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如何评价中药复方制剂

合集下载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系统药理学评价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系统药理学评价

・中药现代化论坛・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系统药理学评价陈修平1,寻克丽2,王一涛1(11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中国澳门 999078;21滨州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山东滨州 256610)摘 要: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material basis for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formula)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中药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而目前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界定,学术界尚有分歧。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是某一特定复方经与人体作用后在发挥疗效的特异性的靶器官、靶组织中达到一定浓度并发挥生物学效应的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该复方的非内源性活性物质的总和。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系统药理学评价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核心与基石,而中药质量控制是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的系统药理学评价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中药现代化;系统药理学评价;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R284;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10)01-0001-05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evalu ation of material basis for eff icacyof Chinese herbal formulaC H EN Xiu2ping1,XUN Ke2li2,WAN G Y i2tao1(1.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Macau,Macau999078,China;2.DermatologyDepartment,Binzhou City People′s Hospital,Binzhou256610,China)Abstract:Systematic p 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 of material basis for t he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formula is one of t he key issues in Chinese materia medica(CMM),which is in urgent need of solution1 However,it s scientific connotation is still cont roversial in academic circles1The material basis for t he effi2 cacy of Chinese herbal formula is t he total non2endogenous bioactive compo und(derived eit her directly or indirectly f ro m t his formula)exerting t he t herapeutic effect s,which is generated by t he interaction of t he formula wit h human body and reaches certain concent ratio n in t he target organs or tissues1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material basis for t he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formula is t he cornerstone of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MM,while t he quality cont rol of CMM is it s prerequisite1 K ey w ords:material basis for t he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formula;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systematic p harmacological evaluation;quality cont rol 在古代的主要四大传统医学(中医学、印度医学、希腊(欧洲)医学、埃及医学)中,中医学最为复杂[1],也是最抽象的。

中药复方制剂“宠康”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宠康”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昆明犬 ( 二级动物 ) I 6只 . 雄各半 . 重 5— s 脚 雌 体 6k , 自市郊 犬墒 。根据 文献 . “ 将 宠康 ” 为 4g k 、 g k 、 分 / g 3 / g
2 g k 、 g k / g I / g 4个 剂 l 组 , 组 4 只 . 雄 各 半 量 每 雌
l 材料 与 方 法
I. 1 诫验 动特
1 5 中鹤复方删 荆“ . 窀康” 在犬体 内的辨代动 力学参敷 将测得数据进行适 当的转换 . 运用 药物代谢动力 学程序 计算 出各药代动力学 参数
2 结 果
2 1 不 圊刺量 康 ” 犬血 清 S D 活 力影 响 的 时 一 关 系 . 宠 对 O 致
I3 47 ± 4 l ’‘ 2. 8
中药购于雅安三九中药贸易有限公 司. 以中兽医药理论 为依据. 设计组 方原 则及 各 药配 伍 比例组 成 中药 复方 “ 宠
2 3± 1 53 0 4
,0 1 ± l I . 7 9
3 4± 2 25 0 6 3 4 4. 3± . 2 O4 3 6± 6l 0 3 . 8± 8 92 0 l 4 .9 ± 7 20 0. 6 4.0± 7 23 0. 0 4.4± 6 0 5 0. 2 3 5± 5 8I 0. 8 2 4± 5 37 0 2 93 6± 5 0 5
南表 1 一表 4可知 . 与空 白对照相 比较 . 各荆量组在潮服
“ 宠靡” 5r n后. 1a i 犬血清 S OD活 力显著提 高, 6 h出现最 在
大效应僵 . 各剂量组 时 一效关系曲线如 图 1 所示 。 衰 1 k 体 I“ 4 g 宠囊 ” 对犬血清 中
S OD{ 力 影 响 的 时 一 美 蕞 旨 效

基于临床用药特点的中药复方新药药效评价思路与方法探讨

基于临床用药特点的中药复方新药药效评价思路与方法探讨

基于临床用药特点的中药复方新药药效评价思路与方法探讨中药复方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成的方药,具有长期的临床应用经验,具有物质基础多、作用环节多等特点。

