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部编】1.1.2在社会生活中成长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 《在社会中成长》说课稿
《在社会中成长》说课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八年级教材更加关注“长大的我”以及“与社会发生联结的我”,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是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社会生活的开篇。
教材通过“我与社会”“在社会中成长”两部分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不断扩展的生活半径,逐渐明晰“我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养成亲社会行为,从而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了解社会并学会逐渐参与变化发展的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二、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并在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能力目标: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养成亲社会行为。
知识目标:知道中学生应该积极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理解“社会化”的内涵,懂得个人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物质帮助和精神素养。
对应的课标点。
1.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1.6积极参加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从“运用你的经验”中小东暑期的经历谈起,引出“社会化”的概念极其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明确一个重要的观点,即: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从发展成长的角度讲,青少年应该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材通过第8页的“探究与分享”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曾经参加过的社会实践活动,思考活动后的收获,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关心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正确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青少年应该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难点:社会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五、学情分析在身心发展方面,八年级学生比七年级学生更加成熟、稳定;在知识积累方面,比七年级学生更加丰富、多元。
逐渐长大的他们,拥有更多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走进社会的机会。
因此,他们的生活半径逐步扩展,生活视角日益开阔,他们与社会的联结越来越多,也愈发紧密。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1.1.2在社会生活中成长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1.1.2在社会生活中成长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1.1.2在社会生活中成长教案(新课标人教版)2在社会生活中成长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社会化,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和途径2.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加深对本框内容的理解。
3.增进关心社会的感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教学难点: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
三、教学过程:导入:图片青少年服务社会1、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你的付出与收获教师总结:社会是人组成的,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与付出。
同样个体在在社会中不断成长。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1.结合课件图片活动:结合课本绘制你的社会关系网并说说他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师总结: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养、与同伴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逐渐养成,我们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2.阅读图片并结合实际生活探究:(1)结合上图,说明学习用品、衣服或住房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教师总结: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同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1、阅读小故事,请你谈一谈,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迪?教师总结: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与接纳。
2、看图说话(1)上面这两种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吗?为什么?(2)我们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师总结: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社会生活中成长学案与练习(附参考答案)
1.1.2在社会生活中成长1.了解什么社会化,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和途径2.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加深对本框内容的理解。
3.增进关心社会的感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二、预习要点重点、难点:理解亲社会行为的意义,知道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的途径。
三、预习问题1.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课本7页)2.什么是社会化?(课本7页)3.亲社会行为的意义?(课本8页)4.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课本9页)四、预习检测1.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为人谦逊,礼貌待人是优良品质。
下列行为中不能算作亲社会行为的是()A.同学弄坏了我的自行车,我没怪他B.班长小明把优秀班干部的名额给了副班长小强C.马路上非常拥挤,小丽停下来等等D.足球比赛中,小亮故意跑慢输了球2.12月1日是世界爱滋病日。
学校为响应上级号召,提高同学们的防护知识和认知能力,决定采取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活动。
你觉得自己可以参加的是()①制作预防爱滋病的宣传画,公益广告词②举行“预防爱滋,关注健康”的征文比赛③走进爱滋病村,参加长期扶助④为爱滋孤儿捐款,奉献自己的爱心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3.明代学者顾宪成曾写出一幅出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告诉我们应该()A.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B.大小事情要自己做,事必躬亲C.我们应该只做大事,才能对国家有贡献D.学会倾听他人,学会关心他人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思考:阅读材料:青少年服务社会思考问题: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你的付出与收获。
