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娱乐迷思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符号分析

合集下载

仿像与奇观_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符号分析

仿像与奇观_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符号分析

仿像与奇观)))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符号分析*u曾庆香2008年8月8日晚8点,中华民族期盼和准备已久的奥运会开幕式隆重举行。

无疑,这场把声光色发挥到极致的开幕式,是一场充满了中国符号、中国元素的真正的视觉盛宴和媒介景观。

仿像与娱乐北京奥运开幕式上,导演张艺谋以/缶阵0开场,既让开幕式的开端气势恢宏,又充分显示中华民族文化的悠久与灿烂。

然而,就在开幕式举办后的第二天,近代史学者章立凡便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文章5缶阵硬伤:错把/鉴缶0当乐器6指出:/-缶阵.中那2008件乐器的原型)))曾侯乙墓出土的铜鉴缶,实为组合器,是由青铜鉴和青铜缶套合而成。

,,专家将其称为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古-暖冰箱.。

这种特制的青铜酒器,无论从形制到材质,都与陶土乐器缶风马牛不相及。

0显然,中国举一国之力花数亿美元举办开幕式,并非是没有懂得缶和鉴缶来龙去脉及真实形状的人出谋划策,而是一种故意的/硬伤0,有意识的/失误0。

因为鉴缶结构复杂,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材质优良,外形美观。

相比之下,作为乐器的陶缶无论做工,还是造型,无论色彩,还是材质,都逊色、脆弱很多。

也就是说,鉴缶的形象更适合打造全世界瞩目的奥运开幕式这一景观,也更适合展示中国灿烂悠久的文化,更能激起全球华人的自豪。

由此可以认为,为了适应表演的景象,张艺谋让鉴缶代替缶出场,从而成为缶的仿像。

仿像是人类通过各种方法、各种途径创制出来的一种形象,它既包括有客观本源的形象,也包括无所指的形象。

如鲍德里亚在5象征交换与死亡6中指出,人类社会出现的仿像依据历史顺序可分为三个等级:一是仿造,是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的/古典0时期的主要模式;二是生产,是工业时代的主要模式;三是仿真,是目前这个受代码支配的阶段的主要模式。

¹在仿像的历史进程中,它与现实之间呈现越来越疏离的趋势。

鲍德里亚在5仿像先行6中指出:(1)形象是对某种基本真实的反映。

(2)形象掩盖和篡改某种基本真实。

(3)形象掩盖某种基本真实的缺席。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奇观美学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奇观美学

整个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期间,一共使用了140余台大功率数码投影设备,使活动影像、视频影像可灵活地出现在表演区、大型道具和“鸟巢”的檐口立面。

刘欢联手布莱曼献唱主题曲《我和你》的舞台———地球的图像造型,也是由DLP投影拼接组成的,“地球”直径18米,升起后高度24米,总重量约16吨。

“地球”设有9条轨道,58名演员沿轨道表演。

上方的星云际会由环绕场馆的DLP投影显示屏幕再现,场内的人员荧光棒星星点缀,营造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圣洁天地。

这是一个经典的构图,也是祈祷幸福、向往未来时通用的国际语汇,表现出不可抵抗的视觉说服力。

面对这样一座巅峰之作,每一个部分都是鲜明的视觉符号,向我们展示无尽的真善美。

———晶莹剔透、舒展自如的画卷代表了造纸术,正是因为有了纸张,人类文明才得以流传后世,席地铺展的画卷上的水墨写意,汉字神韵,蕴涵着“文以载道”的思想,将传承中华文明之寓意传达给每位观众。

国画也是中国对外文化输出的主要形式之一,体现了东方神韵的独特魅力,而最后那幅不可复制的画卷“共同家园”,聚集了五大洲运动员的脚印,由世界人民共同完成,更是一幅最伟大的行为艺术作品。

———活字印刷术使广泛传播和继承人类文明成为现实。

在巨大的舞台上,由活字字模组成的三个不同字体的“和”字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反映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也表达了儒家的人文理念:“和为贵”,使全世界观众对中国这个礼仪之邦所表达出来的大气和洒脱有所领悟。

———指南针使人类航海跃进新领域,地理上的各种大发现随之提出。

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在东西方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让世界第一次知道中国的存在,直接激发起西方世界对中国乃至东方的向往,而这些文化符号在开幕式上定格为美仑美奂的图景,更是让人直接联想到聚集了各国来宾的北京奥运会的历史意义。

———小旗手林浩与世界第一中锋姚明同时出现,不仅在视觉上形成了鲜明的高矮反差,令人眼前一亮,而且揭示了“抗震救灾”的主题,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一个承载了高低互助、强弱相扶人性意义的特殊的视觉符号。

共享的记忆_传统文化与科技美学激荡的媒介仪式——《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符号学分析

共享的记忆_传统文化与科技美学激荡的媒介仪式——《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符号学分析

共享的记忆_传统文化与科技美学激荡的媒介仪式——《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符号学分析共享的记忆:传统文化与科技美学激荡的媒介仪式——《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符号学分析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堪称当代盛事,各种炫目的表演和视觉奇观令人陶醉。

本文将从符号学的角度对这场开幕式进行分析,揭示其中承载的丰富文化符号和现代科技的融合之美。

一、传统文化符号的呈现《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涵盖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符号,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底蕴。

首先,开幕式以中国传统画卷的形式展开,在巨幅屏幕上绘制出了山水江河、古迹建筑等元素,将观众带入了千年文化的氛围中。

其次,传统服饰的运用也是不可忽略的符号。

演员们身着汉服和滑雪服,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延续和创新。

此外,中国书法的出现更是使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独具韵味,将观众带入了传统文化的艺术境界。

二、科技美学与传统媒介的融合不可否认,现代科技给开幕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

无论是高科技的舞台构造,还是激光和灯光的运用,都让观众陷入了视觉盛宴。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无人机的舞蹈表演,数百架无人机组成的各种图案和冬奥会的标志,展示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此外,虚拟现实的技术也在开幕式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观众们可以通过头戴式设备,沉浸于雪山滑雪或冰上曲棍球等运动项目中,仿佛身临其境。

这种科技美学与传统媒介的融合不仅提升了观众的体验,更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共享的记忆与文化认同《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通过符号的呈现和媒介的融合,唤起了观众的共享记忆和文化认同。

首先,开幕式呈现的丰富传统文化符号使观众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增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同时,现代科技的展示也使观众体验到了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增强了对中国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其次,媒介仪式的视觉冲击力和沉浸式体验使观众的情感得到了极大地激荡,加深了观众对冬奥会的热爱和期待。

观众们通过共享这一视觉盛宴,共同创造了属于他们的集体记忆。

《2024年奥运会开幕式伴随文本探析——以北京冬奥会为例》范文

《2024年奥运会开幕式伴随文本探析——以北京冬奥会为例》范文

《奥运会开幕式伴随文本探析——以北京冬奥会为例》篇一一、引言奥运会开幕式不仅是体育盛事的开端,更是文化交流与国家形象展示的重要舞台。

伴随精妙绝伦的视听表演,开幕式的文本与符号承担着传达文化内涵、讲述国家故事的重要职责。

本文以北京冬奥会为例,深入探析奥运会开幕式伴随文本的内涵与价值。

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文本特色1. 文字与语言的运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文本以中文为主,同时融合了多国语言元素。

