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三一轮复习——大气组成和热力性质20121020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第二章第一节大其成分热状况和运动原理

高三一轮复习第二章第一节大其成分热状况和运动原理

高原、山地的气
温较低,平原和 谷地气温较高; 寒流经过,气温 较低,暖流经过,
地形(地势高 低)、洋流、海 陆分布
气温较高
冬季等温线密集,基
太阳辐射(纬度
本与纬线平行。1月 冬季南北温差大, 因素),白昼越
中 0°C等温线大致与秦 越往北温度越低 往北越短;冬
国 岭—淮河一线重合
季风(大气环流)
夏季等温线稀疏,大 夏季普遍高温, 太阳辐射,北
较稳定。12时、15时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无逆温现象。
故本题2021选/4/5A。
13
(2)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及成因 遵循纬度、海陆、地形、洋流四大规律
全球
等温线分布特点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等温线大致与纬 气温由低纬向高纬 太阳辐射(纬度
线平行
度递减
因素)
北半球
等温线较弯曲,1
月(冬季)大陆上 同一纬度上,冬季
几乎全部 的水汽和 尘埃,大 部分的干
洁空气
随高度上 升而递增 (热源太 阳辐射)
随高度上 升而递减 (直接热 源地面长 波辐射)
水平运动
垂直对流 运动
4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平衡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A为到达大气上届的太 阳辐射,该辐射的多少与 纬度密切相关
2.B为地面长波 3.C为大气辐射 辐射,大气直 射向地面的部分,接热源 成为逆辐射
近年来大气成分的变化:尘埃、 CO2等温室气体增多,O2减少。 导致全球变暖
2021/4/5
3
高层 大气
厚度
2000—3000 千米
主要成分
若干电离 微粒
温度变化 复杂
运动特征 复杂
平流 对流层顶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第1课时大气的组成与受热过程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第1课时大气的组成与受热过程课件新人教版

[热点快递] 热点扫描 主题一 多结合典型的天气现象,从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角度考查大气受热过 程、逆温的形成及影响,以引起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关注。 主题二 多以生产生活实例为背景,以景观图、气温统计图为信息载体,从区域 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角度考查大气受热过程、气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最终落脚于 人地协调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上。
温室气体,CO2、 CH4等

