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防洪御潮保障思索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13•【字号】浙政办发[2011]141号•【施行日期】2011.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1〕14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防范和减轻海洋灾害影响,保障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海洋经济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洋污染等影响,风暴潮、巨浪、赤潮等灾害发生频度和强度有所增大;重大海上溢油污染、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核泄漏(核辐射)等安全事故及海啸灾害的潜在风险在加大;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港湾淤积、外来物种入侵等现象时有发生。
随着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沿海地区人口和投资密度不断增加,涉海产业加速集聚,海洋灾害风险更加凸现,海洋防灾减灾任务非常繁重。
尽管沿海各地高度重视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组织实施“强塘”工程、标准渔港和沿海防护林等建设,推进海洋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等工作,海洋灾害防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仍存在防御海洋灾害基础设施标准不高、海洋灾害观测和预警能力不强、灾害应急处置手段不足等薄弱环节和问题。
沿海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保平安、惠民生、促发展的高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和应对海洋灾害,为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抓好海洋灾害预防工作(一)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全面开展海洋灾害风险排查,用2至3年时间,摸清主要海洋灾害风险区域分布以及重大工程、重点岸段海洋灾害承载能力等情况。
以县域为单位,以风暴潮、海啸、海域污染等灾害为重点,组织实施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编制海洋灾害风险区划图,为合理布局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提供科学依据。
海边防汛预案
海边防汛预案一、背景分析我国沿海地区面临着台风、风暴潮、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尤其在汛期,海水位的上涨、风雨的侵袭,给沿海地区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一套科学、完整、高效的海边防汛预案至关重要。
二、预案目标1. 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2. 减少财产损失;3. 维护社会稳定;4. 提高海边防汛救灾能力。
三、预案内容1. 预警机制(1)建立气象、海洋、水利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实时监测台风、风暴潮、洪水等灾害信息;(2)根据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发布预警警报,提醒沿海地区居民做好防范措施;(3)建立应急预警响应机制,一旦发生险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人员疏散(1)制定人员疏散计划,明确疏散范围、疏散路线、疏散场地等;(2)建立应急疏散指挥系统,确保疏散工作有序进行;(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4)组织疏散演练,确保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迅速、高效地完成疏散任务。
3. 抢险救援(1)组建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救援能力;(2)备足防汛物资,包括抢险工具、救生器材、防洪水服等;(3)设立抢险救援物资储备库,确保随时可以调拨使用;(4)建立健全抢险救援指挥体系,实现救援力量的统一调度。
4. 堤防加固(1)定期检查海边堤防设施,发现问题及时修复;(2)加强海边堤防建设,提高堤防的防洪能力;(3)在重点区域设置防洪墙、防水堤等临时性防洪设施;(4)对沿海地区的低洼地带进行改造,减少洪水侵袭的风险。
5. 生态保护(1)加强海边生态环境治理,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2)恢复和保护海边湿地,增强湿地的调蓄功能;(3)严格控制海边开发建设,防止破坏生态环境;(4)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减少海洋灾害的发生。
四、组织实施1. 成立海边防汛指挥部,负责整个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2. 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推进防汛工作的实施;3. 定期开展防汛检查,确保预案的落实;4. 加强防汛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汛意识;5. 组织开展防汛演练,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海洋防洪工程实施方案范文
海洋防洪工程实施方案范文一、前言海洋防洪是指在海岸地区进行防洪工程,以防止洪水波浪对人类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一种工程。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海洋防洪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海洋防洪工程的意义、实施对象、工程原则、技术方案和管理措施等方面,提出一套完整的海洋防洪工程实施方案。
二、海洋防洪工程的意义海洋防洪工程是为了减少洪水、海浪对沿海城镇、农田和交通设施等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的危害。
通过加固海岸线、设置防浪堤、改善排水系统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降低海洋灾害的发生率,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护国家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三、海洋防洪工程的实施对象海洋防洪工程的实施对象主要包括海岸城镇、港口码头、滨海工业区和农田等区域。
这些区域往往处于海洋和河流交汇处,容易受到台风、暴雨、山洪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进行防洪工程的改造和加固。
四、海洋防洪工程的原则1.综合规划:海洋防洪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气象、水文等因素,制定综合的规划方案,统筹考虑各种防洪设施的布置和效果。
2.科学施工:海洋防洪工程需要遵循科学的施工标准,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材料,确保工程质量和效果。
3.可持续发展:海洋防洪工程需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五、海洋防洪工程的技术方案1.海岸线加固:采用人工挖沙、填海造地等方式,加固和建设海岸线,提高海堤的坚固程度和抗浪能力。
2.防浪堤建设:在海岸线设立防浪堤,用于挡住海浪和风暴潮的侵袭,保护沿海城镇和生产设施。
3.排水系统改造:改善当地的排水系统,增设泵站、排水管道等设施,提高排水效率,降低洪水灾害的发生率。
4.被动防护设施建设:在海岸线附近建设被动防护设施,如海洋生态滩、植被覆盖等,减缓海浪和风暴潮的侵袭力度。
六、海洋防洪工程的管理措施1.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对海洋防洪工程的实施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各项防洪设施的布置合理、效果明显。
海上经济风险应急预案:保障海洋经济稳定与发展
海上经济风险应急预案:保障海洋经济稳定与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海洋经济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在海上经济运营的过程中,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都可能对海洋经济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保障海洋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制定一份完备的海上经济风险应急预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按照编写应急预案的步骤,详细说明如何制定一份具有合规性和有效性的海上经济风险应急预案。
