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
公共关系心理学考试试题
公共关系心理学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 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a.研究公共关系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b.研究人们在公共关系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
c.研究公众的心理需求和满足策略。
d.研究公共关系活动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2. 公共关系活动的目的是什么?a.提高公司或组织的知名度和形象。
b.塑造公众对公司或组织的恶劣印象。
c.建立与公众的积极关系。
d.增加销售和利润。
3. 在公共关系中,影响公众态度和行为表现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个体心理特征和社会文化环境。
b.媒体传播和公众接收。
c.公众参与和组织行为。
d.所有选项都正确。
4. 在公共关系项目中使用心理学原理可以达到以下哪些目标?a.制定有效的沟通策略。
b.建立公众的信任和认同感。
c.解决公众的心理需求。
d.所有选项都正确。
5. 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实验研究和调查问卷。
b.访谈和观察。
c.数据分析和统计。
d.所有选项都正确。
第二部分:简答题1. 解释什么是公共关系心理学。
公共关系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公共关系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的学科。
它关注公共关系活动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并探索影响公众态度和行为表现的心理因素。
公共关系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企业和组织制定有效的沟通策略,建立公众的信任和认同感,从而达到改善形象和增加支持的目标。
2. 说明公共关系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公共关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与公众的积极关系,提高公司或组织的知名度和形象。
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企业和组织可以改善公众对其的认知和评价,增加公众的支持和信任。
公共关系活动对企业和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升其竞争力,增加销售和利润。
同时,良好的公共关系还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更好地应对危机和挑战,确保其持续发展。
3. 举例说明公共关系心理学在实际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应用。
公共关系心理学可以在实际公共关系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一家公司计划推出新产品,并希望获得公众的积极反馈和支持。
心理学考试资料
公共课心理学考试复习提纲、题型及分数分布:考试大纲:第一章导论1、概念: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作用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2、(填空、判断、选择):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摆脱哲学的附庸地位,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人的心理包括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个体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活动、意志活动;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智力、人格)。
行为是对情境的反应;行为反应的三种基本形式:内在生理性反应、外在躯体性运动、反应形式是人的言语活动。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心理的器官(神经系统或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大脑是心理的最重要的器官);心理的产生是脑的反射。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生活中,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反射,第二信号系统反射的例子。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心理现象的观念性;心理活动的主观性;心理反映的能动性(人对外部现实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人要求认识客观现实的本质与规律;能维持与调节目的性的活动);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认为心理的元素主要有感觉、意象、感情三类。
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精神分析学派创立者:弗洛伊德。
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现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发展性、道德性。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刺激变量、个体变量、反应变量。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2020doc
《心理学》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心理学(Psychology)2.课程类别: 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他3.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4.课程总学时:34总学分:25.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类专业(不包括教育系)6.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一、课程简介《心理学》是全校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基础理论课。
课程内容以普通心理学为主,简要介绍普通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是高度简化了的普通心理学。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心理学的体系框架,形成学科思维,为后续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要正确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听课和认真思考,在教师精心的组织下,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理解学科概念和理论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整体系统学习,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正确认识心理学学科性质;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问题意识,形成正确心理观;树立正确世界观,积极主动参与生活与学习。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心理学的对象,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体系、任务和性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
