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地启示》教学设计课题陈霞

合集下载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实录与说课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实录与说课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实录与说课敬爱的各位老师,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节关于《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设计实录与说课。

通过这节课的设计,我希望能够引发学生对于坚持、毅力和耐心的思考,并且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滴水穿石,不轻易放弃”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实录】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故事《滴水穿石的启示》,学生能够了解并理解“滴水穿石”这一寓意,明白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感恩、勇敢、不轻易放弃的品质,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的深层意义,体会坚持努力的力量。

2. 难点: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将教材内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学准备:1. 书本:教材《滴水穿石的启示》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等3.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故事内容、重点词汇、图片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滴水穿石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猜测“滴水穿石”这一成语的含义。

2. 阅读故事《滴水穿石的启示》,师生一起朗读,学生跟读,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故事中人物的不懈努力、坚持追求的精神。

4.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的“滴水穿石”经历,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5. 指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故事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感悟。

6.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坚持不懈、奋斗努力的价值,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勇敢面对挑战。

五、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用一两句话来描述自己对“滴水穿石”的理解,并写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滴水穿石”的故事。

【说课稿】本节课的故事《滴水穿石的启示》主要通过“滴水穿石”这一成语阐述了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朗读故事、讨论、分享经历等环节中,深入理解这一主题,并引导他们将故事中的启示运用到生活中去。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词语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学会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和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滴水穿石精神的赞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滴水穿石精神。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previous学习过的课文,如《愚公移山》,激发学生对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精神的认同。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滴水穿石的启示》,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朗读,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味。

3.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4.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组词、造句。

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等方式,了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5.感悟滴水穿石精神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深入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内涵。

6.课堂小结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7.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滴水穿石的启示》的读后感,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滴水穿石精神的感悟。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

2.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滴水穿石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课堂小结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收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作业布置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要求的作业,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小学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小学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课文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坚持和努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如何培养学生坚持和努力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实例教学法:通过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坚持和努力的重要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生字词的学习。

3.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道理,分享自己的体会。

5. 总结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2.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享和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课程回顾: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不足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滴水穿石的启示。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勤奋、持之以恒的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滴水穿石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勤奋和持之以恒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滴水穿石的启示。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想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讲解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展示生字词卡片,教师点评并讲解。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4. 分析课文内容:(2)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5. 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滴水穿石的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滴水穿石精神的小作文。

7. 课后反思: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滴水穿石的魅力。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三.doc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三.doc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三-1、这是太极洞里的什么景点?看到图片上的石头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这些词语所描述的情景就是滴水穿石的现象。

2、听到什么声音?听到这样的滴水的声音,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课文用这些词语讲述了滴水穿石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

3、看到这样的现象,听着这样的滴水声,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并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作者在想到这些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情。

二、品读事例1、过渡: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接下来他又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2、课文介绍了哪些人的事例?映示李时珍的事例。

3、映示自读练习题(1)、从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他努力的结果是:。

(2)、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一段话?4、学生自读事例,完成练习。

5、讨论交流(1)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随机指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词语不懈努力:哪个词最能体现不懈努力?他二十几年一直干什么?(2)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结果是什么?(3)你认为应该怎样来读这一段话?要点:读好刚才找到的能体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词语。

(4)指名练读:师生评议,通过读后评议指导读好翻山越岭等词语,先读好词语再读好句子。

同时提醒学生读好其他要重读的词语如果学生朗读不能很好地处理轻重,则教师范读,范读后,提问:你们听出来老师特别强调了哪些词语?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强调这些词吗?随机介绍《本草纲目》,指导读好本草纲目和巨著。

(5)自由练读(6)齐读6、过渡:从李时珍的事例中,我们感受到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想做的事情。

爱迪生和齐白石又是怎样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呢?映示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

请大家用刚才学习李时珍事例的方法来学习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事例。

(1)映示自读要求:轻声朗读两个事例,找出你认为的最能体现爱迪生和齐白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词语,再试着用你的朗读表现出爱迪生和齐白石是如何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准备朗读给大家听。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并茂,读词,等多种方法和多角度的换位朗读充分感知小水滴的可爱可敬,丰富学生的原有认知。

2.感悟启示分析构段方式,体会用事实讲话的妙处,在充分的换位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可贵之处。