第一步,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
在编写应急预案之前,需要明确预案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海洋经济涉及众多领域,如海洋资源开发、渔业、航运等。
因此,应急预案需要针对不同领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第二步,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
确定一支专业的应急预案编写团队是制定高效、全面的应急预案的基础。
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评估风险和制定相应应对措施。
第三步,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
通过对海洋经济运营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可以准确掌握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影响。
不同领域的风险特点各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第四步,制定应急响应流程。
应急响应流程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
在制定流程时,需要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应对措施,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有序地进行应急响应。
第五步,制定资源调配计划。
在应急预案中,需要明确各种资源的调配和利用方式,包括人力、物资、设备等。
合理有效的资源调配计划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损失,并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
第六步,制定沟通和协调机制。
在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各个部门和单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至关重要。
应急预案应明确沟通和协调机制,确保信息传递畅通、决策协同,提高应急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七步,制定培训和演练计划。
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关人员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制定培训和演练计划非常重要。
通过定期培训和演练,可以提高应急响应人员的应变能力和专业水平。
此外,在编写海上经济风险应急预案时,应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预案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对新形势下确保我国海洋安全的几点思考
对新形势下确保我国海洋安全的几点思考□杨晓杰(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广东广州 510070)【摘要】[摘要]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中国作为一个祖国尚未实现完全统一、海洋主权与海洋权益正面临严峻挑战、海洋经济与海洋安全已关乎国家经济命脉和长远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就必须清楚我国海洋安全环境面临的挑战及威胁,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重任的顺利完成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期刊名称】探求【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7【关键词】[关键词] 海洋强国;海洋安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今世界,海洋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重要舞台。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不断融入全球体系,国家的安全利益也正在由陆地向海上方向发展和延伸。
中国作为一个祖国尚未实现完全统一、海洋主权与海洋权益正面临严峻挑战、海洋经济与海洋安全已关乎国家经济命脉和长远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就必须清楚我国海洋安全环境面临的挑战及威胁,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重任的顺利完成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新时期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在海洋空间的拓展国家利益是由国家各个领域和多种社会主体的多种利益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国家利益的基本核心主要由国家经济利益、国家政治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构成,而国家安全利益则是国家政治经济利益在国家关系中的延伸和保障。
国家安全利益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存与发展。
随着国家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在海洋空间的不断拓展,海上方向的威胁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进而推动了国家安全利益在海洋空间的拓展。
进入新世纪,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个海洋大国以及相关濒海国家的国家安全利益在海洋空间的拓展也表现在诸多方面。
海洋经济宏观指导和保障措施
海洋经济宏观指导和保障措施一、宏观指导1、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加强海洋经济规划指导和政策扶持。
进一步完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强化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配合。
加强对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规划指导,尽快组织编制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海水利用、海水养殖、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海洋旅游发展等领域专项规划。
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引导海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扶持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服务业发展。
研究制定海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确定国家鼓励、限制和淘汰的海洋产业类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强化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对海洋开发活动的指导与约束。
科学编制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根据不同海域空间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确定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优化开发布局,完善开发政策,统筹谋划海洋空间利用和海岸带经济布局。
加强区域用海整体规划、整体论证、整体审批和整体围填海管理,充分发挥海域使用管理对海洋产业布局的调控作用。
强化执行力度,切实发挥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在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中的基础性、约束性和指导性作用。
