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

合集下载

制冷机房布置注意事项

制冷机房布置注意事项

制冷机房布置注意事项

制冷机房布置是与设备稳定运行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机房布置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确保机房环境安全稳定。在进行制冷机房布置时,需要注意一系列细节。下面将从布置位置、空间设计、设备选型、安全防护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制冷机房布置的注意事项。

一、布置位置的选择

在选择制冷机房的布置位置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1. 机房距离主要用冷设备的距离:机房应尽量靠近主要冷设备,减少制冷管线的长度,降低能量损耗。

2. 机房离电源的距离:机房应尽量靠近电源,避免因输电距离过远而产生能量损耗。

3. 机房的自然环境:应尽量不选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区域,如易受洪水侵袭的低洼地带等。

4. 机房的供排风系统:机房应能够方便地接入供排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和散热条件。

二、空间设计的合理性

在进行制冷机房的布置时,需要考虑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房的结构:机房结构应能够容纳所有制冷设备,并且便于维护和操作。

2. 排水系统:机房内部应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避免因设备故障或其他原因产生的水浸现象。

3. 通风系统:机房内应设置良好的通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空间利用率:应根据机房内设备的数量和大小,合理利用空间,确保设备布置紧凑,便于维护和操作。

三、设备选型的合理性

在进行制冷机房的布置时,设备选型至关重要,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设备的功率和制冷能力: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功率和制冷能力的设备,避免过度或者不足造成的能源浪费或者运行不顺畅。

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

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

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

1. 引言

在如今高科技发展的社会中,制冷设备是各个行业都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无

论是工程施工、医疗卫生、食品加工还是信息技术,都离不开制冷设备的应用。然而,制冷设备的选择以及制冷机房的合理布置对于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和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制冷设备的选择和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制冷设备。

2. 制冷设备的选择

在选择适合的制冷设备之前,首先要了解制冷设备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2.1 制冷设备的种类

常见的制冷设备可分为以下几类:

•压缩式制冷设备:通过压缩工质使其在高压部位放热,然后在低压部位蒸发吸热,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压缩式制冷设备广泛应用于商业和家庭中的空调系统。

•吸收式制冷设备:利用溶液的吸热和放热特性实现制冷。吸收式制冷设备适用于大型制冷系统,如工业制冷、冷库等。

•磁制冷设备:利用磁场效应使得某些材料在磁场中产生温度变化,从而实现制冷。磁制冷设备在特殊领域中有广泛应用,如超导磁体制冷、激光制冷等。

2.2 制冷设备的选择要点

在选择制冷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几个要点:

•制冷功率要求: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制冷设备的制冷功率。制冷功率过小会导致无法满足需求,功率过大则会造成能源浪费。

•能效比:制冷设备的能效比反映了其在单位制冷量下的能耗情况。应选择能效比较高的制冷设备,以降低能源消耗。

•稳定性与可靠性:制冷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需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维护保养成本:应综合考虑制冷设备的维护保养成本,包括耗材费用、人力费用等。

建环专业课程设计——制冷机房设计说明书

建环专业课程设计——制冷机房设计说明书

管路设计和施工
设计冷却水、冷冻水管路系统,确保水流顺畅、无 泄漏。
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制冷机房内各设备的 远程监测和控制。
调试和验收
完成安装后进行系统调试,确保各项参数达标后进行验 收。
03
制冷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目的和方法
目的
确定制冷机房所需的总制冷负荷 ,为选择合适的制冷设备提供依 据。
水泵类型选择
根据使用场合和性能要求 ,选择适合的水泵类型, 如离心泵、潜水泵等。
能效与噪音
选择高效能、低噪音的水 泵,减少能源消耗和噪音 污染。
冷却塔选型
冷却能力确定
根据制冷机组的冷却水温 度和流量要求,确定冷却 塔的冷却能力。
塔型选择
根据使用场合和性能要求 ,选择适合的冷却塔类型 ,如开式冷却塔、闭式冷 却塔等。
经济性
在满足安全性、高效性和环保 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和
运营成本。
设计流程及步骤
确定设计任务和目标
明确制冷机房的制冷量、冷却水温度、冷冻 水温度等关键参数。
选择合适的制冷方案
根据设计任务和目标,选择适合的制冷技术和 方案。
设备选型和布置
依据制冷方案,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并进行合 理的空间布置。
08
总结与展望
课程设计成果总结
01
设计成果概述

制冷机房标准化建设标准

制冷机房标准化建设标准

制冷机房标准化建设标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制冷机房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各行各业中,制冷机房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通信基站、医疗设备等领域。为了确保制冷机房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安全性,制冷机房的建设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化要求。

