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知识点+练习):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合集下载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习题 1(含答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习题 1(含答案)

经典精品试卷《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本草纲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1800多种药物B.收录药方11000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C.详细介绍药物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D.17世纪末传入日本和朝鲜2、下列书籍中,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的是()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3.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是()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三国演义》4、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

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D.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5.明代北京城的三重结构由外向里的正确顺序是()①皇城②宫城③京城。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6.下图是一枚奥运火炬接力纪念章的背面,其图案中万里长城与雅典神庙相连,体现出奥运圣火从雅典到北京的深刻寓意。

图中的长城应是()A.秦长城B.汉长城C.明长城D.清长城7、下图是《西游记》的插图《孙悟空大闹天宫》,《西游记》是()A.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B.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C.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D.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8、热播的电视剧《三国》是根据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该小说的作者是()A.罗贯中B.曹雪芹C.施耐庵D.吴承恩9、明朝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①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②八股取士的实行③社会生产力发提高④商品经济的发展⑤科学家的努力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④⑤10、下列语句中能够准确概括出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所呈现的特点的是()A.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B.科技发展,成就辉煌C.科技发展达到顶峰D.科技持续稳定发展二、材料解析题11、明清文化时代特点非常鲜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这座城市由宫城、皇城、京城三个部分组成。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知识点+测试+导学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知识点+测试+导学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知识点+测试+导学案【知识梳理】部编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科技名著1明朝的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2明朝的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编著了《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明长城1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的侵扰。

2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影响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附近的多民族聚集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北京城1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2朱棣“靖难之役”胜利后,1421年迁都北京。

技、建筑与文学》10、明朝书法名家,绘画名家。

11、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是《》,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同步测试】部编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明朝时期,收集了1800多种药物,11000多个药方的“医学巨典”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2、“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

请问该书是()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3、明长城蜿蜒六千余千米,气势宏伟。

明朝修建长城主要是为了()A.军事防御B.旅游观光C.交通运输D.防沙挡水4、下列关于我国明朝时期的文学作品的搭配,不正确的是()A.《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B.《水浒传》——施耐庵C.《西游记》——徐光启D.《牡丹亭》——汤显祖5、中医是中国的国粹。

几千年来,历代医家在传承中华传统医术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的内容。

下列医学成就属于李时珍的是()A.制成“麻沸散”B.编写《伤寒杂病论》C.编写《千金方》D.编写《本草纲目》6、曹操、刘备、关羽、诸葛亮,一个个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一段段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勾勒出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 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 同步练习  含答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选择题1.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的。

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

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

”此处“伟大的建筑”指的是()A.故宫B.莫高窟C.颐和园D.万里长城2.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独创性的象征。

下列关于明长城的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C.西起陇西,东到山海关D.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3.一位外国朋友希望能游览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他应该去()A.沈阳故宫B.北京故宫C.万里长城D.避暑山庄4.毛泽东在《清平乐•六盘山》中写到“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存的北京延庆八达岭长城修建于()A.秦朝B.战国C.明朝D.清朝5.被西方研究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A.《大唐西域记》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水浒传》6.明清之际,我国产生了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其中影响较大的代表人物有()A.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B.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C.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D.苏轼、柳永、李清照7.这部书涉及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30多个生产部门的技术和经验。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书是()A.《资治通鉴》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8.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E.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9.某古书的提要写道:“明,徐光启撰……总括农家诸书。

”据此可知,该古书是()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10.下列不属于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的是()A.贾宝玉B.林黛玉C.王熙凤D.孙悟空11.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学专题时,进行了如下归纳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唐朝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B.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C.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有关汉卿、汤显祖D.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12.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小说创作大放异彩。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必背重点】
科技名著作者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共同点
《本草纲目》李时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
物学成就
我国历史上的医
药学巨著,被称为
“东方医药巨典”
都具有实用
性、实践性、
总结性;都
凝聚着作者
辛勤的努力
和智慧
《天工开物》宋应星全面总结了我国古
代的农业和手工业
生产技术
被誉为“中国17世
纪的工艺百科全
书”
《农政全书》徐光启全面总结了我国古
代农业生产的先进
经验、技术革新和
作者关于农学的创
新研究成果
是明代末年一部
重要的农业科学
巨著
著名建筑年代主要特点历史地位或作用图片
明长城明朝目的:防御北方蒙
古贵族南扰;
起止点:东起鸭绿
江边,西至嘉峪关
组成:以城墙为主
体,由关隘、城台、
烽火台等组成
形成一个完整的
军事防御体系,同
时成为各民族交
往的纽带,是中华
民族精神的象征
北京城明朝由宫城、皇城、内
城和外城组成。