文字的运用既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也展现了奥运会的国际性。

此外,通过不同的文案,巧妙地展示了冬奥会的主题、奥林匹克精神等核心内容。

2. 符号与视觉元素除了语言文本,开幕式中各种符号与视觉元素也是传达信息的重要手段。

如五环标志、雪花图案等,不仅代表了奥林匹克精神,也体现了主办国对和平、友爱的追求。

此外,色彩的运用、舞台的布景等也构成了开幕式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文本的内涵解读1. 文化传承与国家形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文本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古诗词的引用到传统艺术的展示,再到现代科技的应用,都展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国家的综合实力。

同时,也向世界传递了和平、友爱、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

2. 故事性与情感表达开幕式的文本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故事的讲述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演员的表演、音乐的运用等手段,将一个个故事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情感共鸣。

这种情感的力量,是开幕式文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伴随文本的价值1. 文化交流与传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文本为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提供了平台。

通过这种国际性的赛事,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让世界各地的文化在中国得到传播与交流。

这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2. 艺术价值的体现开幕式的文本与表演融为一体,既体现了艺术的美感,也展现了技术的精湛。

无论是舞台的布景、音乐的运用,还是演员的表演,都体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解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上的“笑脸”

解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上的“笑脸”

解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上的“笑脸”
邓斐文
【期刊名称】《大众商务》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法国结构主义学者列维一斯特劳斯认为,人类通过创造符号与所要表达的意义进行“二元对立”,把外在于人类心灵的客体世界分门别类。

由手在不同类目之间跨界十分重要,因此人类社会制造出一套套跨界仪式,用来舒缓从一种类目跨越到另一类目的困难。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就是一场中国/世界、“我”/“他者”、东方/西方、威胁/和平等一系列二元对立“类目”之间的“跨界仪式”,其中,“笑脸”则是被使用得最为频繁的典型元素。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开幕式表演中的“笑脸”,揭示出这一典型仪式是一种人类通用的“世界语”,主创者希图借此将一个友好的中国形象传递给全世界的观众。

【总页数】2页(P278,280)
【作者】邓斐文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
【相关文献】
1.盛世华章——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 [J], 胡和平
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设想 [J], 胡雪
3.DI7000大功率投影幻灯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的应用 [J], 甄何平
4.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背景大屏幕数字化刍议 [J], 门志平
5.谈武术入奥发展新思路——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说起 [J], 周光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形象塑造视域下文化符号传播对比分析——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例

国家形象塑造视域下文化符号传播对比分析——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例

国家形象塑造视域下文化符号传播对比分析——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例国家形象塑造视域下文化符号传播对比分析——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例近年来,国家形象塑造从政治、经济到文化等各个层面都显得尤为重要。

开幕式作为国际大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例,探讨在国家形象塑造视域下,文化符号传播的对比分析。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中国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一次奥运会开幕式。

开幕式以“和谐之美”为主题,通过大型表演、灯光、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

这一开幕式充分展示了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进一步强化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

2019年12月31日,北京成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承办城市。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但北京的冬奥会开幕式仍然充满期待。

相比2008年奥运会,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在文化符号传播方面有所不同。

首先,2022年冬奥会试图突破传统奥运会视觉形象,以现代科技元素为主要表现手段,强调了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成果和创新能力。

其次,冬奥会开幕式致力于打造独特的冬季文化符号,突出了中国特色的冰雪运动文化,展现了中国是一个全方位的冰雪运动大国。

最后,冬奥会开幕式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传达了中国担当和奉献的形象。

在文化符号的传播方式上,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要通过巨型舞台、人群表演和艺术表演等直接的视觉呈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而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则更加注重通过无人机、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的应用,使观众获得更加丰富多样的观赏体验。

这种方式既符合了当代科技的发展趋势,也展现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强大实力。

在文化符号的选择上,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采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如中国古代的仪式、服饰和建筑等。

27072367_中华文化符号的美学表达与跨文化传播研究——_以北京2022_年冬奥会开幕式为例

27072367_中华文化符号的美学表达与跨文化传播研究——_以北京2022_年冬奥会开幕式为例

中华文化符号的美学表达与跨文化传播研究——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为例何子豪 刘 兰【内容摘要】奥运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为东道主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也为多元文化的跨域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

本文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为例,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中华文化的美学表达和跨文化传播中的创新实践,为今后我国的跨文化传播提出建议。

我国跨文化传播应打造促进受众共情的文化标识,构建虚拟与现实融合的传播场景,创建故事化与视觉化的叙事文本,从而实现中华文化的精准阐释与意象的完美建构。

【关键词】北京冬奥会;中华文化;美学表达;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是指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信息交流、共享和互动的过程。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异质性以及高语境文化自身的复杂性,中华文化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始终存在被解构和误读的风险。

体育活动存在许多运动规范、专业用语等相沿成习的规约符号,为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提供制度性约束,也为身处不同文化背景和圈层的人们的相互了解提供共通的意义文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弥合文化差异、避免传播障碍与隔阂的作用。

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体育赛事,是世界各国进行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场域。

历届奥运会的主办国都会通过一系列程序化的仪式,实现本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共融,进而塑造本国形象。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底色,将高科技嵌入文艺表演与仪式环节,利用多种艺术符号的编码和解码进行中华文化的世界化表达,展现了东方美学,作者简介:何子豪,首都体育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兰,首都体育学院管理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

体现了中国创意和中国智慧。

在新语境下,探索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新路径,意义重大。

一、跨文化传播的新语境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变革,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呈现出冲突与融合的新表征。

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迎来新语境,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浅谈中国元素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应用

浅谈中国元素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应用

浅谈中国元素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应用作者:张鹏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年第04期摘要:“中国元素”是一个符号, 符号背后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可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高度浓缩后的一种象征。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运用了中国传统元素,从而在国际舞台上全面展示中国文化和中国形象,向全世界奉献了一场丰盛的视觉饕餮盛宴。

关键字:传统文化;中国元素;奥运会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071-01“中国元素”与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密切相关,尤其是它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成为设计中的视觉语言。

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

在民族传统艺术宝库中有许多能代表中国民族精神的民族元素,能够突出代表中国民族精神的图形、图像被称作“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北京奥运会上的中国元素:1.奥运会标——中国印2.奥运吉祥物——福娃3.奥运火炬——祥云4.奥运服装——青花瓷5.开幕式——祥云画卷6.开幕式——泼墨山水7.开幕式——活字印刷8.开幕式——中国戏曲9.开幕式——飞天10.开幕式——丝绸之路11.开幕式——太极12.开幕式点火——夸父追日一、击缶一道耀眼的光环,激活了古老的日晷。

