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医生门诊诊疗操作规范制度

医生门诊诊疗操作规范制度

医生门诊诊疗操作规范制度一、概述1.1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生门诊诊疗操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1.2 全部门诊医生均应遵守本制度,并负责对患者进行规范的诊疗操作。

1.3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门诊医生。

二、诊前操作2.1 医生在接待患者前需确认患者身份信息,包含姓名、性别、年龄等,确保诊疗记录准确无误。

2.2 医生应自动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用药情况等相关信息,并进行记录。

2.3 医生应认真询问患者症状、体征,进行认真的病情询问和体格检查。

2.4 医生依据患者症状和体征,做出初步诊断,并进行必需的辅佑襄助检查申请。

三、诊疗操作3.1 医生应依据患者的病情,订立合理的诊疗方案,并向患者进行解释和沟通。

3.2 医生应依据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合理选择药物,并遵守药物使用的剂量、频率、途径等要求。

3.3 医生应准确操作各种医疗设备和仪器,确保仪器的正确使用和准确的检测结果。

3.4 医生应依照操作规范,合理使用注射器和针头,保证采血、注射等操作的安全和卫生。

3.5 医生应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如洗手、戴手套、穿工作服等,确保操作环境的干净与安全。

3.6 医生在进行手术操作时,必需遵守手术规范,包含手术准备、手术操作技巧、手术安全等要求。

3.7 医生在予以患者诊疗操作时,应保持专业、耐性、友善的态度,解答患者疑问,并保护患者隐私。

3.8 医生应及时记录诊疗过程、结果和医嘱,并及时与患者沟通诊断和治疗方案。

四、诊后操作4.1 医生应依据患者的病情,订立合理的随诊计划,并向患者进行解释和沟通。

4.2 医生应对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3 医生应将诊疗结果和建议及时记录在患者病历中,并保证病历的完整和准确。

4.4 医生应认真完成诊疗操作后的清洁工作,保持诊疗环境的乾净与卫生。

4.5 医生应乐观参加医院组织的学术沟通活动,不绝提高诊疗水平和专业技能。

4.6 医生应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认真履行职业道德义务。

医院诊疗规范与操作手册制度

医院诊疗规范与操作手册制度

医院诊疗规范与操作手册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的诊疗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确保医疗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医疗诊疗活动,包含门诊、住院、急诊和手术等全过程。

第三条医院诊疗规范与操作手册是医院诊疗管理的基本依据,全部医务人员都必需严格遵守。

第二章诊疗规范要求第四条诊断与治疗1.医务人员应依据患者病情,遵守医学伦理和专业知识,订立科学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医务人员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情、病历、诊断、治疗和察看结果等信息,保护患者隐私。

3.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临床路径,合理用药、避开滥用抗生素等医疗资源,提倡绿色用药。

4.医务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沟通,保持信息畅通。

第五条手术操作1.手术前,医务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并取得患者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2.手术必需遵从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正确的手术器械和消毒料子。

3.医务人员应对手术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

4.手术后,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手术过程、操作人员、手术结果等信息,保证手术质量和安全。

第六条护理管理1.护理人员应依据医生的要求,合理布置患者的护理计划,并记录护理过程和结果。

2.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患者的不适症状,并向医生及时报告。

3.护理人员应遵守感染掌控和消毒规范,确保患者的护理环境卫生。

第三章操作手册要求第七条诊疗操作1.医务人员应熟识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操作要点,遵守医院诊疗操作手册。

2.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和技术,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3.医务人员应依照规定程序进行药物配药、注射和输液,并记录相关信息,确保用药安全。

4.医务人员应依照规定程序执行手术和其他医疗操作,确保操作安全和效果。

第八条紧急处理1.医务人员应接受紧急处理培训,掌握生命体征监测、心肺复苏、急救药物使用等技术和操作要点。

医技科室诊疗操作规范管理制度

医技科室诊疗操作规范管理制度

医技科室诊疗操作规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医院医技科室的诊疗操作规范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的医技科室,包含但不限于检验科、放射科、心电图室等。

第三条定义和缩写1. 诊疗操作规范指医院医技科室在进行各类医疗技术操作时应遵从的标准和程序,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有效和合理。

