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思想品德课德育渗透的切入点
思想品德课融入学校德育工作切入点
思想品德课融入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阶段重要的课程,因为初中阶段,是众多学生从小学的少年向青年过度的重要转折时期,内心素质和思想变化最容易出现极端的时段,所以开设思品课程除了以传授德育知识为主,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纠正学生偏激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在这一阶段健康成长。
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我发现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过程、授课方法等等,都可以和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良好助手和辅助。
在近二年的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觉得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作为切入点,把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德育教育和学校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借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某一元素,融于思品课程之中。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这就给我们平时枯燥的说教的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增添了生动的现实的事例或素材,把这些素材柔和到课程之中,就能避免空洞说教,或者是夸夸其谈,给学生加深或者是留下难忘的印记。
例如,学校正在大张旗鼓的宣传发动书香校园活动,校园内外、教室内外几乎处处都有读书之类的心得笔记、名人与书、校内读书标杆人物、读书之星等等。
为此,我在课堂中利用了半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了“我正在读书”讨论会,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其它大道理都明白甚至达到耳熟能详的复述,所以我避开这些内容,就课内课外、校内和家庭的读书问题、读什么书、时间利用等问题开展讨论,让学生们自己对读书问题的想法和做法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使得大多数学生都有了相同的感受和认同,那就是在学校先把该读的书认真的读完,因为尽管有老师的督促和指导,有的同学在一个学期下来还是没有认真仔细的把该读的教科书(诸如历史、思品、生物等)读一遍。
学生明白了教科书是教育专家为青少年学生尽心挑选精编而成的,其内容是在现阶段应该学会或掌握的技能,别再把它们当成沉重的负担,产生逃避甚至是厌恶的情绪。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是一项需要认真思考与研究的工作。
下面就浅谈一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融入生活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践,将道德和法治的原则、规范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讲述一个自己身边的正能量事例,让学生感受道德与法治在真实生活中的作用;在家庭作业中,可以设置一些符合道德规范和法治法则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通过生活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道德与法治的力量,从而培养他们的德育意识。
二、开展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德育教育方法。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背后的道德和法治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明白道德和法治规范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和法治判断能力,提高他们识别和解决道德法律问题的能力。
三、进行德育讲座。
德育讲座是一种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
通过请专家或有相关经验的人进行德育讲座,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加深他们的认识和体验。
讲座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通过德育讲座,可以扩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渠道,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
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教育不能仅停留于教室内,更需要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各界单位,了解他们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通过参与社区、环保、扶贫等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
五、重视教材选择和设计。
在德育教育中,教材的选择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者:王永军张连春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17期山东沂南●王永军张连春据报载,成都退休职工张明星在承包某重点中学食堂的6年里,经老师介绍为80多位贫困生提供了总额超过八万元的免费餐,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受到帮助的学生中有77人考上大学……可是令人心酸、令人困惑乃至令人愤慨的是,这80多人,尤其是没有张师傅的免费餐就不会那么顺利考上大学的77个人,竟没有一个向张师傅表示任何形式的谢意,并且他们都表示不认识张爷爷。
这起发生在被人们誉为“文明圣土”的校园的“集体忘恩”报道,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不容回避的问题——我们的学校教育远离了学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实践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怎样在教学中完成这两项根本任务呢?一、德育的切入点——传统美德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重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性学科,在传授品德理论的同时,还承担了学校的德育教学任务。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社会对学校教育要求的增多,学校德育所承担的任务也越来越多。
面对诸多教育内容,善于选择切入点是重要的教育策略。
例如,我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为切入点,展开教学。
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是继承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诚实守信作为基本道德准则乃做人之本。
诚实守信是人类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做一个好学生、好公民的前提。
二、德育的支点——底线伦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确立好德育的支点,是进行德育的根本前提。
我在教学中,把“底线伦理”作为德育的支点。
底线伦理,是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
例如:你可以做不到无私奉献,但你不能坑蒙拐骗;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性;你攀升不到道德的最高境界,但道德的下限你必须坚守,因为那是人类道德的最后屏障。
现在,有些人的底线伦理到了崩溃的边缘,背信弃义者司空见惯,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家常便饭,是非曲直标准受到了巨大冲击。
浅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浅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思想品德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德育课程,义不容辞地应发挥其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那么,在具体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应该是经过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后水到渠成地内化生成,而不是经过他人反复、机械地说教生成。
因此,我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教材,更主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
也就是说: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去战胜;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去锻炼;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去展示。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特点,结合国内重大时事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如主题班会、课堂辩论、小品表演、演讲比赛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走向讲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以此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例如:在新教材中,有这样的活动要求,制定一份“孝敬父母长辈的计划”并付诸实施。
当学生按计划落实孝亲行动时,就会在实际体验中,体会到孝敬父母的必要性,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完善自己价值观。
