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沪教版(2015秋)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沪教版

教学内容:《克、千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感知1克和1千克的轻重,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量感,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用合适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物品的重量。

3、在掂一掂、估一估、测一测物品重量的操作活动中丰富对克和千克的体验,培养初步估测物品重量的能力。

4、通过本课学习,能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进率关系: 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克和1千克的量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弹簧称、盘秤2分硬币学生每人1枚,教师10枚;测量用文具若干。

1000克物品若干。

学生:准备一些物品。

1角、5角、1元各1枚教与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引入(1)谈话:老师请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物品,谁能与大家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物品,它的重量是多少?(2)小朋友介绍了那么多,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板书:克(g)千克(kg)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克与千克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一)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克1、感知1克,初步建立量感。

(1)出示一枚2分硬币,(媒体)请小朋友放在手心里掂一掂,猜一猜它大概有多重?(2)根据小朋友猜的重量,用天平验证。

(3)揭示: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

(媒体)2、通过比较,增加感性认知。

(1)出示一枚1角硬币,请小朋友掂一掂,认为它有多重?(2)出示一枚5角硬币,估一估有多重?(弹簧秤验证)那么一枚1元硬币呢?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

1克给我们的感觉是非常的轻,3、动手操作,形成g的观念。

师:小朋友有了1克的感觉,那么你们觉得这些物品大约重多少克呢?(1)估一估:铅笔固体胶剪刀橡皮直尺(2)测一测:2人分工合作,用弹簧秤称一称物品的重量。

铅笔固体胶剪刀橡皮直尺()()()()()(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1克、几克、几十克有了进一步的感知。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_沪教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_沪教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_沪教版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量感。

2.认识质量的单位:千克。

初步建立1千克的量感。

3.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1 kg = 1000 g 。

4.能够正确地读秤的刻度、正确地测量物体的轻重。

5.理解质量的加法性,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1 kg = 1000 g,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量感。

教学难点:理解质量的加法性,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前几节课我们一直在围绕物体的轻重来学习,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好朋友,让我们认识一下?(各种各样的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早就发明了用“秤”来计量物品的重量。

不再向我们上节课中用双色片或其他的物品。

出示媒体,介绍各种秤和各种秤的用途。

师:生活中人们都用克和千克来表示物品有多重。

师: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这些称,这些称上都有什么?生:刻度和数字。

师:这些刻度和数字表示什么?生:称上的这些刻度和数字都表示克和千克。

2、感觉1克的重量:师:我们现在知道了物品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来表示。

师:那么1克有多重呢?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2分硬币,请每个小朋友都用手掂一掂,你估计它的质量大约是多少?师:其实一个2分硬币重约1克。

1克可以写成1g。

板书:一个2分硬币重约1克。

1克可以写成1g。

师:每个同学可以再掂一掂2分硬币的质量,这就是1克,你觉得1克怎么样?生:很轻。

小结:生活中1克的物品是很轻的。

3、小练习:师:测一测下面的文具大约重多少克?老师用秤来测一测文具:铅笔、固体胶、剪刀、橡皮、直尺。

小组学生两两和组完成。

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小结:⑴ 320g+600g=920g⑵在秤面的9的数字再往上两小格就是920g了。

2、填写合适的单位:师: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我们到底该怎样使用呢?出示题目:(1)圆规重35()(2)书桌重10()(3)足球重350()(4)鸡蛋重65()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克”和“千克”的概念。

2.能够理解“千克”比“克”更大这一概念。

3.能够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4.能够灵活运用“克”和“千克”进行数量比较和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能够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千克”比“克”更大这一概念,并能够将“克”和“千克”进行数量比较和运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克”和“千克”两个单位,让学生认识。

(2)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比较不同重量的物品,并且引导学生感受和发现单位的不同。

(3)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发现和理解“千克比克大”的概念,例如:“你手上拿的是1克的东西,那么你身上穿的是多少千克的衣服呢?”(4)教师板书“1千克=1000克”,让学生知道两个概念之间的换算关系。

2.拓展练习(1)教师出示不同质量的物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手感估算重量,并用“克”和“千克”来表达。

(2)教师出示不同质量的物品图片给学生,让学生将它们按照重量从大到小排列,并用“克”和“千克”来表达。

(3)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物体的称量活动,如称量一包面粉或一块蛋糕的重量,并让学生进行转换。

