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与系统育种

合集下载

5 选择与选择育种

5 选择与选择育种
1 定义 选择育种(breeding by selection) :对现有品 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鉴定、选择并 通过试验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又称 系统)优中选优,简便有效: a 利用自然变异材料,省去人工创造变异环节 b 优良个体多是同质结合体,不需几代的分离 和选株 c 个别性状上有提高,其他性状都保持原品种 优点
因此,单株选择更适合于自花授粉作物。
(2)混合选择 在群体中选择在经济性状和形态性 状相对一致的一批单株,混合脱粒,下 一年混合播种的方法。 混合选择的品种是个混合物。
混合选择
注:图片引自四川农业大学精品课网站
不同类型作物的混合选择
① 自花授粉作物的品种群体混合选择后, 个体基因型趋于纯合化,起到淘汰劣株的 作用,但不能进行单株后代测验。 ② 常异花授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品种选 择后,既保持高生活力,又保持群体的遗 传多样性,使群体得到改良。
(2)品种自然变异的原因 a 自然异交引起基因重组:作物品种在引种及繁 殖推广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异交。 b 自然突变:包括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突变的 发生;植株和种子内部生理生化变化引起的自 发突变;块根和块茎作物的芽变等。 c 新育成品种群体本身不纯合
2 纯系学说
丹麦植物学家约翰逊(Johannsen,W.L.)提出 自花授粉作物的原始群体是由许多基因 型不同的纯系组成,从这样的原始群体中选 择可以得到许多纯系,选择是有效的。如再 从分离出来的纯系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 纯系学说具有重要的育种指导意义,也 有局限性。
因此,混合选择更适合于常异花和异花授粉作物 的品种群体改良。
二 鉴定的作用、原则及方法
1 鉴定的作用
鉴定是进行有效选择的依据,是 保证和提高育种质量的基础。
2 鉴定的一般原则

系统育种方法

系统育种方法

(三)一次混合选择法 一、
生产田 种子田
选择优良单株
混合脱粒留种
进行比较试验
原品种 混选品种 标准品种
图3. 一次混合选择法
(四)多次混合选择法
选择优良单株
生产田 种子田
混合脱粒留种 混合种植,混合选择 混合脱粒留种 混合种植,混合选择 混合脱粒留种 整齐一致,进行品种试验
原品种 混选品种 标准品种
图4. 多次混合选择法
(五)集团混合选择法
原始品种群体
按类型分别混合选择,分别脱粒保存
集团1
集团2 原品种
集团3
各品种与原品种的比较试验
当选集团与标准品种比较试验
淘汰品种 标准品种 当选品种
图5. 集团混合选择法
(六)改良混合选择法
原始群体
选择优良单株,混合脱粒
原始群体
选择优良单株分别脱粒 进行株系比较试验 选择优良株系混合脱粒
①明确株选应注意的目标性状 等还不够,还得细化。 ②分清目标性状的主次和轻重 标大胆合理取舍。 ③所定各性状的当选标准适当 考虑目标、供选材料性状的变 有明确的目标次序,按照目 仅大的方面如丰产性、品质
异程度和株选方法等。
④减少环境饰变误差和排除生物学混杂干扰 现型的影响和杂交等影响。 减少环境对表
从混杂的原始群体中选取典型优良(或变异)单株,混合
留种,下一代播种在混选区里,与标准品种(当地优良品 种)和原始群体的小区相邻栽种,进行比较鉴定。
3.单株选择指从原始群体→选择优良单株→下一年种成株系→
分别与标准品种比较
4.两种方法比较 混合法优点: 简便易行,成本低,可结合生产进行,适宜于品种复优变纯, 异花授粉不容易导致生活力衰退。 缺点: 难于对亲本的每个单株进行遗传性优劣的鉴定,无法消除环 境饰变所引起的选择误差,选择效果较差。

生猪的系统育种方法

生猪的系统育种方法

生猪的系统育种方法
生猪的系统育种方法
随着人们对生猪品质和养殖效益的不断追求,猪肉的需求量也在逐年
增加。

生猪的系统育种方法是提高生猪养殖效益和品质的关键。

那么,生猪的系统育种方法有哪些?本文将为您进行详细介绍。

一、遗传改良
遗传改良是实现生猪高产和繁殖性能改良的基本途径。

通过遗传学原理,选取表现良好的猪种,实行人为控制,获得更加优良的猪种。

生猪遗传改良的关键在于选种,包括单元选种和家系选种两种方式。

单元选种是指对一个单位进行选种,例如肉猪单元,选取表现好的个
体进行繁殖;家系选种是指对某个家系内的个体进行选择,例如选取
同一公猪下的仔猪。

二、胚胎移植
胚胎移植是将优良猪的卵子或胚胎移植到优质母猪体内,使其发育成
为新的猪种。

这种方法可以缩短繁殖周期和提高品质和数量。

胚胎移植的步骤包括卵泡刺激、采集卵子、体外受精和胚胎植入等。

此外,胚胎移植的成功率也和技术和质量等因素有关。

三、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技术,通过对生猪基因进行编辑和改造,使其表现更好的性状。

