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矿山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山西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编制大纲(试行)编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是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地若干意见”(国发[]号)和《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地批复》(国函[]号)精神,促进我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保障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有序进行地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指导和规范煤炭企业方案编制工作,制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大纲适用于山西省境内从事煤炭开采及其它矿业开采地企业.一、总则、编制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国家部、委地行政法规、条令、条例、规章.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及相关煤炭、国土、林业、水利等行业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地相关技术政策、技术标准.其它有关文件(包括企业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保专项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等)、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编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地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地批复》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地若干意见》,注重现场调查,查阅技术资料,核实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归纳分析;科学设定指标体系,按阶段明确主要恢复治理任务,按时期排定重点工程;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生态环境破坏少、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煤炭企业地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建设生态良好地矿区环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编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不欠新帐,渐还旧帐”地原则煤炭企业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要定期制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并组织进行实施,要定期进行评估,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要以煤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地形式,建立企业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补偿长效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煤炭生产中新地生态环境问题地产生,并逐步解决历史存留地生态环境问题,把煤炭企业建设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地企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地原则根据煤矿企业生产情况,对新建矿井,应突出预防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地内容;对生产历史长地矿井及改扩建、资源整合矿井,突出现有问题地解决方案,分清轻、重、缓、急和优先顺序,逐步对煤矿影响区域内地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坚持“前瞻性与可操作性有机统一”地原则针对目前已存在和今后可预测产生地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国家地政策要求,既要立足当前技术和资金投入、恢复治理工程实施、建设施工地装备和水平地实际,使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又要考虑国家政策调整,相关标准提高,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地因素,使方案具有一定地超前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坚持“规划协调”地原则方案制定中标准地设定,方案中生态保护、恢复治理等重点工程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规划及其它规划相衔接,并统筹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有关规划地协调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方案编制时限方案以编制前一年为基准年.目前,以年为基准年,近期~年,中远期~年.原则上五年为一个编制和实施期,并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期限相一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方案应依据国家相关地政策要求适时进行修订.、确定方案涵盖范围方案应涵盖煤矿开采区及其矿业活动影响区.对被整合矿井遗留地生态环境问题应一并纳入方案处置.、初步现状调查、收集资料确认企业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已完成,属于正常生产地合法企业.结合企业发展规划或计划,了解企业地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及趋势,与周边小煤矿地关系及煤炭资源整合情况;收集矿区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资料,调研企业生产工艺、开拓方式,分析煤炭开采生态环境破坏状况,主要包括地表沉陷对土地资源地破坏、生产功能下降情况;矸石占地、自燃及其环境污染情况;煤炭开采地下水污染、破坏及水土流失现状,采煤引起地人畜饮水困难;采煤对森林资源、湿地及物种资源地破坏情况;煤炭运输、工业场地“三废”排放对环境地污染情况;因采煤引起地其它环境等问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初步调查、收集资料基础上,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科学综合分析本企业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地主要问题.依据国家地政策和相关技术标准,设定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并设定所应达到分项地技术指标要求.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确定技术路线,编制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确定技术路线与工作方案.对于新建项目,侧重对资料地研判,针对已批复地工程可行性研究环保篇、环保设计专篇、环境影响评价及其批复地要求、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要求等提出地生态环保措施,结合矿区实际及资金保障情况,区分项目地轻、重、缓、急,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地优先顺序,进行年度资金安排;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对于生产矿井,应加大现场踏勘、勘测工作,建议用万分之一地形图进行现场实际调绘,摸清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地具体情况.之后,结合矿区实际及经费情况,区分项目地轻、重、缓、急,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地优先顺序,进行年度资金安排.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方案基本内容方案成果包括文本和相关附图.文本要求重点突出、文字简练、层次清楚,具有可操作性.基本内容包括:()总论说明任务地由来、编制依据、指导思想、遵循地原则、方案涵盖范围、执行时限、技术路线等.()区域概况主要内容包括:①区域自然条件企业位置、井田范围及交通状况;矿区气象、气候;地表水、地下水等.②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地层、地质构造等.基本图件:地理位置及区位图、地层综合柱状图()企业生产及工程概况基本内容:①矿山开采基本情况,包括企业生产地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及趋势,资源状况、生产能力,与周边小煤矿地关系及煤炭资源整合等基本情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②项目基本组成,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及环保工程等;③生产现状,包括总图布置、开采工艺、开拓布置等;基本图件:总平面布置图、开拓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及规划期生态破坏预测分析定量分析煤炭开采生态破坏类型、程度、范围等.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明确本企业导致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煤炭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包括矿井排水)及其环境污染状况;掌握目前采煤生态环境破坏地控制、恢复治理重建情况,了解其综合利用及恢复重建水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基本内容:①生态破坏针对煤炭企业生产特点,分区说明生态破坏情况(新建企业,根据环评预测结果说明方案实施期内生态破坏情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采空区分布情况,包括位置、范围、采空时间、采空煤层,采空区内地下水存积情况;结合采空区情况,查明地表沉陷分布位置、沉陷形式、破坏地表植被及其他地被物情况;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矸石场生态破坏和影响;、工业广场生态破坏和影响;、运煤、运矸道路生态破坏和影响;、结合区域生态状况,说明企业生产造成地主要生态问题,以及需要优先解决地生态问题.