(4)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克和千克的题目,例如:“1毫升水的重量是1克,那么10毫升水的重量是多少克?”、“李明身高1.3米,重30千克,那么他的体重有多少克?”3.巩固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篇有关克和千克应用的作文,能够自如地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和猜测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2.探究式教学法:采取实际计量和称量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3.问题解决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帮助学生克服“千克比克大”的概念和换算关系的困难。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沪教版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克(g)和千克(kg),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克和千克的表象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感知、猜想和验证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在理解1克和1千克的基础上,估测物体的质量。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2分硬币、盐、电子称、天平称。

教学设计:。

克与千克的认识与计算(第二课时)(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与计算(第二课时)(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教案:克与千克的认识与计算(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1. 让学生掌握克与千克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克与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克与千克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运用克与千克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克与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2. 学具:砝码、天平、克与千克标识的小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克与千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讲解克与千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通过实例讲解克与千克的运用,让学生学会进行简单的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3. 课堂练习:(1)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克与千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物品,用克与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计算。

(2)各组汇报活动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克与千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克与千克的概念。

2. 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运用克与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计算的实例。

七、作业设计1. 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2. 选择一个物品,用克与千克进行质量计量和计算,写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克与千克的概念和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克与千克进行简单的质量计量和计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克与千克的概念理解不深,换算能力较弱。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换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同时,注重课内外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克与千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克与千克的认识与计算(第二课时)(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与计算(第二课时)(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与计算(第二课时)(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案:克与千克的认识与计算(第二课时)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第二章第四节“质量单位”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1. 认识克和千克;2. 学会使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3. 能够进行简单的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 培养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计量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进行克与千克之间换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2. 教学重点: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质量计、砝码、天平、实物等;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苹果,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苹果的质量呢?”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计量单位。

2. 克与千克的定义:教师讲解克和千克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3. 克与千克的换算:教师出示一组砝码,引导学生学会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并讲解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组实物,让学生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并换算成克与千克。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道例题,如:“一个书包的质量是2千克,换算成克是多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小组讨论: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质量单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1. 克与千克的定义;2. 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答案:苹果约200克,书包约2000克,水约20000克。

2. 请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质量单位,并拍照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克和千克的概念,通过随堂练习和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了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克与千克的认识与计算(第二课时)(说课稿)-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与计算(第二课时)(说课稿)-二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与计算(第二课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道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转换计算。

2.练习使用教材中提供的长度和重量计量器进行实践操作,增强感性认识。

3.认识到正式的计算需要准确的数值和单位,培养严谨的思维能力。

4.了解重量和容积的不同,能够正确运用单位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实践操作体验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2.强化学生对于单位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准确有效、善于选择适当单位来计算的思维能力。

3.解决学生在计算重量时容易混淆重量和容积单位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现场展示一些包装产品,包装上面标注了重量的数量,这些数量用的是哪些单位?同学们可以说出来吗?通过找几位同学回答后,引导他们认识到这里用到了克和千克两个单位。

2. 新课讲解与实践操作(35分钟)(1)学习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老师出示教材208页第一部分的内容,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问题让孩子们思考,成功后,引导他们记住克和千克的换算公式,并且进行几个解题案例。

(2)教材的实践操作参考教材208页,用教材中提供的计量器进行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先观察,然后运用单位来计算不同物品的重量以及重量之间的差别。

(3)判断题老师在黑板上设置一些重量计算的判断题,如“1千克与1000克相等吗?为什么?”等问题,向学生提出并解释。

(4)思考题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重量,什么是容积;容积和重量之间有没有关系。

通过让几位同学分享结果,普及这两个概念的定义,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差异。

3. 作业布置及课堂回顾(10分钟)(1)作业布置老师通过教材207页,第七题,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

孩子们需要根据题目,计算不同重量物品的价值。

(2)课堂回顾通过课下作业的布置,老师可在下一次课上进行回顾,并检查有关克和千克换算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反思本次课是学习重量计量的第二堂课。

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了克和千克两个基本单位的换算关系,增强了他们对于重量单位意义的理解。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沪教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克与千克的认识》及相关练习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的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和会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及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较准确地估计物体质量,表示物体的轻重。

五.解决方法: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受、体验的机会。

六.设计理念: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人人参与、主动发展。

七.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称,2分硬币,一块肥皂, 2袋500克的糖,1千克的称砣一个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组织学生进行负重跑步比赛。

