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历史初中七年级优质课认识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历史初中七年级优质课认识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历史初中七年级优质课——认识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是我们了解祖国历史的关键所在。
通过学习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文明成就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分别探讨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以便帮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古代中国。
一、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农耕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三个阶段。
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首先,古代中国的农业技术日趋成熟。
农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包括农具的改良、灌溉系统的建设以及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承。
这些技术的提高使得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变得更加高效。
其次,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形态多样化。
在古代中国,除了主要的粮食作物外,还发展了茶叶、蚕桑等产业,丰富了农业经济的内涵。
最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还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农产品的交流和贸易推动了贸易城市的形成,并促使商业经济的崛起。
二、古代中国的文化古代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文明成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下将通过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儒家文化是古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体系之一。
儒家强调人伦道德,提倡仁爱和礼节的观念。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者爱人”,这一思想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佛教文化的传入使得古代中国文化得以丰富和发展。
佛教注重解脱人间痛苦,提倡坚持好心忍耐。
佛教的入世主义和出世主义观念,对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文化还表现在音乐、绘画、建筑、文学等多个方面。
古代中国的音乐包括宫廷乐、民间音乐等,这些音乐形式在传承和发展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古代中国的绘画作品以山水画、花鸟画为主题,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追求。
古代中国的建筑以宫殿、寺庙为代表,这些建筑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重点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重点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1、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殷商西周: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阶段。
远古时代,土地氏族村社共有,夏商西周,土地国有,不得买卖,以集体劳动为主的协田制,西周后期的井田制。
与生产力相适应。
“众人”“协田”是殷商时期盛行集体耕作制的反映。
到西周后期,集体耕作的土地有了公田,私田之分。
孟子曾把这种集体耕作的田称为“井田制”。
殷周时期土地国有和集体耕作制,是与那一时代生产工具同时并用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也是在氏族公社解体,进入初级阶级社会,血缘贵族保留土地公有制外壳,并继续实行集体生产的一种经济制度。
到了西周后期,土地国有制出现某些瓦解的迹象,奴隶制度逐渐出现了瓦解的征兆。
东周以降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的演进:土地私有,争夺,买卖,家庭个体生产。
土地买卖出现。
春秋晋国时已有易田换田的现象,是土地买卖的先声。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型的家庭小农业,逐渐在中国的农耕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于此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则是国家直接向个体生产者征收赋税徭役。
个体家庭经济分化为地主和农民两个不同的形态,形成了对立的两个阶级。
在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下地主经济与农民经济的互为盈缩,构成农耕私有经济运作的基本特色。
商品经济的波浪式前进:商品经济发达较早,缺乏独立的性格,有依附性,地主,商人和官僚三位一体。
当古代中国土地私有化刚刚起步的时候,与自然经济相对立的商品交换也悄然出现。
虽然这种商品交换是作为农耕经济的一种补充形式存在的,但是与西欧封建社会相比,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具有发达较早的特点。
(西欧古代自然经济单位是领主庄园,自给自足,没有商业往来)中国从秦汉以来就是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政府对于土地所有者的赋役经济关系以及对于城市经济活动的统治政策,也都在客观上打破了区域间货物流通的障碍,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的较早发展。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是为了补充农耕经济的不足和满足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这种商品经济缺乏独立发展的性格;特别是中国历朝奉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加强了商品经济的依附性。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第16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2.唯物史观——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1)积极性 ①经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等空前繁荣,生产力不断提高, 经济形态已经朝着开放型转变。在苏州等地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②社会: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提高,导致传统观念变 化,很多人弃农从商。 ③思想:传统儒家思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受到冲击,开始转型;人们的传统价 值理念也悄然变化;文艺作品出现世俗化倾向。 (2)局限性:未实现社会转型:严格限制商人活动,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影响了 中国社会向近代的转型。
