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几个具体问题的思考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农村人口逐渐减少,新农村建设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新农村建设旨在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但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土地利用问题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城市向农村不断扩张,土地资源却越来越紧缺。
因此,农村土地利用的问题成为了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
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土地资源进行新农村建设成为了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个可行的方案是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减少浪费,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效益。
同时,科学规划新的建设用地,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通过科学规划,更好地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优质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是,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相对落后和不完善的问题。
很多地方还没有完善的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这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展。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力争让每个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
同时,可以通过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提升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
三、人居环境问题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居环境,但是人居环境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需要面对的一个困难。
在农村地区,很多房屋质量较差,缺乏配套设施,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积极推进农村住房改造,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同时,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农业生产问题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推进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产业水平。
但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生产问题也是需要重视的。
为了解决农业生产问题,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
新农村建设经验与问题反思
新农村建设经验与问题反思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村全面小康,我国深入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探讨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问题,以期为今后的农村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石。
近年来,我国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方面得到了极大改善。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地方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二、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在这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如实施“三农”政策、发展乡村旅游等。
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步伐较慢,农民的收入增长仍然不平衡。
三、农村教育与科技创新农村教育和科技创新对于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致力于推动农村教育与科技创新,打破传统思维束缚,开展适宜农村需要的教育和科技项目。
然而,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科技创新能力仍然存在缺失,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推行了一系列生态环保措施,如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再生能源等。
但一些地方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严重,需要加大力度整治和治理。
五、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土地是农民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基础,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
尽管我们加大了土地权益保护力度,修订了相应法律法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土地征收不合理、补偿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六、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我们加强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推进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
但一些地方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七、乡村治理与民主建设良好的乡村治理和民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保障。
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愈发凸显出其重要性。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高层规划和政策支持,更需要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以实现农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以下是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思考:一、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首先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地区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将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腾飞。
二、推进产业发展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只有让农民群众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性和成功性。
三、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是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灵魂,也是一个社会的软实力。
要推动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挖掘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立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
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是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农村地区的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相对薄弱,亟需加强和改善。
要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常常受到过度开发和污染的威胁,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岌岌可危。
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让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
新农村建设事关国家全局和亿万农民切身利益,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让农村地区真正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目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新农村建设旨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发展。
然而,在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农民生活、农业结构、农业科技、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土地问题、农村治理和政策扶持等方面,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经济发展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等。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依赖农业经济,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对策: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引导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培育和发展农村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农村金融支持,为农民提供创业贷款、信用贷款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环境保护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非法垄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这些问题不仅破坏了农田的生态环境,还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了影响。
对策: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监管,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的方式,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同时,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对农民采取环保措施的行为给予奖励,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三、农民生活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生活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服务不足等。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农民在生活、出行、教育、医疗等方面受到了限制。