2. 医技科室指医院内开展各类医学技术工作的部门或科室,包含但不限于检验科、放射科、心电图室等。

第二章诊疗操作规范管理第四条诊疗操作规范的编制和修订1. 医技科室应依据相关标准、指南和规范,订立和修订本科室的诊疗操作规范,并报医院相关部门审核和批准。

2. 诊疗操作规范应包含操作流程、操作要点、操作步骤、质量掌控和安全防护等内容,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五条诊疗操作规范的宣传和培训1. 医院应将诊疗操作规范以书面形式发布,并在医技科室内进行宣传,确保医务人员了解和遵守规范要求。

2. 医技科室应定期组织诊疗操作规范培训,确保医务人员熟识操作流程和要点,并掌握操作的正确方法。

第六条诊疗操作规范的执行和监督1. 医技科室应严格依照诊疗操作规范执行诊疗操作,不得私自修改、跳过或忽视规范要求。

2. 监督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医技科室的诊疗操作进行抽查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 医院对违反诊疗操作规范的医务人员,将依照相关规定进行问责处理。

第七条诊疗操作规范的评估和改进1. 医技科室应定期评估诊疗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进行改进。

2. 医机科室应依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和完善诊疗操作规范,确保规范的科学性和应用性。

3. 医院应建立诊疗操作规范的反馈机制,鼓舞医务人员提出改进建议,并进行合理引入。

第三章诊疗操作质量掌控第八条诊疗操作质量掌控的目标和要求1. 诊疗操作质量掌控的目标是确保医技科室的诊疗操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提高诊疗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诊疗技巧操作规范策略

诊疗技巧操作规范策略

诊疗技巧操作规范策略一、诊疗前的准备工作1. 患者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家族史和既往治疗情况。

2. 设备检查:确保所有诊疗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包括消毒和校准。

3. 环境准备:保持诊疗环境的清洁和安全,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二、诊疗操作规范1. 手卫生:执行诊疗操作前后,医护人员必须进行手卫生。

2. 患者沟通:详细解释诊疗过程,获取患者的同意和合作。

3. 无菌操作: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三、诊疗技巧1. 精确诊断:利用临床经验和辅助检查结果,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操作技巧:掌握各种诊疗操作的技巧,如穿刺、缝合等。

四、风险管理1. 风险评估:对诊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预防措施。

2. 应急预案:制定并熟悉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流程。

3. 患者监测:在诊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五、诊疗后的管理1. 随访计划:制定合适的随访计划,确保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2. 健康教育: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管理、生活方式调整等。

3. 文档记录:详细记录诊疗过程和结果,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六、持续改进1. 质量监控:定期对诊疗操作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2. 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3. 培训更新: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更新诊疗知识和技能。

七、伦理和法律遵循1. 保护隐私:严格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2. 法律遵守:确保所有诊疗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 伦理审查:对可能涉及伦理问题的诊疗操作进行审查和批准。

通过上述策略,可以提高诊疗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保障患者的利益和医疗质量。

门诊医生诊疗操作规范制度

门诊医生诊疗操作规范制度

门诊医生诊疗操作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该规范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门诊医生的诊疗操作,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2.该规范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院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门诊部全部从事诊疗工作的医生和相关人员。

2.全部门诊医生及相关人员在门诊诊疗过程中,必需依照本规章制度执行。

第三条安全责任1.医院门诊部负责人对门诊医生的诊疗操作负有安全责任和监督职责,确保全部操作符合规章制度。

2.门诊医生对自身的诊疗操作负有安全责任,保证专业执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3.门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遵从医疗伦理、敬重患者权益和保护患者隐私。