②环境污染、调查企业目前环保装备水平、运行状况、是否满足现行环保要求等;、根据调查结果,说明企业存在地主要环境问题,以及需要优先解决地污染问题.③规划期生态破坏预测分析结合煤矿开拓布局、采掘规划或计划,采用科学方法,对采煤在规划期内不同年份造成地生态破坏进行预测分析.基本图件:生态环境现状图,图中应注明项目位置、井田境界、主要道路、主要水系、河流与湖泊、土地利用、植被、水土流失情况等信息.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态破坏现状图,包括地表沉陷、矸石场占地等信息.规划期地表沉陷预测图()综合整治目标、指标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政策,确定企业综合整治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及其指标体系,可参照山西省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结合企业实际合理增、减有关指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基本指标:“三废”达标排放率、破坏土地复垦率、工业广场绿化率、专用道路硬化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煤矸石安全处置率、矿井水重复利用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主要任务根据现状调查及有关预测结果,结合综合整治目标、指标,明确各时期主要任务.()治理工程及投资估算基本内容:按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状况调查情况,分轻重缓急设置工程内容.明确工程范围、建设内容、施工方法、施工工程量、施工质量要求、施工工期与进度以及投资概算.说明建设目地及预期达到地效果.附恢复治理工程总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基本图件: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总体布局图.图中应包括方案中综合整治工程地主要信息;综合整治方案中各项工程地配套专业图件.()方案实施效益分析与评价明确年度经费来源及数量.对项目预期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方案实施地保障措施提出实施方案地组织管理、工期及进度、工程质量、工程安全、生态安全以及资金等方面地保障措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方案附图要求:各分项要求地附图:生态环境恢复综合整治效果图分项要求地附图图件比例尺一般应为—山西省环保厅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矿山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给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因此,制定科学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矿山企业履行环保责任。
矿山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矿山开采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大监督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督促企业依法履行环保责任。
其次,要进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
针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
可以采取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措施,恢复矿山地区的生态系统平衡,减少土壤侵蚀,改善水质,提高空气质量,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矿山环境治理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治理成本,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环境的最大化保护。
同时,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对矿山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确保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最后,要加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成果的长期监测和评估。
环境治理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长期跟踪监测,评估治理成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只有通过长期的监测和评估,才能够保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措施,才能够实现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一、引言随着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矿山开采的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矿山开采活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必须制定科学的治理与恢复方案。
二、任务目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2. 最大限度地恢复受损的矿山地质环境;3. 促进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
三、方案编制原则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原则:方案应基于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确保可行性和有效性;2. 综合性原则:方案应综合考虑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出全面的治理和恢复措施;3. 可操作性原则:方案应明确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时间表,为实施提供有力指导;4. 可持续性原则:方案应促进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
四、方案编制内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 矿山环境评价: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全面评估,明确环境问题和相应的治理需求;2. 环境保护措施:根据矿山环境评价结果,提出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土地复垦、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3. 污染治理措施:对矿山地质环境中存在的污染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废水处理、废弃物处置等;4. 矿山治理与管理措施:提出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管理措施,包括环境监测、应急预案等;5. 恢复方案: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包括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等;6. 使用方案: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使用方法和培训计划,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五、方案编制程序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程序应包括以下阶段:1. 前期调查阶段:对矿区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明确环境问题;2. 方案设计阶段: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3. 方案评审阶段:对方案进行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完善方案;4. 方案实施阶段:根据评审结果,对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并进行实施;5. 方案监督与评估阶段:对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范文精简处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1. 引言本规范旨在指导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工作,以保障矿山开发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最小化影响,并确保在矿山运营结束后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环境治理和恢复工作。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过程。
2. 规范要求2.1 方案编制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等。
2.2 方案编制应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和潜在问题,制定相应的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并明确具体实施步骤和时间计划。
3. 方案编制流程方案编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3.1 环境评价: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分析。
3.2 潜在风险评估:评估矿山开发可能带来的潜在环境风险和生态隐患,并进行风险分级和判断。
3.3 方案设计: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并确定实施步骤和时间计划。
3.4 方案评估:对编制完成的方案进行评估,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效益等方面。
