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河南高一高中生物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生物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生物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观察植物细胞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分别是A.变大、变多、变亮B.变大、变少、变暗C.变小、变多、变亮D.变小、变多、变暗2.烟草花叶病毒、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的是A.细胞壁B.细胞质C.遗传物质D.细胞膜3.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A.线粒体和核糖体B.细胞膜和叶绿体C.内质网和中心体D.细胞膜和核糖体4.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A.草履虫、香菇B.棉花、乳酸菌C.水稻、白菜D.蝗虫、豌豆5.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有关细胞和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所有生物结构的基本单位B.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和细胞器C.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施莱登和施旺独立完成的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6.关于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大体相同B.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C.生物体内的C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含量总是最多的D.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对人体来说不需要补充7.下图是某动物组织的一个细胞,其细胞质内含有的糖类和核酸主要是A.糖原和RNA B.糖原和DNAC.淀粉和RNA D.淀粉和DNA8.下列有关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麦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淀粉B.组成细胞壁主要成分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C.性激素属于脂质D.脂质都不含磷元素9.某人得了脂肪肝病(即肝细胞中有过多的脂肪),那么肝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A.脂肪B.水C.蛋白质D.无机盐10.在生物体内作为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结构物质、遗传物质的分别是:A.核酸、脂肪、蛋白质、糖类B.糖类、核酸、脂肪、蛋白质C.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D.糖类、脂肪、核酸、蛋白质11.下列哪种生理作用不能体现蛋白质的功能A.抗体具有免疫作用B.血红蛋白的运输功能C.性激素促进生殖细胞生成D.唾液淀粉酶的催化功能12.根据下边的概念图可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的碱基有5种B.D表示脱氧核糖核苷酸C.D表示核糖核苷酸D.B表示的是核糖13.在人体细胞中,由A、G、U三种碱基可构成多少种核苷酸A.3种B.4种 C.5种 D.6种14.下图是某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此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氨基酸的不同种类主要由②、④、⑥、⑧决定的B.③、⑤、⑦的形成是在核糖体上完成的C.由于该多肽链游离的羧基多于氨基,所以呈酸性D.该多肽链在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615.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多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A.6、18B.5、18C.5、17D.6、17 16.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B.用于留种的晒干种子中不含自由水C.许多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有水的参与D.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17.脂肪和糖类都是能源物质,两者在体内氧化分解时,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A.放能多、耗氧多B.放能多、耗氧少C.放能少、耗氧多D.放能少、耗氧少18.代谢旺盛的细胞中,不会上升的是A.线粒体数量B.核DNA数量C.自由水比例D.核糖体数量19.下列与无机盐的功能无关的是A.是某些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B.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C.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D.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20.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共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都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都与能量转换有关C.所含酶的功能都相同D.都不存在于原核细胞中21.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A.磷脂含量B.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C.糖的种类D.水含量22.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

河南省新郑一中高一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有答案)【精编】.doc

河南省新郑一中高一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有答案)【精编】.doc

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一生物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第Ⅰ卷选择题含两部分,请将答案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请将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

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5个小题,其中1-30题,每题1分,31-45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不是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B.无论什么生物,在细胞周期中,都是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D.细胞周期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数目比体细胞各增加一倍,分别发生在细胞周期的①间期;②前期;③中期;④后期;⑤末期。