第二章诊前操作规范第四条职业形象1.门诊医生应穿着整齐、工作服干净,佩戴工作证,并保持良好的仪表和言行举止。

2.门诊医生不得穿着拖鞋、背心等不符合职业形象的服装。

第五条患者登记和档案管理1.门诊医生在就诊前应核实患者身份信息,并及时录入患者登记系统。

2.门诊医生在患者首次就诊时应建立患者电子档案,并对患者的就诊信息进行记录、归档和保密。

第六条患者初诊评估1.门诊医生在患者初诊时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病情。

2.门诊医生应认真记录患者的主诉、病史、体格检查结果等内容,并订立相应的治疗方案。

第七条辅佑襄助检查和检验1.门诊医生依据患者病情需要,合理选择和申请相应的辅佑襄助检查和检验项目。

2.门诊医生应填写相关申请单,并认真记录辅佑襄助检查和检验结果,及时向患者解释。

第八条诊前咨询与告知1.门诊医生应自动向患者解释疾病的性质、诊断和治疗方案,并供应必需的医疗知识。

2.门诊医生应敬重患者的知情权,告知患者治疗风险、费用等相关信息,征得患者的同意。

第三章诊疗操作规范第九条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1.门诊医生应依据患者病情和诊断要求,进行准确的病情鉴定和诊断,订立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2.门诊医生应遵从临床实践指南和医学诊疗规范,乐观采用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一、患者信息核对1.接待患者时核对个人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

2.核对患者临床表现和病史信息,与病历进行比对,避免误诊和误治。

二、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1.手术前进行手卫生,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2.采用无菌操作,在手术区域用无菌酒精消毒。

3.确保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避免交叉感染。

三、正确诊断和评估1.根据患者病史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和评估。

2.针对临床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实验室检验。

四、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和药品1.根据诊断结果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合理使用药物,严格按照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和用药途径进行。

1.手术前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消毒、无菌操作、手术器械准备等。

2.手术过程中注意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

3.手术操作结束后,正确处理手术器械和废弃物,并进行手术区域的清理和消毒。

六、注射操作规范1.检查药物有效期和规格,确保药品质量。

2.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和方法进行注射,避免伤及血管和神经。

3.注射后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并记录。

七、记录和报告1.在病历中准确记录患者信息、诊断、治疗过程和效果等。

2.及时上报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诊疗技术操作规程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它不仅可以确保医疗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还可以有效的规范临床医生的行为和操作,提高临床医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因此,在医疗机构中制定和执行诊疗技术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操作技术,以保证患者的诊疗质量和安全。

另外,医疗机构应注重和扶持科研工作,不断推动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高医疗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医疗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

门诊护理与诊疗操作规范制度

门诊护理与诊疗操作规范制度

门诊护理与诊疗操作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本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确保门诊护理和诊疗操作的质量与安全,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2.本规章制度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医院相关规定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门诊科室和门诊部门的护理人员和医师,以及参加门诊护理与诊疗操作的其他工作人员。

第三条定义1.门诊护理:指对门诊患者供应各种护理服务,包含察看、测量、记录、教育、辅佑襄助检查等。

2.诊疗操作:指门诊医师在门诊诊室中进行的各种医疗操作,包含检查、诊断、治疗、处方等。

第四条职责与权限1.医院管理负责人负责本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2.门诊护理人员和医师应当依照本规章制度进行工作,确保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3.其他工作人员应当乐观搭配门诊护理人员和医师的工作,确保门诊护理与诊疗操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门诊护理操作规范第五条患者接待与记录1.门诊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患者的接待工作,包含询问患者基本信息、核对诊疗卡、引导患者就诊等。

2.门诊护理人员应当准确记录患者的主诉、病史、体格检查结果等,并及时归档。

第六条护理察看与记录1.门诊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察看并及时记录,包含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

2.门诊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并记录相关情况。

3.门诊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发现和报告患者的异常情况,并采取适当措施处理。

第七条护理操作规范1.门诊护理人员应当依照规范操作护理设备和器具,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2.门诊护理人员应当掌握并遵奉并服从相关护理操作的规范,如静脉采血、注射、换药等。

3.门诊护理人员应当遵从严格的洗手和消毒流程,确保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第八条安全防护与事故处理1.门诊护理人员应当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帽子等,确保工作的安全与卫生。

2.门诊护理人员应当掌握常见突发事件和急救知识,能够快速处理各类事故和紧急情况。

3.门诊护理人员应当及时上报和处理发生的事故,如血液暴露、患者跌倒等。

诊疗流程操作规范技术培训

诊疗流程操作规范技术培训

诊疗流程操作规范技术培训诊疗流程操作规范技术培训内容:1. 培训目标:- 提升医护人员对诊疗流程的理解和掌握。

- 强化医护人员的规范操作技能。

- 确保患者安全,提高诊疗质量。

2. 培训内容:- 基础知识:医学伦理、患者权利、医疗安全。

- 诊疗流程:疾病的诊断步骤、治疗原则、转诊流程。

- 操作规范:无菌操作、手术操作、急救操作等。

- 设备使用:医疗设备的规范使用和维护。

- 感染控制:手卫生、消毒隔离、废物处理。

3. 培训方法:- 理论学习:通过讲座、研讨等方式传授理论知识。

- 实践操作:模拟操作、实际操作练习,提高技能熟练度。

- 案例分析:分析真实或模拟的医疗案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 培训对象:- 初级医护人员:医生、护士、医技人员。

