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

合集下载

人大考研-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周光礼

人大考研-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周光礼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教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周光礼姓名及自然情况周光礼,男,教授研究领域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院校变革研究;教育政治学;教育法学教育与工作经历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硕士(1999年)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博士(2002年)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后(2002-2005年)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2006-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讲师(2002年)、副教授(2003年)、教授(2006年)、博士生导师(2007年)讲授课程教育管理与政策分析院校研究与制度分析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专题社会兼职中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院校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产业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近期著作(含教材)《中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有效性研究——基于社会问责的视角》《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公共政策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政治学引论》(专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基于U/H大学的个案分析》(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中国院校研究案例(第三辑)》(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教育与法律——中国教育关系的变革》(专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法律制度与高等教育》(专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专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院校研究》(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合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发达国家博士生教育中的创新人才培养》(合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中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研究》(合著,科学出版社,2009)《院校发展研究》(副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近10年主要论文:《完善中国现代大学制度:以大学章程为载体、以治理变革为突破》(《学习时报》,2012-1-16)《重视和提升大学公民意识教育》(《学习时报》,2011-8-31)《高等教育治理的政策范式:办学自主权的国际比较》(《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5)(《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中国大学与政治社会化: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证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11.8)《从竞争到合作:C9联盟组织场域的建构(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从竞争到合作:C9联盟组织场域的建构(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大学章程的国际比较》(《中国大学科技》,2011.5)《学术与政治——高等教育治理的政治学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1年8期)《把握契机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途径》(《中国高等教育》,2011.1)TheTransformationofChina’sKey:ScienceandTechnologyUniversitiesintheMovetoMassHigherEducation,FrontiersofEducationinChina;2010(4)《传承与创新——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三十年回顾》(《高等教育研究》,2010.9)《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质》(《中国高等教育》,2010.12)《走向高等教育强国:发达国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创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0年8期)《学术诚信的培育:道德激励与法律保障》(《中国高校科技》,2010.5)《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七年回望——一个政策评价框架的初步运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1)《政《建设中国高校战略能力:一种创新教育模式的建构》策分析与院校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层理论建构》(《高等教育研究》,2009.10)(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10年8期)《研究性学习:本科教学改革的主导模式》(《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20期)《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政策六十年回顾与反思——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4期,《完善高教治理结构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国高等教育》,2009.20)《研究性学习:对我国30年高校教学改革的总回应》(《学习时报》,2009-05-25)《重建教学:我国“研究性学习”三十年述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委托-代理视野中的学术职业管理——中国大学教师聘任制改革的理论依据与制度设计》(现代大学教育,2009.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8年2期)《政府、社会与学校:我国教育治理关系的变革》(《学习时报》,2009-03-16)《大众化条件下政府与大学关系的重构——法律的视角》(《中国法制评论》2009-03-15)《多伦多大学法的修订对我国教育立法的启示》(《江苏高教》2009年1期)《加拿大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及公共政策的应对》(《中国高等教育》,2008.18)《大学治理模式变迁的制度逻辑──基于多伦多大学的个案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新华文摘》2008年19期转载)《“导师制”与“老板制”——中外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制度比较分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反思与重构:教育法学的学科建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研究型大学质量困境——加拿大经验》(《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6期)《从身份授予到契约管理——我国公立高校教师劳动制度变迁的法律透视》(《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1年4期)《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法律视界》(《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20期)(《新华文摘》转载)《转型期中国师生关系的重构:变革及其规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7期)《私立学校与举办者产权关系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高等学校管理》2007年2期)《探索投资与办学良性互动的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之路——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发展模式》(《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论教育中介组织的法律地位》,(《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7年1期)《政府、市场与学校:中国教育法律关系的变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5期)(《新华文摘》2006年23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论中国政府与教育中介组织的互动关系:一个法学的视角》,《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6年10期)《美国高校的收费政策与补助措施》,(《高教探索》2006.3)《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中国的难题与对策》,(《未来与发展》2006.4)《论教育关系的调整机制》,(《现代大学教育》2006.2)《重构高校治理结构: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中国高等教育》2005.19)《学习自由的法学透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论公立高校与教育职员的关系》,(《高等教育研究》2005.5)《高校内部规则的法理学审视》,(《现代大学教育》2005.4)《论大学章程》,(《现代教育科学》2004.6)《大学章程的法律透视》,(《高教探索》2004.5)《问题重估与理论重构——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二元对立质疑》,(《现代大学教育》2004.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4年9期)《“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争的行政法透视》,(《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4)(《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论学位授予行为的法律性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3)《大学的自主性与现代大学制度》,(《大学教育科学》2003.6)《大学教师聘任制与教师权利法律保障》,(《高等教育研究》2003.5)《当代大学理念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其实质》,(《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3)《“以俄为师”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煤炭高等教育》2003.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3年8期)《教育行政与教育法——法学视野中的学术自由与政府干预》,(《江汉论坛》2003.6)《学术自由的实现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学术界》2003.2)(《光明日报》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在控权与管理之间:中国高等教育行政的法理学取向》,(《现代大学教育》2003.2)《学术自由及其限制——古典学术自由观批判》,(《江西社会科学》2003.1)《学术自由与思想自由》,(《现代大学教育》2002.3)《学术自由与大学办学自主权》,(《科技导报》2002.6)(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2年8期)《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的整合认同——大学定位的再思考》,(《江苏高教》2002.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体制改革》2001年4期)科研项目●公共政策与高等教育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有效性研究国家社科课题●肯定性行动与教育公平:美国保障平等受教育的政策及其启示教育部课题●国家精品课程复核的政策分析教育部课题●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教育理念创新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质量调查,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教改重点课题,●知识联盟与教师发展基于WIKI平台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委托课题,●高等学校教育法律关系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关系及其法律调整,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创办创新型高校的公共政策研究,福特基金项目●独立学院的产权制度与法律地位研究,委托课题●中国私立高等学校的治理与发展研究,委托课题●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发展规划,委托课题●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A2004145●聘任制条件下公立高校与教师法律关系研究,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4D017)●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发展规划,委托课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05&ZD021●学术职业事业视野中的大学教师聘任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573038)●武汉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研究,武汉市软科学项目●山东建工学院发展规划,委托项目●山东交通学院发展规划,委托项目●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发展规划,委托项目●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发展规划,委托项目●教育法律责任研究,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社会项目●湖南第一师范发展规划,委托项目●湖南工程学院发展规划,委托项目获奖情况先后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三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

高等教育改革中国近30年改革最大的失败

高等教育改革中国近30年改革最大的失败

高等教育改革中国近30年改革最大的失败高等教育改革:中国近30年改革最大的失败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是近几十年来的热门话题,无论是政府、学者还是社会大众都对此高度关注。

然而,尽管有着广泛的改革尝试和政策调整,我们必须承认高等教育改革在中国的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重大的失败。

本文将探讨这些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最大的失败之一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程度不够。

近3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程度却没有相应提升。

尽管有大量的高中毕业生通过高考获得了高等教育的机会,但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很多学生无法被录取。

此外,一些地区的农村学校和贫困地区的学生往往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

其次,高等教育改革的失败还可以归因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滞后。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依然过于注重理论学习,缺乏实践和创新的培养。

学生们往往在校园里仅仅进行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缺乏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另外一个导致高等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是质量评估机制不健全。

中国的大学评估体系存在一些问题,最明显的是对科研成果的过分追求。

很多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升学、升职和奖励机制的压力,导致他们更加关注科研成果的数量而忽视了教学质量。

这种评估体系的失衡,不仅使得教师和学生的热情转向科研,也使得教师对于教学的投入不足,进一步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