首先,制冷机房的位置应选择在通风良好、环境相对稳定的地方。避免选择在

易受污染、易受振动或易受外部影响的地方,以确保机房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其次,制冷机房的建筑结构应符合相关的建筑标准。建筑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防

火性能,并且能够承受一定的荷载。同时,机房内部的布局应合理,通道宽敞,设备摆放有序,便于维护和管理。

在制冷设备的选择上,应根据实际需求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制冷设备。制冷设

备的性能应稳定可靠,能够满足机房内部设备的制冷需求。同时,设备的能耗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应选择能效比较高的制冷设备,以降低机房的运行成本。

此外,机房的安全防护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机房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备,并

且定期进行消防检查和演练。机房内部应安装监控设备,保障设备和数据的安全。同时,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机房的安全运行。

最后,机房的运行维护也是制冷机房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机房的运行需要

专业的人员进行监控和维护,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应建立完善的运行记录和维护档案,便于日后的管理和维护。

综上所述,制冷机房标准化建设是确保机房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建设机

房需要从选址、建筑结构、制冷设备、安全防护和运行维护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确保机房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只有符合标准化要求的机房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制冷机房节能措施

制冷机房节能措施

制冷机房节能措施

一、高效制冷设备

1.选择高效制冷设备,提高制冷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2.对制冷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保持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

二、合理设计冷媒管道

1.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计冷媒管道的走向和布局,减少管道的弯曲和长度。

2.采用保温材料对冷媒管道进行保温,减少冷量的损失。

三、自动控制系统

1.安装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对制冷机房的温度、湿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2.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合理的控制参数,如温度上下限、湿度控制等,避免过度制冷或过度加热。

四、定期维护保养

1.定期对制冷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定期清理冷凝器、蒸发器等设备,保持设备良好的散热效果。

五、余热回收

1.利用制冷设备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如用于热水供应、采暖等。

2.采用热回收系统,将废热转化为有用的能源进行再利用。

六、选用清洁能源

1.优先选用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考虑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辅助制冷。

七、节能监测

1.对制冷机房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统计,及时发现能源浪费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2.对制冷设备的性能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确保设备的高效运行。

八、优化运行模式

1.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合理的运行模式,如间歇运行、定时开关等。

2.采用智能调度系统对制冷机房的运行进行调度和控制,实现能源的优化利用。

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

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

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

一、制冷设备的选择

制冷设备是制冷机房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选择直接影响着制冷效果和能耗。在选择制冷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一般可以通过制冷剂的制冷量和制冷系数来评价。

2. 制冷设备的能耗:能耗是制冷设备运行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选择能效比较高的制冷设备,以降低能耗。

3. 制冷设备的稳定性:制冷设备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机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选择具有高稳定性的制冷设备。

4. 制冷设备的维护成本:制冷设备的维护成本也是一项重要考虑因素,需要选择维护成本较低的制冷设备。

二、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

1. 制冷设备的摆放位置:制冷设备应当摆放在机房的中央位置,以便实现对整个机房的均匀制冷。

2. 冷却系统的通风口设置:制冷机房应当设置合理的通风口,以便实现对制冷设备排出的热气的有效排放。

3. 温度监测系统的设置:制冷机房应当配备温度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机房的温度,并对制冷设备进行合理的调节。

4. 温度分区设置:如果制冷机房比较大,可以考虑对机房进行温度分区设置,以便实现对不同区域的精细化控温。

通过合理选择制冷设备和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制冷效果,降低能耗,并且提升机房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关乎整个制冷系统的效能和工作稳定性,对于各种行业的制冷需求来说,这两个因素都

是至关重要的。在选择制冷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制冷效率和能耗情况。现今市场上的制冷设备种类繁多,包括空调、冷水机组、制冷蓄冷罐等。选购制冷设备需要综合考虑所在环境的特点、工作需求、以及设备本身的品质和维护情况。

