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化学一轮精品复习学案:7--单元复习 七(必修2)

合集下载

化学 必修2会考复习学案

化学 必修2会考复习学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1.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关系:核外电子数=数= 数= 数。

质量数(A )= +如S 3216 则16表示 ,32表示 。

2. 叫做核素, 互称为同位素。

如 。

同素异形体: 、 如 。

3.当原子变为离子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发生变化的是 。

对于R n+ (阳离子) : Z (质子数)= 核外电子总数 + n (离子电荷数)对于R n -(阴离子): Z (质子数)= 核外电子总数 - n (离子电荷数)1735Cl -中的质子数为 个,中子数为 个,电子数为 个,质量数为4.原子半径大小比较:1、 越多,半径越大;2、层相同时, ; 5.画出下列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氟原子 氟离子 ;硫原子 硫离子 ;铝原子 铝离子 ;氯离子 氯原子 6.二、元素周期表1.下图为周期表中主族元素和0族元素的一部分,在表格中填写相应的元素符2.在下面的周期表中写出:①周期和族(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全;族:七主、七副、零、VIII族)②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③ Fe 元素的物质④前三周期、ⅠA、ⅦA 族元素序号⑤每周期的元素种类数3.周期序数= ;主族序数=4.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随核电荷数依次,原子半径逐渐,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因此,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5.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电子层数依次,原子半径逐渐,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得电子能力逐渐,所以,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三、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1)“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2) 判断元素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方法a、单质与水或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难易程度b、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的相对强弱c、单质还原性(或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的相对强弱d、金属之间的相互置换反应e、形成原电池时正负极的使用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方法a、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以及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元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的相对强弱c、单质氧化性(或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的相对强弱d、非金属之间的相互置换反应四、化学键1.离子键化学键非极性键共价键极性键离子键判断:非极性键判断:共价键判断:极性键判断:2.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3.电子式书写:H2 Cl2N2HCl H2O NH3CO2NaCl MgCl2 NaOH Na2O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化学能与热能1.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那么该反应是反应;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那么该反应为反应。

化学必修2复习学案_Microsoft_Word_文档

化学必修2复习学案_Microsoft_Word_文档

高一化学必修二复习学案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1、原子结构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Z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电荷数(+) 2、元素、核素与同位素①元素:具有相同的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 和一定数目的 的一种原子。

③同位素 相同而 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也就是说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二、元素周期律1、化学键:在原子结合成分子时,相邻的 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 的断裂和 的形成的过程。

1、某陨石中含有半衰期极短的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28Mg ,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 ) A .12 B .14 C .16 D .182、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 氮 B. 磷 C. 氧 D. 硫3、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 H 3PO 4B. HNO 3C. H 2CO 3D. H 3BO 3 4、下列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的是( ) A. NaOH B. CO 2 C. NaCl D. HCl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 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4、常见的放热反应:A.所有燃烧反应;B.中和反应;C.大多数化合反应;D.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物质的缓慢氧化 5、常见的吸热反应: A.大多数分解反应;B.C+CO 2 △ CO .H 2+CuO △ Cu+H 2O .H 2O+C △ CO + H 2C.6、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时所释放的热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全章复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全章复习
• 用土豆丝做菜时,一般先将其放入水中泡一下,我们会发现水变浑
浊,并产生白色沉淀。已知其主要成分是有机物A,遇碘水后显蓝
色,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水发生反应,最终生成B。B能发生银镜反
应,还可以在酶的催化下生成一种液体燃料C。
乙醇
• (3)C的名称是
。在汽油中加入适量C作为汽车燃料,可
以节约石油资源,并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工业上生产C主
1,2-二溴乙烷
+
三、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 2.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
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CH2=CH2 + Br2 → CH2Br-CH2Br
1,2-二溴乙烷
CH2=CH2 + HBr → CH3-CH2Br
三、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 2.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
三、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 3. 聚合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
质量大的聚合物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
• (1) 加聚反应(加成聚合反应)