例如,户外养猪场单元中的猪种可以通过基因
编辑产生更快的增重和更高的耐高温的抗病性。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精准编辑,而不是传统的选种方法,因此更加
高效和精确。

总之,生猪的系统育种方法是提高生猪品质和养殖效益的关键。

通过
遗传改良、胚胎移植和基因编辑等方法,我们可以获得更加优良的猪种,提高生猪的养殖效益和提高人们的健康饮食。

第三节系统育种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系统育种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系统育种的程序和方法一、系统育种的方法进行系统育种必须掌握以下技术环节的要点:1、选择的对象从生产上大面积栽培的品种中进行选择最为有效。

这类品种具有较多的优良性状,产量较高,品质较好,适应性较强。

实行优中选优,以保持和提高其优良性状,克服其不良性状,最容易见效。

而且大面积栽培的品种,长期种植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会发生多种多样的变异,为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容易选出更好的品种。

从选择对象的来源看:一般在自然条件特殊、栽培水平不高、地方品种尚有一定利用价值的地方。

从地方品种中能较快地选育出新品种,而且能较好地适应当地的特殊自然条件;杂交育成的品种一般经济性状较好,但遗传稳定性相对较低,异质性相对较高,容易出现优良的变异类型,可加以选择利用;外地引进品种在与原产地不同的生态条件下,容易产生变异,同时它们又多是杂交品种,本身的经济性状又较好,也是系统育种的好材料。

2、选择标准除了根据育种目标之外,在选择实践中还要注意以下要求:第一,选择目标性状。

选择时要根据品种优缺点和当地生产的需要,明确哪些优良性状是要保持和提高的,哪些不良性状是必须克服的。

第二,选择突出的新性状。

对于一些既定目标中没有包括的优良变异性状如抗病性、抗虫性等,也要严加保留。

这一点要经常注意。

第三,综合性状。

选择育种时要在综合性状优良的基础上,重点克服原品种存在的个别缺点。

忽视综合性状只突出单一性状的选择,不会选育出有推广价值的优良品种。

3、选择的数量关于选择群体的大小和选株数量,总的原则是由多到少,由粗到精,逐步挑选优株优系。

系统育种是建立在自然变异的基础上,出现可遗传变异的频率不高,而出现优良变异的机率更小,为增加选择优良变异株的可能性,供选择的群体应尽可能的大,并从中选择尽可能多的单株。

一般说来,在改良品种时,选择的群体愈大,选株的数量愈多,成功的可能性也愈大。

但经验丰富的育种家,对作物品种的习性和性状具有敏锐的鉴别能力,常在田间选择为数不多的个别优异单株或单穗,单独繁殖比较。

系统育种名词解释

系统育种名词解释

系统育种名词解释
系统育种是指通过遗传学、生物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综合应用,对具有不同遗传特征的物种进行杂交和选择,以达到改良和培育品种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系统育种中常见的名词解释:
1. 基因型:个体在遗传上的表现,包括其基因组成和表达方式等。

2. 表型:个体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是基因型和环境的综合结果。

3. 杂交:将不同品种或物种的个体进行交配,产生新的组合,以获得更好的性状和性能。

4. 选择:从一定数量的个体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和性能的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

5. 突变:基因发生变异,导致个体出现新的性状或变异性状。

6. 同源染色体:一对染色体中两条染色体的基因组成和排列相同。

7. 异源染色体:不同种或不同基因来源的染色体。

8. 杂种优势:杂交后的后代表现出比父本更优秀的性状和性能的现象。

9. 同胞系:同一组杂交或选择繁殖的后代,具有相同的基因组成,可以用于育种。

10. 纯系:经过多代自交或有性繁殖后,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群体。

以上这些名词是系统育种中常见的术语和概念,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有助于理解系统育种的原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育种工作,提高作物和畜禽的产量和品质。