中药复方创新药物开发过程中需特别注重选择和加快具有临床价值的药物研发,需要对立项论证、工艺确定、质控标准建立、药效和毒理评价和申报等严格按照新药研发的法规和技术要求进行全过程管理。

该文针对中药复方新药研究过程中药效学研究方法提出建议:在工艺筛选中药效的配合需选择与临床定位有效性关联性高的终点观察指标;临床前药效学研究在正确应用疾病模型的基础上,应探索和应用符合中医药临床特点的动物模型和观察指标;同时对特殊人群——儿童用药应提供符合儿童生理特点的用药信息,进行药效毒理研究需用幼鼠并按儿童体重进行剂量设计等。

总之,临床用药特点应是中药复方新药药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标签:中药复方制剂;临床用药特点;药效評价[Abstract] The Chinese herbal compound formula preparation was made based on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which was confirmed by long period clinical application,and with multi-compound and multi-target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exploitation process of innovation medicine of Chinese herbal compound formula,selecting and speeding up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drugs with clinical value shall be paid more attention,and as request of rules involved in new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the whole process manage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including project evaluation,manufacturing process determination,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s,evaluation for pharmacological and toxic effect,as well as new drug application process. This reviews was aimed to give some proposals for pharmacodynamics research methods involved in exploration of Chinese herbal compound formula preparation,including:①the endpoint criteria should meet the clinical attribution of new drugs;②the pre-clinical pharmacodynamics evalu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n appropriate animal model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observation indexes;③during the innovation of drug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information on drug action conforming to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ants and children should be supplied,and the pharmacodynamics and toxicology research shall be conducted in immature rats according to the body weight of children. In a summary,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important criteria for evaluation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innovation medicine of Chinese herbal compound formula.[Key words] Chinese herbal compound formula preparation;clinical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evaluation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中药复方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组成的方药,其处方组成符合配伍规律,具有中医理论对拟治疗病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和处方的论述。

浅谈中药处方点评

浅谈中药处方点评

(二)点评配伍联用是否合理
如杏仁、桃仁、白果等含氰苷的中药可加重 麻醉、镇静止咳药如硫喷妥钠、可待因等呼吸 中枢抑制作用,使副作用增加,严重的可使 病人死于呼吸衰竭; 如麻黄,含钙离子的矿物药如石膏、海螵蛸等 能兴奋心肌而加快心率,增强心脏对强心苷类 药物的敏感性而增加对心脏的毒性。
③ 中药能增加 西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




1.选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合理选择给药 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 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必须选用静脉 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应加强监测。 2. 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临床使用应辨证用 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 超功能主治用药。 3. 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 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 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4. 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 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 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 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组方特点



含西药组分中成药中抗感冒药,如常用的维C 银翘片、复方感冒灵片、感冒清片、速感康胶 囊等,主要包含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 敏等。 含西药组分中成药中降压药如常用的珍菊降压 片、降压避风片等,主要包括氢氯噻嗪、盐酸 可乐定等。 含西药组分中成药中糖尿病用药如常用的消渴 丸、消糖灵胶囊等,所含西药组分主要为格列 本脲。
点评用药妊娠禁忌



禁用药物:牛黄解毒片、木瓜丸、小金 丸、 小活络丸、冠心苏合丸、益母草膏、当归龙荟 丸、再造丸、痛经丸、跌打丸等。 忌用药物:三黄片、大活络丸、云南白药、梅 花点舌丹、清宁丸、紫金锭等。 慎用药物:黄连上清丸、安宫牛黄丸、防风通 圣散、附子理中丸、伤湿止痛膏等。

