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课标实验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word教案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导地位。
考点3
1.形成
邓小平理论
(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2)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 行改革开放。 2.发展 (1)20世纪80年代,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2)中共十三大阐述了关于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理论,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 的基本路线,制定了____________ 的战略发展目标。 三步走
考点4
(1)形成过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 ②____________ 中共十六大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
章。
(2)主要内容 ①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_________________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B.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解析:延安时期,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
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途和方向,故选C项。A、B两项发生在土
地革命时期,D项发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答案:C
考向3
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要解决
(2)内容:2007年6月,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________ 发展 ,
核心是________ 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 兼顾。 (3)评价:①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
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5.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
2021年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义
孙中山最具独创性、前瞻性的思想
评价 积极:
局限 ①
②
③
实践 1、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是用内阁来限制袁世凯权力
2、保卫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1913)、护国运动(1915)、
两次护法运动,纷纷失败。
1
发展:新三民主义,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基础。
1、联俄:
2、联共:
3、扶助农工:
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
标,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背景:1、阶级基础:
2、思想基础:
3、实践基础:
4、国际条件:
5、现实需求:
发展历程 1、探索(五四时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的
毛
缔造者之一。
泽
①
东
②
思
③
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详情见政治)
*毛、邓、三关系:
1、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都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
3、实质都是实事求是;
4、后者都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突出特点
毛:实事求是
邓:解放思想
三:与时俱进
*20 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三次巨变、三位伟人
1、辛亥革命
孙中山
2、新中国成立 毛泽东
3、改革开放
邓小平
4
③三个“有利于”
5、正式确立:
评价
背景:1、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①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②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三
高考历史考点3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三民主义1.历史条件(1)政治上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救国主张,但在社会现实面前不断碰壁。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中国依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2)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理论上孙中山坚持不懈地进行革命实践,并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为三民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又将其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4.实践(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5.意义它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二、新三民主义1.背景(1)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遭失败,决定寻找新的出路。
(2)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3)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的教训,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同孙中山合作。
(4)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内容(1)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网(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3.作用(1)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命的旗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2)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三、毛泽东思想1.形成过程(1)发端时期: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极为关注,先后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三民主义 (1)
2016年,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 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拜谒
感悟伟人精神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提出 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 斗了终生.
①致力于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③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④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的进 取和斗争精神。
内容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通过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内容
民族革命
内容
用革命手段推翻作 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 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是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前提
核心
补充
二Hale Waihona Puke 三民主义的实践三民主义实践结果: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
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但没有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支持各派 军阀婚战不休。
主观努力: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深入的研究
2.提出过程
1894年,14字入 会誓词“驱除鞑 虏,恢复中华, 建立合众政府”。
1905年8月20日, 中国同盟会制定16 字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 国,平均地权”纲 领
1906年阐发为 “三民主义”
3.内容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白银市平川中学
叶瑾文
复兴之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
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 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人教版 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知识点总结(共42张PPT)
• 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 ①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 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②孙中山 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和两次“护法运动”,以捍卫民主共和制 度,但都以失败告终。
• ③孙中山逐渐认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 了,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失败后,在英国,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 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 民主革命思想。
• 2.提出
• ①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
• ②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这个 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 生”三大主义。
• 3.内容
• ①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 ②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 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 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 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 4.评价
• 2.特点
•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 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②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经验教训的结晶,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①时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 期)。
• ②原因: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 一再失败的教训。
• ③内容: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 革命指明方向。
• 3.走向成熟时期
• ①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 ②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 《论联合政府》等文章。
中国近代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中国近代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专题知识梳理一、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的“师夷长技”思想1. 清朝统治危机四伏(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发动鸦片战争,致使中华民族危机加深;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使他们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代表:(1)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①举措:a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b编译《四洲志》等资料;c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②评价: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西方历史和地理知识;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核心思想和目的: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4.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自强求富”的思想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局势。
内忧:太平天国起义。
外患: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
3.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4.实质:在不动摇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5.实践:掀起洋务运动。
6.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7.影响: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高二历史必修3 第六单元 单元总结
必修③
单元总结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 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 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 起的历史必然性。
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人 教 版 历 史
必修③
单元总结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人 教 版 历 史
必修③
单元总结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理性思考】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 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 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由于资产阶级的阶级 局限性不可能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的 根本保证。
必修③
人 教 版 历 史
单元总结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
人 教 版 历 史
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 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民国之国家, 为全国国民所公有; 民国之政治, 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人 教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单元总结