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

姜远茂副教授等从大紫樱桃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岱 红樱桃,具有早熟、果大、较抗裂果、色艳、品质优和丰 产等优点,2002年通过了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品种审 定。
2、特点
与芽变选种比较,实生选种具有 如下特点: ①变异普遍 ②变异性状多 ③变异幅度大
因此,实生选种在新品种选育方面的潜力巨大。
二、实生选种的程序与方法
第四代:
1980年,从新红星等品种 中选出首红(Redchief)等一 批着色早、短枝、浓红、高 桩、五棱突起明显、市场竞争 力强的新一代品种。
彭福田副教授等选育的金久红桃新品种, 具有果个大、外观美、品质优及耐储运等显 著优点,已大面积示范推广。
三、芽变的特点 1、芽变的多样性 2、芽变的重演性 3、芽变的稳定性 4、芽变的局限性 5、芽变的多效性 6、芽变的嵌合性
入选 品系
初选阶段
复选阶段
决选阶段
1、初选阶段
(1)发掘优良变异 可采用实地调查、群众选报等 多种形式,发掘优良变异。 (2)分析变异,筛除饰变 在异地高接鉴定之前进 行科学分析,以筛除饰变,节省土地、人力和物 力。可根据下列情况进行分析: ① 变异的性质,如属于质量性状,一般是芽变; ② 变异的范围,如枝变,且是扇形嵌合体,一定 是芽变; 很可能是芽变。
一、芽变与芽变选种 二、芽变选种的意义 三、芽变的特点 四、芽变的细胞组织学基础 五、芽变选种的方法
一、芽变与芽变选种
芽变(sport)来源于体 细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物质 变异,这种变异的细胞发生 于分生组织中,就形成变异 芽。只有当变异芽萌发成枝 或被无意识地用来繁殖成新 地植株,并且在性状上表现 出与原品种的性状有明显差 异时,才易被发现。所以芽 变总以枝变或株变的形式表 现出来。 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不能遗 传的变异叫饰变。 芽变选种就是对芽变发生 的遗传变异进行选择,从而 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 无核白葡萄的无性系变异

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
教学目标
1、了解选择育种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了解选择育种的程序与方法。 3、了解自然变异的原因。
一、选择育种:是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
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 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 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单株选择育种 又称系统育种,对典型的白花授粉作物又 可称为纯系育种。
二、选择育种的方法与程序
(一)、主要技术环节
1.选择对象 大田推广品种、即将推广品种、外地引进品 种、 杂交育成的品种
2.选择的目标
在保持原品种综合性状优良的基础上,克 服原品种存在的主要缺点。
3.选择群体的大小和选株的数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群体越大,数量越多,成功可能性越大。 选株数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两方面: ①选择对象的变异程度 ②选择者对品种的特征特性的熟悉程度 和观察鉴别能力
5.变异、遗传和选择的关系 变异是选择的基础;遗传是选择的保证; 选择促进变异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6.优点 ①优中选优,简单易行 ②适合群众育种 ③能保持原品种对当地生态条件适应性
7.缺点 ①不能有目的的创造变异 ②有利变异少,选择率不高 ③应用连续个体选择时,容易导致遗传基 础贫乏,对复杂的条件适应能力差。 ④改进提高的潜力有限
作业: •
1.什么是选择育种?有什么优缺点? • 2.选择育种的全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1、 选择:就是对育种材料选优去劣。
对人工和自然产生的变异群体,根据育种目标 要求和表现型,选择优良的基因型,固定优良性状。
2、选择育种是农作物育种最简易、最基本、最快速 和最有效的途径
3、选择育种的实质(原理): 就是利用自然变异(可遗传),进行优中选优, 连续选优,使品种不断得到改良和提高。 4、自然变异的原因: 一是自然异交引起的基因重组; 二是环境条件、植株或种子内部的生理和生化 反应、块茎和块根的芽变; 三是新育成品种中的变异;

作物育种学 名词解释

作物育种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人工培育的某种作物的群体,这种群体如果经过一系列试验表现优良,通过品种审定就成为品种。

育种目标:农业生产对品种优良性的要求株型育种:改良品种、株型态势的育种,例如植株的高度,茎叶在空间的分布高光效育种:以提高光合效率为主的遗传改良,作物产量=(光合能力*光合时间*光合效率-呼吸消耗)*经济系数种质资源:可以被植物遗传育种,研究和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地方品种:在历史上局部地区栽培,没有经过现代育种技术修饰种植保存:种质资源材料每隔一段时间播种一次。

贮藏保存:主要是控制贮藏时的温湿条件的方法来保持种质资源种子的生活力。

离体保存:用试管保存组织或细胞培养物的方法来有效地保存种质资源材料,此方法繁殖速度快,还可避免病虫的危害核心种质:指最少量的资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种内不同个体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有性繁殖:通过有性过程产生两性细胞的结合,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方式自花授粉:雌蕊接受同一朵花或同一植株花朵的花粉自花授粉作物: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依靠自花授粉繁殖后代的作物。

异花授粉:雌蕊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的称为异花授粉。

异花授粉作物: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则为异花授粉作物无性繁殖:不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繁殖后代的的反之方式。