中药临床药师的中药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

中药临床药师的中药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
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
中药临床药师能够掌握中药与西药、中药与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深入研究与创新
国际化合作与交流
智能化技术应用
中药临床药师培养与教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中药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的研究将 更加深入,有望发现新的药物 靶点和治疗策略,推动中药创 新药物的发展。
针对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解 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用药依 从性。
开展中药用药教育,向患者普 及中药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知 识,帮助患者理解中药治疗的 原理和注意事项。
参与新药研发及评价工作
参与中药新药的研发工作,利用中药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原理,对新药进 行体内外药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
结合中药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原理,分析药物在体 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为医生提供科 学依据,优化用药方案。
针对中药复方制剂,利用专业知识解析复方中各单 味药的相互作用及药效物质基础,为医生提供复方 优化和精简建议。
监测患者用药过程并提供咨询服务
监测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 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 保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临床药师的中药药代动力 学与药效学

CONTENCT

• 中药药代动力学概述 • 中药药效学概述 • 中药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关系 • 中药临床药师在中药药代动力学与
药效学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中药药代动力学概述
定义与研究内容
中药药代动力学定义
100%
个体差异显著
不同个体对中药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存在显著差异,增加 了中药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的难度。

FDA复方制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指导原则介绍

FDA复方制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指导原则介绍

FDA复方制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指导原则介绍审评五部王海学彭健复方制剂是药品研发和评价中的常见品种类型。

随着单组分药物研发成本和筛选难度的不断增加,以及临床联合用药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复方制剂又成为药物研发的热点。

FDA近年来批准上市的很多新药是复方制剂,主要用于临床上需经常采用联合用药治疗的疾病。

复方制剂研发的目的多是希望提高疗效和/或降低单药的某些不良反应,因此在其非临床研究中应重点比较单药和复方制剂在药效学和安全性方面的可能变化。

在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评价中,应重点分析复方制剂中单药间可能的相互作用,进而根据这些相互作用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进行相应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

美国FDA于2005年2月刚发布了供企业参考的复方制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指导原则草案[Guidance for Industry:Nonclinical Safety Evaluation of Drug Combinations,2005],WHO也在2004年发布过相关指导原则[Guidelines for Registration of Fixed Dose Combination Medicinal Products, 2004]。

本文参考FDA指导原则草案,对复方制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的考虑要点,如组方类型、单药间可能的相互作用、附加试验研究等进行介绍,以期对我国复方制剂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和评价提供一些技术思路,供大家参考。

复方制剂中的组方药物有三种类型:1)均为已上市药物;2)一种或一种以上为新化合物,另一种或一种以上为已上市药物;3)两种或两种以上均为新化合物。

不同类型复方制剂的非临床研究考虑的侧重点可能不同。

FDA评价联合用药非临床研究时主要关注合用后的特点:如合用的毒理学、药代动力学、治疗适应症和用药人群等。

本文将对以上三种不同类型复方制剂分别进行介绍。

I. 两种或两种以上已上市药物组成复方制剂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对于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已上市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一般认为单药会有充分的临床或非临床信息,但应比较单药与复方制剂的适应症是否相同。

研究中药药动学的方法以及相关理论

研究中药药动学的方法以及相关理论

研究中药药动学的方法以及相关理论摘要】药物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动态规律,在西药新药设计,优选给药方案,改进药物剂量,为临床提供高效、速效、长效、低毒、低副作用的药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是在西药药物动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

主要研究中药有效成份、单方及复方在体内的转运及代谢变化过程。

【关键词】中药动力学动态规律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当今中医药发展现代化的趋势下,对中药及其复方的研究不仅是在体外寻求其化学物质基础,而更应深入探讨其在体内的经时过程,定量表达复方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与变化,即进行中药药动学的研究。

中药药动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借助于动力学原理和现代分析手段、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有效部位、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和量-效关系。

近十年来,中药复方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已逐渐成为中医药理论研究的热点。

中药复方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可分为实验动物药物动力学和临床药物动力学两个阶段、已有的中药复方药动学以实验动物药物动力学研究为主,着力于研究中药药理、新药开发、质量控制、安全有效等主要问题,建立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检测方法、药理效应法、效量半衰期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应中药本身特点的科学的中药药物动力学实验研究规程,为临床药物动力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药复方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则刚刚起步。

在实验动物药动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药动学直接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在人体内的药动学。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是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药学新领域。