排放 增多

吸收地面 辐射增多

气温 升高

全球 变暖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时节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 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积云是由空气对流上升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因 此,积云的外形特征与空气对流运动的特点紧密相关。由于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 和下沉气流相间分布,气流上升地方的高空形成积云,气流下沉地方的水汽不易凝结, 高空无积云,故积云常出现间隔团块状。C对。连续层片状、鱼鳞状和条带状的云, 都在空中大面积连续分布,不符合空气对流运动下积云的特点。A、B、D错。第(2)题, 积云是下垫面受热使空气产生对流运动形成的,热带雨林地带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空 气对流运动最显著,因而积云出现频率最高。D对。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分布纬度较高, 主要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空气对流运动弱。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主要受温 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空气对流运动较弱。B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 带地处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虽然气温较高,但空气对流运动 比热带雨林地带弱。C错。第(3)题,一天中日出前后地面温度最低,近地面气温最低, 导致空气对流运动最弱,上升气流到达的高度最低,因此积云的云底高度最低。A对。 正午、午夜和日落前后的温度一般要高于日出前后,因而对流运动相对较强,其形成 积云的云底高度也相对较高。B、C、D错。 答案:(1)C (2)D (3)A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大气组成和热力状况 PPT课件 通用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大气组成和热力状况 PPT课件 通用
时间:同一地点对流层厚度夏季大于冬季,白天大于夜晚; 空间:从赤道向两极对流层高度逐渐减少。(注意低中高纬 度的数据) 原因:气温越高,对流运动越旺盛,对流层越厚
2、对流层天气现象为什么多变?
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水汽和固体杂质
经典例题: 【例1】:“神舟七号”飞船在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任务 后,于内蒙古预定区准确降落,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实验获得 圆满成功。 高层大气、平流层、 对流层 ⑴飞船降落依次穿过大气各层次的名称: 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层次是 平流层 ,大气的运动方式以 平流 运动为主。 地面是热源 ⑶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层次是 对流层,那是因为 。 ⑷ 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 对流层,臭氧层位于 平流层。 【例2】假设跳伞运动员在拉萨上空跳伞的安全高度为H1,在 杭州跳伞的安全高度为H2,则: ( A ) A、 H1大于 H2 B、 H1等于 H2 C、 H1小于 H2 D、无法确定
逆温现 在某些天气条件下,一地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 象
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从而导致大气层结“脚重头 轻”,气家学家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 称为“逆温层”。它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我们城乡上空, 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 走”,只好原地不动,越积越多,空气污染势必加重。
课堂练习:
(2004全国卷文综二)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 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 算的气温)。图3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图3回答1~2题。 1.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B)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2.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D) A.① B.② C.③ D.④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7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
2.地表为戈壁荒漠,缺乏植被覆盖,地面升温快,地面辐 射强;【从地面辐射,下垫面热力性质的角度】
第一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1大气的垂直分层 考点2逆温现象 考点3 大气受热原理
1.5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1.6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学习目标】
1.说明大气成分对气温分布、大气运动的影响; 2.理解大气成分、气温、大气运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能够画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4.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5.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解释气温的高低等现象; 6.掌握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影响因素;
• 温度随高度增 加而递减;
• 空气对流运动 显著;
• 天气复杂多变。
大气成分—升温方式—温度垂直分布特征—大气运 动(有无水汽、杂质)——天气现象
大气成分、大气温度、大气运动——影响人类
名称 温度变化

随海拔增加而 降低
流 ↑100m
层 ↓0.6℃
原因
与人类的关系
地面是该层大气的直接 最密切,众多天气现
大气由哪些成分组成? 大气的组成成分对大气运动和天气现象有何影响? 气温随高度如何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气温随高度的分布特征对大气运动有何影响?
大 气 成 分 与 天 气 现 象 及 与 人 类 的 关 系
大 气 成 分 与 天 气 现 象 及 与 人 类 的 关 系
火星存在大气层,刮风、沙尘暴气候也非常有名。能够形 成了范围宽达数千公里的沙尘暴,而且每次这种气候现象 都能持续数月。其他天气现象就没有了
• 平均气温或夜间气温的 高低还有影响因素!
实例2:但新疆昼夜温差非常大,有早穿皮袄午穿 纱的说法,这说明了?

大气的组成和性质资料课件

大气的组成和性质资料课件
海雾等。
03 大气的性质
大气的温度与湿度
温度
大气的温度取决于太阳辐射、地球表面的温度和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大气的温度 随高度增加,这是因为地面辐射加热大气,而高层大气则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
湿度
大气的湿度是指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湿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为水汽在低层 大气中含量较高,而在高层大气中含量较低。
温室气体排放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长,导致全球气候进 一步变暖。
应对未来大气环境挑战的策略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
加强空气污染治理
加强工业、交通等领域的污染治理,降低 PM2.5、臭氧等污染物浓度。
应对气候变化
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如加强城市计划 、提高防洪能力等。
工业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 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
源之一。
交通运输
汽车尾气、船舶和飞机 排放等交通运输活动是 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农业活动
农业施肥、喷洒农药等 农业活动也会对大气造
成污染。
能源消耗
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 的燃烧是大气污染的重
要来源之一。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01
保护地球
大气层可以吸取太阳辐射中的有害 物质,减少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 保护地球免受太阳辐射的伤害。
大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影响人类健康
影响交通运输
大气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会对人体 健康产生影响,如空气污染会增加呼 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大气中的雾霾和沙尘暴等天气现象会 影响交通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大气的组成和性质资 料课件
目录
CONTENTS