师问:我听说我们班有两名同学跑得很快,他们是谁呀?今天我们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不过今天的比赛难度增加了,他们每人要背一个同学比赛,你们想看看吗?学生活动。

师问:让我们来采访一下冠军,你为什么不选王仕聿(重的那位同学)呢?那么,王仕聿,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2、师说:“斤”“两”是我国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从1990年12月21日开始,我国就规定不使用这两个计量单位了。

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和国际接轨,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国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交流汇报:请学生汇报去超市调查情况。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去超市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谁来说说你调查了些什么?学生汇报。

师问:同学们说了那么多,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单位,有的用“千克”作单位?请你仔细想一想,什么时候用“克”,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呢?(比较轻的东西用“克”做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2、认识秤问:那么要知道物体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呢?(1)掂一掂让几名学生动手掂一掂(看来我们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可用手去感受一下)(2)用秤去称(3)看食品包装袋上的标明(让学生找这两袋食物有多重)师问:你见过哪些称?在哪里见过?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秤,让我们来看看你们都认识吗?(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介绍自己认识的秤)。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沪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沪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
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并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阶段,我将设计富有层次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首先,我会提供一些基础的判断题和选择题,让学生判断或选择正确的质量单位和换算方法。接着,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质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质量概念:
-使用天平进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质量测量方法,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通过比较不同质量物体的轻重,引导学生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数量关系。
3.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质量测量、换算和比较的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质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分层指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进度,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质量换算和比较的困难。
5.创设游戏化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此外,我还将设置一些拓展题,如:“如果你有一千克糖果,你想怎么分配给同学们?”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运用质量单位进行计算。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阶段,我将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总结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特点及换算方法。
首先,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总结质量单位的应用场景。然后,我会进行点评,强调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生活应用能力:将质量知识应用于购物、烹饪等日常生活场景,提高生活质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沪教版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在生活中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量感2.初步学会用秤称物体的生活技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重量3.在建立量感的根底上,培养学生合理选择参照物估计物体重量的能力4.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知道1000克=1千克教学重点1.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1克与1千克的量感2.在建立量感的根底上,能合理选择参照物估计物体的重量教学难点1.合理选择参照物进展估测的能力教学准备2.各种实物:文具、书本、白砂糖,挂面等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创设情景1、在开场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短片〔出示劳动模范徒手抓取物品〕视频中的阿姨只用手掂一掂就知道物品的重量,小朋友们觉得她的这个本领怎么样?你们想学会这种本领吗?很厉害想学2、刘教师准备了一杯酸奶,如果你想知道它的重量,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手掂一掂用秤称找包装上的重量〔净含量〕这杯酸奶100克,克是常用的国际通用重量单位,它的英文名字写作g,读作克。

〔板书课题:克g〕二.动手操作实验1.师:生活许多物品是没有包装的,这时你怎么知道物体的重量呢?生1:用秤称;生2:用手掂师:从托盘中拿出2分硬币,在手心上掂一掂,你觉得2分硬币有多重?生汇报师:刚刚小朋友说的重量都不一样,那么怎么样才能准确知道这枚硬币的重量呢?生:用秤称。

2.师:秤是我们的好帮手,今天教师把这位小助手请到了我们的教室里,和我们一起来学习物体的重量。

3.下面教师来介绍一下如何使用这台电子秤〔视频〕1、将秤平放在桌面上2、按下开关键,等屏幕显示为03、检查屏幕上单位名称,显示为g或者克,表示现在的称量单位是克4、每次称量物品前要清零5、将称量物品轻放在秤的中央6、当数字不再变化时,记录小数点前的数字请一个小朋友做小教师,其他同学按照他的要求操作电子称小朋友们听懂怎么使用电子秤了吗?我们要借助电子秤进展第一个实验。

生汇报指导操作4、实验一:实验材料:2分硬币回形针橡皮A4纸红色圆柱体实验要求:1、称一称:用秤找出大约1g 10g 100g的物体2、掂一掂:感受1g 10g 100g的重量,说说你的感觉3、放一放:将找到的物品放入实验单相应表格中。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正确读写、认识和称呼。

2.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克和千克的计算。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克和千克的概念进行衡量和比较。