• 断双键中的一个键,伸出双“手”,“手”拉“手”,聚合成长链。
三、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 3. 聚合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
碳骨架
(成键方式)
碳骨架
(基本类型)
元素
组成
碳骨架
(成键方式)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官能团
元素
组成
官能团
二、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结构
(碳骨架、官能团)
性质
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
氧化反应加成反应源自加聚反应二、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01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烷烃(二)doc

201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烷烃(二)doc

⑵ 基元法。

例B:丁基有4种,贝仃醇、戊醛、戊酸等#沽4种。

⑶ 留弋法。

例如:二氯苯GH4CI2有3种,心苯也有3种(将H留弋CI);又如CH4的一氯伽只有1种,新戊烷C(C%) 4的一氯代物也只有1种。

⑷判断有机物发生取代反"育彩成几种%异构体的规律,可通过分析有几种不等效仙(子来得出结论。

①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业等效的。

②同一碳原子上咐甲基上的氢"是等效的。

③^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效的(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典例解悟一关N名的考查:例1用系枷名法命名下列名题⑴C H3CH3—CI2—CH} CH24H—C5CH26- CH78I ICH2—CH3CH3ICH3(8H3—CI72—CH6 CH2-5CH2—CH — CH - CH32 1CH3CH2CH3CH3—曲一CH4 CH —C H—CH3 1I I6(H2 (H2 CH37CH3 CH3"(1) g寸考虑近。

(2) 编顷同近考虑简,即创收5时链同近的位置,从较简II■的支链一端刑"。

(3) 编号时同近同简考虑小,即取代"次和最小。

答案:(1) 2, 6, 6三甲基-5乙M烷(2) 3甲基-6乙基辛烷⑶2, 5二甲基-3球顿点评:系统命名法不仅育蛔命名来区分不同物质,顷要的是^用有机物名称了解物质的内能吉构,从而初步推新物质似致性质。

例2下列烷烧的命名是否正确?若有车敞加以灿,才略确的名称顷帽江。

⑴CH3CHCH2CH32-乙基丁烷ICH2CH3⑵CH2CH3CHCHCHCH33, 4二甲基戊烷I 一CH3⑶ CH3 CH31CH2CHCHCH2I, 2, 4三甲M烷ICH3(4C2H5 CH3 CH3CHCHCHCH3 2, 4二甲基己"(1)⑶的命名湖了主链,⑵是错定了主链的首位,⑷伽名正确。

答案:(1) 3邱妙烷(2) 2, 3二甲基戊烷⑶3甲基己烷(4)正确点评:命名后,名称的厢要准确。

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案资料、好词好句、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lesson plan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化学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都有哪些?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和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

[精品]新人教版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七章第2讲优质课教案

[精品]新人教版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第七章第2讲优质课教案

第2讲平衡状态[考纲要求] 1了解可逆反应的定义。

2解平衡的定义。

3解影响平衡的因素。

考点一可逆反应与平衡状态1.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特点①二同: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率都小于(填“大于”或“小于”)100%。

(3)表示在方程式中用表示。

2.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平衡的建立(3)平衡特点深度思考1.反应2H 2O 错误!未定义书签。

2H 2↑+O 2↑是否为可逆反应?答案 不是可逆反应,因为两个方向的反应条件不同。

2.向含有2 的SO 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 2+O 2错误!未定义书签。

2SO 3,充分反应后生成SO 3的物质的量______2 (填“<”、“>”或“=”,下同),SO 2的物质的量______0 ,转率________100%。

答案 < > <题组一 极端假设法解平衡状态题的应用 1.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g)+,若、Y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1、c 2、c 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Y 、的浓度分别为01 ·L -1、03·L -1、008 ·L -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c 1∶c 2=3∶1B .平衡时,Y 和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Y 的转率不相等D .c 1的取值范围为0 ·L -1<c 1<014 ·L -1 答案 D解析 平衡浓度之比为1∶3,转浓度亦为1∶3,故c 1∶c 2=1∶3,A 、不正确;平衡时Y 生成表示逆反应,生成表示正反应且v Y (生成)∶v (生成)应为3∶2,B 不正确;由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0<c 1<014 ·L -1。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必修2全册内容梳理