3.5 方案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3.6 方案公示:将修订后的方案进行公示,并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3.7 方案审批:经公示并解决争议后,将方案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批。
4. 方案编制要点4.1 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最终目标,并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4.2 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土地复垦等。
4.3 资金保障机制:制定资金保障机制,明确经费来源和使用方式,确保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
4.4 监测与评估: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的长期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治理恢复效果,并做出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5. 方案编制参考资料《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管理办法》《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规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技术规程》6. 结论本规范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提供了指导,有助于提高矿山开发活动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水平,确保矿山运营对地质环境的最小化影响。
矿山开采及恢复治理方案
矿山开采及恢复治理方案一、矿山开采规划在矿山开采规划阶段,我们需要考虑矿山的整体布局、开采顺序、采矿方法以及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矿山开采的顺利进行,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生态恢复计划矿山开采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生态恢复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措施,以尽快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
三、土地复垦方案矿山开采结束后,需要对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
土地复垦方案应包括土地利用方向、复垦技术、复垦工程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环境保护措施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如减少粉尘、降低噪音、控制污水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平衡。
五、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是矿山开采的重要环节,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同时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六、废弃物处理方案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需要制定合理的废弃物处理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废弃物的分类、处理方法、处置场所等方面的内容,以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七、资源综合利用方案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需要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资源的分类、回收利用方法、再利用途径等方面的内容,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八、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矿山开采及恢复治理需要评估其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项目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同时也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后续的改进提供参考。
评估内容包括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
九、监测与监管机制为了确保矿山开采及恢复治理方案的实施效果,需要建立监测与监管机制。
该机制应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周期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应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十、应急处理预案矿山开采及恢复治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隐患,需要制定应急处理预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完整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完整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是指针对矿山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制定的系统性、科学性的治理方案。
编制和审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与审查要求的完整版。
一、编制要求:1.立足于现实:编制方案需要充分了解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包括地质形态、土壤质量、水资源等基本情况,并结合矿山开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2.系统性:方案需要系统地阐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和措施等相关要素,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3.可操作性:方案需要明确具体的保护与治理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措施,以确保方案能够被落地和有效实施,能够实现预期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效果。
4.可持续性:方案需要注重长期效益,考虑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长远目标,合理利用资源,避免二次污染,确保方案的可持续性。
二、编制内容:1.方案概述: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目的、原则、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等,对方案的编制背景和基本信息进行概述。
2.影响评价:对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包括土壤污染、水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等。
3.保护与治理目标: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具体目标和指标,包括减少土壤污染、恢复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
4.保护与治理措施: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保护与治理措施,包括土壤修复、水资源治理、生态环境恢复等。
5.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实施计划,包括各项治理措施的具体实施时间、责任单位、责任人等。
6.预算估算: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经费预算进行估算,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三、审查要求:1.合法合规:方案要符合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其合法合规性。
2.科学性:方案需要基于科学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理论和方法,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矿山石场治理复绿工程方案
矿山石场治理复绿工程方案一、背景介绍矿山石场是矿山开采后形成的大型空地,由于开采过程中未进行有效的治理和保护,导致土壤贫瘠、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
为了实现石场的治理和恢复生态环境,提出了矿山石场治理复绿工程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2.1 目标•恢复石场植被,提高土壤质量;•控制水土流失,防止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利用,促进石场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2.2 原则•可行性原则:方案的实施需要基于科学论证和实践经验;•生态优先原则: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核心,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利益;•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石场的可持续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工程内容3.1 植被恢复使用适宜的植物种类进行石场的植被恢复,包括草本植物、乔木和灌木等,优先选择抗旱、抗风蚀和适应弱酸性土壤的植物。
通过人工播种和移植的方式,逐步实现石场的绿化,以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生态环境。
3.2 土壤改良对于贫瘠的石场土壤,采取土壤改良措施,包括施加有机肥和矿物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同时,通过石场的植被覆盖,控制水分蒸发,减少水土流失。
