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
神经系统基本知识
![神经系统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d234cbfe518964bce847cb6.png)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位于颅腔和椎管内,包括脑和脊髓,主要由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构成.位于颅腔和椎管以外的神经组织系统称为周围神经系统。
(一)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胞体集中存在于大脑和小脑的皮层、脑干和脊髓的灰质以及神经节内。
一个神经元可有一个或多个树突,它们由胞体向外伸展,并呈树枝状分支.有些神经元,尤其在大脑和小脑的皮层,树突分支上还有大量多种形状的细小突起,称为树突棘,常为形成突触的部位.一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个轴突。
与树突相比较,轴突较为细长,直径均一,分支较少,但可发出侧支,轴突起始的部分称为始段;轴突的末端分成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相接触而形成突触.突触小体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囊泡,囊泡内含有神经递质,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二者统称为轴索,轴索外面包有髓鞘或神经膜,成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根据有无髓鞘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在外周神经系统髓鞘主要由雪旺氏(或者施方)细胞的胞膜多层包裹而构成。
髓鞘除在紧接胞体那一段轴索处缺如外,其余部分呈一个节段一个节段地包绕轴索,直到接近终末处。
相邻两个髓鞘节段之间的缩窄部分称为朗飞结。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
一个少突胶质细胞可以包卷数个轴突,节段一般较短,而郎飞结处的间隙相对较宽,无髓神经纤维并非绝对无髓鞘,而是一条至多条轴突被一个施万细胞所包裹,不呈反复螺旋卷绕式包裹状。
根据功能的差异,神经末梢可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两大类.前者与其相连的各种特化装置一起称为感受器;后者终止于其他器官、系统的组织中,主要是肌肉或腺体等效应器,支配它们的活动.神经元按其功能可分为四个部位:(1)胞体或树突膜上的受体部:此部位的细胞膜能够某些化学物质特异结合,并导致此处细胞膜产生局部兴奋或抑制。
神经的名词解释
![神经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bc9071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0.png)
神经的名词解释神经是生物体内负责传递电信号和传递信息的细胞和结构的总称。
它们存在于动物和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神经组织由大量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元是神经的基本功能单位,负责接收、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每个神经元都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神经的信息传递主要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完成。
神经胶质细胞负责支持和保护神经元,并提供营养和维持环境稳定性的功能。
根据功能和位置的不同,神经可以分为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是人体信息处理和控制的中枢。
外周神经系统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之外,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神经通过头部的神经从大脑传递信息,而脊神经通过脊髓传递信息到身体其他部位。
神经的功能主要分为传递和调节两个方面。
传递功能指神经传递信息的能力,神经通过电信号的变化和传递来实现信息的传递。
例如,在感官器官接收到刺激后,神经通过传递电信号将刺激信息传递给大脑,并在大脑中被解读和处理。
调节功能指神经对机体内部环境和体能状态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能力。
例如,自主神经通过调节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理功能维持机体的稳定状态。
除了传递和调节功能,神经还具有可塑性和内源性活动的特点。
可塑性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改变和环境适应能力。
神经可以通过突触的形成和增强来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内源性活动指神经系统自身的电活动和生物化学活动。
例如,神经元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生成和传递电脉冲,而神经递质则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
总之,神经是生物体内负责传递电信号和传递信息的细胞和结构,通过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它在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传递和调节功能。
神经具有可塑性和内源性活动的特点,这使得神经系统在适应环境和维持体内稳态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
神经束和神经名词解释
![神经束和神经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4f9e56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4.png)
神经束和神经名词解释
神经束和神经是神经系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1. 神经束(Nerve Bundle),神经束是指多个神经纤维在一起形成的束状结构。
神经纤维是神经系统中负责传递信号和信息的细长细胞延伸物。
当多个神经纤维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束状结构,就称为神经束。
神经束可以在整个神经系统中存在,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如脑部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如脊神经和脑神经)。
2. 神经(Nerve),神经是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由神经组织组成的。
神经组织包括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中的功能单元,负责接收、传递和处理神经信号。
神经纤维是神经细胞的延伸物,用于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纤维可以分为传入纤维(传递感觉信息到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纤维(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运动指令到肌肉和腺体)和传递纤维(在中枢神经系统内部传递信息)。
综上所述,神经束是由多个神经纤维组成的束状结构,而神经
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的基本单位。
神经束可以看作是神经
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在神经系统中起着传递和传导神经信号的作用。
神经系统的重点总结
![神经系统的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93ddd9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7.png)
神经系统的重点总结
神经系统是人体内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它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主要负责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以下是神经系统的重点总结:
1.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通过轴突传递信息给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2. 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点,信息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在突触间传递。
3.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在突触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4. 反射弧:反射弧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基本单位,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5.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
大脑负责高级的认知、情感和运动功能,脊髓则主要负责传递和处理来自四肢和躯干的感觉信息。