中药药物动力学主要是研究中药单体、单方、复方在体内过程动态变化的规律,用数学方程式和药物参数来表达应用,指导中药新制剂的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有效单体不明确,血药浓度低,检测方法欠缺。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不同于传统的药动学的研究,由于复方中含有多味药,多种化学成分,故对研究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药药效动力学

中药药效动力学

中药药效动力学
中药药效动力学是研究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除过程,以及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效果和持续时间的科学。

中药的药效动力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吸收:中药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体内,然后被吸收到血液中。

吸收速度和程度取决于药物的物化性质、给药途径和患者的生理状况。

2.分布:中药被吸收到血液中后,会在体内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分布的程度和速度受到药物的脂溶性、离子化程度、蛋白结合性等因素的影响。

3.代谢:中药在体内会经过代谢作用,主要在肝脏中进行。

代谢可以使药物产生活性代谢产物,也可以使药物转化为无活性代谢产物,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和毒副作用。

4.排泄:中药在体内经过代谢后,会通过肾脏、肠道、呼吸道等途径排出体外。

排泄的速度和途径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特性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5.作用效果:中药通过与靶点相互作用来产生药效,如抑制、促进或调节生物功能。

药效的表现形式包括治疗作用、毒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6.持续时间:中药的药效持续时间可以长达数小时或数天,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等因素。

中药药效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为中药的合理使用和剂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为中药的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和个体差异等问题提供指导。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进展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进展

143第12卷 第5期 2010 年 5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2 No. 5 May,2010中药复方药动学是借助于动力学原理, 研究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 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边缘学科。

本文就近年以来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1 中药药代动力学概念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of drug metabolism,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的规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并运用数学方法,阐明体内药量的动态变化。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则应用药代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复方在体内的运动过程及动力学规律,它是中药药理学与药代动力学相互结合渗透而形成的。

由于中药复方由多味药组成,每味药又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其成分复杂,干扰因素多,所以难度很大,但是意义也十分重大。

研究中药复方的药代动力学规律,不仅可以阐明和完善中药复方原理及其作用机制,获取中药复方药动学参数,还能提高中药复方制剂质量、优化给药方案,同时也为在研究中发现新活性代谢产物而创新中药新药奠定科学基础。

2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1 生物效应法从中药的生物效应看,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是中药复方成分的主要部分,可以针对性的进行试验。

1970年后出现了通过测定生物效应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药效的变化取决于体内药量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药效的经时过程来反映体内药量的动态变化,该实验方法发展到今天主要有药理效应法、药物累积法、微生物法。

2.1.1 药理效应法 最早提出此方法的是Smoden,是一种以药理效应为指标测定药动学参数的方法,即在一定条件下,体内药量与药理效应存在对应关系,药理指标常能定量地反应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

中药药物动力学

中药药物动力学
❖ 色谱法有薄层色谱法(TLC)、气相色谱法(GC)、高 效液相色谱法 (HPLC)、二维三维高效液相色谱法 (3D-HpLC)、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超临界流 体色谱法(SFC)等。
❖ 免疫法主要有放射免疫测定法(RIA)和酶免疫测定 法(EIA);此外还有脉冲极谱法等。
❖ 联 用 技 术 主 要 包 括 色 谱 一 质 谱 联 用 (GC-MS , LCMs)、LC-NMR联用、气相-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 度法(GC一FTIR)联用,质谱-质谱联用(MS-MS)、 相提取与液相分离联用技术柱切换HPLC、免疫分 析与色谱技术的联用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等。
缩短达到稳态血浆浓度的时间。
药物处置的动力学过程
二、药物消除类型 2.零级动力学(zero-order kinetics)(或称非 线性动力学)是指体内药物浓度变化速率与其体 内药物浓度无关,而是一恒定量,此过程也称容 量限制动力学。
dC/dt=—K0 (式中K0为零级速率常数,单位为药量/时间)
二.生物效应法
❖中药尤其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干扰因素多, 体内作用机理不清,难以用化学方法测定 其血药浓度,50年代产生了以药效为指标 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组 方复杂,有效成分不明或缺乏微量定量检 测方法的中药及其制剂可采用生物效应法 求取药动学参数。生物效应法主要包括药 理效应法、药物积累法和微生物法。
药物处置的动力学过程
四、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4、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 程 度 和 速 度 。 血 药 浓 度 时 间 曲 线 下 面 积 (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即药时曲线与横座标围 成的面积,主要反映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 消除等总貌。
有绝对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