人 教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19新课标 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doc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五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六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八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九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十课鸦片战争第十一课太平天国运动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十三课辛亥革命第十四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十五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十六课抗日战争第十七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十八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十九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二十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二十一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二十二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二十三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二十四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二十五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二十六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二十七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五课开辟新航路第六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八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十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十二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十三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十四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十五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十六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十七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十八课罗斯福新政第十九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十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二十一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二十二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二十三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二十四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选修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一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二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三单元资料与注释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第四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五单元资料与注释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六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第七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八单元资料与注释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第九单元资料与注释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第3课华盛顿会议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2课冷战的开始第3课美苏争霸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1课朝鲜战争第2课越南战争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第6课两伊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第3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选修5第一单元历史和历史的“重现”第1课历史是什么第2课历史学是什么第3课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第4课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第二单元人类起源之谜第1课人从哪里来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第3课寻找人类的祖先第4课人类起源在何方第三单元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第1课克里特岛的美丽传说第2课伊文思的惊人发现第3课克里特文明的“重现”第4课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第4课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1课“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第3课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第4课三星堆文化的未解之谜第六单元玛雅文明的消失第1课玛雅文明的发现第2课玛雅文明的历史第3课玛雅人的智慧第4课玛雅文明的假说第七单元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第1课穆塔帕王国与“黄金国”的传说第2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掘第3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第4课谁创造了大津巴布韦文明选修6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第1课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第2课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第二单元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第1课雄伟的金字塔群第2课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第1课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第2课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第四单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1课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第2课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1课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第3课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第六单元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第1课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第2课瑰丽的夏宫──颐和园第3课突显皇权的明孝陵第4课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第1课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第2课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探究活动课扬州小秦淮河的考察和保护建议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第1课古雅的昆曲第2课昆曲的拯救和保护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第1课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第2课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民族革命
3、三民主义的内容
内容
对应的同 盟会纲领
具体含义
评价
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 代的要求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没有明确反帝主张 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 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 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办 法 解决土地问题反映孙中 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 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 的敏锐观察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据材料1—3分析从1912年到1924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4分析变 化的原因。
变化: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明确反帝,唤醒吸收民众。
原因:辛亥革命后维护共和斗争失败;英美列强拒绝帮助;苏俄的帮助
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背景、内容、“新”的体现?影响 (1)十月革命鼓舞; 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客观) (2)多次斗争失败的教训; 孙中山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的精神(主观)
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 核心内容:三大政策,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民族主 义 新三民主义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 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 各民族一律平等。 新发展 联俄 联共 ①不反帝→反帝 ②反满→民族平 等
毛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两半社会,创建新中国, 使中国人站起来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领导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富。
课标导航: 了解孙中山的三 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 作用。
本课探究:
探究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2、主要内容3、评价 探究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实践活动2、结果3、教训 探究三:新三民主义 1、提出的背景2、主要内容3、“新” 在哪里?4、影响、评价 探究四:新旧三民主义比较(异、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选择题1.“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中心纲领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2.作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它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起了巨大作用。
它是( )A.新三民主义 B.三民主义C.三大政策 D.民主和科学3.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
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
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
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精神B.与传统革命相区别,赋予了近代革命全新内容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实为三民主义的核心D.其思想缘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与西方的启蒙思想4.1924年,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而“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
这表明孙中山( )A.认识到反帝爱国的重要 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C.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抗日 D.民族主义成为核心5.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封建统治C.反对清朝贵族 D.反对民族压迫6.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A.结束清朝的统治 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C.实现民主政治 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7.新三民主义指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这一观点在当时最主要的影响是( )A.加快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 B.推动国民革命的开展C.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8.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指出:“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
最新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质量检测(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含解析
最新历史备考资料专题质量检测(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是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这段话评论的是()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民主主义2.《孙中山选集》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3.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③④4.孙中山曾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其中“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指的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5.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情况,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义论》D.《论十大关系》6.毛泽东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这一论述属于毛泽东思想中的()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C.新民主主义理论D.社会主义理论7.2016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8周年。
人教版必修三第6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复习ppt课件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
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 和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 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解析】选B。A当时在新解放区土地革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C 材料没有体现;D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时间不对。故答案选B。
3.(2010·山东文综)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
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
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解析】选C。A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B还没有决定,
材料中只是假设;D当时还没有兴起国民大革命。故答案选C。
2.(2012·福建文综)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 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对比分析能力。毛泽东思想和邓
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但这并不符合三民主义,排除②。
【备选要点】 一、中国共产党树立起的五面理论旗帜 1.党的一大,树立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中国共产党
高考历史备考资料: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高考历史备考资料: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许多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考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备考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高考历史备考资料: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①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②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核心)③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2、作用:三民主义是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新三民主义①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民权主义:凡反帝之个人和团体享有民权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4、作用: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初步形成时间:井冈山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内容: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代表作品:《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走向成熟时间:抗日战争(延安)时期内容:创造性提出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中共七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代表作品:《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1940)《论联合政府》3、丰富发展时间: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内容:在国家政权理论、革命转变理论、工作重心转移、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工业化道路、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均有重大民展,特别是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代表作品:《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2、认识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影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学习什么?
