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零件表面的成形与机械加工运动
产品表面外观缺陷的限定标准
苏州荣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产品表面外观缺陷的限定标准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产品中结构件的表面等级划分及其外观质量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及子公司结构产品表面外观的标准判定,产品的装配生产及结构验收;也可用于指导设计。
本规范同样适用于外购件的验收,当外购个别件不属于本公司专用型号时,也可按供应商的质量标准对其进行验收,具体要求应参照相应外购件的技术说明书等文件。
2 术语2.1 产品:指本公司确定的、处于向本公司客户发货状态下的物品,如整机、模块、散件。
2.2 A级表面:重要外观表面,体现产品外观形象,具有装饰性,可以直接正视到的主要外观表面。
2.3 B级表面:主要外表面,半装饰性的经常可见的外观表面。
2.4 C级表面:次要外表面和内表面,不是以装饰为目的,表面质量要求不高的结构表面。
除A、B级表面外的表面均为C级表面。
2.5 正视:指检查者站立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90度而进行观察。
2.6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以及金属压铸面、金属机械加工面等表面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面。
2.7 拉丝:是一种砂带磨削加工,通过砂带对金属表面进行磨削加工,去除金属表面缺陷,并形成具有一定粗糙度、纹路均匀的装饰表面。
2.8 喷涂保护面:零件在喷涂过程中,依据图纸要求,对不要求喷涂的表面进行了保护处理的表面。
3 缺陷定义3.1 金属表面3.1.1 模具痕:折弯等模具成型过程中在结构件表面产生的压痕、轻微凹坑等。
3.1.2 磨擦痕:加工过程中板材在机床台面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轻微划痕,无凹入感。
3.1.3 运动部件摩擦痕:样本架等在运送过程中和基体产生的痕迹。
3.1.4 焊渣:指电镀、氧化前,金属焊接时飞溅到焊缝位置以外区域的、牢固粘附在基材表面的金属点状颗粒。
3.1.5 烧伤:拉丝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3.1.6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件第二章
2.1 零件表面成形的方法及机床切削成形运动 2.1.1 零件表面的成形方法 各种表面的组合构成了不同的零件形状,所以 零件的切削加工归根到底是表面成形问题。 组成零件的常见表面有:内、外圆柱面和圆锥 面、平面、球面和一些成形表面(如渐开线面、 螺纹面和一些特殊的曲面等)。
2-1机器零件的组成表面
传动链包括各种传动机构,如带传动、 定比齿轮副、齿轮齿条副、丝杠螺母副、 蜗轮蜗杆副、滑移齿轮变速机构、离合器 变速机构、交换齿轮或挂轮架以及各种电 的、液压的和机械的无级变速机构、数控 机床的数控系统等。上述各种机构又可以 分为具有固定传动比的“定比机构”(例 如定比齿轮副、齿轮齿条副、丝杠螺母副 等)和可变换传动比的“换置机构”(例 如齿轮变速箱、挂轮架、各类无级变速机 构等)两类。
床、其它机床。每一大类机床中,按结构、性能、
工艺范围、布局形式和结构的不同,还可细分为若 干组,每一组又细分为若干系(系列)。
3)机床型号的编制方法 按1985年国家机械工业部颁布的《金属切 削机床型号编制方法》部颁标准(JB1838-85) 和1994年国家标准局颁布的《金属切削机床型 号编制方法》国家推荐标准(GB/T15375-94),
图2-10 卧式车床所能加工的典型表面
车床按其用途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普通车 床、六角车床、立式车床、塔式车床、自动和半
自动车床、数控车床等等。普通车床是车床中应
用最广泛的一种,约占车床总数的60%,其中 CA6140 卧式车床为目前最为常见的型号之一。 为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机床,应了解机床的技术 性能。通常机床的技术性能包括:工艺范围、机
普通机床型号用下列方式表示。
(◎) ○ (○) ◎ ◎ (×◎)(○)(/◎)
现代学徒制下以项目为载体的高职“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改革
2016年第12期课程改革“机械制造工艺”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其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根据设计图纸制造出产品的知识与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该课程的后续课程有“机械零件普通加工Ⅱ”、“车间现场工艺计划实施”、“零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械零件数控加工”、“机械部件装配训练”等,该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机械制造工艺”课程的设置上参照本科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不紧密,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脱节,教学以讲授为主。
在现代学徒制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海天学院将本课程的专业教学与宁波地区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以项目为课程载体,采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对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收效良好。
一、现代学徒制下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改革思路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设计思路为:在课程各教学模块之前,通过引入具体的实践项目,营造一个基于典型的项目生产过程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项目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经验和策略,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1]要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有所提高,关键在于实践,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深入掌握知识和技能。
宁波地区的汽配和机械装备制造业非常发达,本地区内有海天塑机、上海大众宁波基地、宁波华翔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目前学校毕业生就业大部分面向本地区的制造业。
因此,教学也必须结合区内企业的实际,缩小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精选一些典型生产实例作为学生的工作任务,以完成典型零件的加工任务为主线,以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编制为核心,将金工实习、机械制造工艺两部分内容整合起来,教学上侧重职业技能训练,在学时上以实践教学为主。