探究活动一:观察教材P7探究与分享图片,并结合实际生活探究:说明学习用品、衣服或住房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探究活动二:阅读蒙培尔的小故事,请你谈一谈,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迪?探究活动三:观看课件上的两幅图,回答:(1)这两种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吗?为什么?(2)我们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二、随堂检测1、社会对个人成功的影响有:A、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B、社会越发展,个人发展的机会越多C、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与社会无关D、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2、社会生活是多色调的,难免出现贫困、不公等社会问题。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2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目标定位】一、教学目标二、重点难点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养成亲社会行为。
【课堂设计】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毛里奇·蒙培尔与他的“先锋地下实验室”生活。
教师讲述故事,并设置问题:(1)蒙培尔的“先锋地下实验室”生活有何特点?给他带来了哪些影响?(2)蒙培尔的这段生活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人都是社会中的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我们应积极走向社会,亲近社会。
二、教学建议1.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活动一:图片感悟思考:结合以上图片,想一想,我们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教师点拨: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活动二:追根溯源话社会环节一:名言感悟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
——列夫·托尔斯泰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
——别林斯基思考: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你对这两句名言的理解。
教师点拨: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环节二:追根溯源结合上图,师生谈话:(1)我们的衣食住行来源于哪里?是怎样生产出来的?(2)追根溯源,上述谈话对我们有何启迪?教师点拨: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养成亲社会行为活动三:感动中国播放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秦玥飞人物事迹视频: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
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
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
【颁奖词】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三篇
【导语】写教案不能千篇⼀律,要发挥每⼀个⽼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标】 知识⽬标 社会不仅为⼈类⽣存提供各种资料,同时社会也能促进个⼈进步。
学⽣通过学习在理解了个⼈离不开社会的基础上,也应懂得作为社会的成员,在社会⽣活中要严格要求⾃⼰,因为社会这⾯⼤镜⼦既可以照出每个⼈的长处、优点,也可以照出每个⼈的短处、缺点,为今后形成良好的⾃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能⼒⽬标 通过分析社会为⼈类⽣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说明每个⼈都⽣活在社会中,同时也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群体,每个⼈都⽣活在⼀定的群体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与认识⾃⼰是社会中的⼀员,知道个⼈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社会⽣活,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到⽣活之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个⼈的⽣活与社会的关系。
难点 社会与个⼈发展的关系。
【教学⽅法】合作、探究的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新课 ⼋年级学⽣⼩东和伙伴们利⽤暑假组织了“墨缘·⼤⼿拉⼩⼿”活动,每周三和周五下午在社区活动室教⼩学⽣书法和国画。
⼀个暑假下来,⼩朋友们亲切地称他们“墨姐姐”“墨哥哥”。
为了让课堂秩序更好,⼩学⽣们进步更快,他们还钻研起⼉童⼼理学和国画技法教学。
⼩东感觉⾃⼰的表达能⼒、交往能⼒和组织能⼒⼤⼤提升。
你是否有和⼩东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你的付出与收获! 分享同龄⼈的故事: 1.⼩林参加城市⽂明交通志愿岗活动 2.地铁志愿服务⼯作 3.杭州中学⽣清洁共享单车 结合学⽣的分享进⾏⼩结: 中学⽣参与社会⽣活,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了解真实的社会,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能帮助我们积累宝贵的社会经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同时,在服务社会,参与社会⽣活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付出的快乐与收获的欣喜。
板书:在社会中成长 ⼆、新课讲授 (⼀)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在社会中成长》教案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1.知识目标:学会遵守公德和秩序,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养成亲社会行为。
2.能力目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通过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反思评价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承担起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树立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
1.重点:(1)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2)掌握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养成亲社会行为。
2.难点:在生活和学习中为社会做贡献,养成亲社会行为,培养人际交往、合作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白方礼》。
【内容简介】白方礼,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人。
从1987年开始,白方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
2005年9月23日,93岁的白方礼老人安详地离开。
蹬三轮车近20年,35万元善款,圆了300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
视频中这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我们称之为“亲社会行为”。
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给予我们太多,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理应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时事,创设情境,亲切自然而有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活动一:自读课文,完成问题1.什么是社会化?2.如何理解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其他人可以补充)提示:1.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2.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1.2 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在社会中成长的教案【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大部分八年级学生已经形成对社会的正向认识,愿意参与社会生活,能够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乐于服务和奉献社会,其行为表现出良好的亲社会性。
同时部分学生存在社会参与的畏难情绪,有参与愿望,但受交往能力限制和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影响,其亲社会行为有待加强。
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性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如何“在社会中成长”,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