- 中级医护人员: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

- 高级医护人员:管理层及专科医生。

5. 培训效果评估:- 理论知识测试:通过笔试或在线测试评估理论学习成果。

- 技能操作考核:通过模拟或实际操作考核技能掌握情况。

- 反馈与改进:收集参训者反馈,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

6. 培训时间与周期:- 定期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培训。

- 持续教育:鼓励医护人员参与持续教育,更新知识。

7. 培训资源:- 教材:提供最新的诊疗操作规范手册。

- 设施:确保有足够的培训设施和设备供实践操作使用。

- 师资:聘请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作为培训讲师。

8. 法律法规遵守:- 确保培训内容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医疗法律法规。

9. 后续支持:- 提供培训后的咨询服务,帮助医护人员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10. 记录与文档:- 记录培训参与情况,包括出勤、考核成绩等,建立培训档案。

通过这样的培训,可以确保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遵循诊疗流程操作规范,提高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患者护理前准备1.核对患者身份、病历号、住院号等患者身份信息,确保与患者身份一致。

2.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3.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疼痛评估等。

4.清洁操作区域,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与卫生。

5.准备所需的器材和药品,确保其齐全、干净无菌。

二、操作过程1.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仪器和方法进行操作,如血压测量、心电图检查、麻醉操作等。

2.操作前确认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3.仔细阅读并按照操作手册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操作环节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根据操作要求和要求,进行准确、规范和标准的操作,如穿刺、插管、开刀等。

5.注意患者的合作与安全,如保持患者的身体稳定、监测患者的反应、给予必要的辅助支持等。

三、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1.根据操作需要合理的选择体位、位置和固定方法,确保操作区域的可操作性和患者的舒适性。

2.注意操作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如手法的轻重、速度的快慢等,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注意观察患者的生理反应和情绪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和干预。

4.遵守感染控制原则,如佩戴手套、戴口罩、洗手等,确保操作的无菌与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5.注意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如操作时的参数设定、仪器校准、导线连接等,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操作后措施1.完成操作后,注意对操作区域进行清洁,并给予适当的伤口处理、包扎等。

2.对患者进行观察,注意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或不适反应,并进行必要的护理措施。

3.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如操作时间、操作方法、患者反应等,并及时报告相关医护人员。

4.对仪器和器材进行清洁与消毒,确保其安全和可靠性,避免交叉感染和设备故障。

5.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操作的结果和注意事项,使其了解并配合后续处理与康复工作。

通过以上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执行,可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医务室诊疗操作规范

医务室诊疗操作规范

医务室诊疗操作规范一、诊疗准备1.医务人员应按时到岗,着装整洁,佩戴工作牌。

2.检查诊疗室的环境整洁,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

3.准备好常用的医疗器械、药品、消毒用品等,确保其处于完好和有效期内。

4.开启电脑等医疗记录设备,准备接诊。

二、患者接待1.以热情、耐心的态度迎接患者,询问患者基本信息和病情主诉。

2.引导患者就座,安抚患者情绪。

三、病史采集1.详细询问患者的现病史、既往病史、过敏史、家族病史等。

2.了解患者的症状发生时间、频率、加重或缓解因素等。

四、体格检查1.按照规范的流程和方法进行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

2.检查动作轻柔、规范,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五、辅助检查1.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等)和影像学检查(如X光、B超等)。

2.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诊断与治疗1.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做出明确诊断。

2.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休息建议等。

3.向患者详细说明治疗方案的内容、作用、用法用量、可能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七、处方开具1.按照规范的格式和要求开具处方,字迹清晰、准确。

2.严格遵守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剂量规定。

八、医疗记录1.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患者的诊疗信息,包括症状、诊断、治疗方案、处方等。