1、学习孙中山先生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的精神。
2、学习孙中山先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孙中山先生,为民族革命鞠躬尽瘁的 精神。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时间 著作 理论
作用
认识
萌芽
形成
成熟
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0世纪三次历史性巨变
小
平 逐步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 理 论
“什么是社会 主义和怎样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南巡讲话
设社会主义”
发
形成体系 中共十四大
理论
展
中共十五大(形成概念)
三个代表:背景、内容、意义
“建设怎样的党和怎 样建设党”的理论
四大理论成果的作用
1、三民主义:指导了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的君 主专制制度。
2、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
3、邓小平理论:指导了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建 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取得了重 大成就。
4、三个代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石,是 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探索民族发展之路的模 式
• 孙中山:走欧美式的道路
• 毛泽东:从走俄国式道路到走自己的路
•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道路
• 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是 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新旧三民主义
民族主 民权主 民生主 作用
义
义
义
三民主 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这两次谈话都( )A.完成了拨乱反正 B.打破了思想束缚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深化了体制改革2.下列文献中,把救国救民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A. A B. B C. C D. D3.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
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
”该材料表明孙中山()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4.在捍卫民主共和的一系列斗争失败后,孙中山认识到过去的办法行不通了,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后来他找到的“新力量”是( )A.地主阶级 B.西方列强C.共产党与工农阶级 D.国民党5.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A.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B.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C.摆脱了长期以来重视阶级斗争的认识D.制止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市场经济的认识6.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过程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是()A.实现两次国共合作 B.组织革命武装,进行武装反抗C.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目标7.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毛泽东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
”这句话说明毛泽东( )A.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C.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彻底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8.中共十三大正确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正确地把握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并据此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历史复习提纲之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历史复习提纲之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1)传入: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4)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5)三个代表。
(6)科学发展观。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知识点二: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时期:20世纪初)(1)背景: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群众与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②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救国方案,大多数是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改良救国,但均遭失败。
③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
④孙中山代表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2)内容: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辞中提出。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开展民族革命,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开展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开展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实现家给人足。
(3)意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4)实践: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20世纪以来重要理论成果(提纲)
第四部分:20世纪以来重大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理论(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民族危亡,以往各种变法救国的主张行不通。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推翻专制统治,建立民主政权。
(3)社会矛盾尖锐,贫富不均。
(4)孙中山创立“知难行易”学说,为三民主义奠定哲学理论基础。
(5)中国同盟会成立(1905年)。
2、提出(1)同盟会纲领:。
(2)《民报》发刊词3、内容(1)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2)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3)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4、意义(1)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和指导纲领。
(2)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3)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旧三民主义存在的不足:缺乏反帝主张;民权权方面比较空洞;没有触及土封建土地所有制。
(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1、背景(原因)(1)随着社会性的发展,三民主义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孙中山一系列革命斗争的失败,使孙中山转变认识,重新革命。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风暴给了他新的启示和希塑。
(3)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4)孙中山始终坚持民主革命立场,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2、提出:国民党“一大”上重新解释三民主义3、内容(1)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2)民权主义: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课标实验版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
论成果》word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方面的重要
论著和主张,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指导意义。
教学活动:
一.资产阶级的革命理论—三民主义
1.孙中山三民主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形成的?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的纲领存在怎样的对
应关系?其基本内容是什么?通过对三民主义内容的学习,请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
资产阶级革命派又是如何在实践中践行三民主义思想?
2.孙中山为什么会将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正式提出新三民主义,同时确立了什么政策?从内容上看,对比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在哪儿?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又是如何指导革命实践的?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1.工农武装割据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
在这一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哪些理论成果?毛泽东在哪些著作中阐述了这些理论?这些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2.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成熟,形成比较完整体系的时期。
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发表了哪些论著?提出了哪些主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3.新中国成立前后,是毛泽东思想的深化和丰富完善的时期。
围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重大课题,毛泽东发表了哪些报告和论著?提出了哪些主张?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4.你是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的?请从国际国内环境和阶级、思想、实践等基础方面分析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条件并说明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刻影响。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邓小平理论
1.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发表的讲话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意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走上了什么样道路?
2.在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南方谈话、十四大期间,邓小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分别作了怎样的论述?邓小平理论什么时候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
3.邓小平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邓小平认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是什么?邓小平在理论和实践上分别有什么影响?
单元知识拓展
三大理论探索民族发展之路的模式
1.孙中山:走欧美式资本主义道路
2.毛泽东:从走俄国式道路到走自己的路(从国情出发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3.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是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
5.启示:从国情出发,走本国特色;理论的发展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