又如,在讲解八年级《让生命之花绽放》的内容时,多媒体显示下述资料,设计一条有关“戒烟”的公益广告语。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烟草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分别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以上,全球11亿吸烟者,3.2亿在中国。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德育渗透【摘要】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至关重要。
为此,应设置合适的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应提升德育专业水平,做好师德建设工作,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实问题。
通过有效的德育渗透,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渗透不可忽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发展,成为有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德育渗透、德育目标、人生观、价值观、师生互动、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感、教师德育专业水平、师德建设、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教学重要性。
1. 引言1.1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性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重点课程,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国家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对国家、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思想政治课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课堂教学形式和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性格修养问题,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品德风范和行为规范。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一门学科课程,更是一门关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道德、政治、社会等方面获得全面的教育,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行为准则,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教育功能。
1.2 德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政治课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可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何把德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如何把德育渗透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今社会渴望并呼唤人性的回归,这促使我们更加注重提高德育实效。
而思想品德课在学校全部德育工作中有着各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任务,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导向作用。
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主阵地,又是德育的主渠道,两者要相互渗透。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的灌输。
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必须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德育内容科学、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把德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
1. 充分利用教材,科学地渗透德育现行的初中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和法律教育,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
因此,德育必须深刻剖析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
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德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性,这是发挥德育功能的关键。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突显出来。
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
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的过程中,要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并在生活中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做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们身处的社会精彩而新奇,充满着无限的情趣,但生活中也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正确地对待诱惑、利用诱惑,能使学生取得进步。
十三四岁的少年正处在人生的花季,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虽然他们的思维水平日益在提高,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再加上社会经验的缺乏和同龄人的相互影响,当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时,很容易脱离正常的人生轨道,造成一些终生遗憾。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1. 引言德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初中阶段。
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师角色、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探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2. 课程设置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将德育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加以强调。
可以通过设置道德教育的专题课程,或者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其他课程中。
例如,在语文课中引导学生阅读有关道德的文学作品,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审美能力。
3. 教师角色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教师需要做到身教先行,成为学生德育教育的榜样。
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
教师还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德育培养,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4. 教学方法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通过讨论、辩论和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问题,并思考正确的解决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和讲述道德先进事迹等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5. 评价方式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评价方式应该体现德育教育的特点。
除了传统的知识考查外,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情感和习惯的评价。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以及与他人的相处行为,来评价学生的德育成长。
同时,可以设置道德情感和情商等方面的考核项目,评价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表现。
6. 结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通过专题课程或渗透到其他学科中来加强德育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起到榜样作用,通过身教和言传来引导学生。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渗透德育教育。
评价方式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品德、情感和习惯等方面的表现。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
实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高云飞摘要:自新课改以来,教育领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同时对课堂教学寄予更高的期望,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在德育方面,人们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小学生处于启蒙阶段。