目录
2.学术观点——白银本位制的确立 杜恂诚在《白银进出口与明清货币制度演变》中指出:因缺乏有效的制度限制 纸币的发行,因此纸币总是引起高通胀和恶性通胀。宋以前的价值尺度是铜钱, “自元代起,中国改用白银为价值尺度,并且逐渐发展到以白银为流通手段。” 明朝于1436年,“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一条鞭法规定赋税各项皆用 银折纳,是白银确立本位货币地位的标志。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时期货币演变的趋向及其成因。 提示 趋向:逐步确立白银本位制。成因:纸币发行过度引发通货膨胀;元明 政府货币和赋税政策的变化;白银增多;商品经济发展。
目录
2.赋税制度 【链接·选择性必修1·P95】 (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 (2)明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__金__花__银__”。 (3)明朝后期:推行_一___条__鞭__法__。 ①背景:商品经济发展与白银流通增加。 ②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③意义: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4)康熙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5)雍正帝:实行“_摊__丁__入__亩___”,彻底废除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 一步减弱。
第四单元经济与文化复习课件(商务版八上)
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条件 生产习惯 国家政策 市场
因地制宜 发展农业
黄淮海小麦产业带 东北与内蒙古东部的玉米大豆产业带 新疆棉花产业带 中原地区牛羊肉产业带 九大农业产业带 “三北”奶业产业带 长江流域油菜和柑橘产业带 陕西和渤海湾地区苹果产业带 华南热带作物产业带 沿海及重要江湖海地区的水产品产业带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东北林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西 林区 东 林区 海 洋 捕 捞 内蒙古牧区
北方
秦岭—淮河 秦岭 淮河
南方
完成下表: 完成下表:
耕地类 粮食作 物 型
油料作 糖料作 物 物
南 水田 方 北 旱地 方
水稻 小麦
油菜 花生
甘蔗 甜菜
南稻北麦
南油北花 南甘北甜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有哪些? 热量 自然要素 地形土壤 水源
第四单元 经济与文化
第一部分
复习目标:
农业
1、掌握农业的分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了解各个农业部门的分布和主要农作物。 3、理解农业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 4、掌握典型农业基地的分布。 5、了解我国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与我们
农业: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 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管道
水运
航运
运到哪里?
数量有多少? 运费多少?
不同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特点,无论 客运还是货运,都要考虑当地的交通条 件,根据运送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合 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需要多久? 运送什么?
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与我们:交通运输实现货物和人员的流通, 这种流通在不断加快。 铁路运输运量大,安全性 好,受天气限制小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公路运输快捷、方便 水运价格便宜,易受水位限制 空运价格昂贵,运量小,易受 天气限制 合理选择运输方式:选择货运方式应考虑运送什么、 运到哪里,数量有多少、运费多少、
第一课复习 体味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
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归纳:“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
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 其产品。 ——(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归纳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
社会实践的产物。
归纳特点2:文化也是人的一种素养,是逐步培养
出来的
归纳特点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
(2)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文化发展 上面临严峻挑战。
2、应对国际文化霸权主义必须提高文化竞争力 ( 1) ( 2)
2.积极加强文化建设
(1)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重要战略任务 (2)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 文化软实力
1、家庭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 2、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建筑文化;
服饰文化;旅游文化;吴越文化,滇黔文化;
3、中华文化,外来文化;
4、传统文化,现代文化;
5、现实文化,虚拟网络; 5、文化战略;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
斗牛文化
穆斯林文化
好莱坞文化
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合作探究 ①人的文化素养是怎样形成的? ②人的文化素养怎样表现出来? ③人的精神活动与物质载体有什么 关系?