高等教育改革的另一个失败之处是就业形势的不乐观。

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出现了严重的供需失衡。

大量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市场,但就业机会却相对较少。

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是就业市场对于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需求与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求不相匹配。

很多大学生没有获得与之相称的就业机会,或者被迫从事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工作,这进一步削弱了高等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2021年智慧树知道网课《管理学(马工程版)》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2021年智慧树知道网课《管理学(马工程版)》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智慧树知道网课《管理学(马工程版)》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1【单选题】(4分)管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A.人类管理活动一般规律B.人类经营活动一般规律C.人类管理活动特殊规律D.人类活动一般规律2【单选题】(4分)持续的群体活动是在一定形式的()中进行的。

A.团队B.国家C.组织D.人群3【单选题】(4分)管理者首先需要研究和选择资源,利用活动正确方向和内容。

这是管理的()职能所要完成的任务。

A.组织B.控制C.领导D.决策4【单选题】(4分)管理者进行职务或职位设计机构设计结构,设计人员配备,这是管理的()职能。

A.组织B.决策C.控制D.领导5【单选题】(4分)管理者分析组织成员在参与组织活动中的行为影响因素,并选择恰当领导方式来激发和引导组织成员的积极行为,这是管理的()职能。

A.控制B.领导C.组织D.决策6【单选题】(4分)管理者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表现进行及时的检查和追踪,分析他们的行为表现是否偏离了组织预期,如果存在偏差,就要在分析偏差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纠正偏差行动,这是管理的()职能。

A.组织B.控制C.创新D.决策7【单选题】(4分)组织需要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决策变革,组织完善,领导改进控制,不断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这是管理的()职能。

A.决策B.创新C.组织D.控制8【单选题】(4分)由于()在关于人的因素方面的思考和实践,一些现代学者把他称为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A.罗伯特·欧文B.亚当·斯密C.查尔斯·巴贝奇D.泰勒9【单选题】(4分)英国的()在他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详细分析了劳动分工带来的好处。

A.查尔斯·巴贝奇B.泰勒C.罗伯特·欧文D.亚当·斯密10【单选题】(4分)西方管理思想的大量涌现,是伴随着()的出现而出现的。

A.市场经济B.宗教革命C.工厂制度D.文艺复兴11【单选题】(4分)泰勒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代表作是(),这本书对生产作业方法的标准化和生产过程组织的合理化进行系统的思考。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起源和转型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起源和转型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起源和转型一、高等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产生的重要标志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于近代,它不是中国传统教育自身演进的结果,而是“后发移植型”的产物。

教育学者潘懋元先生的这一观点,已经被很多人接受。

我们想突出强调的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产生于中国近代社会,这一教育形式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和高等教育同步诞生,高等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产生的重要标志,而追赶型教育成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特点。

一定的教育形式,是适应一定的社会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产生、发展也符合这一规律。

中国的工业化始于清朝末年。

19世纪60年代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失败教训的清政府,开始了以军事工业为核心内容的洋务运动。

从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开始,到1890年张之洞开办“湖北枪炮厂”止,共建有大小军工企业21家,雇用工人一万余人,资本总额1071余万元。

创办军事工业离不开相关的企业支撑,如交通运输、电力电讯、矿山燃料、机械制造、钢铁建材等等,为此一批相关企业开始创办。

到了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强”、“富”并重,“寓强于富”的方针,基础工业和民用工业得以发展。

从此,中国开启了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进入工业化进程后遇到的第一个瓶颈,就是人才的短缺。

显然,几千年农业经济和儒学教育培养的精通“四书五经”、“科举取士”的人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变革,由此新式教育随之诞生。

从1862年到1894年甲午战争以前,清政府在全国先后设立了二十多所新式学校。

这些学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方言学堂,即外国语学堂,如1862年开设的京师同文馆、1863年开设的上海广方言馆、1864年开设的广州同文馆等等;第二类是军事学堂,如1866年开设的福州船政学堂、1881年开设的北洋水师学堂、1886年开设的天津武备学堂等等;第三类是技术学堂,如1865年开设的上海江南制造局附属机械学堂、1880年开设的天津电报学堂、1882年开设的上海电报学堂等等。

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作品名单

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作品名单

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第一类 人文社科调查报告
作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背景下的农民买药困局探究-基于四川省渠县的实地调查证据》 《行走中的正义-以“北京义联”为例探索民间非法律援助发展之路》 《地票制度下县城金融深化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大数据环境下移动应用服务使用者信息安全危机调查研究-以Android系统手机移动应用为样本》 《我国农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有效探索-对河北省青县秸秆联户沼气的调查研究》 《游离的“第四元”-新生代农民工“杀马特”群体城市融入的实证研究》 《代际差异视角下农业转移人口社会认同的调查研究报告以大连市的调查为例》 《政经德善,多元协治与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探索-以吉林省扶余市农民志愿者组织为例》 《多元化动机与单一化社会支持:上海市老年打工族现状扫描》 《理想的代价: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困惑-基于上海地区ISEF获奖者的研究》 《还权于民的上海实验-基于上海闵行、松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的调查》 《营改增后企业税负与利润是否一定反向变化?-基于上海市147家文化企业的调查》 《从“人生炼狱”到“圆梦天堂”-以亚洲最大“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为例》 《让非遗“活”在当天-黔东南地区苗绣艺人生活现况的调查研究》 《我国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一种创新探索-基于苏南地区张家港市家庭农场的调查》 《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有益探索-对太仓市“政社互动”模式的调查研究》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构建中国特色的“共同参与型”老年人健康管理新模式-基于南京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实践》 《中国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以南京市智慧居家养老实践为例》 《价值的光辉-新市民价值观变迁研究》 《“海归创客”中国创新驱动的一支可贵力量-基于常州市6个留创园家企业的调查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探索-以四川省遂宁市水治理为例》 《让小微企业搭上互联网融资的“和谐号”-基于长三角地区的调查报告》 《相约四点半:探究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以N大学社区课堂为例》 《从究竟城镇化到人的生活方式城镇化:对苏州市“被”进城农民生活变迁的调查分析》 《浙江省生态补偿制度改革调查报告》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兼容性研究-基于浙江省90个县市区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保护的调查分析》 《农村女儿养老的行动逻辑和社会认同差异研究-对安徽省南、北、三县的调查》 《农村留守妇女自治与乡村发展-江西省万载县白水妇女互助组织调查》 《“链链不舍”的“农企合一”机制促进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对山东省诸城市得利斯的典型调查》 《如何开启智慧农业的破茧之旅-以传统农区河南商水县为例》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逆城镇化”现象透-基于洛阳、新郑、禹州三市农户的典型调查》 《农民如何装扮自己的精神世界-转型期农民信仰选择行为研究》 《法学教育实践育人的新路径-以××大学法律援助中心为例》 《网络环境下匿名侵权个人信息披露制度研究-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两起典型案例谈起》 《从“被上楼”到“农民自愿集中居住”-基于沙洋县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的调研》 《我国家庭农场的孵化培优研究-基于武汉地区的调查报告》 《小城镇建设需要打赢“人口争夺战”-对东中西部18个国家重点镇的调查》 《四个全面推进背景下湖南民族教育政策实施现状研究-基于湖南5个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县的调研》 《区域品牌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专业镇转型升级的推动机制研究-基于广东省专业镇的实证调查》 《“城中村”智慧化升级的运营模式研究-基于广州石溪村的调查研究》 《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的一个宝贵探索-基于对广东省云浮市六个乡贤理事会的调研》

