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过程控制19
统计过程控制讲义(质量工程师考试)
统计过程控制(复习题)1.下述中适合使用常规控制图的是( ).A.提高车间生产能力B.检测不合格品或不合格批C.消除过程中存在的异常因素D.监控并预警工序中存在的变异2.控制图的描点员按规定时间在短期内抽取4件产品组成一个子组进行检测,并将测得的每个产品的特性值在X图上描了4个点,发现其中有1个点出界. 则( ).A.查找出界原因,并尽快消除异常B.剔除出界的点,继续描点C.不能作出判断,作图不正确D.生产过程出现异常,必须停产3.用20个样本绘制—R控制图,每个样本(子组)样本量5, 已计算得X=33.6, =6.2, A2=0.577, D4=2.115, D3=0. 今在加工过程中采集了一个样本,观测值为38, 43, 37, 36, 25. 则该样本的( )在控制限内.A.均值和极差都B.极差C.极差不D.均值不4.合理子组原则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集一个子组的样品,主要因为( ).A.尽快计算不合格品率B.尽量缩小组内差异C.希望节省取样时间D.尽快绘制出控制图5.常规控制图的理论基础是( ).A.小概率原理B.试验设计C.指数分布的性质D.对数正态分布的性质E.正态分布的性质6.常规控制图适用于( )的控制.A.批量为25的一批产品的生产B.成批连续生产零件C.车间大批量生产零件D.连续生产流程性材料7.一生产企业要利用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下述中正确的做法是( ).A.选择欲控指标B.收集数据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判断过程是否稳定C.根据欲控质量特性的数据,选取控制图D.确定子组数目和抽取子组的时间间隔及其抽取方式E.按生产顺序从加工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子组绘制控制图8.用均值作控制图监控生产过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多数质量特性值为计量值数据B.可以扩大控制限的范围C.均值可以使部分偶然因素相抵消,从而缩小上、下控制限的距离D.可以判断产品质量特性的平均值是否合格E.提高对异常波动监控的灵敏度9.过程能力指数C pk的公式是( ).A.(UCL-μ)/3σB.(T U-μ)/3σC.(T L-μ)/3σD.(μ-T L)/3σE.(1-k)T/3R10.在何种情形下,控制图需要重新制定?().A.人员和设备均变动B.改变工艺参数或采用新工艺C.环境改变D.更换供应商或更换原材料、零部件E.点子出界11.选择常规控制图依据的主要因素是( ).A.工艺方法B.设备C.控制关键指标的个数D.使用方便E.控制对象的数据性质12.从工程上提高C p的途径有( ).A.减小σB.增大UCLC.由技术决定是否适当加大公差D.减小LCLE.减小偏离度k13.当所考察的质量特性为某企业月工伤事故数时.应选用( )控制图.A.p图B.u图C.X—R图D.X—s图14.合理子组原则包含的内容有( ).A.组内差异由异因(可查明因素)造成B.组间差异主要由偶因(偶然因素)造成C.组内差异既由偶因也由异因造成D.组间差异主要由异因造成15.控制图中控制限的作用有( ).A.区分合格与不合格B.区分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C.点子落在控制限内,判断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D.点子落在控制限外,判断过程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16.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则( ).A.表示过程稳定,可预测B.点子无趋势和其他模式C.点子在控制限内随机分布D.过程中存在可查明原因17.某生物制药厂半成品指标的检验时间很长,对它的控制宜采用( ).A.均值—极差控制图B.不合格品率控制图C.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D.不合格品数控制图18.在过程不变的情况下,若控制图中上、下控制限的间隔距离增加, 则( ).A.α减小,β增大B.α增大,β减小C.α增大,β增大D.α减小,β减小19.过程保持在统计控制状态下的好处是( ).A.能及时发现异常因素的影响B.可以使过程能力保持相对稳定C.能将产品的质量特性值保持在公差范围内D.可以使过程的变异保持相对稳定20.若人员和设备已固定,在( )的情况下,控制图需要重新制定.A.现有控制图已经使用很长时间B.工艺参数改变C.环境改变D.上级下达更高指标E.更换了供应商21.在分析控制图阶段,利用X—R图对过程进行分析,该过程输出的质量特性值X服从N(210.5, 1.12). 质量改进小组为进一步改进质量,从明确分析用控制图的主要作用开始,一步一步深入地改进质量,具体如下:(1)分析用控制图阶段主要分析( ).A.是否需要继续抽取样本(子组)B.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C.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是否处于技术控制状态D.是否要扩大规范限(2)若过程的规范上、下限为210±3mm, 则C p=( ).(3)若将该过程的标准差1.1减小为0.7, 则新的C p=( ).(4)(新的)偏移度k=( ).A.3/8B.2/9C.1/6D.0(5)新的C pk=( ).(6)若经过调整,过程中心μ已从210.5mm与规范中心M=210mm重合, 则这时C pk=( ).(7)下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此时过程处于技术控制状态B.此时过程尚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C.此时过程可运用控制图进行控制D.此时过程能力仍不足22.某种钢管内径X的规格为210±5mm,生产过程稳定,X服从正态分布N(210, 2.492).(1)过程能力指数C p=( ).(2)过程的不合格品率p=( ).(3)若过程中心发生偏移,过程中心移至212,但标准差仍为2.49, 则此时过程能力指数C pk=( ).(4)经技术革新,使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且标准差降为1.25, 则此时过程能力指数C pk=( ).(5)经过质量改进和技术革新后, 过程的不合格品率为( ).23.某生产车间对轴的外径进行控制,规范限为T U=54mm, T L=46mm, 25个子组,子组样本量为5,计算得=50.5mm, s=2.5mm, A2=0.577, A3=1.427, B4=2.809, D4=2.115, B3=0, D3=0, C4=0.94, d2=0.4299. 则:(1)X图的上、下控制限分别为( )., 46.93 , 48.80 , 49.06 , 50.55(2)过程能力为( ). B.15 D.12(3) s图上、下控制限分别为( ). , 0 , 0 , 0 , 0(4)过程能力指数C pk=( ).(5)若收集了3组数据,其平均值分别为51.24, 47.32, 46.93, 则( ).A.可以认为点子在界内随机排列B.点子出界, 判异C.点子在界内非随机排列D.点子均在界内,但无法判断其随机性24.假定电阻合格下限为95Ω, 合格上限为105Ω.(1)一批电阻阻值取自均值100Ω,标准差2Ω的正态总体.Φ(x)为N(0, 1)的分布函数.则合格品率为( ).A.2Φ(2.5)-1B.2Φ(2.5)C.Φ(2.5)D.Φ(2.5)+Φ(-2.5)(2)过程能力指数C p=( ). A.3/5 B.6/5 C.5/6 D.5/3(3)假定电阻合格上、下限不变,另一批电阻阻值取自均值101Ω,标准差1Ω的正态总体. 则C pk=( ).A.4/3B.2/3C.1(4)在此状态下说明技术管理能力( ). A.较勉强 B.很差 C.过高 D.很好25.某企业有4个车间,第一车间是手工生产,工艺复杂,属于单件生产车间; 第二车间生产品种相对稳定,但产品质量波动较大,主要因为设备精度达不到要求,企业又无法对设备精度进行改进; 第三车间产量大,生产相对稳定; 第四车间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质量较为均匀,但检测所需时间长.