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乡》、《母》等看徐卓呆的戏剧艺术成就

合集下载

译介与创作:论徐卓呆戏剧的现代性

译介与创作:论徐卓呆戏剧的现代性

譬如, 《 故 乡》 、 《 母》 等 都 以人 物 生 命 的 毁 灭 而 告 终 。 《 故 乡》 ] 1 ¨ I 2 ' 卜 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渔村里 的
会之 不 二法 门也 ” 。 。 。 。受 其 影 响 , 大 批 有识 之 士开
始 从 事戏 剧 的译 介 、 创作活 动 。 留学 日本 的徐 卓 呆洞
察 到 新式 戏剧 对社 会 的启 蒙作 用 , “ 迨至 清 宣统 三 年 ,
君( 徐卓呆 ) 忽幡 然有 动于 中 , 以为 能开 通 社 会 者 , 莫 新 剧若 耳 ” ] 3 7 2 。毋庸置疑 , 早 期戏剧 , 尤其是 话剧 ,
通过 大 量译 介 、 改编 外 国剧本 , 开 阔 了剧 坛 眼界 , 推 动
了 中国戏剧 的现 代 转 型 的 进 程 。徐 卓 呆 经 历 了 努 力 学 习外 国戏 剧 、 积 极 翻 译戏 剧 , 而 后 进 行 剧 本 创 作 的
历程 。他 的 戏剧 创作 与前 期外 国戏剧 翻 译 一脉 相承 , 同时保 持着 自身的特 点 , 为 中国现 代 戏剧 深 入 国 人人 心, 探 索 出一条 新路 , 推 动 着 中 国戏 剧 朝 向现 代 性 道 路 发展 。 “ 作 为 话剧 创始 人 之 一 , 徐 卓 呆 剧 作 代 表 了 早 期 中国文 明戏 的较 高水 平 ” l 4 。
1 9世纪 、 2 0世 纪 之交 , 梁 启超 等提 倡 译 介 西 方 小
说, 以开 启 民智 。 一 时 间 , 翻 译 欧 美 小 说 成 为 翻 译 界 的风 尚 。实 际上 , 较 之 小说 , 戏 剧 因其 直 观 的 审美 而
具 备 更有 效 的 文化 启蒙 和 政 治 宣 传 功 能。 陈 独 秀 曾

徐占海谈歌剧

徐占海谈歌剧

徐占海谈歌剧作者:张杨来源:《歌剧》2016年第05期徐占海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他创作的歌剧《归去来》《苍原》《钓鱼城》《雪原》获得了包括文华奖在内的一系列国家级重要奖项。

20世纪90年代,中国歌剧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曲折发展之后终于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徐占海的歌剧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无论在作曲家的创作观念上还是对歌剧中音乐与戏剧关系的结合等各方面,都较之前的作品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

可以说,徐占海歌剧的特点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代中国歌剧发展的趋势,展现了中国当代歌剧发展创作的最高水平。

笔者于2015年6月15日,在沈阳音乐学院与作曲家徐占海教授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

张杨:徐老师您好,我非常喜欢您写的歌剧,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归去来》开始,我就一直在关注您的作品,直到您2014年新创作的《雪原》。

纵观您的几部歌剧创作,我感觉都透露出很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您认为中国歌剧和传统戏剧的创作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徐占海:从歌剧发展史上看,中国歌剧一开始就和传统戏剧的美学具有某种延续性和关联性,尤其是在以歌舞演故事这一点上,基本是一脉相承的。

每个国家的戏剧接受群体的审美要求是不同的,中国歌剧的审美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戏剧的审美也是不可分割的。

特别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三个主要特征,对中国观众的戏剧审美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是喜欢听故事。

从元杂剧开始的几百年戏剧史来看,无论是《西厢记》《桃花扇》还是《牡丹亭》等,都是在讲述一个完整的、委婉的故事,而且题材大部分还是以惩恶扬善为主,追求大团圆的结局。

其次,多采用强调意蕴的呈现方式。

中国传统戏剧的呈现方式与中国书法、绘画的美学要求密不可分。

中国的美术和书法在呈现时都要求不要太满、要留有余地和空间,所谓“留白”,即强调它的意蕴。

而中国的戏曲无论从时间转换还是形式、空间的变换方式都很简单,写意的舞台也显得非常简约、空灵。

比如说,二人转就是典型的“千军万马就靠咱俩”,无论呈现多么重大的事件,两个人就都可以变换出来;舞台上,一个桌子两把椅子,可以作为公堂、也可以作为客厅,还可以作为战场;一个小卒拿着一面帅旗打出来就代表千军万马等等。

品析《故乡》的语言艺术

品析《故乡》的语言艺术

简洁传神显个性生动形象具魅力——品析《故乡》的语言艺术鲁迅先生不愧为是语言艺术大师,在《故乡》中以富有个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故乡的景色,刻画了故乡中的人物,并表达了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语言既生动形象,又简洁传神,给人以强烈的美感,现浅析如下:充满性格化的语言:人物的思想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

《故乡》中,无论是闰土还是杨二嫂,他们的语言都涂上了自己的性格色彩。

以闰土为例,少年时的闰土,健康活泼、充满活力,所以谈起雪地捕鸟、看西瓜、捉猹、装弶的时候,说得是那样滔滔不绝、无拘无束。

告诉了“我”许多“高墙外”的新鲜事。

质朴、生动的语言,表现了闰土朴实善良、机智勇敢、热情纯真的性格特点。

但二十年后的闰土,由于受封建社会尊卑观念的影响,面对幼时的伙伴,不再像以前那样叫“我”“迅哥儿”,而是称我为“老爷”,说话也变得吞吞吐吐、断断续续,充分表现出了他生活的“辛苦而麻木”。

再如写杨二嫂,作者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以“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出场,随之而后的尖刻挖苦和捏造诬陷类的语言,就把那种尖嘴薄舌、能说会道、势利泼悍的小市侩形象,活生生地显示在读者面前。

既留影又传神,可谓是入木三分。

使用精当化的词语:鲁迅先生在用词方面,主张要“精”,即“要用表达意思最正确的词”。

一些看似平常的词,但经过他的选用就化平庸为神奇,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如“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谈搬家的事”,这个“藏”字用得很有味道。