A.①②B.③④C.④①D.①④3.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从结构上看是因为高等植物细胞A.有叶绿体和细胞壁B.有细胞壁和液泡C.有叶绿体和液泡D.有细胞壁,无中心体4.适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是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B.人口腔上皮细胞C.蛙红细胞D.马蛔虫受精卵5.依据生理特点,鉴定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A.DNA的复制方式B.是否出现星射线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法D.自身的蛋白质合成的方法6.细胞分化不同于细胞增殖的主要特点是A.细胞的数目增多B.细胞的体积增大C.细胞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D.能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7.植物细胞全能性表现出来的必要条件是A.将成熟筛管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B.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C.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D.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8.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的分化使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导致细胞的形态、结构各不相同B.个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C.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过程,细胞分化仅存在于胚胎发育过程中D.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和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9.人的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时,头发就会变白,其原因是A.细胞内水分减少B.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C.细胞膜通透性降低D.细胞的呼吸速度减慢10.下列各项不是细胞衰老的特征的是A.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B.衰老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C.细胞内脂褐素占有的面积增大D.衰老的细胞内呼吸加强,物质运输快11.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低等生物细胞特有的分裂方式B.遗传物质也要复制和平均分配C.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D.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的变化12.下列细胞可能癌变的是A.游离组织形态改变B.核增大,染色质固缩C.膜通透性增大,运输能力降低D.酶的活性降低1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A.O2、CO2、血红蛋白、H+B.H2O2酶、激素、H2OC.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尿素14.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毛细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15.人体心肌细胞吸收到氧气的直接液体是A.血浆B.细胞外液C.淋巴D.组织液16.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B.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C.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一般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D.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17.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A.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实现的B.每一种成分和温度、pH等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1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B. 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19.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浆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20.下列是内环境受到破坏时出现的一些情况,错误的是A.人患肠胃炎时,常感到四肢无力,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B.人感冒发烧时,食欲不振,引起四肢无力,是因为体温升高导致代谢活动紊乱C.人患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血浆渗透压升高D.毛细淋巴管阻塞会使组织液增多,导致水肿21.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河南高一高中生物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生物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4)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图中所涉及的中心法则的内容(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________。
(5)图中④所示物质为多肽,它是在③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合成的。
5.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10.在下列四个图中,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深颜色表示患者)是
A.
B.
C.
D.
1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
A.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DNA
B.遗传物质是DNA
C.细菌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D.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12.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15.DNA决定mRNA的序列是通过
A.碱基互补配对
B.tRNA的转运
C.DNA的自我复制
D.mRNA的密码
16.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
A.9:3:3:1
B.1:1:1:1
C.3:1:3:1
D.3:1
17.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感锈病(r)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锈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锈病的高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A.染色体就是由基因和蛋白质组成的
B.基因都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②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染料,便于显微镜下观察③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④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最多.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D.①③④2.一种动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4.该动物体内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其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分别为()A.12、48 B.24、48 C.24、24 D.48、243.图是某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胞过程图②中染色体加倍因为DNA复制B.该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图顺序为⑤①③②④C.DNA复制和中心粒复制在间期、染色体复制和加倍在后期D.在图③中出现赤道板、在图④中形成细胞板,高倍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4.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A.间期有 DNA 的复制B.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后期有着丝点的分裂D.在细胞板处形成新的细胞壁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A.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B.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C.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D.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6.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B.细胞分化使细胞类型和细胞数目增多C.上皮细胞与早期胚胎细胞遗传物质相同,因此它们的全能性高低应该相同D.水稻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7.2016年5月,美国发现了一个只在胡萝卜根部表达的基因,该基因可以让胡萝卜积累更多的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属四萜类化合物(脂质),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治疗夜盲症、干眼病等.下列说法的错误的是()A.该基因表达的产物是β﹣萝卜素B.该基因只在胡萝卜的根部表达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胡萝卜根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细胞器种类、数目的改变D.胡萝卜根细胞与叶肉细胞不同的原因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定向改变8.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AFP从血液中消失,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血液中AFP会升高,尤其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血液中AFP会持续性异常升高.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推测当肝细胞分裂周期变短时,AFP合成量会增加B.可以推测AFP能对细胞的分化起促进作用C.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AFP的加工与运输D.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减少而容易发生扩散9.癌细胞在体内容易扩散,这是因为癌细胞()A.代谢速率加快 B.分化速度加快C.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D.无限增殖10.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就是组织、器官坏死B.细胞凋亡导致细胞死亡,因而对生物体有害C.细胞凋亡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D.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不受基因的调控11.下列关于人体衰老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衰老的细胞染色质收缩,会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B.衰老的红细胞细胞核体积变大,物质运输功能降低C.衰老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使老年人头发变白D.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12.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 1﹣毛细血管壁、2﹣红细胞、3﹣血浆、4﹣细胞内液、5﹣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 3 和 5 中,3 和 5 的成分是有区别的B.葡萄糖由 3 经 1 和 5 到达 4 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5D.2 中的氧气到达 4 需要经过 4 层膜,2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4 处13.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是()A.淋巴和组织液中无蛋白质B.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C.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1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依赖细胞也能完成B.尿素与CO2从内环境排到外界环境中的途径一般是不同的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15.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16.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成分(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 5.0 2.5 1.5 103.3 6.0 16.0③147 4.0 1.25 1.0 114.0 7.5 1.0④10 140 2.5 10.35 25 ﹣47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④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17.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模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箭头为兴奋传递方向),据图分析不正确是()A.图中共有五个突触B.中间神经元可能传递来自高级中枢的信号C.图中最可能标错的兴奋传递方向是箭头CD.④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必然引起①的兴奋18.关于反射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非条件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的反射弧都需要3个神经元参与C.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不能完成D.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19.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A.B.C.D.20.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21.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B.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C.突触后神经元不能合成神经递质D.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产生兴奋22.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的排尿,以上现象说明()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D.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23.某人在一次意外中损伤到下丘脑,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①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②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③体温调节发生变化④血糖含量发生变化⑤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⑥言语活动功能障碍.A.①②④⑤⑥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24.下列有关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激素是种类多,量极微B.高等动物体内,只有激素是信息分子C.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D.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2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B.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缓慢,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迅速C.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广泛,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准确且局限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较长,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短暂26.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27.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B.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细胞外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28.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C.免疫细胞只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作用的物质29.如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I和细胞Ⅲ均能识别抗原B.在①和⑨所在的阶段中,可能有巨噬细胞的参与C.免疫过程⑥比⑦要慢,免疫效应⑥比⑦要强D.图中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30.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A.感染 HIV 的人将丧失全部免疫能力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C.HIV 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D.AIDS 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其它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图甲表示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图,图乙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虚线表示,实线表示;图乙中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2)细胞分裂间期,细胞中发生的分子水平的主要变化.(3)图甲中虚线 bd 表示,相当于图乙中的(用字母表示);(4)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研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好是在;(5)此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有条染色体.(6)有丝分裂的意义是.32.如图是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液体是(填数字序号),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填数字序号).(2)正常情况下,液体④处的 O2浓度(填“>”“<”或“=”)液体②处,液体①处的 CO2浓度(填“>”“<”或“=”)液体⑤处.(3)正常情况下,液体①的渗透压和液体④的渗透压大小(填“相同”或“不同”).若人体严重营养不良,则会引起.(4)正常人体中,饭后 1 小时左右,肝细胞大量合成的物质是,饭后 6小时,①处的葡萄糖浓度(填“>”“<”或“=”)⑤处.33.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 为激素)(1)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激素 A (填名称)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其在此的主要作用是,这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同时激素 D (填名称)分泌也增多,并且骨骼肌产生不自主战栗,写出引起骨骼肌战栗的神经传导途径(反射弧):.(2)下丘脑除参与图中的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填激素名称),由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如果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3)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血糖浓度较低,此时分泌增多,促进转化为葡萄糖,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该过程是人与生俱来的,属于(非条件或条件)反射.34.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2)图中的“某物质”指的是.(3)下列细胞中,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填下列代号)A.吞噬细胞B.T 细胞C.B 细胞D.记忆细胞E.浆细胞F.效应 T 细胞(4)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消化.2016-2017学年河南省郑州一中网校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②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染料,便于显微镜下观察③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④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最多.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D.①③④【考点】4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片的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开来,便于观察;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压片的目的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解答】解:①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①正确;②制片的过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所以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②错误;③压片的目的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③正确;④分裂间期所占的时间越长,视野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最多,④错误.故选:A.2.一种动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4.该动物体内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其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分别为()A.12、48 B.24、48 C.24、24 D.48、24【考点】48: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解答】解: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细胞核中DNA分子数加倍,而染色体数目不变.所以染色体数为24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含有24条染色体,48个DNA分子.故选:D.3.图是某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胞过程图②中染色体加倍因为DNA复制B.该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图顺序为⑤①③②④C.DNA复制和中心粒复制在间期、染色体复制和加倍在后期D.在图③中出现赤道板、在图④中形成细胞板,高倍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考点】47: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中的染色体散乱的排列在细胞中,该细胞属于有丝分裂前期;②细胞中的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被纺锤丝平均的拉向细胞的两极,属于有丝分裂后期;③细胞中的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④新的核膜出现,染色体变为染色质,该细胞属于有丝分裂末期;⑤细胞核略微增大,染色体复制,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解答】解:A、该细胞过程图②中染色体加倍因为着丝点分裂,A错误;B、分析图解可知,图中①②③④⑤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中期、末期、间期,故该生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图顺序为⑤①③②④,B正确;C、DNA复制、染色体复制、中心粒复制均在间期,C错误;D、细胞板是细胞壁的雏形,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才有细胞板出现,赤道板是一个位置,而不是结构,D错误.故选:B.4.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A.间期有 DNA 的复制B.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后期有着丝点的分裂D.在细胞板处形成新的细胞壁【考点】49: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分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前期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末期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解答】解:A、动植物细胞在分裂间期都进行DNA的复制,A错误;B、有丝分裂前期,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都是由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形成纺锤体,高等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错误;C、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都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C错误;D、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板,也不会形成细胞壁,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会在细胞板处形成新的细胞壁,D正确.故选:D.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A.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B.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C.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D.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考点】51:细胞的分化.【分析】1.全能性﹣﹣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2.原因: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解答】解:A、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一步分化,A错误;B、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B正确;C、已经分化的细胞一般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具有持久性,C错误;D、由于细胞分化,每种细胞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D错误.故选:B.6.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B.细胞分化使细胞类型和细胞数目增多C.上皮细胞与早期胚胎细胞遗传物质相同,因此它们的全能性高低应该相同D.水稻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考点】51:细胞的分化.【分析】1、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全能性大小的比较:受精卵>卵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解答】解:A、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A正确;B、细胞分化使细胞类型增多,而细胞数目不变,B错误;C、上皮细胞与早期胚胎细胞遗传物质相同,早期胚胎细胞的全能性较高,C错误;D、水稻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是自然生长的过程,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A.7.2016年5月,美国发现了一个只在胡萝卜根部表达的基因,该基因可以让胡萝卜积累更多的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属四萜类化合物(脂质),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治疗夜盲症、干眼病等.下列说法的错误的是()A.该基因表达的产物是β﹣萝卜素B.该基因只在胡萝卜的根部表达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胡萝卜根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细胞器种类、数目的改变D.胡萝卜根细胞与叶肉细胞不同的原因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定向改变【考点】51:细胞的分化;89: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解答】解:A、β﹣胡萝卜素属于脂质,而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因此该基因表达的产物不是β﹣萝卜素,A错误;B、该基因只在胡萝卜的根部表达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C、胡萝卜根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细胞器种类、数目的改变,C正确;D、胡萝卜根细胞与叶肉细胞不同的原因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A.8.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AFP)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后约两周AFP从血液中消失,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血液中AFP会升高,尤其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血液中AFP会持续性异常升高.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推测当肝细胞分裂周期变短时,AFP合成量会增加B.可以推测AFP能对细胞的分化起促进作用C.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会参与AFP的加工与运输D.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减少而容易发生扩散【考点】5A: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其特征有: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解答】解:A、由题干“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再生时,血液中AFP会升高,尤其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血液中AFP会持续性异常升高”,可推知,当肝细胞的分裂加快时,AFP合成量会增加,A正确;B、由题干信息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再生时或肝细胞发生癌变时AFP的合成较多,但不能得出AFP能对细胞的分化起促进作用,B错误;C、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分泌蛋白,其运输和加工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C正确;D、肝细胞发生癌变后因细胞膜上粘连蛋白减少,使细胞间的黏连性降低,容易发生扩散,D 正确.故选:B.9.癌细胞在体内容易扩散,这是因为癌细胞()A.代谢速率加快 B.分化速度加快C.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D.无限增殖【考点】5A: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解答】解: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识别作用,且在细胞间有黏着作用,癌细胞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和转移.故选:C.10.细胞凋亡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就是组织、器官坏死B.细胞凋亡导致细胞死亡,因而对生物体有害C.细胞凋亡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D.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不受基因的调控【考点】57:细胞凋亡的含义.【分析】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2019-2020学年郑州一中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郑州一中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郑州一中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如图所示为部分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I-IV代表细胞的生命现象,细胞1具有水分减少、代谢减慢的特征,细胞2可以无限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Ⅰ-Ⅰ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 成体干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肝细胞等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 效应T细胞作用于细胞1和细胞2使其凋亡,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D. 细胞2与正常肝细胞相比,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含量增多2. 研究发现,核孔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称为核孔复合体。

