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哈姆莱特复仇延宕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哈姆莱特复仇延宕的问题

当哈姆莱特导演的一出戏撕裂了其叔叔克劳迪斯篡位的面具时,老人变得虚弱无力,内心充满惶恐。于是精于算计的他,已对他所防备的人力不从心。因而哈姆莱特来到了他的睡榻前,他本可将他老态龙钟的叔叔一刀毙命,但他犹豫了:这个人卑劣地时还了我的父亲,夺取了皇位,若我杀了他之后登上皇位,那我与这个卑劣的小人有何区别?于是,举起的刀放下

了。

很多人对这一幕展开猜测,众说纷纭,比较有趣的说法是弗洛伊德:哈姆莱特因恋母情节而视其叔父为通道,所以不愿杀他。我是断然不同意这种说法的。也许每个能还都有一定的恋母情节,那哈姆莱特为何不视其叔父为情敌而是通道呢?如果是同道,那他为何后来又要取其性命呢?我们看到,王后在面对哈姆莱特导演的那场戏时同样惊慌失措,坐立不安,于是她召见了哈姆莱特。当哈姆莱特发现其母亲房间的帷幕后有人时,他毫不犹豫地将刀刺入那人心脏,因为他认为那个人一定是克劳迪斯。此时的哈姆莱特关心的是母亲的贞节。他的这一刀是在王室尊严的引导下

此项那无限欲望的人。该剧接近尾声是,当哈姆莱特发现剑已涂毒,母亲已代己饮毒酒而亡时,他怒不可遏,立即调转剑锋刺向那早该下地狱的人。那一剑是对克劳迪斯生而为一个人的蔑视,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纵观整幕剧,哈姆莱特的复仇经历其实就是一个理性与现实争斗的过程。当理智再也无法控制冲动时,则说明他所面对的人或事已至罪无可赦的地步,譬如克劳迪斯。所以哈姆莱特之前复仇延宕,是因为其理性对人欲的控制,那是人性的闪光点而不是恋母

情结所致。

《哈姆莱特》写于1601年,是文艺复兴视其人文主义文学的晚期。而在文艺复兴的前面阶段,由于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对人欲也要求无限度地被解放。于是在前期的人文主义作品中,作家们往往致力于塑造无论在智力还是体力上均具有“巨人”风采的形象。但这种过分抬高人的地位的做法使利己主义泛滥成灾,社会罪恶重重。于是在人文主义文学的晚期,作家开始关注人的自身矛盾,揭露人性的弱点,开始对人性进行全面、透彻的剖析,深刻揭示了权势和金钱是导致人性普遍堕落的根源,热切呼唤人性的回归。因此哈姆莱特的延宕是理性战胜冲动,是人性的回

归,他不允许以暴制暴的悲剧重演,更何况这样的悲

剧在他的理性范围内。

再者,犹豫的性格也是其复仇延宕的一个原因。1601--1607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这一时期,伊丽莎白统治进入晚期,资本原始积累加速,社会矛盾日趋激化,迫使莎士比亚面对社会现实,他感受到了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差距。在剧中,哈姆莱特是丹麦王子,在威登堡大学念书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那是,他把世界看成是光彩夺目的美好天到底,而面对父死母嫁妄为被篡夺的严酷现实,他像一夜之间遭到严霜袭击的娇花,精神颓唐,痛苦与忧郁使他成了一个“忧郁王子”。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造成了他行为上的延宕。

然而,哈姆莱特的犹豫并不只是找不到复仇的方法,而是因为他所进行的关于人类生命本体的哲学探讨,从残酷的现实使他认识到人并非人文主义者所颂扬的那样圣洁,相反,人的情欲在失去理性规范的制约后会产生无穷的恶,社会也就区域混乱。之所以复仇延宕,是因为他站在了人性的高度,从全人类出发,

而不仅仅为一场私欲。

但是在整个报仇过程中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到一些客观原因。那就是敌人势力的强大。他所面对的是克劳狄斯所代表的整个奢靡腐败的丹麦王朝。而站在哈姆莱特自己这一边的人是少之又少。几乎可以说是孤魂奋战。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硬拼也就意味着拿鸡蛋碰石头。吃亏的总是自己。作为弱势的一方,他很难明刀明枪地去报仇。那就是“勇为”还是“智为”的抉择了。他在面对克劳狄斯派人多次的试探下,自己都是保存实力活了下来。甚至用上了装疯卖傻。因为他确实是势单力薄,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去和整个王朝抗

衡。

或许这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弱点吧。势力太小。如果他有相当势力的后援者,或许故事就不会这样发展了。也不会造成最后的悲剧了。至少在客观上他有足够的势力去面对邪恶的敌人,复仇就显得要轻易得多了。当然这些也得取决于他自己主观上能够很坚定地要去杀死克劳狄斯这个杀死自己父亲并且乱伦地娶了自己的嫂子的人。

当然,说道资产阶级的弱点,我们又不得不考虑到宗教的一些因素。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虽然是文艺复兴时期,但是占据“主流”的仍然是宗教势力。宗教统治下的黑暗让那种天堂地狱的思想侵入到了人们的

心中。在他有一个很轻易可以杀死克劳狄斯的机会的时候,克劳狄斯却在忏悔,他内心的宗教思想残余让他犹豫着是不是要刺死这个正在忏悔的圣徒。他或许真是一个有悔悟之心的人,这样刺死他是不是就送他上了天堂呢?他从本心上是深深仇恨这个杀死自己所崇拜的父亲的人的。但是他又不能清楚地做出决断自己要怎么去杀死他。其实这种宗教原因也可以归咎为他的内在原因。正因为他内心残余的那些腐朽的思想。这些都是造成呀延宕复仇的原因的一部分。

当然如果没有他的延宕复仇或许故事就没那么精彩了。这出悲剧,正因为这些因素才造就了曲折的情结发展。至于他真正的复仇过程如此的跌宕起伏、辗转曲折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这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义所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