2、加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健全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推进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海洋经济核算工作,完善海洋经济核算体系。
开展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推进国家和省级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定期发布海洋经济监测和评估信息,提高辅助决策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搭建国家海洋经济研究平台,加强海洋经济运行分析评估和海洋经济重大问题研究。
3、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积极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重点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等方面探索新思路和新模式。
试点地区要建立试点工作定期报告制度,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评估,研究解决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抓紧研究制定支持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海边防汛预案
海边防汛预案一、预案目的为确保我国沿海地区在汛期内的安全,防止海水倒灌、堤坝决口等灾害,制定本海边防汛预案,以提高沿海地区的防洪、防潮、防台风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海堤、海防林、防汛设施等防洪保护区,以及沿海居民区、工矿企业、农田、港口、码头等可能受到海水侵袭的区域。
三、预案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3.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4. 各级政府制定的海边防汛相关政策法规四、预案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加强海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防潮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建立健全海边防汛组织体系,明确各级职责,确保防汛工作落到实处。
3. 科学防控,快速响应。
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防汛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4.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确保防汛工作服务于人民。
五、组织架构1. 国家海边防汛指挥部:负责全国范围内海边防汛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
2. 地方海边防汛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海边防汛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3. 海边防汛工作组:负责具体的海边防汛措施落实、应急处理和抢险救援工作。
六、预防措施1. 加强海边基础设施建设,定期检查、维修海堤、海防林等防洪设施,提高其抗灾能力。
2. 建立健全海边防汛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海水位、气象等信息,及时发布预警。
3. 定期组织海边防汛演练,提高防汛队伍的应急响应能力。
4. 加强海边居民防汛意识教育,普及防汛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5. 完善海边防汛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
七、应急响应1. 预警发布:当预测海水位将超过警戒线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沿海居民做好防范措施。
2. 抢险救援:一旦发生海堤决口、海水倒灌等灾害,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援队伍进行紧急处置。
3. 转移安置:对危险区域内的居民进行转移安置,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沿海地区防洪防汛演练方案
沿海地区防洪防汛演练方案一、前言沿海地区常常受到洪水和暴雨的威胁,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加强防洪防汛工作。
本文将介绍沿海地区防洪防汛演练方案,以提高防护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背景沿海地区的防洪防汛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由于气候变化和沿海地势等原因,这一地区易受洪水和暴雨的侵袭。
因此,制定有效的防洪防汛演练方案,提高防洪防汛工作的效果,对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三、目标1.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建立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2. 加强防洪抗灾能力:提高沿海地区的抗洪、排涝和防风能力,防止洪水和暴雨造成严重灾害。
3. 推广科技应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无人机、测绘技术等,提高防洪防汛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
四、防洪防汛演练方案1. 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向公众宣传和普及防洪防汛知识,提高公民的自救能力和防灾意识。
2.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沿海地区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确保各级部门的协同作战和高效运作。
3. 提高防护设施建设:加强沿海地区的防洪抗灾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加固海堤、修建护岸、加大排水能力等,预防洪水和暴雨造成的灾害。
4. 拓宽应用科技手段: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实时监测系统等,提前预警并监测洪水和暴雨,及时采取措施应对。
5. 加强人员培训: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防洪防汛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总结沿海地区的防洪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加强防洪防汛演练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才能有效应对洪水和暴雨的威胁,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不断提高科技和技术水平的支持下,我们有信心应对沿海地区的防洪防汛挑战,并取得更大的成果。
海上防汛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我国海上防汛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海上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海洋环境的危害,保障海上交通、渔业生产、海上作业等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沿海地区、海上岛屿、海上油气田、港口码头、船舶等海上防汛应急工作。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防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汛抗灾能力。
2. 快速反应,协同作战。
建立健全海上防汛应急机制,确保信息畅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实施协同作战。
3. 以人为本,确保安全。
将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确保防汛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4. 科学决策,依法规范。
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防汛措施,依法依规实施防汛工作。
四、组织体系1. 成立海上防汛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海上防汛应急工作。
2. 设立海上防汛应急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防汛工作。