在这一时期,如果教师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他们将受益一生,而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故而,在小学语文课中,教师有必要探索科学可行的教学法来加强德育渗透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策略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而不是将其当作一项附加的、额外的任务。
小学语文作为人文思想、综合性强的课程,在德育渗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其育人理念和教学内容应与德育紧密连接。
故而,教师应把握教学契机,在进行语文基础教学的同时,向学生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一、发掘课本德育元素,找准德育渗透的切入点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还有体现祖国河山的素材,也有展现传统文化人文底蕴的文学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民族英雄浴血奋战的情景,听到了民族救亡的呼声在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真情实感的同时,也不能局限于文本知识的叙述,更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认知,通过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文学作品,找出语文与德育相结合的切入点,讲文本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感悟其中所蕴含的真善美,体现语文德育"寓教于情"的特色。
例如:以《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为例,教师应注重弘扬革命英雄们不怕牺牲、奋勇争先的精神,可预先采撷与之相关的影视剧片段,制作成PPT,引导学生在影视剧场景中充分感受时代背景,以及五壮士在生死攸关之际,顽强抵抗、视死如归,英勇的壮士们用一生谱写了心中理想的赞歌,这种对祖国的忠诚和爱,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对革命英雄们产生崇敬之情,进而努力学习和上进奋斗,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抱负,这样,找准德育渗透的切入点,有效将把语文教学与爱国教育融为一体。
二、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推进德育教育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大多数,因此,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和谐意识和集体意识,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分析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分析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主要是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以下是具体的渗透策略:
一、课程设置方面
1. 引入德育教育元素:在政治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与德育教育相关的知识内容,比如国家信仰、社会责任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融入德育教育主题:在政治课上,有意识地将一些与德育教育相关的主题融入教学,比如民主与公平、廉洁与奉献等。
通过这些主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二、教学方法方面
1. 融入德育教育案例:在政治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德育教育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选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2. 鼓励讨论与辩论:在政治课上,不仅仅是灌输知识,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三、教材选择方面
1.选用合适的教材:在选择政治教材时,要尽量选择那些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教材。
这些教材可以包括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通过学习这些教材,让学生了解到一些正面的事例,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 引入多样化的教材资源:政治教学可以引入多样化的教材资源,如政治漫画、政治相关影视作品等,通过这些教材让学生在娱乐中接受政治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浅议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浅议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中学德育纲要》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
”这一规定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和要求。
初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要体现当前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加强思想育人功能。
按照这一目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当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
笔者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初中生心理特征浅析初中学生的年龄段大致在13—16岁这个范围内。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层次,在“身”和“心”两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
在这个年龄阶段,中学生表现出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具有初步的价值观念,能分辨出一般的是非美丑。
但与高中生相比,他们在较为完整的人格心理、自觉的人生设计、理性分析能力诸方面又明显要差一个层次。
根据笔者及同事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时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尚未形成完整的人格心理。
心理学调查证明,青少年一般在小学阶段已较为充分地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而在初中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也开始得到发展,不过还很粗浅幼稚。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经历的限制,生理发展很快,心理变化也很快,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能力差,故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稳定的人格心理尚未形成。
这一心理特征,决定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将对他们的成长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中的学校教育这一环,更是直接关系到初中学生思想的发展进程。
2.尚未形成稳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无数实践表明,任何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是进过反复熏陶、实践,最后做出理性抉择的结果。
可是现在的初中生大多还没有从事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往往被其他课程所挤占),因此,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大多呈现出朦胧、多变的特点,可塑性十分突出。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在此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找准德育渗透的切入点
SHANXI EDUCA TION课堂教学KETANG JIAOXUE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德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文教学应始终遵循“文道统一”的原则,既要“为文”,又要“从道”。
因此,在整个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句段篇章的品读中渗透贯彻德育思想。
一、研读文本,明确德育目标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德育素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找准德育的最佳出发点。
例如,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利用多种阅读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感知爱因斯坦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以及谦虚好学的卓越品质。
学生对爱因斯坦并不熟悉,很难理解他的科学研究态度。
因此,在文本目标的定位中,教师需要明确引领学生在阅读对话中充分体验爱因斯坦的精神品质,教学中通过阅读活动,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体验。
二、推敲揣摩,渗透德育因子新编语文教材在表达人物的感情和总结文章的主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咀嚼和体味作者的意图,深刻理解关键词句的内在意蕴,在语言实践中巧妙渗透德育因子。
例如,针对《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一课中的“他啊,是一滴水,却能够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一句话,教师提问:“为什么将雷锋比作一滴水,而不比作小草或雨滴呢?”通过引导分析,学生意识到将雷锋与一滴水进行比较更为准确,他的身份很普通,但他的精神很伟大。