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合理调整土壤pH值,使之适合植物生长。
3.3 水土保持石场存在水土流失的风险,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持水土。
首先,建立合理的水流集散体系,降低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
其次,修建水渠和防护堤,阻止水流冲刷石场。
同时,根据石场地形特点,合理设置排水设施,保证石场内部水分均衡。
3.4 环境监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对石场治理复绿工程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植被恢复情况、土壤质量、水土流失等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工程措施,确保工程目标的实现。
四、工程实施4.1 前期准备在实施工程前,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地形勘察、土壤调查和环境评估等。
通过地形勘察,了解石场地理特点,确定工程布局。
通过土壤调查,分析土壤质量和特点,制定土壤改良方案。
通过环境评估,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确定工程目标和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完整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前言一、任务的由来灰岩矿位于坡村,矿山始建于80年代末,在年底将原来的五个采矿证进行了整合,石坡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区是正在开采的矿山,该矿点距×市约19km,交通较为便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为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规范矿山企业采掘生产,加强地矿行政管理,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和正常建设。
委托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承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工作。
二、方案编制的目的和主要任务本次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的目的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影响评估的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进行分区,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保护和治理恢复的措施,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达到有效防治矿山地质灾害,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为矿山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主管部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督,为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据此目的提出以下主要任务:1、阐明矿山及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2、基本查明矿山因采矿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包括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种类、分布、规模、发育特征、引发因素、危害及危险性大小)、对地形地貌及人文景观的破坏和影响、对含水层的破坏(范围、规模、程度及生活用水)和影响、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对重要交通设施的破坏和影响以及已采取的措施和治理效果;3、对矿山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评估,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估;4、根据矿产资源开发方案或开发计划、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5、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措施和监测方法;6、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包括工程部署、防治工程经费估算、保证措施和效益分析。
三、方案编制的依据本次工作主要以国家、地方现行的有关法律和技术规程以及矿山工程技术文件等为依据,主要包括:(一)政策、法规及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地质灾害防治条例》;(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7)《土地复垦规定》;(8)《陕西省环境保护条例》;(9)《陕西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10)《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二)技术标准、规程、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21);(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3)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国[规]字第103号《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2006年6月5日发布、2006年9月1日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GB958。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参考资料)
• 1、矿山地质灾害
矿业开发强烈影响和改变着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引发地 质灾害。根据地质灾害成因,可分为:井工开采、露天开 采、矿坑疏干排水引发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开采沉 陷、岩溶塌陷)、地裂缝、不稳定边坡等;固体废弃物堆 积引起的崩塌、泥(渣)石流、不稳定边坡等。矿山地质 灾害往往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并严重影响着生态 环境,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和资源破坏。
• 2.采矿权发证权限变化的情况
–对于原采矿证是省厅发证的,由于扩大开采规模、外 资注入等原因,需要到国土资源部发证的。原来的 “方案”已经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查,修订后的“方 案”按照新的发证权限,应报国土资源部审查。
• 3.“方案”中的资金概算与收取保证金的关系
– “方案”概算只是保证金收取的参考依据之一。保证 金具体收取的金额依据各省确定的收取标准计算。 –目前的计算标准基本上是依据开采矿种、矿区面积、 开采方式、采矿证年限等,采取不同的系数,依据公 式计算。 –如果大部分情况下保证金收取的金额都比 “方案”的 概算标准低很多,那么就要修改保证金计算的标准。
• “方案”的编制——技术规范要求 – “方案”编制执行行业标准《矿山地质环境保 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 –涉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执行地质灾 害危险性评估的有关技术文件。 –油气、水气及砂石粘土类矿产,按照DZ/T2232009附录I,编制“方案报告表”即可。
通知企业及编制单位
专家评审
提出修改 意见 返回至组织 审查单位
组织审查单位
审查通过
编制单位修改
主审专家审查
审查不通过
签署意见,送主 管部门审核盖章
送达申请人
继续修改
进入办理采矿许可证程序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一、背景介绍二、编制要求1.展开矿山地质环境方案编制的前期调查工作,包括对采矿区、堆场和废弃矿山等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环境监测和水文地质调查等。
2.综合考虑矿业开采的影响,制定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预案和治理恢复方案。
3.方案中应明确相关的技术与管理措施,包括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土壤的修复与再利用等。
4.根据矿山开采的特点,编制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提供合理有效的环保措施和对策。
5.保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的实施,对矿山企业进行现场监测和评估,确保其按照计划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6.方案编制过程中应考虑到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审查要求1.对编制方案的背景和目的进行审查,确保问题的准确定位和解决方案的针对性。
2.对方案中的勘查与调查工作进行审查,包括调查报告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3.检查方案中的保护预案和治理恢复方案,确保其完整性和有效性。
4.检查方案中的技术与管理措施,评估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5.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和治理措施的可行性。
6.对方案实施的监测和评估工作进行审查,确保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效果。
四、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与审查是确保采矿活动对环境的最小化损害,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与改善的重要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的编制与严格的审查评估,可以有效的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同时,编制与审查过程中要考虑到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确保矿山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的重要工具。