中国学科体制的制度逻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学科体制的制度逻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学科体制的制度逻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学科体制是指在国家教育体制下,对各个学科进行分类、组织和管理的制度安排。

它是高等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培养优秀人才、推动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学科体制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丰富的学术传统和文化底蕴,儒学、道学、佛学等各种学术流派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学术体系。

然而,由于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革,学科体制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中国学科体制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学科体制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学科体制逐渐从单一的传统学科体制向多元化的学科体制转变,出现了许多新兴的跨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如信息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等。

中国学科体制的组织结构是其制度逻辑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体制的组织结构涉及到学科分类、学科评估、学科发展等方面,它起着统一、协调和引导学科发展的作用。

在中国,学科的分类主要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科学等大类,每个大类又有相应的学科门类和专业方向。

同时,中国还建立了严格的学科评估制度,对各个学科进行评估和排名,以提高学科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中国学科体制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系统,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不断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学科体制的制度逻辑在于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

然而,学科体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学科之间的界限不清、学科评估的标准不统一等。

因此,对学科体制的未来发展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以进一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促进学科的综合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部分来探讨中国学科体制的制度逻辑。

首先,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的。

接着,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分节,分别是学科体制的历史演变和学科体制的组织结构。

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附件1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高校中专组)一览表证书编号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奖励等级申报人成员1 成员2 成员3 成员4 成员5 申报人单位豫教…2015‟04504号国际视域下的教师培养政策及其发展走向论文特等奖杨捷河南大学豫教…2015‟04505号理论与实践如何结合才会有生命力—兼论大学与中小学校合作校本研究持久性的基本原则论文特等奖魏宏聚田宝宏河南大学豫教…2015‟04506号中国公立大学治理政策变迁的制度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论文特等奖罗红艳河南师范大学豫教…2015‟04507号中学物理教材插图中的隐性知识及其运用策略探讨论文特等奖杜爱慧张青民卢美枝河南师范大学豫教…2015‟04508号免费医学生专业认同、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性研究研究报告特等奖李杰刘洋李强熊浩然张卉张艳伟新乡医学院豫教…2015‟04509号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及其干预策略论文特等奖杨淑芸郑州师范学院豫教…2015‟04510号信息技术支持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特等奖马运鹏周口师范学院豫教…2015‟04511号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科研创新调查报告论文特等奖张聪慧河南教育学院豫教…2015‟04512号教研文体撰写探究著作特等奖王泽龙河南教育学院豫教…2015‟04513号研究生教育知识管理系统架构及其实现策略论文一等奖张建华郑州大学豫教…2015‟04514号关于考古学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一等奖韩国河郑州大学豫教…2015‟04515号健身气功教学与美育著作一等奖司红玉郑州大学豫教…2015‟04516号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例论文一等奖罗玉萍郑州大学— 1 —豫教…2015‟04517号金融业发展趋势与金融学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论文一等奖李琴英郑州大学豫教…2015‟04518号边缘革命、思想市场与课程变革论文一等奖王洪席河南大学豫教…2015‟04519号中法高中数学课标微积分内容比较研究论文一等奖张玉环河南大学豫教…2015‟04520号高等院校大学化学网络自测学习平台的研制研究报告一等奖胡晓娟李伟李鑫郑先福孟磊刘小华河南农业大学豫教…2015‟04521号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问题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朱保安朱芬菊高昕郭娟王金铎朱润河南农业大学豫教…2015‟04522号职业规划能力导向的“点链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程柯朱玉芳陈一静赵雯路婕方芳河南农业大学豫教…2015‟04523号杜威教育思想的形成著作一等奖涂诗万河南师范大学豫教…2015‟04524号环境艺术设计原理与实践发展著作一等奖潘颖颖河南师范大学豫教…2015‟04525号YY教育:一种在线教育新形式论文一等奖卜彩丽河南师范大学豫教…2015‟04526号游子返乡:“教师是谁”的哲学省思论文一等奖苗学杰河南师范大学豫教…2015‟04527号公共服务动机的跨文化研究及其中国文化本位内涵论文一等奖李明河南师范大学豫教…2015‟04528号论教师的教学权论文一等奖刘冬梅河南师范大学豫教…2015‟04529号课堂场域中的矛盾冲突及其因应方略论文一等奖邱九凤河南师范大学豫教…2015‟04530号美国儿童保育援助项目的历史、现状与问题论文一等奖刘晓红李帅英河南师范大学豫教…2015‟04531号基于微课的“反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论文一等奖卢海燕河南师范大学豫教…2015‟04532号公众参与教育公共治理的实践困境与理性审视论文一等奖韩菊红河南师范大学豫教…2015‟04533号中日新版初中物理教材插图的比较研究论文一等奖陈运保李社亮郭卫强董玉玲曹小利吴慧婷河南师范大学豫教…2015‟04534号国家治理视域下的公共精神与公务员德性建构论文一等奖杜灵来河南师范大学— 2 —豫教…2015‟04535号大众化中后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内外部动力分析论文一等奖郑利霞河南师范大学豫教…2015‟04536号试析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阻滞因素及教育建构策略论文一等奖蒋文昭卫中玲河南理工大学豫教…2015‟04537号河南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研究论文一等奖韦延方郑征吴尧辉尹秀刚河南理工大学豫教…2015‟04538号高校领导干部与学生座谈制度及其育人作用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周志远邵强刘文军黄保金欧阳文峰河南理工大学豫教…2015‟04539号卓越人才培养视野下地方理工科高校实践教学问题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温荣欧阳琰尹艳玲方斌河南理工大学豫教…2015‟04540号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体系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李水良马心坦郭志军李忠利徐锐良河南科技大学豫教…2015‟04541号河洛文化在旅游创意产品设计中的符号呈现与应用论文一等奖梁雅明河南科技大学豫教…2015‟04542号权力视阈下区县教育行政组织内部冲突机理及对策研究著作一等奖尤莉河南科技大学豫教…2015‟04543号涉农本科高校畜牧兽医专业双语教学调查分析论文一等奖李世奎河南科技大学豫教…2015‟04544号基于wiki的开放内容社区成长要素与演化机制研究著作一等奖王丹丹河南科技大学豫教…2015‟04545号我国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机理:嵌入性视角的分析论文一等奖陈锋正河南科技学院豫教…2015‟04546号澳大利亚就业技能新框架的创新与核心要素论文一等奖李运萍河南科技学院豫教…2015‟04547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障碍因素分析论文一等奖张社字河南科技学院豫教…2015‟04548号关于政府优化配置农村学校体育资源的探析—以河南省为例论文一等奖魏涛河南工业大学豫教…2015‟04549号基于后现代女性主义看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发展论文一等奖陈培蕾河南工业大学豫教…2015‟04550号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郝丽君肖哲涛张新中张少伟胡健高长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豫教…2015‟04551号法制化视角下德国职业教育特色研究论文一等奖刘术永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豫教…2015‟04552号英语教学法理论与新发展研究著作一等奖徐淑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3 —豫教…2015‟04553号高等院校素质教育中实施学习性评价的研究与探索论文一等奖闫秀娟卢旻徐向宇河南中医学院豫教…2015‟04554号“金匮要略研究”课程改革探讨论文一等奖宋建平孙鸿昌张瑞河南中医学院豫教…2015‟04555号PBL教学法结合医案在针灸教学中的应用论文一等奖韩红艳河南中医学院豫教…2015‟04556号教学督导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中的作用论文一等奖雷敬卫刘宾河南中医学院豫教…2015‟04557号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索论文一等奖呼海涛刘宾雷敬卫河南中医学院豫教…2015‟04558号关于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一等奖林永青何琦张瑞河南中医学院豫教…2015‟04559号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加强中医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论文一等奖张丽霞郭婧高磊河南中医学院豫教…2015‟04560号高等中医药院校提升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途径探索与实践论文一等奖曹珊白娟刘紫阳禄保平河南中医学院豫教…2015‟04561号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升高校教与学质量的策略探讨论文一等奖张董喆河南中医学院豫教…2015‟04562号中医翻译中的跨文化移情论文一等奖刘天宁河南中医学院豫教…2015‟04563号校企合作培养医药信息化人才的实践与探索论文一等奖张佩江宋学坤张大伟河南中医学院豫教…2015‟04564号对未来中西医结合教育的思考论文一等奖左艇孟林河南中医学院豫教…2015‟04565号论针灸教学之“三练三悟”论文一等奖高希言马巧琳郑明常杨旭光郭现辉任珊河南中医学院豫教…2015‟04566号方剂学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一等奖王付刘宾王帮众关芳芳李亮河南中医学院豫教…2015‟04567号近代欧洲普及教育发展的特点论文一等奖王红利郑州轻工业学院豫教…2015‟04568号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开放实验室建设探索论文一等奖杜文辽李安生王良文王新杰郑州轻工业学院豫教…2015‟04569号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路径研究论文一等奖彭青秀郑州轻工业学院豫教…2015‟04570号传统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论文一等奖魏玉龙郑州轻工业学院— 4 —豫教…2015‟04571号基于用户评价的自动评分方法论文一等奖程传鹏吴婷胡恩良中原工学院豫教…2015‟04572号间性理论视阈下以6P为驱动的法律英语通识课教学论文一等奖关成勇郭万群中原工学院豫教…2015‟04573号采用“放风筝法”解决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相关问题的研究论文一等奖孙敏张玉国杨庆民中原工学院豫教…2015‟04574号软件学院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车战斌贾晓辉韩玉民翟为唐高亮朱彦松中原工学院豫教…2015‟04575号晚期癌症患者医学与人文关怀教育管理模式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陈国荣张晓利段嘉李君艳孙永杰王阳新乡医学院豫教…2015‟04576号基于模因论的大学校园流行语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惠彩霞刘安喜刘真真任如意郭东霞郭鹏新乡医学院豫教…2015‟04577号试论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男生的阳刚精神论文一等奖穆鹏傅兰英武燕新乡医学院豫教…2015‟04578号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成长诉求与就业力提升路径探讨论文一等奖闫岑史伟刘奇陈丽丽新乡医学院豫教…2015‟04579号微课程:成人教育资源建设新探索论文一等奖赵俊强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豫教…2015‟04580号文学感受·文化认知·哲学领悟—试论大学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论文一等奖原鹏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豫教…2015‟04581号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一等奖周永卫张淑玲张之红董建伟范贺花朱军辉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豫教…2015‟04582号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王云杰王书坦李晓靖刘媛媛张艳张莉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豫教…2015‟04583号城镇化进程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机制研究论文一等奖马壮河南教育学院豫教…2015‟04584号制度的教育和非制度的人论文一等奖孙荔河南教育学院豫教…2015‟04585号半部《论语》做良师著作一等奖任民李迎春河南教育学院豫教…2015‟04586号大学生的感恩、孤独感与社会支持论文一等奖何安明惠秋平刘华山信阳师范学院豫教…2015‟04587号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能力的理论与思考论文一等奖张耀庭信阳师范学院豫教…2015‟04588号基于体验学习圈的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探析论文一等奖刘艳丽洛阳师范学院— 5 —豫教…2015‟04589号基于电子商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一等奖王岚常志玲甘文丽洛阳师范学院豫教…2015‟04590号河南省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及后续发展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翟丹熊浩然王德涛马天天涂俊彪张文普洛阳师范学院豫教…2015‟04591号河洛民歌的艺术特征及教育功能论文一等奖刘英丽洛阳师范学院豫教…2015‟04592号公众视野中的可汗学院课程评价及其启示论文一等奖马明山乔丹丹汪向征安阳师范学院豫教…2015‟04593号浅议迟子建与福克纳作品中的人文情怀论文一等奖余丹丹安阳师范学院豫教…2015‟04594号模因论视阈下的强势网络流行语论文一等奖赵军伟河南城建学院豫教…2015‟04595号关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论文一等奖靳安广南阳师范学院豫教…2015‟04596号大学治理的实证分析框架论文一等奖南志涛商丘师范学院豫教…2015‟04597号高校教学团队的创建论文一等奖卢冬君商丘师范学院豫教…2015‟04598号课程的标签化分析论文一等奖王军强商丘师范学院豫教…2015‟04599号PPT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析论文一等奖陈永光张涛赵慧臣周口师范学院豫教…2015‟04600号信息技术教师能力需求分析及培养论文一等奖李靖陈占伟彭海云乔蕊崔仲远崔春英周口师范学院豫教…2015‟04601号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研究论文一等奖李清臣周口师范学院豫教…2015‟04602号《化工原理》多媒体实验指导手册制作及应用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李青彬曹云丽徐伏王文虎冯云晓王莉平顶山学院豫教…2015‟04603号语文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关系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毋小利赵利霞秦玉莲李玲赵军利李薇平顶山学院豫教…2015‟04604号高中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完善论文一等奖郑国瑞许昌学院豫教…2015‟04605号教育中介组织内部生态优化研究论文一等奖梁正瀚许昌学院豫教…2015‟04606号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论文一等奖赵学琴许昌学院— 