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殷墟王陵遗址
殷墟都城建筑遗址
![殷墟都城建筑遗址](https://img.taocdn.com/s3/m/9f61c90e27284b73f24250b9.png)
殷墟都城建筑遗址作者:王伟来源:《醒狮国学》2019年第02期“戊子贞,其烄于洹泉。
”洹河是安阳的母亲河,孕育了安阳儿女,也滋养了灿烂的古都文明。
在洹河之滨这片战略要地上,发生过无数次天翻地覆的历史巨变。
随着考古发掘,被湮灭3000余年的古都遗址重现于世人面前。
殷墟是中国至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建筑的先进水平。
考古发掘聚焦殷墟遗址坐标殷墟古称“北蒙”,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甲骨卜辞中又称其为“商邑”、“大邑商”。
1928年——1937年6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殷墟进行了15次大规模科学发掘。
发掘总面积为46000余平方米,在殷墟范围内发掘出宫殿宗庙、王陵、手工作坊等遗址,确定了史书中记载的“殷墟”的具体位置。
1987年,在古老的洹水岸边殷墟的宫殿区遗址上,修建起了殷墟博物苑。
它是依照甲骨文的“门”字形,用几根雕有商代纹饰的木柱和横梁结构而成。
苑中建筑由著名的古建筑家设计,严格地构筑在原建筑的遗址上。
每座建筑都采用了重檐草顶,夯土台阶,檐柱上雕以蝉龙等纹饰图案。
殷墟博物苑不仅展现了殷代王宫殿堂的布局与建筑,而且还具有园林特色。
随着考古发掘的日益深入,殷墟的范围仍在不断地扩大。
近年来,殷墟考古仍不断有惊世发现,1990年的郭家庄、1991年的花园庄东地甲骨窖穴、1999年的洹北商城、2001年的花园庄东地等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震惊中外学术界。
2006年7月,殷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3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站在殷墟宫殿区以东的大司空村进行考古发掘。
18座保存完整的匈奴墓葬在殷墟大遗址保护区内的首次发现,丰富了殷墟文化的内涵。
殷墟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匈奴墓葬、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
殷墟博物馆雄伟壮阔的宫殿宗庙建筑基址、等级森严的王陵大墓、星罗棋布的居住遗址、家族墓地,构成了殷墟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现出这座殷商王都的宏大规模和王者气派。
河南安阳殷墟导游词3篇
![河南安阳殷墟导游词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ddf85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d.png)
河南安阳殷墟导游词3篇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景区就建在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 A级旅游景区、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河南安阳殷墟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河南安阳殷墟导游词范文1:世界文化遗产河南安阳殷墟景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
古称"北蒙",又称"殷虚","殷邑”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商邑",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的255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商灭亡后这里沦为废墟。
殷墟规模巨大,范围广阔。
东起郭家湾,西至北辛庄,南起刘家庄,北至后营,东北至三家庄,长约6公里,宽约5公里,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
殷墟的总体布局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形制的古代都城。
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后冈遗址和众多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
雄伟壮阔的宫殿宗庙建筑基址、等级森严的王陵大墓、星罗棋布的居住遗址、家族墓地,密布其间的手工业作坊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构成了殷墟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现出这座殷商王都的宏大规模和王者气派。
河南安阳殷墟导游词范文2:殷墟王陵遗址位于安阳市洹河北岸的武官村北地,与小屯村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与东面的洹北商城遥相呼应,共同组成了闻名中外的殷墟遗址。
它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近200亩。
从1933年起至今,在这里相继发现了13座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和陶器,举世闻名的司母戊方鼎就发现于这里。
殷墟遗址调研报告
![殷墟遗址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d0f52c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6.png)
殷墟遗址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的都城遗址。
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殷墟的发掘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文化以及古代社会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殷墟的遗址情况、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对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阅读先前相关调研资料,了解殷墟的基本情况、发掘历程以及重要文物;2. 实地参观殷墟遗址,详细观察遗址的布局、遗迹应用状况;3. 访谈遗址管理人员,了解遗址的保护措施、展示方式以及对外的开放情况;4. 分析调研资料,撰写调研报告。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遗址情况:殷墟遗址分为下西城、上西城和中城三个主要区域。
调研时我们主要关注了中城遗址中的祭殿和王宫遗址。
祭殿遗址保存完整,建筑规模较大,其中内部有玉器、青铜器等大量文物。
王宫遗址虽然部分被毁,但通过挖掘和修复,仍能清晰看出其宏伟规模和布局。
2. 历史文化背景: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殷墟是商朝的都城。
商朝发达的青铜文化是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殷墟的发掘为研究商朝的起源、兴衰、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结构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
3. 遗址保护与利用:殷墟遗址保护工作积极开展,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遗址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维护遗址的原始风貌和文物资源。
遗址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已经修建了遮阳棚、展示厅等设施,并定期进行清理和修缮工作,方便公众观赏。
根据调研,我们认为还有以下问题需要关注:首先,遗址周边的环境保护仍然不够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次,遗址的解说和展示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研究者前来深入了解商朝文明。
四、调研结论殷墟遗址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文化和古代社会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已取得显著成绩,但还需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展示方式创新。
我们期待殷墟遗址能够在继续保护的同时,为更多的人传递商朝文明的瑰宝,展现中华民族的历史辉煌。
殷墟博物馆
![殷墟博物馆](https://img.taocdn.com/s3/m/d391d8cb08a1284ac8504357.png)
殷墟博物馆摘要:通过对殷墟博物馆这一地下、覆土建筑功能、空间、美学意义、设计思路等的分析,更好地理解地下空间,并探讨当下面对历史文化遗产时建筑设计的策略和态度。