根据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所需知识选择理论教学内容,实践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并将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
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
机械加工方法2
第二节机械加工方法一、工件表面成形方法就机械加工而言,是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选用相应的切削加工方法即:在机床上通过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从工件毛坯上切除多余金属,使之形成符合要求的形状、尺寸的表面的过程。
因此,机械加工过程是工件表面的形成过程。
(一)工件表面的构成机械零件的表面形状千变万化,但大都是由几种常见的表面组合而成的。
这些表面包括平面、圆柱面、圆锥面、球面、螺旋面、圆环面以及成形曲面等,如下图4。
这些表面都可以看成是由一根母线沿着导线运动而形成的。
图5表示了零件表面的成形过程。
母线和导线统称为发生线。
(二)常见工件表面的成形方法机械加工中,工件表面是由工件与刀具之间的相对运动和刀具切削刃的形状共同实现的。
相同的表面,切削刃的不同,工件和刀具之间的相对运动也不相同,这是形成各种加工方法的基础。
有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相切法等,见图6。
1、轨迹法:指的是刀具切削刃与工件表面之间为点接触,通过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由刀具刀尖的运动轨迹来实现表面的成形。
2、成形法:是指刀具切削刃与工件表面之间为线接触,切削刃的形状与形成工件表面的一条发生线完全相同,另一条发生线由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来实现。
3、展成法(范成法):是指对各种齿形表面进行加工时,刀具的切削刃与工件表面之间为线接触,刀具与工件之间作展成运动(或称啮合运动),齿形表面的母线是切削刃各瞬时位臵的的包络线。
4、相切法:利用刀具边旋转边做轨迹运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
二、车削车削方法的特点是工件旋转,形成主切削运动,因此车削后形成的面主要是回转表面,也可加工工件的端面。
通过刀具相对工件实现不同的进给运动,可以获得不同的工件形状。
车削加工精度一般为IT8~IT7级,表面粗糙度为Ra6.3~1.6um。
精车时,可达到IT6~IT5级,表面粗糙度可达到Ra0.4~0.1um。
车削的生产率较高,切削过程比较平稳,刀具较简单。
车削的工艺范围很广,它适用于加工各种轴类,套筒类和盘类零件上的回转表面,如:内圆柱面,圆锥面,环槽及成形回转表面;端面及各种常用螺纹;还可以进行钻孔,扩孔,铰孔,和滚花等工艺。
机械零件加工表面的形成
机械零件加工表面的形成1. 引言机械零件的表面形成是指在工艺操作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加工手段和方法,使得零件的表面达到特定的形状和加工质量的过程。
正确的表面加工能够提高零件的精度和质量,增强零件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同时也美化了零件的外观,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2. 表面加工方法2.1 机械加工机械加工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对零件的表面进行磨削、车削、铣削等加工方法。
机械加工可以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适用于各种材料的加工。
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包括平面磨削、外圆磨削、内圆磨削、车削、铣削等。
2.2 热处理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等操作,改变零件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在热处理过程中,零件表面会形成一层不同材质和性质的氧化膜或者硬化层,从而改变零件的表面硬度和摩擦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有淬火、回火、渗碳等。
2.3 表面涂层表面涂层是指通过在零件表面涂覆一层保护性或者功能性的薄膜来改善零件的表面性能。
涂层能够提高零件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并且可以改变零件的颜色和外观。
常见的涂层方法有喷涂、浸涂、电镀、喷电等。
2.4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指通过化学反应来改变零件表面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化学处理可以通过溶液中的化学物质与零件表面的物质发生反应,形成一层新的物质,从而改变零件的表面硬度、抗腐蚀性和耐热性。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有酸洗、镀膜、氧化等。
2.5 表面打磨和抛光表面打磨和抛光是指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去除零件表面的凹凸不平和粗糙度,使得零件表面更加光滑和平整。
表面打磨和抛光能够提高零件的外观质量和触感,同时也可以减少零件的摩擦和磨损。
常见的打磨和抛光方法有研磨、抛光膏、超声波抛光等。
3. 表面形成的影响因素3.1 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性质直接影响着加工表面的形成方式和难度。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硬度、韧性和热膨胀系数等特性,在加工过程中会对切削力和工具磨损等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表面形成质量。
3.2 加工手段和工艺不同的加工手段和工艺会对加工表面的形成产生影响。
机械加工方法笔记总结
机械加工方法一、零件成形原理分类:按原材料或毛坯加工成零件过程中,质量m的变化可分为:减材成形;等材成形;增材成形;1、减材成形减材成形是目前零件的主要加工方法,有两大类:切削加工:通过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及相互作用力的作用实现材料去除。
如:车、铣、刨、磨、钻、镗等。
特种加工:利用电能、光能或化学能等方法完成材料的去除。
如: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激光加工、超声波加工、高压水射流、磁流变抛光等。
2、等材成形成形前后,主要是形状发生变化,质量基本不变。
如:铸造、锻造、模具成形、冲压成型。
3、增材成形传统工艺:电镀、化学镀、喷涂等。
新工艺:3D打印(如:光固化、选择性激光烧结/熔化、熔融沉积法等)增材制造新工艺优点:1)可成型任意复杂形状零件;2)快速制造出原型可供设计评估、投标或展示;3)与快速精铸、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结合,可为大小批量生产服务。
二、零件表面成形方法(1)轨迹法(描述法)(2)成形法(仿形法)(3)相切法(旋切法)(4)展成法(范成法)三、切削加工方法1、车削(1)运动构成:工件旋转(主运动),车刀在平面内做直线或曲线运动(进给运动)。
(2)加工精度:一般IT8~IT7,Ra=6.3~1.6μm。
精车IT6~IT5,Ra=0.4~0.1μm。
(3)加工特征:各种回转面,如孔、外圆、内圆、端面、锥面、螺纹表面、滚花面、退刀槽等。
(4)车床分类按主轴位置:卧式车床、立式车床。
按刀架数量:单刀架车床,双刀架车床。
立式车床刚性好,能长期保持机床精度,适用于加工径向尺寸大轴向尺寸相对较小的大型和重型零件如各种盘、轮类零件。
2、刨削(1)运动构成:牛头刨床主运动是刀具水平往复直线运动,工件做横向间歇进给运动。