教学重点:科学心理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教学难点:科学心理观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时数:3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概况一、心理学的对象二、心理学的任务和性质三、心理学的体系四、心理学的发展第二节科学的心理观一、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二、心理是脑的机能三、心理受客观现实制约四、心理具有主观性五、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三、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四、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第四节高师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二、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思想工作的效果三、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育科研四、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促进自身发展五、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提高现时的社会适应能力思考题: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2.如何正确理解心理科学的任务?3.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4.科学的心理学包括哪些主要内涵?5.你能说出当前几种主要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吗?第二章注意教学基本要求:理解注意的概念和规律,掌握注意的品质指标,体会注意规律的运用。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库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反映的是感觉的哪种规律…………………………()A、适应B、对比C、联觉D、后像2、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感觉B、知觉 C 、感受性 D、感觉阈限3、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看到绿色使人感到凉爽,这一现象被称为……()A、对比B、联觉C、适应D、后像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关键的步骤是……………………………………………()A、发现问题B、分析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5、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6、当你中途离开电影院时,在强阳光下,反而什么也看不清,慢慢地才能看清,这时人的感觉的()的例子。
A.对比B.明适应C.暗适应D.疲劳7、下列哪一项不是需要的特征………………………………………………………()A、集中性B、对象性C、动力性D、社会性8、甜甜的话语,轻快的音乐,体现的是感觉现象的…………………………………()A、对比B、联觉C、适应D、后像9、天空有大片云彩飘动时,有时人们觉知月亮在云中穿行,好象云彩没动似的,这是…()A、真动知觉B、似动现象C、诱导运动D、自主运动10、欢乐嫌时短,寂寞夜更长,这现象属于……………………………………………()A、运动错觉B、图形错觉C、时间错觉D、空间错觉11、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12.刚刚能感觉到的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是………………………………………()A、绝对感觉阈限B、差别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差别感受性13、煤不管多强的光照射它,我们也认为它是黑的;粉笔在黄昏时看也是白的,说明知觉具有…()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14、上课时,学生边听讲边记笔记,这种活动中体现了的注意品质的………………()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转移15、“础润而雨,月晕而风”反映了思维的……………………………………………()A、间接性B、概括性C、集中性D、指向性16、创造性思维中能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新颖、独特的见解的思维特征是……()A、流畅性B、变通性C、新颖性D、独特性17、“鹤立鸡群”容易引起无意注意,这属于………………………………………()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对比关系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D、刺激物的新异性18、吃糖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很酸;先吃杨梅再吃苹果,感觉苹果很甜,这是因为……()A、感觉的适应B、感觉的对比C、感觉的相互作用D、感受性的发展19、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受到的影响是………………()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干扰抑制D、双重抑制20、对刺激尽可能多地做出反应指的是发散思维的…………………………………()A、流畅性B、变通性C、独特性D、灵活性21、教师上课时,突然飞进一只小鸟,学生均把目光投向它,这属于………………()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注意的转移22、由两个以上的刺激同时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感觉,这一现象称为…………()A、感觉融合B、感觉对比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蔽23、“甜蜜的嗓音”、“沉重的乐曲”是指…………………………………………( )A、情调B、心境C、美感D、激情24、在探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A、兴趣B、权力动机C、交往动机D、成就动机25、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叫…………………………………………………()A、物质兴趣B、精神兴趣C、直接兴趣D、间接兴趣26、“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化险为夷”,这种情绪状态称之为……………………()A、激情B、心境C、情调D、应激27、上课时“左顾右盼”,“交头接耳”。
大一公共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大一公共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行为B. 个体心理过程C. 社会行为D. 个体心理过程及其行为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哪部分代表人的原始冲动和欲望?A. 自我B. 超我C. 本我D. 他我3. 以下哪个不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一个层次?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尊重需求D. 物质需求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费斯汀格D. 皮亚杰5. 以下哪个是学习理论中的经典条件作用?A. 观察学习B. 操作条件作用C. 经典条件作用D. 社会学习6. 以下哪个是情绪理论中的“三因素”理论?A. 詹姆士-兰格理论B. 坎农-巴德理论C. 沙赫特-辛格理论D. 阿诺德的评价-兴奋理论7. 以下哪个不是记忆的阶段?A. 感觉记忆B. 短期记忆C. 长期记忆D. 永久记忆8. 以下哪个是人格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A. 艾森克B. 荣格C. 弗洛伊德D. 马斯洛9. 以下哪个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认知过程B. 情绪调节C. 社会影响D. 语言发展10. 以下哪个是心理测量的主要工具?A. 心理实验B. 心理访谈C. 心理测试D. 心理观察答案:1-5 D C D C C6-10 C D D C 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生物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等。