因此,治理方案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的基础,是实施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的基本框架和支撑,对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起到关键和决定性作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完整性原则:结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特点,分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完整体现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的性质、途径和作用,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确保方案内容完整且全面,保证治理方案能够解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2、可行性原则:在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财力、条件、科技等实际情况,针对特定矿山环境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可行性强的治理措施,选择有效且可行的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技术,确保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能够有效的开展。
3、经济性原则:在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中,要考虑采取费用低、投资少、投入回收快的技术手段。
在结构优化、成本降低的同时,要在矿山环境要求的前提下,确保治理目标的达成。
4、安全性原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应确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技术指标,统一治理手段,有效控制风险,确保工程得以顺利开展,保证治理的安全性。
5、可持续性原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应长效管控,考虑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地质环境问题以及环境变化,保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维护生态环境。
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时,应把以上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严格遵守。
只有把控住这五项原则,才能有效的编制出合格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为解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保护地质环境提供重要的保障。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矿山开发的规模不断扩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为了规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规范与要求。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的目的和原则1. 目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旨在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山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原则(1)科学性原则:方案编制应基于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数据,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整体性原则:方案应该综合考虑矿山开发的全过程,包括前期开发、施工、运营和停工阶段,确保整个过程的环境影响最小化。
(3)可操作性原则:方案应具备实施的可操作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管理可行性。
(4)公众参与原则:方案编制应充分考虑公众的权益和意见,加强与相关利益方的沟通和合作。
三、方案编制的基本内容和步骤1. 基本内容(1)研究背景和目标:明确方案编制的背景、目标和意义,阐述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依据。
(2)环境评价:根据矿山开发的具体情况,进行环境评价,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
(3)保护与治理措施:制定相应的保护与治理措施,包括环境保护技术措施、生态恢复措施和环境监测措施。
(4)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责任分工和经费预算等。
(5)效果评价:规定方案实施后的效果评价方法和周期,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可靠。
2. 步骤(1)方案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收集矿山地质环境相关资料、明确编制的目标和范围等。
(2)开展环境评价工作,采集相关数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
(3)制定保护与治理措施,并进行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评估。
(4)制定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责任分工和经费预算等。
(5)进行方案的公示和听证,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6)根据公众意见和建议进行方案的修改和完善。
(7)方案正式报批,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实施。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要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单位应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资质且具有经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并颁发合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
由国土资源部受理发证的矿山,编制单位应具有甲级资质;由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发证的矿山,编制单位应具备乙级以上资质;由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发证的矿山,编制单位应具备丙级以上资质。
“治理方案”中涉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的,编制单位应具备相应等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的术语、定义、原则、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及生产矿山编制和审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使用,闭坑矿山参照执行。
建筑用砂石粘土、油气、煤层气、地热、矿泉水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可参照附录I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 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GB/T 12328-19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 14538-1993 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 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Z/T 0157-19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 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 0133-1994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SL/T 183-2005 地下水监测规范TD/T 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矿山恢复治理规章制度最新
矿山恢复治理规章制度最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遵循矿山资源开发、利用后的恢复治理原则,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矿山资源的开发、利用后的恢复治理工作,涉及矿山资源的恢复治理管理和监督,并贯穿于整个矿山资源的生命周期,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
第三条矿山资源开发、利用后恢复治理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遵循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矿山资源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第四条矿山资源恢复治理包括环境修复、水土保持、植被恢复、采空区利用等内容,应当根据不同的矿山类型和资源特点,制定相应的恢复治理方案,实施具体的治理措施。
第五条矿山资源开采单位应当承担矿山资源开发、利用后的恢复治理责任,落实主体责任,保障矿山资源恢复治理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第六条监管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矿山资源的恢复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障恢复治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七条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矿山资源恢复治理工作的引导和支持,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经济扶持,推动矿山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第二章环境修复第八条矿山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要求进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第九条矿山资源开采结束后,应当立即进行环境勘查,制定环境修复方案,明确治理目标和措施,通过植被恢复、污染物处理等手段,恢复矿山资源的原貌。