浅谈中药复方的药代动力学

浅谈中药复方的药代动力学
1 8
北方药学 2 1 年第 8卷第 1 期 01 1

综 述 ・
浅谈 中药 复方的药 代动力学

昕( 江苏省徐州市药品检验所 徐州 210) 206
摘要 : 中药复 方药代动 力学的概念入 手 , 从 对有效成分 明确和 不明确的 中药及其 复方制 剂的研 究方法及应用进行 了论述和 比 较 , 出了各种研 究方法的特点 ; 指 强调 应进 一步加强对 中药复方药理 学和药物动 力学的研 究 , 用科 学的语 言阐明中药复方的作 用过程和机理 ; 此拳将 对中医药实现现代化产 生重要 影响。
关键词 : 中药 复 方 药代 动 力 学 研 究 方 法
中图分类号: 号 :6 2 8 5 ( 0 1)1 0 1 — 2 1 7 — 3 12 1 1 ~ 0 8 0
中药复方药动学是借助于动力学原理 ,研 究中药复方 中 微生物指标法又称琼脂扩散法 ,是根 据抗 菌药物在含有 的有效成分在体 内的吸收 、 分布 、 代谢 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 试验菌株 的琼脂平板 中扩散 , 对细菌产生抑菌环 , 在一定浓度 及其体 内时量一 时效关系 , 并用数学 函数加 以定量描述 的一 门 范围内 , 其抑菌环直径大小与药浓线性相关 , 从而推知样品的 边缘学科 。f l 】 当今临床用药 以复方为 主 , 中药复方药物能体现 浓度 。主要用 于测定体液 中的抗菌药物浓度 , 但因服用后血浆 中药配伍 的整体性 , 发挥综合性作用 , 临床疗效好 。因此 , 探讨 有效成分 能达 到抑 菌浓 度的中药很少 ,故此法在 中药药动学 中药复方药物 的药动学规律 已成 为研 究的热点。 由于 中药成 研 究 中不 常 用 。 分复杂 , 有效单体不明确 , 药浓度低 , 血 检测方法 欠缺 , 单体成 中药 复方药物 动力 学研 究 中的现代分析方法主要有紫外 分的药动学参数难 以完 整地 表达中药复方药物 的体 内作用规 分光光度法( v 、 u )荧光分光光度法 、 薄层色谱( L ) 、 T C 法 高效液 律, 中药复方药物药动学研究受到限制。中药复方药物药动学 相色谱 ( P C)气相色谱( C 、 HL 、 C )高效毛细管电泳( P E)超 临 GC 、 研究主要 以在 实验 动物 药物 动力 学水平上的单药 和复方药 物 界流体萃取技术 (F ) S E 和超 临界 流体 色谱技术 (F ) SC、 气相 员 中的单一成分研究为主。 谱联用( CMS 、 G / )免疫法(m u osa ) I m n asy等十余种分析方法。 在我国中药复方药 动学研 究已开展 2 0多年 , 多个复方 对 近年“ 证治药动学 ” “ 、复方效应成分药动学 ” 理论的出现 , 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 并取得一定进展。随着 2 O世纪 8 O年代高 让人耳 目一新。 “ 证治药动学 ” 是我 国学者黄熙等 出的将 】 提 灵敏的现代分析仪器和测定方法 的应用 ,药代动 力学得到 了 “ 证机体 ”方 剂理论与 药动学结 合 的新理论 , 为“ 、 分 复方药代 迅速发展。目前 , 中药复方药物药动学研究大体分 为体 内药物 动力学 ” “ 和 辨证 药动学 ” 两部 分 。前者 是指方剂 的药物配伍 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两大类 。 