学习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尝试议论文的写作。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学案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摄影照片。

(出示水滴)见过吗?用一个词说说你看到的水滴。

(晶莹剔透)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水滴有关的课文。

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看老师写课题,注意滴字的书写。

谁来读读课题?指读(评价:你是一滴温柔、美丽、自信、充满力量的水)带着你预习课文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课题。

读了课题想想课文会给我介绍哪些内容?(有过预习的班级可以这样导入)学案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摄影照片作为见面礼,相信你会喜欢的。

(出示水滴)见过吗?用一个词说说你看到的水滴。

(晶莹剔透)呵,这是水滴给你最初的感觉!我也找了一些词来赞美它呢?出示词语: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想读吗?不急。

要想读正确这些词,大家可一定要读读《滴水穿石的启示》这课,并且边读边在书上划出这些词,注上上正确的拼音,想想他们的意思,你一定能读好这些词语的。

开始吧。

谁来挑战读一读这些词。

真棒!没有提醒,你能全念对!尤其是锲而不舍的“锲”字!那么你们能看着这可爱的小水滴,把这么多词念给小水滴听吗?(我听出了坚强的小水滴!我听出了自信的小水滴!……)聪明你知道我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学习——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看老师写课题,注意滴字的书写。

谁来读读课题?指读(评价:你是一滴温柔、美丽、自信、充满力量的水)带着你预习课文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课题。

读了课题想想课文会给我介绍哪些内容?(没有预习的班级这样导入)二、整体感知学案1、那哪些段落给我们介绍了滴水穿石的现象呢?(1、2)让我们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细细地品味品味吧。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的故事,领会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精神。

3. 引导学生运用滴水穿石的原理,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二、教学重点:1. 滴水穿石的故事及其启示。

2. 如何将滴水穿石的原理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到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2. 学会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目标和计划。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解滴水穿石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启示。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将滴水穿石的原理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五、教学内容:1. 第一部分:讲解滴水穿石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启示。

2. 第二部分:分析滴水穿石的原理,让学生认识到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3. 第三部分:讨论如何将滴水穿石的原理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滴水穿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滴水穿石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原理。

2. 讲解故事:详细讲解滴水穿石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坚持与毅力。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滴水穿石的启示,以及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应用这一原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八、教学资源:1. 滴水穿石的图片或视频。

2. 关于滴水穿石的故事材料。

3. 学生心得体会的评价标准。

九、教学拓展:1. 邀请成功人士分享他们持之以恒的经历,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如长期坚持一项兴趣爱好或完成一项任务。

十、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师还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滴水穿石的启示。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如何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两个层面都能得到提升。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教学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案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案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滴水穿石”的物理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 学生树立坚持和努力的态度,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滴水穿石”的物理原理。

2. 运用相关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难点:1. 理解并掌握“滴水穿石”的物理原理。

2. 运用相关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三、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滴水装置、石头、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滴水穿石”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为什么滴水能够穿石?”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滴水穿石”的物理原理,包括水的侵蚀作用和时间的积累效应。

3.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滴水对石头的侵蚀作用,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探讨滴水穿石的原理,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5. 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如冰川的形成、河流的侵蚀等,并运用相关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滴水穿石”的启示,即坚持和努力能够战胜困难,达到目标。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滴水穿石”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正确解释“滴水穿石”的物理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类似现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如彩虹的形成、地震的原因等。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案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案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滴水穿石”的成语含义及其启示。

2.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滴水穿石”造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如何将“滴水穿石”的启示应用到学习生活中。

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学会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树立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的精神。

2. 学生认识到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的成语含义及其启示。

2. 学生学会运用成语“滴水穿石”造句,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将“滴水穿石”的启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学生如何在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相关资料,关于“滴水穿石”的成语故事、实例等。

2.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重点内容。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成语及其含义。

2. 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滴水穿石”的成语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

2. 新课内容:教师详细讲解“滴水穿石”的启示,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坚持到底,克服困难。

3. 实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实例,让学生学会将“滴水穿石”的启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将“滴水穿石”的启示应用到学习生活中,以及自己在遇到困难时如何坚持不懈。

5. 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运用成语“滴水穿石”造句,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滴水穿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思考深度和交流能力。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_0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_0