龙门刨床主运动是工件做水平往复直线运动,刀具做横向间歇进给运动。
(2)加工精度:IT8~IT7,Ra=3.2~1.6μm直线度0.04~0.08mm/m (3)加工特征:可加工平面、沟槽等。
第二章机械加工方法
2。1。8
特种加工
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传统的切削加工方 法和加工系统难以胜任的制造任务,如具有高硬度、 高强度、高脆性或高熔点的各种难加工材料(如硬质 合金、钛合金、淬火工具钢、陶瓷、玻璃等)的加工, 具有较低刚度或复杂曲面形状的特殊零件(如薄壁件、 弹性元件、具有复杂曲面形状的模具、叶轮机的叶 片、喷丝头等)的加工,特种加工方法正是为完成这 些制造任务,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特种加工方法:区别于传统切削加工方法,而 利用化学、物理或电化学方法,对工件材料进行加 工的系列加工方法的总称。
立铣时,平面是 由铣刀的端面刃 形成的称端铣法。
铣削的切削运动,是刀具做快速的旋转运动即主 运动和工件做缓慢的直线运动即进给运动。 按照铣削时主运动速度方向与工件进给方向的相 同或相反,将周铣法分为顺铣和逆铣。 顺铣时,铣削力的水平分力与工件进给方向相同, 而工作台进给丝杠与固定螺母之间一般又有间隙存在, 因此切削力容易引起工件和工作台一起向前窜动,使 进给量突然增大,容易引起打刀。逆铣则可以避免这 一现象,故生产中多采用逆铣。 逆铣时切削厚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因而刀刃开 始切削时,将经历一段在切削硬化的巳加工表面上挤 压、滑行过程,加速了刀具的磨损。同时逆铣时,铣 削力将工件上抬,易引起振动,这是逆铣的不利之处。
在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上加工时,曲面是 通过球头铣刀逐点按曲面坐标值加工而成。 在编制加工程序时,要考虑刀具半径补偿。 采用加工中心加工复杂曲面的优点是: 加工中心上有刀库,配备几十把刀具, 对曲面的粗、精加工,对不同曲率半径的凹 凸曲面的加工,都可以选到不同的刀具。同 时,可在一次装夹中,加工出工件上各种辅 助表面,有利于保证各表面的相对位置精度。
2。2
2。 2。 1 工方法 1。车削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
3、展成法:又称范成法。是指对各种齿形表面进行加工时, 刀具的切削刃与工件表面之间为线接触,刀具 与工件之间作展成运动(或称啮合运动),齿 形表面的母线是切削刃各瞬时位置的的包络线。
一、零件表面的成形
4、相切法:采用 铣刀、砂轮等旋转 刀具加工工件时, 刀具自身的旋转运 动形成圆形发生线, 同时切削刃相对于 工件的运动形成其 他发生线。
(2)进给运动是配合主运动实现依次连续不断地切除多余金属 层的刀具与工件之间的附加相对运动。进给运动与主运动 配合即可完成所需的表面几何形状的加工,根据工件表面 形状成形的需要,进给运动可以是多个,也可以是一个;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歇的。
二、机械加工的运动
2、辅助运动:实现机床的各种辅助动作,为表面成形创造条件。
§2-3 刀 具
金属切削刀具的种类很多,其切削部分的形状和 几何参数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可由外圆车刀切削部 演变而来。外圆车刀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切削刀具。
2.3.1 车刀的组成
外圆车刀是由一个刀尖、两条切削刃、三个刀面组成。
2.3.1 车刀的组成
1、刀面 (1)前刀面 刀具上与切屑接触并相互作用的表面 (即切屑流过的表面)。 (2)主刀后面 刀具上与工件过渡表面相对并相互作 用的表面。 (3)副刀后面 刀具上与已加工表面相对并相互作用 的表面。
1.通用机床的型号编制 通用机床型号的表示方法为:
注:①有“( )”的代号或数字,当无内容时,不表示,若有内容,则不带扩号 ②有“○”符号者,为大写的汉语拼音字母; ③有“△” 符号者,为阿拉伯数字; ④有“ △ ”符号者,为大写的汉语拼音字母或阿拉伯数字或两者兼有之。
《机械制造技术》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教学⼤纲《机械制造技术》教学⼤纲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学时: 76学时学分: 5分适合专业:机械制造与⾃动化;数控技术教材名称:《机械制造技术》第⼆版(2005.1)作者:李华出版社:⾼等教育出版社⼀、课程培养⽬标《机械制造技术》是以制造⼀定质量的产品为⽬标,研究如何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和最⾼的效率进⾏机械产品制造的综合性技术,是机械制造与⾃动化、数控专业的⼀门主⼲专业课程。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科技成果转化为⽣产⼒的关键环节。
本课程从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全⾯概括了解⼊⼿,以成形理论和切削理论为基础,介绍各种加⼯⽅法及⼯艺装备;以零件精度构成及实现为主线,介绍各种加⼯⽅法的合理综合应⽤,阐明机械加⼯⼯艺设计原理和⽅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知识,为适应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化⽣产需要的合格⼈才。
1.具有根据具体加⼯条件合理选择⼑具(如种类、材质、⼏何参数等)、选择切削⽤量及切削液的能⼒。
2.具备机械加⼯⼯艺设计的能⼒、⼯艺装备的选⽤和夹具设计的能⼒;3.初步具备综合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提⾼产品质量和⽣产率、降低⽣产成本等⽅⾯问题的能⼒;4.对制造技术的新发展有⼀定的了解和认知。
⼆、课程教学⽬的与要求1.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艺系统、表⾯成形和切削加⼯的基本理论。
2.掌握常⽤机械加⼯⽅法的⼯作原理、特点、应⽤范围,了解相应的机床、⼑具的主要类型、性能特点、⼯艺范围,了解所⽤夹具的基本类型和设计⽅法。
3.掌握机械加⼯⼯艺规程和装配⼯艺规程的拟订⽅法,具有设计中等复杂零件的机械加⼯⼯艺规程的能⼒。
掌握常⽤夹具的设计⽅法和通⽤夹具的选⽤⽅法。
4.具有分析和解决加⼯⼯艺问题和质量问题的能⼒。
5.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知识、应⽤和发展。
三、教学课时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了解课程的性质、内容、要求及学习⽅法,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向。
《机械制造技术》教案1
第1章机械制造过程概述1.1 机械制造过程一、生产过程生产系统:市场调查---产品功能定位---结构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信息反馈---改进功能----合格产品问世生产过程:机械制造厂一般都从其他工厂取得制造机械所需要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从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厂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和统称为工厂的生产过程。
工厂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运输保管、把原材料做成毛坯、把毛坯做成机器零件、把机器零件装配成机器、检验、试车、油漆、包装等。
工厂的生产过程又可按车间分为若干车间的生产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统称为工艺过程;其他过程则称为辅助过程。