对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建设更多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四、农业结构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结构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农业占比过高、农业产业链缺乏完善等。
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农业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对策: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民从事高效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成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社会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在新时代下,如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农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过去在农村的公路、用水、供电、通讯、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设施和条件,基本上都是比较滞后的。
在新时代下,如何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差异性,单纯模仿城市建设的模式,并不利于解决农村问题。
我们应该尊重农民的需求,贴近实际,通过发挥农村地区的优势和特点,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现代农村。
二、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土地问题一直都是我们面临的老大难问题。
如何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使农民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土地权益,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当代中国,发展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引领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但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土地制度的问题是核心问题。
对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该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环境来制定具体的政策。
同时,在制定土地政策和相关规定时,应该更注重保护农民的权益和利益,防止出现土地流转的过度和不正当性。
三、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需要与我们过去认识到的传统农业形式大不相同。
针对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必须借助更多的高科技手段,推进农业现代化。
同时,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农业结构的调整。
我们不仅要适当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实现生产效益的提高,同时也需要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引进更多的现代化生产设备,以达到更高的农业生产标准,并逐步向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思路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思路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致力于提升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关键问题,如土地利用、市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思路和措施。
一、优化土地利用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资源,优化土地利用对于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使农民可以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其次,要加强农地保护,对农业用地进行合理规划,避免过度扩张城市建设对农村土地的侵占。
此外,还需加强土地整治工作,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二、拓展农村市场农村市场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
首先,要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和认证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其次,要推动农村电商发展,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的一体化,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此外,还要促进农村就业创业,培育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激发农村市场的活力。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
首先,要完善农村交通体系,修建农村公路、桥梁、隧道等,缩短城乡之间的交通距离,提高农村人民的出行便利度。
其次,要加强农村供水和供电设施建设,保障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和电力供应。
此外,还要重视农村邮政、通信等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
四、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农村教育是农村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改善教育条件。
其次,要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农村人才,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改善农村卫生保健条件农村卫生保健体系的完善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剖析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剖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点之一。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方面,详细剖析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一、经济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问题主要体现在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薄弱的农村产业发展。
许多农村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如单一种植、畜牧业等,导致农民收入较低。
同时,农村产业发展缺乏科技创新和资金支持,制约了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环境问题随着城市人口的迁徙,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的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此外,大规模的农村建设也带来了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需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三、社会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教育和医疗条件的不足。
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有限,学校建设和教育质量仍存在差距。
此外,农村地区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也不够满足农民的需求,导致农民往城市就医。
四、基础设施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关键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将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五、土地问题农村土地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难题。
一方面,农村土地流转存在制约,土地集约利用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农民对农地的保留意愿不强,容易造成大片农田荒芜。
解决土地问题,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推动土地流转和农地保护并重。
六、人才问题新农村建设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农村人才队伍。
但目前农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很多有才能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发展。
为解决人才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七、金融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金融服务的缺乏是一个重要问题。
农业贷款难、融资渠道少,制约了农村产业的发展。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效能,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问题与建议研究
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的问题与建议研究近年来,中国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一、土地利用问题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一方面,农村土地过度开发,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给农民的粮食生产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大量农地被用于建设住宅和商业用地,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农地和城市用地,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建议:加大对农地保护的力度,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限制非农业用地的占用。
同时,要加强农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农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