一个小孩子看到月亮,可能会形象化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如盘子等具体 的事物联系起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而一个远离家乡的人看到月亮时,会更有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西”,或者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 月亮对于农民来说,中秋圆月代表团圆、丰收和圆满; 天文学家眼中的月亮,只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第二讲_经济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第二讲_经济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性介绍和研究,其中经济基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基础不仅是文化繁荣的支撑,还影响着社会结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方方面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农耕经济、礼仪制度以及商业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济基础。
首先,农耕经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经济基础之一。
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耕经济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封建社会中,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农民以种地为生,为贵族阶层提供经济支持。
农耕经济不仅决定了社会的经济结构,也影响着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
例如,《尚书》中有云:“凡民有耕耨之事,而后可食。
”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民作为经济基础的支柱,承载着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其次,礼仪制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济基础。
礼仪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套行为规范,也是经济活动的重要指引。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涵盖了各个方面,从官员的任命、宴会、婚庆等社会活动到商业交易中的规矩,无不体现了一种经济行为的准则。
例如,古代的商业交易需要遵守不同的规矩,如讲究诚信、公平与尊重等。
这些规范的执行,有助于维护商业交易的稳定与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经济繁荣。
最后,商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文化是商业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套价值观念、商业技巧和商业道德。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商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有商业活动的需求,又受到社会道德的制约。
商业文化在维护商业活动稳定、合理运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商人的形象。
传统商业文化中强调诚信、恪守契约、讲究商道等重要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商业活动的发展和商人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济基础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支撑。
农耕经济决定着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道德观念,礼仪制度规范了经济活动的准则,商业文化塑造了商人的形象和商业活动的发展。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复习
(2)南北差异
地 耕地类 粮食作 油料作 糖料作 物 物 物 型 区 南 水田 水稻 油菜 甘蔗 方 北 旱地 小麦 花生 甜菜 方
南稻北麦 南油北花 南甘北甜
4、畜牧业的分布:
(1)类型:牧区畜牧业,农耕区畜牧业。西 牧区 部地区草场辽阔主要发展_______畜牧业。 西藏 内蒙古 (2)四大牧区:_____牧区、_____牧区、 青海 新疆 _____牧区、______牧区。 (3)著名畜种分别是: 牦牛 三河马、三河牛 西藏_______、内蒙古_______、 牦牛 细毛羊 滩羊 青海_______、新疆_______ 、宁夏______。
嫦娥三号
“玉兔”号月球车
辽宁舰
歼-15(代号飞鲨)
南广高速铁路
桂平火车站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复习目标: 1、掌握农业的分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了解各个农业部门的分布。 3、理解农业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 4、了解我国农业发展方向。
1、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农业可以分为 种植业 畜牧业 渔业 林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 基础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_______。 3、 种植业分布: 东部季风区 (1)种植业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 西部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 河谷和绿洲 水源较充足的平原、 ___________地区。
7、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首先要考虑自然条件的 特点。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种植业 适宜发展______ ; 渔业 河湖较多、水流平缓的地方,适宜发展______ ; 畜牧业 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区,适宜发展______ 林业 坡度较陡的山坡,适宜发展______ 。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还要充分考虑不断变化 的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国家政 策等因素。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17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考点)-
3.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并说出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
4.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本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考点整合】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1.农业的特点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
2.主要农业部门
1.西部地区农业分布
(1)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
(2)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2.东部地区农业分布
(1)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2)林业: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3)渔业: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2)“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合发展种植业。
(3)“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
(4)“宜渔则渔”:河湖较多和沿海地区适合发展渔业。
2.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1)自然条件
影响因素
影响
光照
农作物生长离不开光照,不同农作物对于光照的需求是不同的
渔业
东部沿海(海洋渔业)、长江中下游流域(淡水渔业)
分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西部
畜牧业
四大牧区
(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种植业