第十条环境修复应当实行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型的矿山资源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确保恢复治理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第十一条环境修复过程中,应当采取科学技术手段,监测恢复效果,确保环境质量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第十二条矿山资源恢复治理工作结束后,应当进行环境评估,出具相关报告,并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验收,确保环境恢复工作的合格性。
第三章水土保持第十三条矿山资源开发、利用后应当进行水土保持工作,避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如何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word参考模板
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接受委托1、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已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不再单独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采矿权申请人未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或者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不符合要求的,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告知申请人补正;逾期不补正的,不予受理其采矿权申请。
3、采矿权人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二、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1、三、矿山地质环境调查1、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范围包括采矿登记范围和采矿活动可能影响到的范围。
2、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以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为主。
可根据实际需要补充地形测量、遥感、物探、钻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等工作。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
Ⅰ、资料收集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矿山概况:A、矿山企业名称、位置、范围、相邻矿山的分布与概况;B、矿山企业的性质、总投资、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C、矿山设计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设计生产服务年限;D、矿产资源储量、矿床类型与赋存特征;E、矿山开采历史和现状;F、矿山开拓、采区或开采阶段布置、开采方式(方法)、开采顺序、固体与液体废物的排放与处置情况;G、矿区社会经济概况、基础设施分布等。
○2矿山自然地理: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地类型与植被等。
○3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山地质、不良地质现象、人类工程活动等。
○4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参见附录J,主要包括下列内容:A、采矿活动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包括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规模、发生时间、发育特征、成因、危险性大小、危害程度等。
B、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和破坏情况。
矿山恢复治理管理制度范本
矿山恢复治理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矿山恢复治理工作,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矿山企业和个人。
第三条矿山恢复治理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矿山企业应承担矿山恢复治理的主体责任,确保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第二章矿山恢复治理管理组织第五条矿山企业应设立矿山恢复治理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矿山恢复治理工作。
第六条矿山恢复治理管理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有专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二)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三)有完善的矿山恢复治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四)有必要的设备和设施。
第七条矿山企业应根据矿山特点和规模,制定矿山恢复治理计划,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审批。
第三章矿山恢复治理内容第八条矿山恢复治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土地复垦与整治;(二)植被恢复与建设;(三)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四)地质灾害防治;(五)噪声、粉尘、废水、废气等污染治理;(六)其他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
第九条矿山企业应按照矿山恢复治理计划,组织进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
第四章矿山恢复治理资金管理第十条矿山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提取和使用矿山恢复治理资金。
第十一条矿山恢复治理资金应专项用于矿山恢复治理工作,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二条矿山企业应建立健全矿山恢复治理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第五章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矿山恢复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矿山企业履行恢复治理责任。
第十四条矿山企业应定期向当地人民政府矿产资源管理部门报告矿山恢复治理情况,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违反本制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矿产资源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与方案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与方案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是指对矿山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修复,恢复矿区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景观特色的过程。
该治理工作是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实现矿区的良性循环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下面将从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的特点、治理方案和案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的特点主要包括:①矿业开发活动对土地、水源和大气环境产生的破坏性影响严重;②矿区内因开采活动而形成的大量废渣、尾矿、废弃物等造成植被破坏和土壤贫瘠,直接影响到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③矿山开发过程中导致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气候变化等破坏性现象频繁发生。
为了解决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治理方案:①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通过土地整治、植被恢复、生物修复等手段,加速废弃矿山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植被的复育;②开发后矿山生态保护:在矿山开采结束后,对矿区内的自然资源进行保护、修复和再利用,建立生态保护区,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③矿区环境治理技术: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环境修复技术等手段,减少矿山开采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环境风险。
以下是一个案例分享:甲公司在地矿山开采石料时,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土地贫瘠、水源污染、植被丧失等问题严重。
为解决这一问题,甲公司采取了以下治理方案:首先,对受损地区进行土地改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其次,采用植被恢复技术,选用适宜的植物种类进行植栽和播种,加速植被的恢复和植物群落的建立。
同时,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引入合适的生物种类,利用其特殊的环境适应性和生物降解能力,对水源进行修复,提高水质。
