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教师法
诗歌抒情方法
诗歌抒情方法
1. 直接抒情法呀,就像你面对心爱的人,直截了当地说出“我爱你”一样简单而热烈。
比如“啊,黄河,你是我的母亲河,我多么爱你!”这样直接地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2. 借景抒情法,不就像我们看到美丽的夕阳,会不自觉地感叹生活真美呀!像“那片灿烂的晚霞,正如同我此刻心中的喜悦。
”把情感寄托在景色中。
3. 托物言志抒情法,跟你把梦想寄托在一个小物件上似的。
比如“这棵苍劲的松树,不正是我坚韧品格的象征吗!”通过具体的物来表达志向情感。
4. 叙事抒情法,可以想想你给朋友讲述一段难忘经历时的样子。
“那次旅行中遇到的人和事,让我感受到了世界的温暖啊!”在叙事中抒发情感。
5. 借古抒情法,就像是从历史中找到共鸣一样。
“遥想当年那些英雄豪杰,怎能不让人热血沸腾呀!”借古代的事情来表达现在的感情。
6. 借人抒情法,这不就是把情感寄托在他人身上嘛。
“他的笑容,真的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呀!”通过别人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感受。
7. 类比抒情法,好比你用熟悉的事物去类比不太理解的情感。
“爱情就像那温暖的阳光,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
8. 夸张抒情法,就像你兴奋时会说“我开心得要飞起来啦!”“我的思念如同那无尽的海洋一样深沉。
”
9. 反问抒情法,比如说“难道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还不够明显吗?”十分强烈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总之,这么多诗歌抒情方法,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各种调料,让诗歌变得丰富多彩呀,大家可一定要好好掌握运用呀!。
04古诗鉴赏:抒情方式(师)
古诗鉴赏:抒情方式【知识解说】古诗的抒情方式有两大类,一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二是间接抒情。
所谓间接抒情,就是通过绘景、状物、写人、言事来抒发情感,又可以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来抒发情感。
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方法、遣词炼字方法等。
常见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境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虚实结合、借古讽今、象征、烘托、衬托、渲染、对照、想象、联想等。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互文、双关、顶真、用典等。
常见描写方法,在时空转换中,对客观物象(人、物、景)进行多角度和多层次的绘形、绘声、绘色,如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
常见遣词炼字方法,如妙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等。
【例题精讲】(17秋考·真题)广陵赠别(唐)李白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看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1.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C )。
(1分)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2.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 D 评分说明:选D给2分,选C给1分)。
(2分)A.含蓄委婉B.雄奇瑰丽C.高亢豪放D.明快俊逸3.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情感的?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5分)答案示例:本诗前两联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
第三联借景抒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出送别时的洒脱。
尾联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酒,也体现了洒脱的情怀。
评分说明:“怎样抒写”3’;“临别情感”2’。
赏析:首联“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写携酒送别。
唐诗中的离别总是弥漫着浓浓的酒香,这首诗更是如此,开篇未写送别先说沽酒:精美的玉瓶里盛着新买的香醇的美酒,送君数里,终于到达分别的地点。
这两句好像平平叙述,实际上蕴含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瓶为“玉瓶”,酒为“美酒”,从容器的精致名贵和酒的香醇清洌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的重视。
诗歌鉴赏的抒情手法
了作者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采薇”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
表现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隐士,和伯夷、叔齐 那样的人交朋友。
12
10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 特征? (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
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表达了作者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三四两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日暮松风萧萧枫林等意象渲染出凄怨悲凉的意境氛围烘托出屈子之怨的深重从而突出了怨的主题含蓄的表达了对屈子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之
抒情手法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诗歌鉴赏常用抒情手法。 2、规范答题思路,提高运用能力。
2
常用抒情手法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 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 古讽今等。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 爱憎情感。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 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如李白的“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直接抒发了 作者蔑视权贵之情。
11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
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从作者抒发感情的角度谈谈本诗的表现手法。 用典。“欲何依”化用曹操的《短歌行》中“何枝可依”,表现
答题步骤:①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师版)
诗歌鉴赏专题——表达技巧类一、学习目标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二、知识梳理(一)古诗词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
1.表现手法抒情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描写类: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其他: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反衬)2.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用典顶真等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二)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课前预习(一)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起兴)4 .杨柳岸晓风残月。
(借景抒情)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互文)6 .樯橹灰飞烟灭。
( 借代 )7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白描 )(二)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借代,对比2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设问3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夸张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双关对偶拟人5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6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设问7 .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拟人(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微课创作说明书-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微课创作说明书作品名称:《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微课学习内容:高三语文复习专题适用对象:高三学生主讲: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张震教学设计适应对象分析:高三学生在高二阶段的《唐诗宋词选读》内容学习之后,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但是根据大量的考场诗歌鉴赏题批阅情况反馈,相当多的同学还存在概念不清,思路紊乱,答题不够规范等问题。
所以设计本微课正是针对这种现状,进一步强化学生解答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的能力,本微课选用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作品,适用于普通高中的高三学生。
学习内容分析:教材中包含: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四大方面简介;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6种抒情方式的举例分析。
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行文结构四大方面。
2、掌握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6种抒情方式。