冷热源机房设备布置原则

冷热源机房设备布置原则

冷热源机房设备布置原则

1. 空气流通原则,在机房内部应该设计合理的空气流通系统,

包括冷热风道、空调出风口和回风口等,以确保冷热空气能够有效

流通,避免死角和热点区域的产生。

2. 冷热源设备布置原则,冷源设备如空调、制冷机等应该布置

在机房的角落或者靠近墙壁的位置,热源设备如服务器、UPS等则

应该布置在中央位置,以便于冷热空气的流通和散热。

3. 设备间距原则,冷热源设备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

设备之间的热量相互影响,同时也方便维修和保养。

4. 空调出风口布置原则,空调出风口应该布置在机房的顶部或

者侧面,以确保冷风能够均匀地覆盖整个机房,避免局部温度过高。

5. 空调回风口布置原则,空调回风口应该布置在机房的底部或

者侧面,以便于将热空气迅速排出机房,保持机房内部的温度和湿

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总的来说,冷热源机房设备布置原则的核心是要保证冷热空气

的流通和散热效果,避免设备之间的热量相互影响,确保机房内部的温度和湿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冷库制冷机房设备间布置的一般要求

冷库制冷机房设备间布置的一般要求

冷库制冷机房设备间布置的一般要求

设备间内设备(或容器)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1)需经常操作的通道不小于0.8m

2)不经常操作的货不通行的通道不小于0.3m

3)各容器壁与墙面、柱边的距离应不小于0.2m,设备隔热层的外壁与墙面、柱边的距离应不小于0.4m。

4)设备管路上的压力表、温度计等仪表应设在便于观察的地方。

5)卧式冷凝器和蒸发器布置在室内时,应考虑清洗和更换管子的可能。安装直管式(或螺旋管式)蒸发器时,应考虑起吊高度。

6)设备间内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5m。

在设备间布置容器时均应考虑窗户的开启方便和自然采光的条件。

#设备间的布置形式

设备间一般分单层式和分层式布置。单层式是全部设备都直接安装在地面的基础上,仅有较小的设备架放在大设备之上(如空气分离器安在贮氨器之上。)分成式往往是为了充分利用厂房高度或是为操作上的需要或方便而采用的,如立式循环桶与氨泵系统、卧式冷凝器与贮氨器等经常采用分层式布置

一、制冷压缩机的选型原则为:

(1)根据制冷量选配压缩机,一般不应设备用机。

(2)如需选择2台或2台以上的制冷压缩机时,应尽可能选择同一系列的压缩机。

(3)制冷量大小不同的压缩机互相搭配,以保证高、低峰负荷时既能满足需要,又经济合理。

(4)不同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应考虑到各系统之间相互替代的可能性。

(5)选用氨压缩机,当Pk/Po>8时,应采用双击压缩;当Pk/Po小于等于8时,采用单级压缩。

对于氟利昂制冷系统,当Pk/Po>10时,应采用双级压缩;当Pk/Po小于等于10时,采用单级压缩。

制冷机选型及设计要求

制冷机选型及设计要求

制冷机选型及设计要求

2007-07-07 11:14:36|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6.1.1条空气调节用人工冷源制冷方式的选择,根据建筑物用途、所需制冷及冷水温度以及电

源、水源和热源等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民用建筑应采用氟利昂压缩式或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二、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宜采用氟利昂或氨压约定缩式制冷。

注: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和蒸汽喷式制冷时,尚应分别符合本规范第6.3.3和6.3.4条的规定。

第6.1.2条选择制冷机时,台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考虑备用,并应与空气调节负荷变化情况及运行调节要求相适应。

注:工艺有特殊要求必须连续运行的系统,可设置备用的制冷机。

第6.1.3条制冷量这580~1750KW(50*10~150*104kcal/h) 的制冷机房,当选用活塞式或螺杆式制冷机时,其台数不宜少于两台。

第6.1.4条大型制冷机房,当选用制冷量大于或等于1160KW(100*104kcal/h) 的一台或多台离凡式制冷机时,宜同时设置一台或两台制冷量较小的离心式,活塞式或螺杆式等压缩式制冷机。

第6.1.5条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制冷机可按热泵特环工况应用。

第6.1.6条制冷装置和冷水系统的冷量损失,应根据计算确定。概略计算时,可按下列数值选用:氟利昂直接蒸发式系统 5%~10% 间接式系统 10%~15%。

第6.1.7条冷却水的水温和水质,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制冷装置的冷却水进口温度,不宜高于表6.1.7所规定的数值;

二、冷却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及有关产品对水质的要

制冷机房部分设计

制冷机房部分设计

制冷机房部分设计

制冷机房是用于保持机房温度稳定,确保计算机及其他设备的正常运

行的关键设施。本文将从机房选址、建筑设计、通风系统、制冷设备及电

力系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机房的选址是至关重要的。机房应远离噪音源、振动源和灰尘