见到外出谋生多年的儿子归来,母亲本应高兴,但想到家境日益衰落,母亲难免凄凉,为不让儿子察觉,因此藏一藏便在情理之中。

这个词虽然朴素平易,却写出了母亲内心复杂的情感,很值得揣摩回味。

再如文中在写宏儿的出场时,说“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写杨二嫂拿走“狗气杀”时,说“飞也似的跑了”,同样是“飞”,可表达的含义、情感却截然不同,前者刻画出了宏儿的活泼可爱,让人喜爱;后者却写出了杨二嫂自私贪婪的市侩形象,令人失望。

徐卓呆喜剧剧作的价值评估

徐卓呆喜剧剧作的价值评估
第 9期
No . 9
河 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e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1 4年 9月
S e p. 201 4
这些剧 作在 内容上侧 重于表现 都市生活, 在 艺术上具 有夸 张、 巧合 、 陡转 等喜剧技 巧运 用娴 熟 , 戏剧情境 构设巧妙
等 特征 。 它们 既是 研 究五 四前 后 新 剧 滑 稽 戏 审 美 特 征 的 重 要 样 本 , 也 是研 究现代喜 剧发展 历程 的有 效样本 。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此, 挖掘整理徐卓呆的喜剧创作 , 对 于丰 富中国现代喜剧 史研 究当有 所裨 益。
关键 词 : 徐卓呆 ; 喜剧 ; 钩沉 ; 价值
中 图分 类 号 : I 2 0 7 .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6 0 6 0 ( 2 0 1 4 ) 0 9— 0 0 5 4— 0 3
主 旨究 竟要 归 结 到何 处 , 并 不 明 晰 。如 果 从 反 映 现 实这个 角 度 看 , 其 主 旨似 乎 可 以理 解 为是 “ 嫌 贫爱

徐卓呆喜剧剧作钩沉
思想的展现。其次 , 该剧 主要运用 了“ 陡转” , 喜 徐卓呆在 《 话剧 初创 时期 回忆 录》 中说 : “ ( 民 富”
初) 我本 来 编 好 有 三 十 多 出 滑 稽 戏 , 从 来 没 有 发 表 剧手 法运 用显 得 单 调 。从 乞 丐 被 突 然抓 入 宫 中 , 到 过。 ” 另外 , 徐 卓 呆 于 民初 所 编 之 戏 多 为 幕 表 式 从 宫 里 出来 后 又 被 旁人 劝 说 再 入 皇 宫 是 陡 转 ; 从 乞 的新 剧 , 严格来 说 不能算 创作 , 只能说 是 编剧 。徐卓 丐突 然被 国王 认 为儿 子 , 到乞 丐原 来 就 是 国王 的 儿

“三笔”拍案惊奇——鲁迅《故乡》叙事艺术管窥

“三笔”拍案惊奇——鲁迅《故乡》叙事艺术管窥

“三笔”拍案惊奇——鲁迅《故乡》叙事艺术管窥
王修忠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年(卷),期】2016(000)009
【摘要】针对鲁迅小说《故乡》文本解读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古典小说叙事技巧——伏笔、宕笔、补笔的角度入手解读文本,以深化对《故乡》的理解、赏析与研究。

【总页数】2页(P73-74)
【作者】王修忠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州中学江苏淮安223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鲁迅的"故乡"与井上厦的"故乡"的叙事艺术 [J], 张青
2.基于语料库的叙事文体翻译探讨——以鲁迅《故乡》三个英译本为例 [J], 曾密群
3."归乡"之旅的不同可能性
——鲁迅《故乡》与哈珀·李《守望之心》"归乡"叙事差异分析 [J], 黄露佳
4.“盗火者”的精神探索:鲁迅艺术精神与文化思想管窥——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10周年 [J], 吴小美;肖同庆
5.《故乡》的“小说学”密码——鲁迅《故乡》艺术设计解析 [J], 刘玉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越剧,母亲作文800字_优秀作文.doc

越剧,母亲作文800字_优秀作文.doc

越剧,母亲作文800字_优秀作文越剧,母亲作文800字浙江省慈溪市慈吉中学柴华伊在我印象中,母亲是极爱越剧。

客厅里,书房里,卧室里,时不时传来几声母亲沉醉低唱,就连双手浸在油腻中,也会隋不自禁地哼上两段。

记得母亲最爱两出戏是《藏书之家》和《陆游与唐婉》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对它们做到百看不厌,不过自己倒是“沾了光”,在母亲熏陶下当时是对情节熟悉得很,即便是今日,经过时间层层过滤,也还记得一二。

母亲看戏时。

入戏极深。

听到感伤无奈“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时,母亲两道细眉就纠在了一起,双手习惯性地攥住衣角,眼神凝于舞台中央缱绻相拥人儿;看到《孔乙己》中大刀劈向头颅后,那喷溅而出鲜血洒向热气腾腾馒头,母亲嘴又紧紧地抿在了一块儿,然后缓缓松开,深深地叹一口气。

母亲爱极了越剧,也爱带我去看戏。

小时候,母亲带我去过许多大大小小剧院,大多已经忘却了,而有个叫作“空中剧院”地方却在我记忆中深深地扎了根:哀婉曲调,华美服装,绚丽舞台,还有那淡淡百合香……那柬百合香气仿佛至今还萦绕在鼻间。

那天,我跟着母亲去了“空中剧院”。

剧终了,演员开始谢幕,但还有—项重要仪式没有结束——献花!这时候献花看似简单,其实也是经过内部人员严格筛选——要是人人都冲上去,舞台还不“轰隆”一声塌了——不准你献花就是不准!保安!上!那次,母亲通过层层关系,终于争取到了—个名额。

为此母亲特意挑选了一大束百合,绿色带有褶子纸束着,美丽而不失高雅。

母亲还带上了摄像机,我以为她会用摄像机摄下她与自己仰慕演员并肩场面,但她突然把百合递到了我手上,推着我:“去,快上去,去献花!”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上舞台,往下一看,黑压压一片——我已觅不到母亲在何处,但我知道,母亲一定在某个角落举起摄像机对准我……下台后,舞台上绚丽灯光影还在我眼中晃,感觉整个人晕乎乎。