3. 成立海上防汛应急队伍,负责现场救援、物资保障、信息传递等工作。
五、应急响应1. 预警响应。
根据气象预报,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提醒有关单位和个人做好防范措施。
2. 应急响应。
根据实际情况,启动应急响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海上交通管制,确保船舶安全航行。
(2)组织海上救援力量,开展救援行动。
(3)疏散受威胁地区群众,确保生命安全。
(4)加强物资保障,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5)加强信息传递,确保上下级、部门之间信息畅通。
六、应急措施1. 防汛工程。
加强海上堤坝、海塘等防洪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提高防洪能力。
2. 船舶管理。
加强对船舶的管理,确保船舶安全航行,避免发生碰撞、触礁等事故。
3. 港口码头。
加强港口码头的安全管理,确保港口设施和船舶安全。
4. 海上作业。
加强对海上作业的安全监管,确保作业人员生命安全。
5. 信息报告。
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防汛工作情况,确保信息畅通。
七、应急保障1. 物资保障。
储备必要的防汛物资,确保应急需要。
2. 人员保障。
组织应急队伍,确保人员到位。
海洋渔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海洋渔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海洋渔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一、背景及必要性海洋渔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而汛期和旱季的来临常常会对海洋渔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制定一份海洋渔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既能够提前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发生,也能够及时应对抗旱和防汛的紧急情况。
二、目标1. 提前掌握有关汛期和旱季的气象信息,并及时发布给渔民和渔政管理部门,以便做好准备。
2. 加强渔港的设施建设,确保其能够抵御汛期和旱季可能发生的灾害,保障渔民安全。
3. 制定应急预案,提前部署抗旱和防汛工作,减轻可能造成的损失。
4. 组建应急抗旱抢险队伍,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实施方案1. 关注气象预警信息。
建立与气象部门的紧密联系,及时获取有关汛期和旱季天气变化的信息,并及时通知渔民和渔政管理部门。
2. 加强渔港设施建设。
针对汛期和旱季可能出现的水位上涨和干旱的情况,加强渔港码头、护岸、排涝系统等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其能够承受可能发生的灾害。
3. 制定抢险预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抗旱和防汛紧急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4. 加强人员培训。
组织专业人员对渔民进行防汛抗旱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并加强对抢险队伍的培训和演练,确保他们能够迅速行动并采取相应措施。
5. 提供经济支持。
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及时向受灾的渔民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并恢复渔业生产。
四、预期效果及评估1. 及时获取气象信息能够帮助渔民和渔政管理部门做好准备,减轻可能发生的灾害带来的损失。
2. 渔港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能够确保渔民的安全,减少损失。
3. 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能够快速响应紧急情况,减少损失扩大。
4. 通过人员培训和经济支持,增强渔民应对灾难的能力,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渔业生产。
海洋渔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是对海洋渔业防灾工作的有力补充和支撑。
通过科学合理地预防和应对汛期和旱季可能发生的灾害,能够保证渔民的人身安全和渔业的持续发展。
海洋灾害应对策略
海洋灾害应对策略海洋,这颗蓝色星球的生命之源,既赋予了我们无尽的资源与美景,也隐藏着诸多潜在的威胁。
海洋灾害便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如风暴潮、海啸、海冰、赤潮等,它们给沿海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海洋灾害的应对策略,提高我们的防灾减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海洋灾害的监测与预警是应对的关键一步。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海洋监测系统,包括卫星遥感、浮标、雷达、海洋站等多种手段相结合。
通过这些设备和技术,我们能够实时获取海洋的温度、盐度、海浪、海流等重要参数,以及气象信息,从而对可能发生的海洋灾害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
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预警的精度和时效性。
在预警信息的发布方面,要确保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到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和人群。
这需要建立健全的预警发布机制,利用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社交媒体等,将预警信息及时送达。
此外,还应加强对公众的海洋灾害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预警信息的理解和响应能力。
例如,定期开展海洋灾害应急演练,让人们熟悉在灾害来临时应如何采取正确的行动进行自我保护和疏散。
其次,完善的防灾基础设施建设是抵御海洋灾害的重要保障。
沿海地区应加强海堤、防波堤、防潮闸等防护工程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其抵御风暴潮、海浪等灾害的能力。
同时,对于港口、码头、海滨旅游区等重点区域,要进行专门的防护设计和加固。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海洋灾害的影响,合理布局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避免在易受灾区域建设重要设施。
另外,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对于减轻海洋灾害的影响也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能够起到缓冲和调节的作用,例如红树林、珊瑚礁等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削减海浪的能量,减轻风暴潮的危害。
因此,我们要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减少过度捕捞、海洋污染、非法填海等破坏海洋生态的行为。
通过建立海洋保护区、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等措施,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年度总结加强海洋资源保护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年度总结加强海洋资源保护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年度总结:加强海洋资源保护,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不断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工作,推动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这个年度总结中,我将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加强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天然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海洋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过度开发的威胁。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二、加强海洋资源保护的成绩总结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们不断加大对海洋资源保护的投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我们加强了海洋资源的监测和调查工作。