2.医疗记录应妥善保存,便于后续查阅和随访。

九、消毒隔离1.每次诊疗后,对医疗器械和诊疗区域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2.严格遵守医疗废弃物的处理规定,分类收集、存放和处置废弃物。

十、转诊与随访1.对于病情严重或超出医务室诊疗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并协助患者联系转诊事宜。

2.对治疗中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十一、应急处理1.遇到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2.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协助将患者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医技科室诊疗指南操作规范

医技科室诊疗指南操作规范

医技科室诊疗指南操作规范1. 前言
1.1 目的
1.2 适用范围
1.3 术语和定义
2. 医技科室基本要求
2.1 环境要求
2.2 人员要求
2.3 设备要求
2.4 消毒和灭菌要求
3. 诊疗流程
3.1 病人接诊
3.2 病史采集
3.3 体格检查
3.4 辅助检查
3.5 诊断分析
3.6 治疗方案制定
3.7 治疗实施
3.8 随访管理
4. 质量控制
4.1 诊疗质量控制
4.2 设备维护保养
4.3 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
4.4 持续质量改进
5. 文件记录
5.1 病历管理
5.2 数据管理
5.3 档案保存
6. 职业健康与安全
6.1 职业暴露防护
6.2 急救措施
6.3 培训与教育
7. 附录
相关法规、标准和参考文献
以上内容概括了医技科室诊疗指南操作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要求、诊疗流程、质量控制、文件记录、职业健康与安全等方面。

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前期准备1.检查设备和仪器的运行状况,确保可以正常使用。

2.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历资料。

3.根据所需操作的特点准备必要的材料和仪器。

二、操作过程1.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征得患者的同意,说明操作的目的和步骤。

2.根据操作要求,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无菌操作。

3.操作过程中需要佩戴手套和口罩,保持清洁卫生。

4.操作时应准确、规范地操作各种仪器设备,避免不必要的误操作。

5.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出现意外事故。

三、记录和报告1.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应准确记录在患者病历中,包括操作的时间、方法、结果等。

2.如有异常情况或发现问题,应及时向主治医师或上级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对于医疗器械的使用和操作情况,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并记录相应的情况。

四、操作结束后的处理1.清理和消毒相关的器械和设备,保持其清洁和无菌状态。

2.患者操作部位的清洁和处理,如换药、包扎等。

3.妥善处理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确保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五、风险和安全控制1.操作中如存在其中一种风险,则应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以减少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风险。

2.各种可能的风险应提前告知患者,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遇到紧急情况时,医务人员应掌握相应的急救技能和措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六、培训和继续教育1.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2.医务人员应参加相关的继续教育活动,了解最新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以上只是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一些基本要点,具体操作规范还需根据具体的医疗技术进行细化和补充。

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高诊疗效果,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术前准备1.根据手术类型和手术要求,准备所需要的药品、器械、设备等。

2.对手术器械、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

3.对手术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4.审核患者手术同意书,并进行术前评估。

二、操作前准备1.洗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帽子等。

2.核对患者身份,确认手术部位和手术要求。

3.准备手术器械、设备,并进行标识,确保无损坏和过期。

4.对手术器械、设备进行确认,核对其名称、规格和数量。

5.如果需要,解释手术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6.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准备,如清洁手术部位、植入导管等。

三、操作过程1.操作人员按照手术操作顺序和要求进行操作。

2.注重操作技术的规范,准确和有效地完成各个操作步骤。

3.注意手术器械、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方法。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5.病例记录要详细、准确,包括操作过程、药物使用和剂量等。

四、操作后处理1.操作结束后,对手术器械、设备进行清洁、消毒。

2.对手术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3.对患者进行恢复护理,监测并记录其生命体征。

4.根据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和抗感染药物。

5.对手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或相关部门。

6.对手术过程中的随访和复查进行安排和记录。

五、术后随访1.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询问和记录其症状和体征变化。

2.监测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3.根据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指导。

六、错误操作和意外事件的处理1.对于错误操作和意外事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记录具体情况。

2.及时报告医生或相关部门,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护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3.对错误操作和意外事件进行事后分析和总结,做好相关处理措施的改进和完善。

总之,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是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准则,其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注重操作细节,确保每个操作步骤的准确和有效。

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1. 指南目的
本指南旨在规范内科临床诊疗中的技术操作,提供准确、安全、有效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内科医生的临床工作水平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2. 操作规范
2.1 病史采集
- 详细记录患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内容。