该复合体是核质交换的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的蛋白质复合体。

下图表示物质经核孔复合体进出细胞核的过程。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原核细胞的核孔复合体数目多于真核细胞B. 核孔复合体转运物质前要有一个细胞识别过程C. 通过核孔复合体运输的分子一定要具有亲水性D. 物质经复合体进出核孔方式可以是协助扩散也可以是主动运输3. 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 适宜条件下,水稻幼苗叶肉细胞中O2浓度: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B. 一定条件下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的NADPH可来自水和有机物C. 水稻幼苗在成长的过程中,叶肉细胞中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D. 同一细胞中同时存在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或酒精的酶4. 下图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Ⅰ在晚间用绿光照射行道树,目的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以增加夜间空气中的O2浓度Ⅰ据图可知,用波长400~470nm的光比用白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Ⅰ在经过纸层析法分离出来的色素带上,胡萝卜素的色素带在最上面Ⅰ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都是可见光,波长范围是400~760 nmA. ⅠⅠB. ⅠⅠC. ⅠⅠD. ⅠⅠ5. 下图是与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据图能得出的结论是()A.相同温度下不同pH酶活性不同B.不同温度下酶的最适PH都是8C.相同pH下不同温度酶活性不同D.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Ⅰ6. 获得无子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的方法分别是()Ⅰ诱变育种Ⅰ杂交育种Ⅰ单倍体育种Ⅰ多倍体育种A. ⅠⅠⅠB. ⅠⅠⅠC. ⅠⅠⅠD. ⅠⅠⅠ7.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长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B. 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C. 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D. 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8.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 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021-2022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1.下列有关遗传学基本概念叙述中,正确的是()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状性的现象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1高茎植株自交,得到的1064株F2植株中,787株是高茎植株,277株是矮茎植株。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F 1是杂合子B.性状分离C.等位基因分离D.基因自由组合3.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种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 ×紫花→301紫花+110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 ×白花→98紫花+107白花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①4.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遗传因子W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不变蓝;含直链淀粉多而不具有黏性(由遗传因子w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变蓝色。

W对w完全显性。

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播种下去,先后获取花粉和籽粒,分别滴加碘液观察统计,结果应为()A.花粉1/2变蓝、籽粒3/4变蓝B.花粉、籽粒各3/4变蓝C.花粉1/2变蓝、籽粒1/4变蓝D.花粉、籽粒全部变蓝5.在某一动物种群中,基因型为DD、Dd、dd的个性分别占20%、60%、20%,其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丧失生殖能力,则该种群的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占()A.9/64 B.9/100 C.9/27 D.25/646.豌豆的花色中紫色对白色为显性。

一株杂合紫花豌豆连续自交繁殖三代,则子三代中开紫花的豌豆植株和开白花的豌豆植株的比例是()A.3:1 B.15:7 C.9:7 D.15:97.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A.F 1表现显性性状,F 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B.F 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F 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D.F 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1:1:1:18.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活动中,甲容器有分别标A、a的小球各20个,乙容器有分别标有B、b的小球各20个。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