城是北京城的核心
故宫是当时世界
上最宏大、最辉煌
的皇家建筑群
(续表)
文学著作作者主要内容特点发展原因
1/ 3。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练习(解析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选择题1.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小刚同学的爷爷是一名老中医,一生潜心研究中医药方。

下列对他的研究帮助最大的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3.右图是我国发行的一枚纪念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邮票。

宋应星的重要成就是( )A.发明指南针B.发明活字印刷术C.编著《本草纲目》D.编著《天工开物》4.某历史兴趣小组要探究明代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他们应查阅的著作是( )5.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

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D.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6.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这一古代建筑是( )A.赵州桥B.大运河C.北京故宫D.长城7.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相同之处有( )①起止地点相同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③都为了抵御外国侵略势力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④8.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A.梁山泊义士尊晁盖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C.孙行者大闹黑风山D.曹操煮酒论英雄9.明朝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都运用丰富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手法B.都描绘人间的爱情故事C.都具有浪漫主义风格D.都具有反封建思想二、材料分析题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附习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附习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附习题)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主要内容包括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以及文学艺术。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发展状况,以及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历史背景,对我国古代科技、建筑和文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和作品,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特点及其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艺术特点,认识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科技成就的原理及其影响,建筑和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PPT,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风格和文学艺术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学习平台。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特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时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时练(含答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

这部“巨著”是( )A.《伤寒杂病论》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2、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城的是()A. 明太祖B. 明成祖C. 戚继光D. 郑和3、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①《农政全书》——徐光启②《天工开物》——宋应星③《三国演义》——罗贯中④《本草纲目》——张仲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5、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研究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可查阅()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6、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构成,宫城即紫禁城,最为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这一“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所体现出的明朝鲜明时代特点是()A.中轴线对称的均衡布局B.以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为特征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D.布局严整,金碧辉煌,气象万千7、“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

该书是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几何原本十五问 D.本草纲目8、《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明代( )①医学的发展状况②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③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④航海业的发展盛况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9、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这一课主要内容有:明朝的科技发展,如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光启与《农政全书》等;明朝的建筑成就,如北京城、明长城等;明朝的文学艺术,如小说、戏剧、书画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对明朝的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可以提高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认真研究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准备笔记本,做好课堂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明朝的文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介绍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展示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背记要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背记要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部编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背记要点【知识整合】1)时空定位2)知识构建:【背记要点】知识点一、科技名著1.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历时27年著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

创作条件:①医药世家,兴趣浓厚;②钻研前人著作;③医疗实践;④认识到药物辨识和使用至关重要。

特点:药物种类多,药方数量大,图文并茂,内容详细,总结全面,流传较广。

影响:①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②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③在世界医药史上占重要地位。

2.宋应星(明末科学家):整理各地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著成科技巨著《天工开物》。

特点:内容丰富,分类详细,图文并茂,只管生动,科技领先,流传较广。

内容和影响:①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②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徐光启(明末科学家):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学巨著《农政全书》内容: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 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希腊数学著作《原本》,译本定名为《几何原本》,影响至今。

5.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著有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学著作《徐霞客游记》,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及经济、交通、城镇聚落、风土文物等均作了详细记录,兼具地理学和文学价值。

知识点二、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东起辽东(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

构成:主体城墙,关隘、城台、烽火台;设立卫所(驻军,屯田生产);修筑道路,形成完整军事防御体系。

特点:长城修筑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18次)、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完善、质量更优异。

作用:①军事防御体系;②南方农耕与北方游牧连接线,③附近建农牧贸易场所,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北京城:明成祖时1406年在元大都基础上扩建改造,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堂笔记明代是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时期,它的科技、建筑和文学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在这一节历史课上,我们将学习明代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同时了解明代的特点和影响。