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工艺过程。
工艺规程:一个同样要求的零件,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工艺过程来加工,但其中总有一种工艺过程在给定的条件下是最合理的,人们把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用以指导生产,这个文件称为工艺规程。
二、机械制造过程机器是由零件、组件、部件等组成的。
1、组成机器的每一个零件要经过相应地工艺过程由毛坯转变为合格零件。
加工的零件不同,工艺内容不同,相应的工艺系统也不相同2、根据机器的结构与技术要求,把某些零件装配成配件3、再一个基准零部件上,把各个零件、部件装配成完整的机器。
机械产品的构成(汽车的构成):三、机械制造过程的分析1、工序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机械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工序组成,毛坯依次通过这些工序,就被加工成合乎图样规定要求的零件。
加工如图1-1所示零件其工艺过程可由如表1-1所示的五个工序组成。
图1-1 机器零件图表1-1 工艺过程工序是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工序是制订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的基本单元。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案第1章绪论1.1制造与制造技术1.1.1生产(制造)的三种类型1.1.2广义制造与狭义制造1.1.3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1.制造技术概念2.制造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3.机械制造技术1.2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2.1机械制造业的发展1.2.2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2.3我国的机械制造业1.3课程内容体系与特点1.3.1课程内容体系1.3.2课程特点第2章机械制造过程的基础知识2.1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概念2.1.1机械制造的工艺方法1.材料成形法2.材料去除法3.材料累加法2.1.2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1.生产纲领2.生产类型2.1.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1.概念2.组成(1).工序(2).安装(3).工位(4).工步(5).走刀2.1.4基准1.设计基准2.工艺基准(1).工序基准(2).定位基准(3).测量基准(4).装配基准2.1.5装配工艺过程2.2机械加工的最基本方法—切削加工方法2.2.1工件表面形状及其成形方法1.工件表面形状(1).旋转表面(2).纵向表面(3).特征表面2.表面的成形方法(1).轨迹法(2).成形法(3).相切法(4).展成法2.2.2成形运动与切削用量1.成形运动(1).主运动(2).进给运动(3).合成运动(4).其他辅助运动2.工件上的表面3.切削用量(1).车削用量(2).钻削用量(3).铣削用量2.2.3各种加工方法的工件表面与切削运动分析—车、铣、钻、刨、磨削2.2.4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1.外圆表面加工2.内圆表面加工3.平面加工4.槽与台阶及成形曲面加工5.螺纹加工6.齿形加工2.3机床的基本概念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组成:机床、刀具、夹具与工件2.3.1机床分类与型号表示法1.分类2.机床型号表示方法2.3.2机床的基本组成2.3.3机床的技术性能指标2.4刀具的基本概念2.4.1刀具切削部分组成1.车刀2.钻头3.铣刀2.4.2刀具几何角度1.车刀的几何角度(1).刀具角度的坐标平面与坐标平面参考系①.基面②.切削平面③.主剖(正交平)面④.法(平)剖面⑤.切深(进给)剖(平)面(2).刀具的标注角度(主剖面参考系)①.基面内②.切削平面内③.测量平面内(3).刀具的工作角度①.横车时②.刀尖高低时2.钻头的几何角度(1).坐标平面(2).钻头的几何角度3.铣刀的几何角度(1).圆柱铣刀(2).端铣刀2.4.3切削层参数1.外圆车削(1).概念(2).切削层厚度(3).切削层宽度(4).切削层面积2.钻削(1).切削厚度(2).切削宽度(3).切削面积3.铣削(1).切削厚度(2).切削宽度(3).切削面积2.4.4切削方式1.直角切削与斜角切削2.自由切削与非自由切削3.逆铣与顺铣(1).周铣(2).端铣2.4.5刀具材料1.概述(1).应具备的性能(2).种类2.工具钢3.高速钢(1).普通高速钢(2).高性能高速钢(3).高速钢的表面处理4.硬质合金(1).概念(2).WC基硬质合金(3).新型硬质合金5.其它刀具材料(1).陶瓷①.氧化物系②.氮化硅系③.Sialon(2).超硬材料①.金刚石②.立方氮化硼(CBN)2.5夹具的基本概念2.5.1夹具的组成与分类1.组成22.分类(1).按使用范围分(2).按使用机床分(3).按动力源分2.5.2工件的装夹1.概念2.装夹方式(1).直接找正装夹(2).划线找正装夹(3).夹具装夹2.5.3工件的定位1.工件的六点定位原理2.定位元件及其定位分析3.定位的几种情况分析(1).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2).欠定位与过定位2.5.4.定位误差1.概述2.典型表面定位时的定位误差分析计算(1).平面定位(支承定位)(2).内孔定位(定心定位)①.孔销过盈配合,销水平或垂直放置②.孔销间隙配合,销水平放置③.孔销间隙配合,销垂直放置④.在锥度心轴上定位(3).外圆定位3.计算举例第3章切削原理任务1.研究切削过程产生的各种物理现象任务2.研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措施3.1金属切削过程3.1.1切屑的形成过程3.1.2切削过程中的3个变形区3.1.3切削变形的表示方法1.剪切滑移量ε(剪应变)2.变形系数Λh3.ε与Λh的关系4.剪切角φ3.1.4剪切角(1).M.E.Merchant(2).LeeandShaffer41o24o3.1.5前刀面上的摩擦与积屑瘤1.前刀面的摩擦(内摩擦)2.积屑瘤(1).概念(2).成因(3).形成过程(4).特点(5).对切削过程的影响(6).抑制措施3.1.6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tg1,o,Λhctgcooinoav41.工件材料2.刀具几何角度3.切削用量(1).切削速度vc(塑性与脆性材料)(2).进给量f(3).切削深度ap3.1.7切屑类型及其控制1.切屑类型(1)按机理分类①.带状②.节状(挤裂)③.单元④.崩碎(2)按切屑处理分类2.切屑控制3.2切削力3.2.1切削力的概念31.切削力的产生2.切削合力与分力3.切削功率4.单位切削力3.2.2切削力公式1.车削力(1).理论公式(2).经验公式2.钻削力(1).钻削力的产生与分解(2).钻削力经验公式(3).钻削功率3.铣削力(1).铣削分力(2).逆铣与顺铣时的垂直进给力与水平进给力(3).经验公式(高速钢、硬质合金)3.2.3切削力的影响因素1.工件材料2.切削用量(1).vc(塑性与脆性材料)(2).f(3).ap3.刀具几何参数(1).前角(2).主偏角(3).刃倾角(4).刀尖圆弧半径(5).负倒棱4.其他因素(刀具材料、VB、刃磨质量、切削液)3.3切削热与切削温度3.3.1切削热的产生与传出3.3.2切削温度及其测量方法1.自然热电偶法2.人工热电偶法3.切削温度分布特点(1).最高处(2).温度梯度3.3.3切削温度的影响因素1.切削用量2.刀具几何参数(1).前角(2).主偏角(3).负倒棱和刀尖圆弧半径3.工件材料(1).强度(硬度)(2).导热系数(3).脆性与塑性4.其他因素(1).刀具磨损(2).