污染源,且不应位于易受水淹、雷击区域。此外,机房还需要考虑到易于

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并保持地理位置的安全性。

其次,机房的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安全、节能和合理的空间利用。机

房应具有坚固的墙壁和屋顶,能够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和非法入侵。墙壁和

屋顶应具备良好的绝缘和隔热性能,以减少能量损耗。此外,机房应当有

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机柜、设备和通道,并确保良好的通道布线,以便于维

护和升级。

通风系统是机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机房

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机房的通风系统应包括新风和排风系统,确

保空气的流通和更新。此外,通风系统还应包括冷气回收系统,利用经过

冷却的空气来回收冷能,提高能源效率。扬尘设备也应配备在通风系统中,以确保机房的清洁。

制冷设备是制冷机房中的关键设备。根据机房的大小和负载需求,可

以选择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制冷设备。常见的制冷设备包括空调、冷水机组

和精密空调系统。空调可以提供整体的制冷效果,冷水机组可通过制冷剂

循环提供冷却效果,精密空调系统可以满足对温度和湿度较高要求的机房。在选择制冷设备时,应考虑到其制冷效率、噪音和振动水平、耐用性和易

维护性等因素。

最后,机房还需要考虑到稳定的电力供应。电力系统应具备可靠的备用电源,以防止停电期间设备损坏和数据丢失。备用电源可以是UPS(不间断电源系统),以及发电机组。UPS可以保证在短时间内继续供电,而发电机组可以在长时间停电的情况下持续供电。此外,电力系统还应完成合理的布线和接地,以确保设备安全。

掌握制冷机房设备布置原则

掌握制冷机房设备布置原则

掌握制冷机房设备布置原则

1、机房内设备布置的原则:

设备布置应符合工艺流程、安全规程以及操作方便的要求,并需要有适当的空隙,以便设备部件的拆卸和检修。同时亦应考虑到尽可能布置紧凑,充分利用机房的空间,以节省建筑面积。机器间内主要操作通道的宽度应为 1.5—2.5m,压缩机突出部分到配电盘或分配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两台压缩机突出部位之间距离不应小于1m.。如轴承同向时,能有抽出曲轴的可能。非主要通道的宽度应不小于0.8m。

设备间内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5 m。非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0.8m。水泵和滤油设备不宜布置在机器间或设备间内。

(1)压缩机的布置

压缩机的压力表及其他操作仪表应面向主要操作通道。

压缩机进气、排气阀门应位于或接近于主要操作通道。

压缩机进气、排气阀门的设置高度宜在1.2—1.5m之间。

(2)中间冷却器的布置

中间冷却器应尽量做到多台压缩机的合用,以便利操作

中间冷却器应设置自动液位控制器和超高液位报警。正常液位可按制造厂规定的液位高度进行控制。报警液位控制在桶身高度2/3处。

中间冷却器必须设置安全阀(或自动旁通阀)、压力表和液面指示器。

(3)油分离器布置(洗涤式氨油分离器、离心式氨油分离器、填料式氨油分离器)

凡不带自动回油装置的油分离器,应设在室外,如采用卧式冷凝器时不受新限制。

专供融霜用热氨的干式油分离器,可设置在设备间内。干式油分离器上应装设油面指示器。

洗涤式油分器共进液口必须比冷凝器的出液口低250mm,该油分离器的进液管应从冷凝器出液管的底部接出。

(4)冷凝器的布置

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讲稿

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讲稿

吸附式制 冷设备: 包括硅胶 吸附式、 分子筛吸 附式等
磁制冷设 备:包括 磁制冷、 磁热制冷 等
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 冷凝器: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冷却成低温高压的液体 膨胀阀:将低温高压的制冷剂膨胀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 蒸发器: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发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吸收热量,降低温度
定期检查制冷设备的制冷剂压 力和温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定期检查制冷设备的运行状态,确 保设备正常运行
定期清洗制冷设备,保持设备清洁, 防止灰尘堆积
定期更换制冷设备的润滑油,确保 设备润滑良好
定期检查制冷设备的电气线路,确 保线路安全可靠
定期检查制冷设备的制冷剂,确保 制冷剂充足,避免制冷效果下降
定期检查制冷设备的安全装置,确 保设备安全可靠
制冷量:表示制冷设备在单位时间 内能够制冷的能力
制冷效率:表示制冷设备在制冷过 程中消耗的能源与制冷量之比
噪音水平:表示制冷设备在运行过 程中产生的噪音大小
尺寸和重量:表示制冷设备的尺寸 和重量,以便于安装和移动
维护和维修:表示制冷设备的维护 和维修的难易程度和成本
安全性能:表示制冷设备在运行过 程中是否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通风方式:自然通风、机 械通风、混合通风
散热方式:风冷、水冷、 蒸发冷却
通风设备:风机、空调、 通风管道
散热设备:散热器、冷凝 器、冷却塔