6.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主要负责传递和处理来自感受器的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7.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要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如心跳、呼吸、消化等。
8.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调节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包括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心血管调节等。
9. 神经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神经元的增殖、分化、迁移和突触形成等。
10. 神经疾病:许多疾病可以影响神经系统,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中风、癫痫等。
以上是神经系统的一些重点总结,神经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重要的系统,它对人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神经名词解释
![神经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fdb382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e.png)
神经名词解释1. 突触(Synapse):指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点。
突触通常由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间隙和突触后神经元的树突组成,信息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间传递。
2. 神经元(Neuron):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功能单位,具有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神经元通常包括细胞体、树突(接收信息的分支)、轴突(传递信息的长丝状结构)和突触。
3.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化学物质,存在于突触间隙中,用于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递质可通过扩散到相邻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引发下游电位改变。
4. 电位(Potential):指神经细胞内或细胞外的电压差异。
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调控离子流动,产生细胞内外浓度差,形成电位差。
5.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神经细胞产生的电脉冲,用于传递信号。
当神经元兴奋到一定程度时,离子通道会打开,使内外溶液电位快速变化,形成电位差快速扩展沿轴突。
6.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由大量神经元相互连接而成的复杂网络系统,用于处理和传递信息。
神经网络可以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的一些功能,如学习、记忆和决策等。
7. 突触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指突触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可改变的能力。
突触可塑性是神经元之间连接强度和适应性改变的基础,包括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等形式。
8. 异常电活动(Abnormal Electrical Activity):指神经系统中出现的异常电信号活动,如癫痫发作、心脏传导异常、震颤等。
异常电活动可能导致神经递质释放过多或过少,干扰正常的神经信息传递。
9. 神经调节(Neuromodulation):指通过调节神经细胞内外环境中的神经递质浓度和神经元活动状态等方式,来调节神经网络的活动强度和特性,以实现特定的生理功能。
10. 神经影像学(Neuroimaging):用于观察和诊断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像学技术。
神经系统名词解释
![神经系统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5e03bd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1.png)
神经系统名词解释1. 神经系统概述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处理和存储信息,控制身体的各种功能和行为。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传递信息。
它分为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外周神经系统(PNS)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是信息处理和控制的中心。
大脑负责思维、记忆、感知等高级功能,脊髓则负责传递信息并控制肌肉的运动。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所有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组织,如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
它负责将中枢神经系统传来的指令传递给身体各个部位,并将感觉信息传递回中枢神经系统。
2. 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也被称为“大脑的建筑工”,它负责传递信息并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部分,包含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
树突是从细胞体伸出的短小的分支,负责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
轴突是从细胞体伸出的长且只有一个的分支,负责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肌肉。
突触是轴突末端与其他神经元或肌肉之间形成的连接点,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传递信号。
3.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
当电信号通过一个神经元到达轴突末端时,它会引发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传播到下一个神经元,并激活或抑制下一个神经元。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γ-氨基丁酸(GABA)。
不同的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乙酰胆碱参与学习和记忆,多巴胺参与奖赏和动机。
神经递质的平衡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一些疾病如帕金森病和抑郁症与神经递质的不平衡有关。
4. 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神经元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复杂网络结构。
它是信息传递和处理的基础,也是人类思维、行为和感知的基础。
神经网络分为感觉神经网络(Sensory network)、运动神经网络(Motor network)和联结区域(Association areas)。
神经的解剖名词解释
![神经的解剖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08e96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2.png)
神经的解剖名词解释神经系统是人类身体内控制和协调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之一。
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递来进行信息的传输和调节。
在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神经学的基本解剖名词。
1. 神经元(Neuron):是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单位,也是信息传递的主要组成部分。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树突是神经元的输入部分,用于接收其他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号;轴突是神经元的输出部分,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目标组织。
2. 突触(Synapse):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特殊连接点。
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突起(axon terminal)和突触后膜(post-synaptic membrane)。
突触前膜上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传递给突触后膜,从而实现神经元之间的通信。
3. 神经纤维(Nerve fiber):是神经系统中负责传递神经冲动的结构。
它是由多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构成,通常分为髓鞘纤维和非髓鞘纤维。