倒是母亲,每每拿出影像回味,笑得合不拢嘴——比她自己上台还开心。

后记当年台上布景,在我心中多多少少沉淀下了浅浅淡淡岁月陈香;印象中母亲,正坐在我身边哼唱着那曲我再熟悉不过《葬花吟》。

越剧十大名家及唱段

越剧十大名家及唱段

越剧十大名家及唱段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起源于浙江省绍兴市,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之一。

越剧以其优美的唱腔、精湛的演技、深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越剧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优秀的演员和唱段,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越剧十大名家及唱段。

一、荀慧生荀慧生是越剧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越剧之花”。

她的唱腔清亮婉转,表演细腻动人,深受观众喜爱。

她的代表作品有《牡丹亭》中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和《红楼梦》中的“秦淮河畔”等。

二、袁雪芬袁雪芬是越剧界的巨星,她的唱腔高亢激昂,表演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她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中的“宝钗挑选太监”和《西厢记》中的“夜深人静时”等。

三、程砚秋程砚秋是越剧界的一位老艺术家,她的唱腔深情婉转,表演细腻动人。

她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化蛇”等。

四、梅兰芳梅兰芳是中国戏曲界的传奇人物,他不仅是越剧的名家,也是京剧的大师。

他的唱腔高亢激昂,表演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他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红楼梦》中的“凤姐儿讲义气”等。

五、尹桂芳尹桂芳是越剧界的一位老艺术家,她的唱腔清亮婉转,表演细腻动人。

她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红楼梦》中的“宝钗挑选太监”等。

六、秦怡秦怡是越剧界的一位老艺术家,她的唱腔高亢激昂,表演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她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红楼梦》中的“凤姐儿讲义气”等。