独特的多媒体手段,拉开了开幕式的帷幕。

早在夏商时代,就有了击缶的演奏。

此刻,缶面上的灯光和着有节奏的击打依次亮起。

整齐而震撼的声音以光波的律动向我们传递光阴的概念。

和着如鼓般的击打声,场上出现了巨大的光影数字。

两千零八名乐手,一边击缶,一边高声吟诵着五千年前孔子写在论语中的名句。

二、画卷画面中呈现的是散发着中国古典韵味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在清雅的古琴声中,我们看到了一幅画作产生的完整过程——纸张制作、落墨着色、装裱成轴。

影像中的画卷神奇地出现在了场地中间,这幅长达70米的巨大卷轴在我们面前铺陈开来。

琴声悠扬,水墨浸染,充满中国古典艺术的淡雅神韵。

北京奥运会标志解说

北京奥运会标志解说

〓〓【北京2008奥运会】标志全解说〓〓关键词:北京奥运会解说NO.1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会标解读] 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夸张变形,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同时形似现代“京”字,表达出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

以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传达和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

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和韵味有机地融入到“Bei-jing200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

中国印、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3部分之间在布局及比例关系方面近乎完美。

每一部分独立使用时比例合理,不失协调。

NO.2北京残奥运会标[会标解读]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天地人”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图形部分,即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二是“Beijing 2008Paralympic Games”字样;三是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标志。

会徽图形部分,以书法的笔触表现出一个运动的人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又如一个正在鞍马上凌空旋转的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

会徽图形部分同时也可看作是中文的“之”字。

“之”,有出生、生生不息之意,也有到达之意,其字形曲折,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会徽所使用的色彩中,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

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现代人秉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运动的和谐,人的自身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

会徽还以色彩选择充分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

红色,是具有浓重中国特色的“中国红”,体现了“人文奥运”理念;深蓝色,代表着高科技,体现了“科技奥运”理念;绿色,代表着环保,体现了“绿色奥运”理念。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多模态隐喻及其哲学意蕴论析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多模态隐喻及其哲学意蕴论析