切削液3.4刀具磨损与破损及使用寿命3.4.1刀具磨损形态(部位)1.正常磨损(1).前刀面磨损(2).后刀面磨损(3).边界磨损2.刀具破损3.4.2刀具磨损原因1.硬质点磨损2.粘结磨损3.扩散磨损4.氧化(化学)磨损3.4.3刀具的磨损过程及磨钝标准1.磨损过程(1).初期磨损阶段(2).正常磨损阶段(3).急剧磨损阶段2.磨钝标准3.4.4刀具使用寿命及与切削用量关系1.刀具使用寿命(1).概念(2).与总寿命关系2.与切削用量关系(1).F.W.Taylor公式(2).与f及ap的关系3.4.5刀具合理使用寿命的选择41.概念2.最高生产效率使用寿命Tp3.最低成本使用寿命Tc4.刀具使用寿命T的选择3.5改善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3.5.1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1.概念(相对性)2.衡量指标(1).刀具使用寿命T(2).切削速度vc(相对加工性)(3).切削力F(切削温度θ℃)(4).表面质量(5).断屑性能3.影响因素(1).物理力学性能(硬度、强度、塑性与韧性、导热系数)(2).化学成分(钢与铸铁)(3).金相组织3.5.2改善加工性的途径1.调整化学成分2.改变金相组织3.6合理选用切削液3.6.1切削液应具备的基本性能3.6.2切削液的种类3.6.3切削液的合理选用3.6.4切削液的使用方法3.7刀具合理几何参数选择3.7.1概述1.概念2.选择的一般原则3.7.2刀具合理几何角度及其选择1.前角(1).功用(变形、强度与散热、切屑形态与断屑、表面质量)(2).选择原则(刀具材料、工件材料、加工条件)2.后角(1).功用(2).选择原则(精粗加工、工件材料、系统刚度、定尺寸刀具)3.主偏角(1).功用(RY、切削层尺寸、分力比值)(2).选择原则(系统刚度、工件材料、工件形状)4.刃倾角(1).斜角切削概念及特点(切与割作用、工作前角、实际钝圆半径)(2).功用(流屑方向、刀尖强度与冲击位置、切削刃锋利程度、分力比值、切削刃工作长度)(3).选择原则(加工性质、系统刚度、刀具材料、工件材料)3.8合理切削用量选择3.8.1概念3.8.2选择的基本原则1.粗加工时选择的基本原则2.精加工时选择的基本原则3.8.3选择方法1.选ap2.选f3.确定vc3.9磨削3.9.1砂轮特性五要素及选择1.磨料(种类、特点及使用范围)2.粒度(磨粒与微粉、概念及选用原则)3.结合剂(种类、特点及使用范围)54.硬度(概念与选用原则)5.组织(概念、特性与选用)6.砂轮要素的表示法举例3.9.2磨削类型与运动参数1.磨削类型(外圆、内圆、平面、成形、无心)2.运动参数(主运动v、径向进给fr、轴向进给fa、工作台进给vw)3.术语(纵磨、横磨、周磨与端磨、顺磨与逆磨)3.9.3磨削过程1.磨削特点(速度高、冷硬程度与能量消耗大、单颗磨粒切削厚度hDg小、Fp大、随机分布、自砺性)2.磨削过程(1).单颗磨粒磨削(2).单颗磨粒切削厚度3.9.4磨削的其他概念1.磨削温度(点、区、工件)2.砂轮使用寿命与磨削(耗)比3.磨削表面质量(烧伤、裂纹)3.9.5先进磨削方法简介1.高效磨削(高速磨削、缓进给大切深磨削、砂带磨削)2.高精度小粗糙度磨削第4章机械加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4.1概述4.1.1机械加工质量的含义4.1.2机械加工精度及获得方法1.机械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2.机械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1).尺寸精度获得方法(2).形状精度获得方法(3).位置精度获得方法4.1.3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1.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2.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对使用性能的影响4.2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4.2.1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原有误差的影响1.概述(1).概念(2).误差敏感方向2.原有误差的影响(1).原理误差(2).量具与测量误差(3).机床误差①.机床回转精度②.机床直线运动精度③.成形运动精度ⅰ.成形运动的位置关系ⅱ.成形运动的速度关系4.2.2加工过程因素的影响1.力变形的影响及控制(1).刚度(2).切削力变化(3).提高工艺系统刚度的措施(工件刚度、刀具刚度、机床与夹具刚度)2.热变形的影响及控制(1).热源(2).热变形的影响(工件、刀具、机床热变形的影响)(3).控制措施4.3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4.3.1加工误差的统计性质(系统误差、随机误差)4.3.2加工误差的分布规律(正态分布、偏态分布、平顶分布、双峰分布)4.3.3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法(分布图法、点图法)4.4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64.4.1切削加工表面的形成过程4.4.2加工表面粗糙度1.概述2.产生的原因及控制(1).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成因(理论粗糙度、积屑瘤的影响、鳞刺的影响、切削机理变化、颤振、切削刃损坏)(2).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控制(刀具、工件、切削条件)(3).磨削表面粗糙度4.4.3加工变质层1.加工硬化2.残余应力3.磨削烧伤与裂纹及控制措施4.5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及控制4.5.1概述4.5.2强迫振动及控制措施1.成因2.特点3.消除与控制措施4.5.3自激振动及控制措施1.概述2.特点3.激振机理(1).再生激振机理(2).振型耦合激振机理产生条件、提高系统动特性、采用减振装置)第5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5.1概述5.1.1概念5.1.2作用5.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5.2.1概述5.2.2零件结构的机械加工工艺性5.2.3零件结构的装配与维修工艺性5.3定位基准的选择5.3.1精基准的选择5.3.2粗基准的选择5.4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5.4.1加工方法的选择5.4.2加工阶段的划分5.4.3加工顺序的安排5.4.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5.5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及工序公差的确定5.5.1加工余量的概念1.加工总余量与工序(工步)余量2.最大余量与最小余量及平均余量与余量公差7(3).控制措施(消除3.加工余量与工序尺寸公差对机械加工的影响4.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5.5.2加工余量的确定方法1.分析计算法2.查表法3.经验法5.5.3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5.6工艺尺寸链5.6.1概述(定义、组成与分类)5.6.2基本计算方法1.极值法2.概率法5.6.3应用举例1.基准不重合时的工序尺寸计算2.工序基准为待加工设计基准时的工序尺寸计算3.工序余量的校核4.有表面处理工序的尺寸链计算5.6.4工艺尺寸链的图表法5.7工艺过程的经济性分析与优化5.7.1概述(概念及提高生产效率措施)5.7.2工艺方案的经济性分析5.7.3工艺过程优化5.8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举例5.9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简介第6章机器的装配工艺6.1概述6.2装配尺寸链6.3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6.3.1概述6.3.2工艺方法1.互换装配法(完全互换法)2.修配装配法3.选择装配法与调整装配法简介6.3.3机器的自动装配简介8。