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供水、供电、交通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制约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建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重点解决农村交通不便、部分地区供水供电不稳定等问题,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三、农民收入问题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但目前仍然存在农民收入不稳定、增长缓慢的问题。
一方面,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的收入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够,农民参与非农产业的机会有限。
建议:加强农产品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同时,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开展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等多元化经营。
四、农村环境保护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农村垃圾处理、农药与化肥的使用、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都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也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建议: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的分类处理,鼓励农民使用生态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解决思路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了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工作。
然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需要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农村土地利用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变得尤为重要。
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是加强土地整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探索多种农业经营模式,如农业产业园、农民合作社等,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一大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和质量。
同时,也要注重农村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水平,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四、农村教育问题农村教育问题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这直接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
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农村教育条件,以确保农村学生能够享有与城市学生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五、农村医疗卫生问题农村医疗卫生问题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
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生数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因此,要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应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卫生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引进优秀医疗资源,培养和引进一支高素质的乡村医生队伍。
六、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难题。
在农村地区,农田面临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农村垃圾处理不科学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广有机农业等环保农业生产方式,合理利用农村废弃物资源,加强对农田的水土保持和农田环境的改善等。
新农村建设实践与反思
新农村建设实践与反思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新农村建设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就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反思展开讨论。
一、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一环。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的投入,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然而,仍有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需要加大投入和改善。
二、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劳动力,提升农民的技能水平对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帮助农民提升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有支撑的产业,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向高端、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同时,要发挥农村的特色优势,打造农村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四、加强农村教育建设农村教育是农村发展的基础,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农民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每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同时,要鼓励高素质的教师到农村执教,提高农村教育师资水平。
五、推进农村卫生健康事业农村卫生健康事业是农民健康和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
同时,要加强农村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卫生健康的认知和意识。
六、营造良好的农村经营环境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经营环境,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企业的扶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同时,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管理,让农民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土地的产出效益。
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一环。
政府应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推动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的落实,加强农田水利保护,加大农药和化肥的监管力度,推动农村环境与农田生产的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实施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新农村建设实施中的常见问题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常见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土地问题、农民收益问题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农村建设实施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实施中,由于投入不足、规划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例如,道路狭窄、供水供电不稳定等问题成为制约新农村发展的瓶颈。
解决方案: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规划设计。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确保投入到位。
同时,要加强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农民出行、用水用电等需求,合理布局新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村发展的根本,但在新农村建设实施中,土地问题成为一大难题。
一方面,土地难以集中,无法实现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土地流转缺乏有效机制,致使农民利益受损。
解决方案: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流转机制。
政府应立法规范土地流转,保护农民权益,鼓励农民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的成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和参与度。
三、农民收益问题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但在实施中,农民收益问题仍然存在。
一方面,部分新农村项目不具备经济效益,农民难以获得实质性的收益;另一方面,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相对较低,限制了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解决方案:加强项目评估,提高农民技能水平。
政府在新农村项目立项前应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项目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增加收入来源。
四、农民教育问题农民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但在实施中,农民教育问题依然突出。
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设施简陋等问题限制了农民子女的教育机会,造成农民教育水平整体较低。
解决方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农民教育水平。
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问题的思考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野生动植物保护
推广环保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 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维护农村生态平衡 。
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现代化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 产品质量。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 展。
农民增收致富
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增加农民收入。
