行遗传实验。
请回答:⑴让其连续自交n代,能表示自交代数和纯合体比例关系的图示是,能表示自交代数与隐性纯合子比例关系的图示是;2.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亲本连续自交,某代的纯合子所占的比例达95%以上,则该比例最早出现在()A.子3代B.子4代C.子五代D.子六代3.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四次,F4中纯合子比例为( ) F4中显性纯合子占显性性状的比例( ) F3中杂合子占显性性状的比例( )4.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得到F1, F1自交得到F2,其F2中AA、Aa、aa的比是()A 1:2:1 B4:4:1 C3:2:3 D2:3:2三、分析自交和自由交配的情况。
分离定律内容
分离定律内容分离定律,也称为分离定理,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描述了人类在面对离别时的一系列情感反应。
这个理论由心理学家拉斐尔·格里内贝克(Raphael Grenier-Benenquist)提出,在心理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分离定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否认、愤怒、质疑、愤慨和接受。
首先是否认,这是人们在听到离别消息时最常见的反应之一。
在面对不愿相信的现实时,我们往往会选择否认,试图让自己相信这只是一场梦境,很快会醒来。
否认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帮助我们暂时逃避现实的残酷。
但是,这种否认只能是一时的,当现实愈发强烈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真相。
接着是愤怒,这是人们面对离别时常见的情感反应之一。
在离别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到愤怒,愤怒于自己、愤怒于对方、愤怒于整个世界。
这种愤怒来源于我们对失去的不满和不甘,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然而,愤怒是一种消极情绪,如果无法妥善处理,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控制和释放愤怒情绪。
然后是质疑,这是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经常出现的情感反应之一。
在离别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质疑自己和对方,质疑选择的正确性和未来的方向。
这种质疑源于我们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是一种思维的混乱。
然而,质疑也是一个必经的阶段,通过反思和思考,我们才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和未来的方向。
接下来是愤慨,这是人们在面对离别时常见的情感反应之一。
在离别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到愤慨,愤慨于现实的残酷和无情,愤慨于自己和他人的无能为力。
这种愤慨来源于我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然而,愤慨也是一种消极情绪,如果无法妥善处理,可能会使我们陷入消极情绪的漩涡中。
最后是接受,这是人们在面对离别时最终达到的情感反应。
在经历一系列情感波动之后,我们最终会接受现实的残酷,接受离别带来的不幸。
这种接受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一种对现实的理性认知和积极面对的态度。
只有接受现实,我们才能从离别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分离定律四条假说
分离定律四条假说(最新版)目录一、分离定律的概念和背景二、孟德尔的假说内容三、假说的验证和推导四、分离定律的意义和影响正文一、分离定律的概念和背景分离定律是遗传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描述了在杂合子(具有两个不同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现象。
这个定律最早由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Gregor Mendel)在 19 世纪中叶发现,并成为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石。
二、孟德尔的假说内容孟德尔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提出了四条假说,它们分别是:1.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其中一个来自父亲,另一个来自母亲。
3.在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分离:孟德尔认为,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孟德尔认为,在受精过程中,雌性和雄性的配子会随机结合,从而决定后代的遗传特征。
三、假说的验证和推导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验证了他的假说。
他发现,在进行豌豆杂交后,第二代中出现了 3:1 的性状分离比,这正好符合他的假说。
此外,孟德尔的假说也可以通过演绎推理来验证。
他假设一对遗传因子在生殖细胞中分离,那么这对遗传因子在受精时,会以随机的方式结合。
如果这个假设是正确的,那么杂交后代的性状比应该符合 1:1:1:1 的比例。
孟德尔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这个假设是正确的。
四、分离定律的意义和影响分离定律的发现,对于遗传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为我们理解遗传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1.1.2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解析:选隐性类型即红色纯合子与黑色母牛交配,若后代全 为黑色,则该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红色个体出现,则该个体 为杂合子。 答案:C
易错提醒 鉴定一个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时,动物一 般用测交,植物往往得到后代后,原有亲本会死亡,所以一般用自 交。
探究点三 假说—演绎法、分离定律 1.假说—演绎法 (1)研究程序: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对假说的判断: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则说明假 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2.分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 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 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答案:属于观察现象阶段是③;属于假说的是①②;属于验证 阶段的是④。