文中还有“他啊,是刚展翅的小鸟,却能够向着党飞!他啊,是才点亮的灯……”学生抓住关键词“刚、才”进行讨论,明白了雷锋一生虽然短暂,但却为后代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
三、观察插图,升华德育情感插图是新编教材的一大亮点,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引导学生陈述自己对插图的见解与个性体验,从而升华德育情感。
例如,在《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中,有一幅插图:护士长叶欣因不知疲惫抢救患者而不幸染上非典型肺炎,病倒在病床上,周围是看望她的领导、同事和群众。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有效渗透德育功能
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有效渗透德育功能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而课堂教学又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形式。
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呢?本文试从以下几点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抓住德育内容基本点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无论正文还是补充材料,甚至是“读一读”、“想一想”、“忆一忆”、“议一议”等,都为德育渗透创造了条件。
教材中围绕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引入了大量的生活范例及“相关连接”内容,巧妙设疑,隐藏观点。
因此,领会教材,以本为本,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
二、努力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努力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增强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充分表达思想和见解的机会,启发他们自觉去探讨人生和社会的真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这是使学生学好的前提,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
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三、寓教育于情感之中,注重情感教学以尊重为基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德育渗透。
作为教师要发现或者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赞赏,予以放大,多加表扬,因为“对于教师来说,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
在授课中,对学生的点滴行为表示出教师个人对学生的尊重,无形中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了一个引导作用。
这个时候,德育渗透发挥的作用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四、思品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的示范性很强。
所以思品教师要树立自身的德育意识,发挥榜样作用。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德育教育发布时间:2021-12-31T15:05:15.086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12月作者:李静[导读] 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基础教育改革状况的发展状况可知,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种担负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重任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本文对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实现德育渗透的若干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李静滨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256600摘要: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基础教育改革状况的发展状况可知,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种担负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重任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本文对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实现德育渗透的若干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思想品德;德育;教育;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12-002-01前言伴随中国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综合型素质教育也得到了重视,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整体综合性文化艺术素养,品德在高中学校日常课程中的所占比例也愈来愈大。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拥有优秀的品德才是为人处事之基础。
而学校德育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为消极的现象,所以关注国小品德课程教学问题的出现,并提供了适当的处理对策,具有一定现实价值。
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在德育队伍工作中理应充分发挥德育主渠道的功能,这将更加有利于学校德育教育渗透工作的开展,为引导中小学生树立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理念等主要方面起到了作用。
利用思想政治课对中小学生开展德育,促使其形成优秀的行为习惯和科学的道德价值理念,对学生的学习发展与学校德育的发展,都有重大促进作用。
一、思想品德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认真研究课程现状,还是具有突出性问题。
思想品德课如何有效渗透德育
德育园地新课程NEW CURRICULUM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品德教育必修的课程,换句话说思想品德课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程,该课程能该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学会尊重他人,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捷径。
一、思想品德课要适应新的挑战,与时俱进多年以来,我们在教学中存在一种误区: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我们任务就算是完成了,目的就达到了。
殊不知这种认识是一种误区。
因此,考试成了老师的法宝,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了,现在素质教育只是一种理想教育的口号,这种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能力的培养,面对这种教育我们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挑战。
二、挖掘教材,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与其他学科一样,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针对思想政治课学科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强化课堂教学产生的德育效果。
教师可抓住时机结合教材,收集信息,找一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生活中的不少事例都可以做学生学习的资料,比如,通过各种自然灾害的新闻和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谁才是最可爱的人。
三、创设情境,寓教育于情感之中抓社会热点、敏感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政治课课堂创设情境要立足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紧紧抓住当前热点、敏感问题,根据教育要求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合格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上课时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讲课时要感情到位,要有激情,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
同时也可以针对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手机游戏、上网聊天等问题展开讨论,这样通过他们的讨论,让他们交流各自的认识和看法,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思想政治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比较死板,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比较适应、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这种动态的教育活动,能够使学生接受教育,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思想品德课是有意义的一门课程,这样就能更好地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渗透德育。