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问题的 思考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5
目录
•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 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策略 • 新农村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 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案例
01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农村发展现状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当前农村地区主要以传统农业 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权益。
03
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策略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 投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公共
服务供给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 与新农村建设,如税收减免、土
地使用权等。
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资金监管机 制,确保资金使用透明、规范,
元化发展。
农村劳动力流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 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 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
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普遍落后, 如交通、通讯、水利等方面存 在较大短板。
环境污染严重
部分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环境 污染问题,如水体污染、土壤
污染等。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总结与问题思考
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总结与问题思考近年来,我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了总结经验并思考问题,本文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分析。
1. 落实先行先试政策在新农村建设开始时,政府落实了先行先试政策,选择了一批示范村进行试点,通过这些试点村的实际效果,得出了一系列经验。
例如,在村庄规划方面,发挥了地方特色和文化,提高了村庄面貌的整体性。
2.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我国从其他国家的农村建设中学习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如科技技术的引进、土地整合等,这些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3. 政府主导和农民参与政府主导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政府将资金、技术和政策等资源注入到农村建设中,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同时,农民也积极参与建设,发挥了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4. 实施土地整合政策在新村建设中,土地整合政策被广泛运用。
通过土地流转、集体经营等方式,使土地得到合理利用,提高了农村经济效益。
5. 引进科技技术新农村建设中,科技技术的引进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农民的劳动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
6.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还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通过修建道路、建设供水、电力等设施,提高了农村生活条件,增加了农村吸引力。
7. 发展农村特色经济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特色经济成为一大亮点。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升,为农村改革提供了动力。
8.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中,注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建设文化设施等方式,传承和弘扬了村庄的传统文化,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
9.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更加注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推进农业生态化,保护农村的生态资源和环境。
10.问题思考与展望尽管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一些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为滞后。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精选五篇)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精选五篇)第一篇: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上级投入资金有限,县级财政配套能力较弱,各地资金投入很难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少数试点村“等、靠、要”思想严重,群众资金筹措难,因资金不到位,大多数村因为搞新农村建设而负债,有的村负债达20多万元,成为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的新问题。
(二)旧房拆迁难。
由于“祖业不可废、存下一片瓦、留与子孙用”,以及宅基地是祖业等传统思想作怪,加上补偿费不多,即使是旧房、烂房,有些村民也不愿拆除,还有一些破旧房房主在外打工,难以联系到人,拆迁也很难进行。
(三)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
虽然各地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但许多试点村的特色产业,普遍存在着“优”而无“势”、“特”而不“强”现象,缺乏规模效应,加上一些试点村存在重“三清三改”轻“生产发展”现象,导致产业培植难,农业龙头企业量少质弱,科技含量不高,带动辐射能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四)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使试点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些农民思想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一些地方群众集体主义思想缺乏,农村文化生活单调,科学文化还停留在原来的较低水平上。
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的行为,以及占用耕地建房、建坟墓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五)后续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由于资金短缺,多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后续管理空缺。
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共卫生保洁难。
一些村刚修好的整洁巷道、广场由于缺少专人负责,一年半载后,人畜粪、杂草、垃圾又到处都是。
二是公共设施维护管理难。
器械自然磨损、灯具使用到期后,因为维修资金难筹,这些公共设备一旦失修便无法使用。
三是规划坚持难。
少数试点村没有按“五先五后”的程序建设,造成人力、物力浪费;有的地方新农村建设过后,一些村民仗着家(宗)族势力,批地建房不按规划实施,甚至未批先建、随心所欲,新农村规划意图难以落实。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断加强农村发展的力度,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期能够为农村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重点。
要实现农村现代化,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新型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首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现代化的先决条件。
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当优先关注交通、电信、水利等领域的建设,完善农村路网体系,提高农村道路通达性;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改善农村供电条件,以满足农村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其次,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
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应当重视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中增加高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同时,要加强种业、养殖、渔业、农机化等领域的发展,推广适宜当地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还应该加快发展农村新型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农村新型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要积极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对扶贫和环保领域的投入,推动绿色发展,同时也要提高农民素质和见识,增强农村创新能力。
最后,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为了推动农村现代化,必须要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在农村环境建设方面,应当注重生态保护,重点加强生态建设、生态修复等工作,营造宜居的生态环境;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应当加强卫生、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二、加强农民素质和能力建设农民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提高农民素质和能力,需要从教育、文化等方面入手。
要加强农村教育建设,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培养农民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总结词
土地确权和流转
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重要基础,有助于保障农民的土地权 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建立完善的土地确权制度,明确农民的土 地权利,促进土地合法流转,提高土地利 用效率。
土地征收和补偿
土地承包和租赁
完善土地征收和补偿机制,确保农民在土 地征收过程中得到合理补偿,维护农民的 合法权益。
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加粮食产量。