2.能够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
3.理解社会化的含义,知道人在社会课堂中成长;4.知道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法。
【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视频导入:视频内容为疫情期间志愿者工作的不怕苦不怕累,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引发学生去了解、关心、融入、服务、奉献社会的意识和愿望。
【新课讲解】(一)新课讲解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2.理解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养成亲社会的习惯;3.增强亲社会的意识,投身社会实践。
板块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活动一:自主学习+同伴互学A.什么是社会化?B.实现社会化的过程?2.谈一谈我们能否离开社会而存在?活动二:分享讨论1、结合教材P7相关链接看视频,了解到什么是社会化。
3.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讲解社会化的过程(通过什么途径变得社会化)4.合格的社会成员有什么样的表现?5.通过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来指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小总结:个人成长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板块二:养成亲社会行为活动三:视频为郑州暴雨的紧急救援,感受亲社会行为带来的效应。
从视频中引出什么是亲社会行为?及其表现。
活动四: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部编】1.1.2在社会生活中成长
1.1.2在社会生活中成长1.了解什么社会化,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和途径。
2.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加深对本框内容的理解。
3.增进关心社会的感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二、预习要点重点、难点:理解亲社会行为的意义,知道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的途径。
了解什么社会化,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和途径。
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加深对本框内容的理解。
增进关心社会的感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三、预习问题1.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课本7页)2.什么是社会化?(课本7页)3.亲社会行为的意义?(课本8页)4.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课本9页)四、预习检测1.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为人谦逊,礼貌待人是优良品质。
下列行为中不能算作亲社会行为的是()A.同学弄坏了我的自行车,我没怪他B.班长小明把优秀班干部的名额给了副班长小强C.马路上非常拥挤,小丽停下来等等D.足球比赛中,小亮故意跑慢输了球2.12月1日是世界爱滋病日。
学校为响应上级号召,提高同学们的防护知识和认知能力,决定采取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活动。
你觉得自己可以参加的是()①制作预防爱滋病的宣传画,公益广告词②举行“预防爱滋,关注健康”的征文比赛③走进爱滋病村,参加长期扶助④为爱滋孤儿捐款,奉献自己的爱心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3.明代学者顾宪成曾写出一幅出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告诉我们应该()A.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B.大小事情要自己做,事必躬亲C.我们应该只做大事,才能对国家有贡献D.学会倾听他人,学会关心他人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思考:阅读材料:青少年服务社会思考问题: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你的付出与收获。
探究活动一:观察教材P7探究与分享图片,并结合实际生活探究:说明学习用品、衣服或住房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社会中成长》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在社会中成长》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背景此次教学是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教学内容是《在社会中成长》。
这是一份独立教案,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成长观念和价值观念,做到自主自立地生活和学习。
教学目标•了解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成长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生活和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关注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了解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如何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成长观念和价值观念。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在成长过程中,曾经有过什么背离正确道路的行为。
提出问题(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相关的问题,例如:你有没有打游戏上瘾?你经常熬夜吗?你有没有做过一些违法的事情?等等。
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进行点拨。
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学习内容展示(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小视频、图片和事例等材料,引导学生了解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例如:打游戏上瘾、网瘾、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以及九死一生的行为等等。
分组讨论(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如何避免上瘾?”,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和分享。
总结(10分钟)教师对全课进行总结,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强调正确的成长观念和价值观念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导入、提出问题、学习内容展示、分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引发学生对青少年成长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这个过程的设计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案,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性,也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活能力的提高。
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知道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知道亲社会行为的内容和重要性,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2.能力目标:感受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提高亲社会能力,培养亲社会行为,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人和社会,培养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难点】人的成长过程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教学环节】一、新闻导入【多媒体呈现】“最美中学生”朱丽研、但余婷2017年2月,由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中国青年报社共同举办的2016年度全国“最美中学生”“最美中职生”寻访活动落幕,四川省乐山市井研中学朱丽研、但余婷两名中学生被授予全国“最美中学生”特别奖称号。
朱丽研、但余婷两位井研小英雄勇救落水儿童使一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社会正能量之风在井研的大街小巷传播开来,现在朱丽研、但余婷又被授予了全国“最美中学生”特别奖称号,这不仅是对她们的赞许与褒奖,也是对像她们一样的这一类人的肯定与鼓励。