高考一轮复习-化学必修2全册内容梳理

必修2全册基本内容梳理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如:Z A n R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电性关系:原子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阴离子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3、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二、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七个周期(1、2、3短周期;4、5、6长周期;7不完全周期)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2、元素周期律(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2)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3)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4)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1)“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2)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三、化学键1、离子键:A. 相关概念: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AB , A 2B ,AB 2, NaOH ,Na 2O 2,NH 4Cl ,O 22-,NH 4+)2、共价键:A. 相关概念: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NH 3,CH 4,CO 2,HClO ,H 2O 2)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化学反应与能量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 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4、常见的放热反应:A. 所有燃烧反应;B. 中和反应;C. 大多数化合反应;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 物质的缓慢氧化5、常见的吸热反应:A. 大多数分解反应;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有机化合物(必修2)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有机化合物(必修2)

单元复习十【章节知识网络】1.有机物分类:2.常见官能团异构:3.各类衍生物结构特点与主要性质一览表:基本类型有机物类别取代反应卤代反应饱和烃、苯和苯的同系物、卤代烃等酯化反应醇、羧酸、糖类等水解反应卤代烃、酯、二糖、多糖、蛋白质硝化反应苯和苯的同系物等磺化反应苯和苯的同系物等加成反应烯烃、炔烃、苯和苯的同系物、醛等消去反应卤代烃、醇等氧化反应燃烧绝大多数有机物酸性KMnO4溶液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等直接(或催化)氧化酚、醇、醛、葡萄糖等还原反应醛、葡萄糖等聚合反应加聚反应烯烃等缩聚反应苯酚与甲醛;多元醇与多元羧酸;氨基酸等与浓HNO3的颜色反应蛋白质与FeCl3溶液显色反应苯酚等5.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6.各种典型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章节巩固与提高】1.(2012·茂名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Cl和CuCl2稀溶液都能使蛋白质变性B.葡萄糖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C.CH3Cl和CH3CH2Br互为同系物D.油脂及其水解产物都不能与金属钠反应【解析】B。

A项中NaCl是轻金属盐,不能使蛋白质变性,故A项错误;B项中葡萄糖是还原性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故B项正确;C项中同系物要求官能团种类和数目都相同,故C项错误;D项中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均能和金属钠反应。

故D项错误。

2.(2012·东北三省模拟)下列四种分离乙醇、乙酸的方案中最佳的一组是()【解析】A。

Na2CO3可以和乙酸反应,同时还能除去水,蒸馏,再加硫酸,生成乙酸,故A项正确;不用盐酸,因为盐酸易挥发。

3.(2012·黄冈模拟)关于有机反应类型的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选项有机反应反应类型A 苯与H2反应生成环已烷加成反应B 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氧化反应C 乙烯使溴的CCl4溶液反应取代反应D 油脂在稀硫酸溶液中加热水解反应【解析】C。

C项中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C项错误。

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七章 复习课件(共25张)

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七章 复习课件(共25张)

③④淀粉―加――碘――水→显蓝色 ⑤
例 下列物质中,可一次性鉴别乙酸、乙醇、苯及氢氧化钡溶液的是
A.金属钠 B.溴水
√C.碳酸钠溶液
D.酚酞溶液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例 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例 (2017·四川四市联考)分子式为C3H6Cl2的有机物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四、有机物分子中原子能否共平面的判断
例 已知HCN是直线形结构,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处于 同一平面的是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章末总结
一、甲烷、乙烯、苯的结构和性质
液溴
溴水
溴的四氯化碳
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与溴蒸气在光照 甲
条件下发生取代 烷
反应
不反应,液态烷烃 不反应,互溶,
可萃取溴水中的溴 不褪色
而使溴水褪色
不反应
乙 发生加成反应, 烯 使液溴褪色
发生加成反应,使 溴水褪色
发生加成反应, 发生氧化反应, 使溴的四氯化 使酸性KMnO4溶 碳溶液褪色 液褪色
①可燃烧;②可与溴加成;③可使酸性KMnO4 溶 液 褪 色 ; ④ 可 与 NaHCO3 溶 液 反 应 ; ⑤ 可 与 NaOH溶液反应;⑥1 mol该有机物与Na反应生
成2 mol H2 A.①③
B.②⑥
C.④⑤
D√.⑥
九、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
(1)溶解性 通常是向有机物中加水,观察其是否溶于水。如鉴别乙酸与乙酸乙酯、 乙醇与氯乙烷、甘油和油脂等。 (2)与水的密度差异 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的情况可知其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还是大。 如鉴别硝基苯与苯、四氯化碳与己烷等。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学案: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必修2)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学案: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必修2)