髓鞘纤维由髓鞘包裹,速度更快,能够传递更快的信号。
非髓鞘纤维则没有髓鞘覆盖,传递速度较慢。
4. 神经节(Ganglion):是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体的集中区域。
它通常位于神经纤维的路径中,起着整合和调节信号的作用。
常见的神经节包括脊髓背根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等。
5.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是指由大脑和脊髓组成的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负责整合和处理各种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
大脑通过皮层、脑干和丘脑等结构实现信息处理和决策,而脊髓则负责传递信号和控制肌肉的运动。
6. 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是指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组织。
它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组成,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两部分。
脑神经起源于大脑,主要负责连接头部和颈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脊神经起源于脊髓,负责连接身体其他部分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十二对脑神经图文解析
![十二对脑神经图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8c317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0.png)
十二对脑神经十二对脑神经一、十二对脑神经出脑部位:端脑:嗅神经中脑: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脑桥: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二、脑神经的纤维成份共7种: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感觉纤维、运动纤维、一般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脑神经及分布:1、嗅神经:嗅细胞(鼻腔嗅粘膜)的中枢突(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嗅神经 - 嗅球(端脑)。
嗅神经olfactory nerves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由上鼻甲上部和鼻中隔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中枢突聚集成20多条嗅丝(即嗅神经),穿筛孔入颅,进入嗅球,传导嗅觉。
颅前窝骨折延及筛板时,可撕脱嗅丝和脑膜,造成嗅觉障碍,脑脊液也可流入鼻腔2、视神经:视杆、视锥细胞-视网膜节细胞的中枢突(特殊躯体感觉纤维)-视神经-视交叉-视束-间脑。
视神经optic nerve由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组成,传导视觉冲动。
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
视神经在眶内行向后内,穿视神经管入颅窝,连于视交叉,再经视柬连于间脑。
由于视神经是胚胎发生时间脑向外突出形成视器过程中的一部分,故视神经外面包有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蛛网膜下腔也随之延续到视神经周围。
所以颅内压增高时,常出现视神经盘水肿。
3、动眼神经:中脑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上支:上直肌、上睑提肌;下支:下直、内直、下斜肌。
动眼神经副核(内脏运动纤维)-动眼神经-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短根-睫状肌和瞳孔扩约肌。
神经科学基础知识点
![神经科学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1b311c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12.png)
神经科学基础知识点
神经科学基础知识点:
神经科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科,涉及到大脑、脊髓、神经元等方面的知识。
在神经科学领域,有一些基础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神经元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它们通过突触连接形成网络,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元通常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
细胞体内含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轴突传递神经冲动,树突接收神经冲动。
二、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在突触间隙释放,并与受体结合传递信号。
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等。
三、大脑解剖学
大脑是神经系统中最为复杂的器官,分为大脑皮层、脑干、小脑等部分。
大脑皮层是思维和感知的中枢,脑干控制基本生理功能,小脑主要参与协调运动。
四、神经传导
神经传导是指神经元内外部电信号的传递过程,在静息状态下会形成静息膜电位,而在兴奋状态下神经冲动会沿着轴突传播。
神经传导的速度受到髓鞘的影响。
五、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包括视觉系统、听觉系统、触觉系统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感受器接收外界刺激并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不同感觉系统在大脑中有不同的专门区域。
总结:
神经科学基础知识点涵盖了神经元、神经递质、大脑解剖学、神经传导以及感觉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疾病机制至关重要,也有助于开展相关神经科学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神经科学基础知识。
神经发生的概念
![神经发生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5969ea1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7.png)
神经发生的概念
神经发生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元(神经细胞)的产生、分化、迁移、结构形成和突触连接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开始,然后延续到婴幼儿和儿童期,最终形成成熟的神经系统。
具体地,神经发生的主要过程包括:
1. 神经前体细胞的产生:在胚胎发育初期,神经前体细胞会产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前体。
2. 神经元的分化:神经前体细胞会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如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等。
3. 神经元的迁移:分化出来的神经元会通过迁移,从原始位置移动至最终分布的区域。
这是神经前体细胞在大脑和脊髓中形成正确的神经回路的关键过程。
4. 神经元的突起和轴突导向:持续的神经发生过程涉及新产生的神经元给出突起和轴突,即神经元的延伸部分,用于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信息。
5. 神经连接的形成:碰触其它神经元或靶细胞后,神经突起会在特定区域聚集成突触,形成神经连接。
这些连接是神经信息传递的基础。
在神经发生过程中,许多复杂的细胞相互作用、信号分子的介导和遗传机制参与其中。
这些过程的准确调控非常重要,以确保神经系统正确地发育和功能正常。
对神经发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神经系统形成的基本原理,并对神经发育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十二对脑神经ppt课件
![十二对脑神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5d4da95727a5e9856a61a2.png)
周
围
性
眼
肌
麻
痹
•a . 动 眼 N 麻
十二对脑神经
动眼神经麻痹: 上睑下垂 眼球向内、上、下转动
不能→ 眼外斜视 复视:麻痹侧 瞳孔散 大、
光反射消失 调节反射消失:注视近
物时,无眼球会聚及瞳孔 缩小反应
十二对脑神经
动眼神经麻痹: 不能外展→内斜
视、复视
十二对脑神经
、 展• N2
临) 床核 表性 现
↘ 睫状肌(晶体变厚)
十二对脑神经
N• 调 节
反
光射 : 反注
射视 近
受物 损时 引
表现起 内 直
肌
收
缩
(
十二对脑神经
N• 艾
迪
光综 反合 症 射: 受又
损称 表强 现直
性
瞳
孔
十二对脑神经
三叉神经解剖通路:
头皮前部、面部及眼 鼻口腔内粘膜痛温觉 (触 觉 )→ 三叉N半月节 → 三叉N脊束核 (感觉主核 ) → 三叉丘系上升 → 丘脑 腹后内侧核 发出纤维 → 内囊后肢 终于 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感觉中 枢下1/3
临• 1.眼肌瘫痪 床• 分四种:周围性、核性、核间性及核上性 表• 其主要表现为: 现• a.眼球位置的改变 b.眼球运动障碍
• c.出现复视 d.病人不自觉地轻度改变头部位置 以图减轻复视.