七、王文娟王文娟是越剧界的一位年轻艺术家,她的唱腔清亮婉转,表演细腻动人。

她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红楼梦》中的“宝钗挑选太监”等。

八、陈佩斯陈佩斯是越剧界的一位著名艺术家,他的唱腔清亮婉转,表演细腻动人,深受观众喜爱。

他的代表作品有《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会”和《红楼梦》中的“宝钗挑选太监”等。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六国undersetcdot互丧互相继B. 下而undersetcdot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从跟随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undersetcdot判矣判判断D. 终继五国undersetcdot迁灭迁改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的意思是“ 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 所以“判”的意思是“清清楚楚决定”故选C2.(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在作者看来自然事物纷纭错杂人不能为之迷惑应保持做事的条理、把握做事的分寸B. 价值通常分为真善美三种这三者分别是科学的对象、艺术的对象和道德行为的对象C. 道德行为根于良心善是有价值的等级差别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在道德行为中权衡轻重D. 人们对于心灵或精神生活的努力程度和成就的大小决定其生活的价值所以我们想改正风气必须先改正一般人的价值意识【答案】B【解析】B.对象关系错误依据原文第三段“宏观而论价值通常分为真善美三种真是科学的对象” 第四段“美是艺术的对象” 第五段“善是道德行为的对象” 应为“科学的对象、道德行为的对象和艺术的对象”故选 B【答案】C【解析】C.混淆概念“论述‘善是道德行为的对象’”错依据原文第五段“‘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醇儒向来少用这样侠士气的口吻而竟说得如此斩钉截铁即本着‘道’重于生命的价值意识” 是论述“‘道’重于生命的价值意识”故选 C【答案】D【解析】A.表述绝对化依据原文第一段“轻重倒置急其所应缓缓其所应急这种毛病在每个人的生活上、在整个文化动向上都可以看见它间接体现了人们的‘价值意识’”可知B.逻辑错误依据原文第三段“科学的思考在大体上虽偏于别条理却也须审分寸苹果落地是常事只有牛顿抓住它的重要性而发现引力定律蒸汽上腾是常事只有瓦特抓住它的重要性而发明蒸汽机就一般学术研究方法说提纲挈领是一套紧要的功夫它需要很锐敏的价值意识” “锐敏的价值意识”就是“审分寸” 二者不构成因果关系C.表述不全面依据原文第四段“欣赏全是价值意识的鉴别艺术趣味的高低全靠价值意识的强弱至于艺术创造更步步需要谨严的价值意识”可知D.正确故选 D答案(1)B(2)C(3)D3.下列画线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觥筹(gōng)蓬蒿绣闼(tà)舳舻(zhóu)B. 胡诌(zōu)孤骛悲悯(mǐn)命途多舛(chuǎn)C. 回眸(móu)莞尔埋怨(mán)篱笆(lí)D. 踯躅(chí)霓裳寂寥(liáo)翘首(qiáo)【答案】C【解析】A项“舳舻” 的“舳”应读作“zhú”B项“胡诌”的“诌”应读作“zhōu” “孤骛”应写作“孤鹜”D项“踯躅”的“踯”应读作“zhí”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4.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 ________ 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答案】没有健康的心理犹如精密的仪器缺少了重要的零件没有健康的心理犹如绚丽的春天失去了五颜六色的花朵没有健康的心理如同翱翔的雄鹰失去了矫健的翅膀【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题目的基本意图尤其是要具体结合题干所表达的具体特征进行分析根据前文“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一句可以具体写出“健康心理的意义的具体内容” 比如“没有健康的心理如精密的仪器缺少了重要的零件” 在具体表达的时候用上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让句子更为生动具体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5.(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5.(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5.(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曾祖绍为夏州镇将徙居高平因家焉②太祖以此知重之乃谓祐曰“吾今以尔为子尔其父事我”A. 太祖微以此言动之/因目祐/祐即出外/衣甲持刀直入/瞋目叱诸人曰/与人朝谋夕异/岂是人也/蔡祐今日必斩奸人之头/B. 太祖微以此/言动之/因目祐/祐即出外/衣甲持刀直入/瞋目叱诸人曰/与人朝谋夕异/岂是人也/蔡祐今日必斩奸人之头/C. 太祖微以此/言动之/因目祐/祐即出外/衣甲持刀/直入瞋目叱诸人曰/与人朝谋夕异/岂是人也/蔡祐今日必斩奸人之头/D. 太祖微以此言动之/因目祐/祐即出外/衣甲持刀/直入瞋目叱诸人曰/与人朝谋夕异/岂是人也/蔡祐今日必斩奸人之头/【答案】A【解析】(1)“此言”的意思是“这些话” 这是一个词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C两项“衣甲持刀”作“直入”的状语二者之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恭帝”是谥号不是庙号【答案】C【解析】(3)C项“打败了敌军”错误从原文“敌乃稍却祐徐引退是战也我军不利”可知并没有打败敌人只是让敌人稍稍退却【答案】(4)①他的曾祖蔡绍做夏州的镇将迁居到高平于是就在那里安家了②太祖因为这件事而非常看重他(蔡祐)于是对蔡祐说“我现在将你看作儿子你也要像侍奉父亲那样对待我”【解析】(4)①为做徙居迁居家名词作动词安家②知重看重父名词作状语像父亲一样事侍奉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6.(1)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6.(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A. 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B. “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 “且喜溪流岸岸深”引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中的“春流岸岸深”C. 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D. 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E. 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答案】B, E【解析】B.“'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分析有误这里不是直接引用如果是直接引用那句子应是一样的这里应是“化用”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分析有误对诗歌语言风格分析有误应是“简明洗练”【答案】(2)特点雨大及时分析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 看到“屋漏床床湿” 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②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解析】(2)从“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可看出一夜之间似火骄阳转化为期盼已久的甘霖说明此雨下得及时“不愁屋漏床床湿” 写的是房屋漏雨大雨浇漏了屋顶打湿了床铺可见这场雨下得很大“梦回凉冷润衣襟” 午夜梦回天降大雨觉得很冷衣襟都是湿润的这是感知到的是触觉描写“屋漏床床湿” 诗人看到房屋漏雨打湿了床铺这是看到的所以手法有“视觉和触觉相结合” “床床”与“岸岸” 运用叠词突出的是雨大几张床都打湿了河流里到处都涨了大水“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写的是诗人想象这场大雨之后稻花呈现一派生机暗示会丰收前面写到骄阳转化为甘霖是实写虚实结合写出了这场雨的及时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7.(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7.(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喜剧发展史上丑之所以成为贯穿其进程的重要因素根源在于喜剧与丑具有不解之缘B. 喜剧是笑的艺术而喜剧的笑是通过丑获得的或是一张丑怪的面孔、一个笨拙的动作或是一种狼狈的姿态、一个愚蠢的字眼C. 一般而言丑总是与美相伴相随在表现外在、表面丑而内在美这一类主角时喜剧揭示人物可爱可笑的天真、自由大智若愚的精神气质进而勾勒善和美D. 对于贪官污吏、劣绅恶棍、腐儒叛徒这些丑角喜剧只是展示其可笑的“自炫为美” 装模作样的滑稽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不自量力而不表现他们如何作恶、如何残害百姓【答案】A【解析】(1)A项根源在于“人类对美丑辩证关系的科学理解”【答案】A【解析】(2)A项雨果“喜欢通过描写‘丑’角来展示美”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无相关表述【答案】A【解析】(3)A项“喜剧世界里并没有丑”说法错误从原文“丑始终被作为喜剧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贯穿于其进程中”可知8.(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8.(2)请依据文本分析小说中“他”的形象特点8.(3)小说共有三处引用了“旦角”的唱词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A. 小说第一段多角度描写了“旦角”的舞台形象重点突出了他妩媚的扮相和出色的唱功B. 旦角因演不好英雄人物而非常着急既表现了他对戏剧的热爱也表现了“旦角”这一角色的局限性C. 儿子的“笑”是对自己女人误解两位老人之间关系的嘲笑“不笑”“叹了一口气”则包含了一种无奈之感D. 本文语言散发着独特而清新的乡土味道且平中见奇如第四段在写主人公的伤心表现时看似描写平淡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答案】A【解析】(1)B项“也表现了‘旦角’这一角色的局限性”说法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他演的李铁梅、阿庆嫂怎么看怎么不像英雄人物他不演戏急得吃不好睡不香”分析可知是他演的不像他不适合演英雄人物所以并非‘旦角’这一角色的局限性C项“儿子的‘笑’是对自己女人误解两位老人之间关系的嘲笑”理解错误不是“嘲笑” 是儿子用笑来化解自己女人的误解D项“平中见奇……回味的空间”说法错误本文语言并无平中见奇的特点“他哭天抢地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好长时间整天都像是没了魂儿的人” 第四段的描写只是展现“他”哭的状态并无深意故选A【答案】(2)①痴迷于戏曲(传统文化)他的生活中离不开戏曲扮角经典体现了“他”以戏为人生愿为戏而死的形象特征②深情妻子过世后他哭天抢地好长时间整天都像是没了魂儿的人半年后还时不时去坟头哭唱体现了他的情深③唱戏功底了得技艺精湛年轻时的他妩媚的扮相妖娆的身段迷倒了一片人年老了“旦角”梨园擂台夺魁无一不展示着他精湛的唱功【解析】(2)由“他不演戏急得吃不好睡不香”“家里总算又有了一个女人他才可以伸开肠子过一过日月好好唱一唱他的戏了”“他进进出出都黑着脸既不哼唱了也不言语了终于憋出一场病来”“这一辈子能演给千千万万个戏迷看死了也值了!”等内容可知他痴迷于戏曲(传统文化)他的生活中离不开戏曲扮角经典体现了“他”以戏为人生愿为戏而死的形象特征由“他哭天抢地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好长时间整天都像是没了魂儿的人媳妇儿都埋了半年多了他还时不时到坟头去哭”可知他对妻子的深情由“他那媚媚的扮相妖妖的身段在台上一走就是一串碰头彩一个水汪汪的飞眼能淹死一堆小媳妇一挑葱白似的兰花指能醉倒一群小姑娘再唱上那么几嗓子连半老徐娘们都从里往外酥透了”“他竟做了擂主”“观众和评委都给他打了全场最高分”等内容可知他唱戏功底了得技艺精湛【答案】(3)①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唱词中的内容展现了主人公对妻子的深情也突出他痴迷于戏剧的形象②从小说结构上看题目是“旦角” 引用“旦角”唱词暗合标题③从表达效果上看在叙述中插入唱词使小说的叙述节奏更加富于变化内容更加多样化更加富有艺术特色【解析】(3)解答时可以从引用的作用来分析引用一般有丰富文章内容、凸显人物形象、升华文章主题等作用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三处引用的唱词内容表现了主人公对妻子的深情也突出了他痴迷于戏剧的形象从小说结构上看本文题目是“旦角” 引用“旦角”的唱词正好照应了标题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多处恰当引用唱词丰富了文章内容使小说的叙述节奏更加富于变化使文章富有文学艺术特色9.(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9.(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9.(3)霍松林先生认为学术研究要做到“知能并重” 不做“两脚书橱” 他是如何做到“知能结合”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A. 霍松林认为“断代”的研究内容不能用“断代”的研究方法研究唐诗应注意它与唐前后诗歌的联系也要关注与今诗发展的关系B. 霍松林《论白居易的田园诗》一文指出中国田园诗发展有两条线索——“田家乐”与“田家苦” 白居易是后者的继承者和杰出代表C. 霍松林创作的《卢沟桥战歌》等作品真实反映了抗战历史因而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时他被列入“抗战时期老作家”名单D. 霍松林古典文学研究成就斐然是源于他大学本科阶段就具备的学者锐气和创新精神以及他的开阔的学术视野、坚持不辍的笔耕【答案】D【解析】(1)D项“是源于他大学本科阶段就具备的学者锐气和创新精神以及他的开阔的学术视野、坚持不辍的笔耕”以偏概全依据文中“学术研究需要理论支撑霍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建立在他雄厚的文艺理论基础之上……并且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古代诗文的研究实践当中因而成就斐然”可知原因还包括其拥有雄厚的文艺理论基础并将之运用到研究实践当中【答案】B【解析】(2)B项“这表明要想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就应努力改进研究方法拓宽研究思路”曲解文意依据文中“学术研究要创新霍先生经常引用《南齐书·文学传论》的一句名言鼓励学术创新‘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他的研究重视资料的挖掘和阐释如对于《西厢记》的研究……”可知霍松林《西厢记》研究成就卓著表明古典文学研究要充分占有资料并深入挖掘阐释才能取得丰硕成果【答案】(3)①“知”的层面学术研究要有求真求是的态度有扎实的材料积累有雄厚的理论素养有开阔的学术视野②“能”的层面学术研究要勇于创新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持续深入、不断写作要多方涉猎【解析】(3)作答此题应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尽量运用文中词句分条作答从文中“学术研究、著书立说必须求真求是甚至要敢冒风险”“学术研究需要理论支撑霍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建立在他雄厚的文艺理论基础之上”“学术研究还要有广泛的交流”等方面的语句可以具体阐释霍松林先生心中的“知能结合”六、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0.根据下面材料概括人类无法征服梅里雪山的原因不超过60字梅里雪山至今还是人类无法征服的圣地攀登者需要从海拔2300米的澜沧江边开始攀爬至高度为4400米的主峰卡瓦格博峰这个距离对攀山者的体能是一个极难突破的极限在这个路程中平均每隔1公里地势就上升400米从而形成一道道几近垂直的坡面山坡上冰川、冰瀑区、冰裂缝处处可见险象环生在梅里雪山上刚刚还阳光普照瞬间便是彤云密布狂风大作飞雪覆盖冰崖崩塌据记载卡瓦格博峰曾一日发生上百次雪崩梅里雪山方圆上千公里登山者一旦迷路没有外部救援很难生还因此梅里雪山至今未被尘世沾染是真正意义上的“圣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梅里雪山的攀登距离超过人的体能极限, ②路程中的坡面陡峭难行, ③地形复杂危险, ④气候多变雪崩频发, ⑤面积极大迷路难救援【解析】解答本题应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进行提炼概括根据材料可以分出五个层次分别对应无法征服梅里雪山的五个原因要点从“这个距离对攀山者的体能是一个极难突破的极限”中归纳出第①点从“在这个路程中平均每隔1公里……山坡上冰川、冰瀑区、冰裂缝处处可见险象环生”中总结出第②、③点从“在梅里雪山上刚刚还阳光普照……卡瓦格博峰曾一日发生上百次雪崩”中归纳出第④点从“梅里雪山方圆上千公里登山者一旦迷路没有外部救援很难生还”中归纳出第⑤点。