单元复习 五【章节知识网络】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③、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性质递变 ①、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半径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章节巩固与提高】1.(2012·琼海模拟)第三周期主族元素R ,它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达到饱和所需电子数小于次外层和最内层电子数之差,但等于最内层电子数的正整数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的R 的氧化物都能与烧碱溶液反应 B .在常温下,R 的气态氢化物都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编排依据具体表现形式七主七副零和八三长三短一不全C.在固态时,R的单质都不与NaOH溶液反应D.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解析】选A。

R为第三周期元素,次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差为6,R达到饱和所需电子数小于6,且为2的倍数。

所以达到饱和所需电子数可以为4或2,R为Si或S。

SiO2或SO2、SO3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A正确;SiH4不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B错;Si、S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C错;H2SiO3为弱酸,D错。

2.(2012·郑州模拟)下列关于元素性质和结构的递变情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Na、K、Rb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解析】选C。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有关烃的计算doc高中化学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有关烃的计算doc高中化学

有关烃的计算知识点1有关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1)若已知一定质量的有机物的物质的量由m M n=求 (2)标况密度法求有机物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22.4(M ρρ=为标况时的蒸气密度) (3)相对密度法求有机物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1122M D M ρρ== (4)通式法求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烷烃:22n n C H + 142M n =+(碳原子数n 已知) (5)利用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求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知识点2有关烃的分子式的确定(1)由相对分子质量结合最简式,求分子式 (2)由相对分子质量结合组成通式,求分子式(3)由相对分子质量结合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分子式:():()::A B N A N B A ⨯==相对分子质量该元素质量分数某原子的个数该元素的原子量质量分数质量分数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原子量B 原子量(4)由n (烃):n (C ):n (H )确定烃的分子式 (5)由化学方程式的关系式或差量法确定分子式 知识点3烃完全燃烧时的耗氧规律(1)等物质的量的烃()x y C H 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的大小取决于4y x ⎛⎫+ ⎪⎝⎭的值,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大。

(2)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的大小取决于该烃分子中氢的质量分数(或氢原子数与碳原子数的比值),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大。

(3)最简式相同的烃,不论它们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氧气以及燃烧生成的22CO H O 和的量均为定值。

知识点4由燃烧方程式222()42x y y yC H x O xCO H O +++点燃进行计算、推理,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1)当温度低于100℃时,气态烃燃烧前后气体总体积的变化为14y+(2)当温度高于100℃时,气态烃燃烧前后气体总体积的变化为14y-若y=4,燃烧前后气体总体积无变化; 若y <4,燃烧后气体总体积减少 叵y >4,燃烧后气体总体积增大。

由以上分析可知烃类燃烧前后气体总体积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无关,主要取决于分子中氢原子的数目及水的状态(如果高烃的混合物平均分子式为x y C H ,再根据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求出y ,再由十字交叉法求出混合物中各种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全章复习》学习任务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全章复习》学习任务单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全章复习》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从成键方式,碳骨架和官能团这三个重要角度进行有机物的辨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机物的分类。

2.在充分认识有机物结构的基础上,关注有机物转化过程中的结构转化、有机物性质和官能团的关系。

3.复习代表性有机物的性质和基本有机反应类型,建立简单有机物间的转化关系,利用性质差异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预习任务】回顾复习第七章各节所学知识。

【课上学习任务】1.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间成键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系物:_______________,在分子组成上相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但具有不同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4.回忆下列转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机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原卷版)