• 根据瘫痪肌肉不同分眼外肌麻痹、眼内肌麻痹、 全眼肌麻痹
十二对脑神经
• 动眼N、滑车N、展N
1 )
临床表现
眼
肌
麻
十二对脑神经
、• 展3 N) 核
间
临性 眼
床表肌 麻 痹
现• 中
脑
神经系统知识点总结
![神经系统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8c060f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f.png)
神经系统知识点总结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身体各部分的活动。
本文将对神经系统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神经元、神经传导、神经网络和神经调节等方面。
一、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
神经元通过树突接收其他神经元传递来的信息,并通过轴突传递自己产生的信息。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连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二、神经传导神经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神经冲动是由电信号产生的,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通过突触将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神经传导具有速度快、传递距离远的特点。
三、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网络。
神经网络分为感觉神经网络和运动神经网络。
感觉神经网络将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运动神经网络则将大脑的指令传递给肌肉,控制身体的运动。
四、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脑主要负责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存储,控制人体的行为和思维。
脊髓负责传递来自全身的感觉信息和发出运动指令。
五、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是指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之外的神经组织。
它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神经负责将信息传递给头部和颈部的器官,如眼、耳、鼻和口。
脊神经负责将信息传递给身体其他部位。
六、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控制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系统。
它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主要对应激反应,提供机体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副交感神经系统则主要负责恢复和平衡机体的功能。
七、神经相关疾病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传导障碍和神经精神病等。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会导致神经元逐渐死亡或功能受损。
神经传导障碍包括多发性硬化症和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神经精神病主要是指精神疾病,例如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总结:神经系统是人体活动的重要控制系统,其组织结构和功能明确而复杂。
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维护自身的健康。
神经的作用
![神经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a19c13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9.png)
神经的作用
神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组织之一,它在整个身体中起到传递信息和控制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
首先,神经传递信息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当我们感觉到疼痛、温度、触觉或者其他刺激时,这些信息首先通过神经末梢传递给感觉神经元,然后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大脑或脊髓。
然后,这些信息被处理和解释,让我们能够感觉和理解周围环境。
同样,当我们的大脑发出命令时,这些信号也通过神经纤维传递给我们的肌肉和器官,从而实现运动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此外,神经系统还负责我们的感知和认知功能。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复杂的器官,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反应,我们能够感知、理解和记忆信息。
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神经冲动,这些冲动在神经网络中传递、沟通和整合,从而形成我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模式。
神经系统对于我们的记忆力、学习能力、专注力和决策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神经还参与调节我们的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负责我们的自主运动、心脏跳动、呼吸、消化和其他生理功能的平衡。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纤维的分布和系统的调节,确保我们的身体各个系统能够协调工作,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平衡。
总结起来,神经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传递信息、调节各种生理功能和参与认知活动,保持我们的身体和心智的正常运作。
因此,保护和维护神经系统的健康对于我们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神经的名词解释医学
![神经的名词解释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6222b2ba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6.png)
神经的名词解释医学神经是人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它负责传递信号和控制身体的运动、感觉、思维和行为。
在医学领域,对神经的研究和理解对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与神经相关的医学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脑神经和脊髓神经是构成神经系统的两个主要部分。
脑神经包括12对与大脑直接相连并负责头部和脸部运动、感觉以及其他重要功能的神经。
这些神经被编号并根据它们的功能分为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混合神经。
例如,第一对神经是嗅神经,它负责嗅觉,而第七对神经是面神经,它控制面部表情和咀嚼动作。
脊髓神经是从脊髓延伸出来并分布在全身各处的神经。
它们共同组成了脊髓神经系统,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身体不同部位的运动和感觉。
脊髓神经根据它们的位置被分为颈神经、胸神经、腰神经和骶神经。
每个神经根还被进一步分为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
这些神经之间的协调和通信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周围环境、做出适当的反应,并保持身体的平衡与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
它们是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相互传递信息。
当一个神经冲动到达神经元的轴突末端时,它会引发神经递质的释放,这些神经递质将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这种神经冲动的正常传递非常重要,它可以被用来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帕金森病和癫痫。
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疾病。
这些疾病有不同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外伤和环境暴露等。
其中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阿尔茨海默病,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记忆和认知功能。
另一个例子是帕金森病,它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导致身体运动功能的障碍。
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医生经常使用神经影像学技术,如CT扫描和MRI。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关于脑和脊髓结构的详细信息,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神经系统疾病。
此外,神经电生理检查也是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工具。
什么是神经科学?