---------------------------------------------------------------最新资料推荐------------------------------------------------------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篇一:《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江苏省大丰市第三小学陈慧君教学提示 1、课型:阅读课 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6 个生字,绿线内的 4 个生字只识不写。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3)在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读中,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以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了解本文通过正反两方面举例进行说明事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板块一:导入课文。

课件出示: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奇观。

师述:同学们,画面上的这块状如卧兔的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知道这个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吗?它带给我们人类的启示又是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

块二:1 / 4初读课文。

1、师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读课文。

要求:能根据课文后边提供的汉语拼音把生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课件出示:朗读课文,要求:能根据课文后边提供的汉语拼音把生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插入 flash 动画:读正确读通顺)(暂停,生读课文) 2、出示有关词语:师述:让我们一起来读正确本课需要掌握的这些生词。

课件出示:读正确下列生词:安徽给予小贩迷恋自勉本草纲目碳粒电话筒专利权(插入 flash 动画:读读练练)(暂停,生读词语)师述:下面这些词是本课的重点词语,读一读,体会一下它们意思的相同之处。

---------------------------------------------------------------最新资料推荐------------------------------------------------------ 课件出示:读一读,想一想:日雕月琢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孜孜不倦滴水穿石(插入 flash 动画:读读想想)(暂停,生读词语) 3、朗读课文中的问句。

2024年《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2024年《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2024年《滴水穿石的启示》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滴水穿石”的故事及其启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启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滴水穿石”的故事及其启示。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讲述的“滴水穿石”的故事及其启示的理解和应用。

(2)运用课文中的启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滴水穿石”的动画短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滴水能穿石?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并与同桌交流。

3. 合作学习:(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滴水穿石”的故事及其启示。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启示,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出示案例,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中的启示,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2. 拓展作业:(1)收集其他关于“滴水穿石”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2)观察生活中类似“滴水穿石”的现象,并进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终结性评价:(1)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学生对课文中所讲述的“滴水穿石”的故事及其启示的应用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动画短片、出示图片等方式,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案例设计:《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目标:1.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的内涵和寓意,培养学生的执着精神和忍耐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掌握对生活中的细微改变的觉察。

3.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持续努力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故事《滴水穿石的启示》,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情节(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故事中挑选一个情节进行阅读,并与组员共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情节分析(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分析其中的寓意和启示,并将分析结果进行呈现,让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和补充。

启示概念学习(10分钟):教师讲解执着精神、忍耐力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和重要性,并与学生讨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两个概念。

观察活动(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观察活动,要求他们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并记录下他们发现的一点点不同。

可以是植物的生长,云朵的变化,动物的行为等等。

讨论总结(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呈现,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论和补充,引导学生总结出观察活动的启示和意义。

实践活动(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践活动以验证“持续努力”的效果,例如让学生种植一颗小树苗,每天给它适量的水,观察并记录下树苗的生长情况。

反思总结(10分钟):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结果和心得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体会和领悟。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滴水穿石的启示》的读后感,并分享给同学们。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对于《滴水穿石的启示》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于“执着精神”和“忍耐力”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学生也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感受到了持续努力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也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收获颇丰。

小学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小学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

小学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滴水穿石的故事,明白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明白只有努力付出,才能收获成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滴水穿石的道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滴水穿石的动画短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滴水能穿石?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的学习。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2)教师讲解滴水穿石的道理,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启示。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句子练习。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运用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2. 拓展作业:(1)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

(2)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滴水穿石启示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拓展作业,分析学生对滴水穿石启示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动画短片、图片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一、一起来写课题,大家猜猜为什么要让大家跟老师一起写?强调“滴”这个字。

二、看到这篇课文,你想到以前学过的哪篇课文?四年级学过《说勤奋》,下学期要学习《谈礼貌》、六年级还要学习《学会合作》,这一类的文章都叫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分为哪几部分。

(板书)板书:提出观点举出事例总结观点三、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习议论文的写法。

提出观点1、个别生读书第一节。

2、水滴具有什么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从这一节哪个词看出具有这一精神(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感受到水滴的精神吗指导读书(抓住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终于,奇观)3、投影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板书:反问句。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作者的观点就在其中,谁来概括一下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获得成功。