郑州一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25届高一生物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的豆荚黄色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B.F1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显性性状C.F2中会出现三种遗传因子组成D.F2中不会出现3﹕1 的性状分离比2.如图为遗传图解过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杂种”“纯合子”描述的是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或基因型B.“高茎”“矮茎”是株高这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或表现型C.②过程表示的是雌雄配子的结合D.图中的“1﹕1”只可指F1的表现型比,不可指基因型之比3.下列关于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B.甲桶内彩球总个数必需与乙桶内的彩球总个数相等C.甲、乙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的彩球必需相等D.该实验模拟了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4.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过程是()A.①B.②C.③D.④5.ABO血型及其对应基因型如下表,某家庭孩子的血型是AB型和O 型,则此夫妇血型是()基因型I A I A或I A i I B I B或I B i I A I B ii血型A型B型AB型O型A.A型和B型B.AB型和O型C.A型和O型D.AB型和B6.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3:1,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A.4:4:1B.9:4:3 C.5:2:1 D.13:2:1 7.某雌雄异株植物的叶形有圆形叶(D)和心形叶(d),含d基因的花粉有50%不育。

现有雌、雄基因型均为DD∶Dd=2∶1的植株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代中圆形叶与心形叶的比值为()A.8:1 B.65:1 C.35:1 D.14:1 8.南瓜果实的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河南高一高中生物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生物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生物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一般情况下,下列有细胞周期的细胞是①根毛细胞②叶肉细胞③皮肤生发层细胞④根尖分生区细胞⑤神经细胞⑥茎的形成层细胞⑦浆细胞⑧洋葱表皮细胞A.①②③B.③④⑥C.④⑤⑦D.③④⑦2.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错误叙述A.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B.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C.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完全相同D.染色质或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3.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B.甲、乙、丙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1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D.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4.下列物质变化示意图中,哪个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5.如图所示是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

假设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大多开始于夜晚22:00,若要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图像,最佳的取材时间是A.夜晚22:00至0:18之间B.次日0:18至10:42之间C.次日8:24至10:42之间D.次日10:42至13:00之间6.若图1、图2、图3是某同学做有丝分裂实验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1是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在低倍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B.图1转为图2的操作步骤是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亮度→转动粗准焦螺旋C.图3是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后,在高倍镜下所观察到的细胞D.持续观察图3中的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可看见它从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全过程7.下列关于细胞分化不同水平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结果B.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器的数目、形态、结构、功能及细胞质基质成分和功能改变的结果C.从蛋白质分子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蛋白质种类、数量、功能改变的结果D.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时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8.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受精卵在自然条件下能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因此全能性最高B.由于分化,在生物体内细胞的全能性不能表达C.与受精卵相反,卵细胞高度分化,全能性很低D.在一定条件下,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能表现出全能性9.下列有关细胞生理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细胞生物的幼体中没有衰老细胞B.细胞凋亡是一种病理性死亡C.细胞分化只发生在胚胎时期D.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10.端粒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特殊DNA序列,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变短;癌细胞中因存在延长染色体端粒的端粒酶而可以无限增殖。

2019-2020学年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叙述正确的是()A. 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蛋白质B. 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C. 实验结束时,要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D. 变性后的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2.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若某细胞中无染色单体,且基因组成为AAX B X B,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相同,但DNA数不同C. 若产生的精子AX B:aX B:AY:aY=1:1:1:1,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D. 若产生的精子为AX B:aY=1:1,则可说明该精原细胞进行了正常的减数分裂3.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制片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 观察中期细胞可清晰的看到染色体且随后染色体着丝点分裂C. 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D. 低倍镜下寻找分生区的依据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4. 下列关于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核糖、葡萄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体内共有的单糖B. 葡萄糖、果糖、蔗糖均为还原性糖C. 只有多糖、蛋白质、脂肪三类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D. 固醇包括了脂肪、性激素、维生素D5. 如图是三种物质进入某细胞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甲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B.物质乙进入细胞方式为主动运输C.物质丙进入该细胞的方式可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D.渗透失水过程水分子可通过与甲相同的方式向外单向运输6. 图中A、B、C表示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存在地理隔离的三个地区,A地区某种群部分个体迁移至B、C 地区(t1、t2表示不同时期),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

2020届郑州一中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届郑州一中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届郑州一中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

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A. 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 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 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 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2.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不确定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D.由图3实验结果可知Cl-是酶的激活剂3.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糖尿病患者的尿液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可产生砖红色沉淀B. RNA通常由一条核苷酸链组成,DNA通常由两条核苷酸链组成,它们分别由四种核苷酸组成C. 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D.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Ca和P的吸收4.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B.图丁个体自交后代中高茎中纯合子占1/4C.图丙、丁所表示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图丙个体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的实验验证阶段5.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为MHCⅠ类和MHCⅠ类分子,MHCⅠ类分子的主要作用是与胞内蛋白、核蛋白和病毒蛋白形成抗原-MHCⅠ类复合物,并呈递给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诱发特异性细胞杀伤效应;MHCⅠ类分子主要表达于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主要作用是以抗原-MHCⅠ类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淋巴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MHC分子在胚胎发育中产生,在所有的身体细胞上都存在B.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呈递的是抗原-MHCⅠ类复合物C.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攻击自身带有抗原-MHCⅠ类分子的巨噬细胞D.癌细胞表面嵌有抗原-MHCⅠ类复合体,因而可以被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6.关于细胞衰老的原因,目前普遍接受的有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内的氧化反应和辐射等会导致细胞产生自由基B.自由基攻击磷脂时,会产生更多自由基C.自由基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D.端粒由DNA构成,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7.ATP的结构简式正确的是()A.A~P~P~PB.A~P~P—PC.A—P~P~PD.A—P—P~P8.溶酶体具有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细胞质基质的pH为7.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着膜组分的更新C.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D.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9.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脑神经组成B. 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 短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过程中,都存在分级调节10.肉瘤病毒为逆转录病毒,它携带有逆转录酶和整合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能使RNA(甲)逆转录成双链DNA(乙)。

河南高一高中生物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生物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生物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某基因中,碱基个数A+T=60%,该基因经转录形成的RNA中,A+U占A.30%B.60%C.40%D.无法计算2.在高等植物的细胞中,储存有遗传信息的细胞器是A.核糖体和叶绿体B.线粒体和内质网C.叶绿体和线粒体D.中心体和染色体3.通过分析发现甲、乙两种生物细胞中的DNA碱基总数完全相同,而且四种碱基的比例也分别相同。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这两个生物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B.这两个生物的性状相似C.这两个生物的DNA分子数量相同D.还不足以做出准确判断4.用a表示DNA,b表示基因,c表示脱氧核苷酸,d表示碱基。