6 —豫教…2015‟04607号地方高校服务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之教育能力提升研究论文一等奖王鸿政许昌学院豫教…2015‟04608号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研究论文一等奖王璐许昌学院豫教…2015‟04609号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完善论文一等奖魏会廷许昌学院豫教…2015‟04610号明代河南书院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李俊丽许昌学院豫教…2015‟04611号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机制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古桂琴许昌学院豫教…2015‟04612号数据挖掘技术在个性化网络教学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论文一等奖朱楠新乡学院豫教…2015‟04613号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初探论文一等奖尹诗郑州师范学院豫教…2015‟04614号新闻传播原理与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著作一等奖郭敏郑州师范学院豫教…2015‟04615号河南听障青少年的教育需求、困境及其破解路径研究报告一等奖杨运强李玉向李宜江李好永程东亚孙月鹤郑州师范学院豫教…2015‟04616号普通话口语训练新编著作一等奖杜慧敏郑州师范学院豫教…2015‟04617号中学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王宏赵静华方万青赵卫平李松丽贺君南阳理工学院豫教…2015‟04618号“以写促说”——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新途径论文一等奖黄书房南阳理工学院豫教…2015‟04619号U-S教师合作发展模式构建的现实困境与对策解析论文一等奖朱宛霞南阳理工学院豫教…2015‟04620号大学生功利性学习危机及应对策略研究报告一等奖李会转褚艳红黄保安焦雅萍谭丽娜李艳蕊洛阳理工学院豫教…2015‟04621号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创新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李雅萍贠亚利郭俊恩郑卫东李晨龚蕾洛阳理工学院豫教…2015‟04622号生物制品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一等奖乔宏兴宁豫昌马辉郭宏伟陶海静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豫教…2015‟04623号以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能力为核心的饲料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刘延贺李梦云黄炎坤刘庆华王彩玲霍文颖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豫教…2015‟04624号高职高专应用写作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李喜民杨黎丽李新宇刘静王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7 —豫教…2015‟04625号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焦阳钟建华许朝侠史岳鹏蒋爱德孙雅娟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豫教…2015‟04626号国学在淡化高职教育功利性中的价值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张红霞耿芳芳康新慧任秋菊杨昀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豫教…2015‟04627号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问题探析论文一等奖蔡晚拴河南警察学院豫教…2015‟04628号基于公共关系视角下的民办高校品牌传播策略研究论文一等奖牛艳莉黄河科技学院豫教…2015‟04629号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对策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张喜转曹智荣陈怀宝何书彩郑香妞程绍珍黄河科技学院豫教…2015‟04630号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一等奖李景初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豫教…2015‟04631号在校生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应对策略论文一等奖焦永梅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豫教…2015‟04632号社会融入视角下流动青年城市归属感研究论文一等奖桂舟王冰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豫教…2015‟04633号三本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论文一等奖陶宗晓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豫教…2015‟04634号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训著作一等奖白周清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豫教…2015‟04635号我省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法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一等奖宋丽娜王晓坤张宇马娇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豫教…2015‟04636号对外汉语外来词国别化教学研究——以日本、英语国家为例研究报告一等奖牛振杨聪袁媛张政业赵雅文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豫教…2015‟04637号考研专业课对独立学院本科生考研通过率影响研究论文一等奖程敏李峰神会存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豫教…2015‟04638号新媒体技术在煤矿安全培训中的应用展望论文一等奖聂伟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豫教…2015‟04639号运用心理干预正确引导高校毕业生择业预期论文一等奖赵振义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豫教…2015‟04640号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格局变迁与优化研究论文一等奖朱华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豫教…2015‟04641号教育家王广亚博士办学理念与教育思想理论研究著作一等奖杜福磊陈坚德吴泽强王松王元福黄平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豫教…2015‟04642号基于SURF和伪ZERNIKE矩的图像拼接算法研究论文一等奖李喜艳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8 —豫教…2015‟04643号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省英语教育科研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王灵焱王连照李怡君严佳张伟红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豫教…2015‟04644号河南省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一等奖孟繁玲徐景俊何艳丽苏亮陈洁黄宗杰中州大学豫教…2015‟04645号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高专“管理会计”教学改革论文一等奖张小刚开封大学豫教…2015‟04646号社会化媒体背景下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的微型学习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范明姬孟晓辉王茜职秀梅辛晓青开封大学豫教…2015‟04647号基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魏新生郑洪波郝美田徐雪李响王振鹏开封大学豫教…2015‟04648号重症医学专科护士院校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一等奖云琳王银燕郭建新李英李焕王娟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豫教…2015‟04649号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训与考核著作一等奖崔军胜王帅洪伟王续张武魏磊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豫教…2015‟04650号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文化建设策略论文一等奖罗文娜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豫教…2015‟04651号新时期大学生对流行音乐歌词古典美的能力培养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陈振艳田鹤霄杨建民连桂彬郭思颖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豫教…2015‟04652号校园诚信建设的对策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王晨张旭芳董丽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豫教…2015‟04653号民国时期李叔同学堂乐歌民族化实践探析论文一等奖卢新予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豫教…2015‟04654号五年制幼师生学习动机存在问题及分析论文一等奖张岩莉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豫教…2015‟04655号预设与生成:生本理念下的学习模式探索论文一等奖梁彩霞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豫教…2015‟04656号高校创新音乐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初探论文一等奖王新乐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豫教…2015‟04657号提升幼专学生数学素养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贾海峰姜红侠梁艳宋清爽李素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豫教…2015‟04658号大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李朝军卢巧真张昂张文婷徐龙淼张慧娟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豫教…2015‟04659号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创新型复合英语人才培养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韩彦枝郑帅赵莹李君英张功领徐丽辉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豫教…2015‟04660号英文影视在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闫晓红牛震李君英郑帅王瑞芳苏艳斋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9 —豫教…2015‟04661号煤炭采样机械臂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论文一等奖甄华石玉峰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豫教…2015‟04662号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中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改革研究论文一等奖冯庆雨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豫教…2015‟04663号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关系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柴凤兰郑河清徐海云史菊梅晋晓苹河南化工职业学院豫教…2015‟04664号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对策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鲁俊民王晓侃靳艳芳陈捡赵媛媛户佩佩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豫教…2015‟04665号图书馆中AR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一等奖高华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豫教…2015‟04666号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优化研究论文一等奖李竞克侯琳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豫教…2015‟04667号高职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吴笑伟冷传广张俊宋阳王顺利杜明侠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豫教…2015‟04668号基于行业、职业岗位群构建特色财会类高职教育体系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郑文辉刘瑞红付晶晶苗爱红李建丽熊瑛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豫教…2015‟04669号多媒体教学条件下高职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郑丽郑州交通职业学院豫教…2015‟04670号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三主四让式”教学改革论文一等奖朱长宝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豫教…2015‟04671号地方性控烟立法的法律基础论文一等奖阮丽铮河南艺术职业学院豫教…2015‟04672号高职院校动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一等奖高英河南艺术职业学院豫教…2015‟04673号实验课教学—几类食品掺伪的化学检验论文一等奖谢昕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豫教…2015‟04674号对提高高职高专外语教学质量的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张荣凡杨丽张雯王伟崔丞马艳彬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豫教…2015‟04675号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数控技术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一等奖张学明赵军丁刚张明伟刘红艳赵小芳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豫教…2015‟04676号以电子竞赛为契机,加强高职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研究报告一等奖张咏梅任艳艳张鹏杰马亚丽宗占元郭继红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豫教…2015‟04677号改革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研究论文一等奖朱建华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豫教…2015‟04678号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高职会计教学改革论文一等奖焦军豪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 10 —。