2.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符合一 定的条件时,F2才会出现理论上的分离比,下列属于上述条件的 是哪些? ①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②雌雄配子的数目相等 ③F2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④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⑤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1.(上海卷)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容器分别代 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 的种类,每个容器中小球数量均为12个。则下列装置正确的是 ( )
解析:性状分离比模拟的是杂合子的生物个体,在生殖过程中 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由题意可知,本模拟实验中,雌雄个体的遗 传因子组成均为 Aa,因在形成配子过程中,成对的 A 和 a 会发生 分离,雌雄个体分别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雌雄配子,因此每个容器 中,代表 A 配子和 a 配子的小球数量应该相等,故而 A、B、C 错 误,D 正确。 答案:D
三大遗传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交换定律
F1代杂种
(Aa) Aa
Aa
隐性纯种
aa (aa)
a
a 配子
F1代杂种 (Aa)
Aa
高茎
aa
隐性纯种
(aa)
矮茎
子代 Aa
Aa
aa aa
显性杂种(1)比 隐性纯种(1)
(Aa)
(aa)
子代 Aa Aa aa aa
合计
64株其中: 高茎30株(1) 比 矮茎34株(1.13)
(Aa)
(aa)
五、孟德尔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
4n=42=16(如左图)子代个体数
第三节 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
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萨顿假说”
1900年三位科学家先后通过自己的豌豆杂交证实了孟德尔发现的颗粒遗传学说。1902年 萨顿(W.Sutton,1877-1916)完成了1种蝗虫的染色体研究,确认其体细胞的染色体为24条, 按形态可区分为12对;在生殖细胞的形成中成对染色体通过配对、再分开,每个配子只能得 到成对染色体的1条,不同对的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进入同一配子。1903年他在《遗传中的 染色体》一文中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萨顿假说”——染色体携带基因,染色体在减数分 裂 中 的 行 为 符 合 孟 德 尔 的 “ 分 离 与 自 由 组 合 规 律 ” 。 1909 年 , 丹 麦 生 物 学 家 约 翰 逊 (W.L.Johannsen, 1857—1927)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做“基因” (gene),并且提出了表现型(phenotype)和基因型(genotype)的概念。表现型是指生物 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如高茎 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allele),如D和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Ⅰ)
1.通过分析实验情景,说明孟德尔两对相对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学习目标定位]
性状杂交实验的目的、过程与结果。2.通过分析与讨论,阐 明孟德尔解释两对性状杂交实验结果所作的假设。
知识储备区
第4课时
1.完成下面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过程图解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则 F2 的性状表现类型中的亲本类型和重组类型分别占 ________________ 。 6/16和10/16
学习探究区
第4课时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YYrr、yyrr ,各占________ 1/16 ,共占________ 4/16 ;单杂合子(一对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YyRR、YYRr、 杂合、一对纯合)的遗传因子组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8/16(1/2) ;双杂 yyRr、Yyrr ,各占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共占 ____________ 2/16 YyRr , 合子(两对都杂合)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 占__________ 4/16(1/4)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说明每一对性状的遗 分离定律 传均遵循__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第4课时
归纳提炼 1.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简记:双亲纯种显和隐; 杂交 F1 全显性;F2 四性状——两个亲本、两个重组,比值恰 为 9∶3∶3∶1。9 为两显性(性状),3 为两重组(性状),1 为 两隐性(性状)。 2.F2 中出现四种不同表现类型,其中有两种亲本类型,即黄色 圆粒和绿色皱粒;还有两种重组类型,即黄色皱粒和绿色圆 粒,这两种新类型的出现表明了不同性状之间的自由组合。 3.每对相对性状分离比均为 3∶1,说明每对性状的遗传均遵 循分离定律。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第4课时
活学活用 2.两对遗传因子(A-a 和 B-b)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遗传因 子组成为 AaBb 的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纯合子中与亲本性 状表现相同的概率是 3 1 3 A. B. C. 4 4 16
解析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 B ) 1 D. 16
AaBb 自 交 , 后 代 共 4 种 性 状 表 现 , 分 别 为
解析 合。 亲本性状为黄圆与绿皱,A 中既出现了亲本性状组合,
(A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又出现了新的性状组合黄皱、绿圆,体现了不同性状的自由组
自我检测区
第4课时
3.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杂交,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对其子代的性状表现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杂交后 代中,新性状表现个体占的比例为 ( )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第4课时
解析 亲代为高秆抗病(T__R__)和高秆抗病(T__R__), 后代 高秆与矮秆比例为 3∶1,说明亲代高秆都是 Tt,抗病∶感 病=3∶1,说明亲代抗病都是 Rr,所以亲代的高秆抗病的 基因型均为 TtRr,这样的亲代高秆抗病自交,后代表现型 应该为 4 种,基因型为 9 种。
答案 B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自我检测区
第4课时
4.番茄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红果对黄果是显性。现有高茎 黄果的纯合子(TTrr)和矮茎红果的纯合子(ttRR)杂交,按 自由组合定律遗传,问: (1)F2 中出现的重组型个体占总数的________。 (2)F2 中高茎红果番茄占总数的________,矮茎红果番茄占 总数的________,高茎黄果中纯合子占________。 (3)若 F2 共收获 800 个番茄,其中黄果番茄约有______个。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答案