下列图解中,四者关系正确的是5.一个DNA分子中,胸腺嘧啶占全部碱基的23.8%,则A+C的含量是A.76.2%B.50%C.23.8%D.26.2%6.构成核酸的五碳糖、碱基的种类分别为A.4、8B.2、8C.2、5D.8、57.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以下关于DNA与RNA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分相同B.构成的五碳糖不同C.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D.构成的碱基相同8.在制作DNA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下面的连接中,错误的是9.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的纯合体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A.3/4B.1/4C.3/16D.1/16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条链中的A+C/T+G=0.6,则另一条链上的A+C/T+G=0.6B.一条链中的A+T/C+G=0.6,则另一条链上的A+C/T+G=0.6C.一条链中的G与C的数量比为2∶1,则另一条链中G与C的比为2∶1D.一条链中的G与T的数量比为2∶1,则另一条链中C与A的比为2∶111.杂交玉米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农民需要每年购买玉米杂交种子,不能自留种子来年再种的原因是A.自留种子种子发芽率低B.杂交种都具有杂种优势C.自留种子容易患病虫害D.杂交种的有性繁殖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12.一条双链DNA分子,G和C占全部碱基的44%,其中一条链的碱基中A占26%,C占20%,那么其互补链中的A和C分别占该链全部碱基的百分比是A.28%和22%B.30%和24%C.26%和20%D.24%和30%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纯合子×纯合子,子代一定是纯合子B.杂合子×杂合子,子代一定是杂合子C.纯合子×杂合子,子代一定是杂合子D.纯合子自交,子代一定是纯合子14.人类的多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已知控制这两种疾病的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是独立遗传的。

河南高一高中生物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生物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河南高一高中生物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2条染色体B.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D.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2条染色单体2.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A.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B.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C.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D.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3.某动物体细胞中含2N条染色体,则该动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含染色体A.2N条B.4N条C.N条D.3N条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A.减数第一次分裂B.减数第二次分裂C.联会时期D.四分体时期5.青蛙的100个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可以产生A.100个卵细胞和300个极体B.100个卵细胞和200个极体C.200个卵细胞和200个极体D.100个卵细胞和100个极体6.假设卵原细胞个数为m,则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的个数比是A.1:1:2:4B.1:1:1:2C.1:1:4:4D.1:1:1:17.下图是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示意图,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8.下列关于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B.精子、卵细胞的形成都要经过变形阶段C.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与三个极体D.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9.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一致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D.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10.家鸽之所以能保持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D.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11.如欲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可选择的实验材料是A.马蛔虫受精卵B.造血干细胞C.小鼠睾丸D.叶芽12.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长毛与黑毛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纯合体杂交,后代必是纯合体B.两个杂合体杂交,后代必是杂合体C.纯合体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体D.杂合体自交的后代全是杂合体14.具有下列基因型的植物体进行自交,其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是A.AABB B.aabbC.AAbb D.AABb15.有一批抗锈病(显性性状)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纯种,最简便的方法是A.与纯种抗锈病小麦杂交B.与纯种易染锈病小麦测交C.与杂种抗锈病小麦进行杂交D.自交16.下列关于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在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D.在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17.基因型为Dd的个体,其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一条染色单体含有D基因。

2021届郑州一中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21届郑州一中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21届郑州一中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面四幅图表示生物体内四种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丙的元素组成一定与图甲相同,图甲中碱基排列顺序表示遗传信息B.人体中由乙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的功能多样性决定其结构有多样性C.组成丙化合物的单糖一定是脱氧核糖,也可作为细胞的能源物质D.图丁表示二糖,推测在动物体细胞中所有的单糖、二糖和多糖均可相互转化2.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

下列有关这一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细胞需要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B.细胞不需要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一般不能进入细胞C.细胞中的重要成分如核酸等不会流失到细胞外D.由于细胞膜的存在,致病的病毒、细菌等均不能进入细胞3. 人类某遗传病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基因A 、a 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 、b 位于X 染色体上,且基因A 、B 同时存在时个体表现正常,其佘情况下均表现为患病。

下图是某家系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1号个体为纯合子,理论上4号和5号个体生育的男孩或女孩中,正常的概率均为1/4,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2号的基因型是AaX B X bB.5号的基因型是aaX B X bC.3号与2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4D.1号和2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24. 图1为人体眨眼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

图2为图1中I结构接受神经递质后发生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b处神经纤维兴奋时,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B.图1中,兴奋在结构d和结构c中的传导速度相同C.图2中,P是钠离子通道,作用于I的神经递质为兴奋性递质D.图1中,兴奋从a传递至e的过程中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变5.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直发和黑发B.桃的无毛果皮和有毛果皮C.兔的白毛与狗的黑毛D.李子的红色果实和番茄的黄色果实6.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①自由水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①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水①水是组成细胞的成分之一①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①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与细胞代谢的强弱关系不大①不同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基本相同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D. ①①7. 研究人员从菠菜中分离类囊体,将其与16种酶等物质一起用单层脂质分子包裹成油包水液滴,从而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