无性系:植物的一部分营养体通过无性繁殖得到后代。

自交系品种:个体基因型纯和,群体同质,这样的一群个体组成的群体杂交种品种:个体基因型杂合,群体同质,具有杂种优势,这样的F1代群体及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遗传基础复杂,群体内植株基因型内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或异质性的一群植株群体无性系品种: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遗传上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繁殖而成的植株群体生态因素:指对作物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或被植物直接吸收的因素,影响最大的是气候因素,如温度,日照,雨量生态环境: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体生态区:指对某种作物来说具有大致相似的环境地区生态型:指在一定的环境内莆成具有相似生态特性的品种类型称作物品种的生态型驯化:指人类为了让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而对其适应能力的利用和改造引种:①狭义:指从外国或外地引进作物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推广种植;②广义: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选择:从群体中根据个体的表现型挑取符合育种目标的基因型(群体分为自然变异的群体和人工培育的群体,此指前者)品系:来自不同祖先,基因型相对一致,表现型相对整齐一致这样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鉴定:利用科学的方法对育种材料作出客观的评介选择育种:直接利用自然变异通过混合选择或单株选择的方法选育新品种系统育种:直接利用自然变异,通过单株选择的方法选育新品种称为系统育种剩余变异:指自交后代群体中残留的杂合基因所引起的变异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品种间的杂交并且对后代进行选择的育种方法远缘杂交:种或种以上不同作物的杂交组合育种:利用基因的重组和互作,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通过杂交重组后可以把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超亲育种:利用基因的累加和互作,控制同一性状的微小基因,通过基因重组后再通过累加和互作使产生的新性状超过任何同一亲本叫超亲育种杂交方式:在一个杂交组合中用几个亲本以及各个亲本的先后顺序叫杂交方式复交: 3个或3个以上的亲本进行2次或2次以上的杂交叫复交单交:两个亲本进行杂交叫单交双交:三个或四个亲本,指两个单交的F1再杂交系统群:来自同一系统的不同单株所形成的系统叫系统群姊妹系:同一系统群内的不同系统之间互称姊妹系回交育种:通过回交,选择改良品种的方法。

系统选择法,混合选择法,单珠选择法,系谱选择法

系统选择法,混合选择法,单珠选择法,系谱选择法

系统选择法,混合选择法,单珠选择法,
系谱选择法
系统育种又称育种信息化、育种小区远程监控系统、育种过程管理系统平台、育种信息移动采集终端,是托普云农研发生产的主要用于育种管理的中信息采集管理系统。

混合选择法(bulk-population selection),从品种群体中,根据一定的表现性状(如成熟期、株型、产量性状、抗性等),选出具有一致特点的一些优良单株(单穗、单铃等),混合留种,下一代混合播种与原品种和标准品种进行比较的一种选择方法。

混合选择法是最古老的一种选择方法。

是根据植株的表型进行选择的,而且混收的种子不能进行单株后代测验,所以又称为表型选择。

混合选择法具有操作简单,不需要隔离的优点。

混合选择法对异花授粉作物能避免自交繁殖引起的生活力的衰退,使后代保持较高的活力。

混合选择对改良品种的效果比较有限。

混合选择可以一次选择获得大量种子。

混合选择可不能追溯亲缘关系。

单珠选择法:农作物在自然界生活过程中,受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发生显著的变异,其中有些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单株,只要将它们选择出来,精心培育,就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优良品种,这就是所谓的“单株选择法”。

单株选择法简便易行,收效较快,是人们最常用的选育良种的有效方法之一。

系谱选择法是杂交育种中最常用的选择方法。

选择从杂种的第一次分离世代开始,其后各代以入选单株为单位分系种植,经过连续多代单株选择直至株系的性状稳定一致,才将入选株系混收为新品系。

育种学-第五章选择育种

育种学-第五章选择育种
区分选择育种的选株与良种繁育的选株 选择育种的选株:主要选择新类型。 良种繁育的选株:符合原品种典型性状。
3.选择条件和时间
均匀一致、生产条件,保证原有品种特点的表现, 并能鉴定个体间遗传差异,避免环境因素的干扰。
选择时,要区分遗传变异和环境变异 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是连续的, 遗传因素引起的变异是不连续的。
芽变 选择
苹果原产于欧洲、中亚和 中国新疆西部一带,栽培历 史已有5000年以上
(三)芽变选种的目标与时期
目标:优中选优,在保留原品种优点基础上选 择缺点得到修缮的突变
时期:在经常观察基础上,抓住易发生芽变的 有利时机
经济产品采收期
自然灾害期
(四)芽变选种的程序
3、决选阶段 选种单位对复选合格品系提出复选报告(包括 选育报告、品种比较试验报告及区域栽培试验 报告)后,由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人员组成植物 新品种审查鉴定委员会,对新品系进行决选评 审。通过评审后,选种单位命名,主管单位公 布。这时,新品种才获得合法推广的资格。
二、实生选种
(一)实生选种的意义及特点
1、实生繁殖:对于无性繁殖的园艺植物来讲,利用种子进行繁殖。 实生选种(selection by seedling):对实生繁殖产生的遗传变异进 行选择、培育新品种的工作. 实生选种是应用最悠久、最广泛、同时也是最有效的育种途径之一。
Wilhelm, L. Johannsen 1901 In self-pollinated crops
一、纯系学说(The theory of pure-line selection)
1.在自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中,通过单株选择,可以 分离出许多纯系,表明原始品种是各个纯系的混合 体,通过个体选择把不同基因型从群体中分离出来, 这是基于种群的分化,选择是有效的。