最后,建立了定期监测和评估机制,对治理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措施,确保治理效果的有效持续。
总之,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是解决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治理过程中,应根据矿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确保治理效果的有效实施。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简版修正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1. 引言1.1 背景随着矿山开采活动的不断增加,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有效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制定一套规范的方案编制规范是必要的。
1.2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套规范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以指导相关单位进行有效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2. 方案编制的基本原则2.1 综合性原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应综合考虑地质、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确保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合理平衡。
2.2 可行性原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应具有可行性,确保能够有效地实施和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2.3 可持续性原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应考虑方案的长期可持续性,确保保护与治理效果能够持续,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 方案编制的内容要求3.1 项目基本情况介绍编制方案应对矿山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介绍,包括矿山的类型、规模、位置、运营方式等,以及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问题分析。
3.2 目标与任务明确方案的目标和任务,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具体任务和时间要求等。
3.3 技术措施与方案提出有效的技术措施和方案,以达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目标,包括矿山开采方式优化、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治理措施等。
3.4 组织与管理明确方案的组织与管理机构和责任,包括方案编制的组织机构、参与人员、任务分工和管理方式等。
3.5 预算与资金筹措提出方案实施所需的预算和资金筹措方案,确保方案的实施能够得到充分支持。
4. 方案编制的程序要求4.1 调研与分析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的调研与分析,了解矿山的开采情况、环境污染等情况,为方案编制提供依据。
4.2 制定目标与任务根据调研与分析的结果,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4.3 制定技术措施与方案根据目标和任务,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与方案,确保能够达到预期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效果。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规划)编制规范(试行)自己WORD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652—2013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规划)编制规范(试行)CompilingGuidelineofEco-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ReclamationPlanforMining(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3-07-23发布2013-07-23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目次前言1适用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方案(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程序5方案(规划)编制背景资料收集与现状调查6方案(规划)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7方案(规划)编制要点8方案(规划)报告编制附录A-1方案(规划)报告编写大纲附录A-2方案(规划)报告附件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管理,推进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指导和规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规划)编制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规划)编制的原则、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环境保护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山西省环境保护厅、安徽工业大学。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3年7月2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3年7月23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规划)编制规范(试行)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规划)编制的原则、程序、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矿山及生产和闭坑矿山编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规划)。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XX.XXXDZ X XX备案号:XXXX-XXXX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Compiling Regulation on the Project of Mining Ge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tegrated Renovation(修订稿)××××-××-××发布××××-××-××实施目次前言 (1)引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4)4 总则 (4)5 工作程序 (5)6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6)7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7)8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8)9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 (8)10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 (10)附录A(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 (12)附录B(规范性附录)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 (13)附录C(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 (14)附录D(规范性附录)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 (16)附录E(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 (18)附录F(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 (19)附录G(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写提纲 (20)附录H(规范性附录)图件编制要求 (22)附录I(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告表 (25)附录J(资料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 (26)附录K(资料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图常用图例 (28)前言本标准由十部分内容构成: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工作程序、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为规范性附录,附录J、附录K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后的第一次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适用范围作了适当调整,补充了相关的术语和定义,修改完善了总则部分条款,对评估任务和内容进行了修改,增加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两个章节等。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修订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陶庆法、李明路、李建中、张进德、张德强、白光宇、田磊、张洪波、张永波、徐友宁、杨义军、李益湘、李成秋、崔海英、巢志众。