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全册生物试题

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全册生物试题

某某省某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2分)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④⑤C.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2.(2分)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②④⑤B.②⑤⑥C.①③④D.①③⑥3.(2分)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4.(2分)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B.膜外局部电流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C.S点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的是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D.S点受到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由Na+大量内流引起5.(2分)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将表现为()A.有疼痛感觉,能缩手B.无疼痛感觉,不能缩手C.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D.无疼痛感觉,能缩手6.(2分)如图表示逐渐增加电刺激强度(S1~S8)后,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强度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产生动作电位B.刺激强度在S5~S8时期,大量钠离子会从膜外流入膜内C.刺激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D.在一定X围内,动作电位的强度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强7.(2分)大量出汗后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A.口腔粘膜和下丘脑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C.下丘脑和大脑皮层D.口腔粘膜和大脑皮层8.(2分)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脊髓的生理活动受大脑皮层的调控9.(2分)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ATP的合成和水解D.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10.(2分)有一种生化毒气能强烈抑制人的乙酰胆碱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一种兴奋型神经递质)不能分解成乙酸和胆碱.对这种生化毒气作用效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可以保护突触不被乙酰胆碱酶破坏B.可以避免乙酰胆碱被及时分解C.能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人的中毒症状可能是全身肌肉持续收缩进而引起抽搐11.(2分)冬天,正常人处在30℃的温室里与5℃的室外相比,人体细胞内酶的活性、皮肤血流量及排尿量的变化依次为()A.增加、减少、增加B.不变、增加、减少C.增加、增加、减少D.不变、减少、增加12.(2分)下列说法与如图所示不相符的是()A.若A表示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则B可以表示尿量的变化B.若A表示血糖的浓度,则B可以代表胰岛素的浓度C.若A表示轻度污染后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则B可以表示微生物的数量D.若A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则B可以表示呼吸频率的变化13.(2分)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手缩回14.(2分)科学研究揭示,与病毒和肿瘤作战的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和长期保护的分工.当研究人员捕捉到刚刚分化的T细胞时,T细胞相反的两极分别生成了两类不同的蛋白,一类蛋白带有“战士”的分子标记,另一类则显示“记忆细胞”的特性,而记忆T细胞能潜伏多年,以防备未来的异物入侵.下列关于记忆T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地产生大量的抗体B.记忆T细胞一旦产生就能够永久记忆C.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D.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相比,细胞中的DNA相同,RNA不同15.(2分)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人体对自身脂肪的消耗量会明显升高()A.缺乏胰岛素B.缺乏胰高血糖素C.蛋白质供给不足D.脂肪供应不足16.(2分)人体内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右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X YA 外界温度身体耗氧量B 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分泌量C 甲状腺激素含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D 细胞外液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分泌量A.A B.B C.C D.D17.(2分)下列是“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作用的靶细胞”的作用模式.错误的一项是()A.胰岛B细胞→胰岛素→全身组织细胞B.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细胞C.下丘脑→生长激素→全身组织细胞D.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下丘脑细胞18.(2分)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C.二次免疫反应主要由记忆细胞快速产生抗体D.HIV侵染人体的T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19.(2分)人体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病菌等感染,主要原因是患者的()A.过敏反应增强B.细胞免疫作用减弱C.效应B细胞数量减少D.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20.(2分)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赤霉菌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B.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C.脱落酸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最多D.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21.(2分)如图表示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细菌、并呈递抗原的过程,图中MHC﹣Ⅱ分子是一种特异性糖蛋白,能与抗原(图中的a)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并移动到细胞的表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抗原a能被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B.图中所示细胞器都属于生物膜系统C.细胞②受刺激活化后将产生淋巴因子D.细胞①只参与特异性免疫22.(2分)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B.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C.脱落酸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最多D.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23.(2分)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神经纤维静息时,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A点的电位B.甲是神经纤维兴奋时,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B点的电位C.乙是神经纤维兴奋时,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A点的电位D.乙是神经纤维静息时,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B点的电位24.(2分)下列生产措施,与激素应用无关的是()A.果树整形修剪B.移栽树苗后去掉部分叶片C.培育无籽番茄D.家畜的阉割25.(2分)假设图中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四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A.c>a=b>d B.a=c>b=d C.c>a>b>d D.a>c>d>b26.(2分)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扦插枝条生根进行的探究实验,S为插条的形态学上端,X 为插条的形态学下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扦插枝条形态学上、下端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的影响C.本实验的无关变量中没有植物的种类D.甲、乙、丙长根的部位分别是X、S、X27.(2分)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如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试验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有()A.①②④图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是与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和果胶酶的降解有关B.①③⑤图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是与细胞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降低有关C.从图①中可得出B品种的果实比A品种的果实耐贮运性好D.依据该实验结果推测,桃果实采摘后可以通过适当降低温度来延缓果实软化28.(2分)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发挥作用B.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可使植株增高C.植物不同器官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受特定激素的调节,而与其它激素无关D.西红柿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29.(2分)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n,则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A.小于m B.小于n C.大于n D.大于i30.(2分)调节是生物体维持自身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单侧光下生长素由胚芽鞘向光侧向背光侧极性运输B.植物茎的背重力性和向光生长均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垂体既能分泌激素,又与下丘脑相联系,所以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都能调节血糖含量,因此两者之间是协同作用二.简答题31.(10分)根据图,回答问题:(1)缩手反射的发生,由甲图中完成的,当这一反射发生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每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2)刺激甲图④能否在②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原因是.(3)乙图中,D处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是(填标号);若乙图为胰岛组织,当⑥处血糖低时,该处部分细胞会分泌激素升高血糖,调节血糖平衡,该激素的作用机理是.(4)⑦中液体过多会导致水肿,请写出导致水肿的可能原因.(至少写两个)(5)当⑥处水分减少时,会引起兴奋,继而产生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最终引起尿量减少.32.(10分)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外界环境或生理状态时,体内的一些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是人体并不会因此而失去稳态.请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激素①的名称为,幼年时期缺乏激素②会患上的病症是.(2)在寒冷环境中,图1中①分泌量增加依次引起③、②的分泌量增加,激素②对激素①③的分泌起作用,这种现象称作.(3)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会不断变化,当人刚进食一段时间内,由胰岛细胞分泌的c激素将会增加,促使血糖含量,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4)由图2可知,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是通过细胞产生的分子进行联系的.33.(10分)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免疫,图中b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细胞.(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d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病.(4)当抗原经过⑤⑥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的主要特点是.(5)T细胞在淋巴器官处经抗原刺激后,分化成,d物质的化学本质是.(6)绵羊在第二次注射炭疽杆菌后没有发病,其原理是绵羊体内产生相应的对付炭疽杆菌外毒素的,这属于免疫.34.(10分)下表是植物细胞分裂素发现过程中的几个主要历程.请据此作答.历程时间科学家科学事实①1954年斯库格等一定条件下腺嘌呤能促进细胞分裂②1955年米勒等将存放了4年的鲱鱼精细胞的DNA,加入到烟草髓组织的培养基中,能诱导细胞分裂.③1956年斯库格等用新提取的鲱鱼精细胞DNA,不能促进细胞分裂;但在pH<4的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后,却能促进细胞分裂.从处理物中分离出这种活性物质,并命名为“激动素”.④1963年莱撒姆从未成熟的玉米籽粒中分离出类似于“激动素”的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命名为“玉米素”,其生理活性高于“激动素”.(1)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2)“激动素”(“属于”或“不属于”)植物激素,理由是.(3)从②和③分析,“激动素”可能是物质).请写出对此加以验证的简要实验思路:.(4)植物体合成细胞分裂素的主要部位是,细胞分裂素与(激素)存在拮抗作用.(5)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通过调整细胞分裂素与(激素)的比例,可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完整的植株.某某省某某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2分)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④⑤C.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知,本题是通过内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先分析题图明确①是血浆、②细胞内液、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所在的端为静脉端,①所在的端为动脉端,然后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分析综合对选项做出判断.解答:解: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②细胞内液而不是④组织液,A错误;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①血浆和④组织液,B错误;C、③④中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③的蛋白质只能进入④,被淋巴液回收,C错误;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动脉端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静脉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细胞生活的环境、动脉血与静脉血成分上的差异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前述知识点综合解题的能力.2.(2分)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②④⑤B.②⑤⑥C.①③④D.