建立起全面、系统的海洋资源监测网络,及时获取重要海洋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状况信息,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我们积极组织开展了海洋生态修复工作。
通过人工养殖、重点保护区域的设立等方式,加强了对珊瑚礁、海草床等脆弱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提高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再次,我们加大了海洋环境执法监管。
通过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打击了水域污染、非法捕捞等行为,维护了海洋环境的良好状况,保护了海洋生物多样性。
最后,我们积极推动了海洋科技创新。
加强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开展海洋科技研究,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提高了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三、未来工作的建议和思考虽然过去一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面对日益严峻的海洋资源保护形势,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我们要加大对公众的海洋资源保护宣传力度。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和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海洋资源的氛围。
其次,我们要深化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
海洋资源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通过跨国合作来解决。
海岛防汛工作总结
海岛防汛工作总结引言海岛地区是我国重要经济生活区域,然而,受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影响,海岛地区常常面临着严重的洪涝灾害。
为了确保海岛地区安全稳定,我国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强海岛防汛工作。
本文将总结近期海岛防汛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
防汛措施水利设施建设为了保护海岛地区免受洪涝灾害的侵袭,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工作。
首先,加强了海岛地区的防洪堤坝建设,修建更加坚固、高耐久性的堤坝,以增强海岛的抗洪能力。
其次,建设了更加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到海中,避免积水导致洪涝灾害。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海岛地区河道的清淤工作,确保河道通畅,减少洪水的积聚。
预警系统建设为了提早发现并防范洪涝灾害,政府在海岛地区普遍建设了防汛预警系统。
该系统包括气象监测设备、水位监测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等多个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设备,政府可以及时掌握降雨情况和水位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可以通过系统发送预警信息给相关部门和居民,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和疏散工作。
人员培训与演练政府组织了海岛地区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防汛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应急救援知识、水利设施操作技能、疏散指挥等。
通过这些培训和演练,提高了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为有效应对洪涝灾害提供了保障。
防汛效果评估损失减少近年来,通过加强海岛防汛工作,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得到了有效减少。
建设更加坚固的堤坝和完善的排水系统使得洪水的威胁降低,减少了灾情和经济损失。
预警系统的建设也提高了海岛居民的防范意识,使得疏散和救援工作更加及时和有序,进一步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护能力提升通过近期的防汛工作,海岛地区的防护能力获得了显著提升。
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使得海岛地区在面临洪涝灾害时有了更加坚固的保护屏障,能够有效抵御洪水的侵袭。
预警系统的建设也提供了及时警示和决策支持,使得防汛工作更加科学和高效。
改进建议提升预警效果进一步完善海岛防汛预警系统,提升预警效果。
2024年海洋灾害防治市场策略
2024年海洋灾害防治市场策略摘要海洋灾害是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灾害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应对海洋灾害,各国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策略。
本文基于对海洋灾害防治市场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供相关从业者参考。
1. 引言海洋灾害是指在海洋环境中突发的、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如海啸、飓风、洪水等。
这些灾害不仅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影响,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面对海洋灾害,各国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来预防和应对灾害。
2. 市场策略的重要性市场策略在海洋灾害防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市场策略能够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提高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
下面列举了市场策略的重要性。
2.1 提高防灾意识通过市场策略推广灾害防治的知识和技术,能够提高社会公众对海洋灾害的防范意识。
加强防灾宣传教育,培养公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2 促进科研和技术创新市场策略能够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灾害防治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
通过提供经济激励和政策扶持,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投入到灾害防治领域。
2.3 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策略在海洋灾害防治中能够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通过引导和激励市场主体参与灾害防治产业,提高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
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能够带动海洋灾害防治相关行业的发展。
3. 2024年海洋灾害防治市场策略的建议基于对海洋灾害防治市场的研究,我们提出以下策略和建议,供相关从业者参考。
3.1 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是有效开展海洋灾害防治的基础。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公正。
同时,加强行业监管,防止不合规行为对市场秩序的破坏。
3.2 提供政策扶持和经济激励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扶持和经济激励措施,促进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海洋灾害防治。
例如,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科研项目的资金审批限制等,以鼓励更多单位投入到灾害防治领域。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水利安全保障关键问题探讨