每个领域都关注人类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如认知心理学研究思维、记忆、语言等认知功能;社会心理学探讨个体与社会互动的心理过程。
2. 解释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并举例说明。
答: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例如,一个学生如果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学习来提高成绩,那么他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3. 描述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区别。
2023年自考专业(公共关系)《公关心理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试卷号:41
2023年自考专业(公共关系)《公关心理学》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50题)1.【多选题】按照传播学者的研究,公众对传播内容是有所选择的,这种“选择性心理”主要表现在()。
A.选择性接受B.选择性注意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认知E.选择性记忆正确答案:ABCDE2.【单选题】增强一个组织凝聚力的关键因素是()A.组织领导人B.组织的利益C.组织成员心理满足程度D.组织的目标正确答案:D3.【多选题】大众传播媒介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A.信息不能及时反馈B.信息流速不能自我控制C.对感官的刺激有限制D.缺乏感情色彩E.信息更容易失真正确答案:ABCD4.【单选题】公关心理学认为,组织的歌曲、徽章属于社会组织形象的()A.软要素B.主观要素C.硬要素D.与人有关的要素正确答案:C5.【单选题】群体促进作用是指在大多数情况下()A.个体在群体中的工作效率往往比个体单独工作时高B.个体在群体中的工作效率必然比个体单独工作时高C.个体在群体中的工作效率往往比个体单独工作时低D.个体在群体中的工作效率必然比个体单独工作时低正确答案:A6.【问答题】知觉是指什么?正确答案: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反映。
7.【问答题】简述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正确答案: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是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双方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1)研究动态的公共关系活动。
即日常的公共关系活动和专门的公共关系活动。
(2)研究公共关系活动行为的发出者(公共关系活动的组织者)-社会组织和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3)研究公共关系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沟通(传播)(4)研究公众对组织形象的主观映像,公众心理与组织心理。
8.【问答题】结合实际分析晕轮效应在公关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正确答案: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由于交往对象的某种特征过于突出而影响了对其其它特点的知觉,从而产生以点盖面的认知偏差。
公共管理心理学(第一章)2016.9
S.弗洛伊德
理论贡献: (1)潜意识 (2)性心理:
力比多、恋父恋母情结 (3)本我、自我与超我 (4)心理防御机制 否认(denial),反应结构(reaction formation),转移(displacement),压抑/ 抑制(repression/suppression),投射 (projection),理智化 (intellectualization),合理化 (rationalization),补偿(compensation), 升华(sublimation),及退化情感 (regressive emotionality)。 (5)人的心理发育阶段理论: 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及生殖期
2008.09-2013.06,华南农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1993.06-2001.11,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任教; 2001.11- 今,
于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任教;
教师个人简介
2007.09-2008.09,于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完成青年
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研修;
四、公共管理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畴
(一)公共管理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
——关于公共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行为的科学 国家 影响 管理者 民族+民族 民众+民众+民众 被管理者 被影响 个体+个体+个体+个体
(二)公共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1、现实社会中公共管理主客体的心理与行为的特征分析
个体 微观点
其他追随者:A.阿德勒( Alfred Adler, 1870-1937 )
O.兰克( Otto Rank , 1884-1939) P.费登(Paul Federn,1871-1950 ) C.荣格( Carl G. Jung , 1875-1961 ) 心灵四层次:个人意识、个人潜意 识、集体潜意识、集体意识
菏泽学院公共心理学统一考试试题(4)
菏泽学院公共心理学统一考试试题(4)( 100分钟 )请注意:一、二、三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四题的答案写在题目下的空白处。
一、判断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对的涂A ,错的涂B )1.直接兴趣是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间接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 )2.人从亮处进入暗室,最初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过一会儿就能看到一些东西,这是视觉的暗适应现象,是视觉感受性降低了。
( )3.意志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 )4.构成梦境的一切素材都是自己曾经历过的事物。
( )5.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人的情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
因此,情绪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身性质的反映。
( )6.人们在头脑中可想象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所以想象不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反映。
( )7.气质有明显的好坏之分,而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 )8.记忆只能反映过去感知过的事物。
( )9.气质具有天赋性、稳定性和不可变性。
( )10.某学生智力年龄为6岁6个月,实际年龄为6岁,他的智商为110。