河南科技大学2020年805+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河南科技大学2020年硕士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明栏里加备注。
河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05考试科目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1.科目的适用范围及基本要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河南科技大学招收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检验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机械工程学科各专业方向硕士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机械工程各专业方向择优选拔,确保本校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该科目的基本要求:(1)了解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理论和规律,并能根据具体工艺要求选择合理加工方法。
(2)了解常用机械加工装备(机床、刀具、机床夹具)的基本概念及结构,理解机床的传动系统,懂得机床、刀具的选用;会分析工件定位原理及分析计算工件的定位误差。
(3)具有分析机械加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的初步能力。
(4)了解和掌握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机器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会建立和解算工艺尺寸链。
2.考试形式及试卷题型2.1考试形式本试卷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2试卷题型(1)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判断正误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5)分析题(二个小题,共25分)(6)分析计算题(三个小题,共45分)3. 考试内容3.1机械制造过程的基础知识3.1.1机械制造过程(1)机械制造工艺过程(2)工艺过程的组成(3)生产类型3.1.2机械制造工艺方法(1)机械零件制造工艺方法分类(2)零件表面的成形方法和成形运动(3)加工表面与切削要素(4)机械加工方法3.3.3 工件的安装方法(1)基准的概念及其分类(2)工件的安装方法及其特点(3)定位基准及其选择原则3.2金属切削原理及其应用3.2.1 金属切削刀具基础知识(1)金属切削刀具的组成及几何参数(2)金属切削刀具的材料3.2.2 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理论(1)切削力与切削功率(2)切削热与切削温度(3)金属切削刀具的磨损与寿命3.2.3 金属切削基本规律及应用(1)切屑的种类与控制(2)切削液(3)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4)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3.3 金属切削机床3.1.1 机床的基本概念(1)机床的分类、组成及传动原理(2)常用机床的运动方式及加工工艺范围3.1.2 车床与磨床(1)CA6140型卧式车床的传动系统及典型结构(2)磨床的类型(3)砂轮的特性与选择3.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3.4.1 基本概念(1)工艺规程及其组成、作用(2)工艺规程设计的依据3.4.2工艺路线的拟订(1)表面加工方法与使用设备的选择(2)加工阶段的划分(3)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4)工序顺序的安排3.4.3加工余量的确定(1)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2)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3.4.4 工艺尺寸链及其应用3.5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3.5.1机械加工质量基本概念(1)加工精度(2)机械加工表面质量3.5.2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及控制(1)工艺系统及其几何误差(2)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3.5.3 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及控制(1)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及控制(1)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因素及控制(1)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控制3.5.4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3.6机床夹具设计原理3.6.1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概念(1)机床夹具的作用、组成及其分类(2)定位原理及定位方式3.6.2工件的定位方案设计(1)工件定位自由度分析(2)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3.6.3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机构设计(1)夹紧机构的组成和要求(2)夹紧力的确定原则(3)常用夹紧机构及其适用场合3.6.4 典型机床夹具设计要点3.6.5 专用夹具设计方法和基本要求3.7 机器装配技术基础3.7.1 机器装配概念(1)装配及装配工艺过程(2)机器装配精度及其影响因素3.7.2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1)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及特点(2)装配尺寸链建立与计算3.7.2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4. 主要参考教材(参考书目)(1)杨丙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2)任小中.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3)任小中,任乃飞.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集(英汉双语对照)[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章)
(第二章 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
主讲: 肖新华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学院
2.1 概述