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

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1.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2) 排气管
排气管的设计也应考虑带油问题,此外,还应避免停机后在排气管中的液滴流回压缩 机
1)压缩机的排气管应有0.01.~ 0.02的坡度,坡向油分离器或冷 凝器。
2)不用油分离器时,如果压缩机低于冷凝器,排气管道应为U型弯管 ,防止液体润滑油回流。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1.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4)冷凝器或储液器至蒸发器之间的管 道
3) 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 的空气流动方向应使热空气与蒸发器 出口排管首先接触,如图所示。
4) 在压力降允许的条 件下,冷却排管可以串接连接。
用热力膨胀阀供液的氟利昂冷却排 管,一般采用上进下出形式以保证回油 。(最后一排管供液方式为上进下出即 可)。
波动式储液器 从冷凝器出来的液体制冷剂,可以不经过储液器直接通过
液管到达膨胀阀。冷凝器与波动式储液器的高差应大于300mm。
最大负荷时液体流速及冷凝器液体出口至储液器液面的必要高差H值表。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1.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4)冷凝器或储液器至蒸发器之间的管道

精选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讲稿

精选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讲稿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2 制冷机房的布置
制冷机房和设备的布置应考虑的问题: (4)机房应用二级耐火材料或不着火材料建筑。机房宜设于单层建筑中,并设两个不相邻的出人口。机房的门窗应向外开。 (5)氨机房每小时不小于三次换气的自然通风和每小时不小于七次换气的事故通风。 (6)规模较小的制冷机房一般不分隔间;规模较大可设置机器间(用以布置制冷压缩机等)、设备间(用以布置冷凝器、蒸发器及其他辅助设备)、水泵间(用以布置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变电间(制冷设备耗电量大时需设专用变压器)以及值班室和维修储存室等。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3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11.3.3 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应考虑下列要求: (1) 保证各个蒸发器得到充分的供液; (2) 避免过大的压力损失; (3) 防止液态制冷剂进入制冷压缩机; (4) 防止制冷压缩机曲轴箱内缺少润滑油; (5) 应能保持气密、清洁和干燥; (6) 应考虑操作和检修方便,并适当注意整齐。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1制冷设备的匹配
11.1.1 制冷设备的选择计算1、选择计算步骤: (4) 选择冷凝器并确定冷却水量。 (5) 选择蒸发器并确定载冷剂循环量。 (6) 选择其他辅助设备。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2 制冷机房的布置
制冷机房和设备的布置应考虑的问题: (1) 单独修建的制冷机房宜布置在全厂厂区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动力站区域内,一般应布置在乙炔站、锅炉房、煤气站、堆煤场等的上风向。 (2)机房的位置应尽可能设在冷负荷的中心,还应考虑靠近电源。 (3) 氨制冷机房不应靠近人员密集的场所和精密贵重设备间等。

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

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

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

概述

制冷设备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冷却装置,还是生活中的空调系统,都需要进行合适的制冷设备的选择与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本文将从制冷设备的选择和制冷机房布置方案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制冷设备的选择

制冷设备的选择是制冷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选择适用的制冷设备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以下是一些应考虑的制冷设备选择因素:

1. 能耗

能耗是选择制冷设备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制冷设备的能源消耗直接影响到运行成本。因此,在选择制冷设备时,应优先考虑能耗较低的设备,以降低维护和运营成本。

2. 制冷量

根据需要制冷的区域或设备的尺寸大小,选择适当的制冷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选择的制冷设备制冷量过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则会导致制冷效果不佳;而过大的制冷设备则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因此,在选择制冷设备时,应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合理估算和选择。

3. 制冷剂

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合适的制冷剂应具备良好的制冷性能、稳定性和环保性。在选择制冷设备时,应根据制冷剂的特性和需求进行合适的搭配和选择。

4. 可靠性

制冷设备的可靠性是影响整个制冷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具有可靠性的制冷设备,可以减少故障和维护的频率,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

制冷机房的布置方案直接影响到制冷系统的运行效果和安全性。一个合理的布置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故障和维护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制冷机房布置方案的考虑点:

1. 通风

制冷机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温度均衡。合适的通

制冷机房施工方案

制冷机房施工方案

制冷机房施工方案

一、引言

制冷机房是用于存放和运行制冷设备的专用场所,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电子、航空等行业。本文将介绍制冷机房的施工方案,包括选址、布局、建筑结构、设备选择等方面。