浅谈《故乡》一文的艺术特色

浅谈《故乡》一文的艺术特色

浅谈《故乡》一文的艺术特色澧县车溪乡中学覃雅芳周金兰《故乡》是鲁迅1921年1月写的一篇反映下层劳动群众的痛苦生活与精神状态的十分成功的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具有鲜明的、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不愧为现代小说史上的一篇力作。

一、采用对比,表现主题。

小说一开头,作者就将故乡的情景的前后变化进行了对比,二十年后的故乡,“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而作者印象中的故乡要“好得多了”。

这一对比反映中国农村的经济每况愈下,同时也为后文做了铺垫,埋下伏笔。

接着便用对比的手法刻画小说中的人物。

首先是对典型人物闰土的刻画,少年闰土敢月夜看瓜刺猹、会装弓京逮鸟,知道沙地有跳鱼,海边有贝壳,是“我”儿时羡慕敬仰的小英雄。

20年后,“我”再见到他时,少时的勃勃英气荡然无存,苦难的生活把聪明机敏的闰土变成了“石像一般”的木偶人了。

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松树皮了”。

作者不仅在外貌上描写闰土的变化,而且描写他的心灵的变化。

儿时与“我”亲密无间,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可他见了久违的“我”神情却是那样的凄凉,动作是那样的迟钝,态度是那样的谦卑,精神是那样的木然,“动动嘴唇,没有作声”。

尔后便恭敬起来,叫“老爷”,让“我的心打了一个寒噤”。

通过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鲜明对比,揭示了劳动人民悲惨的历史命运,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还有军阀混战,压得农民喘不过气来,而封建等级观念更在他们的精神上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使他们麻木,使他们默然地忍气吞声。

小说中的杨二嫂也是一个性格十分鲜明的形象,作者对这一形象的刻画也采用了对比手法,先前的她漂亮,安分守己做生意,可20年后,她变成了一个丑陋、泼悍、放肆的老妇女。

这一变化说明在军阀势力和封建势力的统治下,故乡的日趋破产,城镇市民的生活也日趋贫困。

小说还将“我”和闰土的关系与宏儿和水生的关系进行对比,反映作者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评梆子戏《母亲》的创作和戏曲化呈现