内药物浓度 主要适用 于有效 ( 体 君臣佐使 )能显著地 影响彼 此在体 内化 学成分的药动学参 并 后者是指药物在不 同证 型 成分明确的中药复方药物 , 是药动 学研 究的经典方法 , 其原理 数 , 与疗效 和毒 副作用 密切相关 ; 是利用药物在血 、 或其 他体 液、 尿 组织 中的浓度 与其药 理效应 者体 内的药动学参数有 明显差 异 ,经辨证施 治后求得该差 异 大体呈平行关 系 , 测定 给药后体 内的血 ( 药浓 度 , 立药动 可否减轻或消失 。另有报道指 出 , 尿) 建 有学者还提 出“ 中药 胃肠 药 学模型 , 计算药 动学 参数 , 了解药物在体 内的变化规律 。 目前 动学”1 I 9 这一概念 , 主要研究 胃肠道 环境、 复杂 的成分及不同的 应用药物浓度法 的多数文献是 以一 种中药成 分代替全方 的药 理化性质对复方制剂有效成 分溶出和吸收的影响 ,阐明其有 代动力学特征 。李兰芳等l 3 鼠单次灌服通脉 活血灵胶 囊 , 效成分在 胃肠内的药动学变化。较之西药制剂的生物药剂学, 1 以大 中药 胃肠药动学” 一词 , 能较 明确反映受试物为中药 制剂 , 体 用反相 高效液相法测定不 同时间的血药浓度 ,结果显示单次 “ 灌 服通脉活血灵胶囊后 ,大黄 酚在 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 内定位在 胃肠道 , 研究 的内容 为有 效成分在 胃肠 道内溶 出、 吸 合 开放型二室模 型 , 吸收快 , 除慢 , 消 同服用单 味大黄后 大黄 收和代谢的动态变化 ,重点在揭示其各有效成分之 间协 同或 酚在家兔体 内的药动学 过程有一定 的差异 。郭莹等 以乙腈提 拮抗的规律 。如温里药胡椒 、 吴茱萸 、 肉桂等分别 与活血药赤 能提高其 中芍药苷 的 C a m x和 A C 从 复方效应 成 U, 取处理 血浆 , 以对羟基苯 甲酸 为 内标 , 通过 H L P C测定 大 鼠口 芍配伍后 , 】 这些新的理 o l 服养阴通脑 颗粒有效部位组合 后血浆 中葛根素浓度 ,结果 为 分药动学角度揭示 了活血温里配伍 的科学内涵_。 葛根素在 005 3 1 ・ L 围内线性关系 良好 ,血浆中最 论是将 药动学与 中医药理论结合 的有益尝试。 . .x m 『范 2 2g 六味地黄方作为一个经典 的中药复方 ,通过对其有效部 低检测浓度 为 OO 6 g m ~ .1  ̄ ・ L 。 生物效应法是 以药效 为指 标进行药代动力学 研究求取药 位在体 内过程 的研究 , 以初步探索六味地黄方 的作用机制 , 可 动学参数 , 可用 于有效成 分不明确 , 缺乏 化学检测方法 的复方 把握其 中有效部位在 体内 的动态变化规律 ,并且在对相关有 药物。 主要方法有药物累积法、 其 药理效应法和微生物指标法。 效部位 的代谢指纹谱 的差 异 比较 中,揭示有效部位之 间的相 药物累积法是采用动物累积死亡率测 定药物蓄积 的方 法 互作用 和影 响 , 中药药理 作用找到物质基础 , 为 并试 图阐明其

对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评述与思考

对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评述与思考

芍 嘛的血 药浓 度 川 芍伍 用丹 参 煎 剂 使 得 川 芍 嗦 的生 物 利 用 度 降 低 当归 伍 用 芍药 煎剂使 阿 魏 酸 的吸 收 延 迟 大 黄水煎 液 中大 黄酸 与纯 品
,