![什么是神经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06bd808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5.png)
什么是神经科学?
神经科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和组织的科学。
它涵盖了从单个神经元的内部运作到整个大脑的复杂神经网络的探索。
神经科学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包括神经解剖学、电生理学、药理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以便深入探索有关神经系统的各种问题。
下面是神经科学的三个主要方面:
1.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研究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和其他类型细胞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性。
神经生物学家研究神经元如何与彼此以及周围环境相互关联,以及它们如何在神经网络中传递信号。
这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神经元和神经网络如何协调和协作,从而使身体部分能够执行各种不同的功能。
2.神经药理学
神经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神经系统内部如何影响神经元和神经网络的学科。
这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神经药物如何影响人们的状态和行为,从而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来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比如癫痫、抑郁症、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3.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如何理解和判断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应用于生活和
行为中。
这包括学习和记忆,感觉和知觉以及决策和计划制定等方面的研究。
这种研究可帮助我们了解大脑的认知机制,从而为改进人们的思维和决策能力提供基础。
总结:
神经科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涉及许多不同的领域。
神经生物学、神经药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是该领域最重要的三个方面。
该领域旨在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加以深入了解,以帮助人们找到更好的治疗方式来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并提高人们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神经的名词解释
![神经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4437a6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5.png)
神经的名词解释神经是人体内部复杂而重要的一部分,它随处分布于我们的身体各个部位,扮演着传递信息、调节活动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以神经的名词解释为主题,深入探讨神经的定义、功能和结构。
一、什么是神经?神经,指的是人类和其他动物体内的一种组织,由神经元和支持细胞组成。
神经元是神经的基本单位,它们以复杂的方式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神经网络。
这个网络跨越整个身体,将信号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使得我们的身体得以感知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
二、神经的功能1. 传递信息:神经系统负责接收、传递和解释来自外界和内部机体的各种信息,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信息,以及情感、思维和运动指令等高级信息。
2. 控制运动:神经系统通过传递信号给肌肉,控制我们的运动。
大脑发出指令,信号传递到脊髓,再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肌肉细胞,最终实现运动。
3. 调节内部平衡: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维持身体的内部平衡与稳定。
它能够调节心率、血压、消化功能等重要生理过程。
4. 记忆和学习:神经系统是我们记忆和学习的基础。
大脑中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和传递信息的方式会随着学习和记忆的进行而改变。
三、神经的结构1.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的基本单位,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
细胞体包含细胞核和细胞器,是神经信号的处理中心。
树突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轴突传递神经信号至其他神经元或目标组织。
2.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是神经元的延伸部分,负责传递神经信号。
根据功能和传导速度的不同,神经纤维可分为A、B、C三类纤维。
A类纤维传导速度最快,用于迅速传递重要的感觉和运动信息。
3. 突触:神经元通过突触与其他神经元相连接。
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化学突触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号,而电突触则通过离子的直接传导实现信号传递。
四、神经调控的常见疾病神经系统是人体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而其失调往往会导致各种疾病。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疾病:1. 神经损伤:神经损伤可能由外伤、疾病或年龄等原因引起。
神经
![神经](https://img.taocdn.com/s3/m/67d26b6a227916888486d77b.png)
2、解剖
– 传导通路 – 髓内排列层次 – 节段性感觉支配 – 周围性感觉支配
感觉传导通路(一)
(痛觉、温度觉、一般触觉)