教师点拨:两位“最美中学生”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向社会传递爱心,向社会传递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正能量!我们中学生应该向她们学习,传递社会正能量,了解社会,积极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亲社会行为并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提升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探究新知(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活动1自主探究交流分享【多媒体呈现】1.我们在交往中学到了什么?2.我们在成长中学到了什么?要求:教师小结:在家庭中与父母交往,我们得到父母的抚养和教育;在与同伴交往中,我们得到友情和友谊;在与老师交往中,我们得到老师的教诲;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我们得到他人的关爱。
随着我们的不断成长,人际交往圈的不断扩大,我们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多媒体呈现】结论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 在社会中成长 教案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2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道德修养: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做社会的好公民。
3.法治观念: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4.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会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锻炼自己,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
5.责任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政治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
通过对政治理论的深入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国家政治制度、法律体系以及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担当。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同时将政治、法律等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政治理论知识,系统地阐述国家政治制度、法律体系、道德规范等内容,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法律、道德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在讨论中拓宽思维,增强合作意识。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一段与政治时事相关的视频,如国家重大政策的发布、社会热点事件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二节 在社会中成长 教学设计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学生阅读材料
学生阅读寓言、观看视频
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人物进行探究
通过介绍社会化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通过探究衣食住行的变化都离不开社会引导学生明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材料中的故事,加深学生对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通过寓言、董卿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重点重点重点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意义和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意义和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意义和养成难点难点难点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社会化:自然状态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得出结论: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粮食的生产过程
蔬菜的生产过程
书的生产过程
服装的生产过程
问题:仔细观察每天的生活,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使用哪些物品?这些物品与社会上的哪些职业或行业发生联系?
先锋地下实验室的实验
得出结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重点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意义和养成
难点
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山东野人》
问题:视频中的人为什么会变成“野人”?
“野人”的遭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生观看并思考
通过在野人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在社会中成长》精品教案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1.知识目标:学会遵守公德和秩序,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养成亲社会行为。
2.能力目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通过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反思评价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承担起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树立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
1.重点:(1)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2)掌握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养成亲社会行为。
2.难点:在生活和学习中为社会做贡献,养成亲社会行为,培养人际交往、合作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白方礼》。
【内容简介】白方礼,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白贾村人。
从1987年开始,白方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
2005年9月23日,93岁的白方礼老人安详地离开。
蹬三轮车近20年,35万元善款,圆了300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
视频中这种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我们称之为“亲社会行为”。
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给予我们太多,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理应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时事,创设情境,亲切自然而有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活动一:自读课文,完成问题1.什么是社会化?2.如何理解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其他人可以补充)提示:1.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2.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2《在社会中成长》优秀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二节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第2课时 在社会中成长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社会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亲近社会,服务和奉献社会,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羊孩”拴拴与羊为伴6年多照片)因母亲过早去世,父亲智力低下,而年迈的奶奶又无力照顾,在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玉家河乡贫穷的小山村王家河村,一名“哑童”常年被用绳子拴在树上,在被拴的6年多中与他作伴的是一只山羊。