教学准备1.课本《数学(沪教版)二年级下册》2.黑板、粉笔、笔记本等学习工具3.一些重物和轻物品,如书包、水杯、铅笔等教学过程导入与引入(5分钟)1.引入教学主题,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书包、水杯、铅笔等),引起学生对重量的关注。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怎么衡量物品的重量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认识克和千克(15分钟)1.出示黑板上的克和千克的字样,并解释其意思。

克是表示物品的重量单位,用来衡量较小的物品;千克是表示物品的重量单位,用来衡量较大的物品。

2.让学生模仿老师念读克和千克的字样,并加以纠正。

3.给学生提供一些物品,并让他们根据物品的重量,分别说出用克和千克来表示会是多少。

例如:“这支铅笔的重量是500克,那个书包的重量是1千克”等等。

克和千克的换算(25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根据对克和千克的认识,思考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并引导学生发现,1千克等于1000克。

2.老师用白板或黑板上的实例和算式,示范如何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并让学生模仿和跟读。

例如:“1千克 = 1000克,500克 = 0.5千克”等等。

3.给学生分发《数学(沪教版)二年级下册》课本,在课本上找到相关的克和千克的换算练习,让学生在课本上完成。

克和千克的计算练习(25分钟)1.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在课桌上,并告诉学生这些物品的重量。

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千克和克的计算问题,并将计算结果写在纸上。

3.随机选择几个学生上台,让他们把计算结果表演出来,并告诉其他学生给出正确答案。

实际应用(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克和千克的应用场景,例如购物时称重、称身高时使用的秤等。

2.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发表对克和千克的意见。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沪教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45、46页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量感.2、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量感.3、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重点:1、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量感.2、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各种实物、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引入课题:1、交流同学们在家或到超市了解收集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

(学生交流收集的信息)2、出示老师收集的一些物品的质量,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吗?(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引出质量单位“克”与“千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一组组的物品对比中,发现质量较轻的是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了解并认识物品的质量标识的习惯。

】二、感知、认识“克”:1、感知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拿出准备的2分硬币,掂一掂,说说你有什么感觉?师:这种轻轻的,象没有感觉的一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

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吗?(生举例)【通过学生充分的掂量、感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些事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1克很轻很轻的质量意识,通过学生充分比较、衡量到底有几个绿豆重1克?从而让1克的质量概念逐渐清晰、深刻。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

(学生掂量并感受)拿出学生准备的零食,掂一掂其的重量,并感受其重量。

三、感知、认识“千克”:1、出示重1千克的一袋洗衣粉,大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2《克、千克与计算》沪教版(2015秋) (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2《克、千克与计算》沪教版(2015秋) (1)

克、千克与计算教学目标:1.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1kg = 1000g。

2. 继续学习秤的使用与认识,能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与计算。

3. 培养估量物体轻重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与计算。

教学准备:弹簧秤、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千克用“克”的秤,秤出1000g重的物体。

师:这本字典的重是0g吗?说说你的看法。

师:这本字典重1000g(板书),也可以用一个较大的单位,记作1kg(板书)。

齐读:1kg = 1000g出示用“千克”的秤。

师:这本字典重1000g,如果放在这个秤上,指针会在哪儿呢?(生指)师:我们来感受一下1kg有多重。

学生用手掂量,说说感觉。

出示一只5kg的西瓜和5个1000g的菠萝图,天平正好平衡。

得出:5千克=5000克 (齐读)小练习:2kg = ( )g ( )g = 1kg( ) kg = 5000 g 8000 g =()kg二、秤的使用与换算1. 师: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正好多少克,或多少千克的。

出示书上称书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秤面上指针的变化,根据刻度读出书包的重量。

(学生小组讨论)。

2千克多了900克,3千克少100克2.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师:这些物体的重量可以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

例如我们还可以用g来表示,2kg900g=( )g学生同桌之间讨论,说出思考过程,并汇报。

小结: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先把前面的2kg化成2000g,再加上后面的900g,就是二千九百克,所以秤面上的重量可以读作二千克九百克或是读作二千九百克。

3. 巩固练习:完成书上相应习题。

三、计算媒体出示。

观察橘子图的演示过程,让学生表达图意:口编一道应用题,篮子320克,橘子600克,放在一起共有多少克?列式解答。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320g+600g=920g师:请你在秤面上将920克用指针标出。