( )二、单项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把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1.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额叶B.顶叶C.枕叶D.颞叶12.一首乐曲由不同的人演唱,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仍被人知觉为同一首乐曲,这主要是由知觉的()决定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13.婴儿生下来遇到冷空气就哭是()。
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经典性条件反射D.操作性条件反射14.“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一好百好”,说明社会知觉中具有()。
A.首因效应B.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D.近因效应15.“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说明人的()。
A.注意能够分配B.注意分配是有条件的C.注意范围很大D.注意不稳定16.当一个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两种相反的动机时,即想要又怕要的心理矛盾称()。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科目347北师大版)
____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一、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综合》是____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一。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章心理学导论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学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征1.知觉选择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理解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物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3.能力、才能与天才(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参考书目:《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4.《心理学与生活(16版)》.,著.,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03.第二章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一、描述统计(一)统计图表1.统计图2.统计表(二)集中量数1.算术平均数2.中数3.众数(三)差异量数1.离差与平均差2.方差与标准差3.变异系数(四)相对量数1.百分位数2.百分等级3.标准分数(五)相关量数1.积差相关2.等级相关3.肯德尔等级相关4.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5.φ相关二、推断统计(一)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1.概率2.正态分布3.二项分布4.t分布5.F分布6.样本平均数分布7.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二)参数估计1.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2.总体平均数的估计3.标准差与方差的区间估计(三)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的原理2.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3.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4.方差齐性的检验5.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四)方差分析1.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4.协方差分析5.多因素方差分析6.事后检验(五)统计功效与效果量(六)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检验及应用2.可化为一元线性回归的曲线方程(七)卡方检验1.拟合度检验2.独立性检验(八)非参数检验1.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2.相关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九)多元统计分析初步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主成分分析3.因素分析参考书目:《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4.《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甘怡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05.《行为科学统计》.Frederick J.Gravetter,Larry B.Wallnau著.王爱民,李悦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08.第三章心理测量学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一)心理测量的基础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二)经典测量理论1.经典测量理论模型2.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信度的定义;信度系数的估计;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自考大纲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
高纲300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9657 公共关系心理学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公共关系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心理学科,主要研究公共关系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
本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应考者系统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基本概况,掌握公共心理、公共关系心理和组织团体心理的基本理论,并能将所学理论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为公共关系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公共关系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评价目标)本课程共有十一章:绪论,总体概述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价值和研究原则;第一、二、三章论述公共关系主体,第四、五、六、七、八章论述公共关系客体;第九和第十章探讨公共关系媒介。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价值和研究原则等学科概况;2.理解并掌握组织形象的观念、组织领导的形象心理与群体心理。
3.理解并掌握公众的心理特点、公众的角色及社会心理、公众的心理效应和心理变化以及公众心理的引导与沟通。
4.理解并掌握传播关系与传播范式、传播心理与传播策略。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公共关系心理学是在公共关系原理和普通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