有关此案例的分析如下:(1)适宜使用常规控制图的车间是( ).A.第一车间B.第二车间C.第三车间D.第四车间(2)若使用均值—极差控制图,更适宜在( )使用.A.第一车间B.第二车间C.第三车间D.第四车间(3)在此车间利用均值—极差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在确定控制的质量指标时更适宜选择( ).A.对成本影响较大的性能指标B.技术要求高的质量性能指标C.不重要的质量性能指标D.工艺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质量性能指标(4)在抽样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 ).A.取得的子组数目应在25组以上B.抽取产品越少越好C.过程稳定时可以多抽取样本D.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段内获得子组观测值(5)若绘制的控制图,发现有点子出界, 应( ).A.立即停止生产B.立即查找点子出界的原因C.立即重新绘制控制图D.延长控制界线,将分析用控制图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26.在解释C p和C pk的关系时,正确的表述是( ).A.规格中心与分布中心重合时,C p=C pkB.C pk总是大于或等于C pC.C p和C pk之间没有关系D.C pk总是小于C p27.在X图上,如果连续5个点中,有4个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则可能的原因是( ).A.μ变大B.μ变小C.σ变大D.σ变小E.μ和σ不变28.X—R s控制图与X—s控制图相比,下述论断正确的是( ).A.R s图计算简单B.R s图计算复杂C.用R s估计σ的效率较高D.用R s估计σ的效率较低E.X图比图反应过程波动更灵敏29.p控制图的n=25,UCL=0.28,Cl=0.10,LCL=—. 若n改为100, 则( ).A.UCL=0.19B.UCL=0.145C.UCL=—D.LCL=0.01E.CL=0.00130.轴的直径为2.0±0.01mm, 用X—R图对其直径进行监控,子组大小为5,下列情况中显示过程异常的是( ). A.有一根轴直径大于2.01 B.有一根轴直径小于1.99C.有一子组的均值大于上控制限D.有一子组均值小于公差下限E.控制图上有7个点子连续递增31.下列数据中可以绘制控制图的是( ). A.连续加工过程的巡检数据B.连续加工过程的批验收记录C.从多个供应商处采购的批验收记录D.从某个检验批中抽取100件产品的检验记录E.某个供应商的各类需部件的特性数据32.均值—标准差控制图和其他计量控制图相比,( ).A.均值—标准差图更适用于抽样困难、检验成本大的场合B.标准差图更准确地反映过程波动的变化C.当子组大小大于10时不适于使用标准差控制图D.均值图分析过程中心的波动较单值图更灵敏E.均值—极差图的子组大小应大于均值—标准差图的子组大小33.下列异常现象中可能是由于数据分层不够造成的是( ).A.一点落在A区以外B.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C.连续14点相邻点上下交替D.连续8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无一在C区E.连续15点落在C区内34.设一个电子产品由17个同等复杂且同等重要的部件串联组成,如果该电子产品的C p要求达到0.67, 则;(1)要求产品不合格品率p不能大于( ).(2)当对此要求选用抽样方案时,选用的AQL(%)为( ). A.4.0 B.6.5 C.0.4(3)部件的不合格品率p要求不高于( ).(4)当对部件的质量要求选用抽样方案时,选用的AQL(%)为( ).35.企业欲用控制图对某零件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需要进行的工作主要有:(1)确定控制图的使用场合和控制对象,须分析( ).A.产品的质量特性和重要程度B.各工序的加工特点和对关键特性的影响程度C.工序的质量状况和加工的规律性D.绘制控制图的人员(2)选择控制图,应考虑( ).A.质量特性数据的性质B.控制图保管的方便性C.控制图的检出力D.检验的成本和取样的难易程度(3)如果选择使用均值—极差控制图,那么,子组大小最好为( ).A.4~5B.10以上C.1D.越多越好(4)在抽取子组时应做到( ).A.过程稳定性好,子组间间隔可以扩大B.过程稳定性差,子组内产品的抽取间隔加大C.子组内产品抽取应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D.子组内产品抽取间隔与子组间间隔尽可能相同(5)在均值图上应使用( )打点.A.每个产品的测量值B.子组均值C.子组标准差D.子组极差36.加工一种轴承, 其规格为10±0.08mm. 要求C pk≥1. 收集25组数据绘制分析用控制图, 未显示异常.计算得到: μ≈10.04mm, σ≈0.02mm.(1)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B.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未处于技术控制状态C.过程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处于技术控制状态D.过程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2)比较经济的改进措施为( ). A.同时调整μ,σ B.调整μ C.调整σ D.μ和σ都无需调整(3)如果只调整μ, 则μ调整为( ),即可满足要求.(4)如果只调整σ, 则σ调整为( ),即可满足要求.37.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意味着( ).A.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合格B.该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C p大于1C .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部份都落在控制图的控制限内D.过程中只存在偶然因素E.控制图上没有点出界和异常排列38.若控制图中有一点出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过程可能存在异常因素B.过程存在偶然因素C.过程可能不稳定D.过程没有异常E.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39.要求子组大小相同的计数控制图是( ).A.p图B.np图C.单值—移动极差图D.u图E.c图40.利用过程能力指数可以( ).A.实时监控过程随时间的波动状况B.计算过程的不合格品率C.分析不稳定过程的加工质量D.衡量稳定过程满足技术要求的能力E.分析过程的异常因素41.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更适用于( ).A.产品均匀的场合B.大批量且需对过程变化作出灵敏判断的场合C.需要取得信息多,判断准确的场合D.检验成本较大,检验时间较长的过程E.控制对象为计数值的情况42.检验员用一次抽样方案(80, 0)对连续产品批进行验收,并记录了样本中不合格项和不合格品数,利用这些数据可以绘制( ).A.np图和p图B.单值—移动极差图C.均值—极差图D.c图和u图E.排列图43.下列现象中判定过程异常的是( ).A.一点落在A区以外B.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C.连续15点相邻点上下交替D.连续8点在中心线两侧E.连续14点落在C区内44.利用均值—极差图控制过程,得到X=65,R=2.0,查表得A2=0.577,D4=2.115,D3=0. 从现场采集一组数据, X=67.1,R=5.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 .X在控制限内 B.X在控制限外C. R在控制限内D. R在控制限外E.无法判断45.计量控制图与p图相比,下述叙述正确的有( ).A.计量控制图子组大小要求较大B.