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评梆子戏《母亲》的创作和戏曲化呈现

“怎能忘,七十年前地苍茫,风卷残雪挡不住,车轮滚滚向前方,淮海大地热血儿女扛起枪。

难忘的母亲啊,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拿去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袄,盖在那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啊,送他上战场!”这是江苏省梆子剧院献演的现代戏《母亲》的主题歌。

《母亲》自上演以来,无论是编剧的文学本创作,还是演员戏曲化的舞台呈现,都在戏剧界引起高度关注。

一、文学剧本的主题提炼为庆祝淮海战役胜利7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7年年底,应江苏省梆子剧院燕凌院长之邀,我作为这部剧的策划者之一,与编剧姚金成等主创人员一道,深入生活,再次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从中找寻历史的足迹,缅怀先烈们的英魂。

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后又经姚金成老师10易其稿,终于完成了《母亲》文学剧本的创作。

编剧姚金成老师是位戏曲大家,同时也是一位有思想、有追求、有担当、有当代意识的剧作家。

《母亲》动情地讴歌了70年前,那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和指挥的淮海战役的史诗乐章;讴歌了伟大的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人类壮烈篇章;讴歌了新中国在诞生前夜的黎明曙光;讴歌了中华英烈们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不怕英勇牺牲的热血沧桑。

多少以李秋荣为代表的淮海大地上的母亲,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不惜奉献出生活中的所有家当,不惜奉献出自己所有的亲生骨肉。

如此伟大的情怀和精神动力,是因为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这就是剧作者为《母亲》这部戏所确立的伟大主题和思想内涵。

据资料记载,70年前的那场伟大的淮海战役,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

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这样强大的后勤补给,怎么能取得这场战役最后的胜利?此次战役,国民党军方面共出动军力80万,装备先进,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共出动军力60万人,装备相对落后,但是我们有40多万的民众力量支撑,可以说,人民战争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

《故乡》名家点评

《故乡》名家点评

《故乡》名家点评
《故乡》是鲁迅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录于小说集《呐喊》中。

这篇作品通过讲述主人公“我”回到故乡后与闰土的重逢,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以下是一些名家对《故乡》的点评:
1. 茅盾:《故乡》是鲁迅先生“写实主义”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简练的笔触、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感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钱钟书:《故乡》通过对闰土的描绘,展示了一个被封建礼教束缚的人性悲剧。

鲁迅先生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胡适:《故乡》是鲁迅先生的成名作,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郑振铎:《故乡》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杰作,它以其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感情和简练的笔触,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 朱光潜:《故乡》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以其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感情和简练的笔触,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故乡》被认为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感情和简练的笔触,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故乡》艺术特色面面观

《故乡》艺术特色面面观

《故乡》艺术特色面面观作者:潘玉艳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09年第06期在《故乡》教学中我确定以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为基础,把小说的艺术特色放在首位,以《故乡》为载体,针对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比较全面的教学。

1.小说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贯穿全文,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如,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2.文章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围绕“变”字,突出中心,揭示主题。

少年闰土天真、活泼、质朴、勇敢充满无穷无尽的智慧与中年闰土的麻木、木讷、老实、说话吞吞吐吐进行对比,反映了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以及“我”和闰土关系的前后对比,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对人们的毒害。

青年杨二嫂终日坐着,长得像西施一样美,像豆腐一样白,用姿色招揽生意,卖点豆腐维持生计,但也安分守己;老年杨二嫂在我搬家之时每日便到,竟敢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张着两脚,像细小伶仃的圆规,像放连珠炮似的说“我”“放了道台,有三房姨太太,出门八抬的大轿”。

出门时顺手牵羊把母亲的手套塞进裤腰里;第二日来时,抓着狗气杀飞似的跑了,还中伤闰土偷埋碗碟。

苦难的生活把她折磨成放肆、泼辣、贪小便宜、不知廉耻的小人,反映黑暗社会已病入膏肓。

记忆的故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是那样的平静、安宁与祥和。

现实的故乡: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

显得萧条、冷落、破败。

理想的故乡:眼前展开一片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传达出一种平和、安宁与和谐。

三个故乡三组画面进行鲜明的对比,作者的感情,文章中心的表达不言而喻。

3.文章采用多种方法生动形象的刻画人物,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记: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景物陪衬。

正面描写:描写少年闰土、中年润土、中年杨二嫂,直接描写他们的外貌、语言、动作及神态,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侧面描写:第33段“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第74段“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个木偶人。

《故乡》的人物形象描述

《故乡》的人物形象描述

《故乡》的人物形象描述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典型人物形象:1、闰土: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装弶逮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是儿时我羡慕向往的英雄。

20年后,苦难的生活使他变得呆滞麻木,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

更可怕的是他心灵的变化,他见了久违的我,以老爷称呼;面对苦难的现实,只是寄希望于求神拜佛。

他是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民众的代表。

2、杨二嫂:20年前的杨二嫂年轻美丽,因此她的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人称豆腐西施;20年后,她成了凸颧骨,薄嘴唇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变得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爱唠叨,想方设法从我的搬家中捞点东西。

杨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

3、我:创作背景时代背景辛亥某某某后,封建王朝的某某某权是被推翻了,但是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某某某阀官僚的统治。

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某某某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某某某治和某某某事力量。

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中国的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某某某治权利的生活。

创作过程作品鉴赏然而“我”又是带着失望与悲凉离开故乡而再度远走的,因为这故乡已不能带给“我”所需的慰藉和满足,小说因此而蒙上了一层浓郁的悲雾,如茅盾所言:“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

”这“隔膜”具体体现在“我”与闰土的身上。

小说写到“我”在听到母亲提到闰土时,脑子忽然闪出了一幅“神异的某某某画”,“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深蓝的天空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某某某画正是“我”记忆中的美好童年的幻影;而“我”的这次回乡,一半也是想要寻回那已经逝去的美好回忆,然而并不能,因为那“时时记得的故乡”不过是“心象世界里的幻影”而已,那一幅美丽的神异的画面,其实是“我”幼年时凭着一颗童稚的心,根据闰土的描述而幻想出来的梦罢了,“我”只是如“我”往常的朋友们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浅谈《故乡》的艺术成就 王淑娟

浅谈《故乡》的艺术成就 王淑娟

浅谈《故乡》的艺术成就王淑娟发表时间:2015-01-14T13:23:09.9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2月总第140期供稿作者:王淑娟[导读] 在对比中刻画人物性格,突出小说主题,是这篇小说最大的特点。