系统育种的基本原理

系统育种的基本原理

系统育种的基本原理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从事系统育种的能力。

系统育种是指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中、培育和繁殖有特定性状的生物,以获得较好的增殖效果,从而使组合了有益基因的一代种群变得更加优良。

系统育种和改良由多个步骤组成,包括筛选、人工选择和育种技术。

系统育种的筛选技术是基于自然环境中的影响和因素,以筛选出具有有利遗传特征的候选优质母本。

选择完美的优质母本是育种工作的重点,并根据要获得培育的特征,形成有序的从基因到群体的层次,以便实现种质改良的目标。

人工选择是系统育种中最重要的技术,根据种质的优势和缺陷,挑选出有利的母本,重复多次叠加,就能够有效地提高种质的优势,降低缺陷,从而形成有利的遗传后代。

育种技术的目的是加强和强化有利的遗传特质,使得某种特定的性状达到最优状态,而弱化和抑制不利的遗传特质。

可以采取多种繁殖方法,如受母本育种、同系杂交育种、多母本杂交育种等。

系统育种在获得有利特征的同时,也能发挥相应的稳定性,使得遗传改良能够长期持续,并有利于优势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遗传优势的最佳状态,从而使物种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以上内容是系统育种的基本原理,它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开辟了科学研究遗传工程技术的新领域,并为人类利用育种技术解决各种问题奠定了基础。

同时,它也必将带来更多的有益成果,为人类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系统育种的名词解释

系统育种的名词解释

系统育种的名词解释育种是指通过选配、培育和推广繁殖具有理想性状的植物或动物品种。

传统的育种方法主要依赖自然交配和选择,但这种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育种方法——系统育种。

系统育种(Systematic breeding)是一种结合了多种遗传学、生态学和统计学原理的育种方法。

它的目的是通过系统性的选配和筛选,从而实现更快速、高效、准确地培育出具有理想性状的新品种。

系统育种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遗传资源的采集:系统育种需要广泛收集和保护遗传资源,包括植物和动物的种群、品种或野生近缘种。

这些遗传资源将成为育种过程中的基础材料。

2. 遗传和生理特性的研究:通过遗传学和生理学的研究,揭示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以及与环境互作的关系。

这将有助于找到潜在的优质基因或特性,并为后续的选配提供指导。

3. 选择性交配:系统育种利用了人工选择的原理,将具有理想性状的亲本进行有选择性的交配。

通过交配组合,选择出更具有表现力和稳定性的基因型。

4. 大规模筛选:在交配后的群体中,进行大规模筛选以评估目标性状的表现,并选出表现突出的个体或家系。

这一步骤需要结合统计学的方法来确定选配标准和评价选择结果的可靠性。

5. 遗传改良的推广:选定的优良个体或家系被用作后代,进行定向繁殖和推广。

这一步骤需要结合种子繁育技术和扩繁技术,以确保新品种的良好传承和推广。

系统育种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具有一些显著的优势。

首先,系统育种更有针对性和效率,能够更快地筛选出理想性状,并减轻繁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其次,系统育种能够提高育种的成功率和质量,减少繁育中的资金和资源浪费。

另外,系统育种还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市场需求。

然而,系统育种方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系统育种需要大量的科学仪器和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

这对于资源匮乏的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不够可行。

其次,系统育种需要长时间的实施和推广过程,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所谓驯化,则是人类对植物适应新的地理 环境能力的利用和改造。
由外地引人种苗或种子后,虽然已经用于 生产栽培,但不能达到开花、结实阶段, 或者根本就不能留种,这只能算是“引种 栽培”,不是引种驯化。 引种和驯化是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既互 相联系又有区别。引种是驯化的前提,没 有引种,便无所谓驯化;驯化是引种的客 观需要,没有驯化,引种便不能彻底完成 使命。植物引种驯化是人类的一项技术经 济活动,有着明确的经济目的。

(三)纬度 在纬度相同或相近地区间的引种,由 于地区间日照长度和气温条件相近,相互 引种一般在生育期和经济性状上不会发生 多大变化,所以引种易获成功。例如,在 江苏栽培的晚粳农垦58水稻品种引至长江 流域各省,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纬度不 同的地区间引种时,由于处于不同纬度的 地区间在日照、气温和雨量上差异很大, 因此要引种的品种,在这三个生态因子上 得不到满足,引种就难成功。纬度不同的 地区间引种,要了解所引品种对温度和光 照的要求。
四选择育种的程序选择育种是指根据育种目标从现有品种群体中选择出一定数量的优良个体然后按每一个个体的后代分系种植再通过多次试验的选优去劣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一系列过一纯系育种程序纯系育种或称系统育种是通过个体选择株行试验和品系比较试验到新品种育成一系列过程图41
第四章 引种与选择育种