【优化方案】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5讲大气的组成和课件

【优化方案】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5讲大气的组成和课件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学以致用 2.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和②较小
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
D.①和⑤较小
(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
北半 球
等温线较弯曲,1月 (冬季)大陆上的等温 线向南(低纬)凸出, 海洋上向北(高纬)凸
出;7月则相反
同一纬度上,冬季 大陆气温比海洋低, 夏季大陆气温比海
洋高
海陆分布、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南半 球
等温线较平直
同一纬度气温差异 小
海陆分布
地区
等温线特点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 因素
高原、山地气温
同纬 度地
1.从考查内容来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大气的热力状况、逆温、气温的日变化、对 流层大气运动、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及其原 因等是常考点,如2010年全国文综。大气的保温 效应、大气层中气温垂直变化规律、不同大气层 空气运动特点等是近三年高考命题的盲点。
2.常见的命题角度有:结合等温线图考查气温的空 间变化规律及其原因、以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为 背景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以臭氧总量变化为 切入点考查大气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气 温的垂直变化曲线为背景考查逆温的含义及其对生 产生活的影响等。问题背景往往贴近生活,起点较 低,但综合性较强。
(3)影响:减小了__气__温__日__较__差_______,形成适 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
四、全球的热量平衡
1.表现: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 ___收__入__的热量和___支__出__的热量是相等的。 2.现状:人类活动使大气中__二__氧__化__碳____等气 体增多,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大气 第1节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同步训练 人教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大气 第1节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同步训练 人教版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第二单元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曲线表示的是( )A.臭氧层的高度 B.对流层的高度C.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 D.平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答案:B2.对图中甲、乙两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处的气温高于甲处B.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C.甲乙两处同为上升气流D.热量主要来自短波辐射的是甲处答案:B3.读我国中纬度地区某地2009年国庆假期期间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 B.10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C.10月6日易出现霜冻 D.三天中最低气温都出现在子夜答案:B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4~5题。

4.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减弱 B.大气逆辐射减弱C.空气水平运动减弱 D.空气对流运动减弱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并不是一直下降,说明存在着逆温现象,它导致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废气的扩散,故当日大气污染加剧。

答案:D5.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A.19∶00~22∶00 B.04∶00~07∶00C.07∶00~10∶00 D.13∶00~16∶00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3时~16时,逆温现象基本消失,特别是近地面地区已不存在逆温现象,故该时段有利于空气对流,空气的质量最好。

答案:D(2010·湖北麻城模拟)“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

”请参阅2008年3月1日至17日上海地区气温曲线图(如下图),回答6~8题。

6.图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日期是17天中的( )A.7日 B.10日 C.12日 D.17日答案:A7.下列4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A.3日 B.6日 C.11日 D.16日答案:D8.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太阳辐射也有一些影响。