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一般包括公共关系学、基础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并掌握公共关系的含义和基本特征,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公共关系心理学的起源、学科性质与特征、研究对象,公共关系心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识记: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②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③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特征。
领会: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起源;②公共关系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价值领会:①研究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2024年心理治疗师考试大纲
心理治疗师考试大纲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用于指导心理治疗师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根据2024年心理治疗师考试大纲,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学基础知识:包括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过程、人格理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行为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2. 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包括常见心理障碍的分类、病因、症状、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3. 心理治疗技术:包括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家庭治疗、心理动力治疗、解决问题治疗等方面的技术。
4. 心理咨询技能:包括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技巧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5. 心理评估技能:包括心理评估的基本方法、工具和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考试形式为笔试,包括单选题、多选题、案例分析和论文等题型。
考生需要掌握以上知识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2心理学大纲2024
心理学大纲2024目录1.导论2.发展心理学3.认知心理学4.社会心理学5.人格心理学6.心理测量与评估7.精神病理学8.心理治疗与干预1. 导论•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研究方法和伦理负责•主要领域和应用2. 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成年发展心理学•老年发展心理学•跨文化发展心理学3. 认知心理学•注意与感知•学习与记忆•思维与推理•语言与沟通•决策与问题解决4. 社会心理学•自我与自我认知•人际关系与亲社会行为•群体和集体行为•社会认知与认知偏差•社会影响与态度形成5. 人格心理学•人格理论与研究方法•人格心理的性格特质•人格与情绪•人格发展与变化•人格心理与心理健康6. 心理测量与评估•测量与测验•心理评估方法•阈值与准确性•积极心理学的测量•测量与评估工具的应用7. 精神病理学•精神障碍与症状•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精神病理学的治疗方法•精神病理学与社会•精神病理学的研究与实践8. 心理治疗与干预•治疗方法和治疗师的角色•心理治疗的流派和理论•心理治疗的技术和策略•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估•心理治疗与患者自我管理以上为《心理学大纲2024》的概要。
本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了解心理学各主要领域的内容,并为未来深入学习该学科提供指导。
课程涵盖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各方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到心理学在个体和社会层面上的重要性,并培养相关的研究和思考能力。
2024北师大心理学347考研大纲
2024北师大心理学347考研大纲
2024年北师大心理学347考研大纲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和应用领域部分。
基础理论部分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内容。
应用领域部分则涵盖了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等领域。
此外,大纲也对应地调整了参考书目和考试大纲。
公共科目参考书中的《心理学与生活》换成了彭聃龄版的《普通心理学》和张厚粲/许燕版的《心理
学导论》。
方向科目参考书《人格心理学》由伯格版换成了许燕版。
相应地,考试大纲也做了调整,例如《心理学导论》部分第一至第十三章基本对应了教材的相应内容。
如需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建议访问北师大心理学考研官网,查阅相关资料。
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
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考试内容
导论 人格心理发展心理源自临床心理社会心理变态心理
管理心理
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 1.变量与控制 2.实验的信度和效度 3.反应时法 4.心理物理学方法 (二)观察法 (三)个案法
第一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概念与历史 第二节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概念及异同 第三节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中治疗关系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 第五节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 (二)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 (三)基本的统计及数据分析方法
第一节正常与异常的界定及标准、重性精神病的界定 第二节焦虑障碍 (一)恐怖症 (二)强迫症 (三)惊恐障碍 (四)广泛性焦虑障碍 (五)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三节心境障碍 (一)单相情感障碍 (二)双相情感障碍 第四节进食障碍
第一节人格的含义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流派与应用 (一)精神分析流派 (二)行为主义流派 (三)认知流派 (四)人本主义流派 (五)特质流派 (六)生物学流派 第三节人格测量 (一)客观测验 (二)投射测验
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横断设计 (二)纵向设计 (三)聚合交叉设计 (四)双生子设计 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精神分析论的心理发展观 (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三)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四)生态系统理论 第三节生理发展
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的大纲
01 考试性质
03 考试内容
目录