计量控制图子组大小要求较小C.p图更为灵敏D.计量控制图对测量器具的精度要求较高E.计量控制图对测量器具的精度要求较低46.在统计过程控制中,偶然因素的特点是( ).A.过程固有的B.非过程固有的C.始终存在的D.对质量影响大E.可以通过质量改进完全除去47.加工一种轴承,其规格为10±0.08mm,要求过程能力指数C pk≥1. 收集25组数据绘制分析用控制图,未显示异常. 计算得到: μ≈10.04mm, σ≈0.02mm.(1).C p为( ). A.2/3 B.4/3 C.1 D.1.5(2)C pk为( ). A.2/3 B.4/3 C.1 D.1.5(3)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判断过程( ).A.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B.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未处于技术控制状态C.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处于技术控制状态D.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48.依技术标准,某工艺环节的水份含量为20~22(%). 该厂采用均值—标准差(X—s)控制图对水份含量进行控制.在统计控制状态下,计算得X=21.12, s=0.25,子组大小为5,查表得B4=2.089,A3=1.427.(1)关于对技术标准的以下解释,正确的有( ).A.公差上限为22B.公差为21C.公差下限为0D.公差下限为20(2) s图的上控制限为( ).(3)X图的下控制限为( ). (完)。
统计过程控制(SPC)
11
控制图的选择
控制图的选定
计量值 数据性质
计数值
平均值
“n”=10~25 “n”是否较大
n≧1 样本大小 n≧2
Cl的性质
中位数 “n”=2~5
“n”=1
不良数
缺陷数
不良数或
缺陷数
不一定
一定
“n”是否一定
单位大小 是否一定 不一定 一定
X-s 图
X-R 图
X-R
X-Rm “p”
图
图图
“np” “c”
数据类别: 计数值数据:只以缺陷数和个数表示,不能连续取值的数据 计量值数据:以产品本身的特性来表示,可以连续取值的数据
2
两种变异
普通性(特定性)变异:不易避免的原因(普通 原因)造成的变异,如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的 差异、设备精度与保养好坏的差异、同批原材 料本身的差异
特殊性(偶尔性)变异:可以避免也必须避免 的原因(特殊原因)造成的变异,如不同原材料 之间的差异、设备故障
“u”
图图
图
12
案例1(控制图的选择)
质量特性 长度 重量 乙醇比重 电灯亮/不亮 每一百平方米的 脏点
样本数 5 10 1
100 100平方米
选用什么图
13
答案1
质量特性 长度 重量 乙醇比重 电灯亮/不亮 每一百平方米的 脏点
样本数 5 10 1
100 100平方米
选用控制图 均值极差控制图
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普通原因 几乎总是要求管理措施,以便纠正 大约可纠正85%的过程问题
8
控制图的目的
控制图和一般的统计图不同,因其不仅能 将数值以曲线表示出来,以观其变异之趋 势,且能显示变异系属于机遇性或非机遇 性,以指示某种现象是否正常,而采取适 当之措施。
统计过程控制
常,恢复过程的稳定,从而达到持续改进和保证质量的
目的。
3
SPC
什么是控制图
• 用于分析和判断工序或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而使用
( x )2 2 2
e
( x , 0)
x随机变量
-- 平均值 -- 标准差
23
SPC
1.2 正态分布的参数—— 、
不同 、 相同
相同、
不同
、相互独立
24
SPC
1.3 正态分布的特点:
• • 曲线以 x = 直线为轴,左右对称 曲线与横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等于1,也说随机变量x落在 (-∞,+∞)的概率为1 其中: 在 ± 范围内的面积占68.26 % 在 ±2范围内的面积占95.45 % 在 ±3范围内的面积占99.73 %
当np>=5时,二项分布趋向于正态分布
28
SPC
2.3 二项分布的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 均值:E(X)= np • 方差:Var(X)=np(1-p) • 标准差: *
np(1 p )
二项分布的均值、标准差相互关联
29
SPC
3、泊松分布
3.1二项分布的极限分布——泊松分布P(λ)
• 分布列
– 过程结果的反馈控制
7
SPC
• Spc的核心 是把质量控制的重心前移,重视事前预防和有序的全 过程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全方位地满足用户要求。 • Spc的特点 是对过程进行系统的、全过程的控制,要求全员参加, 人人有责 强调用科学的方法(理论:统计技术;工具:控制 图),来保证全过程的预防
统计过程控制(SPC)之中位数与极差控制图的使用及建立
如有异常点,则必须调查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x 控制限,再次检查是否有异常的点; 舍弃异常的组,然后重新计算 ~ 如果有,则应重复进行:识别—纠正—重新计算,直到消除异常点 为止 x 图上删除的组,也应相应的从 R 图上删除 从~
重复步骤六到步骤十一,直到无异常点出现为止
40 41 42 43 步骤十二: 和 规范进行比 较
根据判异准则进行判定 如有异常点,则必须调查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查明原因后,删除该组,重新计算 R 控制线,再次检查是否有异常 的点;如果有,则应重复进行:识别—纠正—重新计算,直到消除 异常点为止
36 37 38 39 步骤十一: 分 ~ 析x 图
x 图上删除 从 R 图上删除的组,也应相应的从 ~
~ x R 控制图的检出过程不稳定的能力不如 x R 控制图
适用于产量比较大,加工稳定的过程 用于计量值的特性为:长度、厚度、浓度、重量等 由于描述的中间的单点的值,因此可以显示过程输出的分布宽度,容易预见过程变 差的趋势 由于一张图上可以显示中位数及分布宽度,可以用来对几个过程的输出或同一过程 的不同阶段的输出进行比较 步骤一: 子组 选择 保证每个子组内零件都是在很短时间内及其非常相似的条件下生产 出来的,使子组内变差少 子组是单一的过程流生产的产品 初期时,一般选择子组内有 10~25 件生产的产品组合 努力使子组内的变差只有普通原因 子组的容量保持恒定 一般保证子组数在 25 组或以上 在适当的时间内收集 25 组以上,保证子组能够反应潜在的变化 子组必须能够反应潜在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换班、操作人员更 换、温度趋势、材料批次等原因造成的 在初始阶段,通常在较短时间的间隔内收集
如果数据的分布和规范公差相比有较多的余量,计算平均值并未在 公差中心,基本上也可以接受的 确定过程是否满足顾客的需求
统计过程控制(SPC)-培训教材
02
拉图(决定控制重点)
03
计检定
04
制图
05
样计划
06
异数分析/回归分析
过程控制系统
设备 材料 环境 成品
人员
绩效报告
过程中对策
过程中对策
方法
成品改善
过程控制系统 1. 过程: 过程是指人员、设备、材料、方法及环境的输入,经由一 定的整理程序而得到输出的结果,一般称之成品。成品经 观察、测量或测试可衡量其绩效。SPC所控制的过程必须符 合连续性原则。 2. 绩效报告: 从衡量成品得到有关过程绩效的资料,由此提供过程的控 制对策或改善成品。 3. 过程中对策: 是防患于未然的一种措施,用以预防制造出不合规格的成品。 4. 成品改善: 对已经制造出来的不良品加以选别,进行全数检查并返工/ 返修或报废。
控制图(平均值与全距) 1.公式: (1) 控制图 CL = UCL = + A2 LCL = - A2 (2) R 控制图 CL = UCL = D4 LCL = D3 2.实例: 某工厂制造一批紫铜管,应用 -R控制图来控制其内径,尺寸 单位为m/m,利用下页数据表之资料,求得其控制界限并绘图。 (n = 5)
R
X1
X2
X3
X4
X5
X1
X2
X3
X4
X5
1
50
50
49
52
51
50.4