学习重点:通过分析和训练,了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抒情方式。
学习过程:一、讲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题可分为: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行文结构四大方面。
1.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2.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等3.修辞手法:拟人、夸张、比喻等4.行文结构:过渡、铺垫等二、掌握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6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悲怆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夜月、清风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教案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抒情方式的种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和欣赏诗歌抒情技巧的能力。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2. 直接抒情的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的方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
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抒情方式及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2. 难点:分析和欣赏诗歌中的抒情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抒情方式及技巧。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诗歌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2. 新课导入:讲解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抒情方式及技巧。
4.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进行互动讨论。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诗歌抒情技巧的了解。
六、课后作业1. 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抒情方式及技巧。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抒情方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分析和欣赏诗歌抒情技巧的能力。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互动讨论的情况。
八、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教学。
2. 相关资料:关于诗歌抒情方式的学术论文、书籍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资料。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十、教学预案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在互动讨论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引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章:直接抒情的技巧与案例分析讲解直抒胸臆的方式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
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教学设计
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教学设计第一篇: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教学设计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教学目标1、梳理常见的抒情表达技巧,辨析不同抒情方式的类型。
2、明确抒情的概念,结合诗歌分步骤答题。
3、提升古诗歌鉴赏的水平,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重点1、分清不同抒情类型的概念差异,明晰不同表达技巧对诗歌感情抒发的意义。
2、了解常见表达技巧问答方式,灵活地分步骤答题。
教学难点1、弄清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的区别。
2、弄清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而抒情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技巧,是古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今天,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二、直接抒情1、概念: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2、举例:《乐府诗集•鼓吹曲辞》、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三、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因事抒情举例分析:①李白《早发白帝城》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②王维《杂诗》(其二)用白描手法记录了一次对话(应该就是诗人对来客的问话):“您从我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吧?您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可曾开了花?”诗人不直说思念,而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强烈的思念——诗人对家乡的景物是那么熟悉,诗人的语气是那么急切,他是多么想亲自回去看一看啊!2、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举例分析:①杜甫的《绝句》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②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妙合无垠”。
古诗鉴赏之抒情教案
古诗鉴赏之抒情教案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 -关于抒情一抒情方式(一)、总论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在中国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饮浊酒,愁不能寐。
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现在看下面这首七绝《题金陵图》 (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
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
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
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
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
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1伤感。
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
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
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
《诗歌鉴赏之抒情》教案.doc
《诗歌鉴赏之抒情》教案白泉高中闻立群一、从学情分析导入出示周练、报纸诗歌两首客发笞溪叶燮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
②笞溪是流经作者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夔州歌杜甫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练习反映出情感把握的欠缺。
借这节课能温故而知新,提高把握情感的能力。
二、温故知新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一)把握诗歌的情感1、齐背声声慢2、让生找抒情的诗句(在这首诗里,抒情的句子主要集中在哪几句?3、根据这几句概括出感情?抒写怀人的愁绪。
老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基本形式)①触景生情(景→情):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
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例:杜甫的《登高》)②寓情于景(有景无情):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
③情景交融: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析】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例:(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②以哀景写哀情例:杜甫《登高》)③以乐景衬哀情例: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④以哀景写乐情例:李白《塞下曲》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定义:托物言志即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例:周敦颐的《爱莲说》托物言志,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
3、借事抒情(1)因事缘情(用现实之事):①叙事性作品:如《兵车行》《石壕吏》②抒情性作品:用行为举止(多为细节)来抒情。
例:唐代张籍《秋思》(2)咏史抒怀(借历史或典故):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
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
如:杜甫《属相》二、描写方式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白描、乐景写哀等。
三、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鉴赏诗歌表达方式之抒情方式
鉴赏诗歌表达方式之抒情方式
抒情是一种诗歌表达方式,它通过对作者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和抒发,以达到与读者共鸣的目的。