①③⑥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化反应的总结,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能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内的反应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解答:解: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①正确;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②错误;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③正确;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发生在组织液内,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④错误;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⑤错误;⑥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消化道内的液体不是体液,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⑥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⑤⑥中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①③⑥.故选:D.点评:本题是对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化反应的总结,规律总结: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生化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凡是只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都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生化反应也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3.(2分)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处为传入神经,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如果效应器有反应,说明反射弧是完好的,A需要做;B、A处为突触结构,B处为传入神经;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如果效应器有反应,说明药物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如果效应器没有反应,说明药物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B需要做;C、C处是传出神经,刺激C处,效应器有反应,与药物放在B处无关,而且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不需要做;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如果效应器有反应,说明药物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如果效应器没有反应,说明药物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D需要做;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反射弧结构、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2分)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B.膜外局部电流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C.S点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的是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D.S点受到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由Na+大量内流引起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为兴奋部位,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而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据此答题.解答: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进行双向传导的,A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B错误;C、S点受到刺激后,膜外Na+大量内流,使电位变化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C正确;D、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5.(2分)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将表现为()A.有疼痛感觉,能缩手B.无疼痛感觉,不能缩手C.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D.无疼痛感觉,能缩手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即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行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其组成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分析综合作用)→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感受器、传人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机体既没有感觉,也不能产生反射活动;如果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机体可产生感觉,但仍不能产生反射活动.解答:解: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传入到大脑感觉中枢的神经正常,所以机体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意在强化学生对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的识记、理解与掌握.6.(2分)如图表示逐渐增加电刺激强度(S1~S8)后,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强度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产生动作电位B.刺激强度在S5~S8时期,大量钠离子会从膜外流入膜内C.刺激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D.在一定X围内,动作电位的强度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强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由图可知,在S1﹣S4期间,没有引起细胞膜上动作电位的产生,但是仍然存在离子的进出;在S 5﹣S8时期,细胞膜产生了动作电位,其局部电位是内正外负;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其刺激已经可以产生动作电位,所以随刺激强度增加引起兴奋的电位不再变化.解答:解:A、在S1~S4期间,神经细胞表现为静息电位,没有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B、在S5~S8时期,神经细胞产生了动作电位,大量钠离子会从膜外流入膜内,B正确;C、由图中曲线可知,刺激强度低时,膜电位无变化,当刺激强度达到S5时,膜电位发生改变,说明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D、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虽然刺激强度不断增强,但兴奋强度不再增强,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7.(2分)大量出汗后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A.口腔粘膜和下丘脑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C.下丘脑和大脑皮层D.口腔粘膜和大脑皮层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解答:解: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而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郑州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2分)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④⑤C.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2.(2分)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②④⑤B.②⑤⑥C.①③④D.①③⑥3.(2分)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4.(2分)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B.膜外局部电流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C.S点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的是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D.S点受到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由Na+大量内流引起5.(2分)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将表现为()A.有疼痛感觉,能缩手B.无疼痛感觉,不能缩手C.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D.无疼痛感觉,能缩手6.(2分)如图表示逐渐增加电刺激强度(S1~S8)后,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强度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产生动作电位B.刺激强度在S5~S8时期,大量钠离子会从膜外流入膜内C.刺激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D.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的强度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强7.(2分)大量出汗后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A.口腔粘膜和下丘脑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C.下丘脑和大脑皮层D.口腔粘膜和大脑皮层8.(2分)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脊髓的生理活动受大脑皮层的调控9.(2分)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ATP的合成和水解D.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10.(2分)有一种生化毒气能强烈抑制人的乙酰胆碱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一种兴奋型神经递质)不能分解成乙酸和胆碱.对这种生化毒气作用效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可以保护突触不被乙酰胆碱酶破坏B.可以避免乙酰胆碱被及时分解C.能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人的中毒症状可能是全身肌肉持续收缩进而引起抽搐11.(2分)冬天,正常人处在30℃的温室里与5℃的室外相比,人体细胞内酶的活性、皮肤血流量及排尿量的变化依次为()A.增加、减少、增加B.不变、增加、减少C.增加、增加、减少D.不变、减少、增加12.(2分)下列说法与如图所示不相符的是()A.若A表示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则B可以表示尿量的变化B.若A表示血糖的浓度,则B可以代表胰岛素的浓度C.若A表示轻度污染后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则B可以表示微生物的数量D.若A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则B可以表示呼吸频率的变化13.(2分)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手缩回14.(2分)科学研究揭示,与病毒和肿瘤作战的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和长期保护的分工.当研究人员捕捉到刚刚分化的T细胞时,T细胞相反的两极分别生成了两类不同的蛋白,一类蛋白带有“战士”的分子标记,另一类则显示“记忆细胞”的特性,而记忆T细胞能潜伏多年,以防备未来的异物入侵.下列关于记忆T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地产生大量的抗体B.记忆T细胞一旦产生就能够永久记忆C.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D.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相比,细胞中的DNA相同,RNA不同15.(2分)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人体对自身脂肪的消耗量会明显升高()A.缺乏胰岛素B.缺乏胰高血糖素C.蛋白质供给不足D.脂肪供应不足16.(2分)人体内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右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X YA 外界温度身体耗氧量B 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分泌量C 甲状腺激素含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D 细胞外液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分泌量A.A B.B C.C D.D17.(2分)下列是“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作用的靶细胞”的作用模式.错误的一项是()A.胰岛B细胞→胰岛素→全身组织细胞B.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细胞C.下丘脑→生长激素→全身组织细胞D.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下丘脑细胞18.(2分)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C.二次免疫反应主要由记忆细胞快速产生抗体D.HIV侵染人体的T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19.(2分)人体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病菌等感染,主要原因是患者的()A.过敏反应增强B.细胞免疫作用减弱C.效应B细胞数量减少D.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20.(2分)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赤霉菌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B.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C.脱落酸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最多D.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21.(2分)如图表示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细菌、并呈递抗原的过程,图中MHC﹣Ⅱ分子是一种特异性糖蛋白,能与抗原(图中的a)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并移动到细胞的表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抗原a能被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B.图中所示细胞器都属于生物膜系统C.细胞②受刺激活化后将产生淋巴因子D.细胞①只参与特异性免疫22.(2分)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B.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C.脱落酸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最多D.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23.(2分)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神经纤维静息时,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A点的电位B.甲是神经纤维兴奋时,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B点的电位C.乙是神经纤维兴奋时,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A点的电位D.乙是神经纤维静息时,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的B点的电位24.(2分)下列生产措施,与激素应用无关的是()A.果树整形修剪B.移栽树苗后去掉部分叶片C.培育无籽番茄D.家畜的阉割25.(2分)假设图中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四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A.c>a=b>d B.a=c>b=d C.c>a>b>d D.a>c>d>b26.(2分)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扦插枝条生根进行的探究实验,S为插条的形态学上端,X 为插条的形态学下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扦插枝条形态学上、下端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的影响C.本实验的无关变量中没有植物的种类D.甲、乙、丙长根的部位分别是X、S、X27.