二、选址和布局

1. 选址:制冷机房应尽量选择远离噪音、污染源的地点,以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和可靠。

2. 布局:制冷机房的布局应合理,以方便设备的安装、维修和运行。主要设备如制冷机组、冷却塔等应设置在机房中央位置,其周围配备辅助设备和通道。

三、建筑结构

1. 建筑材料:制冷机房的建筑结构应采用防火、隔音、隔热的建筑材料,以保证机房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2. 结构设计:机房的结构设计应考虑设备的重量和振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采取合适的支撑和减震措施。

四、设备选择

1. 制冷机组:制冷机房的核心设备为制冷机组,其选择应考虑制冷量、能效比、噪音等因素,以满足机房的制冷需求。

2. 冷却塔:冷却塔用于散热,其选择应考虑散热效果、材料耐腐蚀性等因素。

3. 配电设备:制冷机房的配电设备应满足机房内各设备的电力需求,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4. 通风系统:制冷机房需要保持空气流通,通风系统的选择应考虑机房的尺寸、人员密度等因素。

五、安全与监控

1. 防火措施:制冷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配备灭火器材,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及时控制和疏散。

2. 温湿度监控:制冷机房应安装温湿度监控系统,及时监测机房内的温湿度变化,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电力监控:制冷机房应配备电力监控系统,监测电源的稳定性和设备的用电情况,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1) 吸气管
4) 上升吸气立管中的氟利昂气体必须具有一定的流速。 氟利昂12和氟利昂22上升吸气立管需要的带油最低流速可从下图查得。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3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1.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1) 吸气管
5) 在变负荷工作的制冷系统中,为 了避免全负荷时压力降太大,可用两根上 升立管,两管之间用一个集油弯头连接, 如图所示。
11.3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11.3.2 管径的确定方法
2、校核压力损失
压力损失不可大于许可值,否则则应选择较小的流速重新计算, 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1、氨制冷系统
吸气管道的压力损失不宜超过相当蒸发温度降低0.5℃ 排气管道的压力损失不宜超过相当冷凝温度升高0.5℃。
2、氟利昂制冷系统
吸气管道的压力损失不宜超过相当蒸发温度降低1℃, 排气管道的压力损失不宜超过相当冷凝温度升高1℃。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3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11.3.3 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应考虑下列要求: (1) 保证各个蒸发器得到充分的供液; (2) 避免过大的压力损失; (3) 防止液态制冷剂进入制冷压缩机; (4) 防止制冷压缩机曲轴箱内缺少润滑油; (5) 应能保持气密、清洁和干燥; (6) 应考虑操作和检修方便,并适当注意整齐。
为了避免在液管中产生闪发气体,应尽可 能把来自储液器的供液管与压缩机的吸气管贴 在一起,并应用隔热材料保温。必要时,可装 设回热器。
1) 蒸发器位于冷凝器或储液器下 面时,如液管上不装设电磁阀,则液 体管道应设有倒U形液封,其高度应不 小于2m。 2) 多台不同高度的蒸发器位于冷 凝器或储液器上面时,为了避免可能 形成的闪发气体都进入最高的一个蒸 发器,应按右图所示方法接管。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3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11.3.2 管径的确定方法
2、校核压力损失
局部阻力: △Pi = ξ·w2 / 2· = ρ
fm·Ld /dn · 2 / 2· (Pa) w ρ
式中 △Pi—— 局部阻力损失,Pa; ξ—— 局部阻力系数; Ld—— 三通、弯头和阀门等部件的当量长度m。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3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1.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4)冷凝器或储液器至蒸发器之间的管道 3) 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空气 流动方向应使热空气与蒸发器出口排 管首先接触,如图所示。 4) 在压力降允许的条件下,冷 却排管可以串接连接。
用热力膨胀阀供液的氟利昂冷却排 管,一般采用上进下出形式以保证回油。 (最后一排管供液方式为上进下出即 可)。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1制冷设备的匹配
11.1.1制冷设备的选择计算
1、选择计算步骤:
(1) 确定制冷系统的制冷量 制冷量包括:用户需要的制冷量及制冷系统和供冷系统的冷损失。 (冷损失的大小一般可按附加系数确定:直接冷却系统 附加系数为5%~ 7%;间接冷却系统为7%~ 15%。) (2) 确定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1制冷设备的匹配
11.1.2 单级压缩制冷系统的组成
1、氨制冷系统 氨制冷系统流程图。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1制冷设备的匹配 11.1.2、单级压缩制冷系统的组成
2.氟利昂制冷系统 氟利昂系统的特点: (1)氟利昂制 冷系统通 常需设置 干燥器 , 防止产生 “冰塞” 。 (2)油分离器中分离出的润滑油可以直接返回压缩机 曲轴箱中重新使用。 (3)氟利昂制冷系统一般采用非满液式蒸发器。 (4)氟利昂制冷系统一般采用回热循环,以增大膨胀 阀前制冷剂的过冷度和提高压缩机吸气的过热度。
11.3.1 管道材料和连接 2、连接