一、科技成就明代的科技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印刷术的进步。

明代是我国印刷术发展的重要时期,陈瑛在嘉靖年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比木刻版印刷更为方便、快捷,推动了书籍印刷的发展。

2.航海技术的进步。

明代将我国的航海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峰,靠近大海的闽南地区是明朝航海的重要基地,世界上最早的避雷针也是在明朝发明的。

3.农业技术的发展。

明代的农业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主要是因为辽阔地域和广泛的资源。

在逐渐清晰的“粮食至上”的经济政策下,制定了一系列农业优惠政策,使得农民具有充足的生产动力。

4.兵器制造技术的发展。

明代的兵器制造技术也很先进,装备了许多强大的大型武器,如火枪、加农炮等,而且其装备的火器种类很多,威力也很大。

二、建筑艺术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之一,明朝在建筑艺术方面也留下了很多精彩的作品。

1.紫禁城。

紫禁城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古代宫殿,也是明代建筑艺术的顶峰之一。

它位于中国北京中心,被一个高达10米的墙壁环绕,总面积为72万平方米,有许多建筑群,包括三大殿、乾清宫、保和殿、太和殿等。

2.明式建筑。

明代建筑以庭院为基础,有很多特点和风格,如由“厅、堂、轩、阁”组成,注重颜色的选用、室内环境的设计及装饰等。

举个例子,紫禁城中的太和殿正殿内部空间宽度仅有一半,但使用的是巧妙的建筑技巧,营造了宏伟的气象。

三、文学艺术明代的文学艺术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这里介绍明代文学和表演艺术的特点和代表:1.明人文学。

明代文学作品有很多很重要的角色,颇具气质和价值。

代表作包括《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这些作品的语言、句式、情感表达等颇有特色。

2.明人表演艺术。

明代的表演艺术更为丰富多彩,既有各种器乐曲调,又有各种戏剧文艺,如京剧、豫剧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_晌霸出翼一«t 弭注 曲廛曲盘世醫輯羟善薯的| 特点。

〔门忌即r 叨剧曲离+桑去生! 业扛点地 为,工盲土时礼展山域帝此 量炭*为检81卄4£的丘晨创 L* 7艮讶肋虹盘艮箍】时眄 曲b 嵩歼学梢林拄it 車杜| 是阴朝年轨疋鼻时一光廉 国匸此片.科半家自冷的势 * "・站明刘士丑一蠶航迭; 故程对科扯宕着” <2)#A ciStr*、几萍、蔺实. 憨惟越,实品姓.2.晤青的不屮車慢、建別駆 忖在丁罚堆若丈音側宾Hfh 注卜祠翊申布応声JtiE 齐空 *jJL4, F IKT < tiS. JF :曙崩朮丸应沿 宙tt* 也电量#严重.取民宴过禾 幣,谒■*牡*■迩爭丸由抚 慕,在枣遇上圧対環龄科 时.丈学E 来作说也*越帮 有直对亳也曲. *))帚■■龍 £“鼻畏出扃蝇栏通,朮则 建东;囲式感东趋啊幄辽: it*舌韭基血去' 口)中01古火栋H 奸敖童观| 绘轻蛊址,倉辽班施闭比* ⑶北義 J|氏爵止,址貞歯况再云早■峭 一卸兄量曲和韦訂月代權尢 *斓¥就戎空席卜・仝止总站 TAB *■托农业圭戶強先| 土博量*it*罩审*•件古灵i 于农準*■«気塀配最杲+是 ■fl 代家年--*主娶轩蕊业\ 艸芋巨聲.1. 《本草纲目》(1)作者: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2) 内容:书中对各种药物进行了新的分类,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3 ) 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天工开物》(1 ) 作者:宋应星。

(2) 内容: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3 ) 地位: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每课一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每课一测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现存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的长城建成于()A.战国时期B.秦朝时期C.宋朝时期D.明朝时期2.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这一古代建筑是()A.赵州桥B.天坛C.都江堰D.长城3.下列哪本书对了解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和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有帮助?()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4.明清小说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A.都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B.都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内容C.都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D.都提示了封建社会的必然崩溃5.如图是某著作的局部,它反映了()A.西方宗教在中国的传播B.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C.明末出现西学东渐现象D.欧洲出现东学西渐现象6.小王是2008年中国奥运会期间的志愿服务者,他在向外国游客或运动员介绍主办城市﹣﹣北京的历史文化。