中国特色工程教育体系的演进历程、内涵特征及未来进路

中国特色工程教育体系的演进历程、内涵特征及未来进路

中国特色工程教育体系的演进历程、内涵特征及未来进路中国特色工程教育体系的演进历程、内涵特征及未来进路摘要:工程教育是一项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特色工程教育体系的演进历程,总结其内涵特征,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进路。

一、演进历程中国特色工程教育体系的演进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期探索:建国初期,由于长期受战乱和封闭政策的影响,中国的工程教育相对滞后。

但是,中央政府意识到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开始着手推动工程教育的发展。

这一阶段,以国内人才培养为主,对于国际交流的需求有限。

2.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程教育开始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教育体系。

同时,学校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起来,推动了工程教育的质量提高。

3. 建立特色:近年来,随着国家“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推进,工程教育在不同学校间的特色愈发明显。

各个高校根据自身优势,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工程教育体系,如清华大学的“清华模式”、上海交通大学的“交大模式”等。

二、内涵特征中国特色工程教育体系的内涵特征主要包括:1. 综合素质培养: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2. 产学融合: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工程项目的实践,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3. 社会责任感:中国特色工程教育强调工程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使学生具备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意识和责任。

三、未来进路中国特色工程教育体系的未来发展应走以下几个进路:1. 国际交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工程教育需要更多开放和合作。

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企业的合作,提高中国特色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2. 创新创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工程人才。

加强创新教育和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深化产学融合: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促进产学融合。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演变与思考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演变与思考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演变与思考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历经多次变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为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工作奠定了基础。

本文通过梳理30年间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发展历程,归纳了其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取得的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本科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标签]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可以说,办教育就是办学校,而办学校就是办专业,拥有新颖性、特色性的专业是众多高校追求的目标。

因此,专业设置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还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早在1998年,教育部就颁布《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2000年提出《关于近期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几个具体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2001年教育部又颁布《关于学科专业调整的原则性指导性意见》。

这些表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一直十分重视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

本文通过对30年来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历史演变的介绍,分析当前专业设置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进而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一、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演变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专业设置始于1902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