- 询问问题时要注意提问技巧和细心倾听,确保获取准确信息。

2.2 体格检查
- 仔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寸口以及可能存在的外在异常表现。

- 全面检查各系统器官,包括心肺、腹部、神经系统等。

2.3 辅助检查
- 根据具体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方法,如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 标本采集和送检时要遵循规范操作,确保样本质量和诊断准
确性。

2.4 诊断与鉴别诊断
- 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疾病诊断和
鉴别诊断。

- 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疾病因素,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2.5 治疗原则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应根据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合理选用。

- 治疗过程中要监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做相应调整。

2.6 随访与复诊
- 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应制定随访计划,定期进行复诊。

- 在随访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治
疗方案。

3.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内科临床诊疗中的技术操作规范,涵盖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以及随访与复诊等方面。

遵循规范操作能够提高医生的临床工作水平,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医疗诊疗技术规范

医疗诊疗技术规范

医疗诊疗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规范医院的诊疗技术操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订立本规范。

2.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规范适用于医院内全部诊疗技术操作。

2.包含但不限于:医学影像、医学检验、手术室、急诊科、病房等。

第二章医学影像第三条设备管理1.医学影像设备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定期检查设备的防护措施,保证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3.建立影像设备使用日志,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记录。

第四条检查操作1.在进行影像检查前,必需核对患者的身份和病历资料,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2.操作者应严格依照检查操作规程操作,确保影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3.操作者应掌握辐射安全知识,合理使用辐射源,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五条影像结果解读1.影像结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解读,解读结果应准确、清楚,并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和协商。

2.影像结果应及时记录在病历中,为临床医生供应依据。

3.解读人员应保持专业水平,不得随便猜测或误导患者。

第三章医学检验第六条样本手记1.手记样本前,必需核对患者的身份和病历资料,确保手记的准确性。

2.在手记样本过程中,应使用无菌器具并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3.手记样本后,必需及时标注和送至检验科室,确保样本的及时处理和准确结果。

第七条检验操作1.检验操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者应掌握相应的检验技术和知识,确保检验的准确性。

2.在进行检验前,必需核对样本的信息,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3.检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检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可靠性和全都性。

第八条结果报告1.检验结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解读和报告,报告结果应准确、清楚,并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和协商。

2.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在病历中,为临床医生供应依据。

3.解读人员应保持专业水平,不得随便猜测或误导患者。

诊疗实践中的操作安全规范

诊疗实践中的操作安全规范

诊疗实践中的操作安全规范在诊疗实践中,操作安全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操作安全规范:1. 手卫生:在接触患者前后,执行无菌操作前后,以及在处理不同患者之间,必须进行手卫生。

2. 无菌技术:在进行任何可能涉及无菌部位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包括穿戴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等。

3. 个人防护装备(PPE):根据诊疗活动的需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面罩、防护服等。

4. 锐器安全:使用后的针头和刀片等锐器应立即放入专门的锐器盒中,避免针刺伤。

5. 患者识别:在进行任何诊疗活动前,必须通过至少两种方式(如姓名、出生日期、住院号等)确认患者身份。

6. 药物安全: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包括正确的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和时间。

使用药物前应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包装完整性。

7. 放射安全:在使用放射性物质或进行放射诊断时,应遵循放射防护原则,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免受不必要的辐射。

8. 设备安全:确保所有医疗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9. 感染控制:遵守医院感染控制政策,包括使用抗菌溶液清洁皮肤,以及在适当情况下使用隔离措施。

10. 手术安全核查:在手术前、中、后进行安全核查,确保手术部位、器械和患者的正确性。

11. 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诊疗活动的信息,包括可能的风险、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12. 紧急情况准备:制定并熟悉紧急情况应对流程,如心脏骤停、火灾、自然灾害等。

13. 医疗记录:准确记录所有诊疗活动,包括操作过程、使用的药物和患者的反应。

14. 持续教育: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提高操作安全性。

15. 沟通与协作: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确保诊疗活动协调一致。

遵守这些操作安全规范有助于减少医疗错误和事故,提高患者护理质量。

医技诊疗操作规范管理制度

医技诊疗操作规范管理制度

医技诊疗操作规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规范医技诊疗操作,本规章制度依据国家医疗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标准和规范编制。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全部医技科室和相关人员,包含医生、医师助理、技术人员等。