如果橘子的重量是700克,你能列算式吗?320g+700g=1020g或320g+700g=1kg20g四、选择合适的单位1.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重量单位:g与kg。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克、千克的概念,能使用正确的单位表示物品的重量。

2.知道千克的数值很大,能正确估量不同物品的重量,以及将其转换为千克或克进行计算。

3.能够掌握计算物品重量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克、千克的概念,掌握使用正确单位表示物品重量。

2.掌握将重量转换为千克或克进行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1.将重量进行单位转换,并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几个食品的包装袋,让学生观察上面的重量数字,问学生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思考,从中引出单位“克”和“千克”,并让学生猜测“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讲解(10分钟)1.回答学生猜测的问题,解释“千”表示1000,“千克”就是1000克。

2.教师出示不同物品的重量数字,引导学生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

3.引导学生认识“千克”的数值很大,需要使用它来表示较大的重量。

实践(30分钟)1.教师出示若干物品,让学生用天平进行称量,将重量数字记录在小黑板上。

2.引导学生将所记录的数字转换为正确的重量单位,包括克和千克。

3.让学生进行计算,将不同物品的重量相加,并将结果转换为合适的重量单位。

4.帮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

拓展(10分钟)1.让学生观察物品的包装袋或标签,找到重量数字并转换为合适的重量单位。

2.让学生进行类似的计算,练习应用所学知识。

3.带领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作业(5分钟)1.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周围各种物品的重量,并在纸上列出它们的单位和数值。

2.提醒学生注意上下转换单位的方法。

3.发布下节课学习重量计量的话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克、千克的概念,能够使用正确的单位表示物品的重量,并能够将重量转换为相应的单位进行计算。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沪科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沪科版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了解天平和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重量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重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难点:称的使用和对物体的重量进行估测。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从生活情景中引入,观看录像。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几段小录像。

师:能用最简单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1)用磅秤称米。

(2)用磅秤给同学量体重。

(3)用电子秤称水果。

师:是的,当我们想知道一个物体有多重时,往往用到秤。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秤。

请学生交流生活中的秤,交流知道的重量单位。

(克;千克;斤;吨;两等)2.揭示课题。

3.指导天平秤的使用。

(1)出示天平秤。

(2)教师出示1个2分硬币。

师:知道它有多重吗?示范称一下。

板书:1克(1g),齐读。

(3)请每个小朋友掂一掂。

(4)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大约重1克?(5)看投影,巩固使用方法。

4.动手操作,称物品的重量。

(1)师:同学们的桌面上有一些物品,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称一称,好不好?(一个小组一种物品:固体胶;剪刀;黑色水笔;小图章;鸡蛋;尺;数学书)。

(2)交流。

5.估测小游戏——“今天谁是大赢家”。

游戏规则:(1)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掂掂老师所带的礼物,猜猜它有多重。

猜得最接近的同学就能得到这个礼物。

(2)分组估测物品的重量。

6.认识千克。

(1)师:(拿出一袋盐),谁来估量一下一袋盐的重量?师:一袋盐500克,那两袋呢?板书:1千克1kg 1千克=1000克,齐读。

(2)感受1千克的重量,掂一掂一包糖的重量。

(3)再比较一下1克的重量,你有何感受?(4)介绍弹簧秤,并以组为单位称书包。

7.学习简单的单位换算。

(1)出示3kg的西瓜图。

3个1000g的菠萝图,逐一出示,天平正好平衡。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数学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克、千克的单位含义;2.掌握克、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3.能够进行克、千克的计量和换算;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克、千克物品、磅秤等;2.学生准备:练习册、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导入前的热身:询问学生最喜欢吃哪种水果,以及最喜欢吃多少克的水果。

2.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食物的含量和自己的日常需求。

讲解(20分钟)1.让学生把手中的物品拿到教室前,教师比对物品数量并让学生看重量的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克、千克的含义。

2.通过画图、图片等方式讲述克、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让学生尝试自己换算不同重量。

3.引导学生合理估计物品的重量,例如:一杯水大约有多少克; 一盒水果大约有多少克。

4.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计算来判断物品的重量,例如:5个苹果,平均每个苹果100克,5个苹果的总重量为多少克。