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②我国农业分布的南北差异
分布地区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
北方
东北平原
旱地为主
一年一熟
中国文化史复习重点内容
中国文化史复习重点内容1、中国的文化定义:①《辞海》条目: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来说,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在日常生活中,也泛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和一般知识。
②我们的定义:文化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类自身的一切活动成果的总和。
2、文化的基本属性①超自然性②时间性或时代性③地域性或空间性④民族性⑤承袭性和变异性3、文化的基本形态(1)物质文化(2)制度文化(3)精神文化4、文化的主要功能即作用:凝聚功能、规范功能、认知功能、技术功能、教化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愉悦功能5、文化史的定义:文化史广义指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与社会发展史相近。
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发展史,也即精神文化及其精神文化的物化现象的发展史。
6、中国文化的总体特征——伦理文化(伦理型文化)7、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同化、融合、延续)(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3)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4)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5)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6)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7)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8、地形地貌特征对中国影响:①影响中国文化的统一性与延续性②影响中国文化的多样性③影响中国文化的独立性与保守性9、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10、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主要含义是当时诸子百家创造的各个学派,使得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国民族文化从此大致确立了。
)主要依据有:(1)在社会生产力上,由青铜时代进入了封建社会。
(2)在民族方面,以华夏为主体的中原民族与周边各族不断融合,形成了华夏族。
(3)在文化上进入了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
哲学思想尤为活跃,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为什么能达到中国文化的颠峰状态(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①社会大变革,为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历史舞台。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复习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农业和工业)【主备人】【教学时间】【序号】【课型】复习【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农业的概念及其类型;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地区,掌握四大牧区及其优良畜种,认识渔业、林业的主要分布地区,理解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 知道工业的概念,说出工业与我们生产生活的联系,了解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掌握我国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及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掌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条件和优势。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地区,掌握四大牧区及其优良畜种,我国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及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我国农业、工业的分布特点,形成空间地图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及相应图片。
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农业(P74—78)1.农业的概念: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式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2.农业的分类: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的分布﹤一﹥、种植业:我国种植业集中分布在_____部______区。
西部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水源较充足的_____、_____和______地区。
同步练习:1、北方旱地区和南方水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为_____,主要发展农业部门中的____业,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的______地区(地形)。
2、北方旱地区和南方水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一线。
3、B地表示的地形区为________,主要的粮食是______。
4、A、D、E三地发展农业,A地适合发展______,D地适合发展______业,E地适合发展绿洲农业,形成这三地农业类型差异的主要气候要素是______。
﹤二﹥林业: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的______。
上图中,我国的三大林区分别为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一课时农业、工业+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商务星球版
1
(1)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优势 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有利于耕作的地区,适宜 发展种植业(如我国华北平原适宜种植小麦)。 宜林则林:地势起伏大的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如我国东北林 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
1
宜牧则牧:降水较少、地形较平坦、牧草生长良好的地区,适宜发展畜 牧业(如我国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以北、以西地区)。 宜渔则渔:气候湿润、河湖较多的地区,适宜发展渔业(如长江中下游平 原淡水渔业发达)。 (2)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比如,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 城市郊区的农民,积极发展蔬菜、肉、蛋、奶等的生产。
1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条件: (1)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水陆交通便利。 (2)城市密集,工业基础好。 (3)农业发达。 (4)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消费市场广阔。
1
[针对训练]
3.下图是我国两个著名的工业区,甲、乙两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
条件是 ( C )
①两区的钢铁工业都很发达
②两区都有着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
上海、南 京、杭州
广州、珠 海、深圳
历史悠久,⑭_______工___;业科基技力础量好雄厚;⑮
___________
交通发达
港澳、东南亚
地理位置优越,邻近⑯____________,多侨乡,便于引 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交通便利
1
3.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1)主要部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 (2)分布 分布特点:多依附于大中城市。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 中、西部地区。 聚集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西部