高考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原卷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盐析可分离提纯蛋白质B.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C.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天然纤维D.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用于制取肥皂2.芳樟醇和橙花叔醇是决定茶叶花甜香的关键物质。

芳樟醇和橙花叔醇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橙花叔醇的分子式C15H28OB.芳樟醇和橙花叔醇互为同分异构体C.芳樟醇和橙花叔醇与H2完全加成后的产物互为同系物D.二者均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还原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3.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A.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B.氯气使KBr溶液变黄C.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4.下列选项中的操作、现象与结论完全一致的是5.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催化剂a 、b 能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B .在催化剂b 表面形成氮氧键时不涉及电子转移C .催化剂a 表面发生了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极性共价键的形成D .如果向容器中放入1molN 2和3molH 2,最终可以生成2molNH 36.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2432NH COONH 2NH (g)+CO (g)→,kJ/mol(0)H a a ∆=>。

然后在恒定温度下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若322(NH )(CO )v v =,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 .两次平衡时,后一次平衡时2(CO)c 的浓度大 C .重新达到平衡,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D .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2molNH 3和1molCO 2,则达到平衡时放出akJ 热量7.某科研团队研制出“TM ﹣LiH (TM 表示过渡金属)”双催化剂体系,显著提高了在温和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合成NH 3的效率,原理示意如下: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 .状态Ⅰ,吸收能量并有N≡N 键发生断裂B .合成NH 3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是100%C.“TM﹣LiH”能降低合成氨反应的△H D.生成NH3:2LiNH+3H2═2LiH+2NH38.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氯气从海水中提溴的关键反应是:Cl2+2Br—=2Cl—+Br2B.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钾单质C.海水中的Na+、Cl—结晶成NaCl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D.从海水中可以得到氯化镁,再经过电解可制金属镁9.温度为T1时,将气体X和气体Y各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 (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化学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六(必修2)

化学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六(必修2)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高考新动向】【考纲全景透析】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和焓变(1) 反应热: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2)焓变(ΔH):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

即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3)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用一定条件下的焓变表示,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1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3)表示方法①吸热反应:ΔH 为“正”或ΔH>0; ②放热反应:ΔH 为“负”或ΔH<0。

二、燃烧热、中和反应热的测定1、燃烧热(1)概念:燃烧热是指101KPa 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能量。

(2)单位是kJ/mol ,燃烧热通常可用仪器由实验测得。

(3)特点:物质燃烧时一定放热,则燃烧热一定为kJ/mol 。

2.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比较 比较角度 燃烧热 中和热 相同点能量 变化 放热放热△H △H <0,单位kJ/mol 不同点反应物的量 1mol 燃烧物不限量生成物的量 不限量H 2O 是1mol反应热的含义1mol 燃烧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燃烧热不同生成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的中和热可能相同,强酸和强碱反应均为57.3kJ/mol【注】燃烧热和中和热使用△H 表示及回答反应热时要写上“—”号。

回答燃烧热、中和热时则不再加 “—”。

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为1。

3、中和热的测定(1)中和热的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水所放出的热量。

(2)中和热的测定 ①装置图如下:②计算公式ΔH=()..---2110418t tkJ mol0025t1——起始温度,t2——终止温度。

③注意事项a.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防止热量的散失。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第七单元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讲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第七单元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讲

第3讲盐类的水解复习目标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2.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3.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

4.能利用水解常数(K h)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盐类的水解及其规律1.盐类的水解2.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盐的类型实例是否水解水解的离子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pH(25 ℃)强酸强碱盐NaCl、KNO301否—02中性pH03=7强酸弱碱盐NH4Cl、Cu(NO3)204是05NH+4、Cu2+06酸性pH07<7弱酸强碱盐CH3COONa、Na 2CO 308是09CH3COO-、CO2-310碱性pH11>73.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一般要求①盐的离子+H2O弱酸(或弱碱)+OH-(或H+),离子方程式中用“”而不用“===”。

②(2)盐的水解方程式的书写类型①一元强酸弱碱盐水解:如NH4Cl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01NH+4+H2O NH3·H2O+H+。