抒情方式常常以个人感受和意象化的语言表达,反映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变化。
以下是一些抒情方式的典型特点和表现手法:
1. 比喻和象征: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以增强情感的表达力。
比如用"你是我心头的明月"来表达对某人的思念之情。
2. 夸张手法:通过夸张的方式来突出表达情感的强烈程度。
比如"我的心已被你的爱深深震撼"。
3. 感叹和倾诉:通过感叹词语和倾诉式的叙述,将内心的情感表露出来。
比如"啊,我多么渴望你的拥抱"。
4. 修辞手法:在语言的运用上采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以增强抒情效果,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比如"花开一季,芬芳满溢,似你娇媚的笑容"。
5. 音韵和节奏:通过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来表达情感的起伏和动感。
比如采用明快的韵律和流畅的诗句来表达喜悦之情。
总之,抒情方式通过直接而深刻地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情感
变化,以及运用修辞手法和音韵节奏来增强表达效果,打动读者的心灵,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咏史言志、借人物言志、用典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即事感怀等)【手法解析】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
二、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借景抒情(前景后情、后景前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
2、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系列之诗歌鉴赏——艺术手法抒情手法一、分类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景抒情、以景作结②托物言志、借物抒怀、③用典抒情④即事感怀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如: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王硅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
(3分)①选择“一鸟”“数帆”等意象,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凉的意境;②以“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
二、间接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景抒情、以景作结//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用典抒情//即事感怀。
作用:可以使感情的抒发更加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故乡明月”“乡思情”“松风山月”“隐逸情”“寒林残月”“诗人的忧愁”“中秋圆月”“相思情苦”“长亭折柳”“惜别情”“空城落花”“对国势衰危的哀叹”“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闺怨情”“江湖扁舟,月落乌啼”“诗人的羁旅之苦”“梦后酒醒,烟柳断肠”“悲欢离合情”“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对世事沧桑的感叹”1、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析]字面上在写景,内含的却是依依惜别、深情厚谊。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悲秋南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晓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睛山鸟乐。
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⑴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答:颔联融情于景(1分),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2分),寄寓了诗人的怅惘、孤独的情感(1分)。
景与情的关系: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要记住: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1)、以乐景写乐情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表现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之景的愉悦之情。
也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乐景2)、以哀景写哀情:小重山(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蓼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3)、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4)、以哀景写乐情: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一二两句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迹的凋零空寂的气氛,反衬出三四句诗人对幽竹“不改清阴待我归”的欣喜之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可见,反衬手法用得好,效果更为强烈。
2、以景作结: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例1: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析] 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呢?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欢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例2: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析]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课堂巩固】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黄庭坚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
【1】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1]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
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
“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
(2)尾联写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有什么作用?(3分)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闲居生活图(1分),以景作结,寓情于景(1分),含蓄蕴藉地表现出诗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1分)。
3、托物言志:托物言志,也叫托物抒怀,常常借助于所咏事物的一些特性,来寄托、传达作者的志向、抱负和操守等。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借物咏怀。
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课堂巩固】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4、用典抒情:1、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2、或者是运用一些神话、典故3、或者是化用前人诗句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蝶恋花暮春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
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
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释]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
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3分)虚写(或“想象”)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1分)。
5、即事感怀: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笼而统之称为“即事感怀诗”。
天末怀李白①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②。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③。
①天末:天尽头。
这里指夜郎。
当时李白因永王磷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②过:经过。
此句说山林鬼怪喜欢有人经过成为它们的食物。
③汨罗:汨罗江。
屈原投汨罗江而死。
首句以“凉风”开头,作用是什么?前四句怎样具体表现怀念李白的殷切情意?以“凉风”起兴,自然引出对李白的怀念.“凉风”为全诗奠定了凄凉,悲苦的感情基调.凉风乍起,急切地问远方友人“君子意如何”,表现出关切的心情.友人遇赦,急盼音讯,所以问“鸿雁几时到”;远涉江湖,风波险阻,所以忧虑“江湖秋水多”.这几句诗即事感怀,结合眼前景物和李白的处境,具体表现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巩固练习: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3分)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
每点1分。
没有具体分析不得分。
)(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
(3分)(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每点1分。
)江神子①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筵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②。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①苏轼在游览西湖时,一名少妇慕名拜见并为其弹奏了一首古筝曲,苏轼由此为她写下了此词。
②湘灵,古代神话:帝尧的两个女儿,一个名叫娥皇,一个名叫女婴,她们死后成为湘水之神,故称为湘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