02 考试要求 04 方式分值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研大纲是《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的大纲,而《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 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 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公共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样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本题为机读题,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B.冯特C.皮亚杰D.霍尔2.研究心理现象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避免主观臆断,这是研究()。
A.发展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人道主义原则3.教师用红笔批改作业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知觉,这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4.小学生容易记住电影、电视中反面人物的一言一行,这种识记属于()。
A.无意识记B.有意识记C.机械识记D.意义识记5.考试时,学生由于紧张而无法回忆已经记熟的内容,这是记忆的()差。
A.敏捷性B.持久性C.精确性D.准备性6.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7.回答考试中的选择题,主要依靠记忆过程中的()。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8.强烈的、迅速爆发而时间短暂的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B.应激C.热情D.激情9.大学生在公共汽车中主动为老人、小孩让座并体验到快乐,这表现出了学生的(??? )。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责任感10.个体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言行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韧性11.俗话所说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个性的()。
A.独特性B.可变性C.稳定性D.一般性12.一般人的智商多在()。
A.70以下B.70-89之间C.90-109之间D.110-129之间13.大公无私、乐于助人、坦诚、自信等特征是性格的()。
A.态度特征B.理智特征C.意志特征D.情绪特征14.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A.艾宾浩斯B.马斯洛C.罗杰斯D.斯金纳15.胆汁质的学生易形成的品质是()。
公共《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度一、论述题1、论述情绪情感、意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答: 1、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与认知过程相联系。
2、认知过程通过形象或者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绪情感通过体验来反应客观事物。
情绪情感会影响人的认知过程,而人对事物的不同认知也会影响情绪情感。
3、意志与认知的关系:认知是意志的前提。
意志具有目的性,人的目的性不是凭空产生而是认知活动的结果,意志能影响认知过程,人在进行各种认知活动时会遇到各种困难,要克服困难则需要作出意志努力。
4、意志与情感的关系:首先,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其次,意志可以影响情感的发展,使情感服从励志。
2、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进行的。
激发学习动机一般采取以下有效的方式和措施:〔一〕创设问题情境适当分析;〔二〕充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分析;〔三〕适当开展竞赛,分析;〔四〕正确使用表扬与批评分析;〔五〕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正确归因分析3、试分析自己的性格,并说明自己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4、试分析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答:一、家庭影响:1、家庭环境;2、家庭教育方式;3、家庭教育内容;4、父母的期望二、学校影响:1、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2、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教育教学艺术;3、学校环境;三、社会影响:1、社会风气; 2、社会环境; 3、大众传媒;四、学生自身原因:1、闭锁性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4、性意识的发展与道德标准的矛盾5、结合实例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答:1、从学习任务的利用性价值来激发学习动机;2、提出明确要求和相应的期望;3、对学习结果给予及时清晰的反馈与评价;4、把表扬给予努力而不仅仅给予能力;5、注意安排评价、奖惩的频率;6、关心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6、以自身为例,分析自己性格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公共心理学考试题库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一.填空题1.于1860至1879年间,和等人开始采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使之逐渐从哲学、生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论原则有:、分析与综合的原则和。
3.心理学通常从两个方面去研究人的心理,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 指的是来源于现实并为每个人所意识到的各种映象本身,_________ 指的是这种映象存在的方式及其组织。
5.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它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共同的,二是个性差异。
6.心理学于年由费希纳、等人开始采用实验法并逐渐从哲学、生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迄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
7.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主要有两项,它们分别是和。
二.名词解释1.实验室实验三.选择题1.在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中,常用一种方法,即在日常的情境中进行心理实验。
这种方法是:A 观察法B 实验室实验法C 自然实验法D 调查法2.研究男孩和女孩游戏方式的不同,最好采用的方法是:A 实验室实验法B 测验法C 自然观察法D 相关法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1957做的“意向对保持学习材料的影响”的研究,运用了:A、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调查法D、自然实验法4.通过与被考察事物的直接接触,发现问题或事实材料,然后依据一定的理论对现象实质或问题成因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心理调查B、访谈法C、个案法D、观察法5.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条件,在日常活动的情境中主动引起被试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实验室实验B、自然实验C、教育经验总结法D、作品分析法6.在研究心理现象时,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揭示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原则是: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与综合的原则四.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和教育的关系。