(2分)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如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试验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有()A.①②④图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是与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和果胶酶的降解有关B.①③⑤图显示桃果实成熟后硬度降低是与细胞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降低有关C.从图①中可得出B品种的果实比A品种的果实耐贮运性好D.依据该实验结果推测,桃果实采摘后可以通过适当降低温度来延缓果实软化28.(2分)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发挥作用B.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可使植株增高C.植物不同器官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受特定激素的调节,而与其它激素无关D.西红柿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29.(2分)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n,则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A.小于m B.小于n C.大于n D.大于i30.(2分)调节是生物体维持自身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单侧光下生长素由胚芽鞘向光侧向背光侧极性运输B.植物茎的背重力性和向光生长均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垂体既能分泌激素,又与下丘脑相联系,所以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D.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都能调节血糖含量,因此两者之间是协同作用二.简答题31.(10分)根据图,回答问题:(1)缩手反射的发生,由甲图中完成的,当这一反射发生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每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2)刺激甲图④能否在②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原因是.(3)乙图中,D处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是(填标号);若乙图为胰岛组织,当⑥处血糖低时,该处部分细胞会分泌激素升高血糖,调节血糖平衡,该激素的作用机理是.(4)⑦中液体过多会导致水肿,请写出导致水肿的可能原因.(至少写两个)(5)当⑥处水分减少时,会引起兴奋,继而产生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最终引起尿量减少.32.(10分)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机体处于不同的外界环境或生理状态时,体内的一些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是人体并不会因此而失去稳态.请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激素①的名称为,幼年时期缺乏激素②会患上的病症是.(2)在寒冷环境中,图1中①分泌量增加依次引起③、②的分泌量增加,激素②对激素①③的分泌起作用,这种现象称作.(3)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会不断变化,当人刚进食一段时间内,由胰岛细胞分泌的c激素将会增加,促使血糖含量,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4)由图2可知,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之间是通过细胞产生的分子进行联系的.33.(10分)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示意图,a、b、c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免疫,图中b细胞在人体内可以来自细胞.(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3)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人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物质d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病.(4)当抗原经过⑤⑥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的主要特点是.(5)T细胞在淋巴器官处经抗原刺激后,分化成,d物质的化学本质是.(6)绵羊在第二次注射炭疽杆菌后没有发病,其原理是绵羊体内产生相应的对付炭疽杆菌外毒素的,这属于免疫.34.(10分)下表是植物细胞分裂素发现过程中的几个主要历程.请据此作答.历程时间科学家科学事实①1954年斯库格等一定条件下腺嘌呤能促进细胞分裂②1955年米勒等将存放了4年的鲱鱼精细胞的DNA,加入到烟草髓组织的培养基中,能诱导细胞分裂.③1956年斯库格等用新提取的鲱鱼精细胞DNA,不能促进细胞分裂;但在pH<4的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后,却能促进细胞分裂.从处理物中分离出这种活性物质,并命名为“激动素”.④1963年莱撒姆从未成熟的玉米籽粒中分离出类似于“激动素”的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命名为“玉米素”,其生理活性高于“激动素”.(1)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2)“激动素”(“属于”或“不属于”)植物激素,理由是.(3)从②和③分析,“激动素”可能是物质).请写出对此加以验证的简要实验思路:.(4)植物体合成细胞分裂素的主要部位是,细胞分裂素与(激素)存在拮抗作用.(5)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通过调整细胞分裂素与(激素)的比例,可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完整的植株.河南省郑州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2分)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④⑤C.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知,本题是通过内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先分析题图明确①是血浆、②细胞内液、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所在的端为静脉端,①所在的端为动脉端,然后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分析综合对选项做出判断.解答:解: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②细胞内液而不是④组织液,A错误;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①血浆和④组织液,B错误;C、③④中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③的蛋白质只能进入④,被淋巴液回收,C错误;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动脉端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静脉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细胞生活的环境、动脉血与静脉血成分上的差异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前述知识点综合解题的能力.2.(2分)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②④⑤B.②⑤⑥C.①③④D.①③⑥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化反应的总结,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能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内的反应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解答:解: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①正确;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②错误;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发生在细胞外,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③正确;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发生在组织液内,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④错误;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⑤错误;⑥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消化道内的液体不是体液,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⑥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⑤⑥中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①③⑥.故选:D.点评:本题是对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化反应的总结,规律总结: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中的生化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凡是只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都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生化反应也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3.(2分)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处为传入神经,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如果效应器有反应,说明反射弧是完好的,A需要做;B、A处为突触结构,B处为传入神经;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如果效应器有反应,说明药物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如果效应器没有反应,说明药物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B需要做;C、C处是传出神经,刺激C处,效应器有反应,与药物放在B处无关,而且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不需要做;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如果效应器有反应,说明药物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如果效应器没有反应,说明药物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D需要做;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反射弧结构、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2分)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B.膜外局部电流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C.S点受到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的是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D.S点受到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由Na+大量内流引起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为兴奋部位,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而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据此答题.解答: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进行双向传导的,A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B错误;C、S点受到刺激后,膜外Na+大量内流,使电位变化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C正确;D、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5.(2分)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将表现为()A.有疼痛感觉,能缩手B.无疼痛感觉,不能缩手C.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D.无疼痛感觉,能缩手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即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行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其组成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分析综合作用)→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感受器、传人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机体既没有感觉,也不能产生反射活动;如果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机体可产生感觉,但仍不能产生反射活动.解答:解: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传入到大脑感觉中枢的神经正常,所以机体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意在强化学生对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的识记、理解与掌握.6.(2分)如图表示逐渐增加电刺激强度(S1~S8)后,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强度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产生动作电位B.刺激强度在S5~S8时期,大量钠离子会从膜外流入膜内C.刺激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D.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的强度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强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由图可知,在S1﹣S4期间,没有引起细胞膜上动作电位的产生,但是仍然存在离子的进出;在S 5﹣S8时期,细胞膜产生了动作电位,其局部电位是内正外负;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其刺激已经可以产生动作电位,所以随刺激强度增加引起兴奋的电位不再变化.解答:解:A、在S1~S4期间,神经细胞表现为静息电位,没有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B、在S5~S8时期,神经细胞产生了动作电位,大量钠离子会从膜外流入膜内,B正确;C、由图中曲线可知,刺激强度低时,膜电位无变化,当刺激强度达到S5时,膜电位发生改变,说明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D、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虽然刺激强度不断增强,但兴奋强度不再增强,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7.(2分)大量出汗后会产生渴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A.口腔粘膜和下丘脑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C.下丘脑和大脑皮层D.口腔粘膜和大脑皮层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解答:解: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而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8.(2分)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脊髓的生理活动受大脑皮层的调控考点:脑的高级功能;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尿的排出属于非条件反射和人体神经系统的发育内容,排尿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其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等排尿反射高级中枢能对脊髓低级中枢施加易化或抑制性影响,以控制排尿反射活动.解答:解:排尿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其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等排尿反射高级中枢能对脊髓低级中枢施加易化或抑制性影响,以控制排尿反射活动.小儿大脑发育未臻完善,对神经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小儿排尿次数多,且易发生在夜间遗尿现象.长大后,大脑功能进一步完善,调节功能增强,尿液在膀胱内贮存并达到一定量时,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到定点和定时的排尿,才能引起反射性排尿动作,故受大脑皮层的支配.因此,(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