◆王淑娟山东省平度市西关中学266700《故乡》是鲁迅先生1921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鲁迅于1919年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下了这篇小说。

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20多年的前后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的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信心。

作为一篇成功的短篇小说,《故乡》在艺术上的成就是惊人的。

一、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刻画人物性格,突出小说主题,是这篇小说最大的特点。

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

如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反映农民命运日益悲惨;“我”和闰土关系的前后对比,反映封建等级观念的鸿沟难以逾越;闰土和杨二嫂前后生活的对比,反映了黑暗社会病入膏肓;“我”和闰土的关系与宏儿和水生的关系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乡的景象的对比,“我”对记忆中故乡的无限向往、怀恋的心情,与对现实中故乡的失望、怅惘的心情也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比手法的妙用,加深了读者对小说的印象。

二、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小说主要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闰土(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杨二嫂(20年前的杨二嫂和20年后的杨二嫂)和“我”。

作者塑造的这些人的形象是怎样的呢?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满脸愁苦,麻木迟钝,但忠厚善良,勤劳朴实。

20年前的杨二嫂:“终日坐着”,“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20年后的杨二嫂:自私、尖刻、贪婪、势利。

鲁迅《故乡》的叙事艺术特点

鲁迅《故乡》的叙事艺术特点

鲁迅《故乡》的叙事艺术特点鲁迅《故乡》的叙事艺术特点《故乡》是体现鲁迅乡土意识的一部重要作品,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展现了故事背后的深长意味。

每一部故事性的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叙事艺术,鲁迅的《故乡》也不例外。

读罢《故乡》总让人忘不了文中说不清、道不明的忧郁情绪,也让人忘不了文中的人物形象,不管是少年闰土、中年闰土、杨二嫂,还是宏儿和水生。

鲁迅何以用他平实的笔触写出如此让人难忘的文章?其实这与小说的叙事艺术是分不开的。

一、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使用为了更好地表达故事和人物的深层思想意蕴,鲁迅惯于在小说中使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和人物,“我”作为作品中的人物,既是故事中的人物,有人物特有的情感,但同时也寄托着作者的思想。

“我”通过作为故事人物的情感和经历来展现故事的进程”,使得叙述者“我”和小说中的“我”达到了一种良好的结合,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也使读者易于走入“我”的思想情感之中。

叙述者“我”在讲诉别人的故事,而那似乎也是作者自己的故事。

第一人称的叙述构成了一种复调。

小说中的复调,按巴赫金的研究,是指一部小说中有多种独立的、平等的、有价值的声音,这些声音以对话和辩难的关系共存,把人和人(作者和人物)、意识和意识放在同一个平面上。

复调的叙事方式展现出了活生生的人物情感和情节活动。

在小说中漂泊异乡的“我”带着对家园的向往和儿时的美好回忆回到故乡,而现实中落败萧条的故居、被生活折磨得麻木的儿时玩伴闰土、曾经的豆腐西施而今变成市侩现实的杨二嫂……现实与理想的落差让“我”失落不已。

此处“我”心中的复杂情感也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体现。

“我”努力想找回一点过去的痕迹,却因现实中闰土的一声“老爷”打破了“我”所有的希望。

第一人称“我”的运用使得我们看到一个内心矛盾的叙事者,“我”抑或作者内心都充满了困惑和痛苦,难以接受现实的变化,在复调的叙事中,“我”与作者经历了一场内心的对话,甚至开始争辩,开始怀疑。