第一章答案:一.填空题1.费希纳,冯特;2. 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 心理过程,个性差异;4.心理内容,心理形式;5.心理现象,心理过程;6.1860,冯特;7.理论任务,应用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纲内容(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的是上年的考点一、人的心理☆考核知识点1.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意义★性质:心理是大脑的机能,大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类心理的产生是人与客观世界交互作用的结果。
任务:理论任务,实践任务。
意义:心理学主要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
它从人的心理这个侧面探讨和研究人,其研究的成果可以为所有与人有关的学科,如人类学、社会学、教育、法学,甚至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等,提供参考依据。
例如,在教育学领域中,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的理论、心理发展的理论已经成为教育科学的主要理论依据;现代医学的发展吸收了心理学的成果,已经从过去单纯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性的医学模式;····可见,心理学的理论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从实践上看,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具体的心理问题。
因此,心理学现在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产生了广泛的使用价值。
2. 心理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方法:观察法—优点:生动自如,缺点:被动性。
实验法—优点:比较严密,能重复,研究者比较主动,能做出因果性的推动,缺点:人为性太强。
调查性—优点:了解情况比较确切和丰富,缺点:太费时费钱。
测验法—优点:能从心理进行量化的分析,并可以同时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序。
缺点:难以从中推出因果性的结论。
个案发—优点:对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调查,摸清其心理和行为的前因后果,缺点:只适合个别情况。
☆考核要求1、识记: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过程、能力、气质、性格。
2、简单应用: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方法同上3、综合应用:分析说明心理学研究对象认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喜、怒、哀、惧等)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心理现象:个性心理: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气质(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等)性格(谦虚、乐群、自信、勇敢、毅力等)二、感知觉★考核知识点1.感觉的过程、种类;知觉的种类感觉: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反映。
感觉的过程:种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知觉: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种类: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
1.★感觉规律、知觉的特性规律:一、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的依从性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呈反比例关系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绝对阈限的值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3、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差别阈限的值越小,则差别感受性越大其中,K为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I为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
二、感觉适应的规律: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
三、感觉的相互作用的规律: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
四、感受性的发展: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得到发展,因而教师要尽可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各种感官的训练,使他们的感觉能力得以充分发展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考核要求1. 识记:感觉、联觉、知觉联觉: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联觉,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2. 简单应用:视觉规律及学说: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当我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几秒钟以后才逐渐看清周围的物体,这叫明适应。
明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强光的刺激下感受性降低了。
当我们从光亮处来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若干时间后才逐渐看清周围事物的轮廓,这叫暗适应。
暗适应使视觉器官在弱光的刺激下感受性提高了3. 综合应用:阐述感知觉的规律参上三、记忆☆考核知识点1. 记忆的生理机制、记忆表象记忆的生理机制:★记忆表象:个体感知过的客观事物一旦成为记忆的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脑中㈠记忆表象的特征有:直观性、概括性㈡记忆表象的种类:①根据表象的感知特点,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②根据表象的概括性,可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象2. 记忆的种类㈠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①形象记忆②语言—逻辑记忆③情绪记忆④运动记忆㈡根据储存信息的久暂分类:①瞬时记忆②短时记忆③长时记忆3. 记忆过程、遗忘的规律★记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与重视遗忘的规律:①有意义材料较无意义材料遗忘慢②运用行记忆在充分巩固后不易遗忘③形象的材料不易遗忘④数量大的有意义材料遗忘较快⑤材料达150%的过度学习,记忆效果最佳,超过150%则记忆效果不再有明显增加⑥对一种较长的材料,收尾部分遗忘较少,中间部分遗忘较多⑦两种相似的材料,前后间隔时间很短,容易相互干扰而造成遗忘⑧分散复习较集中遗忘少☆考核要求1.★识记:记忆遗忘再认和重现记忆: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应,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三个环节。