灌溉水源
主要分布在有②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文化:指人类主体通过各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对于自然和社会客体的适应、利用和改造。
(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一切活动)。
广义: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在利用、适应、改造自然和社会客体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狭义:特指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
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脚下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总和。
一是中国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
二是,中国文化根深叶茂,有着异乎寻常的文化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历代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把选官和教育相结合。
是一种社会智商、能力的培养、选拔、使用的社会性管理制度。
科举制有隋朝创立,完备兴盛于唐朝,衰落于明清。
民俗民俗是民间的风俗习惯。
民俗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思维类型和价值观念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所有内容。
体现在衣饰、饮食、节庆和婚姻家庭方面的民俗文化。
一.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1.文化的特征(1)同一性(2)时代性(3)民族性(4)地域性二.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源流和环境(一)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1.多态的地形、地貌2.多样的气候环境3.辽阔的地域4.多民族的融合(1).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一体格局(2)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交融(一枝独秀、自成一体、具有很长的生命力(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社会政治环境1.社会政治环境特征(1)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2)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3)宗法制为基础的社会组织2.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宗法:宗族之法,是宗族内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的祖先,区分尊卑长幼,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员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
宗法制度系由氏族社会的父权家长制演变而来。
中考地理总复习 八上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课时二 交通与文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地理试题
课时二交通与文化1. (2017原创)第二亚欧大陆桥是我国连接欧洲的一条洲际铁路,起点是某某,终点是荷兰的;其中某某到某某的铁路干线是。
( D )A. 阿姆斯特丹陇海线B. 鹿特丹兰新线C. 阿姆斯特丹兰新线D. 鹿特丹陇海线【解析】本题考查亚欧大陆桥。
第一、二亚欧大陆桥终点都是鹿特丹,陇海线起止点为:某某—某某,经过某某。
2. (2017资兴模拟)依下图可推测,该区域春运期间压力最大的铁路干线应是( A )A. 京广线B. 焦柳线C. 浙赣线D. 陇海线【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
春运期间回流人数越多说明压力越大,从图中可以看出,从某某到某某、某某的人数最多,某某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某某、某某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某某均位于京广线上,因此春运期间京广线的压力最大。
3. (2017日照模拟)纵贯我国东部三大平原及珠江三角洲的铁路干线是( C )A. 京九线B. 陇海线C. 京哈—京广线D. 焦柳线【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地形及铁路线的分布。
根据题干,我国东部的三大平原分别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
京哈—京广线经过某某——某某,构成我国南北最长的铁路干线,纵贯了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
4. (2018原创)2016年12月28日,中国东西向里程最长的沪昆客专全线开通,把某某到某某的时间由原来的30多个小时缩短为12小时。
下列城市中,沪昆高铁没有经过的是( D )A. 某某 B. 某某 C. 某某 D. 某某【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
沪昆高铁从某某到某某依次经过的省会城市是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和某某。
某某是某某省的省会城市,不在沪昆线上。
(2017滨州模拟)读我国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三种货运方式占全国的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5~6题。
5. 下列有关四地区交通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 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河运条件优越B. 环渤海地区地形平坦,铁路网密集C. 西南地区地势低平,公路运输发达D. 陇海—兰新铁路方便了西北地区与东部的联系【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交通条件的分析。
高三复习-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及关系
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及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影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它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或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方面经济是基础,为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条件,政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
离开了经济这个基础,物质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设就因失去基础而成为一句空话。
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经济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
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经济政治文化所谓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谓政治,就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为:第一,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第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第三,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文化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文化与经济、政治复习课件
2.当代世界文化发展日益多元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 益增强。异质文化间的交流如果是强势文化片面强调自己的优
越性,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念来同化其他文化。这必然导致
( ) A.文化霸权主义 B.文化的一体化
C.政治霸权主义
[答案]A
D.经济霸权主义
[解析]由“同化其他文化”可知,A 项符合题意要求。B 项 中的“一体化”说法错误。C、D 两项与题意不符合。
斗争的重要内容。