第三条医技诊疗操作应遵从医学伦理原则、安全操作规范和科学规范,以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为第一位,确保医技服务质量。

第四条医技科室应建立健全医技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操作规范,定期开展培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二章医技诊疗操作规范第五条医技诊疗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娴熟的操作技术,否则不得从事医技诊疗工作。

第六条医技诊疗操作应在规定的场合和设备条件下进行,必需时应佩戴防护用具,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第七条医技诊疗操作应严格依照医学指南、操作手册和规范要求进行,不得随便更改操作流程或使用不合格的设备和料子。

第八条医技诊疗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与其他科室和医务人员保持及时的信息沟通,确保患者的综合医疗服务。

第九条医技诊疗操作前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告知操作目的、注意事项和可能显现的风险,患者应签署知情同意书。

第十条医技诊疗操作应个体化,依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调整,且应记录认真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便于后续的医疗评估和诊疗工作。

第十一条医技诊疗操作中应注意患者的隐私保护,不得将患者的个人信息和诊疗结果向未经授权的人员泄露。

第十二条医技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应依照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定期进行巡检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第十三条医技诊疗操作人员在操作中应遵从无菌操作原则,保证操作过程的干净和无菌,避开交叉感染的产生。

第十四条医技诊疗操作应遵从手消毒、器械消毒和环境消毒的标准和操作要求,确保消毒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十五条医技操作显现不良事件或事故时,应及时报告,立刻启动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对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

第三章其他要求第十六条医技科室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患者的病历、检验报告、影像资料等档案记录,确保医疗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医院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为确保医院诊疗过程的安全、规范和高效,提高医疗质量,应严格按照以下操作规范进行医疗技术操作。

二、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操作规范1. 注意器械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根据使用手册或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2. 对于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情,要进行认真核对,确保操作与患者信息的一致性。

3. 每次使用前,要对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且无损坏。

4. 操作前应按照要求进行消毒和清洁,特别是需要进行侵入性操作的器械,确保操作环境的无菌状态。

5. 对于涉及到患者体内的器械或设备,需要明确操作步骤和深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操作流程的规范化1. 操作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的治疗过程,对操作流程进行详细的计划和准备。

2. 操作过程中要遵循操作规范,按照标准步骤进行,确保每个环节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进行操作时,要保持操作环境的整洁和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4. 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手卫生和消毒规定,随时保持清洁的操作状态。

5. 治疗结束后,对操作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下一位患者的安全。

四、操作人员的规范要求1. 所有参与医疗技术操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且持有有效的从业资格证书。

2. 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3. 操作人员在进行技术操作前,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正确佩戴手套、面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4. 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沟通畅通,与其他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配合和协作。

5. 操作人员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严禁在操作过程中吃东西、随意交谈或其他与操作无关的行为。

五、非医疗技术操作规范1. 所有非医疗技术操作人员要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严禁擅自修改或忽略规定步骤。

2. 非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检查器械设备是否正常,确认患者信息等。

3.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专注,严禁分心或随意停止操作。

医生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医生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医生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本文是为了确保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以提高诊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而制定的。

所有医生在实施诊疗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以下操作规范。

二、信息收集与医史询问1. 患者信息收集:医生应当主动询问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年龄、性别、过敏史等,以确保准确无误。

2. 详细病史询问:医生应当仔细了解和询问患者的病情及病史,包括症状、持续时间、病程等相关信息,并记录在病历中。

三、体格检查1. 操作流程: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前,应先说明目的和流程,并与患者取得充分的沟通和同意。

2. 规范操作:医生在体格检查过程中需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手法,注意仪器的使用和消毒,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辅助检查1. 检查要求: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需要进行的辅助检查项目,如血常规、尿常规、X光检查等。

2. 检查流程:医生应当在检查前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按照规范操作要求进行。

五、诊断与治疗方案制定1. 诊断标准:医生应当根据临床表现、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制定准确和明确的诊断。

2. 治疗方案:医生应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方法、预期效果和可能的风险。

六、手术操作1. 前期准备:医生应在手术操作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术前讨论、手术环境准备和器械消毒等。