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则将大学堂的专业修订为经学、政法、文学、商、格致、工、农、医等8科,开创了我国高教史上关于专业设置的先河。

建国初,我国的专业设置基本上是参照前苏联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进行的。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57年,我国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取消了原有大学中纷乱庞杂的院级设置,调整为工、农、医、师范、政法、财经等系科,采取独立建院,或与原有同类学院合并集中。

从1952年至1957年,我国共有11种学科门类,专业调整为323种。

从1958年至1965年,在大跃进思想指导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过急过快。

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课程启示及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课程启示及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课程启示及教学改革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教育也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挑战。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工程人才,促进工程教育的发展,需要对工程教育进行改革,并在改革中寻找相关的课程启示和教学改革的途径。

本文将在工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探讨课程启示和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一、背景分析工程教育改革的背景是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工程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扩大,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工程教育模式存在着知识结构明显,实践能力不足,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

为了使工程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启示在工程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从课程设置和内容上寻找相关的启示。

具体如下:(一)注重跨学科融合在工程教育中,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加强工程教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将工程学科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进行融合,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二)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工程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实验、实习、设计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和应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三)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工程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创新项目、组织创新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工程人才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课程设置上需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设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教学改革(一)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

而在工程教育中,应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考试试卷193

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考试试卷193

****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80分,每题2分)1. 主张“教育心理起源说”的是()。

A.利托尔诺B.沛西·能C.孟禄D.汤姆逊答案:C解析:“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孟禄,是在对教育生物起源说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

主要观点:孟禄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释教育起源问题,认为原始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生活的无意识模仿。

2. 教育行动研究中的反思主要是对措施的()和替代分析两个方面。

A.成效分析B.反馈分析C.副作用分析D.调查分析答案:C解析:在教育行动研究的小课题结束之前,研究者还要做两个方面的反思:一是措施的副作用分析;二是措施的替代分析。

从中去发现新的问题,或对成效不彰的个案进行初步的重归因,为下一轮教育行动研究奠定基础。

3. 常常用纸拿来写字,却没想过用它当扇子扇,这种情况属于()。

A.思维定势B.原型启发C.功能固着D.酝酿效应答案:C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

4.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实际锻炼B.榜样示范C.陶冶教育D.品德评价答案:C解析:陶冶教育是指自觉地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方法。

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属于环境陶冶。

5.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

A.美国B.欧洲C.亚洲D.德国答案:解析:6. 二战后日本确定全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案是()。

30年来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背景研究_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_陈敏

30年来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背景研究_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_陈敏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30年来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11JDGC025)的阶段性成果。

30年来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背景研究———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陈 敏 李 瑾【摘 要】 30年来我国工程教育发生了重大而持续性的变革。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和政治经济环境的转变,工程教育改革经历了结构调整、体制改革、质量提升三个阶段。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来看,每一个阶段都是由国家逻辑、院校逻辑和个人逻辑相互作用所型塑,国家逻辑在演变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三个阶段的主要矛盾从国家逻辑内部的矛盾转变为院校逻辑与国家逻辑的矛盾,最后发展为个人逻辑与国家逻辑之间的矛盾,而正是这些矛盾的转化成为了30年来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 30年 工程教育 多重制度逻辑【收稿日期】 2012年7月【作者简介】 陈敏,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李瑾,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一、问题界定30年来我国工程教育模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满足了不同时期社会发展对工程人才提出的要求。

当前,为了满足信息化社会和经济全球化对工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探讨30年来我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的经验,以厘清概念、揭示规律、明确原则、制定方略、应对挑战。

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依赖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初始条件。

基于此,本文首先对30年来工程教育的改革进行深入研究,作为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的前期背景研究。

30多年来,中国工程教育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而且变革仍在持续之中。

这种大规模的制度变迁常常涉及多重过程和各种制度要素间的安排组合。

因此,30年来中国工程教育改革过程中这些林林总总的变化,需要运用“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框架,整体而不是孤立分离地去解读。

二、30年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历程描述在新中国成立和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高等教育规模较小、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工程教育发展不能适应国家工业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山东高等教育》2020年总目录

《山东高等教育》2020年总目录

《山东高等教育》2020年总目录改革与治理“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影响因素:制度环境与资源依赖蔡文伯 曹元洁1冲突视阈下大学教师科研公共性的式微与提振仲彦鹏 王韵晨2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校园中的“老师”称谓与师生关系董益帆 李福华2河北省“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与发展策略李兴国 刘 毳 梁丽肖3建国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资助政策的发展历程探究 ———以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视角贺云飞3论民办高校公益性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李文章3化制度优势为治理效能:新时代高等教育治理的转向朱猷武4青岛高校人才留任的长效机制研究黄庆丽 马 硕4公立大学校园开放的法理、学理与治理张 强4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我国高校改革发展路径选择研究陈锋正 苗彦恺5甘肃高等教育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SWOT分析李 卓 孙百才5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内设制度建设:认知、实践和文化潘小明6高等教育性别结构差异演变与性别平等探析李长安 杨智姣6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历史、现状与改革路径刘姝殷 肖瑞宁6人才培养理工类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困境与突围陈 雷1参与科创活动对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价值研究 ———以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为例魏淑华1慕课视域下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的困境与希望李德华1招生管理理念与招生效果的因果关系研究常 江 叶婷婷 李晓霞1基于深度访谈的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李小瑞 王占军2公费师范生政策认知调查 ————以青岛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马勇军 王 童2师范生乡土情怀培养的思考张立平 王德洋2“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科研创新行为动力机制研究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刘 佳 安珂珂 贾 楠3硕士研究生学习能力、科研意愿与科研行为:多重中介模型检验王 娟 毕于民3基于书院制模式的教育效果研究 ———以郑州西亚斯学院住宿书院为例王全亮 张小菲 姚佩瑶 张月芬3我国博士生招生规模及结构的演进历程、逻辑与展望胡鹏扬 杨 院5我国高等教育学学位点分布特征与归因 ———基于GIS的方法肖亚娟5疫情后高校文科教育发展思考与建议 ———兼谈文科审辨式思维与创新培养问题纳春英 马斗成 宫振胜5基于知识图谱的产教融合热点及趋势研究魏 丽 孙俊华5师生关系、学习环境对研究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张 林 莫彩玲6“我为什么能发核心刊物”:硕士研究生学术成长影响因素的访谈研究岳慧兰 时 松 索长清 戚务念6课程与教学从课堂知识到实践应用:社科类研究生定量研究方法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研究郭仕豪1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探究 ———探寻大学生心灵之旅潘显敏 朱光明1“互联网+”时代大学课堂教学价值何在?程建山2在线学习平台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德语大学在线”为例赵梦迪2罗丹艺术人生对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启示徐照东2学前教育本科全程实践培养模式改革:动因、核心举措与挑战王 芳 马勇军3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及教学档案研究 ———以青岛大学聚合物加工工艺课程为例杨淑静 杨 超 刘玉魏 丛海林3·2020年第6期金课视阈下地方农业高校通识教育优化路径研究 ————基于某地方农业大学的个案分析党晓虹 王效仿 崔学婷4传统与翻转模式下大学生学习效果对比研究 ————以零售管理课程为例喻 葵4我国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孙人君4省域高等教育学学术影响力四十年:分布及演进 ————基于CSSCI论文的计量分析于小艳 陈海娃4学生课堂表现对高校教师创意教学影响研究 ———教学情绪的中介和学校支持的调节效应刘金发 崔鲁杰5高校课堂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对策郑后建5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智慧化教学生态建设的影响 ———以聊城大学为例王桂清6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获得感:概念、内容及启示陈晓丽 王焕良6高等教育思想研究大学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知识生产创新主体的协调宋 妍 张 明2高等教育变革中的高校新商科发展思考张庆亮 杨莲娜2中世纪大学的讨论辩论及启示陈光磊 李 莉2高等教育史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的内涵解读及当代价值冯建民 陈会玲2“不唯模仿,熔而化之”:吴汝纶大学理念探析许 露3民国时期大学教授群体的基本特征分析张意忠5我国近代著名大学校长的“卡里斯玛”特质及其当代价值 ———基于理想类型方法的分析黎 旋 方泽强6国外高等教育美国高校经验教育的典型模式与案例研究刘爱生 李 悦3西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思想探析杨尊伟4美国一流大学工程教育组织变革与创新————以普渡大学工程教育系为例李 明4中匈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改革比较研究许衍艺4荷兰教育学博士培养中的学术生产导向及其启示金星霖6美国大学体育中的教育公平研究陈 卓6就业与创业“入对行”重要吗? ———来自2009-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的实证分析周丽萍 岳昌君1教育与经济我国高校财务状况的困境与出路———基于高校财务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马浚锋1基于DEA方法的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孙盘龙 辛斐斐1教师教育互惠学习背景下中国交换师范生对师生关系认识的变化研究 ———基于RLTESECC交换师范生项目的研究陈雪儿1基于学习型组织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研究任 祺3职前教师专业伦理知识及其养成路径探析李 彤 杨秀玉5“缺失的那片”:论教师教育中社会情感学习(SEL)项目的必要性、整合框架与启示王 卓 张 冰 常桂香 鲁 迪6探究取向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与启示———以UBCCREATE项目为例常宝宁 郑 柯6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介技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指向:人的主体性与技术的自主性尹晶晶2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实施路径探析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引郭书君 曹智勇2关于线上课程思政的若干思考崔永红 车如山3话语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话语研究王云海 刘立华 王宇航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黎 军 张正娟5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教育的三重逻辑刘传雷 荆蕙兰5高职教育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扩招范式研究刘 民4教育思想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师范教育的借鉴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王祥荣 于 洁4书评地方教育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评翟广顺新著《青岛教育史:1891-1949》钱国旗5《文辅相年谱》研究评析杨林玉 吴胜楠5。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制度逻辑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制度逻辑