误区: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注意: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不能认为文化的发
展与经济的发展是亦步亦趋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也有 不同步性。因为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典例】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 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
细节传递信心 材料一:2011 年 3 月 5 日,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 报告》的一大亮点是对增强信心的阐述。他在报告中多次传递 信心:“这些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
性,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极大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
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 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前进。”“解决 13 亿中国人的吃 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因素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如下面图表所示:
(2)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
用也不同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
道路。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 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虑“我这一票投给谁”;就交通管理或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一、历史分期及时代特点:历史分期时代特点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隋唐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辽宋夏金元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二、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王朝:(秦朝、西晋、隋朝、元朝)1.秦朝: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
2.西晋:公元前280年统一全国,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3.隋朝:公元前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历史发展的大趋势4.元朝:1279年,元统一全国。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个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三、古代政治制度1.尧舜禹时期:禅让制 尧、舜、禹时期,将联盟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称为”禅让”。
2.夏朝:王位世袭制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3.西周:分封制(1)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概况: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的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3)受封者权利:建立诸侯国,管理土地和人民,在自己的封地内可以再分封(4)受封者义务:进献贡物,服从调兵,镇守疆土,朝觐述职(5)分封后形成的贵族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6)影响:积极作用:巩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消极影响:造成了周王室衰微、诸侯分裂的现象。
4.封建社会时期:中央集权制度(1)战国:萌芽 秦国的商鞅变法,确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2)秦朝:确立 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
00321中国文化概论重点复习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2.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就称为文化事象。
3.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
4.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5.方志时期:竺可桢将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为寒冷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故而得名。
6.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7.永嘉之乱:永嘉五年(311年),匈奴贵族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
8.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内容是把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续。
9.儒户:是元朝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
10.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11.家庭: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
12.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13.赌胜:实质是打赌,碰运气,刺激人们从感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的愿望。
如触摸某寺庙山门前的某一动物形状或形态殊异的一小块建筑物,表示能得到一种定向的神赐。
14.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之经济文化
特殊的经济名称及排名1、茶是世界三大饮料(茶、咖啡、可可)之一,我国是茶的故乡。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2、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类雪、类银)、唐三彩最为有名。
4、隋朝李春设计并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5、唐朝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东西宽9700米,南北长约8600米,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14条,全城划分108块。
6、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7、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写《千金方》,被后人称“药王”8、我们现在可以读到的唐朝2000多位诗人的5万首诗,其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大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9、隋唐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当属颜真卿和柳公权,柳公权留有“笔谏”的美名,后人把二人并称“颜筋柳骨”。
10、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吴道子被后世称“画圣”,还有“吴带当风”一说。
、11、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12、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13、北宋前期,四川出现交子,是世界是最早的纸币。
1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已经有了,官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
15、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16、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7、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18、战国时期,人们已制造出“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作出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19、火药上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用于军事上。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20、北宋沈括写的《梦溪笔谈》,涉及“十二气历”,“石油”这一名称,就是他开始使用的。