3
14
53
48
47
52
51
50.2
6
2
47
53
53
45
50
49.6
8
15
53
48
49
51
统计过程控制练习题
3.控制图的主要用来 ( )。 A.识别异常波动 B.判断不合格品 C.消除质量变异 D.减少质量变异
4.在啤酒厂检测啤酒的酒精含量,应采用 ( )。 A. p控制图 B. np控制图 C. c控制图 D. X-Rs控制图
5.若对检验费用高的产品进行控制,最宜选取的控制 图为 ( )。 A. X−R控制图 B. X−Rs控制图 C. p控制图 D. c控制图
17.关于常规控制图要求总体特性值服从的分布,以 下正确的是 ( )。 A.计点值控制图总体特性值服从泊松分布 B.计件值控制图总体特性值服从二项分布 C.计数值控制图总体特性值服从正态分布 D.计量值控制图总体特性值服从正态分布
18.常规计数控制图包括 ( )。 A. np控制图 B. p控制图 C. X−R控制图 D. c控制图 E. u控制图
(2)过程能力指数为 ( )。 A. 3/5 B. 5/6 C. 6/5 D. 5/3
(3)现设电阻规范上、下限不变,另一批电阻阻值取自 正态总体N(101, 12),则过程能力指数Cpk为 ( )。 A. 2/3 B. 1 C. 4/3 D. 2
(4) 在此状态下说明技术管理能力 ( )。 A.过高 B.很好 C.较勉强 D.很差
1.分析用控制图的主要作用是 ( )。 A.用于分析、寻找过程稳态 B.起到贯彻预防作用 C.实时分析数据,监视过程运行状态 D.消除不合格品
2.用于控制不合格率、废品率、交货延迟率、缺勤 率、邮电、铁道部门的各种差错率等的控制图是( )。 A. c控制图 B. u控制图 C. p控制图 D. np控制图
15.质量因素引起的波动分为偶然波动和异常波动, 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偶然波动可以避免 B.偶然波动不可以避免 C.采取措施不可以消除异常波动 D.采取措施可以消除异常波动
统计过程控制(SPC)
解:
于是,过程能力指数为:
过程能力不够充分,从图2发现分布中心μ=0.1968与规范中心M=(TU+TL)/2=0.1720有偏离,应进行调整。调整后,Cp值会有所提高。
单侧规范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
01
只有上限要求,而对下限没有要求: 只适用于的范围:
02
只有下限要求,而对上限没有要求: 只适用于的范围:
4
3
6
5
判稳准则的分析 判稳准则的思路
打一个点未出界有两种可能性:
► 过程本来稳定 ► 漏报 (这里由于α小,所以β大),故打一个点子未出界不能立即判稳。
在点子随机排列的情况下,符合下列各点之一判稳:
01
► 连续25个点,界外点数d=0;
02
► 连续35个点,界外点数d<0;
03
► 连续100个点,界外点数d<2。
0.1821
0.1828
0.0086
18
0.1812
0.1585
0.1699
0.168
0.1694
0.0227
19
0.1700
0.1567
0.1694
0.1702
0.1666
0.0135
20
0.1698
0.1664
0.17
0.16
0.1666
0.01
图1
μ’
μ
图2-7 正态曲线随着标准差变化
σ=2.5
σ=1.0
σ=0.4
y
x
不论μ与σ取值为何,产品质量特性值落在[μ-3σ,μ+3σ]范围内的概率为99.73%。 图2-8 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
统计过程控制(SPC)
(3) 偏态型
偏态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可能的原因是:
1)习惯作业造成作业方法不对。 2)工具、夹具、模具已经磨损或松动。
(4) 离岛型 离岛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可能的原因是: 1)数据输入人员在输入的过程中,可能把10.01输 10.10或1.01。 2)过程中其他物料混入。 3)机台设备在过程中出现特殊原因,产生了变异。
直方图(频数分布图)的制作步骤
收集同一类型的数据; 计算极差(全距); 设定组数,计算组距、组界、中心值; 制作频数表; 按频数值比例画横坐标、纵坐标; 按纵坐标画出每个矩形的角度,代表落在 此矩形中的点数; 判续直方图(对过程状态分析)。
直方图举例 为考核某齿轮尺寸的质量水平, 随机在一批产品中抽样测得数据 100个,此产品规格为: 24.5±6.0mm。
1、SPC简介
统计过程控制的英文全名为: Statistical Process Conrtol 缩写为SPC。
美国贝尔试验室的休哈特博士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研究过 程时,首先区分了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变差,这就是今天 我们所说的普通原因变差和特殊原因变差; 聪明的休哈特发明了一个简单有力的工具来区分他们—— 控制图; 从那时起,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尤其是日本,成功地把控 制图应用于各种过程控制场合,经验表明当出现特殊原因 变差时,控制图能有效地引起人们注意,以便及时地寻找 采取措施。
2、直方图
直方图是针对某产品或过程的特性值,利用常态分布(也 叫正态分布)的原理,把50个以上的数据进行分组,并 算出每组出现的次数,再用类似的直方图形描绘在横轴上。 通过直方图,可将杂乱无章数据,解析出规则性,也可以 一目了然地看出数据的中心值及数据的分布情形。 在制造业,现场的管理干部经常都要面对许多数据,这些 数据大多来自制造加工过程的抽样测量得到,对于这些凌 乱的数据,如果制作成直方图,并借助对直方图的观察, 可以了解产品质量分布的规律,知道其是否变异,并进一 步分析判断整个生产过程是否正常,问题点在哪里,为研 究过程能力提供依据。
统计过程控制标准
统计过程控制标准2007-08-30发布 2007-08-30实施统计过程控制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冰箱工厂规范运用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分析、监控和改进关键工序能力,以达到对关键质量特性预警目的,控制过程质量水平。
本标准适用于工厂工作制造过程关键工序和关键特性的质量控制要求。
2引用标准GB/T4091-2001《常规控制图》3定义3.1 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简称 SPC ,是指利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从而达到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
3.2过程能力:也称为工序能力,是指过程加工质量方面的能力,它是衡量过程加工内在一致性的,是稳态下的最小波动。
3.3过程(工序)能力指数:简称CPK ,是指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得出,数值表示其工序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具体CPK计算方法见4.4.2。
3.4控制图(Control Chart):对过程质量特性记录评估,以监察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的一种统计方法图,图上标有根据那个特性收集到的一些统计数据,如一条中心线,一条或两条控制限(分别用上控制限UCL和下控制限LCL表示)。
它有两个基本的用途:一是用来判定一个过程是否一直受统计控制;二是用来帮助过程保持受控状态。
3.5计量型数据:指某种量具、仪器测定的数据,这类数据可取某一区间内地的任一实数。
如轴的直径,电阻的阻值,材料的强度等,这类特性数据常服从正态分布,通常用两张图(推荐使用 Xbar-R 控制图)。
3.6 计数型数据:指通过数数的方法获得的。
常取 0 , 1 , 2 等非负整数。
如一批产品中的不合格品数,铸件上的气孔数等,这类特性数据只需要用一张控制图(推荐使用 P 控制图)。
3.7子组:用来分析过程能力的一个或多个事件或测量。
通常选用合理分组使得每个子组内的变差尽量小(代表普通原因的变差),同时使得各子组间过程能力的变化(即特殊原因变差)不一样。
合理子组一般由连续的零件组成,尽管有时采用随机抽样。