(hjn stt o H dals s a , aghu302 , hjn , h a Z ea I tu yr i &Et r H nzo 100 Z eag C i ) i ni e f g uc uy i n
盾突 出是可持续 发展 的主要瓶颈 。
( )据 14-- 0 年统计 ,影响浙 江台风共有 23 , 1 99 2 9 -0 0个 平均 34 a . 个/ ,其 中登 陆浙 江省的 台风共 4 ,平均 06 0个 .6 个/ 。发生 台风灾害的年份有 4 ,平均 I4a中就有 I 发 a 4a . a
3 提 高防洪御潮能力… 1
洪涝灾害和台风暴 潮灾 害是 浙江省 最主要的 自然灾 害。
4 进 一 步 开 发 利 用 水 资 源 ,优 化 水 资 源
特定的地 理地 形环境 、气 候和 潮汐特性 决定 了浙江省 沿海
地 区是水灾害多发的地区。
配 置 [ 1 ]
水 是生命 之源、生产之 要 、生态之 基。浙江 省沿海 及 海岛地区人 多水少 、水 资源 时空分 布不均 ,水 资源供需 矛
其特殊 的 自然地 理条件 、经济 社会 的高速 发展 ,在 防洪安
收稿 日期 :2 1— -8 011 2 0
了保障这些区域 的 防洪御 潮安全 ,科 学开发 与利用 自然资 源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为协调好各地 区 、 各部 门、
各行业之间的海洋 资源保 护开发 利用 ,应根 据海洋经 济发 展示范区规划 ,编 制或 修编相关 规划 。内容 包括社会 经济 和重大工程布 局 、防洪 御潮 、水 资源配 置 、岸线 利用 、海 洋环境保 护 、滩 涂 资源利 用 和湿 地保 护 、港 口航 道 布局 、
海洋渔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海洋渔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海洋渔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一、背景和目的海洋渔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领域之一,受到了严重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为了保障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渔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海洋渔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防洪和抗旱措施1. 防洪措施:a. 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定期收集、分析和发布海洋气象、水文和地质等相关数据,及时预警并采取防洪措施。
b. 加强河道淤积清理工作,确保河道畅通,提高其承载能力。
c. 建设和修复防洪水库、护岸和堤防等防洪设施,加强其巡查和维护工作。
d. 加强与沿海沿岸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防洪应急预案。
2. 抗旱措施:a. 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确保用水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b.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和微灌等,提高灌溉效率。
c. 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严禁非法开采和污染地下水。
d. 提高渔民的抗旱意识,加强抗旱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应对旱灾的能力。
三、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1. 预案编制:a. 制定海洋渔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b. 确定灾情评估和预警发布的程序和流程,建立灾情信息收集、传输和分析的机制。
c. 制定危险天气和紧急状况下的应对措施,包括人员疏散、紧急救援、物资调配和应激响应等。
2. 应对措施:a. 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人员,提前准备好物资和应急资源,确保在灾害发生后能够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b. 加强领导和指挥体系建设,明确各级责任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指挥和协调工作的高效进行。
c. 加强与沿海沿岸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抗击海洋渔业防汛抗旱灾害。
四、应急演练和评估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应对灾害的操作能力。
2. 按照灾情评估和应急响应情况,及时修订预案,加强应急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海洋渔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沿海地区防汛工作方案
沿海地区防汛工作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沿海地区的防汛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在面对频繁的暴雨、台风和海啸等自然灾害时,有效的防汛工作方案将能够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针对沿海地区防汛工作提出一套综合性的方案,以期提高防汛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防汛工作的重要一环。
沿海地区通常面临着强降雨和海啸的威胁,因此必须建设坚固耐用的防洪堤坝和排水系统。
同时,应加强对河道和水库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畅通无阻,以减少因河流堵塞而引发的洪水灾害。
另外,应加强对建筑物的防水处理,确保建筑物在暴雨袭击时能够有效抵御洪水侵袭。
二、完善预警系统。
其次,完善预警系统是防汛工作的重要一环。
沿海地区常常受到台风和海啸的袭击,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气象预警系统和海啸预警系统。
通过提前预警,可以让人们有充足的时间做好防护准备,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同时,还应加强对沿海地区的监测和预警工作,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潮汐异常、海浪增高等情况。
三、加强宣传教育。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也是防汛工作的重要一环。
应通过各种途径向沿海地区的居民宣传防汛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同时,还应加强对防汛志愿者的培训和组织,组建一支专业化、高效化的防汛志愿者队伍,以应对突发灾害和抢险救灾工作。
四、加强政府管理。
最后,加强政府管理也是防汛工作的重要一环。
政府应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确保各项防汛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同时,还应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防汛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综上所述,沿海地区防汛工作方案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预警系统、宣传教育和政府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
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防汛工作,才能有效应对沿海地区面临的各种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沿海地区的防汛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渔政防洪防汛应急预案
渔政防洪防汛应急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确保渔业生产安全,防止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对渔业资源和渔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提高渔业部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渔业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沿海和内河水域的渔业防洪防汛工作。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确保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2)预防为主,防救结合。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4)快速反应,协同配合。