[收稿日期]2023-02-14[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基于语料库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 多模态视像化建构研究 (23YJCZH244);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多模态视阈下山西古建筑英译研究 (2020YJ050);山西省教育科学 十四五 规划项目 智慧学习环境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三维教学模式研究 (GH -220136)㊂[作者简介]席蕊(1990 ),女,山西农业大学外语系讲师㊂2024年第1期总第126期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1.2024Total No.126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多模态隐喻及其哲学意蕴论析席蕊(山西农业大学外语系,山西晋中030801)㊀㊀[摘㊀要]基于从隐喻到哲学的内寻逻辑,借助视觉语法㊁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理论,系统考察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模态表征类型㊁模态互动关系㊁多模态隐喻映射类型及其运作机制,窥探开幕式从多模态符号设计选用到多模态隐喻意义建构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特质及其呈现的哲学意蕴㊂研究发现:语言文字㊁图像纹样等多模态符号协同互补,通过跨模态㊁同模态和多模态映射构建了空间隐喻㊁动作过程隐喻等多种隐喻类型,隐转喻良性互动以隐性的方式建构了 和谐共存㊁团结协作㊁兼容并蓄㊁绿色生态 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递着 阴阳化生 天人合一 和而不同 协和万邦 等深刻的中国哲学智慧㊂㊀㊀[关键词]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国哲学;人类命运共同体;多模态隐喻;多模态转喻;视觉语法㊀㊀[中图分类号]H030㊀㊀[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39(2024)01-0097-09㊀㊀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㊁立体㊁全面的中国 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根本遵循㊂举世瞩目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下简称 开幕式 )不仅是一个媒介仪式,更是传递中国五千年赓续不绝中华文化和哲学底蕴㊁推动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跨文化认同㊁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契机㊂开幕式让全世界人民在享受这场视听饕餮盛宴的同时圆满完成了展示中国气质㊁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使命,成为外宣工作的典范,引发了国内学者们的广泛关注㊂目前,此方面的研究聚焦于新闻传播学视角下对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路径的宏观探讨㊂例如,马立明和黄泽敏剖析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逻辑演变及其深层原因[1];薛文婷等从仪式空间㊁意义空间和认同空间三个维度探讨了开幕式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和机理[2]㊂对开幕式多模态符号系统及其隐喻建构抽象理念的微观语言学探索尚不多见,且较少涉及开幕式寓意背后的哲学动因挖掘㊂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引发叙事逻辑从显性表述到隐性赋意的动态演变㊂隐含意义的配置中隐喻起着关键作用[3]㊂隐喻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㊁价值体系和哲学观念[4]㊂哲学是隐喻的逻辑起点㊁认知理据和既定表述㊂开幕式以深厚的中华文化和哲学精髓为底色,综合运用文字㊁图像㊁音乐等多模态符号的合成和叠加构建了宏伟的多模态语篇,通过多模态符号资源的协同互动构建了具有鲜活性㊁叙事性㊁动态性和普遍性的隐喻场景[5],发挥隐喻移情性㊁阐释性㊁劝说性的功能,以隐性方式建构国家形象和 人类命运共同79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体 理念,传递中国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㊂本文基于从隐喻到哲学的内寻逻辑,借助视觉语法㊁认知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理论,系统考察开幕式的模态表征类型㊁模态互动关系,识解各环节典型的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㊁映射类型㊁运作机制和认知理据,以窥探开幕式从多模态符号设计选用到多模态隐喻意义建构折射的中华文化特质及其呈现的哲学意蕴;为从认知㊁社会和哲学三重维度进行更加全面立体的隐喻研究提供启示和参考,扩展多模态隐喻研究的语类多维性和学科交叉性,解构多模态语篇通过具象形象地建构抽象理念的生成逻辑和实践范式,为融媒体时代借助多模态隐喻构建和传播中国故事㊁探索创新型外宣路径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㊂一㊁理论框架㊀㊀(一)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普遍联系性是关联性隐喻的哲学生成逻辑㊂随着Lakoff和Johnson‘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的问世,隐喻逐渐从传统修辞学的窠臼中剥离出来,拓展至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工具,具有思维性和概念性的本质,其实质就是 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6]㊂随着多模态交际手段的普及,运用多种模态符号资源建构意义的话语实践应运而生㊂既然语言是概念隐喻的物质外壳,非语言符号也能够构建概念㊂滥觞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多模态隐喻将囿于纯语言学领域的隐喻研究推向广阔的多模态研究平台㊂多模态隐喻在狭义层面指 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模态来表征的隐喻 [7]24;广义层面指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共同表征目标域和源域的隐喻 [8]㊂同隐喻一样,转喻也存在于多种模态中㊂隐喻是基于相似性的不同概念域的映射,而转喻是发生在同一概念域中的,指 处在邻近关系的两个概念中的一个概念为理解另一个概念提供心理可及性 [9]㊂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关系也日益成为研究热点㊂根据Charles Forceville和Eduardo Urios-Aparisi的观点,在跨域映射意义建构过程中隐喻和转喻是不可分割的, 每个从源域投射到目标域的特征或属性必须首先与源域建立转喻性连接 [7]12㊂转喻发挥先导性和前提性作用,激活隐喻映射所需的源域或目标域,然后再进行跨域映射[10],Goossens把两者的互动称为隐转喻[11]㊂目前,多模态隐喻应用研究涉及的语类包括广告㊁漫画㊁影视作品㊁海报㊁文学作品㊁解说牌和新闻报道等,鲜有对开幕式语类以及抽象理念建构呈现的哲学意蕴的多模态隐喻解读㊂(二)视觉语法视阈下的多模态隐喻冯德正基于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探讨了再现意义㊁互动意义㊁构图意义的多模态隐喻潜势㊂再现意义包括过程㊁参与者及环境等要素,隐喻产生于其中任意常规要素被非常规要素替换的过程[12]25㊂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分别主要由拍摄视角和空间布局来体现㊂从认知隐喻角度看, 拍摄视角和空间布局都可以成为空间隐喻的源域,而它们所构建的图像 读者关系与信息价值则为目标域 [13]㊂此类隐喻的识解高度依赖社会价值体系或人类共有生活体验构成的默认语境㊂根据源域和目标域的模态表征类型,冯德正将多模态隐喻映射类型分为跨模态映射㊁同模态映射和多模态映射三种:跨模态映射指源域和目标域由不同的模态表征;同模态映射分指文字映射或图像映射单独构成隐喻,另一种模态作为源域或目标域的示例或内容起阐释辅助作用;多模态映射中语言和图像映射共存[12]28㊂二㊁开幕式的模态表征类型㊀㊀ 模态 是识读多模态语篇和多模态隐喻的前提㊂Kress和van Leeuwen将 模态 定义为同步实现话语和交流类别的符号资源[14]㊂朱永生认为 模态 是交流的媒介和渠道[15]㊂结合学者们的定义,本文广义地将 模态 界定为所有具有意义潜势㊁参与意义建构的符号资源㊂图像㊁言语㊁文字㊁布局㊁颜色等表意符号都归属其中㊂据此标准,开幕式主要设计并运用了以下模态表征类型: (一)图像纹样模态图像纹样作为视觉模态是开幕式的主体模态㊂通过巧妙的设计运用,这些图像纹样传递了892024年第1期席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多模态隐喻及其哲学意蕴论析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吉祥寓意㊂比如从 腾云驾雾的祥云纹样渐变为剪纸风格雪花的 飞扬 火炬,盘旋上升㊁生生不息,遵从了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结 与 吉 谐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技艺的精髓,中国结有团圆美满㊁永结同心等吉祥寓意,中国结样式的 雪花 表达着人类对 吉祥 团结 的永恒追求㊂寓意坚强㊁和平㊁热情㊁包容的 迎客松 烟火灿烂绽放,欢迎全世界来宾㊂还有以中国传统经典门窗图案为主题的入场纹样,秉承 承天载物 设计理念的尊式火种台,同贺中国虎年春节㊁共襄冬奥盛会的虎头帽等,开幕式上,蕴含深刻寓意的图像纹样比比皆是,处处彰显着中国文化自信㊂㊀㊀(二)语言文字模态语言文字模态包括开幕式视频中的字幕㊁解说词㊁歌词㊁镶嵌在图像模态上的文字等㊂这些语言文字符号作为次要模态与图像纹样主体模态互补协作参与意义建构㊂在多模态隐喻㊁转喻中,语言文字激活目标域,或对源域起阐释说明作用㊂例如,每个中国结小雪花上都有一个国家的名字,锚定图像意义,构建转喻 SNOW STANDS FORNATION(雪花替代国家) ,激活相关雪花隐喻的目标域㊂在‘立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 处暑 时,诗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 阐释小运动员训练的图像,形成源域文字 目标域图像的跨模态映射,构建结构性隐喻 LITTLE ATHLETE ISSEED(小运动员是种子) ㊂㊀㊀(三)几何模态画面中的几何轮廓,如圆形㊁方形和心形等具有深厚的 符号意义潜势 ㊂圆形和方形是中国广博高深哲学思想的物质具象㊂圆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道家学说将万物归于一,这里的 生的一 ,是未分阴阳的浑沌气㊂中国哲学把这浑沌无形之气视为圆㊂易学以太极之圆为天地之大本㊁万物之宗府㊂太极八卦图以圆包裹阴阳,化生万物的阴阳二气在此中运转不息,赋予圆 生命流转㊁孕育万物㊁生生不已㊁循环往复 之隐喻㊂‘华严金师子章“云: 金与师子,同时成立,圆满具足 [16]㊂ 圆满 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圆满融通是一种生命境界和至美状态㊂ 天圆地方 是源于阴阳学说的一种中国古老宇宙观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圆形的天与方形的地二者结合映射阴阳互补平衡㊂此外, 方 作为儒学的理想人格意象,代表 方根精神 ㊂圆方互容,儒道互补,构筑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主流㊂开幕式上代表各国的小雪花紧密相连成一个圆形将大雪花包裹其中,既传递着冬奥会圆满举办的希冀,也表达着各国互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圆融理想的美好愿景㊂(四)造型布局模态开幕式在空间布局上遵从择中原则,造型上讲求均衡对称以符合和谐统一的审美理念㊂无论是舞台布局还是雪花㊁点火台等造型设计都承 中正 ㊁秉 中道 ,重视中轴对称和均衡㊂‘易传“曰: 一阴一阳之谓道㊂ [17]阴阳对称均衡和谐时化生出万物,传统哲学中历来将 中 正 作为共识达成的模范行为准则[18]㊂‘中庸“曰: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㊂ [19]46在中国文化思想流派中占据主流地位的儒家哲学将 中 视为天下之大本,强调 中庸 ,即中和㊂在中轴对称㊁中为至尊的规划布局下,下至建筑院落㊁上至政治伦理错落有序,和谐共生㊂因此,中轴对称布局是开幕式的审美基线㊂例如:以奥运五环为中轴,代表各国的语言文字均衡位于两边(图1);以世界各国引导牌构建的大雪花为中心,各国旗帜和发言人形成正中垂线两侧对等的构图布局(图2)㊂ 和谐共处 的隐喻理念以造型布局模态为介质渗透人心㊂图1㊀各国代表团图2㊀发言人讲话(五)颜色模态颜色是开幕式必不可少的一种模态,不同颜色有不同的寓意,能激发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当我们把颜色域的感知和认识映射到其他认知域99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时,颜色隐喻油然而生㊂开幕式运用了大量颜色模态,主要有绿㊁白㊁红㊁蓝等㊂绿色隐喻生机和希望,白色隐喻和平和纯洁,红色隐喻喜庆和吉祥,蓝色隐喻包容和静谧㊂‘立春“中,绿色发光杆摇动隐喻嫩绿小草随风拂动,颜色模态与解说词语言模态 生机勃勃 相互接力,指向万物复苏的春天㊂(六)声音模态开幕式上的声音模态由非语言音乐㊁解说语音语调和语言发音三部分构成㊂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是体验主义㊂同颜色模态一样,声音模态能激发听者不同的心理体验,声音隐喻由此形成㊂如:常用 