举出事例1、同学们默读第3节,说说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了几个人的例子(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几个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说。

2、填表。

姓名国籍身份付出的努力获得的成就李时珍中国医药学家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写成药学巨着《本草纲目》爱迪生美国发明家毕生孜孜不倦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齐白石中国画家坚持不懈地创作技艺炉火纯青3、逐一汇报。

4、指导朗读。

抓住“走遍了”“终于”;“!”(包含着什么?赞扬、敬佩);“炉火纯青”5、“……”代表什么?读作者的总结的话。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指导朗读。

6总结板书,大家评价一下,作者举的这几个人物怎么样有代表性,怎么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

7这几个例子够了吗还不够。

作者又举了一个例子,个别学生读这一节。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叶甸中心小学唐云芳【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明白只要具有了“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就一定能实现美好理想的道理,并感情朗读。

2.感知文章特点,即表明观点和正反论证的方法。

3.进行摆观点、举例子的说理片段练习。

【教学重难点】学习说理文表明观点和正反论证的方法,并能当堂进行摆观点、举例子的说理文片段练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

2.通过学习,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齐读。

3.如果把启示浓缩成两个关键词,那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师生一起板书。

4.过渡: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这么重要的启示呢?让我们走进安徽广德太极洞感受这“滴水穿石”的奇观。

二、感受奇观,揭示观点1.感受奇观。

(1)出示奇观图,聆听水滴声。

(2)导读:读读课文第小节,思考:这滴水穿石的奇观是如何形成的?(3)交流:小小的水滴为何能滴穿坚硬的石块?接连不断、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指导感情朗读:a.你佩服这小小的水滴吗?b.这持之以恒的力量真让人震撼。

(4)不管岁月如何变化,小水滴总是对准目标,重复着同一个动作,绝不放弃。

柔弱的小水滴就是凭着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造就了一方奇观。

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这神奇而伟大的力量。

齐读第1小节。

2.揭示观点。

(1)再次凝视这被滴穿的石块,此时你会想到?(心中一定感慨万千)(2)作者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齐读第2小节。

(3)体会反问句的效果: A.到底是做得成还是做不成?B.干脆直接说,不就行了,为什么要这样表达?C.谁来替作者强调一下他的观点。

3.过渡:为了说明、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选取了三个名人的事例,他们分别是......三、学习事例。

1.阅读文中3个名人的事例,想想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事例的,从哪些词句能够体会到他们具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2.交流:李时珍:(1)文中是如何介绍李时珍的?(目标----过程------结果)(2)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他具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3)就请你读一读描写李时珍的语句,读好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词句。

精编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三篇

精编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三篇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三篇篇一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持之以恒”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经过剖析一种自然现象来阐明一个道理的方法。

3、教育学生办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

学会受一件事物的启发而悟出一定道理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创造条件)情境,导出课题(课件出示:水滴击石的实验。

)由这个实验,你想到了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一现象?知道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吗?【评析:应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创造条件)一种情境,很快就能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也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埋下了伏笔,刺激引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句1、带领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且对不睬解的词语分组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或查找工具书来处理。

2、交流报告请示,重点读好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刚开始理解课文深刻内涵。

【评析:经过“读——画——议”的方式使学生能很快地排除学习中的障碍,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也增强了参与意识,变更了学习积极性。

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

】三、阅读课文,理清层次1、快速读文,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2、学生分组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

哪个自然段是写实实在在的自然现象?哪个自然段是列举的实例?哪个自然段是写作者的体会和要阐明的道理?(生交流报告请示,师结束语。

)【评析:默读是理清层次的方法,在交流的整个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

】四、细读课文,积累内化1、学生品读读第1~2自然段。

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滴水为什么能穿石?作者因此想到了什么?尝试把反问句改成报告句。

重点研究:“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成为本日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引导同学通过朗读,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

3、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

了解三位名人胜利的事例。

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

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珍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1、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

2、使同学懂得: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要想实现美妙抱负,必需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教学设备:课件、小黑板。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从课题看,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启示)指名读课题。

2、过渡语:既然这篇课文重在启示,那么,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直线画出说明启示的句子。