统计过程控制
4
SPC常用术语解释
名称 平均值 (X) 一组测量值的均值 一个子组、样本或总体中最大与最小值之差 用于代表标准差的希腊字母 过程输出的分布宽度或从过程中统计抽样值(例如:子组均值)的分布宽度 的量度,用希腊字母σ 或字母s(用于样本标准差)表示。 解释
极差(Range) σ (Sigma) 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 分布宽度(Spread )
实施 研究
计划
实施 3、改进过程 改进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 普通原因变差 减少普通原因变差
13
措施
研究
控制图
上控制限
中心限
下控制限 1、收集 收集数据并画在图上 2、控制 根据过程数据计算实验控制限 识别变差的特殊原因并采取措施 3、分析及改进 确定普通原因变差的大小并采取减小它的措施 重复这三个阶段从而不断改进过程
统计过程控制
精益生产,精益标杆学习,丰田学习 更多精益生产资料,精益生产知识库: /repository/ 资料提供:广州策益咨询管理()
SPC介绍前言
工业革命以后,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大 规模生产的形成,如何控制大批量产品质量成为一 个突出问题,单纯依靠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已 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改进质量管理 方式。于是,英、美等国开始着手研究用统计方法 代替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 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博士提出将3Sigma原 理运用于生产过程当中,并发表了著名的“控制图 法”,对过程变量进行控制,为统计质量管理奠定 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19
接上页
对于X 图,坐标上的刻度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应至少为子组均值(X)的最大值与最小 值的差的2倍,对于R图坐标上的刻度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应为初始阶段所遇到的最大极
统计过程控制
13
二、什麽是过程变异?
4.过程变异的分布特性图示:
位置
1月份新招员工身高 分布 6月份新招员工身高 分布
M1
M2
位置差异
位置描述了数据的典型性,如均值、中位数,分布中心等。
14
二、什麽是过程变异?
4.过程变异的分布特性图示:
分布宽度
1月份新招员工身高 分布 3月份新招员工身高 分布
ó 1
ó 2
4
一、什麽是统计过程控制
工业革命以后,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大 规模生产的形成,如何控制大批量产品质量成 为一个突出问题,单纯依靠事后检验的质量控 制方法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 改进质量管理方式。于是,英、美等国开始着 手研究用统计方法代替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方 法。 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博士提出将3Sigma原理 运用于生产过程当中,并发表了著名的“控制 图法”,对过程变量进行控制,为统计质量管 理奠定了理论和方法 基础。
1 定义: 把被调查对象收集到的数据予以分成若干组 (区间)并将分组的数据按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后, 将各组计算后的数据用柱状图的方式作成的图表,是 直方图; 2 作用: u工序能力的评价; u工序(过程)是否处于统计受控的评价; u范围:多数用于计量值数据的分析; u直接目的:不是数据本身,而是为了观 察数据 的整体分布状况;
ó
u 分布形状:基本呈正态分布;(如此则已进行正态性检验) ◆位 置:164.5cm; u分布宽度: ó;
26
习题1:试作直方图认识下列冲孔工序内径变异特性
工序 n 子组号 样本号 冲孔 5 1 管理项目 规格 2 小孔内径 1.20±0.20 3 单位 mm 4 日期 取样频率 5 2004.9.6 次/10min 平均
统计过程控制简介※
3、统计控制状态
①统计控制状态,也称稳态,即过程中只有偶因而无异因产生的变 异的状态。 ②所谓控制都要以某个标准作为基准,一旦偏离了这个基准,就要 尽快加以纠正,使之保持这个基准。SPC就是以统计控制状态 (稳态)作为基准的。 ③推行SPC能够保证实现全过程的预防。一道工序达到统计控制状 态称为稳定工序,道道工序都达到统计控制状态称为全稳生产 线,SPC所以能够保证实现全过程的预防,依靠的就是全稳生产 线。
6、常规控制图的分类及使用场合 常规控制图的分类
分布
控制图代号
X
控制图名称
均值-极差控制图 均值-标准差控制图 中位数-极差控制图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单位不合格数控制图 不合格数控制图
-R
-s
正态分布(计量值)
X
Me-R X-Rs p
二项分布(计件值)
np u
④X-Rs控制图。 多用于下列场合:对每个产品都进行检验,采用自动化检查和 测量的场合;取样费时、昂贵的场合;化工等样品均匀的场合。由 于它不像前三种控制图那样取得较多的信息,所以它检出过程变化 的灵敏度也要差一些。
⑤p控制图。 用于控制对象为不合格品率或合格品率等计数值质量指标的场 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根据多种检查项目综合起来确定不合格 品率的情况,当控制图显示异常后难以找出异常的原因。因此,使 用p图时应选择重要的检查项目作为判断不合格品的依据。P图常用 于控制不合格品率、交货延迟率、缺勤率,差错率等。
统计过程控制讲义(质量工程师考试)
统计过程控制(复习题)1.下述中适合使用常规控制图的是( ).A.提高车间生产能力B.检测不合格品或不合格批C.消除过程中存在的异常因素D.监控并预警工序中存在的变异2.控制图的描点员按规定时间在短期内抽取4件产品组成一个子组进行检测,并将测得的每个产品的特性值在X图上描了4个点,发现其中有1个点出界. 则( ).A.查找出界原因,并尽快消除异常B.剔除出界的点,继续描点C.不能作出判断,作图不正确D.生产过程出现异常,必须停产3.用20个样本绘制X—R控制图,每个样本(子组)样本量5, 已计算得X=33.6, R=6.2, A2=0.577, D4=2.115, D3=0. 今在加工过程中采集了一个样本,观测值为38, 43, 37, 36, 25. 则该样本的( )在控制限内.A.均值和极差都B.极差C.极差不D.均值不4.合理子组原则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集一个子组的样品,主要因为( ).A.尽快计算不合格品率B.尽量缩小组内差异C.希望节省取样时间D.尽快绘制出控制图5.常规控制图的理论基础是( ).A.小概率原理B.试验设计C.指数分布的性质D.对数正态分布的性质E.正态分布的性质6.常规控制图适用于( )的控制.A.批量为25的一批产品的生产B.成批连续生产零件C.车间大批量生产零件D.连续生产流程性材料7.一生产企业要利用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下述中正确的做法是( ).A.选择欲控指标B.收集数据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判断过程是否稳定C.根据欲控质量特性的数据,选取控制图D.确定子组数目和抽取子组的时间间隔及其抽取方式E.按生产顺序从加工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子组绘制控制图8.用均值作控制图监控生产过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多数质量特性值为计量值数据B.可以扩大控制限的范围C.均值可以使部分偶然因素相抵消,从而缩小上、下控制限的距离D.可以判断产品质量特性的平均值是否合格E.