第6期2023年11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6Nov 2023[收稿日期]2023-08-21[基金项目]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技术集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2022年度创新基金项目“历史主义制度下欧盟数字教育转型的政策支持和效能观照”(项目编号:1221038)。

[作者简介]许三珍(1992-),男,云南德宏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夏海鹰(1959-),女,四川射洪人,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吴南中(1984-),男,湖南新化人,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分银行、大数据应用。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制度逻辑许三珍,夏海鹰,吴南中(西南大学,重庆北碚 400715) [摘 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制度建设,须从制度基础、制度执行、制度效能和制度精神四个层面逐层铺开,在基础逻辑、实践逻辑、评价逻辑和精神逻辑的渐次推展中建构起环环相扣的现代化教育制度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制度的基础架构及其基本遵循,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其制度支配主体须坚持党的领导,制度目标须在历史性与现实性的双重观照中明确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精神和时代使命,制度结构要构建稳定性、秩序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组织形态。

教育制度基础架构决定其执行方式,教育现代化制度执行须秉持蓄势赋能、活态执行与双向建构的实践逻辑,提升制度执行的生命力、贯彻力与检验力。

制度执行水平通过制度效能表征出来,现代化教育制度效能监测要实现从静态效能到动态效能、从效率到效益、从常态监测到主动监测的逻辑转变与实践更新,实现对教育制度立体性、有效性与和谐性的全面反馈和把握。

制度效能的提升则以制度精神为根本驱动,要夯筑以社会主义信仰、中国特色信念和伟大复兴信心为结构内涵的制度自信力,凝聚现代化教育制度建设的思想根脉、情志动力和心理支撑。

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看改革开放30年

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看改革开放30年

2008年10月中(总第57期)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看改革开放30年◎张超谢佳(四川大学中美大学战略规划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5)【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经历了恢复发展、加速发展、积极发展、大力发展四个阶段,走出了一条超常规、跨跃式、内涵外延交互发挥作用的发展道路。

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息息相关,从其发展可以对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成就给予回顾和展望。

【关键词】:改革开放30年高等教育历程成就展望一、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1、恢复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5年5月第一次全教会召开,为拨乱反正、恢复发展阶段。

它为以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打下了基础,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2、加速发展:第—次全教会召开及《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发至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为探索改革、加速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找准了重点和关键。

3、积极发展:1993年2月至1999年6月第三次全教会召开,为深化改革、积极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高等教育注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打下基础。

4、大力发展:第三次全教会召开和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至今,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改革、大力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拉近了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距离,促进了高等教育发展观的转变,加速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这四个阶段恰恰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台阶式战略相符合,这是符合高等教育外部规律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的发展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其规模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同时这也是一条内涵与外延交互发挥作用,促进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

走何种道路,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供求关系而定,不同发展阶段,二者所起的作用不同。

在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须坚持内涵外延并举的方针。

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的执行困境与治理路径——基于多重制度逻辑视角

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的执行困境与治理路径——基于多重制度逻辑视角

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2021年第1期(总第205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1.2021General.No.205收稿日期:2020-12-04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博士项目(1253b006);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资助计划项目(KGB201005)作者简介:荆玲玲(1978—),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副教授,博士,从事公共政策分析研究;赵晓鹏(1997—),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公共政策分析研究。

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最重要的推手。

教育扶贫涉及多方主体的利益,在制度逻辑视角下,形成了中央政府的逻辑、地方政府的逻辑和各地高校的逻辑,三方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会进行博弈以达到各自的目标,造成了教育扶贫政策执行的现实困境。

因此,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治理路径要着眼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校这三个层面,结合贫困地区的具体实际,使三方利益主体形成合力,共同为教育扶贫政策的高效执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而努力。

一、我国教育扶贫政策发展脉络(一)教育扶贫的初步发展阶段(1984—2000年)教育扶贫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越来越注重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98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首次提出了“教育扶贫”,指明了改变贫困地区面貌的方向和途径。

1996年10月,《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把扶贫开发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体现了教育扶贫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在这一阶段,相继出台有关教育扶贫的政策,积极开展扫盲教育、改变教育文化卫生的落后状况,初步认识到教育扶贫的重要性。

(二)教育扶贫的规范发展阶段(2001—2012年)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0—2010年)》强调要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基础教育,普遍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的程度。

三教改革案例

三教改革案例

三教改革案例"三教改革"通常指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教育体制的一系列改革,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这一改革旨在推动教育体制向更加开放、灵活和适应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

以下是三教改革的一些案例:1.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目标:调整和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增加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学习。

2.职业教育改革:•目标: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案例: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制定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培训计划。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环境。

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和实习机会,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

3.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目标: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案例:推动大学自主创新和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学校更具特色地进行学科建设。

加强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

4.继续教育制度改革:•目标:打破传统继续教育的壁垒,提高成人教育的覆盖面和质量。

•案例:开设更多与职业发展相关的成人教育课程,满足社会对不同领域专业知识的需求。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和远程教育手段,提供更为灵活的学习方式。

鼓励企事业单位与教育机构合作,共同推动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

这些案例展示了三教改革在不同层面的实际落地情况,涉及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技能培训到继续教育的多个方面。

这些改革旨在推动教育体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课程启示及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课程启示及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课程启示及教学改革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工程领域的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工程教育是培养工程师和科技人才的基础教育,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经验。