机械零件的结构形状千变万化。零件结构形式的 不同,使之有很多的加工方法,根据加工过程中零 件质量的变化情况,零件的制造过程可分为Δm<0,
Δm=0和Δm>0三种形式,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工艺
方法。
一. Δm<0的制造过程
外圆表面的磨削
1.中心磨削
(1)纵磨
(2)横磨
(3)复合磨
2.无心磨削
纵磨特点:工件或砂轮需作轴向进给。磨削深度小、磨削接触面积 小,散热较好,容易得到较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因而应用广泛。 但由于走刀次数多,生产效率低,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磨削较长 的外圆表面。
横磨
横磨特点:砂轮宽度大于磨削宽度。工件不需作轴
弹性式 :由300~320HBS的弹簧丝制成,可研孔 径d为1~4mm的小孔 。用于研一般精度的小孔或母
线为曲线的小孔 。
研磨孔视频
2.4.6 珩磨孔
珩磨孔是利用安装于珩磨头圆周上的油石,采用特定结构 推动油石径向扩张,直至与工件接触,并保持一定的压力,以 较低的切削速度对孔进行精加工。加工过程中,油石不断作径 向进给运动,珩磨头作旋转和沿孔轴心方向的直线运动,从而 实现对孔的低速切削,显著提高孔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降 低表面粗糙度值。 采用珩磨加工孔时,加工精度可达IT7~IT6,孔的圆度和 圆柱度误差可控制在5~3m,表面粗糙度Ra为0.025~0.2m, 加工质量好,切削效率高。 珩磨视频
2.3外圆表面加工
1.车削
2.磨削
3.光整加工
2.3外圆表面加工
车削加工
钳工和机械加工
机械加工表面成形1
– 自由切削:只有一条直线切削刃参加切削的情况。此时,切削刃上个点的 切屑流动方向基本相同,且与切削刃基本垂直。 – 非自由切削:自由切削以外的其它情况均称为非自由切削。非自由切削时, 切削刃上各点的切屑流向不一致,会产生相互干涉。
非自由切削
直角自由切削
斜角切削
七、切削方式
直角切削与斜角切削
3)辅助运动(定位和调整运动) 辅助运动(定位和调整运动)
使工件或刀具进入正确加工位置的运动。如调 整切削深度,工件分度、切入运动、空行程运 动、操纵及控制运动等。
三、切削时的工件表面
在切削过程中,工件上通常存在着三个不断变化的切削表面即: -待加工表面(工件上即将被切除的表面)、 -已加工表面(工件上已切去切削层而形成的新表面)、 -过渡表面即加工表面(工件上正被刀具切削着的表面,介于 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之间)。
1)主运动
直接切除工件上的切削层,以形成工件新表面的基本 运动。 。 主运动的特点是 主运动的特点是:
切除工件上多余金属,形成工件新表面所必需的运动 主运动的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 主运动只有一个。 运动形式可是旋转或直线运动 可由工件完成,也可由刀具完成 主运动的速度通常以VC 表示,称作切削速度。
–1.轨迹法 –2.成形是刀具切削刃与工件表面之间为近似点接 触,发生线是通过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由刀 具刀尖的运动轨迹来实现的。如图1.2-3所示。 工件表面的发生线(母线和导线)均由轨迹运动生成。
轨迹法
2.成形法
采用成形刀具时,如图所示,切削刃1的形状与所需的生 成的曲线母线2的形状一致,即工件的一条发生线是通过 刀刃的形状直接获得的,因此加工时勿需任何运动,便可 获得所需的发生线。 另一条发生线由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来实现。如图所示。
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刀具
一、刀具的类型 金属切削刀具是完成切削加工的重要工具,它直接参与切削 过程,从工件上切除多余的金属层。 根据用途和加工方法不同,刀具有如下几大类: (1)切刀类 (2)孔加工刀具 (3)拉刀类 (4)铣刀类 (5)螺纹刀具 (6)齿轮刀具 (7)磨具类 (8)组合刀具、自动线刀具 (9)数控机床刀具 (10)特种加工刀具
二、刀具的结构几何参数 金属切削刀具包含刀柄和切削部分,刀柄是指 刀具上的夹持部分,切削部分是刀具上直接参加 切削工作的部分。 各类金属切削刀具切削部分的形状和几何参数, 都可由外圆车刀切削部分演变而来,因此,我们 以外圆车刀为例研究金属切削刀具的几何参数。 1、刀具切削部分的组成
前刀面 主后面 副后面
三、切削用量和切削层参数 常见机床的切削运动
1、切削过程中工件上的表面 正在加工的工件表面,根据其所处的状态分为: (1)待加工表面:即将进入切削加工的表面。 (2)已加工表面:已经加工完成的表面。 (3)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切削刀具正在进行切削 加工的表面。
2、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三要素: (1)切削速度vc:切削速度是主运 动的线速度(mm/min) (2)进给量:刀具相对工件沿进给方 向移动的距离。 1)进给速度vf(mm/min) 2)进给量f(mm/r) 3)每齿进给量fz(mm/z) (3)背吃刀量(切削深度)ap:已加 工表面与待加工表面间的距离。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
零件表面的成形和机械加工运动
一、零件表面的形成 回转体表面:是以直线为母线作旋转运动所形成的表面。 成型方法:车削、钻孔、扩孔、镗孔、铰孔、内外圆磨削等。
形成发生线的方法: (1)轨迹法 (2)成形法 (3)展成法 (4)相切法
二、机械加工的运动 1、表面成形运动 从几何的角度来分析,为保证得到工件表面的形状所需的运动, 称为成形运动。根据工件表面形状和成形方法的不同,成形运动 有以下类型: (1)简单成形运动 (2)复合成形运动 从保证金属切削过程的实现和连续进行的角度看,成形运动可 分为: (1)主运动:切除切屑所需的基本运动。 3个特点:速度最快;消耗功率最大;唯一性。 (2)进给运动:使金属层不断投入被切削的运动。 3个特点:速度较慢;消耗功率较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2、辅助运动 (1)空行程运动 (2)切入运动 (3)分度运动 (4)操纵及控制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切削点/线
2-发生线
(2)成形法
零 件 表 面 的 成 形
(3)相切法 利用旋转刀具边旋转边做轨迹运动来形成所需工
件表面形状的方法。
零 件 表 面 的 成 形 母线——刀具切削刃;导线——刀具运动轨迹。
1-切削点/线
2-发生线
3-轨迹运动
(4)展成法 利用工件和刀具作展成切削运动来形成工件表面 的方法。 母线——切削刃瞬时包络线;导线——刀具沿齿 零 长方向的运动。 件 表 面 的 成 形
当主运动与进给运动同时进行时,刀具切削刃上 某一点相对工件的运动称为合成切削运动。其大小 与方向用合成切削运动速度向量表示。 合成切削运动 速度向量等于主运 动速度与进给运动 速度的向量和。即
ve vc vf
第一节 零件表面的成形与机械加工运动
思考题与习题: 思 考 题 与 习 题 P77 2.1、2.2、2.3
零 件 表 面 的 成 形
二、机械加工运动
1.表面成形运动(切削运动)
机 械 加 工 运 动
保证得到工件表面形状的运动,即形成发生线的 运动。
常见典型表面成形运动
1.表面成形运动(切削运动)
根据运动之间相互关系的不同可分为: (1)简单成形运动 机 械 加 工 运 动 是独立的成形运动、最基本的运动。如车 外圆、刨平面的两个运动各自独立。
(三)金属切除率
切 削 用 量 、 切 削 时 间 与 金 属 切 除 率
金属切除率Ew指每分钟切下工件材料的体积, 单位为mm3/min。 它是衡量切削效率高低的另一种指标。由下式 计算。
E w 1000 a p fv c
五、合成切削运动与合成切削运动速度
合 成 切 削 运 动 与 合 成 切 削 运 动 速 度
3.背吃刀量ap