听觉 通 味觉 ,说一个人声音很甜;高情态㊁快节奏的音乐和语调隐喻激昂㊁饱满的热情,低沉舒缓的音乐和语调隐喻平和肃静㊂声音模态作为图像模态的辅助模态对其起强化凸显的作用㊂ 红旗传递 环节,9岁的朱德恩用小号吹响‘我和我的祖国“,悠扬沉稳的音乐旋律与庄严肃穆的国旗手手相传仪式完美匹配,表达了人民和祖国不可分割的深情㊂北京冬奥会在百余年的奥林匹克格言 更快(faster)㊁更高(higher)㊁更强(stronger) 中加入了 更团结(together) 一词, together 与其他三个词都以 er 音结束,结构对称排比,读音旋律优美和谐㊂一方面声音模态的和谐性强化文字模态 together 的团结和谐之意,另一方面中国声音加入的和谐性隐喻中国加入世界的和谐性,构建源域声音 目标域文字的跨模态映射隐喻,消解中国威胁论等负面论调㊂三、开幕式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识解㊀㊀基于Forceville和Urios-Aparisi及赵秀凤等国内外学者对多模态隐喻的广义界定及其甄别标准,本文对多模态隐喻的识别条件是:分别被识别为源域和目标域的两个现象分属不同的范畴,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或符号共同表征,可以实现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某些特征㊁内涵或功能映射,构建 A IS B 的隐喻认知公式㊂Forceville等把 A IS B 的隐喻公式扩展为 A-ING IS B-ING ,以体现多模态隐喻的动态性和叙事性㊂多模态转喻的识别条件是:分别被识别为源域和目标域的两个现象发生在同一概念域中,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符号系统或感官模态呈现,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是一个替代操作,构建 X STANDS FOR Y 的转喻格式㊂开幕式共15个节目,参照以上认知机制,对其中的多模态表征类型㊁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及其互动机制进行详尽辨识和解读,并剖析其蕴含的中华文化思想和哲学意蕴㊂囿于篇幅,本文选取典型隐喻进行识解㊂(一)动作过程隐喻动作过程包括动作的发出者和承受者以及过程㊂当动作过程被替换时,就产生动作过程隐喻,这种隐喻通常是一个具体过程映射一个抽象过程[12]26㊂开幕式典型的动作过程隐喻体现在 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以下简称 升国旗 )环节和‘构建一朵雪花“节目㊂升国旗 环节,代表们目光深情地注视着国旗,双手传递国旗,眼动和手动形成矢量,构建再现意义的动作过程(图3)㊂动作过程的必备要素是过程和参与者(发出者和承受者)㊂画面中有少年儿童和成年人,解说词 100多名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以及56个民族的代表 锚定图像,解释画面人物身份㊂这些来自各年龄段㊁各行业㊁身穿不同民族服饰的各族代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缩影,构建部分转喻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STAND FOR THE WHOLE CHINESE PEOPLE(典型代表替代全体中国人民) ㊂崭新的五星红旗转喻 新中国 ㊂人民转喻和国旗转喻分别激活动作过程的发出者和承受者㊂汉语 传承 用 传递 这个具体动作映射传授和继承的抽象过程,构建动作过程隐喻 INHERITING IS PASSING(传承是传递) ㊂参与者转喻和动作过程隐喻互动,形成源域图像 目标域图像的同模态映射,构建动作过程隐喻 THE INHERITING OF PATRIOTISM BY THE WHOLE CHINESE PEOPLE IS THE PASSING OF THE FIVE-STAR RED FLAG BY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全体中国人民传承爱国之情是典型代表传递国旗) ,生动再现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祖国繁荣富强的创举㊂由物质空间的排列布局,凸显的是精神空间的隐喻[20]㊂传递国旗时,代表们不分界限,紧紧围绕着国旗,歌词语言模态 我和我的0012024年第1期席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多模态隐喻及其哲学意蕴论析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与悠扬深沉的音乐模态支持画面,阐释目标域,强化了祖国与人民休戚与共㊁不可分割的鱼水之情,构建源域图像 目标域文字的空间隐喻 EMOTIONAL INTIMACY BETWEENCHINESE PEOPLE AND CHINA IS CLOSENESS BETWEEN FLAG AND REPRESENTATIVES (祖国和人民的亲密关系是国旗和代表们的近距离) ㊂我国人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㊁统一的新型关系㊂这一关系可以追溯到我国传统的 民本 哲学内质㊂中国政治哲学的代表人物荀子有云: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疆,得百姓之誉者荣㊂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㊂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21]㊂由此可见,中国政治哲学历来将 得民心 奉为圭臬㊂国家名字是一个国家概念的重要构成,‘构建一朵雪花“中雪花形状的引导牌上有各个国家的名字,转喻不同的国家㊂雪花引导牌呈圆形向中心聚拢,象征和平的橄榄枝将小雪花编织在一起,最终构建成一朵大雪花,这一具体动作过程映射世界各国融合协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抽象过程(图4)㊂解说词 协和万邦 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画面互补,激活并阐释目标域㊂构成转喻和动作过程隐喻互动形成源域图像 目标域文字的跨模态映射,构建动作过程隐喻 THE BUILDING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FUTURE FOR MANKIND IS THE CONSTRUCTIONOF A BIG SNOWFLAKE BY SMALL SNOWFLAKES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一朵由小雪花融合而成的大雪花) ㊂ 协和万邦 出自‘尚书㊃虞书㊃尧典“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22]㊂尧面对小邦众多㊁万邦林立的社会现实,主张由家族和谐扩展至不同邦族之间的和谐㊂‘中庸“也强调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19]46,‘论语㊃学而篇“曰: 礼之用,和为贵㊂ [23]我国 和谐 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质㊂ 协和万邦 亲仁善邻 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和谐处世之道㊂‘构建一朵雪花“寓意世界各国能够协商合作㊁和谐尊重㊁共生共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㊂(二)实体隐喻放飞和平鸽 环节,伴随着童声合唱歌曲‘雪花“,小朋友们手持白色的和平鸽模型汇集成一个心的形状,将大雪花紧紧包围,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 共同体 ,激活目标域㊂歌词 千万雪花,竞相开放,万千你我,汇聚成一个家 ,用语言模态激活源域 家 ,形成源域语言 目标域图像的跨模态映射,构建实体隐喻 THE WORLD IS A FAMILY(世界是一个家) ㊂‘荀子㊃议兵“ 四海之内若一家 [24],也是将世界隐喻为一个家㊂爱由心生,几何 心形 构建行为转喻 HEART STANDS FOR LOVE(心替代爱) ,说明家是有温度㊁有爱的地方㊂鸽子象征和平,已成世界共识;在中华文化中,鸽子也是信义和家庭和睦的标志㊂‘礼记㊃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㊂ [25]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是根据 身 家 国 天下 这一逻辑主线建构起来的认知体系[26]㊂ 家和万事兴 , 和 对家的重要性可外推至 国 乃至 世界 ㊂在 放飞和平鸽 环节构建 家 隐喻,就是强调 和 对 世界大家庭 的根本凝聚作用㊂如果说‘构建一朵雪花“凸显 和谐 ,那‘雪花“则凸显 和平 ㊂在儒道哲学中, 和谐 与 和平 是 和 统一体的两面㊂500个孩子有动作的统一性,也有自由奔跑时动作的多样性(图5),隐喻 和 不是千篇一律的统一,而是 多样性的统一 和 有序的多样性 ㊂合唱‘雪花“有中英文不同的语言,但是旋律和谐㊁悦耳,与图像隐喻相呼应㊂ 统一性和多样性 的背后是 和而不同 的中国哲学理据㊂‘论语㊃子路“ 君子和而不同[27]蕴涵 和中有同㊁和中存异 的兼容并蓄精神㊂‘礼记㊃中庸“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28],世界这个大家庭要和平兴旺就要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和差异性,包容互鉴㊂在和平鸽汇聚回家时,一只小鸽子拉回掉队的小鸽子,帮它回家㊂这一具体动作过程映射抽象过程,形成源域图像 目标域图像的同模态映射,构建动作过程隐喻 HELPING IS HOLDING HANDS(互助是拉手) ,寓意世界这个大家庭一个都不能少,世界各国要互帮互助㊁共谋发展㊂(三)空间隐喻空间方位感知是一项最基本的能力,当运用诸如上下㊁内外㊁深浅㊁前后㊁远近㊁中心 边缘等101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图3㊀国旗入场图4㊀构建一朵雪花图5㊀雪花表达空间的概念来组织状态㊁情感㊁地位㊁时间等另一个概念系统时,就形成了空间隐喻㊂根据视觉语法理论,构图意义图像的上下㊁左右㊁中心和边缘传递出不同的信息值,分别构建空间隐喻 IMPORTANT IS CENTRAL (重要性是中心位)IDEAL IS UP /REAL IS DOWN(理想是上位/真实是下位) GIVEN IS LEFT /NEW IS RIGHT(已知是左/未知是右) ㊂开幕式上,多模态语篇的空间排列布局构建了浩繁的空间隐喻㊂例如,在‘致敬人民“中,语言模态 几十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 和图像接力,激活源域㊂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是各国人民的一部分,构建部分转喻 REPRESENTATIVES FROMALL NATIONS STAND FOR ALL PEOPLE OF THE WORLD (世界各国年轻人代表替代全世界人民) ㊂画面里年轻人 并肩同行 ,在汉文化语境中这一 步调一致往前走 的具体动作过程映射 共同进退㊁同甘共苦㊁相互支撑依靠 的抽象过程,构建源域图像 目标域语境的动作过程隐喻 SUPPORTING AND RELYING IS WALKING SIDEBY SIDE(支持依赖是并肩前行) ㊂从画面的左边向右边前行,构建空间隐喻 FROM GIVEN /PAST TO NEW /FUTURE IS FROM LEFT TO RIGHT (从已知到未知是从左到右) ㊂影像长河两侧寓意 团结 的中国结逐渐幻化成本届冬奥会的主题口号 一起向未来 (图6),语言模态同图像模态互补接力,激活目标域㊂配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歌词我们同欢乐,我们同忍受, 我们同风雨,我们共追求 阐释目标域㊂部分转喻确定参与主体,动作过程隐喻表明过程,空间隐喻阐明环境要素,三者互动构建源域空间 目标域文字的多模态隐喻 ALL NATIONS SUPPORTING AND RELYING EACHOTHER FORM PAST TO FUTURE IS DOZENS OFYOUNG PEOPLE FROM ALL NATIONS WALKINGSIDE BY SIDE FROM LEFT TO RIGHT(世界人民从过去到未来互帮互助是世界各国年轻人从左向右并肩前行) ,完美契合奥运会口号 一起向未来 ,寓意全世界人民心意相连㊁同舟共济㊁团结互助㊁携手同行,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㊂象征团结㊁和平的奥运五环尺寸巨大(图7),激活源域㊂图像尺寸用来表达重要性的概念域,激活目标域,构建源域尺寸 目标域语境的多模态隐喻 THE IMPORTANT OF UNITY AND PEACEIS THE SIZE OF OLYMPIC RINGS(团结和平的重要性是奥运五环的尺寸) ㊂奥运五环位于画面正上方,基于空间隐喻 IDEAL IS UP(理想是上位)IMPORTANT IS CENTRAL(重要性是中间位) ,隐喻团结㊁和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重要助推力和核心理念,是全人类的理想追求,再次强调 和平团结 是中国亘古不变的文化基因和始终如一的国际关系准则㊂图6㊀致敬人民图7㊀奥运五环201。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之美学赏析-2019年文档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之美学赏析-2019年文档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之美学赏析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体育文艺表演,无不淋漓尽致地展现东道主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地方风俗,表达对世界各国来宾的热烈欢迎,同时也要反映出和平、团结、友谊为宗旨的奥林匹克精神,2008年8月8日晚8时,大型体育文艺表演《美丽的奥林匹克》在沸腾的烟火中出现在“鸟巢”,张艺谋和他的创作团队将一部中华文明的交响诗展现到世人的面前。