在氟利昂制冷系统中,制冷管道一般采用焊接 连接; 在管道与设备或阀件之间可用法兰连接; 管径在20mm以下的紫铜管需拆卸部位采用带螺 纹和喇叭口的接头丝扣连接; 氨制冷系统的管道一律采用焊接连接,设备或 阀门上带有法兰的可用法兰连接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3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11.3.2
氨管道的布置原则
氨与润滑油中几乎是不溶解的,因此在 氨制冷系统中,应设置氨油分离器,并在可 能集油的设备底部装设放油阀。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3.2
11.3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氨管道的布置原则
(1) 吸气管 氨压缩机的吸气管应有不小 于0.005的坡度,坡向蒸发器。
从冷凝器出来的液体制冷剂,可以不经过储液器直接通过 液管到达膨胀阀。冷凝器与波动式储液器的高差应大于300mm。 最大负荷时液体流速及冷凝器液体出口至储液器液面的必要高差H值表。
直通式储液器
波动式储液器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3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1.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4)冷凝器或储液器至蒸发器之间的管道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制冷机房和设备的布置应考虑的问题:
11.2 制冷机房的布置
(7)布置应保证操作,检修方便,同时尽可能使设备布 置紧凑。 (8)布置应使连接管路短、流向通畅,并便于安装。 (9)压缩机的主要操作通道宽度及压缩机突出部分到配 电盘问的距离不小于1.5m,非主要通道宽度不小于0.8m。 (10)设备、管路上的压力表、温度计等仪表,应设置在 便于观察的地方。 (11)卧式冷凝器和蒸发器布置在室内时,应考虑其清洗 和更换管子的可能。安装直管式(或螺旋管式)蒸发器时,应 考虑起吊高度。
制冷系统设计
在设计制冷系统时,必须要了解以下一些内容:
(1) 用户要求:用户需要的冷量及其变化情况,供冷 方式、载冷剂的温度以及用户使用场所和使用安装方面的 要求等。 (2) 冷却水源:工程建设地区附近的地面水(江、河、 湖等)和地下水的水量、水温和水质等情况。 (3) 气象条件:当地的气温、相对湿度和夏季主导风 向等。 (4) 制冷压缩机的产品资料和有关设备的产品资料。 (5) 工程项目的总平面图和其他有关资料。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1制冷设备的匹配
11.1.1 制冷设备的选择计算
1、选择计算步骤: (4) 选择冷凝器并确定冷却水量。 (5) 选择蒸发器并确定载冷剂循环量。 (6) 选择其他辅助设备。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1制冷设备的匹配
11.1.2 单级压缩制冷系统的组成
1、氨制冷系统 氨制冷系统的主要特点: (1)一般采用满液式蒸发器; (2)润滑油会积存在冷凝器、储液器和蒸发器等设 备的底部,需定期放油。 (3)储液器和蒸发器的下部分别通过管道接至紧急 泄氨器。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3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11.3.1 管道材料和连接 1、材料 氟利昂制冷系统管道常用紫铜管或无缝钢管, 一般管径在20mm以下时用紫铜管。管径较大时用 无缝钢管。 氨制冷系统的管道一律采用无缝钢管。 常用无缝钢管和铜管的规格见表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3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2 制冷机房的布置 制冷机房和设备的布置应考虑的问题:
(1) 单独修建的制冷机房宜布置在全厂厂区 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动力站区域内,一般 应布置在乙炔站、锅炉房、煤气站、堆煤场等的 上风向。 (2)机房的位置应尽可能设在冷负荷的中心, 还应考虑靠近电源。 (3) 氨制冷机房不应靠近人员密集的场所和 精密贵重设备间等。
(3) 根据制冷量和制冷工况,选择制冷压缩机和电动机。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1.1制冷设备的选择计算
11.1制冷设备的匹配
1、选择计算步骤: 制冷压缩机的选型原则为:
1)根据制冷量选配压缩机,一般不应设备用机。 2)如需选用2台或2台以上的制冷压缩机时,应尽可能选择同一系 列的压缩机。 3)制冷量大小不同的压缩机互相搭配,以保证高、低峰负荷时既 能满足需要,又经济合理。 4)不同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应考虑到各系统之间相互替代的可能性。 5)选用氨压缩机,当Pk /P0 > 8时,应采用双级压缩;当Pk / P0≤8时,采用单级压缩。 对于氟利昂制冷系统,当Pk/P0 > 10时,应采用双级压缩;当Pk /P0≤10时,采用单级压缩。
工作原理: 在全负荷时,两根立管同时