找准思想品德课德育渗透的切入点
谈 自己的感受 , 有 的学, 但 发 现 妈 妈 眼 睛 里
一
、
在教 学资 源 中找 到切入 点
却含着泪 花。 ” , 还有 的学生在课 堂上偷 偷地哭 了, 因为这 以前他们从来都 没有 给父母洗过脚 , 对 于父母 的关心感 到很 厌烦 , 这个 作业让他 学会 了理 解和体谅 父母 , 懂 得 了爱和感 恩 。 这 种潜 移 默化
的意义 , 具 备法律意识 , 做合格 公 民。 九
种享受 。 所 以教 师在布置作业 时要精
心设计 , 要 让思 品课 的课 后作业更 具有
生 活 气 息
四、 在 实践活 动 中找 到切 入点
三、 在课 后作 业 中找 到切入 点
思想 品德 课 渗透 德育 要 达到 最佳 实施 素质 教育 和 实行 开放 性考 试 的教学效 果 ,就不能脱离社 会实践 , 否
会责 任感 , 立志做社会 主义的建设者 和
接班 人 。 这 些 教 学 资 源 和 素 材 都 是 德 育
渗透的最好 内容 , 在 教学时充分加 以利 用, 可 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
二、 在典 型事 例 中找到 切入点
俗话 说 , 兴 趣是人最好 的老师 , “ 知 之者不如好之 者 , 好 之者不如乐之 者” ,
l 教 秀青 . 校长参考 2 0 1 4 1 0 8
5己
J l A O H A l S H I 、 B l i l f 教 海拾 贝
为创 作 教, 让创 意飞扬
— —
谈“ S c r a t c h造 型 动 画 ” 一课 的教 学
● 景 花
在传 统 的程序 设计 软件的教学 中, 我们 发现受知 识水平 的限制 , 小学 生在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如何渗透德育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如何渗透德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思想品德学科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心理常识、道德常识、法律常识和国情国策四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道德常识内容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而精心编排的。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讲好这一部分的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好方式。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是如何渗透德育的,以期和各位同行共享。
一、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其中,公民层面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是首要要求,也是第一要求。
作为合格的公民,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国家,这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对本国公民的最朴素的要求。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首先,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方面。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每个公民既是享有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享有广泛的权利,国家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同时,要求公民必须履行应该履行的法定义务,对法律规定必须要做的,必须要做;对法律规定鼓励做的,要积极去做;对法律规定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爱国是公民必须要履行的政治性义务之一,要求公民必须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不得损害国家的权益,并且敢于和破坏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不法行为做斗争。
其次,从弘扬民族精神的角度。
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如果忽略了在教学中实施德育,实际上是丢掉了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特别是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是学校落实德育教育的主力军。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因此,抓德育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的认识水平和工作习惯上,而要在思品课教学中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勇于探索,不断完善。
经过多年的初中政治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初中思品课教学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教学导行实践思想品德课是实施中学生德育的主渠道,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随着新课改的要求,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在注重基本的政治知识的教学以外,更应注重的是学生的成长、学生的行为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
从而真正达到富有创造性的教育。
一、从生活中小事中加强德育教育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之中,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越来越高。
既要求要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又要求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为此,学校作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就肩负双重任务,即德育和智育的培养,而德育又是智育的前提条件,学校德育的目的是什么?归根结底是为了改善学生的个体行为,优化个体素质。
正如《德育教育中的践履模式》所认为的:“学校德育不仅应该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更必须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这就需要我们在思品课中做好这一项工作。
以加强学生对道德的认识,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例如:笔者在课堂上讲到如何拒绝我们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时,首先得先让学生了解我们身边的不良诱惑有哪些?如有抽烟、喝酒、网络游戏、赌博等,让学生理解这些不良诱惑的危害,然后逐一分析产生这些不良诱惑的原因,导致最后学生们从心里坚决抵制这些不良诱惑,由此端正了学生的思想品行。
最终不仅有利于学校管理,还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一堂高质量的思品课并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事理。
思想政治课德育渗透计划
思想政治课德育渗透计划第一篇:思想政治课德育渗透计划思想政治课德育渗透计划新课标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
”虽然中学其他各科都有育人的责任,但是不像政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
可见,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它既是知识课,又是德育课。
它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任务,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那么,如何在政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呢?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1、深入挖掘政治教材,把握德育教育的支撑点教师在教学中明确了把德育放在首位的主观愿望,通过钻研教材,就能挖掘到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设计出恰当的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即教书育人。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不能离开教材另搞一套,而应认真分析教材,既弄清教材的认识价值,又把握教材的德育价值,以此作为“支撑点”,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突现出来。
备课要摸清学生的思想。
这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前提。
2、把握课堂教学时机,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德育渗透主要通过教育者的教育技巧和水平体现出来。
从施教过程来看,渗透教育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质在于它不具有强制性,它在引导人们感悟人生、进行理性思维时,能心甘情愿地接受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崇高思想品德的熏陶,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出高尚的情操,这其实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艺术。
从施教的手段和方式来说,渗透教育应力避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要求教育者依据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者还要具备见景生情、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
从施教氛围来说,教育者应力戒生硬严肃的面孔,尽可能营造出和谐的育人情境,让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中接受崇高思想品德的洗礼。