P 的 R

10
E C5 0
是纯
da i d z e in
e


国外 类似 工作 则侧 重 在保健 食 品 中有效 成 分 的生 物利 用 率研究
:
,
理由
n
个 成分 也
各 自的 药代 动 力 学 多是 成 分之
,
H PL C
测定 了 川 芍 丹参 合剂 及川 芍水 煎剂 中少 1 芍 嗓在 大 鼠 体 内 的 血 药 浓 度
] 3 I

º 和 国 内的工 作 相 比 国外 虽 然 只 是 做的 保 健 品 的 生 物 利 用 度 的 测 试 但分 析技 术手 段显 然 高一个 层
20
) ( 0
第二 卷
第 四期
封究 对宁 代动 才拳 复方菊 菊 宁 蒸菊 雄 友侧定方公愉评迷与易考
口 卢 弘


(中国 医 学科 学 院中 国 协 和 医 科 大学 药用 植 物 研究所 ) (清华 大学 生 物科 学 与技术 系药 理学 实验 室 )
邢 东明
杜力军


:
通 过 对 有 关 文 献 及 作 者 研 究 工 作 等分 析 思 考
兔 的 药动学 研 究 体 的 药代 动力学
袁成 等用 黄 熙 等用
H
L P
C
对 维脑 路通 制 剂 中经 乙基 芦 丁 在人
【 ] 2

人 体 的 血浆 尿 粪和 胆 汁 中的 化学 成 分是 可 行 的 不 应 存 在 以 成分 复 杂 含量 低微 而 否 定复 方药 代之 说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毒理学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毒理学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分类
• 分类: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主要分为丸剂、散剂、 膏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剂型。
03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 剂毒理学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方法
急性毒性试验
通过给动物一次性大量药物,观察其 急性反应,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长期毒性试验
通过给动物长期小剂量药物,观察其 慢性反应,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致畸试验
通过给动物在怀孕期间用药,观察其 后代是否有先天性缺陷,以评估药物 对胚胎的毒性。
免疫毒性试验
通过观察药物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 ,以评估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
体外实验方法
01
02
03
细胞毒性试验
通过观察药物对体外培养 的细胞的影响,以评估药 物对细胞的毒性。
基因毒性试验
通过检测药物对DNA和 RNA的影响,以评估药物 的基因毒性。
随着现代毒理学的发展,对中药复方制剂的毒理学研究逐渐 成为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毒理学特点,旨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 据。
通过深入探讨中药复方制剂的毒理学机制,有助于揭示其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发 生规律,为改进药物质量和临床治疗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02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 剂概述
制剂中多味药的协同与拮抗作用研究
药效学研究
研究制剂中多味中药在药效上的协同和拮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 制及效果。
毒性协同与拮抗研究
研究多味中药在毒性上的协同和拮抗作用,评估其对机体的综合毒 性效果。
安全性评价
对制剂中多味中药的联合应用进行安全性评价,为指导临床用药提 供依据。
制剂中化学成分与药效关系的毒理学研究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概况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概况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概况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的研究体内药物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

其研究方法已在新药设计,优选给药方案,改进药物剂量,提供高效、长效、低毒、低副作用的药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日益推进,运用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理论研究中药和中药复方作用机制、设计及优选给药方案,促进其新药开发、剂型改良及标准化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但因中药及其复方成分复杂,药理作用的多样性,让中药的药动学研究较通常的化学药物更为困难。

综观近些年的文献资料,本文试对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1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概念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借助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复方在体内吸收、代谢、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方程定量地预测这些过程的性质的一门边缘学科[1]。

药物动力学作为一门用数学分析手段来处理药物体内动态变化过程的科学,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

2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当前中药药动学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有效成分明确、可定量分析方法测定的中药及复方,即血药浓度法;另一类是适用于组方复杂,有效成分不明或缺乏微量定量检测方法的中药及其制剂。

主要以生物效应法为研究手段,包括毒理效应法、药理效应法和微生物法的检测方法等。

2.1 血药浓度法作为经典的药动学研究方法,血药浓度法能够认知药理作用强度的变化规律,能够探讨药物的分布、生物利用度、生物转化和排泄途径等药动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具有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等特点。