下列介绍中,不正确的是()A.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B.明清时代北京城的中心是皇帝居住地紫禁城C.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D.可以游览秦长城,实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愿望7.下列组合错误的一组是()A.罗贯中﹣﹣《三国演义》B.徐渭﹣﹣《牡丹亭》C.曹雪芹﹣﹣《红楼梦》D.施耐庵﹣﹣《水浒传》8.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A.大闹天宫《西游记》B.三顾茅庐《三国演义》C.黛玉葬花《西厢记》D.武松打虎《水浒传》9.书中强调:“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并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明代科技巨著是()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梦溪笔谈》10.“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贴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

七下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知识点

一、明朝的科技名著《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简介药物学著作科技巨著农业科学著作作者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意义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当时在世界上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学技术新研究成果地位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二、明长城和北京城明长城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起止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概况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特点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完善,工程质量更为优异影响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组带,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京城修建明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明成祖选定北京为都城,并进行大规模的营建,于1421年迁都北京组成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北京城的核心。

以宮殿为重点,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地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三、小说和艺术小说《三国演义》元末明初小说,俗称《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以三国志通三国的史实为基础,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和相互交住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水浒传》元末明初小说,作者施耐庵。

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成功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该书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西游记》明代中期的小说,作者吴承恩。

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

七下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知识点课程标准: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一、明朝的科技名著1、李时珍: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宋应星: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农业著作《农政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二、明朝的著名建筑1、明长城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作用:明代的长成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

我们今天看到的长成城主要是明长城。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比较(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一万多华里,秦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进攻修建的)意义:它已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坚韧刚毅和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2、北京城明清两朝的都城。

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又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三、明朝的小说和戏剧1、明朝的小说A、《三国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描写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战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C、《西游记》:明代中期,吴承恩,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化小说,歌颂了孙悟空的正义精神和反抗精神。

2、明代戏剧最著名的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三个方面的内容。

科技方面包括农学、医学、手工业技术等方面的进步;建筑方面主要介绍了故宫和长城等著名建筑;文学方面则以《西游记》和《水浒传》为代表,介绍了明清小说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基本情况,对明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科技、建筑和文学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发展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科技、建筑和文学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和文学特点。

2.教学难点:科技、建筑和文学方面的专业名词和概念。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课外资料,自主了解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发展。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特点。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3.课外资料:关于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论文、书籍等。

4.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的科技、建筑和文学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明朝科技、建筑和文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三个方面的发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建筑与文学的繁荣景象,以及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古代科技、建筑与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入理解明朝时期这些领域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可能存在一定的兴趣,可以借此机会加深他们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发展的原因和背景。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发展状况。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明朝时期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作品,引发学生对明朝时期文化繁荣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主要成就。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发展的原因和背景,以及这些领域对后世的影响。

4.教师讲授: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朝时期科技、建筑与文学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选择题1.2009年,甲型H1N1等疫病在我国快速传播,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各地迅速蔓延。

以下哪部著作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A.宋应星的《天工开物》B.徐光启的《农政全书》C.贾思勰的《齐民要术》D.李时珍的《本草纲目》2.下列著作中,被称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是A.B.C.D.3.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

这部“巨著”是()A.《伤寒杂病论》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4.下图所示对联反映的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当属()A.史学B.农学C.建筑学D.医药学5.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情小说勃兴,这些作品,有的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

这段材料表明世情小说勃兴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A.民族矛盾尖锐B.皇权高度膨胀C.工商业市镇繁荣D.近代科学传入6.乾隆时编《四库全书》对《天工开物》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上述材料说明A.“闭关锁国”阻碍了社会的进步B.“重文轻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C.“科举制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D.“重农抑商”阻碍了社会的进步7.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爆发,下面哪部著作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本草纲目》8.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耗费27年的精力,编写出一部药物学巨著。

该巨著是A.《大唐西域记》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海国图志》9.“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