提高对异常波动监控的灵敏度9.过程能力指数C pk的公式是( ).A.(UCL-μ)/3σB.(T U-μ)/3σC.(T L-μ)/3σD.(μ-T L)/3σE.(1-k)T/3R10.在何种情形下,控制图需要重新制定?().A.人员和设备均变动B.改变工艺参数或采用新工艺C.环境改变D.更换供应商或更换原材料、零部件E.点子出界11.选择常规控制图依据的主要因素是( ).A.工艺方法B.设备C.控制关键指标的个数D.使用方便E.控制对象的数据性质12.从工程上提高C p的途径有( ).A.减小σB.增大UCLC.由技术决定是否适当加大公差D.减小LCLE.减小偏离度k13.当所考察的质量特性为某企业月工伤事故数时.应选用( )控制图.A.p图B.u图C.X—R图D.X—s图14.合理子组原则包含的内容有( ).A.组内差异由异因(可查明因素)造成B.组间差异主要由偶因(偶然因素)造成C.组内差异既由偶因也由异因造成D.组间差异主要由异因造成15.控制图中控制限的作用有(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A.区分合格与不合格B.区分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C.点子落在控制限内,判断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D.点子落在控制限外,判断过程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16.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则( ).A.表示过程稳定,可预测B.点子无趋势和其他模式C.点子在控制限内随机分布D.过程中存在可查明原因17.某生物制药厂半成品指标的检验时间很长,对它的控制宜采用( ).A.均值—极差控制图B.不合格品率控制图C.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D.不合格品数控制图18.在过程不变的情况下,若控制图中上、下控制限的间隔距离增加, 则( ).A.α减小,β增大B.α增大,β减小C.α增大,β增大D.α减小,β减小19.过程保持在统计控制状态下的好处是( ).A.能及时发现异常因素的影响B.可以使过程能力保持相对稳定C.能将产品的质量特性值保持在公差范围内D.可以使过程的变异保持相对稳定20.若人员和设备已固定,在( )的情况下,控制图需要重新制定.A.现有控制图已经使用很长时间B.工艺参数改变C.环境改变D.上级下达更高指标E.更换了供应商21.在分析控制图阶段,利用X—R图对过程进行分析,该过程输出的质量特性值X服从N(210.5, 1.12). 质量改进小组为进一步改进质量,从明确分析用控制图的主要作用开始,一步一步深入地改进质量,具体如下:(1)分析用控制图阶段主要分析( ).A.是否需要继续抽取样本(子组)B.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C.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是否处于技术控制状态D.是否要扩大规范限(2)若过程的规范上、下限为210±3mm, 则C p=( ).A.0.91B.0.99C.1.33D.0.67(3)若将该过程的标准差1.1减小为0.7, 则新的C p=( ).A.1.67B.1.49C.1.43D.1.30(4)(新的)偏移度k=( ).A.3/8B.2/9C.1/6D.0(5)新的C pk=( ).A.1.40B.1.33C.1.25D.1.19(6)若经过调整,过程中心μ已从210.5mm与规范中心M=210mm重合, 则这时C pk=( ).A.1.43B.1.53C.1.67D.1.80(7)下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此时过程处于技术控制状态B.此时过程尚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C.此时过程可运用控制图进行控制D.此时过程能力仍不足22.某种钢管内径X的规格为210±5mm,生产过程稳定,X服从正态分布N(210, 2.492).(1)过程能力指数C p=( ).A.0.38B.0.61C.0.67D.1.03(2)过程的不合格品率p=( ).A.0.3237B.0.0455C.0.027D.0.00058(3)若过程中心发生偏移,过程中心移至212,但标准差仍为2.49, 则此时过程能力指数C pk=( ).A.0.40B.0.76C.1.08D.0.98(4)经技术革新,使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且标准差降为1.25, 则此时过程能力指数C pk=( ).A.1.33B.1.77C.1.22D.1.48(5)经过质量改进和技术革新后, 过程的不合格品率为(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A.0.063B.0.0063C.0.00063D.0.00006323.某生产车间对轴的外径进行控制,规范限为T U=54mm, T L=46mm, 25个子组,子组样本量为5,计算得X=50.5mm, s=2.5mm, A2=0.577, A3=1.427, B4=2.809, D4=2.115, B3=0, D3=0, C4=0.94, d2=0.4299. 则:(1)X图的上、下控制限分别为( ).A.54.07, 46.93B.50.92, 48.80C.51.94, 49.06D.53.01, 50.55(2)过程能力为( ). A.15.96 B.15 C.31.92 D.12(3) s图上、下控制限分别为( ). A.5.22, 0 B.3.58, 0 C.1.44, 0 D.5.56, 0(4)过程能力指数C pk=( ). A.0.64 B.0.30 C.0.40 D.0.44(5)若收集了3组数据,其平均值分别为51.24, 47.32, 46.93, 则( ).A.可以认为点子在界内随机排列B.点子出界, 判异C.点子在界内非随机排列D.点子均在界内,但无法判断其随机性24.假定电阻合格下限为95Ω, 合格上限为105Ω.(1)一批电阻阻值取自均值100Ω,标准差2Ω的正态总体.Φ(x)为N(0, 1)的分布函数.则合格品率为( ).A.2Φ(2.5)-1B.2Φ(2.5)C.Φ(2.5)D.Φ(2.5)+Φ(-2.5)(2)过程能力指数C p=( ). A.3/5 B.6/5 C.5/6 D.5/3(3)假定电阻合格上、下限不变,另一批电阻阻值取自均值101Ω,标准差1Ω的正态总体. 则C pk=( ).A.4/3B.2/3C.1D.2.33(4)在此状态下说明技术管理能力( ). A.较勉强 B.很差 C.过高 D.很好25.某企业有4个车间,第一车间是手工生产,工艺复杂,属于单件生产车间; 第二车间生产品种相对稳定,但产品质量波动较大,主要因为设备精度达不到要求,企业又无法对设备精度进行改进; 第三车间产量大,生产相对稳定; 第四车间品种单一,产量大,生产质量较为均匀,但检测所需时间长.有关此案例的分析如下:(1)适宜使用常规控制图的车间是( ).A.第一车间B.第二车间C.第三车间D.第四车间(2)若使用均值—极差控制图,更适宜在( )使用.A.第一车间B.第二车间C.第三车间D.第四车间(3)在此车间利用均值—极差控制图对过程进行监控,在确定控制的质量指标时更适宜选择( ).A.对成本影响较大的性能指标B.技术要求高的质量性能指标C.不重要的质量性能指标D.工艺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质量性能指标(4)在抽样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 ).A.取得的子组数目应在25组以上B.抽取产品越少越好C.过程稳定时可以多抽取样本D.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段内获得子组观测值(5)若绘制的控制图,发现有点子出界, 应( ).A.立即停止生产B.立即查找点子出界的原因C.立即重新绘制控制图D.延长控制界线,将分析用控制图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26.在解释C p和C pk的关系时,正确的表述是( ).A.规格中心与分布中心重合时,C p=C pkB.C pk总是大于或等于C pC.C p和C pk之间没有关系D.C pk总是小于C p27.