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 生活水平。
研究问题
本研究将围绕如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 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 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 、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
研究展望
未来我国农村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 发展,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需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组织的治理能力 和服务水平,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 营制度等,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的科技含 量和附加值,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农业现代化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和农产品质量。
农村旅游
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民宿等特色旅 游项目,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电商
鼓励农民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拓宽销售渠 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讨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旨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且由于农村人口分散,建设难度较大。
对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本设施建设水平。
同时,可以依托现有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加强城乡交通和电力的连接,提高基础设施覆盖范围。
二、农民收入增速缓慢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缓慢,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
农民仍然以耕种为主要收入来源,而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难以持续增长。
对策:通过推动农村产业的结构调整,培育农村产业多元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可以推动农民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供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机会。
三、人才流失严重许多农村青年都选择去城市发展,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青年的创业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对策:以“农村振兴”为要义,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返乡创业。
同时,注重培养农村青年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激发其投身农村发展的热情。
四、农村教育体系薄弱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机会有限,教育质量不高。
这不仅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发展,也制约了农村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对策: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教育条件。
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还可以推动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资源共享,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
五、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随着农村工业的发展,农村环境问题越发突出,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对策: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农村工业污染治理。
同时,推动农村绿色产业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田生产的健康和安全性。
对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公共事业发展
03
政府主导模式注重公共事业发展,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
育等方面,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市场运作模式
市场机制为主
市场运作模式以市场机制为主,通过企业投资、 经营等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
招商引资
市场运作模式注重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到农村投 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经营模式创新
市场运作模式注重经营模式创新,探索新的农业 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础设施建 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 电力、通信等方面的水平,为农村 地区的发展提供保障。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通过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 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教育、医疗、 文化等方面的设施,提高农民的生 活质量。
02
建设内容与重点
农村产业建设
绿色发展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提高农产品质量 安全水平。
新型城镇化融合
推动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 现城乡共同繁荣。
城乡一体化发展前景
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公共 服务均等化。
城乡要素流动
推动城乡要素流动市场化、多元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 进。
01
02
03
农业现代化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和质量,实现农业现代 化。
农村工业发展
鼓励农村工业的发展,特 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 手工业,增加农村经济的 竞争力。
乡村旅游业
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和文 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 ,提高农村的收入和生活 水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的思考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缩小,新农村建设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打造美丽、宜居、富饶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这些设施的完善将提升农民的生活便利度和工作效率。
同时,要注重提高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以满足未来农村发展的需要。
二、发展特色农业新农村建设要追求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特色农业是必不可少的。
特色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也可以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有机农业转型。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同时加强农技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素养。
三、改善农村环境改善农村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问题。
此外,要注重农村景观建设,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风景,增加农村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机会,提升农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推进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是改善农村人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同时,要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确保每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五、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农村医疗卫生是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
要加强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农村医生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并促进农村医保制度的健全。
此外,要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农民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
六、发展农村产业农村产业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要鼓励农民发展农村产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帮助他们拓宽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
例如,发展农村电商、农业旅游等新兴产业,可以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七、促进农民就业农村人口大量外流是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促进农民就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建设几个具体问题的思考李勇“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曾经深刻、生动而又沉重地反映着“三农”困境,引发社会各界对“三农”问题的关注。
随着征收农业税这一标志性农业政策的终结,我国“三农”政策实现了由过去抽走农业剩余向加大“三农”投入的历史性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农村经济也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
然而,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新问题仍然不少。