广义的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 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 种遗传资源材料。 从生产的角度来讲,引种系指从外地引进 作物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 地推广种植。 引种材料可以是繁殖器官(如种子)、营养 器官(如果树的枝条)或染色体片段(如含有 目的基因的质粒)。 虽然它并不创造新品种,却是解决生产上 迫切需要新品种的迅速有效途径。

第11章 选择与选择育种

第11章 选择与选择育种

(1)多次单株选择法的基本步骤 首先在供试田中选择符合要求的优良单株, 然后每株分别收取种子,分别保存贮藏。 在下次播种前将每个植株上收集的种子分为两部分,其中 一部分种子按田间试验设计种植以作比较,另一部分种子 按株系分别种植在隔离区内防止相互授粉。 在株系比较试验中,淘汰不符合要求的株系,选择符合要 求的优良家系。选中的家系要在隔离区内留种。如果当选 家系中的各个植株表现整齐一致,那么该株系的种子可混 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品系。 如果某个当选株系的子代仍有分离,则这个株系在隔离区 中的植株还要分别收获,第二年按以前的方法将种子分成 两部分,继续工作直到选出合乎要求而整齐一致的株系为 止。
异花授粉植物:通过不同植物花朵的花粉进行传 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由于这类植物之间经常杂 交,其个体的遗传组成是杂合的,从群体中选择 的优良个体,后代总是出现性状分离,表现型优 良的植株,后代常会分离出劣株。尤其任其自由 授粉时,会更增加遗传基础的复杂性,出现新的 性状分离。因而,异花授粉植物为获得较稳定的 纯合后代,必须适当控制授粉(如进行自交或近 亲繁殖)和进行多次混合或单株选择。
1. 选择对隐性基因的作用 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隐性有害基因只有 多代连续选择才能从群体中逐渐消除。 2. 选择对显性基因的作用 选择对显性等位基因的作用更为有效。
三、选择育种的程序和方法
1. 选择育种的程序
2. 园林植物选择育种的方法
(1) 一、二年生草花的选择育种 一、二年生草花多以实生繁殖,故应进行实生选种。如鸡 冠花、金鱼草、矮牵牛、一串红、半支莲和三色堇等都进 行实生选种。 (2)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 多年生园林植物可以采用实生繁殖,进行实生选种。但更 多的是利用嫁接、扦插、分株繁殖进行无性系选种。如菊 花、香石竹、中国兰等都能进行实生选种和无性系选种。

育种学

育种学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

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遗传改良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改进产品品质。

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

4.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常规育种特点:1.综合多个优良基因,同步改良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水平。

2.工作量较大,定向改良有一定随机性。

3.育种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种质资源:指可用于育种或栽培的栽培作物类型,品种,近缘野生植物及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遗传材料的总称。

有性繁殖: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统称为有性繁殖。

有性分为: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

(特殊:自交不亲和性,雄性不育性)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衍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分为营养体繁殖和无融合生殖)天然异交率:自花授粉<=4% 异花授粉50%~100% 常异花授粉4%~50%自交遗传效应:1.自交使純合基因型保持不变。

2.自交使杂合基因型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3.自交引起异花授粉作物后代生活力衰退。

异交的遗传效应有2个方面:①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②异交增强后代的生活力;自交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

杂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F1植株群体。

群体品种:遗传基础比较复杂。

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或几个遗传上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繁殖而成的。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瓦维洛夫。