肖风霞等[2]采用高效液相法,以药动学软件拟合药一时曲线测定四逆注射剂在大鼠体内的时—量效关系,了解四逆汤制剂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

徐凯建等[3]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双黄连”两种主要成分黄革苷,绿原酸为控制指标,测定注射剂与气雾剂的人体血药浓度。

中药药代动力学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

中药药代动力学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

中药药代动力学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摘要】体内药物浓度的测定是研究药代动力学的前提,中药及其复方的药代动力学又是中药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体内药物浓度测定方法的是每个药代动力学研究者都应该关注的课题。

随着先进仪器的开发和使用,体内药物测定方法取得了重大进步。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药动学血药浓度分析的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免疫法,同位素法和微生物法,并介绍了它们的优缺点。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免疫法;同位素法;微生物法中药药代动力学是近2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用药物动力学方法研究中药在动物或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过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血药浓度法[1]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经典方法,是计算药代动力学最常用最准确的测定方法,所以血药浓度准确的测定是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至关重要的环节。

先进的测定方法是精确测定的前提,发展更先进、更合适的测定方法是中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1 利用原子和分子对不同激发光谱的吸收特性,来鉴别确定指标成分分光光度法[2]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及原子吸收光谱法。

分光光度法仪器设备简单、投资少、成本低、操作方便,只要有一定吸收光谱的物质均能测得。

曹蔚等[3]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黄色素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红花黄色素在健康家兔体内为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曲线下面积为40μg·min-1·ml-1,半衰期为,消除速率常数为/min,肾清除率为/min。

但分光光度法灵敏度较低,对体内许多内源性物质难以区分,所以分光光度法常与色谱法联用,目前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被广泛用作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手段。

色谱法包括薄层层析法、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质谱联用。

色谱法尤其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经过多年发展已趋于完善,其稳定性、可操作性、准确性、灵敏度均有了较大的提高,成为色谱法的代表。

复方中药制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状况

复方中药制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状况

复方中药制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状况摘要】中成药的发展形式很好,问题不少。

研究复方中药制剂的药动学规律,对阐述其组方原理,进行新药开发、剂型改革、质量评定,指导合理用药,充分发挥中医方剂的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复方中药制剂组方复杂,成分繁多,干扰因素多,因此,其药动学研究不同于化学药物制剂,难度颇大。

针对其发展现状,应该从药理临床等方向加强对中成药研究工作。

【关键词】中成药发展现状复方中药制剂药动学研究方向【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8-0110-02中成药产销涉及到各个方面,市场千变万化,加上疫情灾情的发生,对中成药的需求骤然增加,情况相当复杂。

当前总的概括:形势很好,问题不少,前景美好。

中成药现状:1.生产超速发展2.市场购销两旺3.滋补品种大幅度上升4.提高生产技术,创制新的产品5.生产处于饱和,竞争相当激烈目前,中成药的剂型发展飞速,我就复方中药制剂谈谈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状况。

中药药动学是研究中药的药理效应及引起这种效应的有效成分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量变规律的科学,可为指导中药剂型改进、临床合理用药、优选用药方案及精选复方中的药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且大多数中药的有效成分目前还未搞清,再加上中医临床常用复方,这样就给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增加了很多困难,特别是还有些单味中药及复方其粗制剂有效,而经进一步分离和提取的各种成分药效均减低甚或无效,这就不能用测定血药浓度的方法求得药物动力学参数。

那么对这些药物如何进行动力学的研究呢?这是中药药理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基本方法复方中药制剂药动学研究方法大体可分为两大类血药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

一、血药浓度法对于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明确,且可用化学方法测定其在体液中浓度的复方中药制剂,可用被测定成分的药动学规律代表该复方制剂的药动学规律。

二、生物效应法对组方复杂,有效成分不明,缺乏微量定量检测方法的中药复方制剂,用血药浓度法测定十分困难,可采用生物效应法求取基本的药动学参数,目前应用的有三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