使用,两管截面之和应能保证管内制冷剂流速 具有带油速度,同时又不产生过大的压力降。 在低负荷时,起初是两根立管同时使用, 由于管内流速低,所以润滑油逐渐积在弯头内 至将弯头封住,于是只剩一根立管A工作,管 内流速提高,保证低负荷时能回油。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3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1.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1) 吸气管
11.3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11.3.2 管径的确定方法
1、制冷剂管道的直径:
dn = (4MRv / π w)0.5
式中
(m)
MR —— 制冷剂的质量流量,kg/s v—— 制冷剂的质量比容,m3 / kg w—— 制冷剂的流速,m/s(在制冷系统中,制冷 剂的允许流速见表)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11.3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3)冷凝器至储液器的液管
ຫໍສະໝຸດ Baidu
接管其管径大小应按满负荷运行时液体流速不大于0.5m /s来选择。在接管的水平管段应有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储液器。该管段 应尽量减少弯头或管弯。储液器应低于冷凝器(角阀中心与冷凝器出液口的距 离应不小于200mm)。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2 制冷机房的布置
制冷机房和设备的布置应考虑的问题:
(4)机房应用二级耐火材料或不着火材料建筑。机房 宜设于单层建筑中,并设两个不相邻的出人口。机房的门 窗应向外开。 (5)氨机房每小时不小于三次换气的自然通风和每小时 不小于七次换气的事故通风。 (6)规模较小的制冷机房一般不分隔间;规模较大可设 置机器间(用以布置制冷压缩机等)、设备间(用以布置冷凝 器、蒸发器及其他辅助设备)、水泵间(用以布置冷冻水泵 和冷却水泵)、变电间(制冷设备耗电量大时需设专用变压 器)以及值班室和维修储存室等。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1制冷设备的匹配
11.1.2 、 单 级 压缩制冷系统 的组成
2.氟利昂制冷系统
氟利昂制冷系 统流程图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2 制冷机房的布置
制冷机房通常靠近空调机房; 规模小的制冷机房一般附设在其他建筑内; 规模较大的制冷机房(特别是氨制冷机房)宜 单独修建。
1) 压缩机的吸气管应有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压缩机,如图a所示。 2) 当蒸发器高于制冷压缩机时,蒸发器回气管应先向上弯曲至蒸发器的最高 点,再向下通至压缩机,如图b所示。 3) 氟利昂压缩机并联运转时,必须在曲轴箱上装有均压管和油平衡管见图c。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3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11.3.2 管径的确定方法
2、校核压力损失 制冷剂管道的压力损失包括: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 沿程阻力: △Pm = fm· L /dn ·w2 / 2·ρ (Pa) 式中 △Pm—— 沿程阻力损失,Pa; fm—— 沿程阻力系数; L—— 管段长度,m; dn—— 管道内径,m; w—— 管内制冷剂的流速,m/s; ρ —— 制冷剂的密度,kg/m3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3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11.3.3 制冷剂管道的布置原则
1.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氟利昂的主要特点是与润滑油互相溶解,因 此,必须保证从每台制冷压缩机带出的润滑油能 全部回到压缩机的曲轴箱。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3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1.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1) 吸气管
(2)排气管
1) 压缩机的排气管道应有 不小于0.01的坡度,坡向氨油 分离器。 2) 并联制冷压缩机的排气 管上宜装设止回阀。
6) 多组蒸发器的回气支管接至同一吸气总管时,应根据蒸 发器与制冷压缩机的相对位置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
项目11:制冷系统设计
11.3 制冷剂管道的设计
1.氟利昂管道的布置原则 (2) 排气管
排气管的设计也应考虑带油问题,此外,还应避免停机后在排气管中的液滴流回压缩机
1)压缩机的排气管应有0.01.~ 0.02的坡度,坡向油分离器或冷 凝器。 2)不用油分离器时,如果压缩机低于冷凝器,排气管道应为U型弯管, 防止液体润滑油回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