原生起源中心:作物最初始的起源地。

种质资源分类:按育种实用价值分:1.地方品种。

选择与系统育种

选择与系统育种

(3)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 ,抵抗和克服不 利因素
(4) 解决生产上的一些特殊问题(如茬口 问题)
四、 育种目标
1、高产
经济产量是普遍追求的目标之一
2、 优质
作物品质分为:化学(营养)品质、外观 品质、加工品质、特殊品质等
品质性状与高产性状间往往存在着 矛盾,即高产和优质为负相关关系, 应注意协调二者的关系。
第二节 几种主要作物育种技术
——选择与系统育种
一、品种的概念:
是人类在一定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下, 根据需要经过人工选择和培育获得的,具有 一定经济价值和共同遗传特点的一群生物体
属性:是经济上的类别,不是生物上的分类单位
二、品种特征:
➢特异性(具有明显区别于其它品种的性状) ➢相对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具有一定的地区适应性和时间性
2、鉴定的方法
间接鉴定(indirect evaluation): 根据被鉴定性状与另 一些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鉴定。
例如:通过叶片蜡质层的有无和厚薄、气孔数目和 大小及茸毛的有无和多少昨鉴定植物的抗旱性;
甘薯块根的干物质量与其淀粉含量间相关性很 高,故用切干率鉴定其淀粉含量;小麦面粉的烘烤 品质与沉淀值相关,用沉淀值鉴定其烘烤品质。
1 定义 系统育种:是根据育种目标的要求,在现有品种群
中,通过单株选择的方法,选出优良变异的个体 (单株、单穗或单铃),经过后裔鉴定,进而育 成新品种的方法。
因为育成的品种,是由自然变异的一个个体发 展而来的,故称系统育种。
对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又称纯系育种。
2、 选择育种的意义
在我国主要作物推广品种中,用系统育种法育成的品种 比例是相当大的。如:
稻、麦、棉三大作物用系统育种法育成的品种均占一定 的的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 家 对 品 种 进 行 现 场 审 定
(5)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测定新品种的适应 地区范围及稳定性,同时进行生产试验,鉴定 大面积生产条件下的表现。
马 铃 薯 生 产 试 验
纯系育种程序
4 选择优良变异单株时应注意的问题
1. 选择对象要恰当
生产上广泛栽培或即将推广的品种(综合性状好, 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易选出更好的品种)。
外引品种(改变生态条件易产生新的变异类型)。
2. 选择目标要具体、明确:保持原品种综合性状优 良的基础上着重克服其个别突出的缺点。
3. 选择株数要适当 一般最少数十株,多至数千株。 4. 准确观察和鉴定 性状表露时期多看精选。成熟 前对入选株、系统综合评价,进行田间的最后决选。
重点与难点
选择与鉴定的意义和方法,系统育种程序,提高选 择育种效果的措施。
1 选择的定义和作用
选择就是选优去劣,是在自然和人工创造的变 异群体中挑选符合人类需要的基因型的过程。 作用: (1)选择是选育新品种和改良现有品种的重 要手段,是育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2)连续定向的人工选择,可以显著地改变原始群 体的性状
2 选择的基本方法
(1)单株选择法: 是将当选的优良个体分别脱粒、保 存,下一年分别种成一行(或小区) 根据后代株行的表现来鉴定上年当选 单株的优劣,淘汰不良株行。 单株选择有一次和多次的。
三、优良品种
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有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品质,
并且有较大应用前景的品种。
优良品种的优良是相对的,受栽培目的、地域 性、时间性等条件的限制。
优良品种的作用:
(1)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一般可增产 20-30%,有的可达40-50%。如杂交水稻。 (2) 改善品质:优质面包小麦、高赖氨 酸玉米等。
对照品种
混合选择播种田
原始群体
一次混合选择 法
适用范围
①用于自花授粉作物的良种繁育; 常异花授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品种选择后, 既使其性状和纯度有所提高,又保持群体 的遗传的差异性,能保持较高的生活力, 避免近亲繁殖引起的生活力衰退。
②因此,混合选择更适合于常异花和异花授粉
作物的品种群体改良和提纯。
年代 稻 麦 棉
50
60
61.2
43.4
19.6
20.5
74.4
62.9
70
27.6
9.8
56.6
3 、特点
(1)优中选优,简便易行、收效快: a 利用自然变异材料,省去人工创造变异环节 b 优良个体多是同质结合体,不需几代的分离 和选株 c 个别性状上有提高,其他性状都保持原品种 优点
(2)具有局限性 : 因为其是从自然变异的群体中选择 的优良个体而培育而成的新品种,所以 不能有目的创造新的基因型; 有利变异的频率很低,选择率不高; 育成的品种在综合性状上难有较大的 突破。