感受器(皮肤、粘膜) 周围神经 一级神经元(后根神经节) 后根加入脊髓 背外侧束上升1-2节段 二级神经元(脊髓后角) 脊髓前连合交叉 脊髓丘脑侧(前)束 延髓外侧、 脑桥、中脑腹内侧部 三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 内囊后肢(丘脑皮质束) 感觉中枢(顶叶中央后回)
Anatomy
Midbrain
Cerebral Peduncle
Decussation of the Pyramidal (Corticospinal)
Tract
对侧偏身型
1)丘脑型: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自发性疼痛 感觉过度
2)内囊型: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偏瘫、偏盲
脑血管疾病
皮质型感觉障碍:
对侧单肢/偏身 复合感觉异常
肿瘤
(四) 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部位 感觉障碍分布
伴随症状
常见疾病
末梢型 对称性四肢远端 运动、植物神经
手套、袜子型
功能障碍
神经干型 条块状
4、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 根据感觉障碍的类型确定损伤部位 • 常见感觉障碍的类型
– 末梢型 – 神经干型 – 后根型 – 传导束型 – 脑干 – 内囊 – 皮质
单一周围神经型(神经干型)感觉障碍:
末梢型感觉障碍:
对称性四肢远端手套、袜 子型感觉障碍,伴运动、 植物神经 功能障碍。见于多发性
神经病
多发行硬化(MS),重症肌无力(MG),震颤麻痹,偏头痛, CVD, 癫癎
3. 目前暂时还不能治疗的疾病
变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心理学基础脑神经名词解释
![心理学基础脑神经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85e14d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f.png)
心理学基础脑神经名词解释1. 神经元(Neuron)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神经元通过电化学信号传递信息,将接受到的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并通过轴突将冲动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目标细胞。
2.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相互连接的神经元组成的网络。
它模拟了人类大脑中的信息处理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信息传递来进行计算和学习。
神经网络在深度学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能够处理复杂的模式识别和预测任务。
3. 大脑皮层(Cerebral Cortex)大脑皮层是大脑表面最外层的一层神经组织,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和感知处理。
它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每个半球又分为若干个叶片(叶回),不同叶片负责不同的功能区域,如运动、视觉、听觉、语言等。
4. 大脑半球(Cerebral Hemisphere)大脑半球是大脑的两个对称部分,通过脑桥连接。
左半球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和感知,主要负责语言、逻辑思维等功能;右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和感知,主要负责空间认知、情绪等功能。
5. 脑干(Brainstem)脑干位于大脑和脊髓之间,是连接大脑与其他身体部分的重要通道。
它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三个部分。
脑干负责调节基本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心跳和消化等,并承担着神经信号传递的重要角色。
6. 神经冲动(Action Potential)神经冲动是神经元内外电位之间突然产生的短暂电信号。
当神经元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时,细胞内外电荷发生快速变化,导致离子通道打开或关闭,从而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在神经网络中传递信息。
7. 突触(Synapse)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
它由突触前细胞、突触间隙和突触后细胞三部分组成。
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细胞时,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将信号传递给突触后细胞。
突触在神经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8. 神经调节(Neuromodulation)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递质、激素或其他化学物质对神经元活动进行调节的过程。
神经症名词解释
![神经症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e8f5d0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0.png)
神经症名词解释神经症是一类心理疾病,又称为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由焦虑和恐惧引发的身体和心理症状的集合体。
下面对神经症的名词进行解释。
1. 焦虑:焦虑是指一种无法控制的担心、恐惧和紧张感。
神经症患者常常感到不安和害怕,过度担心各种事情的可能结果。
2. 恐惧障碍:恐惧障碍是指患者对特定事物或情境产生强烈且无法控制的恐惧。
常见的恐惧障碍包括社交恐惧症(对与他人的社交互动感到极度恐惧)、广场恐惧症(对特定地点或情境感到恐惧)和恐慌症(反复出现的恐慌发作)。
3. 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由强烈的思维和行为强迫的表现的疾病。
患者常常反复进行某些行为,如洗手、检查等,以缓解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4. 情绪失调:神经症患者常常情绪波动大,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如沮丧、恐惧、愤怒等。
这些情绪的变化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5. 身体症状:神经症常常伴随着一系列身体症状,如头痛、胸闷、心悸、胃痛等。
这些症状并没有明确的身体疾病原因,却常常困扰患者。