它以中华民族特有艺术语言和艺术符号,诠释了中国人民对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展现了5000年中华文明的万千气象,表达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文化信念以及不断进取的民族意志,正是因为如此,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成为中华民族献给人类文明的一朵艺术奇葩,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由欢迎仪式、文艺演出、运动员入场、点燃圣火等篇章组成,本文试从美学角度对这场丰盛的中国古代文明视觉大餐进行深入的文化解读。

一笔墨舞诗,写意之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体育文艺表演中的“文房四宝”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悠久的中华文明,那幅巨大的中国字画卷轴让不少外宾都记忆犹新。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通过展示中国传统书画的书写工具――笔、墨、纸,砚,来追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之根。

当那幅长达147米、宽22米的画卷慢慢铺展在鸟巢体育场中央时,中国文化精髓的“纸”构成了北京奥运会承载着博大文明舞台的意味。

几个黑衣舞者挥洒自如在“纸”上作画,仿佛我国古代书画家运用画笔速度的快慢、提按的节奏,来控制笔锋转换过程中产生的笔迹,继而形成画面的神韵,以求得作画的墨趣,达到写意的境界。

写意的根本在于笔墨的运染,讲究的是笔墨入流、笔法上乘。

将物象因素加入到笔墨创作中,在抽象的笔墨中提炼出创作者的主观感受、审美体验,从而呈现在画面上,表达出一种壮怀激烈或者低缓委婉情怀,便是笔墨的心声。

由此才能将物象中最具有生命力的、最富有美感的气质和精神用丰富而变化的笔墨语言表现出来,既有生动活泼的生命节律,又有文化传承。

这便是中国由来已久的写意画的传统。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化符号诠释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化符号诠释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化符号诠释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向世界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悠久文明的璀璨成就。