引言编制本标准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2009年3月发布)关于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要求,特修订本标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的术语、定义、原则、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及生产矿山编制和审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使用,闭坑矿山参照执行。
建筑用砂石粘土、油气、煤层气、地热、矿泉水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可参照附录I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 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GB/T 12328-19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 14538-1993 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 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Z/T 0157-19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 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 0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 0133-1994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SL/T 183-2005 地下水监测规范TD/T 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矿山地质环境 Mining Geo-environment指采矿活动所影响到的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客观地质体。
3.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Mining Geo-environmental Problems指受采矿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的现象。
主要包括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
3.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Mining Geo-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定性或定量地评价和估量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
3.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The Project of Mining Ge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tegrated Renovation针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技术措施,并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
3.5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Mining Geo-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对主要矿山地质环境要素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的监视性测定。
3.6 含水层破坏 Aquifer Breakage指地下含水层结构改变、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或疏干、水质恶化等现象。
3.7 地形地貌景观破坏 landforms and landscape devastation矿山建设与采矿活动改变了原有的地形条件与地貌特征,造成土地毁坏、山体破损、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等现象。
4 总则4.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是实施保护、监测和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的技术依据之一。
本方案不代替相关工程勘查、治理设计。
4.2 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因地制宜,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
4.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应在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开采设计等基础上编制,并与相关规划衔接。
4.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区域范围包括开采区及采矿活动的影响区。
4.5 矿山企业扩大开采规模、变更矿区范围或者开采方式的,应当重新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5 工作程序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按以下程序进行。
图1 工作程序框图6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6.1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范围应包括采矿登记范围和采矿活动可能影响到的范围。
6.2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以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为主。
可根据实际需要补充地形测量、遥感、物探、钻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等工作。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
6.3资料收集主要包括下列内容:6.3.1矿山概况:矿山企业名称、位置、范围、相邻矿山的分布与概况;矿山企业的性质、总投资、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矿山设计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设计生产服务年限;矿产资源储量、矿床类型与赋存特征;矿山开采历史和现状;矿山开拓、采区或开采阶段布置、开采方式(方法)、开采顺序、固体与液体废物的排放与处置情况;矿区社会经济概况、基础设施分布等。
6.3.2矿山自然地理:包括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地类型与植被等。
6.3.3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山地质、不良地质现象、人类工程活动等。
6.4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参见附录J,主要包括下列内容:6.4.1采矿活动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包括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规模、发生时间、发育特征、成因、危险性大小、危害程度等。
6.4.2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和破坏情况。
6.4.3评估区含水层破坏,包括采矿活动引起的含水层破坏范围、程度,及对生产生活用水的影响等。
6.4.4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包括压占、毁损的土地类型及面积。
6.4.5采矿活动对主要交通干线、水利工程、村庄、工矿企业及其它各类建(构)筑物等的影响与破坏。
6.4.6已采取的防治措施和治理效果。
6.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精度。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比例尺不得小于1:10000,有重大影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比例尺不得小于1:1000。
7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7.1 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确定7.1.1 评估区范围应根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确定。
7.1.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应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综合确定,评估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见附录A。
7.1.3 评估区重要程度应根据区内居民集中居住情况、重要工程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分布情况、重要水源地情况、土地类型等确定,划分为重要区、较重要区和一般区三级,见附录B。
7.1.4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根据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构造、环境地质、开采情况、地形地貌确定,划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级,见附录C。
7.1.5矿山开采规模按矿种类别和年生产量分大型、中型、小型三类,见附录D。
7.2 评估任务与内容7.2.1 矿山地质环境评估包括现状评估、预测评估。
7.2.2 现状评估应在资料收集及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评估区地质环境影响作出评估,影响程度评估分级按附录E执行。
7.2.2.1 分析评估区内存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发生时间、表现特征、分布、诱发因素、危害对象与危害程度;分析与相邻矿山采矿活动的相互影响特征与程度。
7.2.2.2 分析评估由采矿活动导致地下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情况。
包括含水层结构破坏,含水层疏干、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少、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分布范围、地下水水质变化、地下含水层破坏对生产生活用水水源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