二、组织指挥体系2.1 建立渔业防洪防汛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渔业防洪防汛工作。
指挥部由各级渔业部门负责人组成,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2.2 渔业防洪防汛指挥部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值班和信息收集、传递工作。
2.3 各级渔业部门要设立专门的防洪防汛工作机构,明确责任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防洪防汛工作。
三、预防预警3.1 预测预警(1)密切关注气象、水文部门发布的洪水、台风等预警信息。
(2)根据预警信息,提前分析判断可能对渔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及时发布预警通知。
3.2 预防措施(1)加强渔业设施建设,提高渔业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
(2)定期开展渔民防洪防汛知识培训,提高渔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渔业水域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四、应急响应4.1 Ⅰ级响应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启动Ⅰ级响应:(1)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
(2)发生重大渔业灾情,造成大量渔业资源损失或渔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4.2 Ⅱ级响应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启动Ⅱ级响应:(1)较大规模的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
(2)发生较大渔业灾情,造成一定数量渔业资源损失或渔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
4.3 Ⅲ级响应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启动Ⅲ级响应:(1)一般规模的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
海洋渔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海洋渔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海洋渔业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海洋渔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等原因,海洋渔业也面临着防汛抗旱的难题。
为了保障渔民的生命安全和渔业资源的稳定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全面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确保渔民的生命安全,保护渔业资源的稳定发展,减少防汛抗旱对渔业生产的影响。
2. 原则:科学预防、综合治理、统筹推进、依法管理、全民参与。
三、预案内容1. 防汛应急预案:(1)加强海洋预警:建立健全海洋气象、潮汐预报体系,及时发布台风、暴雨、洪水预警信息,提高预警准确性。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沿海渔港、码头、渔船、捕捞设备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改造,确保其抗洪排涝能力。
(3)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渔民避险转移、救援救护、紧急物资供应等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4)加强宣传教育:开展海洋防汛抗旱知识宣传,提高渔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2. 抗旱应急预案:(1)科学灌溉合理利用水源:合理规划、配置灌溉设施,提高用水效率,科学调配水资源。
(2)建立水源控制与分配机制:制定水资源管理方案,确保水源的供应和有效分配。
(3)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增加蓄水设施、堤防设施等,提高抗旱能力。
(4)推进农渔业结合:发展渔业养殖、大棚种植等水产品生产方式,降低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3. 预案实施与评估(1)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各级政府、渔业部门、渔民等各方的防汛抗旱责任,并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
(2)定期演练和应急预案修订:定期组织演练,提高渔民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实际需要修订预案,不断完善。
(3)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建立防汛抗旱工作监测和评估制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四、资源需求和保障1. 资金需求:加大对海洋防汛抗旱项目的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等。
2. 人力需求:培训专业的防汛抗旱人员,提高他们的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发展海洋经济的举措
发展海洋经济的举措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为了更好地发展海洋经济,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加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
海洋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和生物资源,可以为各国提供丰富的能源和原材料。
因此,各国都在加大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的开采利用效率,推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其次,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关键举措之一。
海洋科技的发展可以为海洋经济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各国都在加大对海洋科技研究的投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培养海洋科技人才,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另外,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必要举措之一。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建立在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之上。
各国都在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估,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动海洋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发展海洋经济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举措,共同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经济防洪御潮保障思索
本文作者:潘存鸿倪勇强韩海骞胡国建单位: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1问题的提出
浙江省海域面积26万km2,大约是陆域面积的2•6倍;海岸线6696km,规划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506km,面积500m2以上海岛2878个,均为全国第一;舟山渔场是全球4大渔场之一,可捕捞量全国第一;潮汐能、波浪能、洋流能、温差能等可开发的海洋能居全国首位。
2010年7月浙江省被确定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
2011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同年6月批准设立舟山群岛新区。