切 背吃刀量ap:在主运动和进给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测量的 削 工件上待加工表面和已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用 量 (1)主运动为回转运动时, 、 dw dm 切 外圆车削 a p 削 2 时 1 钻孔 a d 间 p m 2 与 金 dw——工件待加工表面 属 直径,mm; 切 dm——工件已加工表面 除 直径,mm; 率
(2)复合成形运动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简单运动按照一定的运 动关系合成的成形运动。如车螺纹,工件转一 转,刀走一个螺纹导程。
1.表面成形运动(切削运动)
根据成形运动在切削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机 械 加 工 运 动
(1)主运动 使工件与刀具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以进行切削的最基 本的、最主要的运动。 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多,通常只有一个,可以是 直线或回转的。 (2)进给运动 不断把切削层投入切削的运动。保证切削连续进行 的运动。 速度较低,消耗功率少,可能有一个,也可以有多 个,可以是直线的或回转的;可以是连续的或间歇的。
切 (1)每转进给量f 削 用 在主运动每一转 量 或每一行程内刀 、 切 具相对于工件在 削 进给运动方向上 时 间 的相对位移量, 与 单位是mm/r或 金 属 mm/行程。 切 除 率
2.进给速度vf 、进给量f 和每齿进给量fz
切 (1)每转进给量f 削 用 在主运动每一转 量 或每一行程内刀 、 切 具相对于工件在 削 进给运动方向上 时 间 的相对位移量, 与 单位是mm/r或 金 属 mm/行程。 切 除 率
1.切削速度vc
切 削 用 量 、 切 削 时 间 与 金 属 切 除 率
2)主运动为直线运动时, 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vc 2 lt 1000
m/min
式中 l——工作台行 程(mm) t——工作台往 复 运 动 频 率 (r/s 或 r/min)
2.进给速度vf 、进给量f 和每齿进给量fz
车外圆时的切削时间
20
(二)切削时间
切 车外圆时切削时间tm可由下式计算: 削 用 lZ dlZ 量 tm vf ap 1000 a p fv c 、 切 削 时 式中 tm——切削时间,min; 间 l——刀具行程长度,mm;其中lw为工件长度; 与 l1为切入长度;l2为切出长度。 金 属 d——工件直径,mm; 切 Z——半径方向加工余量,mm。 除 率
1.切削速度vc
切 切削速度v :主运动的线速度。 c 削 用 (1)主运动为回转运动时, 量 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 切 dn vc m/min 削 1000 时 间 式中 d——做主运动 与 回转体上选定点的回 金 属 转直径,mm; 切 n——主运动的 除 转速,r/min。 率
切 削 过 程 中 的 工 件 表 面
切削运动与切削加工中的工件表面
三、切削过程中的工件表面
切 削 过 程 中 的 工 件 表 面
切削运动与切削加工中的工件表面
三、切削过程中的工件表面
切 削 过 程 中 的 工 件 表 面
四、切削用量、切削时间与金属切除率
切 (一)切削用量 削 用 切削用量是 量 用来表示主 、 切 运动和进给 削 运动参数的 时 间 数量的,以 与 便于调整机 金 床。 属 切 除 率
2.辅助运动
(1)空行程运动 机 械 加 工 运 动 (2)切入运动 (3)分度运动
刀架、工作台的快进、快退等 刀具相对于工件表面的深入运动 使工件或刀具回转到所需角度
(4)操纵及控制运动
变速、换向、起停等
下面切削加工中哪些是主运动,哪些是进给运动。
机 械 加 工 运 动
三、切削过程中的工件表面
(2)主运动为直线运动时,
刨削、铣削平面
ap H
w
H
m
式中 Hw——工 件待加工表面厚度, mm; Hm——工件已 加工表面厚度,mm。
(二)切削时间
切 削 用 量 、 切 削 时 间 与 金 属 切 除 率
切削时间是切削时直接改变工件尺寸、形状等工 艺过程所需的时间。 它是反映切削效率高低的一种指标。
本知识。
(3)切削时间、金属切除率的计算。
本节教学难点:
零件表面的成形方法
第一节 零件表面的成形与机械加工运动
一、零件表面的成形
1.零件表面的构成
零 件 表 面 的 成 形 平面 圆柱面 零件上的 常见表面 圆锥面
成形表面
特殊表面
机器零件上常用的各种典型表面
零 件 表 面 的 成 形
2.零件表面的成形 零件表面可以看成是由一条线(母线)沿着 另一条线(导线)运动(移动或旋转)而形成的 。母线和导线,统称发生线。 母线和导线相对位置不同,所形成的表面也 不同。 直母线、圆导线相对位置不同就分别形成了 圆柱面、圆锥面和回转双曲面。 可逆表面:母线、导线可以互换,如平面、 圆柱面。 非可逆表面:母线、导线不可互换,如圆锥 面、螺旋面。
2.进给速度vf 、进给量f 和每齿进给量fz
切 削 用 量 、 切 削 时 间 与 金 属 切 除 率
(2)每齿进给量fz
多齿刀具每转
过一个齿,刀பைடு நூலகம் 相对于工件在 进给运动方向 上的相对位移
量,单位是
mm/z。
2.进给速度vf 、进给量f 和每齿进给量fz
切 (3)进给速度vf 削 单位时间内刀具相对于工件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的 用 量 相对位移量,单位是mm/min或mm/s。 、 切 进给速度vf 、进给量f 和每齿进给量fz 和刀具齿数 削 Z之间的关系如下: 时 间 与 v f nf nf z z 金 属 切 除 率
LOGO
机械制造技术
第二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
机制教研室
LOGO
第二章 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零件表面的成形与机械加工运动
第一节 零件表面的成形与机械加工运动
一 本 节 教 学 内 容
一 二
零件表面的成形 机械加工运动 切削过程中的工件表面
切削用量、切削时间、金属切除率
合成切削运动与合成切削运动速度
LOGO
件表面形状的方法。
零 件 表 面 的 成 形 母线和导线都是由刀具的运动轨迹形成的。 1-切削点/线
2-发生线
3-轨迹运动
(1)轨迹法(仿形法)
零 件 表 面 的 成 形
(2)成形法 利用成形刀具形成表面发生线,来形成所需工件 表面形状的方法。 母线——刀具的切削刃;导线——刀具相对于工 零 件的运动轨迹。 件 表 面 的 成 形
(3)背吃刀量ap
切 削 用 量 、 切 削 时 间 与 金 属 切 除 率
(2)主运动为直线运动时,
刨削、铣削平面
ap H
w
H
m
式中 Hw——工 件待加工表面厚度, mm; Hm——工件已 加工表面厚度,mm。
(3)背吃刀量ap
切 削 用 量 、 切 削 时 间 与 金 属 切 除 率
二 三 四 五
第一节 零件表面的成形与机械加工运动
本节教学要求:
本 节 教 学 要 求 (1)掌握零件表面的成形方法(形成发生线 的四种方法) (2)熟知零件机械加工中的运动和切削用量 的基本知识。 (3)掌握切削时间、金属切除率的计算。
第一节 零件表面的成形与机械加工运动
本节教学重点:
本 节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零件表面的成形方法 (2)零件机械加工中的运动和切削用量的基
1-切削点/线 2-发生线 3-轨迹运动
(4)展成法
零 件 表 面 的 成 形
4.零件的成形方法 1.材料成形工艺 在加工过程中材料的形状、尺寸、性能等发生变 化,而重量近似等于加工前的重量。如铸造、锻造、 压力加工、粉末冶金、注塑成形等,这些方法多用于 毛坯制造,但也可直接成形零件。 2.材料去除工艺 以一定的方式从工件上去除多余的材料,得到所 需形状、尺寸的零件。如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特种 加工等。 3.材料累加工艺 利用一定的方式是零件的重量不断增加的工艺方 法。 传统的累加方法有焊接、粘接、铆接、过盈配 合、电铸、电镀和快速原型制造(RPM)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