本文结合我省实际,就土地流转、规避养殖业风险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等几个具体问题谈谈自己的浅显认识。
一、关于土地流转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必由之路。
从我省实际情况看,推行土地流转既是形势所需,又具备了客观基础和内在动力。
首先,由于传统农业分散经营的比较效益低,导致播种面积减少,复种指数下降,土地闲置、撂荒现象突出,农业一定程度上呈现副业化趋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进一步挖掘农业潜力的需要。
其次,随着我省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的深入推进,10年来不仅新增耕地30000亩,而且“小田变大田”以及田、水、路、林综合配套建设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备了较好的硬件基础。
再次,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很多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愿意扩大自己的土地,有着扩大种植规模,进行规模经营的强烈愿望,农村已初步具有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内在动力。
然而推行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却存在着流转难问题。
土地流转难的症结在哪里?“土地交给别人种,留在家里的劳力干什么?”是笔者在问及为什么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户时得到的最普遍回答。
据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至2006年末,我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为1631.9万人,其中大部分为妇女、老人。
这些留守在农村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主要满足于“种田保吃饭,补贴家用”,这种消极的经营目的和方式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在低水平上徘徊不前。
但是,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这些留守的劳动力却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在不得不留在农村的情况下,种田让他们有了工作岗位,使他们“有事可做”,这在他们看来,才是更重要的。
因此,要破解土地流转难问题,关键是要解决农村留守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一是要实施“工业下乡”,让农民就近就业。
在乡村境内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少的企业,或将企业生产中部分适合条件的简单工序“下放”至乡村,使农村留守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
与农业分散经营的低收益相比,这些岗位对农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让他们愿意从农业中转移出来。
企业劳动密集和技术含量低的特点能降低就业门槛,提供更多适合农民的岗位,最大程度消化转移出来的农村留守劳动力。
农民就近就业,甚至通过领料加工的方式,实现在家就业,满足他们照看家庭、守望邻里的需求,也让他们真正可以从农业中转移出来。
同时,这类企业因为厂房、设备等投入较少(例如服装加工,很多工序农民可以领料加工,他们甚至愿意自购平车等生产工具),有利于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迅速增加数量和扩大规模,有利于在区域内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二是要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洗脚上岸”的能力。
不断提高农民就业技术水平,增强他们对非农岗位的适应能力,满足他们对非农岗位的心理预期,也是促进农民从分散的农业经营中转移出来的关键环节。
要整合各类培训项目,做到“两个对路”:培训项目要对路,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民的就业意愿,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开展点菜式培训;培训方式要对路,采取尽可能多的方式,比如在企业开展以工代训,在乡村开展驻点培训等,通过这种“在岗培训”和就近培训的方式,尽可能降低农民接受技能培训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激发他们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三是要规范流转行为,维护农民土地保障权益。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维护农民土地权益,要让农民做到“两个知道”:积极探索建立农地产权交易市场,让农民知道土地可以往哪流转;通过向农户制作提供统一的转让、转包、出租、互换及流转委托书等不同的合同示范文本,明确流转双方可能涉及的一些权利、义务、违约责任,让农民知道如何合法流转。
在此基础上,要完善土地流转的纠纷仲裁、调解机制,对流转行为进行规范,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保障权益。
二、关于规避养殖风险近年来我省养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规模越来越大,投入越来越多的产业,尤其需要注意规避风险。
与传统种植业相比,由于畜牧产品的特性,国家通过具有“蓄水池”功能的贮备制度进行价格保护的力度有限;针对养殖业的商业性或政策性保险也因为操作难度大而发展缓慢;另外畜牧产品期货市场不健全,规避市场风险缺乏有效的金融工具,养殖业风险防范体系在现阶段不很完善。
帮助养殖户规避风险,是当前促进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
以生猪养殖为例,我省生猪养殖户多数是50头—200头的个体规模养殖户,这类养殖户规模不大,成本最高,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又不强,风险来临时,受冲击的首先是他们。
例如去年到今年上半年的生猪行情起伏,给养殖户的切身感受就是“冰火两重天”。
弱小的农户面临自然、市场双重风险,很大程度上他们的收益水平只能是“靠运气”、“碰财气”,任何一次“不走运”和差行情都可能让他们一年甚至数年的努力付诸东流,给养殖产业的健康规模发展带来沉重打击。
一是要加强引导,强化信息服务。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曾说,“一个农民想知道今年种什么,他总是看左邻右舍,这就往往变成市场同步震荡”,在养殖业同样如此,表现在普遍存在的“见快撵”、“逢慢懒”现象。
帮助养殖户科学调整生产结构,把握市场规律,稳定市场心理预期,规避养殖风险最有效和最终的途径是发展外向型专业农民合作组织。
目前我省兴起的专业合作组织多数是内向型,引导和服务能力不强,在专业合作组织功能缺位的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在加快培育层次更高、功能更强的专业合作组织的同时,必须切实肩负起引导和服务责任,依靠日趋健全和完善的农业服务网络和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为养殖户提供行情信息、市场分析与预警、疫病防控等服务,加强对养殖业的宏观指导,提高养殖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是要加强配套,延伸产业链条。
要做好“企业—农户”生产这条线,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扶持畜牧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增强本地市场吸纳能力和畜产品转化增值能力。
要建立龙头企业和农民利益共同体,利用大型企业对市场反应灵敏度高,规避风险能力强的优势,实行“订单养殖”,实现生产和需求的有效对接,形成贸易、加工、养殖一条龙,推动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进程。
要搞活“省内+省外”营销这个片,支持畜产品营运流通产业发展,鼓励并规范个体畜产品营销户的经营行为,探索建立专业性营销队伍。
建立对外销售窗口,疏通销售渠道,制定相应利益保障机制和措施,努力扩大对外销售市场,不断提高养殖业效益。
三是要加大扶持,构建长效机制。
扶持政策和资金要直接到项目,直接用于生产,要重点扶持大型养殖企业,这类企业资金利用率较高,扶持政策效应也更加明显,应当作为政策扶持的关键和资金投入的重点方向。
要确保产能稳定,以生猪养殖为例,要加大对种猪场和母猪养殖专业户的扶持补贴力度,防止受行情走低影响,导致母猪锐减,致使生猪产业回升乏力,这是确保养殖健康发展和市场稳定的基础性工作。
同时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法治环境,加强饲料等生产要素价格监管,维护养殖市场秩序,控制生产成本,保障养殖利益,确保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关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是实现“村容整洁”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至2006年末,我省农村使用管道水的用户占19.5%,饮用井水的占83.9%;使用水冲式厕所的占3.2%,使用旱厕、简厕或无厕的占96.8%;农村炊食能源使用柴草的占80.3%,使用沼气的占0.2%。
从数据表明的基本事实看,我省农村饮用水安全和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改水改厕和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是现实的需要。
更深入的看,农村改水、改厕,推广使用新能源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特别在当前,实施这项工作是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有效举措,也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相当明显,大有可为。
然而,农村改水改厕和推广使用新能源点多面广、投入大,仅靠政府投入既不现实也不可行,探索多渠道资金投入方式是实施好这项工作的重点所在。
笔者认为,要总结和借鉴在农村实施新农合、“家电下乡”的经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采取“财政资金补一点,商家利润让一点,农户自身掏一点”的做法。
而且改水、改厕和推广使用新能源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任何一个方面(如改水)的大力推进和突破,都会大大加快其他工作的进程(改厕和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
财政资金补一点,千方百计争取相关项目资金、整合支农资金,将改水改厕和推广使用新能源作为民生工程实施,保障财政资金投入。
比如,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移民安置点先行先试。
当然,财政资金补贴的目的,是缓解农民的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所以要将末端补贴作为实施关键,也就是补贴资金要直接落实到实施工程的农民个体(农户)。
商家利润让一点,利用商家“薄利多销”的营销理念和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吸引商家通过实现水暖、洁具等器材更大的销量而不是个体的高利润来获取收益。
在形成改水改厕和推广使用新能源较大工作推动面和需求量的基础上,通过政府采购材料的方式,合理压缩商家利润空间,降低材料成本,推动工作开展。
农户自身掏一点,随着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他们对生活水平和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当前生活在农村的主要是第二代农民工,他们更加渴望与“城里人”的生活一样,改水改厕、利用新能源(沼气、太阳能)的愿望和要求日益迫切,自发改水改厕和使用新能源,优化卫生环境,提高生活便捷度和舒适度也日益普遍。
在发挥财政补贴的引导作用和商家让利的刺激下,农民自身投入资金进行改水改厕和使用新能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极大地被激发,形成迅速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