浅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德育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政治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课程,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因此作为德育核心和主渠道之一的思想政治课,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思想品德教学由于其思想性、理论性和政策性都很强,所以在学校的德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德育成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那么,在思想品德课上如何有效把德育渗透其中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一、迎接新时代挑战,与时俱进。
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个人主义思想泛滥。
在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思想意识中,“集体”的概念是非常淡薄的。
他们行动的准则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活动不愿参加,而愿一两个人独处;公益的事务不愿意承担,而只顾自己的事情;旁人的权益可以不顾,而自己的利益不能受到丝毫的损害等等。
在这些青年学生的脑海里唯有自己而无他人,更无集体。
其次是道德理想观念淡漠。
他们对中国优良的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主流道德要求,诸如公而忘私、为人民服务、敬业奉献、宽厚仁德等正面价值观念,表现冷漠和疏离;对社会理想、国家前途、人类未来以及个人信念等重大人生课题更是不屑一顾。
在他们看来,“以天下为己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振兴而努力奋斗”等,均是远离现实的空中楼阁,是空洞的说教。
第三是重利轻义现象严重。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利、义的关系是非常明晰的。
重义轻利本应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而现今重利轻义的不良现象比比皆是。
为了一些小事,同伴间可以反目为仇的有之,为了一点小利,牺牲别人利益的有之,更有甚者,为了获取一些本来不属于自己的利益,而采取卑劣的手段的亦有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准思想品德课德育渗透的切入点
作者:陈敏
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4年第08期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主阵地,在思想品德课中找准切入点,渗透德育,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怎样在思想品德课中找准渗透德育的切入点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教学各个环节寻找切入点,渗透德育于无形之中,使德育和思想品德课相得益彰,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会读书,学会做人,从而达到较好的育人效果。
一、在教学资源中找到切入点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主要方式,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以粤教版教材为例,七年级教材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通过教学活动磨砺学生的意志、优化学生品格、完善学生性格,塑造健全人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八年级教材是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保护环境、行为规范、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教学,让他们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懂得环境保护的意义,具备法律意识,做合格公民。
九年级教材让学生了解国家基本情况,树立崇高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些教学资源和素材都是德育渗透的最好内容,在教学时充分加以利用,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在典型事例中找到切入点
俗话说,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是学生探索知识、开阔视野的内在动力,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教学中典型事例的使用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一课中收集了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事例,在课堂上播放他的事迹,还用幻灯片展示了他的形象……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很受感动,看完后让他们思考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学生都能踊跃地参与和积极回答。
这时,思品课不再是简单的说教,课堂教学因典型事例的引用而变得生动形象,给了学生启迪和思考,让学生更易接受并铭记于心。
三、在课后作业中找到切入点
实施素质教育和实行开放性考试以来,大家都认为没有必要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但笔者认为课后作业作为教师检测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仍然需要。
当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不要仅限于书面作业,要尽可能让作业的形式多样化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
“我和父母”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回家后认真为父母洗一次脚,告诉父母你理解他们的辛劳与爱心。
在第二节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时我惊奇地发现,很多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课后作业。
在课堂上都争先恐后地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说“给父母洗脚时父母没说什么,但发现妈妈眼睛里却含着泪花。
”,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偷偷地哭了,因为这以前他们从来都没有给父母洗过脚,对于父母的关心感到很厌烦,这个作业让他学会了理解和体谅父母,懂得了爱和感恩。
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真情实感,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回归了教育本色,让思想品德课更富有生活色彩。
也让学生感到课后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精心设计,要让思品课的课后作业更具有生活气息。
四、在实践活动中找到切入点
思想品德课渗透德育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不能脱离社会实践,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显得空洞而没有实效。
实践证明,学生把握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能力要通过实践的锻炼才能得以内化。
例如在八年级“关爱社会”教学时,我设计了“小小观察员”这一实践活动,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考察所在社区的公园、市场、客运中心、福利院等场所,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篇小论文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们积极通过采访调查、拍照、写生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感受到了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也发觉了现实生活中存在不尽人意的一面,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虽然这些建议还很不成熟,但他们毕竟有所思有所想,开始学着用自己的眼光观察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
这样也增进了学生与他人、家庭、社区的协作与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公民意识、亲社会意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在教学活动中找到切入点
在初中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思品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渗透德育,就要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如角色扮演、辩论、趣味接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比如在八年级“与人为善”一课中,我还让学生将一只手套的故事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体味到与人为善不仅有付出,同时也有收获和快乐。
在“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一课中就小敏是否应该救老奶奶展开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认识到责任的多样性,让学生去感悟和领会做人的真谛。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师只要用心去发现、在教学环节中随时随地去捕捉德育渗透的切入点,善于利用切入点,恰当地进行渗透,蕴德育于无形之中,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功效。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