期间,孩子从来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就连“爸爸、妈妈”这些简单的词语也不会说。
想一想:为什么6岁的孩子还不会喊爸爸妈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一)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活动一:情景探究(多媒体展示《狼孩的故事》)1.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提示: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
活动二:探究人的社会化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1.这几幅图片,分别展现了什么内容?提示:图1是母亲抚育子女,教子女学习知识;图2是同学在一起玩乐,感受集体的温暖;图3是老师在教学;图4是学生在参加社会劳动。
这四幅图片展现了我们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
2.想一想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提示:有助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二)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活动三:探究社会生活(多媒体展示图片)设计意图:以食物和图书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代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对自己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生活用品来源进行探讨,以证明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1.观察图片,分析我们可以从社会中获取哪些东西?提示:从社会中我们可以获取粮食;书籍;购买服装;乘坐公交车;观看电影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二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二课教案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掌握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能力目标养成亲社会的习惯;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投身社会实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自觉性【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难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议一议: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快乐,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学生回答:都是在社会交往中的亲社会行为,都是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的行为,都是文明的行为。
教师过渡:那么我们今天就要探讨我们在社会中成长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一)人是不断社会化的活动一:情景探究《狼孩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提示: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
教师总结: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活动二:探究人的社会化过程(展示图片)1.这几幅图片,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提示:这四幅图片表明了我们成长的社会化过程。
图1是母亲抚育子女,教子女学习知识。
图2是几名好友在一起玩乐,感受集体的温暖。
图3是老师在教学。
图4是学生在参加社会劳动。
2.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提示:这些活动是未成年人走向社会的开始,是未成年人了解、熟悉社会活动、社会规则的开始,是未成年人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从牙牙学语到参加劳动,是不断的社会化过程。
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它们有助于我们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使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难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议一议: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快乐,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学生回答:都是在社会交往中的亲社会行为,都是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的行为,都是文明的行为。
教师过渡:那么我们今天就要探讨我们在社会中成长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一)人是不断社会化的活动一:情景探究《狼孩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提示: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
教师总结: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活动二:探究人的社会化过程(展示图片)1.这几幅图片,分别表现了什么内容?提示:这四幅图片表明了我们成长的社会化过程。
图1是母亲抚育子女,教子女学习知识。
图2是几名好友在一起玩乐,感受集体的温暖。
图3是老师在教学。
图4是学生在参加社会劳动。
2.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提示:这些活动是未成年人走向社会的开始,是未成年人了解、熟悉社会活动、社会规则的开始,是未成年人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从牙牙学语到参加劳动,是不断的社会化过程。
这些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它们有助于我们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使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活动三:探究社会生活(展示图片)。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1.2 在社会中成长(优质教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教案
总第2课时
②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我们
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问题四: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栗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九)拓展空间:
从小到大,我们读过很多成功人物的故事。
以你感兴趣的一个人为例,参考下面的提示,探究其成长过程。
【课堂练习】
(3)青少年参与社会的意义是怎样的?
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教学反思
思维导图板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在社会中成长教案与教学反思金品
《在社会中成长》教案4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注意到要适合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活动所经历的过程与发展,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随堂演练1.当我们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时,我们的感受是()A.很热闹,场面震撼B.作为中国人,我自豪,我激动C.能到北京天安门,太幸运了D.升国旗仪式见多了,没啥特别2.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在社会中我们()①不再关心国家发展②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③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④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3.我们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网”,正是由于这样一个个的“小网”在无限地延伸,才组成了社会这张漫无边际的“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这启示我们需要()A.融入社会生活 B.沉浸在个人的生活圈子,不与他人接触C.不接触复杂的社会生活 D.只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4.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俺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蕴涵的人生道理是()A.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B.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关系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D.人生的追求是成功者的精神动力5.联系实际,实话实说: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变化就在我们的周围。