在工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课程启示和教学改革成为重要的议题。

工程教育改革的背景要求课程启示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工程课程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但在现实工程实践中,只有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工程教育改革中,课程启示应更加注重实际工程实践的教学方法,例如开展实践性课程和项目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工程教育改革的背景要求课程启示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工程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很多,在工程教育中,不仅需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还需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

工程项目通常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课程启示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工程教育改革的背景要求课程启示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个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在工程教育中,课程启示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引入创新的项目和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课程启示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工程教育改革的背景要求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提高。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接受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工程实践中,学生必须具备主动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工程教育改革中,教学改革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学生参与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改革还应该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

浅析改革开放贺海兵农业水土工程6班1008280946摘要: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讨论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影响,以及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行了简单的思考一改革开放的背景改革开放的实质,其实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必经之路一、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

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二、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

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

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三、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生机和活力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新思路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开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七十年代末,冷战的阴霾就要散开,意识形态的对抗被社会经济发展取代成为时代发展主题,经济社会全球化成为时代趋势,要想发展就必须融入经济社会全球化以跟上时代步伐。

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三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出现的问题当然,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一行政问题由于新中国年轻,没有足够多的规范化,法制化的行政程序及经验,当遇到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发展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进程 主导 了我 国各个 时期工 程教 育 的改革 。改 革
开放前 , 中国推行 的是优 先发 展重工 业 的政 策 , 这是 迫 于当时 国 内外 形 势做 出的选 择 , 具 有 一 定 的合 理 性, 但 也造 成 了严 重后 果 。改革开放 后 , 国家 开始强 调 以需求 为 导 向 , 引入 市 场 元 素 。1 9 7 9到 1 9 8 9年
第一 阶段 —— 工程 教 育 的 结构 调 整 期 : 国家 逻
辑 占主导地 位
规模 的结构调整并开始进行体制改革 ; 但是, 到了 2 0世 纪 9 0年 代 中期 , 中 国工 业 市场 供 不 应 求 的状
况 已经发 生改 变 , 大 部分产 品供 过于求 , 在很 大程度 上 依赖进 口 , 大量 中 国企 业仍 旧处 于 产业 链 的低 端 或 中端偏 低 , 并 没有 相应带 动企业 研发 能力 的增强 。 这样 , 中 国工 业发 展 就面 临 着结 构 调 整 和产 业 升 级 的双重 压力 , 不仅 缺乏创 新产 品 , 更 缺乏创 新工 程人 才 。基于此 , 中国工程 教育在 推进体 制改 革 的同时 ,
6 6・
教 育科 学文摘
2 0 1 3年第 2期
教学与课程研究
国家逻辑在这一 阶段起主导作用 。高度集权 、
高度计 划是 当时我 国高 等 教育 管 理 的主 要 特征 , 这
发展 的空 间。
学科 逻 辑 在 高校 中发 挥作 用 , 最 重 要 的表 现就 是 高校事 务开 始 以学 科 发 展 为 中心 , 一 个 直 接 的后 果就 是 2 0世 纪 8 0年 代 中期开 始形成 工程 教育科 学
立学校 和地 区 的综 合评 价 系 统 , 为弱 势 群 体招 生 录 取提 供技术 支撑 , 引导学 校 和地 区踏踏实 实抓质 量 、
促公 平 。
管理等方面考虑 , 学习借鉴 P I S A项 目, 改进现有的
3 O年 来 中 国 工 程 教 育 模 式 改 革 研 究
— —
是轻 工业 发展 的重 要 时期 , 中 国工程 教 育 完成 了大
3 0年来工程教育发展 的三个 阶段 , 每个 阶段都 由不 同的制度 逻辑 起 主 导作 用 , 三 个 制 度逻 辑 有 冲 突也 有一 致之 处 , 由此 推 动工 程 教育 向前 发 展 。 以
下将 结 合 国家 工业 化 发 展 这 一 历 史 背 景来 讨 论 3 0 年 来工 程教育 发展 这一 制度变 迁过 程 。
基于 多重制度逻辑 的分析 陈敏, 李 瑾
华 中科技 大学 教育科 学研 究 院 , 湖北 武 汉 4 3 0 0 7 4
《 高等工程教育研 究} 2 0 1 2 年第 6期, 约1 7 0 0 0字
3 O年 来我 国工 程 教育 模 式 改 革过 程 主 要 有 三 个行 动主体 : 国家及其 相应政 策 、 高校 、 教师及 学生 。 这三 个行 动主体 的行 为 和角 色 反 映 了 3 0年 来 我 国 工程 教育模 式 改革 过程 中 的三 个制 度 逻 辑 : 国家 逻 辑、 院校 逻辑 、 个 人逻 辑 。工程 教育模 式正是 在这 些 制度 逻辑 的相 互作用 下不 断演 变 。 国家 经 济 战略重 点 的转 移 , 尤 其是 国家 的工 业
并 可能造成 恶劣 的 国际影 响 。 因此 , P I S A 中 国试 测
大规模 教育考试 , 是构 建 中国特 色 的教 育 考 试评 价
体系的理性抉择。具体而言 , 第一 , 借鉴 P I S A对素
养 等级标 准 的界 定 , 制 定 大 规模 教 育考 试 各 科 目的 学 业成 就标准 , 为 评价 全 国 、 省、 地 市 和学 校 教 育质 量提供 客观参 照 ; 第二 , 逐步 建 立 全 国常 模 与效 标 , 开展 同年度 不 同版本 的试 题 试 卷 横 向 比较 研究 , 对 各省进 行统 一量 表上 的教育 质 量 评价 , 为解 决 异地 高考 和省 际录取不 平衡等 问题提 供技术 手段 ; 第三 , 探索实 现不 同年度 间 、 不 同考试 版 本 间 分数 的等值
教 育科 学文摘
2 0 1 3年第 2 期
教学与课程研究
市“ 一哄 而上 ” 的冲动 , 盲 目寻 求 国 际竞赛 排 名 的倾 向初 现 。P I S A 旨在推 动教育 改革 和 发展 , 对 其 测评 结果 的误解 误用将 导致 排名 、 攀 比等不 良现象 , 如过 多地 单独参 与 P I S A 国际研 究 将 导致 教 育 资 源 浪费
教 育考试 评价体 系 我 国现有 的大规 模教 育考 试 ( 如 中考 、 高考 ) 已
教育宏 观决 策 的服 务 ; 第四, 从 发 展 性评 价 的角 度 ,
通过 现有 大规模 考试 甚 至 校 内评 价 的互 相 关 联 , 建
成 为学 生学业 质量 评 价 的重 要 手 段 , 但 由于观 念 陈 旧、 技术 手段 落 后 等 原 因 , “ 指挥棒 ” 的负面效应 已 引 起全社 会 的关 注 。从 学生 负 担 、 成 本投 入 和 高 效
技术 , 加强 现有大 规模考 试对教 学改 进 、 招 生录取 和
研究 下一 阶段 重点 是 深入 推 广 推进 , 规 范 各 地 区数 据 上报 和测试 落实工 作 , 统 一协 调规划 , 为多措 并举 推进 基础教 育 改革发 展进一 步做 出贡 献 。 2 . 改 进 现有 大 规模 教 育 考试 , 构 建 中 国特 色 的
国家逻 辑 即那些有 关 中央政 府和政 策决 策过程 的稳 定制 度安 排 。 国家逻 辑 的核 心是 国家 战 略 , 工
程教育直接服务于 国家工业建设和发展 , 因此任何 工程教育改革都必须 围绕国家够适应 未来 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创新工程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