6. 过度危机感:神经症患者常常对外界的小事产生过度的反应。
他们常常感到不安和不安全,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危险感到过度担心。
7. 典型表现:神经症患者的典型表现包括犹豫不决、担心过度、自我中心、固执己见等。
他们常常难以适应现实生活,与人交往时也感到困难。
8. 较小的问题引起的过度反应:神经症患者对一些相对较小的问题往往反应过度。
他们容易过分紧张和担忧,而且往往无法摆脱这种思维和情绪。
9. 认知扭曲:神经症患者存在认知扭曲的问题,他们常常对自己的能力和外界的情况有一些错误的判断。
这种认知扭曲可能进一步加剧他们的焦虑和恐惧。
10. 干预治疗:神经症是可以通过干预治疗来缓解和改善的。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学治疗)和放松训练等。
总之,神经症是一类以焦虑、恐惧和身体症状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疾病。
通过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
其核心指导思想是功能的恢复和重建。
1.中枢神经康复的理论基础:1)中枢神经可塑性理论:中枢神经系统为了调节各种适应性反应是可变的,这种可变性又称可修饰性或可塑性。
表现在短期功能的改变和长期结构的改变。
短期功能的改变是突触效率和效力的变化。
长期结构的改变是神经连接的数量和组织的改变。
(1)系统间功能重组(2)系统内功能重组:①突触的可塑性为核心,主要指突触连接在形态和功能上的修饰:突触连接的更新及改变,突触数目的增加或减少,突触传递效应的增强或减弱;②神经轴突发芽③潜伏通路的启用④失神经过敏⑤轴突上离子通道的改变⑥内源性干细胞浅感觉:触觉、痛觉、温度觉。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压觉。
复合感觉:触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形体觉。
失语症常见类型:运动型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失写,失读。
急性脑出血CT检查为最佳,脊髓脱髓鞘性疾病MRI 为首选,彩色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查血栓第二章脑卒中康复1.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
分类:1)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2)脑出血;3)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可调控的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可改变因素:如不良饮食习惯、大量饮酒、吸烟等;不可改变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等临床表现:①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偏身感觉(浅感觉和深感觉)障碍、一侧视野缺失(偏盲)和偏身运动障碍;②交流功能障碍:表现为失语、构音障碍等;③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障碍、注意力障碍、思维能力障碍、失认等;④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抑郁等;⑤其他功能障碍:如吞咽困难、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等。
2.功能评定(1)脑损害严重程度的评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GCS<=8为重度脑损害,昏迷状态,9-12为中度脑损害,13-15为轻度脑损害;(2)运动功能评定:(3)平衡功能评定:①三级平衡检测法::I级平衡——指在静态下不借助外力,患者可以保持坐位或站立位平衡;II级平衡——指在支撑面不动(坐位或站立位)身体某个或几个部位运动时可以保持平衡;III级平衡——指患者在外力作用或外来干扰下仍可以保持坐位或站立平衡。
②Berg平衡评定量表(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①Barthel指数;②功能独立性评定( FIM)(5)生存质量( QOL)评定:①生活满意度量表;②WHO-QOL100;③SF-36(6)其他功能障碍的评定:感觉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和心理评定等。
3.康复治疗康复目标:预防并发症,改善受损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康复时机:通常主张在生命体征稳定48h后,原发神经病学疾患无加重或有改善的情况下进行。
(二)恢复早期康复治疗急性期:通常指发病后1-2周,相当于brunnstrom 分期1-2期,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体位与患肢的摆放;偏瘫肢体被动活动;床上活动;物理因子治疗;传统疗法恢复早期,又称为亚急性期,是指发病后的3~4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2~3期,患者从患侧肢体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到痉挛明显,患者能主动活动患肢,但肌肉活动均为共同运动。
1)床上与床边活动2)坐位活动3)站立活动4)物理因子治疗:5)传统康复疗法6)作业治疗:7)步行架与轮椅的应用 8)言语治疗恢复中期:发病4-12周相当于brunnstrom 3-4期:上肢和手的治疗性活动;下肢治疗性活动;作业性治疗活动;认知功能训练恢复后期:一般指发病后4-6个月,相当于4-6个月,相当于brunnstrom 分期5-6:上肢和手功能训练;下肢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言语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心理治疗;支具和矫形器的应用肩锁综合征表现为肩痛、肩部运动障碍、手肿痛,后期出现手部萎缩、手指关节痉挛畸形肩关节半脱位:表现为肩部运动受限,局部有肌萎缩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可触及明显凹陷下肢静脉栓塞:下肢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呈高凝状态以及血管内皮破坏,血小板沉积形成血栓第三章颅脑损伤1.颅脑损伤(TBI):指头颅部、特别是脑受到外来暴力打击所造成的脑部损伤。
可导致意识障碍、记忆缺失及神经功能障碍,又称脑外伤(BI/BD)。