在X图上,如果连续5个点中,有4个点落在中心线同一侧的C区以外,则可能的原因是( ).A.μ变大B.μ变小C.σ变大D.σ变小E.μ和σ不变28.X—R s控制图与X—s控制图相比,下述论断正确的是( ).----------------------------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A.R s图计算简单B.R s图计算复杂C.用R s估计σ的效率较高D.用R s估计σ的效率较低E.X图比X图反应过程波动更灵敏29.p控制图的n=25,UCL=0.28,Cl=0.10,LCL=—. 若n改为100, 则( ).A.UCL=0.19B.UCL=0.145C.UCL=—D.LCL=0.01E.CL=0.00130.轴的直径为2.0±0.01mm, 用X—R图对其直径进行监控,子组大小为5,下列情况中显示过程异常的是( ). A.有一根轴直径大于2.01 B.有一根轴直径小于1.99C.有一子组的均值大于上控制限D.有一子组均值小于公差下限E.控制图上有7个点子连续递增31.下列数据中可以绘制控制图的是( ). A.连续加工过程的巡检数据B.连续加工过程的批验收记录C.从多个供应商处采购的批验收记录D.从某个检验批中抽取100件产品的检验记录E.某个供应商的各类需部件的特性数据32.均值—标准差控制图和其他计量控制图相比,( ).A.均值—标准差图更适用于抽样困难、检验成本大的场合B.标准差图更准确地反映过程波动的变化C.当子组大小大于10时不适于使用标准差控制图D.均值图分析过程中心的波动较单值图更灵敏E.均值—极差图的子组大小应大于均值—标准差图的子组大小33.下列异常现象中可能是由于数据分层不够造成的是( ).A.一点落在A区以外B.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C.连续14点相邻点上下交替D.连续8点在中心线两侧,但无一在C区E.连续15点落在C区内34.设一个电子产品由17个同等复杂且同等重要的部件串联组成,如果该电子产品的C p要求达到0.67, 则 ;(1)要求产品不合格品率p不能大于( ). A.4.6% B.2.3% C.0.27% D.1.35%(2)当对此要求选用抽样方案时,选用的AQL(%)为( ). A.4.0 B.6.5 C.0.4 D.0.65(3)部件的不合格品率p要求不高于( ). A.4.6% B.2.3% C.0.27% D.1.35%(4)当对部件的质量要求选用抽样方案时,选用的AQL(%)为( ).A.0.040B.0.065C.0.25D.0.004035.企业欲用控制图对某零件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需要进行的工作主要有:(1)确定控制图的使用场合和控制对象,须分析( ).A.产品的质量特性和重要程度B.各工序的加工特点和对关键特性的影响程度C.工序的质量状况和加工的规律性D.绘制控制图的人员(2)选择控制图,应考虑( ).A.质量特性数据的性质B.控制图保管的方便性C.控制图的检出力D.检验的成本和取样的难易程度(3)如果选择使用均值—极差控制图,那么,子组大小最好为( ).A.4~5B.10以上C.1D.越多越好(4)在抽取子组时应做到( ).A.过程稳定性好,子组间间隔可以扩大B.过程稳定性差,子组内产品的抽取间隔加大C.子组内产品抽取应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D.子组内产品抽取间隔与子组间间隔尽可能相同(5)在均值图上应使用( )打点.A.每个产品的测量值B.子组均值C.子组标准差D.子组极差36.加工一种轴承, 其规格为10±0.08mm. 要求C pk≥1. 收集25组数据绘制分析用控制图, 未显示异常.计算得到: μ≈10.04mm, σ≈0.02mm.(1)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B.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未处于技术控制状态----------------------------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C.过程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处于技术控制状态D.过程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2)比较经济的改进措施为( ). A.同时调整μ,σ B.调整μ C.调整σ D.μ和σ都无需调整(3)如果只调整μ, 则μ调整为( ),即可满足要求.A.10.00B.10.01C.10.02D.10.03(4)如果只调整σ, 则σ调整为( ),即可满足要求.A.0.010B.0.0133C.0.0150D.0.016737.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意味着( ).A.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合格B.该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C p大于1C .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部份都落在控制图的控制限内D.过程中只存在偶然因素E.控制图上没有点出界和异常排列38.若控制图中有一点出界,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过程可能存在异常因素B.过程存在偶然因素C.过程可能不稳定D.过程没有异常E.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39.要求子组大小相同的计数控制图是( ).A.p图B.np图C.单值—移动极差图D.u图E.c图40.利用过程能力指数可以( ).A.实时监控过程随时间的波动状况B.计算过程的不合格品率C.分析不稳定过程的加工质量D.衡量稳定过程满足技术要求的能力E.分析过程的异常因素41.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更适用于( ).A.产品均匀的场合B.大批量且需对过程变化作出灵敏判断的场合C.需要取得信息多,判断准确的场合D.检验成本较大,检验时间较长的过程E.控制对象为计数值的情况42.检验员用一次抽样方案(80, 0)对连续产品批进行验收,并记录了样本中不合格项和不合格品数,利用这些数据可以绘制( ).A.np图和p图B.单值—移动极差图C.均值—极差图D.c图和u图E.排列图43.下列现象中判定过程异常的是( ).A.一点落在A区以外B.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C.连续15点相邻点上下交替D.连续8点在中心线两侧E.连续14点落在C区内44.利用均值—极差图控制过程,得到X=65,R=2.0,查表得A2=0.577,D4=2.115,D3=0. 从现场采集一组数据,X=67.1,R=5.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 .X在控制限内 B.X在控制限外C. R在控制限内D. R在控制限外E.无法判断45.计量控制图与p图相比,下述叙述正确的有( ).A.计量控制图子组大小要求较大B.计量控制图子组大小要求较小C.p图更为灵敏D.计量控制图对测量器具的精度要求较高E.计量控制图对测量器具的精度要求较低46.在统计过程控制中,偶然因素的特点是( ).A.过程固有的B.非过程固有的C.始终存在的D.对质量影响大E.可以通过质量改进完全除去47.加工一种轴承,其规格为10±0.08mm,要求过程能力指数C pk≥1. 收集25组数据绘制分析用控制图,未显示异常. 计算得到: μ≈10.04mm, σ≈0.02mm.(1).C p为( ). A.2/3 B.4/3 C.1 D.1.5(2)C pk为( ). A.2/3 B.4/3 C.1 D.1.5(3)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判断过程( ).A.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B.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未处于技术控制状态C.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处于技术控制状态D.未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和技术控制状态----------------------------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48.依技术标准,某工艺环节的水份含量为20~22(%). 该厂采用均值—标准差(X—s)控制图对水份含量进行控制.在统计控制状态下,计算得X=21.12, s=0.25,子组大小为5,查表得B4=2.089,A3=1.427.(1)关于对技术标准的以下解释,正确的有( ).A.公差上限为22B.公差为21C.公差下限为0D.公差下限为20(2) s图的上控制限为( ). A.5.28 B.0.357 C.0.522 D.0.250(3)X图的下控制限为( ). A.21.642 B.21.477 C.20.763 D.20.598 (完)----------------------------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