5 (1) 8 9 (2) 16 3 16 1 3
(3)200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第4课时
2.相关结论:F2 共有 16 种配子组合,9 种遗传因子组成,4 种 性状表现 双显性状Y R 占9/16 单显性状Y rr+yyR 占3/16×2 (1)性状表现双隐性状yyrr占1/16 亲本类型Y R +yyrr占10/16 重组类型Y rr+yyR 占6/16 纯合子YYRR+YYrr+yyRR+yyrr 共占1/16×4 (2)遗传因子组成双杂合子YyRr占4/16 单杂合子YyRR+YYRr+Yyrr+yyRr 共占2/16×4
学习探究区
第4课时
9 16 种结合方式,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 F2 有______ 种遗传因 4 种性状表现。 子组成,______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3)上图中 F2 的性状表现类型中的亲本类型和重组类型分别占
10/16和6/16 __________________ ,若亲本为黄皱(YYrr)和绿圆(yyRR),
高茎
3∶1
知识储备区
2.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__________ 成对存在 。 (3)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 彼此分离 。
第4课时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随机的 。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__
答案 D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学习探究区
第4课时
探究点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 R、r 控制,黄色和 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 Y、y 控制。阅读教材试填下面的图解 并思考下列问题: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1)请在上图棋盘格中分别找出性状表现类型相同和遗传因子 组成相同的个体,并用线连起来,观察记忆其规律。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A.1/3
B.1/4
C.1/9
D.1/16
自我检测区
第4课时
解析 由图可知,子代黄色、绿色各占 1/2;圆粒、皱粒分别 占 3/4、1/4。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所以子代中黄色皱粒占 1/2×1/4=1/8,绿色皱粒占 1/2×1/4=1/8。杂交子代中新性状 表现为黄色皱粒与绿色皱粒,所以共占 1/8+1/8=1/4。另一 简单方法:子代中出现的皱粒即为新性状表现,由图知皱粒 占粒形总数的 1/4。正确答案为 B。
3.分离定律的本质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________, 不相融合。
分开 ,分离后的遗传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________
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学习探究区
第4课时
探究点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孟德尔完成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之后, 又用纯种黄色圆 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并发现了新 的现象作出了新的研究,结合教材的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探 究。 1.选用性状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解析 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 F2 出现的重 3 1 组类型为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两种,都占16,其中16为纯合 2 1 1 1 子,16为杂合子,因此,纯合子共占16+16=8。
自我检测区
第4课时
2.孟德尔用纯种黄圆豌豆与纯种绿皱豌豆做杂交实验,下列 哪项能体现出不同性状的自由组合 A.F2 中有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4 种性状表现 B.F1 全部是黄色圆粒 C.F2 中出现了黄皱和绿圆 2 种类型 D.F2 中黄圆和绿皱各占总数的 3/16
黄色 与绿色。 (1)豌豆种子的颜色:________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2)豌豆种子的形状:________ 圆粒 与皱粒。
2.实验过程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黄色圆粒
绿色 圆粒 9 3
黄色 皱粒 3 1
3.实验分析 (1)亲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的纯合子。 (2)F1 全为黄色圆粒,说明 ________ 为显性, 黄色 对__________ 绿色 ________ 皱粒 为显性。 圆粒 对________ (3)F2 有 4 种 性 状 表 现 , 其 中 有 两 种 亲 本 类 型 : 9 1 __________( 黄色圆粒 占16)、__________( 绿色皱粒 占16);两种不同于两亲本 3 的重新组合类型: __________( 占 黄色皱粒 占 16 ) 、 ______________( 绿色圆粒 3 ),其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是自由的、随机的 16 组合到一起。 粒色 黄色∶绿色= 3∶1 (4) 粒形 圆粒∶皱粒= 3∶1
9(A__B__)∶3(A__bb)∶3(aaB__)∶1aabb,且每种遗传因子组 成中都只有 1 种纯合子,只有遗传因子组成为 AABB 的个体 1 与亲代性状表现相同且为纯合子,占纯合子的4。
学习探究区
第4课时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9:3:3:1
9 4
自我检测区
第4课时
1.在孟德尔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 出现的 重组类型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总数的 A.1/4 C.1/16 B.1/8 D.1/9 ( B )
(5)在 F2 的黄圆个体中双杂合和单杂合分别占 __________ 和 4/9
4/9 ,在绿圆个体中的杂合子占 ______ 2/3 ,在黄皱个体中的 ______ 1/3 ,在绿皱个体中的纯合子占________ 1 纯合子占______ 。
学习探究区
第4课时
归纳提炼 1.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核心内容:在 F1 产生配子时,成对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这样 由双杂合亲本所产生的配子有 4 种。 (1)F1 产生雌雄配子各 4 种,它们是:YR、Yr、yR、yr, 数量比接近 1∶1∶1∶1。 (2)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结合方式有 16 种。F2 有 9 种遗传因子组成,4 种性状表现,数量比接近 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