请问该书是()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10.明朝的北京城分为三重,现今故宫博物院是()A.皇城B.宫城C.京城D.外城11.明长城东起()A.鸭绿江B.山海关C.居庸关D.嘉峪关12.如果要研究明朝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文献是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13.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附有与意大利传教士合译的《泰西水法》6卷,另外他还与另一位传教士共同翻译了古希腊数学著作《原本》并定名为《几何原本》,对我国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测验(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测验(含答案)
材料分析题
11. (1)技术型、验型、实用型: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任答两个)
(2)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宋应星。
(3)政治是否稳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政策、科学家自身的努力等。(任答案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A.史记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三国演义
10.在某历史名人故居旁有这样副对联:有舍己为人侠骨义肠,却从鲁达、武松、身上画出;具掀天揭地深谋远略,乃自晁盖、宋江、吴用胸中写来。这位历史名人是( )
A.吴承恩C.曹雪芹B.施耐庵D.罗贯山
材料阅读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政治上的相对独立稳定,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技术型、经验型、实用型为主的科技体系。..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水恒的魅力。摘编白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A.民族矛盾尖锐
B.皇权高度膨胀
C.工商业市镇繁荣
D.近代科学传人
8.一个时代的著名建筑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形象。以下属于我国现存的保留最完整的、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是( )
A.赵州桥B.秦始皇陵兵马俑
C.故宫D.长城
9.小明准备撰写关于明代手工工场生产的历史小论文,他主要查阅的著作是( )
蒙古辽东嘉峪关明成祖1421皇城紫禁城
三、小说和戏剧
市民文化罗贯中要求统一章回历史施耐庵官逼民反吴承恩唐僧
浪漫主义汤显祖牡丹亭
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皇权的加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两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可以看出这样做要体现出皇权的至高无上,即皇权至上。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选择题
1.“..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内容:①全书 60 卷,约 70 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 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②《农政全 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 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思维拓展 1.明清时期的科技巨著具有以下特点:继承和总结。 提示:(1)从内容上看:多、全——总结性的巨著,是集大成之作。 (2)从价值和影响上看:虽无突破、创新,但传统科技仍处于世界 领先地位。 (3)从人的主体行为看:勤奋钻研、身体力行、注重调查研究—— 献身科学的精神。 (4)从部分内容看:开始涉及西方自然科学,如《农政全书》和《天 工开物》。 2.明清时期中国科技为什么在世界上落伍了? (1)统治者对科技发展重视不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没落、 腐朽,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妄自尊大,他们对西方逐渐发展起 来的科学技术几乎一无所知,也不可能以政府的名义组织人员进行科学 研究。 (2)缺少物质基础和动力。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传统, 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就使得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 基础和动力。
(3)影响:明代的这三部小说,虽然主题和风格各异,但都规模宏
大,结构严整,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问世后在社会上广泛
流传,家喻户晓,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并对以后的小说、戏剧等文学 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戏剧 (1)概况:明朝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不 少剧作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2)代表人物:汤显祖。①地位: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② 代表作《牡丹亭》: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丽娘和柳梦 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 水准。
C.城有四部分,宫城居于中心
D.城为方形,街道正

点拨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明朝北京城的主要特点,考查分析能力。
通过识图、对比,找出明北京城设计的最主要特点。唐朝长安城城内有
“市”,具有商业功能,由此判断 A 项不符合题意;B 项是二者共同的
特点,因此 B 项与题意不符;C 项是明朝北京城的特点;D 项是二者共
段,生动地描写了魏、 的武装斗争,塑造出一 的艰难历程,
蜀、吴三国之间政治、 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 突出刻画了
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 象
胆大艺高、爱
各种矛盾冲突,也反
憎分明、满怀
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
智慧的孙悟
一的强烈愿望
空这一神话
英雄;运用大
胆的想象和
夸张的笔调,
勾画出神奇
光怪的情境,
抒发了铲除
邪恶势力的
愿望
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4)明代用修长城的办法来抵抗北方蒙古 族的袭扰不可取,如果用这些钱物来发展科技、增强国力和改进军用技 术,也许效果更好。
2.北京城 (1)基础: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 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2)皇帝:明成祖。 (3)时期:1406—1420 年。 (4)迁都:1421 年正式迁都北京。 (5)布局:①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a.宫城即紫 禁城,占地面积 72 万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b.皇城在宫城的外面, 周长 9000 多米,设有 6 个门。c.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长约 23 千米, 设有 9 个城门。d.外城在内城南面,设有 7 个城门。②整个北京城平面 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 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6)特点: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 府、城垣、城楼、官衙、仓库、寺观、桥梁、大街小巷、工商场所,以 及其他各种民生设施。其中,最为雄伟壮丽的是紫禁城,建筑总面积约 15 万平方米,有各类殿宇等近 9000 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 的皇家建筑群。 相关链接 北京故宫的布局特点及功用。
学巨著《本草纲目》。故选择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 与文字珠联璧合, 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右图
反映了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资治通鉴》
点拨 本题的考查点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考查读图能力。通过
例 1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几千年来,历代医家在传承中华传统医术
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的内容。下列医学成就属于李时珍的是
()
A.制成“麻沸散”
B.写成《伤寒杂病论》
C.写成《千金方》
D.写成《本草纲目》
点拨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考查识记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
成书时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