而这场壮丽的开幕式中,文化符号的运用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太极图、六道轮回、五兽形态、五环和古文明等几个方面解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的文化符号。

起首是太极图,太极图象征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阴阳”,代表着无限的循环和流淌。

在开幕式中,太极图的巨大旋转与演员们的舞动相呼应,呈现出中华民族宽容和谐的精神。

同时,这也象征着奥运的宗旨——合作与互助,以及奥运会的“对等、友谊、和平”的核心价值观。

接着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佛教中的观点,表示人们在生死循环中不息投胎转世。

在开幕式上,六位小友人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六朝,呈现了中国历史的循环和传承。

这一文化符号传达了中国优秀文化的历史连续和传统传承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中国人对和平与安全的向往。

再来是五兽形态,开幕式中呈现出的五种动物形态代表了以龙、鸟、熊、鱼和麒麟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明的五方面特征。

龙象征着力气和权威,鸟代表着高飞遥翔,熊则是力气与勇气的象征,鱼象征着茂盛与丰裕,麒麟则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这些动物形态的展示表达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和和谐共存的精神,同时也传递了中国人民追求幸福与美妙生活的欲望。

同时,五环也是不行轻忽的一个文化符号。

五环作为奥运会的标志,象征着五大洲团结沟通的精神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影响力。

在开幕式中,五环的组合与演员们的动作将奥运主旨展示在全世界观众面前,传递出了和平、友谊和团结的信息。

最后,古文明也是开幕式中的一大亮点。

从古代中国的传统乐器、舞蹈到书法,都呈现出中国悠久文明的历史积淀。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让世界入迷。

开幕式上的古文明元素使观众更深度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这些文化符号的机灵运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向世界传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精神的卓越价值。

这些符号不仅展示了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对人类共同价值观的表达。

高二议论文:小标志,大含义_450字

高二议论文:小标志,大含义_450字

高二议论文:小标志,大含义_450字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标志,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不要说它们图案简单,实际蕴含的含义可深刻了。

就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两个。

首先介绍的是一爱心标志,它呈方形,底色是鲜艳的红色,中间有一只手,是白色的。

中指和无名指短了一截,似乎是那些身体残缺的人,而其它三根手指直立着,用自己的热情服务于社会。

下面介绍的是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这是一枚金石印,设计中有一个“京”字的造型,经过艺术处理,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欢呼着迎着胜利的人形。

它那优美的曲线,像龙的蜿蜒身躯,讲述着一种文明的过去与未来;又像河流,承载着悠久的岁月与民族的荣耀;还像血脉,涌动着生命的勃勃活力。

会徽中的文字部分(“BEIJING2008”)运用毛笔字体,再加上汉代竹简文字体,两者巧妙地将中国书法之神韵,和汉简中的笔画和韵味有机地融于一体,自然简洁、流畅、洒脱。

解读了这两个标志后,让我对其他标志也产生了兴趣,相信它们同样有许多动人故事和深刻的启示。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化与艺术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化与艺术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化与艺术的渗透摘要:北京奥运会前奏的击缶、烟火与歌唱祖国,表现出一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文化内涵。

开幕式的上半部分则是通过画卷、文字、戏剧、丝路、礼乐五个部分从艺术的角度展现了中华千年文化。

开幕式下半部分是从星空、自然、梦想三个部分展现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主题。

整个开幕式是对中华文明的一个艺术浓缩,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把中华文明渗透到世界人民的心中。

关键词:奥运会开幕式;艺术渗透现代大型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是体育和艺术的荟萃、力与美的交汇,由于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往往征服数万名观众,发展到今天已逐渐成为世界文化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

现代大型团体操表演作为人类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奥运会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和国家现状。

团体操的队形变化是表演中十分重要的要素之一,是通过有目的的、科学而巧妙并有规律的变化,将表演者合理地安排在运动场上,并结合各种动作的表演,形成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来表现团体操的中心思想。

北京奥运会中的团体操队型变化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想象力,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掌声。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根据大连市综合发展现状,选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群众其中30-40岁、40-50岁、50-60岁人群各100人,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各种渠道,搜集、阅读、参考近几年发表的有关团体操和现代生活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2、访谈法走访了附近一些大中院校和其它休闲、健身、娱乐场馆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了访谈,并做了记录。

3、分析比较法通过对各种运动项目的特点、锻炼效果等方面的比较和分析,经归纳整理后,提出在”现代生活方式”中应大力开展和普及大中小型团体操活动。

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奏(一)军乐队和国旗护卫队列队201人组成的军乐队手持乐器已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北侧列队。

在鸟巢南侧的旗杆前,五十六个民族的青年已经簇拥在旗杆两边,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旗护卫队的礼兵们身穿军绿色盛装军礼服已经昂首在旗杆两边列队。

奥运会开幕式中集体记忆的符号化建构

奥运会开幕式中集体记忆的符号化建构

奥运会开幕式中集体记忆的符号化建构摘要:摘要:记忆的再现或是表述,其本质上都是符号化的建构过程,而集体记忆的二次呈现就是一个社会文化建构和符号化叙事的过程。

奥运会开幕式作为大型庆典文艺晚会,通过多种艺术手段,链接历史、记忆和现实,再现了大量的国家集体记忆,对宣传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认同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着重分析了开幕式与集体记忆的种种关联以及奥运会中集体记忆的符号化建构。

关键词:关键词:开幕式;集体记忆;符号化构建;叙事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在《论集体记忆》中指出:记忆是一个与他人、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现象,将记忆的研究角度从个体视角的研究转向了集体视角,并提出“集体记忆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

记忆是一种与他人相关的群体性社会现象,一个人记忆的涌现需要别人的记忆或是群体的记忆的唤起。

而记忆的共享不可能依赖于面对面的娓娓道来,更多的是经过符号化的处理后,更直接、更浅显易懂地唤起共同的回忆,所以记忆的再现或是表述,其实际上就是符号化的建构过程。

人们脑海中的“过去”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群或者组织对其相对应的集体记忆,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建构,社会群体中记忆的唤起往往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现象。

这种社会文化现象中语言系统的构建则仰仗于符号化的叙事。

开幕式是每届奥运会的重要环节,更是世界瞩目的焦点。

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中,除了要按照规定进行一连串的传统仪式之外,还会有极具本国民族特点的艺术表演以达到彰显东道国民俗文化、精美艺术的目的。

开幕式中的艺术表演作为文艺晚会的一种特殊形式说到底也是电视节目的一种,不管从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看,奥运会开幕式都深深的打上了集体记忆的烙印。

1奥运会开幕式为集体记忆的符号化建构提供载体哈布瓦赫提出:“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或群体意识需要提取该记忆的延续性。

”群体意识需要群体性参与才能传承,而群体性的参与则表现为民族层面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社会层面的集体活动的举行,即只有在参与社会中群体性的互动和交往活动时,人们脑海中与之相关的回忆才会重现,并将其渗透到与公众彼此的交流与表达中,以此唤起集体记忆。