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很高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C9.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日照长短:
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量多,日照时间短,获 得太阳辐量少。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 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水汽、云(最 参与的大气成分: 显著)和浮尘 特点:无选择性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点:具有选择性 改变太阳辐射方向
结论:(1)大气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的太阳辐射 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2)太阳辐射不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主要来源。
气流运动:在①情况下大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在②情 况下大气的对流运动减弱
6
拓展:对流层的温度变化规律 含义: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出现气温 2、逆温 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 就是逆温现象。
弊: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烟尘、污染 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并使能见 度变差,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
7
二、大气受热过程
(一)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 太阳辐射 1、图中A、B、C分 别表示什么?太阳 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哪两个部分? (A为紫外区,B 为可见光区,C为红外区;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和红 外区) 2、太阳辐射为什么属于短波辐射?
太阳温度高,辐射中最强部分为可见光部分,波长短 3、图中1、2曲线分别代表什么? 1-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2-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1).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度高,但年太阳 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 数值大小有关 A.① B.② C.③ D.④
图2—1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 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 答:
分层的依据: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
电 离 层
电离层能发射 无线电波,利于 通信.但会受到 太阳活动影响.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本层中臭氧多, 下冷上热,水平 运动,天气好, 利于高空飞行
因热源是地面, 下热上冷, 高度增加,温度降低, 对流旺盛 天气复杂多变. 纬度不同,厚度不同
3
拓展训练一:
(2011年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 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 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 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9,此时,甲、乙、丙 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 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考点:大 C.乙地比丙地稳定 气稳定性 D.丙地最稳定 与气温的 关系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蓝色光最 易被散射
(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地面辐射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它是长 波辐射? 2、为什么说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 源? 3、大气辐射是如何形成的?它是长波辐射 还是短波辐射? 4、什么是大气逆辐射?它有什么作用? 5、综上所述,大气的保温效应是如何产生 、综上所述,大气的保温效应是如何产生 的?
(3).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 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 数值小有关 ( ) A.① B.② C.③ D.④
图2—1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 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 答:
(3)阅读教材P47页的活动材料一,思考要在江南地区顺利育秧,可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1)改造光照条件和温度条件——冬季阳光 得以充分利用,提高大棚内的温度 (2)改造水分条件——利于保持和调节大棚 内空气和土壤中的水分。
20
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位置:
纬度低—太阳高度 大—经过的大气路 程短—大气削弱少 大 气 上 界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射向宇宙空 间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地面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2、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云,气 温又比晴天高?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3、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早晚呈红色? (正午太阳高度大,穿过路程短,仅蓝光被散射掉, 因而天空呈蓝色;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短波 各色光皆被散射,剩下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 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4、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 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大气 的反射作用强的原故)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思考:1、从臭氧、 二氧化碳和水汽的 吸收作用,可知大 气吸收具有什么特 性? (选择特性)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2、为什么大气直 接吸收的太阳辐射 能量是很少的?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 射中能量最强的 可见光吸收得很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 少,大部分可见 红外线 光能够透过大气 面 到地面)
自然地理模块
第二篇
自然地理
大气环境 第一课时 大气的热力性质
站长素材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一架飞机沿10km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依 次穿过了哪几层?
对流
8~9KM
层顶
17~18KM 8~9KM
南极

赤道

北极
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1、地球大气共分哪几层? 2、在不同纬度,对流层 高度是否一样?为什么? 3、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 温如何随高度而变化?原因 是什么? 4、对流层和平流层中, 大气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5、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 与人类有何关系? 6、读图,说明电离层与 人类的关系。
(2).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 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 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 A.① B.② C. ④ D. ⑤
图2—1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 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 答:
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 (2)温室内的气温高于温室外的原因是什么?
温室上的玻璃对太阳基本无削弱作用,但是温室 内的地面辐射产生的热量无法穿越温室的玻璃, 使热量不容易散失,因此室内温度高于室外 温室大棚育秧;
(4)参考图 ,冬季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农业,是对哪些自然条件进行改造?
4
拓展训练2:(2010山东卷)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
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 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5
拓展:对流层的温度变化规律 1、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因: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地形条件和气象条件不同,每 上升100米,气温的下降会小于0.6℃或大于0.6 ℃
5、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 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 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6、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 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 御霜冻) 7、某地昨天为晴朗的天气,今天为多云的天气,仅从 大气的热力作用分析,哪一个气温日较差小?为什么? (今天;多云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 强,气温不会太低) 晚间天罩云,早上著鞋行;
(4).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 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 素数值大有关 ( ) A.① B.② C.④ D.⑤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①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 ②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 参与作用的大气 波长范围 作用特点 形式 成分 氧原子(高层大气) <0.175紫外线 吸收强烈,有选 吸收 臭氧(平流层) >0.175紫外线 择性,大部分可 红外线 水汽、二氧化碳 见光可穿透 (对流层) 反射 散射 云层、尘埃 各种波长同 样被反射 无选择性,反射 光呈白色 改变太阳辐射 方向 ,有选择 性
纬度高—太阳高度 小—经过的大气路程 长—大气削弱多
地 球
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因素: 2.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 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早上地罩雾,尽管洗衣裤
总结: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 太阳辐射
直接
削弱作用 保温效应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
直接
热源
热源
地面
宇 宙 空 间
图2—1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 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