5.教师出题,让学生在练习册上进行计算实践。

操练(15分钟)1.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课堂练习;2.批改和分析练习册上的错题,让学生了解自己不足和要改进的地方;3.让学生互相检查,提高学生的自我检查和自我纠正的能力。

总结(5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重要知识和技能;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4.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克、千克的认识和计算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具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对重量单位和换算有了更直观、具体的印象。

而通过课堂练习,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发挥了学生自我检查和纠正的作用。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求和总结,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千克的认识与计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量感。

2.认识质量的单位:千克。

初步建立1千克的量感。

3.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1 kg = 1000 g 。

4.能够正确地读秤的刻度、正确地测量物体的轻重。

5.理解质量的加法性,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1 kg = 1000 g,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量感。

教学难点:
理解质量的加法性,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一直在围绕物体的轻重来学习,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好朋友,让我们认识一下?(各种各样的秤)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早就发明了用“秤”来计量物品的重量。

不再向我们上节课中用双色片或其他的物品。

出示媒体,介绍各种秤和各种秤的用途。

师:生活中人们都用克和千克来表示物品有多重。

师: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这些称,这些称上都有什么?
生:刻度和数字。

师:这些刻度和数字表示什么?
生:称上的这些刻度和数字都表示克和千克。

2、感觉1克的重量: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物品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来表示。

师:那么1克有多重呢?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2分硬币,请每个小朋友都用手掂一掂,你估计它的质量大约是多少?
师:其实一个2分硬币重约1克。

1克可以写成1g。

板书:一个2分硬币重约1克。

1克可以写成1g。

师:每个同学可以再掂一掂2分硬币的质量,这就是1克,你觉得1克怎么样?
生:很轻。

小结:生活中1克的物品是很轻的。

3、小练习:
师:测一测下面的文具大约重多少克?
老师用秤来测一测文具:铅笔、固体胶、剪刀、橡皮、直尺。

学生读秤。

小组合作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刚才都估测了一下,现在让我们用盘秤来秤一秤,看看到底有多重呢?
出示课件。

师:老师的字典是0g吗?不是
请你说一说?为什么不是0克?
师:1000g与0g刻度重合,这本书应该是1000g。

师:这里1000g我们还可以表示成1kg。

板书:1千克可以表示成1kg
1000g=1kg
生齐读
让学生掂一掂字典的重量,让学生感知一下1000g重量的量感。

口答:那两本字典就是多少千克呢?就是多少克呢?
2、秤重: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物品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来表示。

师:但是有时在生活中,并不是多正好是正千克数,那怎么办呢?
师:现在我们来秤学生甲的书包。

课件出示。

书包有多重呢?
师:你们仔细看,这个指针这样的指向,我们该怎么读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书包的重量是2千克900克。

读作二千克九百克
师: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用g来表示。

2kg900g=2900g
师:我们在进行换算的时候应该怎么想呢?
生:先把前面的2千克换算成2000克,再加上后面的900克就是2900克了。

4、小练习:
师:现在我们有这两样物品,已经秤好了,请你读一下,并用两种方法表示:?书上第42页的第3题
三、拓展新知:
1、克和千克的计算:
师:现在让我们看图片?出示课件。

师:请你们能根据图片说一说吗?
生:把600克橘子放在重320克的篮子梨,合起来共有多重?计算并在秤面上画出指针。

小组学生两两和组完成。

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小结:
⑴ 320g+600g=920g
⑵在秤面的9的数字再往上两小格就是920g了。

2、填写合适的单位:
师: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我们到底该怎样使用呢?出示题目:
(1)圆规重35()
(2)书桌重10()
(3)足球重350()
(4)鸡蛋重65()
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学生反馈结果。

小结: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5000g=( )kg 8kg=( )g
6kg800g=( )g 5kg200g=( )g
450g+320g=( )g 980g-450g=( )g
2、在()中填入适合的单位
一本数学书重250()
一只鸡蛋重100()
小巧的体重是38()
一头牛的重量是526()
3、他们的重量各是多少?
出示图片,上面都是盘秤或者是弹簧秤,请学生写出具体的重量。

4、画指针
在盘秤和弹簧秤的刻度上,根据所给的重量画出刻度。

5、完成书上第42页的第6题。

先估计每样东西的轻重,把估计的值填入表中,再实际测量。

被测物品
估计的轻

实际的轻

数学课本
铅笔盒
数学练习册
新华字典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六:课堂练习:P35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