这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浙江省围绕防灾减灾、水资源、水生态3大保障体系建设开展了大量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全省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能力。
但是,近海地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防洪安全保障、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随着单位面积人口、财富的快速增加,对防洪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土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水土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三是人类活动频繁,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对管理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主要从水利角度出发,探讨浙江省沿海及海岛地区防洪御潮和水资源、滩涂资源开发
等关键问题,以保障浙江省海洋经济的发展。
2统筹兼顾,搞好相关规划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勾画了美好的蓝图,根据该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沿海几大河口海湾及近海地区将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包括杭州、嘉兴、绍兴、宁波、台州、温州、舟山7市,为了保障这些区域的防洪御潮安全,科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为协调好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海洋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应根据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编制或修编相关规划。
内容包括社会经济和重大工程布局、防洪御潮、水资源配置、岸线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滩涂资源利用和湿地保护、港口航道布局、海洋能开发,借此推动浙江省海洋经济示范区的建设,保障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防洪御潮能力[1]
洪涝灾害和台风暴潮灾害是浙江省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特定的地理地形环境、气候和潮汐特性决定了浙江省沿海地区是水灾害多发的地区。
(1)据1949—2009年统计,影响浙江台风共有203个,平均3•4个/a,其中登陆浙江省的台风共40个,平均0•66个/a。
发生台风灾害的年份有44a,平均1•4a中就有1a发生台风灾害。
(2)降雨集中是浙江省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浙江省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每年的5—9月,大多数由梅雨暴雨、台风暴潮和短历时暴雨引发。
(3)浙江省沿海地区大多数为海积平原,地势低,杭嘉湖平原、萧绍平原、温黄平原和温瑞平原地面高程分别为1•6~2•2,4•5~5•5,2•6~3•2,2•7~3•1m,杭嘉湖平
原高程甚至低于平均高潮位。
(4)浙江省沿海大部分水域属强潮区,潮强流急。
在台风影响下,风暴潮流和台风浪联合作用下水动力很强,容易造成潮灾。
浙江省防洪御潮工程体系主要由海塘及沿塘水闸、水库、堤防工程等组成。
海塘是最重要的御潮工程,浙江省海塘建设历史悠久,特别是1997年遭遇11号强台风后,浙江省开始标准海塘建设,于2000年完成,并不断续建,建成20a一遇及以上海塘1723km,提高了沿海地区的防台御潮能力。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海塘工程的安全,自2008年起,浙江省开始实施“强塘工程”,计划于2012年底完成海塘和沿塘水闸的配套加固工程,提高防潮能力。
目前浙江省海塘总长2248km,可分为钱塘江海塘(长415km)和浙东海塘(包括岛屿上的海塘,长1833km),其中100a一遇的海塘长254km,50a一遇的海塘长1050km,20a一遇的海塘长419km,20a一遇以下的海塘长525km。
浙江省沿海及海岛地区县级以上河道堤防长7940km,其中设计防洪标准为100a一遇的堤长461km,50a一遇的堤长1926km,20a一遇的堤长4348km,10a一遇的堤长1206km。
尽管近10余年来,浙江省在防洪御潮工程体系(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等新形势、新情况下,浙江沿海及海岛地区水灾害防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①沿海城市化加速使城市防洪排涝问题日益突出;②经济、人口等要素进一步集聚对现有工程防御标准提出更高要求;③海塘防御能力有待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沿海地区大多数为软土地基,标准海塘沉降和变形大,降低了防潮能力;④超标准风
暴潮防御问题。
因此,依据新形势、新情况,需要进一步分析论证现有防洪、防潮工程的防洪、防潮及排涝能力,提高台风、降雨量、洪水、风暴潮位、台风浪等预报精度,从流域、区域角度建立与保护对象相适应的工程防御体系,完善非工程体系建设,提高应对超标准洪潮灾害的能力,保障浙江省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
4进一步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1]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浙江省沿海及海岛地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浙江省沿海及海岛地区水资源量538亿m3,占浙江全省的56•3%。
区域水资源主要特点有:(1)总量较丰,人均较少。
平均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为88万m3/km2,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
但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388m3,约为全省平均的66%(见表1),全国平均的60%,世界平均的15%,人均量相对较少。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约有70%的水量集中在5—9月;年际水资源量差别较大,最枯年份的水资源量仅为正常年份的1/2;在空间分布上,山丘区水多,平原和海岛区水少,地区间单位面积水资源量差异可达2~3倍之多。
(3)水资源可利用程度不高。
区域内的河流多为源短流急的小河,独流入海,加上降雨在时间上分布不均,水资源可利用程度不高,约30%左右。
至今,浙江省在沿海及海岛地区修建了各类供水工程达15万处,使得该区域现状供水能力达到176•3亿m3,约占多年平均水资源量538•1亿m3的26•3%。
其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高的是宁波,约34•0%;海岛地区因水资源开发难度较大,其开发利用率最低,如舟山仅15•1%左右。
已建供水工程基本满足了该区域在平水年、一般枯水年的水资源需求。
但在连续干旱年或特殊干旱年,区域内特别是海岛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主要问题有:①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②水环境问题突出,限制了水资源利用;③海水和雨水等非常规水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据预测,到2030年90%保证率时,区域需水总量221•4亿m3,为现状用水量的1•4倍。
现状供水工程状况下,7个市均不同程度存在缺水,缺水相对严重的市有台州、温州和舟山,缺水量分别为6•6亿,8•0亿,1•0亿m3,缺水率分别为20•7%,20•9%,29•9%。
因此,为保障海洋经济发展,在沿海6市需优化水资源配置;增建或调整蓄水工程,以增加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调整灌溉制度;沿海产业布局应考虑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宜的产业。
在舟山海岛地区,降雨相对较少,蓄水能力弱,内部可挖掘潜力不大,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大陆引水、岛际引水、海水淡化,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包括雨水资源和海水资源。
同时,积极探索平原生态湿地型水库建设,实施水库联网,翻、引河网水入库等新型雨水利用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