质量专业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必修项目培训习题及参考答案——统计过程控制
质量专业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必修项目培训习题及参考答案统计过程控制一、单项选择题1.控制图的控制限可以用来( B)。
A.判断过程中心与技术要求中心是否发生偏移B.判断过程是否稳定C.判断过程产品是否合格D.判断过程能力是否满足技术要求2.在控制图中,α又称为(B)的错误A.漏发警报B.虚发警报C.错发警报D.不发警报3.若对检验费用高的产品进行控制,最宜选取的控制图为(B)。
A.X-R控制图B.X-R S控制图C.P控制图D.C控制图4.某厂加工手表齿轮轴,为控制其直径,应采用(B)。
A. p控制图B.X-S控制图C.C控制图D np控制图5.统计控制状态是(D)。
A.过程绝对平稳的状态B.没有偶然因素的状态C. 未出现重大故障的状态D.只存在偶然因素而不存在异常因素所造成的变异状态6. 控制图是(C)。
A.一种用于控制成本的图B.根据上级下达指标设计的图C.用于监控过程质量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图D.利用公差界限控制过程的图7.下述控制图中采用两张控制图的是(C)。
A.计点值控制图B.计件值控制图C.计量值控制图D.计数值控制图8.在摩托车的喷漆工序,为了控制喷漆中的疵点,应采用(D)。
A.不合格品率p控制图B.均值X控制图C.极差R控制图D.不合格数np控制图9.过程能力指数应该(B)进行计算。
A.收集一些令顾客满意的数据B.在统计控制状态下收集数据C.在生产过程无偶然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收集数据D.随机收集数据10.在控制图的应用中,由于界内点排列不随机导致的判异使(A)。
A.α不变,β减小B.α增大,β减小C.α减小,β减小D.α减小,β增大11.过程性能指数可以反映出系统当前的实际状态,而(D)进行计算。
A.要求在没有偶然因素的条件下B.要求在未出现重大故障状态下C.要求必须在稳态条件的条件下D.不要求在稳态的条件下12. 当产品质量特性值分布的均值与公差中心重合时,(A )。
A.不合格品率减小,过程能力指数增大B.不合格品率增大,过程能力指数增大C.不合格品率增大,过程能力指数减小D.不合格品率不变,过程能力指数减小13. 移动极差是( D )。
质量工程师练习题—统计过程控制
质量工程师练习题—统计过程控制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 SPC的作用中没有( B )功能.A、判断过程的异常B、进行诊断C、及时告警D、评估和监察2、统计控制状态下生产的好处中不包括(C)A、对产品的质量有完全的把握B、生产是最经济的C、管理的安排是最合理的D、在控制状态下,过程的变异最小3、全稳生产线是指(D)A、一道工序达到控制状态的生产线B、某几道工序达到控制状态的生产线C、有十道以上的工序达到控制状态的生产线D、道道工序都达到控制状态的生产线4、 3σ的公式不是(D)A、UCL=μ+3σB、CL=μC、LCL=μ—3σD、DCL=μ+3σ5、某机器生产电子盘片,为控制其重量,应采用( B )A、不合格品率p控制图B、均值一极差-R控制图C、中位数一极差Me—R图D、不合格品数np控制图6、对过程能力指数Cp值1。
33〉Cp≥1。
00的评价最适当的是( A )A、过程能力充足,但技术管理能力较勉强,应设法提高一级B、过程能力充分,表示技术管理能力已很好,应继续维持C、过程能力不足,表示技术管理能力已很差,应采取措施立即改善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7、控制图不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 A )A、描述B、测定C、记录D、评估8、已知某零件加工的过程能力指数Cp=1.67,Cpk=1.00,该过程的合格品率约为( C )A、99.99%B、99.73%C、99。
86%D、0.27%9、在无偏条件下,双侧过程能力指数Cp的计算公式是( B )A、(UCL-LCL)/6δB、T/6δC、(1-K)T/6RD、(T-M)/3S其中,δ是总体标准差,S为样本标准差, R为平均样本极差,K为偏离度,T为公差范围,M为公差中心。
10、控制图中的第一类错误是指( A )A、生产正常,但点子偶然出界,判异B、过程异常,但点子排列未显示异常,判稳C、错误使用判稳准则D、选择控制图不当11、控制图是对(C)进行测定、记录、评估和监督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一种统计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商品买卖在阿里巴巴软商品交易在阿里巧巧
统计过程控制(SPC)
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缩写为SPC)是由美国休哈特博士于上世20年代提出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SPC已逐渐成为西方工业国家进行在线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根据SPC理论,产品质量特性的波动是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源,质量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通过控制图可以发现异常,通过过程控制与诊断理论(SPCD)可以找出异常的原因并予以排除。
常用的休哈特控制图有均值-极差(x-R)控制图,均值-标准差(x-S)控制图,中位数-极差(x-R)控制图,单值-移动极差(x-Rs)控制图,不合格品率(P)控制图,不合格品数(Pn)控制图,缺陷数(C)控制图,单位缺陷数(u)控制图等。
SPC方法是保持生产线稳定,减少质量波动的有力工具。
近年来,SPC方法获得进一步发展,例如波音公司为了贯彻健壮设计思想,推出了一套新的供应商质量保证规范Dl 9000,主要的变化是要求建立先进的质量体系(Advanced Quality System,缩写为AQS)。
AQS体系将田口的质量损失的概念纳入到生产制造阶段的质量管理之中,提出了一整套与健壮设计相适应的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要求。
AQS体系首先要求确定生产制造阶段产品的关键特性,对这些关键特性及其所涉及的零部件,要求开展工艺健壮设计,以便确定健壮的工艺。
在生产制造中要建立对关键特性的监控措施,除了应用SPC的常规控制图外,AQS给出了三种小批量控制图即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目标控制图和比例控制图,两种改进的控制图即移动平均控制图和几何移动平均控制图,另外还有提高控制图监控灵敏度的一些措施。
根据监控情况和实际需要,改进工艺参数或改进工艺设计,纠正引起质量波动的任何人机料法环的因素,从而实现质量的连续改进。
硬商品买卖在阿里巴巴软商品交易在阿里巧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