作者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地位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 优秀的长篇小说,运用 一部富于浪
山之作,也是我国最 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 漫主义色彩
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 人物性格,洗练明快, 的神话小说
说之一
生动传神
内容 以三国的史实为基 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 描写唐僧师
础,充分运用文学手 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 徒四人取经
1.小说
(1)概况:明朝时候,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结合起来,小说、
戏曲等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有了突出的发展,尤其是产生了一批脍炙
人口的小说,最著名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
和《西游记》。
(2)明朝小说(长篇章回体小说)
著作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同的特点。故选择 C 项。
答案 C 例 4 曹操这一人物形象会出现在(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牡丹亭》
点拨 本题考查分析能力。《三国演义》展示的是东汉末年及三国时
期的历史,曹操在东汉末年曾统一黄河流域;《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
话小说,取材于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水浒传》是以北宋末年宋江
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
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城墙四
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
西面西华门。故宫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外观壮丽,有主有从,显示
出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宏大气势。
知识点三 小说和戏剧
两幅图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与农业生产技术和采矿业生产技术有关,
而 A 项书籍是农学著作,C 项书籍是医药学著作,D 项书籍是编年体通 史,均与题意不符。故选择 B 项。
答案 B
例 3 观察下面两幅图,与唐朝长安城比较,明朝北京城设计的最主
要特点是( )
A.城内有“市”,具有商业功能
B.城内有宫城和皇城
妙招巧记 通过绘制图示记忆明朝三部科技巨著。图示如下:
知识点二 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 (1)目的: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 18 次修筑长城。 (2)起止点: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3)长度:总长万余里。
(4)修筑:①主体组成:明代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 烽火台等组成,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②沿线设置:沿线 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 成为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起义为题材创作的;《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故选择
A 项。 答案 A
例 5 明朝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①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 ②八股取士的实行 ③社会生产力的提
高 ④商品经济的繁荣 ⑤科学家的努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点拨 此题为逆向型选择题,考查明朝科技发展的原因。明朝社会生 产力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积极投 入科学技术的研究,写出了一批优秀科技巨著,③④⑤都是促进科技发 展的因素。故选择 A 项。
目》自问世以后,广为流传,17 世纪初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 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2.《天工开物》 (1)作者:宋应星。 (2)类别:是一部科技巨著。 (3)成书过程:作者宋应星自幼勤奋好学,读了很多书,知识面十 分宽广。他中了举人以后,担任过地方官,公务闲暇时就专心致志地研 究科学技术,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宋应星经过长 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写出了《天工开物》一书。 (4)内容:①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生产部门分为 18 类, 几乎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②宋应星在 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 120 多幅插图,画 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5)影响:《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 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 术。 (6)传播: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 等多种文字。 (7)评价:这部书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农政全书》 (1)作者:明代农学家徐光启。 (2)地位: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
营建原则建造。故宫中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
即寝宫。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
方,也称为“前朝”。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
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
(3)实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看不到世 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使我国失去了西方学习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 机会,同时也使我国军事技术大大落后于西方。
(4)科举制度日益僵化,文化政策日益反动。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最 大的弊端就是重视文章写作,忽视科技发明创造,使科技发展失去了赖 以生存的土壤。在文化政策方面,明清两代特别是清朝大兴“文字狱”, 造成了社会恐怖,严重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打击了知识分子的创造 才智,使中国科技的发展失去了客观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