②一元强碱弱酸盐水解:如CH3COONa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02CH3COO-+H2O CH3COOH+OH-。

③多元弱酸盐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

如Na2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03CO2-3+H2O HCO-3+OH-、HCO-3+H2O H2CO3+OH-。

④多元弱碱盐水解:水解离子方程式一步完成。

如FeCl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04Fe3++3H2O Fe(OH)3+3H+。

⑤阴、阳离子相互促进的水解:水解程度较大,书写时要用“===”“↑”“↓”等。

如Na2S溶液与AlCl3053S2-+2Al3++6H2O===3H2S↑+2Al(OH)3↓。

4.盐的水解常数以反应A -+H 2O HA +OH -为例(1)表达式:K h =01c (HA )·c (OH -)c (A -)。

(2)与K w 、K a (HA)的关系:K h =c (HA )·c (OH -)·c (H +)c (A -)·c (H +)=K w K a (HA )。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范文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范文教学设计的结构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教学任务和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形,要求我们灵活知道和处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对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多样化的安排。

今天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期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最新范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进程与方法能公道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知道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渐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工具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由于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侵害。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动新课爆炸师:物质具有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实验探究:粉尘爆炸。

(实验7-2)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

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视察现象。

现象:产生了爆炸。

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到达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发爆炸。

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发爆炸。

可能产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师:由上可知,物质具有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复习七【章节知识网络】【章节强化训练】图1图21.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A 、B ,发生反应aA(g)bB(g) ΔH=Q kJ/mol 。

反应达到平衡时,B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 mol ·L -1。

现将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B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为0.60 mol ·L -1;如保持容积不变只升高温度,则B 浓度变1.20 mol ·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b B . Q <0C .温度不变,压强增大,B 的质量分数减少D .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C 2.工业生产苯乙烯是利用乙苯的脱氢反应:针对上述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入适当催化剂,可以提高苯乙烯的产量B .在保持体积一定的条件下,充入较多的乙苯,可以提高乙苯的转化率C .仅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工业生产苯乙烯选择恒压条件优于恒容条件D .加入乙苯至反应达到平衡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断增大 答案:C 3.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2A(g)+2B(g)C(g)+3D(g)△H<0。

现将2molA 和2molB 充入体积为V 的甲容器,将2molC 和6molD 充入乙容器并使乙容器在反应开始前的体积为2V (如图1)。

下列关于两容器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容器中的反应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 .两容器中的反应均达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各组份的体积百分组成不相同,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C .两容器达平衡后升高相同的温度,两容器中物质D 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2 所示(g);△H <0(g)D .在甲容器中再充入2 mol A 和2 mol B ,平衡后甲中物质C 的浓度是乙中物质C 的浓度的2倍 答案:D 4.实验室用4mol SO 2与2mol O 2进行下列反应:2SO 2(g)+O 2(g)2SO 3(g);ΔH=―196.64 kJ/mol,当放出314.624kJ 热量时,SO 2的转化率为A .40%B .50%C .80%D .90% 答案:C 5.可逆反应mA(g)nB(g)+pC(s) △H=Q, 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分别符合右图中的两个图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m>n, Q>0B 、m>n+p,Q>0C 、m>n,Q<0D 、m<n+p, Q <0 答案:C 6.下列化学反应的速率,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A .相同温度下,颗粒大小相同的电石分别与饱和食盐水和水反应B .A + Bo C ; D + Eo FC .相同温度下,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锌粒和铁粉D .G + H → W + Q(Q>0),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在200℃和100℃时反应 答案:D 7.反应N 2O 4(g )2NO 2(g );△H= +57 kJ·mol -1,在温度为T 1、T 2时,平衡体系中NO 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C 两点的反应速率:A>CB .A 、C 两点气体的颜色:A 深,C 浅 C .由状态B 到状态A ,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答案:C 8.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 X (g)b Y (g) +c Z (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物质Y 和Z 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a >b +cB. 压缩容器的容积时,υ正增大,υ逆减小C. 达到新平衡时,物质X 的转化率减小D. 达到新平衡时,混合物中Z 的质量分数增大答案:C9.A10.封闭A闭A,答案:C1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合成氨工业选择的反应条件不是室温,是500℃左右B.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加入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C.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D.硫酸工业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答案:A12.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是因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B.将SO2通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3难溶于硝酸C.由“同温度下等浓度的Na2CO3溶液比Na2SO3溶液的pH大,可知C比S非金属性弱D.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后红色变浅,说明BaCl2溶液有酸性答案:A1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Z,同时生成2n molY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14.可逆反应 2SO2(g)+O2(g) 2SO3(g);△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