为舞台而作 为观众而写——薛允璜越剧创作之艺术特色

为舞台而作  为观众而写——薛允璜越剧创作之艺术特色

刻 画人 物 出发 。而 “ 以情 感 人 ” 是 刻 画 人 物 的 重 要 方 正
翁 名 剧 《 姆 雷 特 》 古 代 传 奇 剧 《 子 复 仇 记 》 就 可 哈 的 王 , 谓 是薛 允璜 为 著 名越 剧 小 生 赵 志 刚度 身订 做 的剧 目。
这 个 剧 ,挖 掘 了 赵 志 刚 以 往 阴 柔 唱 做 表 演 外 阳 刚 的 一
够 的 表 演 空 间 。 观 众 对 于 自 己 喜 爱 的 演 员 的 演 唱 和 表 演 可 谓 百 听 不 厌 、 看 不 倦 。 因 此 , 作 家 在 创 作 中把 百 剧
握 主 要 演 员 的 唱 腔 特 点 , 演 风 格 , 演 员 能 够 在 戏 中 表 让 发 挥 特 长 以 及 适 时 地 激 发 演 员 的 表 演 潜 能 。 改 编 自莎
细 琢 出 的 好 场 面 必 定 体 现 了剧 作 家 对 于 人 物 刻 画 的 考
现在 越剧 唱腔 的特 色 以及独 有 的艺术 风格 。
薛 允 璜 了 解 自 己 的 创 作 使 命 。 他 并 不 追 求 个 人 风 格 的标 新 立 异 , 而 是 尤 其 注 重 为 观 众 保 留 越 剧 艺 术 风 格 的 “ 汁 原 味 ” 以 根 据 小 说 《 月 》 编 的 代 表 剧 作 原 。 二 改
呈现 了。
情 的口 昌词 将 人 物 坎 坷 、 含 辛 酸 的 命 运 娓 娓 道 出 , 了 饱 给
观 众心里 “ 柔 的一 刀”观 众无 不 为之感动 。 温 ,
另 有 , 据 战 国 扁 鹊 的 事 创 作 的 传 奇 剧 《 医 奇 根 神 传 》 原 故 事 情 节 略 显 干 涩 , 少 明 显 的 “ 情 点 ” 用 , 缺 抒 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2 0 年 1月 07
第 3 9卷第 l 期
云南 师范大 学学 报 ( 哲学 社会 科学版 )
Jn a .,2 0 07
V0 . 9 No 1 13 .
从《 乡》 《 等看徐卓呆的戏剧 艺术成就 故 、母》
田炳 锡
( 韩国培花女子大学 汉语 系 , 首尔 ,1 - 7 5 10 3 )
不及 其编 剧 资格老 到编 正剧 资格 固 。[ 这 意味 着 ”2
人 。这 是一个 才 子 , 文艺 界 的怪 侠 、 面 手 , 是 多 也
赴 日留学 生 , 为 中 国文 艺 做 出 了 自己的 贡 献 。 也 然而 , 在一 定程度 上 他是 淹没 在历史 的 烟尘 中 了 , 历史是 残酷 的 , 在一 段时 间 内也未 必公 正 。
二 、 故 乡》 《 —— 早 期话 剧创 作 中成就 最 《 、 母》
他 的名字 叫徐 卓 呆 !他在 戏 剧 ( 徐卓 呆 作 为 戏剧 家 的别 号是 徐 半 梅 ) 小 说 、 、 电影 等方 面作 出
了突 出 的贡献 。 我 们 以往对 中国“ 剧” 被称 为“ 明戏 ” 的 新 ( 文 )
比不上 徐卓 呆 的作 品 , 剧 的 “ 事性 ”比“ 题 该 故 问 性 ” 强( 正秋 的《 更 郑 恶家庭 》 是这 样) 更 。 同时期 的其 他作 品 中 , 的涉 及“ 国 问题 ” 有 爱 , 如陈 大悲 的《 人剑新 剧 》 周瘦 鹃 的《 美 、 青年 》有 的 ;
当时人 承认 徐卓呆 的编 剧能 力 我 们 如果读他 的 创 作剧 本 , 实不 能 不 承 认 他 的作 品质 量 的高 水 确
平 。虽然他的作品如《 故乡》《 ,姊妹》《 等作品 ,母》
很 少 有上演 的记 载 , 我 以为这 些 作 品具 有丰 富 但 的文本 含义 和 比较 高 的艺术 价值 , 特别 是《 乡 》 故 、 《 》 个作 品 。 母 两
从《 乡》《 等看徐卓 呆的戏剧艺术成就 故 、母》
‘9 ‘ 9
《 庭恩 怨记 》 出 当时 的“ 家 提 社会 问题 ” 。但 深度 上
呆在 中国戏剧创 作 上带来 的新 意 ( 艺术 贡献 ) 可概
括 如下 。
最高的 中国早期剧作家 。本文评估 了徐卓呆在 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 [ 关键 词] 徐卓呆 ; 戏剧艺术 ;故乡》《 》《 《 }母 ;姊妹 》 [ 中圈分 类号]I3 24 亡 献标识码]A 文 [ 文章编号]10 - 5 1 f0 70 —0 9 -0 00 10 2 0 1 08 6 J
们 的姓 名 。在这 些 姓 名 中 , 许 多 鼎 鼎有 名 的 人 有
物来 自 日本 的 留学 生 群 : 陈独 秀 、 鲁迅 、 沫若 、 郭 郁
达夫 、 田汉 … …然 而 , 天 未 必 有 人 再 了解 一 个 今
等 。徐半 梅 当选 为 编 撰 主任 o1 93年 鸿年 在 他 [ 2 3 1 的文章 里这样 记载 着 :徐半 梅演 剧资格 固深 。而 “
《 战后 》 也具 有像《 乡 》 极 限状 况” 故 的“ 意识 , 艺 但
术 价值 上不 能与 《 乡 》 故 比。徐 卓 呆 提 出 “ 生 问 人 题 ” 家庭 层 面 和社 会 层 面都 带 着 ) , ( 时 陆镜 若 在

[ 收稿 日期]0 6 1一o 20 - 1 2
[ 作者简介] 田炳锡 (9 3 )男 , 国人 , 国培花女子 大学教授 , 1 6一 , 韩 韩 博士 , 研究方 向为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和文化 。
而语 。徐卓呆 的上 述 三个剧 作都 是把 “ 问题 ” 掘 挖 出来并 认真 面对这 些 “ 问题 ” 的作 品 。如《 乡 》 故 的 “ 残酷 的现 实” 成 的 “ 限状 况 ” 《 妹 》 母 》 造 极 ;姊 和《 的“ 他” 利 己” 间 的冲突 问题等 。刘半 农 的 利 与“ 之
看法带 着 否定 的态 度 。因为 当时 没有 真正意 义上
高 的作 品
的剧本 。当时的演员依据 “ 故事 的梗概” “ (幕表
制” 即兴 表演 , 以 “ 明戏 ” 期 的戏 剧依 靠 演 ) 所 文 时
员 的( 9 4年 前 后 在 中 国 出 现 了 第 一 个 专 业 剧 11
我 们从 几个 角度综 合一 下徐 卓呆 的这些 作 品


引 育
呆在 中国文学史 上 的地位 。 11 9 4年 关 心 新 剧 的 人 聚 会 , 立 了新 剧 公 成 会 。这 时候 由“ 正式 行记 名投 票选举 法 ” 方法选 出 了正理事 、 副理 事 、 艺术 主任 、 编撰 主任 、 会计 主任
在 中国的现 代 化 进程 中 , 留学 生作 出 了很 大 的贡献 , 多 留学 生 在 中 国近 现 代 史上 留下 了他 许
的 出色 点 。首先 , “ 在 问题 意 识 ” 面上 徐卓 呆 具 层 有 “ 前意识 ” 而 同时 期 的编剧 人 不可 与 他 同 日 超 ,
团) 即兴 的天才 表演 。 在这 样 的情 况 之 下 , 卓 呆 开 始 翻译 了西 方 徐 名剧 而创 作 了真正 意义 上 的剧本 。徐卓 呆在新 剧 时期 的 贡 献 是 多 方 面 的 。他 是 个 新 剧 界 的 “ 通 才 ” 鼓吹 新剧 运动 的猛将 ; 稽剧 的名 角 ; 剧 翻 : 滑 戏 译界 之先 辈 ; 色 的编 剧 家 。我 在 这 里 主要 谈 一 出 下徐 卓呆 剧本 的 文本 含 义和 美 学 特 征 , 以及 徐 卓
[ 摘
要] 中国文学的研究者长期 以来忽视 了对“ 革命文 学作 家” 以外的作家的研 究。现在“ 写” 重
中国现代文学史 的话语引起 了研究者 的关注 。为此 , 我们重新发 掘并研究在 历史 中被遗 忘的作 家和作 品 。 中徐卓呆 在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中付出的心血 和贡献是 不可磨灭 的 笔者认为徐卓呆 是成就 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