同学自主读书、思索。

二、检查读书效果。

1、指名读生词。

(投影示生词)2、本文还有许多很好的四字词语,看谁找得多。

读一读。

(投影示四字词语)3、沟通你画出的说明启示的句子。

(小黑板示)读一读。

过渡语:实现美妙的目标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这么重要的启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太极洞,去欣赏这一大奇观,感受一下水滴的力气吧!二、品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在这段文字中,"太极洞内一大奇观'究竟指什么呢?(石块状如玉兔,中间小孔光滑圆润。

)3、这个小洞是原来就有的吗?(不是。

)是人工所为的吗?(不是。

)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同学回答后课件出示有关句子:"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一大奇观。

'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使我们能感受到你已经读懂这段文字了。

同学读时强调"接连不断'、"总是'、"同一个地方'。

(点击词语)4、老师引读:几百年过去了,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同一个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滴水穿石的启示试讲人:陈霞【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材简析】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

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

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学情分析】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义的方法。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积累优美的四字词语,并能理解运用。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4.体会问句的不同用法,并能找出反问、设问句子。

【重点难点】重点: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前后照应和内在联系,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精神的体会,并提高表达能力。

难点:体会问号的不同用法,了解“设问”与“反问”两种不同类型的句子。

【教学方法】遵循“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理念,坚持学生自学为主,在合作中探究人物品质,启发讨论,精讲点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预习⑴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反复读读。

⑵收集一个名人事例(100字左右),仿照第3自然段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并附上他的图片(可剪贴、复印或创作)(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⑶收集一条名人名言,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⑷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带点字查一下字典。

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持之以恒迷恋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炉火纯青铭记2.教具⑴生词写在小黑板上⑵重点词语写在卡片上⑶ppt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部分重点词句的意思,积累优美的四字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重点难点】1.结合文章,自学字词,理解词意。

2.读通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读通读顺文章。

2.画出生字新词,小组合作自学字词。

【教学流程】激疑导入,激发兴趣→初读课文,自学字词→初读课文,了解现象【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2.师:同学们,水能够把富有棱角的小石块,冲刷成光滑圆溜的鹅卵石,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否让你产生过一些联想或得到一些启发呢?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写作者从一种普通的自然现象中所得到的启发。

课题是--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反复读读,划出生字新词。

2.词语教学。

3.同桌分一下工,每人读若干个自然段,合作把课文读完。

读的认真读,听的仔细听,读完一节,听者及时给予评价。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任挑一节,5位合作,按顺序把课文读完。

每读完一节,师生共同对读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随时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并相互讨论。

教师随机穿插引导(小卡片上出示)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持之以恒迷恋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炉火纯青铭记《本草纲目》5.再读读课文,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读读想想,然后教师指名通过朗读来交流。

(只要读好就可以,不一定说道理)6.解题:围绕课题想想,本文要说清哪些问题?①滴水怎么能穿石?②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来探讨。

三、品读课文1.品读“滴水穿石”的现象部分。

⑴教师投影仪出示: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⑵仔细阅读,这段话中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⑶在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点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雕月琢”、“终于”。

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⑷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并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

⑸关于“滴水能够穿石”的原因,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能把石块滴穿。

”①指导朗读,点出“可是”、“所以”两个关联词,体会“可是”前后语气的不同。

②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2.品读课文“雨水”部分⑴联系实际,说说雨水为什么不能把石块滴穿?⑵齐读这一小节。

四、作业:【作业设计】1.抄写词语。

2.仿照课文第3段,搜集一个事例,简要地写下来,尽量附上人物的图片,可剪贴,也可作画。

(名人的事例和图片分页准备)【板书设计】滴水穿石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教学反思】授课过程中,“我”紧紧抓住“滴水穿石”这个词语,让学生从意思入手,了解文中“滴水穿石”的现象,进而初步体会“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本课的写作方法,进一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有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重点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感悟“滴水穿石”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小组合作,做好阅读批注。

【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激发情感→探究文本,明白道理→拓展迁移,提高认识→质疑探究,提升认识【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读课后第二题中词语,并用横线标出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

二、抓“滴水穿石”课题,了解现象得出启示。

1.师:我们来看“滴水穿石”,它也可以叫做“水滴石穿”,从字面上来说就是——(生说)师追问:你有什么疑问吗?(石头那么坚硬,水滴那么渺小,怎么能穿透石块呢?)师:其实,在自然界里,真真实实有着“滴水穿石”的现象,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节。