21、郭守敬是元朝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授时历》为其所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柳线
沪杭-浙赣-湘黔-
京广线
贵昆线 精品课件
京沪线 京九线
五纵
京哈线
京广线
①
京沪线
宝成线
③
成昆线
④
⑤
②
京九线
焦柳线
精品课件
看图回答: 1.京九线经过哪些省区?
京、津、冀、鲁、豫、皖、 鄂、赣、粤
2.京九线经过哪些地形区?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3.京沪线经过几个直辖市? 北京、天津、上海
广州 家用电器
}深圳 服装 食品
珠海 玩具制造
以轻工业为 主的综合性 工业基地
连线题
沪宁杭地区 辽中南地区 珠江三角洲 京津唐地区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精品课件
沿长江从东向西有上海、南京、武 汉、重庆和攀枝花等主要工业中心城市
沪
京
线
上海
广京
线九
线
广州 九龙
精品课件
徐州
兰州
陇海线
京 沪
北京
线
徐州 连云港
上海
精品课件
郑州
北京
兰州
郑州
连云港
陇海线
京 广 线
广州
精品课件
株洲
北京
京 广 线
杭州
贵阳
株洲 浙赣线
湘黔线
广州
精品课件
兰州
乌鲁木齐
兰新线
包 兰 包头 线
兰州
连云港
陇海线
精品课件
1.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的运输方式都是(B )
精品课件
工业:采掘自然资源,对工业品原料和农产品 原料进行加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工具技 术装备和原材料,为人民生活提供日用品的产业称 为工业。
精品课件
工业分类:
重工业: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
造船工业、钢铁工业、冶金工业、电力工业、 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石油化工工业……
轻工业: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
精品课件
我国的高新三技、术我产业国的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以高端新型技术 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 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 术服务的企业集合。
精品课件
我国高三新、技术我产国业的的高发展新技术产业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精品值课件逐年增长,发展迅速。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
东部多西部少;主要分布在大城市附近,呈现出 大分散、小集中的点状分布。如北京、上海。
精品课件
交通运输:利用交通工具把人和物从 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精品课件
不同选交择通不运同的输交方通式运的输特方点式
运量大,运输成本较低、能耗小, 适应性强。
灵活方便,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长距离运输 短距离运输
快速,但运量小,运输成本高。 紧急货物、贵重物品
运输能力大,成本低,生产率高,能耗小,运量大、距离长、时 投资少,但受自然条件限制程度大。 效性不强的大宗货物
一. 有利条件
1. 丰富的资源煤 铁 石油 2. 便利的交通
铁路运输 近海运输
二. 主要城市和工业
鞍山,本溪----钢铁工业 沈阳---- 机械工业 大连---- 造船和 石油加工工业 辽阳----化纤工业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精品课件
京津唐工业基地
一、主要城市
} 北京 机械 冶金 化工
天津 纺织 食品 唐山----采煤 冶金 陶瓷
纺织工业、食品工业、造纸、皮革、 日用陶瓷、制糖工业……
精品课件
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原料来源、消费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 因素、科学技术水平、政策因素及所在地 区的农业基础。
精品课件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原料不易运输,应建在甘蔗、甜菜的产地
轻工业
啤酒易碎,不便长距离运输,应建在消费 市场附近
需大量劳动力,应建在人口稠密、廉价劳 动力丰富的地区
我们通过人工培育动植物来生产食品 及工业原料的产业,统称为农业。
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
精品课件
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精品课件
东部与西部的差异: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线。
西部:以畜牧业为主; 种植业:灌溉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
精品课件
我国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
需要大量电力,应建在发电厂附近 重工业 需要大量铁矿,应建在原料产地或交通便
捷的铁路、码头附近
精品课件
沿海:辽中南 京津唐
我 国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工 业沿(长)江
的 分沿(黄)河
布沿铁路线
精品课件
主要工业基地
沈阳
鞍山
本溪
北京 天津 唐山
辽阳 大连
上海 南京 杭州
广州 深圳 珠海
精品课件
辽中南工业基地
精品课件
东部: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
1.种植业: 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2.林业: 天然林区--东北、西南地区
3.渔业:
人工林区--东南
东部沿海--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 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淡水渔
业最发达的地区。
精品课件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秦岭---淮河为界线。
精品课件
农作物: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棉花等。 1.粮食作物: “南稻北麦” 2.油料作物: 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 3.糖料作物:甘蔗、甜菜。 。 “南甘北甜” 4.棉花: 三大棉区--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占地少,可以不间断地运输,受自然条 件影响小。但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精品课件
液体、气体
我国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1)在空间分布上哪里密 集,哪里稀疏; (东密西疏)
(2)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 式--- 铁路运输
精品课件
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五纵和三横
精品课件
陇海-兰新线
京包-包兰线
青藏铁路
宝成线 成昆线
精品课件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及社会济条件差异大, 应综合考虑各条件,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 家牧则牧,宜渔则渔,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精品课件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 经营,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
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优质、高产、高效、 低耗。
精品课件
兰新线
三横
包兰线
京包线
①
②
陇海线
③
沪杭线 浙赣线
精贵品课昆件 线
湘黔线
第二亚欧大陆桥在中国的铁路干线是:
陇海——兰新线 精品课件
主要铁路枢纽
北京
兰州
郑州
徐州 上海
精品课件
株洲
北 京 是 全 国 重 要 的 交 通 运 输 枢 纽
精品课件
主要铁路枢纽
北京
哈尔滨
京包线
包头 北京
京哈线
京
我国北方最大的 综合性工业基地
精品课件
沪宁杭工业基地
精品课件
一. 有利条件
1. 有丰富的资源
2. 雄厚的技术力量 3. 统一的电网 4. 发达的水陆空交通
二. 主要城市
上海----
钢铁 化工 纺织 机械 造船 食品
}南京
杭州
家用电器 丝绸 服装
我国最大的 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
精品课件
一、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