2.临床表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生命体征的改变;眼部征象;神经系统局灶症状与体征;脑疝3.主要类型:(1)脑震荡(2)脑挫裂伤(3)弥漫性轴索损伤(4)原发性脑干损伤(5)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1)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全面评定项目(1)医学方面;(2)感觉运动功能;(3)功能状态;(4)认知 / 交流 / 行为方面;(5)心理学方面;(6)社会方面。
2)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评定:主要依据昏迷的程度与持续时间、创伤后遗忘(PTA)持续的时间来确定(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四列项目、实验、患者反应、评分评定项目:见表计分:3 ~15分;≤ 8分属昏迷,≥ 9分不属昏迷;得分越低,昏迷越深,伤情越重。
根据GCS计分及昏迷时间长短,颅脑损伤分为四型:轻型:GCS 13~15分,伤后昏迷时间为20分钟之内;中型:GCS 9~12分,伤后昏迷时间为20分钟~6小时;重型:GCS 6~8分,伤后昏迷或再次昏迷持续6小时以上;特重型:GCS 3~5分。
3.盖尔维斯顿定向遗忘试验(GOAT):满分100,75-100为正常,66-74为边缘;少于66为异常。
一般认为达到75分才可认为脱离了PAT。
创伤后遗忘(PTA)是颅脑损伤后记忆丧失到连续记忆恢复所需的时间。
根据PTA时间的长短,将颅脑损伤的严重性分为以下四级:①PTA ﹤1小时为轻度;② PTA 1~24小时为中度;③PTA 1~7天为重度;④PTA ﹥7天为极重度。
3)认知功能障碍评定认知(cognition):是指人们认识与知晓(理解)事物过程的总称,包括感知、识别、记忆、概念形成、思维、推理及表象过程。
认知障碍的评定主要涉及记忆、注意、思维及成套测验等认知功能障碍评定:①Rancho Los Amigos(RLA)认知功能分级;②认知障碍的成套测验: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CSE):评估内容:定向、专注、语言(理解、复述和命名)、结构组织、记忆、计算、推理(类似性、判断)。
洛文斯顿作业治疗用认知评定(LOTCA):评定内容:定向力、知觉、视运动组织及思维运作检查,共20项测验。
③记忆功能的评定:记忆: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一种反应,对获得的信息的感知及思考(又称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三种。
评估量表:韦氏记忆量表(WMS) 、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 (RBMT),主要对具体行为的记忆能力、临床记忆量表(20-90岁)④注意的评定:注意:对事物的一种选择性反应。
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使人们清晰地认知周围现实中某一特定的对象,避开不相关的事物。
根据参与器官的不同:听觉注意、视觉注意。
注意评定:视跟踪和辨认测试:视跟踪;形态辨认;划消字母测试;数或词的辨别注意测试;听认字母测试;背诵数字;词辨认;声辩认感知障碍评定(1)失认症的评定:包括视觉、听觉、触觉、躯体失认症。
①单侧忽略:Albert划杠测、字母删除试验(Diller测验)、高声朗读测验、平分直线测验;②疾病失认;③视觉失认;④Gerstmann综合征:左右失定向、手指失认、失写、失算。
(2)失用症(是指患者因脑部受损而不能随意进行其原先能够进行的活动。
这一情况并非因肌肉瘫痪、感觉缺失、共济失调或理解障碍所造成,而是由于大脑皮质受损,导致皮质所储存的运动程序的提取出现紊乱,从而对其受到的外周刺激不能调动相应的程序予以问答。
包括结构性失用;运动性失用;穿衣失用;意念性失用;意念运动性失用5)行为障碍评定颅脑损伤特有典型的行为障碍:①发作性失控;②额叶攻击行为;③负性行为障碍6)言语障碍评定:①言语错乱:颅脑损伤早期最常见的言语障碍,答非所问但言语流畅,没有明显的词汇与语法错误,失定向:时间、空间、人物等定向障碍十分明显,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能配合检查,且意识不到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②构音障碍;③命名障碍;④失语。
失语症分型:运动型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失写,失读。
情绪障碍评定:淡漠无情感、易冲动、抑郁、焦虑、情绪不稳定、神经过敏、攻击性、呆傻(罗马数字分级8级)6.康复治疗1)康复治疗原则:早期介入、全面康复、循序渐进、个体化治疗、持之以恒2)急性期康复: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即呼吸、心率、血压稳定,特别是颅内压持续24小时稳定在2.7kPa(20mmHg)以内。
康复治疗目标:防治各种并发;提高觉醒能力;促进创伤后的行为障碍改善;促进功能康复。
3)恢复期康复:急性期过后,生命体征已稳定1~2周后可开始,3-6个月为恢复的最佳时期。
康复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运动、感觉、认知、语言等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6)后遗症期康复康复治疗目标:使患者学会应付功能不全状况;学会用新的方法来代偿功能不全;增强患者在各种环境中的独立和适应能力;回归社会;第四章脑性瘫痪康复1.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心理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功能异常。
3.康复时机: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4.临床特点:运动发育落后或异常;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
5.脑瘫的分类(1)按临床表现: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
按瘫痪部位:单、双、三肢、偏、四肢瘫。
1)痉挛型脑瘫:主要损伤部位是锥体系,临床检查可见锥体束征:腱反射亢进,骨膜反射增强,踝阵挛阳性,2岁后病理反射仍呈阳性。
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被动屈伸肢体时有“折刀”样肌张力增高的表现。
关节活动范围变小,运动障碍,姿势异常。
由于屈肌张力增高,多表现为各大关节的屈曲、内旋内收模式。
低出生体重儿和窒息儿易患,约占脑瘫患儿的60%-70%。
2)不随意运动型:主要损伤部位以锥体外系为主,可根据肌张力的变化程度,分为紧张性和非紧张性两种类型。
可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全身不自主运动,颜面肌肉、发音和构音器官受累,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扭转痉挛等,也可同时具有上述几种表现,约占脑瘫的20%。
3)强直型:由锥体外系损伤所致,主要表现为:肢体僵硬,活动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