2.师:看,这就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滴水穿石”一景,它被称为太极洞内的—大——奇观。

奇就奇在——它是被水滴滴出来的。

师:要滴穿坚硬的石块,该要有多大的力量啊。

可是,水滴的力量有多大?(微不足道)3.师: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板书箭头)却滴穿了坚硬无比的石块,那是什么原因?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节,找找句子,圈圈关键的词语。

(生读句子“原来在石块的上方……一大奇观。

”出示句子)我们来归纳一下,水滴滴穿石块必须具备的条件:(1)水滴要“接连不断”地滴落。

(2)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

(3)时间长: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师:甚至——)4.师:谁来读。

5.师:这里还有两个成语,也是说水滴长时间的滴落在同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你是怎么理解这两个词的?把词语放进课文里,读一读,你又有什么感想?6.请同学们看,课文中这段话前面有这样一个问句。

它的答案在哪里?(这样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回答的问句,我们就叫它——设问)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起好奇,更加强调了小洞形成的原因。

)我们一起来读。

7.从“滴水穿石”的现象上,你想到了什么?这也正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找找看,他是怎么说的。

(出示最后一节: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启示。

(生齐读)师:同学们,我们要懂一个道理,不仅要入眼.入耳,还要入心。

刚才同学们从现象中获得感悟得到启示,这叫“入眼”,把感悟启示说出来读出来,这叫“入耳”,那么是不是入心了呢?所以,我们还要深入地去体会体会课文的第2、3、4自然段所写的内容。

8.读第二节。

师点击后一句。

这个问句的答案在哪里?(就在句子里,它可以用称述的话来说就是——(课件)这样的问句就叫——反问。

师:一样的意思,比一比,你说的和书上的这句,哪个好?9.师:像水滴那样,就是怎样呢?(师拿词卡“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那么什么事情都能做成。

是不是这样呢?作者给我们列举了三个伟人的故事,分别是——请同学们静心地读一读这三则故事,找一找,在这三位伟人的身上,哪些地方闪现着滴水穿石的什么精神?挑一个你最有感受的故事,同桌小声地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和感受。

10.“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

(1)从小立志——目标专一。

(师:板书“立志”。

点击,李时珍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

于是,二十七年,他就认定这个目标,坚持不懈。

这真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啊)(2)翻山越岭。

(师读着这个词,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苦历程中,遇到得困难还有更多,但是,李时珍都——克服过来。

走遍了.访名医.尝草药,期间仅仅是艰辛吗?还有危险。

可是,为了能够编写出一部准确详尽的医药学书,李时珍放弃了吗?退缩了吗?)(3)二十几年——确切的说是二十七年。

(师:从着手编写到定稿完成,李时珍也由一个30多岁的青年,成了60多岁的老人啊。

)但,这二十七年,李时珍始终专注地做着一件事情——编写《本草纲目》(教师板书:《本草纲目》本草是医药专著的名称,纲目是分类的等级。

纲下面是目。

让我们来看看这本《本草纲目》。

(出示ppt)(4)谁来读李时珍的故事。

听了你的朗读,我们感受到李时珍身上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那股劲。

(评价:读得真好,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力量。

坚韧。

)11.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呢?(1)迷恋——(师:板书。

迷恋——是极度爱好,不能割舍。

)遇到困难也好,甚至是遭遇危险也无法割舍。

你知道怎样的故事?师:你觉得爱迪生这种对电学实验研究的迷恋,和滴水穿石精神中的什么一样啊?(目标专一)从课文中哪个词,也能说明爱迪生迷恋的程度。

(花了一生的时间)(2)毕生——一生。

(3)孜孜不倦——勤勉而不知疲倦。

你们知道爱迪生一天要工作多久吗?(20多个小时,有一次竟然36个小时未曾休息啊。

)(4)你还读到了什么?竟——不容易。

不可想象。

千项发明啊。

(师:有人算过,爱迪生平均每15天有一项发明。

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他为全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谁来读,注意读好我们找到的这些词语。

12.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老人的故事呢?哪里和滴水穿石有着共同之处?(1)自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