北京奥运会释义

北京奥运会释义

东方神韵:妙在似与不似之间-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设计2008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东方神韵,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未定与多义,构成了会徽设计的主导特征;追求言外之旨,韵外之致,把握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内在精蕴;而静中求变、多义共生、激发想象、吁请参与又契合了当代世界文化的潮流。

1. 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性主体图案,这是奥林匹克会徽设计的一大突破与创新。

方案既富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极为鲜明浓郁的中国特色,又体现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的深刻主题和四海欢腾五洲同庆的热烈的狂欢节气氛。

中国篆刻艺术有悠久的传统,最早的篆刻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印是一种授予,也是一种职责,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约定。

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郑重的承诺。

印是诚信的象征。

200 8北京奥运会的会徽选择古老的印信为基体,它代表着世界、奥林匹克大家庭和国际奥组委对于中国对于北京的信任与委托,也代表有着数千年诚信传统的中国向今日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

中国印为这一承诺钤章存证:“世界给我以信任,我给世界以辉煌”,拳拳信义,昭告天下。

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选择了中国传统的喜庆颜色——红色作为主体图案基准颜色。

几千年来,红色一直是中国传统篆刻艺术的本色,本色当行,乃为正典。

赤县神州,红色又是喜庆热烈、激情洋溢的中国色。

它是中国庆典的盛节之色,万民欢乐的喜悦之色。

普天同庆,当红不让。

红色又是朝暾霞彩,旭日辉光,洋溢着青春中国的风采。

它是一部伟大的东方史诗,代表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的红色交响音画。

红色的东方之光将燃起所有人心中的圣火:和平、友谊、平等、自由、光明、幸福和快乐。

2.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篆刻对书体、布局和线条有着精深的要求。

然中国艺术最本质的范畴与构素之一则是含蓄多义,余味无穷。

中国艺术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至境,它既有直接可感的具体形象,又给人的想象和幻想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文化符号学视角下的2022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文化符号学视角下的2022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 文化艺术文化符号学视角下的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冯烨/文2022北京冬奥会在中国虎年春节如约开幕。

历届奥运会开幕式均是主办国展现本国文化、彰显国家风采的契机,此次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亦然。

作为一个在国际社会受高度关注的主办国,本次冬奥会开幕式毫无意外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并引发了国内外观众的热烈讨论。

本文旨在从文化符号学视角分析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的民族语言意识,以期窥得今日中国观世界之想。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如期开幕。

依托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各大社交网络平台,作为家门口的冬奥受到了国内观众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张艺谋太懂中国人的浪漫了”“冬奥开幕审美真的绝了”等词条纷纷冲上热搜,这一现象正说明了本次冬奥开幕式的内容与形式得到了中国人民的认可,完美地展现了现今中国的形象,契合国家的国际诉求,浓缩地勾画了中华民族文化。

在对开幕式解读的采访中,总导演张艺谋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一叶知秋”。

“一叶知秋”是含蓄的,也是以小见大、富含哲理的。

这一思想自千年中华文化延续而来,也贯穿着本届冬奥会的始终。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正是中华文化与冬奥文化碰撞的精彩产物,同时考虑其受众,在呈现上,采用了中华文化符号域、冬奥文化符号域、国际文化符号域中共有的符号系统,成为了一场国内外观众均可享受的盛会。

1 理论框架本文以洛特曼提出的“符号域”概念作为分析的理论基础,语言意识的研究包含于其中[1]。

“符号域”概念受“生物域”概念启迪,讲求其结果与前提统一的综合复杂性,即符号域本身是一个“包含各独立子系统在内的统一的母系统”(结果),也是“诸多子系统存在及发挥功能的前提和条件”(前提)。

“所谓符号域,就是符号存在和运作的空间。

”空间与时间是符号域的重要坐标。

通过将拓扑空间、边界与位移引入文化描写,洛特曼成功建立了文化描写的元语言,即空间概念。

借助符号域,洛特曼建立了文化元语言的统一模式系统,使得确立文化共相成为可能。

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国际隐喻传播

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国际隐喻传播

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国际隐喻传播
宁海林
【期刊名称】《新闻论坛》
【年(卷),期】2022(36)2
【摘要】世界期待中国,中国不负众望,精彩绽放!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由于疫情等原因并没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的盛大场面,节目也不是很多,但开幕式表演精彩纷呈,令世界瞩目。

除了数字技术令人惊艳外,隐喻传播也使开幕式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实现了国际传播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简单说,隐喻传播就是在传播活动中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理念、精神。

隐喻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使传播效果更好。

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更容易获得认同,尤其在国际传播活动中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页数】1页(P1-1)
【作者】宁海林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宁波大学现代传播研究院;浙江省传播学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2.质量管理小组——最富有价值的创新动力——中国质量协会会长、北京
2007年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组委会主席陈邦柱在北京2007年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3.在第十五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国际骨矿研究学术会议开幕式的致辞(北京)4.WTO与中国:北京国际论坛(2007)开幕式致辞集思广益扩大合作增进友谊为北京市商业服务业持续发展做贡献5.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在WT0与北京北京国际论坛(2003)开幕式上的致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化与艺术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化与艺术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化与艺术的渗透摘要:北京奥运会前奏的击缶、烟火与歌唱祖国,表现出一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文化内涵。

开幕式的上半部分则是通过画卷、文字、戏剧、丝路、礼乐五个部分从艺术的角度展现了中华千年文化。

开幕式下半部分是从星空、自然、梦想三个部分展现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主题。

整个开幕式是对中华文明的一个艺术浓缩,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把中华文明渗透到世界人民的心中。

关键词:奥运会开幕式;艺术渗透现代大型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是体育和艺术的荟萃、力与美的交汇,由于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往往征服数万名观众,发展到今天已逐渐成为世界文化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

现代大型团体操表演作为人类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奥运会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和国家现状。

团体操的队形变化是表演中十分重要的要素之一,是通过有目的的、科学而巧妙并有规律的变化,将表演者合理地安排在运动场上,并结合各种动作的表演,形成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来表现团体操的中心思想。

北京奥运会中的团体操队型变化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想象力,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掌声。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根据大连市综合发展现状,选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群众其中30-40岁、40-50岁、50-60岁人群各100人,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各种渠道,搜集、阅读、参考近几年发表的有关团体操和现代生活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2、访谈法走访了附近一些大中院校和其它休闲、健身、娱乐场馆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了访谈,并做了记录。

3、分析比较法通过对各种运动项目的特点、锻炼效果等方面的比较和分析,经归纳整理后,提出在”现代生活方式”中应大力开展和普及大中小型团体操活动。

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奏(一)军乐队和国旗护卫队列队201人组成的军乐队手持乐器已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北侧列队。

在鸟巢南侧的旗杆前,五十六个民族的青年已经簇拥在旗杆两边,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旗护卫队的礼兵们身穿军绿色盛装军礼服已经昂首在旗杆两边列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