时间为t1时改变条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维持温度、反应体系体积不变,t1时充入SO3(g)B.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1时充入SO3(g)C.维持温度不变,t1时扩大反应体系体积D.维持压强不变,t1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答案:B15.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条件,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A BC D答案:D16.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合成氨工业选择的反应条件不是室温,是500℃左右 B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加入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 C .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D .硫酸工业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答案:A17. 可逆反应mA(g)nB(g)+pC(s) △H=Q, 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分别符合右图中的两个图像,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m>n, Q>0B 、m>n+p,Q>0C 、m>n,Q<0D 、m<n+p, Q <0答案:C18. 下列各组物质发生反应时,生成物不因反应条件(浓度、温度或催化剂等)的不同而不同的是A .Cu 与HNO 3B .C 2H 5OH 与O 2 C .Na 与O 2D .CO 与O 2 答案:D19. 一定温度下测得在2L 的容器中,M 、N 、P 三种气体 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A .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3.75B .若升高温度,测得M 的转化率增大,则该反应的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 .t 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 .若测得该反应在一段时间内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BCD20.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 + 2B(g)2C(g) + D(g) H <0。

现将1 mol A 和2 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 C 和2 mol D 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 ,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 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 不能移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A .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 和2 molB ,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 的浓度是乙中C 的浓度的2倍B .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 的体积分数均减小C .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 ,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 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 的体积分数的2倍D .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 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 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答案:D21.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A(g)+2B(g) C(g) +3D(g);△H<0。

该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时间、转化率—时间关系图如下: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 .图I 可体现t 0时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 .图II 可体现t 0时增大压强(缩小体积)或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 .图III 可体现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使用了催化剂D .图III 可体现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高 答案:C22. 对于平衡体系:aA(g)+bB(g)cC(g)+dD(s) △H <0,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若(a+b)<(c+d),则反应一定能自发向右进行。

B.若从正反应开始,起始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b,则平衡时A、B的转化率之比也为a :bC.若a+b=c+d,在平衡体系中共有气体m mol,再向其中充入n mol B,则达到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小于(m+n)mol。

D.若a+b=c ,则对于体积不变的容器,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增大答案:CD23.(2010·北京丰台一模)X、Y、Z是三种气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其变化符合下图。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图I 图II 图IIIA.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X(g) +3Y(g) 2Z(g) △H=―(E2―E1)B.若图III中甲表示压强,乙表示Z的含量,则其变化符合图III中曲线C.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约为533。

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Y的转化率降低D.图II中曲线b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曲线a是没有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答案:C24.(2010·北京西城一模)某温度下2 L密闭容器中,3种气体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时的物质的量(n)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 Y Wn(起始状态)/mol 2 1 0n(平衡状态)/mol 1 0.5 1.5A.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23()()()c X c Y Kc WB.升高温度,若W的体积分数减小,则此反应△H>0C.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该温度下,再向容器中通入3 mol W,达到平衡时,答案:D25. (2010·北京石景山一模)(16分)利用N 2和H 2可以实现NH 3的工业合成,而氨又可以进一步制备硝酸,在工业上一般可进行连续生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N 2(g)+O 2(g)=2NO(g)△H=+180.5kJ/molN 2(g)+3H 2(g) 2NH 3(g) △H=-92.4kJ/mol2H 2(g)+O 2(g)=2H 2O(g)△H=-483.6kJ/mol若有17g 氨气经催化氧化完全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和水蒸气所放出的热量为 。

(2)某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氧气的物质的量对N 2(g)+3H 2(g) 2NH 3(g)反应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