遗忘: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再认:重新感知已感之过的事物时能够认辨出来。
重现:经验过的事物又一次在头脑中浮现或在行动上再做的过程。
2.简单应用:影响识记的因素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①目的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②活动任务、性质对识记效果的影响③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对识记效果的影响④识记方法对识记的影响3.综合应用:分析遗忘产生的原因同遗忘的规律一样四、思维与想象☆考核知识点1. 思维的概念、特点、类型、思维的概念: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思维的反映不同于感知觉的反映,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维的特点:①概括性②间接性③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的类型:①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②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2. 思维的过程思维的过程:①分析与综合②比较③抽象与概括④系统化与具体化3. 概念获得方式概念获得方式:①概念形成②概念同化概念获得的条件:㈠正确对待已有经验①已有经验可以为概念的获得提供感性经验②已有经验中的概念可作为获得科学概念的基础③学生已经掌握的科学的科学概念可以促进新概念的获得㈡正确的使用变式①变式的使用要充分,否则会导致错误的理解②要引导学生对各种变式进行比较㈢恰当使用概念的否定例子㈣适时给概念下定义㈤在实践中运用概念4. 问题解决过程及影响因素★问题解决过程:①问题提出②分析问题③提出假设④验证假设影响因素:①问题中材料的组织形式②定势③功能固着④情绪与动机⑤人际关系5. 创造、想象的概念、种类创造: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明家发明一种新机器、科学家提出一种新理论、艺术家创造出一项艺术品等都属于创造。
创造是一种探索活动。
产生新思想,新产品的一种思维方式、想象的概念:人脑在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种类:①无意想象②有意想象6. 青少年思维品质及其培养★青少年思维品质:①思维的广阔与深刻性②思维的独立与批判性③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青少年思维品质的培养:㈠中学生思维的广阔与深刻性品质的培养①任何深刻的认识都是以丰富而正确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
②应该指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㈡中学生思维的独立与批判性的培养㈢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的培养①在各科教学中都要有速度的要求。
②要教会学生提高速度的方法。
☆考核要求1、识记:思维思维过程2、简单应用:概念获得的条件、3、综合应用: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阐述想象的种类、如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维品质同上五、注意☆考核知识点1. 注意的概念、特点定义: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根据引起注意及维持注意的目的是否明确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注意可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2. 注意的功能:对信息进行选择的基本功能,具有保持的功能,重要的是对活动进行调节与监督。
3. 注意的种类和品质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品质:注意的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清楚的把握到客体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注意保持在某种对象上的时间长短。
其标志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注意的分配性:是指把注意同时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对象或活动上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有目的地、及时地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考核要求1. 识记:注意2. 简单应用:注意的种类3、综合应用:分析注意的品质六、情绪和情感☆考核知识点★ 1.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种类情绪与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情绪:把那些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
情绪的种类:形式—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状态—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把那些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道德性、理智性、美感。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2. 情绪情感在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中如何调节好学生的情绪与情感:(一)情绪情感对学习的影响:情绪情感对人的学习活动的作用具有两面性,既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和增强学习效果,也可能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削弱和减低学习的效果。
一般来说,高兴、快乐、喜悦、热情等积极情绪,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焦虑、痛苦、忧伤、愤怒、冷漠等消极情绪,对学习起阻碍作用。
(二)焦虑对学习的影响:(二)焦虑对学习的影响焦虑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焦虑是对当前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的反映倾向。
它是由于个体受到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致使失败感、内疚感增加,从而形成一种紧张情绪状态。
为了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平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自尊心的维持,特别是要避免对学生施加对其自尊心有严重损伤的刺激。
焦虑对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因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情境而有区别。
焦虑程度过强或过弱都会降低学习效率,中等程度的焦虑学习效率最高。
有一位心理专家曾经对五年级男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他将这些学生分成三组:高焦虑、中等焦虑和低焦虑。
结果表明,中等焦虑组学习成绩显著比其他两组好,而高焦虑组成绩最差。
心理学家柯饮和马文奈的实验也证明了高焦虑者在处理复杂材料时困难更多。
焦虑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还视学习者本身的能力水平而有区别,总之,焦虑对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不同程度的焦虑对知识学习的影响。
由于焦虑是在对个体自尊心有潜在的威胁的情境中产生,因此,焦虑势必会促使个体改变自己目前的唤醒状态,从而动员体内更多的能量,以谋求目标的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