2. 手术操作:医生应当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手术操作,严格遵守手术无菌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措施。

七、药物使用1. 药物选择: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作用特点,选择适宜的药物。

2. 用药安全:医生在用药过程中应准确计算剂量,注意禁忌症、过敏史等,并记录在药历中。

八、术后护理1. 观察监测:医生在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及时记录相关指标。

2. 术后指导:医生应向患者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并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处理方法。

九、医患沟通1. 患者教育:医生应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医学知识和诊疗方案解释,帮助患者理解疾病和诊疗过程,提高治疗依从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皮内注射法
(一)目得
1、作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

2、预防接种。

3、用于局部麻醉得先驱步骤。

(二)准备质量标准
1、着装整洁。

洗手带口罩。

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无菌注射器(1毫升)及针头(4-5号)、无菌持物钳、75%酒精、棉签、弯盘、纱布、药物、污物缸、急救药盒(注射器1副,肾上腺素1支,砂轮1个)。

3、稀释好皮试药物。

(三)操作流程质量标准
1、携用物至床旁,对床号、姓名,向病员解释,询问过敏史,以取得合作。

2、吸药:用酒精棉签消毒瓶塞,待干。

往瓶内注入与所需药液等量得空气,倒转药瓶与注射器,使针头在液面以下,左手食、拇指握住瓶颈,中、无名指与小指与大鱼际肌握住针筒,右手拇指、食指与中指持注射器活塞柄,吸药液至所需量,再以右手食指固定针栓,拔出针头。

3、消毒皮肤:左手食指夹住注射器,拇、中与无名指揭开棉签缸盖,右手持镊取一棉签蘸酒精消毒前臂掌侧皮肤(直径大于5厘米)。

4、排气:将针头垂直向上,轻拉活塞使针头药液流入注射器内,并使气泡聚集在乳头口,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稍推活塞,驱出气体。

5、左手在前臂背侧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在上,与皮肤呈5度角刺入皮内,,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注入药液0。

1毫升。

6、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压。

7、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20分钟后观察结果。

(四)终末质量标准
1、操作熟练,坚持三查七对,皮试液剂量准确。

一次注射成功。

2、口述结果判断及对照试验法。

3、口述过敏反应得应急处理措施。

(五)注意事项
1、皮试前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如对所需注射药物有过敏者不可做过敏试验。

2、配制皮试药液必须用生理盐水,用于不同药物得注射器及针头禁止交叉使用。

3、皮试后观察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阳性者禁用,并在医嘱单或门诊病历上注明过敏。

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得】
采用不同型号得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得腧穴,以调与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得目得。

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得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与屏风等。

【操作方法】
1、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宜于短针得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得进针。

1、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得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得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得腧穴,如腹部得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得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得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得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进针角度与深度
2、1角度:就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得夹角。

2.1.1 直刺:就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斜刺:就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得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就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 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得腧穴,如头部。

2、2深度:就是指针身刺入皮肉得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部位:头面与胸背及皮薄肉少处得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得腧穴,宜深刺。

3、行针基本手法
3、1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

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得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补泻手法
4、1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

多用于虚证。

4、2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

多用于实证。

4、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与捻转得幅度中等,进针与出针用力均匀。

适用于一般患者。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选好腧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腧穴深浅与患者胖瘦,选取合适得毫针,同时检查针柄就是否松动,针身与针尖就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

5、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

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

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

7、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滯针等情况。

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

8、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

9、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

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得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得腧穴。

若怀孕3 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腧穴也不宜针刺。

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得腧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

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

3、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得腧穴不宜针刺。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得患者,不宜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得部位,不宜针刺。

6、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得腧穴,不宜直刺、深刺。

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

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得腧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得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甚则呼吸困难, 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

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得体位,严格掌握进针得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得发生。

7、针刺眼区与项部得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得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得角度,更
不宜大幅度得提插、捻转与长时间得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得不良后果。

8、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得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 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得事故。

皮肤针技术操作规程
【目得】
皮肤针又称“梅花针”、“七星针”,就是以5~7 枚钢针集成1束,固定在针柄得一端,形如小锤,用之叩刺某些穴位得一种疗法。

通过叩刺局部皮肤,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之气,达到防治疾病之目得。

适用于头痛、胁痛、脊背痛、皮肤麻木、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斑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