3、 系统育种的程序和方法
1 纯系育种程序
(1)选择优良变异的植株:选择符合育种目 标的优良单株,经室内复选,淘汰不良的个 体,分别脱粒,记录其特点,并且编号。 (2)株系比较试验:将上年入选的各单株分 别种植成株行(系),每隔一定行数(9或 19),设一对照。经鉴定,选择优良的株系, 作为品系,参加下年的品系比试验。
思考题
1.何谓选择育种和纯系育种? 2.系统育种的特点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 3.选择和鉴定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4.试述系统育种的程序? 5.如何提高选择育种的效率?
★ ☆ ☆ ☆ ☆ ★★
☆★ ☆ ★ ☆ ★ ☆ ★ ☆ ☆ ★ ☆ ☆★
对 照 品 种
单株选择法
适用范围
(1) 适用于从自花授粉作物及常异花授 粉作物中选择单株培育新品种 (2)生产原种一般也采用单株选择法 (3)异花作物(如玉米)为利用杂种优 势,选育自交系必须采用单株选择法 常异花和异花授粉作物的品种群体,单株 选择后,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不易纯化, 若纯化必须套袋自交。
(3)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 ,抵抗和克服不 利因素
(4) 解决生产上的一些特殊问题(如茬口 问题)
四、
1、高产
育种目标
经济产量是普遍追求的目标之一
2、 优质 作物品质分为:化学(营养)品质、外观 品质、加工品质、特殊品质等
品质性状与高产性状间往往存在着 矛盾,即高产和优质为负相关关系, 应注当地鉴定:育种材料在当地条件下鉴定; 异地鉴定(evaluation in different locations):将 试验材料送到其它适宜鉴定的地区种植鉴定;
如:抗病虫育种中,可将育种材料送到病虫害经 常稳定发生的地区进行异地鉴定;对温光反应为 主的适应性,在不同海拔或不同纬度地区下进行 生态试验,是异地鉴定的一种有效方式。
六 性状鉴定技术
1 鉴定的作用
鉴定是进行有效选择的依据,是提 高育种效率,加速育种进程的基础。
2、鉴定的方法
1.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
直接鉴定(direct evaluation):根据被鉴定性状 的本身表现进行鉴定;
例如: 一些形态特征可用目测进行感观鉴定;鉴 定作物的抗寒性时,根据作物在低温条件下所受 的损害程度进行评价;鉴定油料作物含油量以直 接榨出的油量多少直接测定;通过烘烤试验的结 果进行小麦面粉烘烤品质的鉴定等。
第二节 几种主要作物育种技术
——选择与系统育种
一、品种的概念: 是人类在一定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下, 根据需要经过人工选择和培育获得的,具有 一定经济价值和共同遗传特点的一群生物体
属性:是经济上的类别,不是生物上的分类单位
二、品种特征:
特异性(具有明显区别于其它品种的性状) 相对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具有一定的地区适应性和时间性
1 定义 系统育种:是根据育种目标的要求,在现有品种群 中,通过单株选择的方法,选出优良变异的个体 (单株、单穗或单铃),经过后裔鉴定,进而育 成新品种的方法。 因为育成的品种,是由自然变异的一个个体发 展而来的,故称系统育种。 对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又称纯系育种。
2、 选择育种的意义
在我国主要作物推广品种中,用系统育种法育成的品种 比例是相当大的。如: 稻、麦、棉三大作物用系统育种法育成的品种均占一定 的的比例(%):
2、鉴定的方法
4. 田间鉴定和实验室签定 田间签定:将试验材料种于大田进行性状的鉴定。 如:田间对作物的抗虫性鉴定;作物种子纯度的大 田鉴定等。
田间鉴定
2、鉴定的方法
实验室签定: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在实验室 条件下进行的性状鉴定。
分子鉴定
育种材料收获后的室内考种也是实验室鉴定。
七、 系统育种技术
(3)品系鉴定试验:当选的品系种成小区,各 入选品系相邻种植,并设置2-3次重复,品系 比较试验要进行两年。最后,根据田间和室内 鉴定结果,选出比对照显著优越的品系1~2个, 参加品比试验。
(4)试验品种比较:对选出的优良品系进行最 后的筛选和全面评价。经2-3年品种比较试验中, 表现优良的品系当选为品种,可报审,批准后 定名推广。
2、鉴定的方法
间接鉴定(indirect evaluation): 根据被鉴定性状与另 一些性状的相关关系进行鉴定。
例如:通过叶片蜡质层的有无和厚薄、气孔数目和 大小及茸毛的有无和多少昨鉴定植物的抗旱性; 甘薯块根的干物质量与其淀粉含量间相关性很 高,故用切干率鉴定其淀粉含量;小麦面粉的烘烤 品质与沉淀值相关,用沉淀值鉴定其烘烤品质。
2、鉴定的方法
2.自然鉴定和诱发鉴定
自然鉴定:田间自然条件下能充分表达性状的鉴定 (生育期、分蘖习性、株型等); 诱发鉴定(induced evaluation):人工创 造诱发条件的性状鉴 定(抗旱性、抗寒性 和抗病虫性等鉴定); 注意:诱发鉴定时要创造均匀一致的诱发条件和 适度的危害程度,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结果。
因此,单株选择更适合于自花授粉作物。
(2)混合选择法: 是从品种群中,选择性状优良、相似的个体(单株、 单穗或单铃)混合脱粒,下年播种成小区,与原品种 进行比较鉴定。
混合选择的品种是个混合物。
选择的次数:自花授粉作物一般进行一次即可 常异花和异花授 粉作物通常要多次混合选择
☆★☆★☆☆☆☆ ★☆☆★★★☆★ ★★★☆★★☆★
3、抗逆性强
培育抗病、抗虫的品种是保持产量稳定 的有效手段之一 也是解决限制作物发展的重要途径
4、早熟
可提高复种指数,减轻或避免某些自然灾害 满足耕作制度改革的要求
例如棉花要求株型紧凑,生 长整齐,结铃部位适中,吐 絮集中,棉瓣易于离壳等, 这样方能适应机械化收获的 要求
五、选择及其基本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