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了解一下最近五年来自己周围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五年来,我的家庭发生了这些变化?五年来,我所在城市或村庄发生了这些变化?五年来,我的周围还发生了这些变化?思考:看到这些变化你的感受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编号:GLK520321119875425963854145698357
学校:黄莺读市仙鹤镇喜鹊小学*
教师:悟性中*
班级:凤翔2班*
1.1.2在社会生活中成长
1.了解什么社会化,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培养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和途径
2.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加深对本框内容的理解。
3.增进关心社会的感情,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二、预习要点
重点、难点:理解亲社会行为的意义,知道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的途径。
三、预习问题
1.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课本7页)
2.什么是社会化?(课本7页)
3.亲社会行为的意义?(课本8页)
4.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课本9页)
四、预习检测
1.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为人谦逊,礼貌待人是优良品质。
下列行为中不能算作亲社会行为的是()
A.同学弄坏了我的自行车,我没怪他B.班长小明把优秀班干部的名额给了副班长小强
C.马路上非常拥挤,小丽停下来等等D.足球比赛中,小亮故意跑慢输了球2.12月1日是世界爱滋病日。
学校为响应上级号召,提高同学们的防护知识和认知能力,决定采取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活动。
你觉得自己可以参加的是()
①制作预防爱滋病的宣传画,公益广告词②举行“预防爱滋,关注健康”的征文比赛③走进爱滋病村,参加长期扶助④为爱滋孤儿捐款,奉献自己的爱心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3.明代学者顾宪成曾写出一幅出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告诉我们应该()
A.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B.大小事情要自己做,事必躬亲C.我们应该只做大事,才能对国家有贡献D.学会倾听他人,学会关心他人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思考:
阅读材料:青少年服务社会
思考问题: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你的付出与收获。
探究活动一:
观察教材P7探究与分享图片,并结合实际生活探究:说明学习用品、衣服或住房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探究活动二:
阅读蒙培尔的小故事,请你谈一谈,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迪?
探究活动三:
观看课件上的两幅图,回答:
(1)这两种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吗?为什么?
(2)我们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二、随堂检测
1、社会对个人成功的影响有:
A、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
B、社会越发展,个人发展的机会越多
C、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与社会无关
D、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2、社会生活是多色调的,难免出现贫困、不公等社会问题。
面对这此问题,正确的认识是:
A、这是很正常的,这些问题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得以解决
B、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的社会变得很阴暗,让人们看不到光明
C、不能接受这些现象的存在
D、我们的社会正是在发展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她的美好
3、生活中,不只是阳光坦途,也有风雨坎坷。
当身处困境时,你应该
A、悲观失望
B、心理极不平稳,总想着自己倒霉
C、顺其自然,听凭命运的安排
D、积极努力,求助社会
4、亲近社会,我们要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美好。
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A、公共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
B、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C、随地吐痰
D、爱护公共设施
5、亲近社会,可以使我们①乐观上向;②创造美好生活③展现生命之美④将人生与社会紧密相连⑤赢得人们的敬重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关注社会
6、早在2004年,青岛一位神秘女士多次使用“微尘”的名字进行捐款,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的“微尘”出现了。
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微尘”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无私捐助公益事业的群体,成为一个爱心符号。
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你打算怎样向“微尘”学习?
7、公共汽车内,非常拥挤,一片嘴杂之声。
“喂,你挤着我了!”一个女孩在尖叫。
“怎么,来劲是吧!”一听就是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
看来,一场争斗不可避免。
“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
”这时传来一位老人的声音。
顿时,车内一片沉寂。
(1)你是如何理解老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句话的?(6分)
(2)结合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你认为青少年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4分
参考答案
一、预习检测:DDA
二、随堂检测答案:1-5 DDDCA
三、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6、(1)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回报社会的优秀思想品质
(2)自觉培养亲社会行为
(3)学会谦让、学会分享、学会帮助他人
(4)积极投身以社会主义实践,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
(5)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奉献社会
7、(1)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矛盾、摩擦和冲突是难免的。
我们要学会宽容与谦让,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谦让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③对于生活中人们之间发生的误会和矛盾,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妨主动谦让,做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步,以化解不必要的纠纷
(2))①积极宣传基本道德规范,倡导社会新风。
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如爱心捐款、无偿献血、参加志愿者活动等。
③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维护祖国荣誉利益。
④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扶危助困,学会谦让、分享、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