关键词:殷墟文化遗产设计态度地下空间材料正文:一、有关殷墟殷墟为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所在地,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且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遗址,其以都城建设、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殷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和辉煌,在中国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地理位置与历史殷墟地处洹河冲击平原上,现在所知的遗址区范围超过20平方千米。
字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举族迁徙,由奄(今山东曲阜)迁殷,建立了这座规模宏大的都城。
此后250余年,商都再也没有迁徙,直到公元前1046年被周武王所灭,这里逐渐沦为废墟。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的科学发掘,这座地下湮没了3000多年的商代都城才重见天日。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殷墟遗址主要包括殷墟王陵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地理坐标为114°18′50″E,36°07′36″N,海拔约80m,遗产地保护区核心面积414 公顷,缓冲区面积为720 公顷。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因而殷都安阳排在中华古都之首。
殷墟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
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经历了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国王273年的统治。
据《竹书纪年》记载“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这里一直是中国商代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安阳殷墟简介
![安阳殷墟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c87d3e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72.png)
安阳殷墟简介殷墟,原称“北蒙” ,后改名为“殷”,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
河南省地图,圆圈位置为安阳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安阳还是甲骨文的最早发现地。
作为这么一座文化古城,早在2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就在此生活。
历代朝代更替,这里也留下了诸多的历史文化古迹。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殷墟了。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遗产地保护区核心面积414 公顷,缓冲区面积为720公顷。
殷墟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
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
宫殿宗庙宫殿宗庙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南岸的小屯村、花园庄一带,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50米,总面积71.5公顷。
是商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场所,也是殷墟最重要的遗址和组成部分,包括宫殿、宗庙等建筑基址80余座。
在宫殿宗庙遗址的西、南两面,有一条人工挖掘而成防御濠沟,将宫殿宗庙环抱其中,起到类似宫城的作用。
宫殿宗庙区还有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墓,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王室成员墓葬,也是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
墓室有殉人16人,出土器物1928件,包括468件青铜器,755件玉器以及564件骨器,另有将近7000枚海贝。
王陵遗址陵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北岸侯家庄与武官村北高地,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11.3公顷。
自1934年以来,在这里累计发现大墓13座,陪葬墓、祭祀坑与车马坑2000余处。
并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是学术界公认的殷商王陵所在地。
殷墟文化
![殷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cd3e87631126edb6e1a101a.png)
殷墟简介:世界文化遗产河南安阳殷墟景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
古称"北蒙",又称"殷虚","殷邑”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商邑",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的255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商灭亡后这里沦为废墟。
殷墟规模巨大,范围广阔。
东起郭家湾,西至北辛庄,南起刘家庄,北至后营,东北至三家庄,长约6公里,宽约5公里,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
殷墟的总体布局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形制的古代都城。
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后冈遗址和众多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
雄伟壮阔的宫殿宗庙建筑基址、等级森严的王陵大墓、星罗棋布的居住遗址、家族墓地,密布其间的手工业作坊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构成了殷墟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现出这座殷商王都的宏大规模和王者气派。
【主要景点】殷墟由三部分组成:一、殷墟王陵遗址(世界“第二个古埃及”)殷墟王陵遗址位于着名的洹水北岸,是商王朝的皇家陵地与祭祀场所、举世闻名的司母戊鼎出土地。
王陵遗址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180亩。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在这里相继发现了13座王陵大亩(包括一座未完成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祭祀坑与车马坑,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被学术界公认为殷商时期的王陵所在,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M1001大墓:M1001大墓在王陵遗址西区东部,大墓内M1001位于王陵遗址西区东部,有4条墓道。
世界遗产——殷墟
![世界遗产——殷墟](https://img.taocdn.com/s3/m/40100e4ee45c3b3567ec8b81.png)
1、殷墟是人类艺术与科技的杰作 2、殷墟文化对华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3、殷墟丰富的文化遗存为已消逝的文化传统 提供了佐证
4、殷墟宫殿宗庙建筑、王陵是中国古代早期 宫殿、陵墓建筑的代表作 5、殷墟为中国早期文字史、古代信仰、社会 制度和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确切的物证
殷墟规模巨大,范围广阔。东起郭家湾,西至北辛庄,南起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洹北商城遗址的年代略晚于郑州早商文化,早于传统 意义上殷墟的晚商文化,因而这处商城很可能是商代中后期的一处都邑遗址。
洹北商城遗址对殷墟申遗的意义 :
洹北商城遗址是考古队员们综合过去历年的考古资料,作深入分析后,应用现代考古 学方法,主动寻找并发现的一处都城遗址。它的发现,首先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雄伟壮阔的
宫殿宗庙建筑基址
、等级森严的
王陵大墓、星罗棋布的居住遗址、家族墓地,密布其间的手工业
作坊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构成了殷墟
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现出这座殷商王都的宏大规模和王者气派。
作为盛极一时的都邑,殷墟 遗址主分布着宫殿遗址、王陵遗 址、洹北商城遗址、手工业作坊、 以及众多的居民点、墓地。历年 出土的文物中,青铜器、玉器、 甲骨卜辞、车马坑久负盛名。透 过文物古迹,我们可以了解商代 的社会组织、社会生产、社会生 活以及文化艺术诸多方面的信息。
殷墟申报范围将洹北商城囊括进来,真正体现了世界遗产大会原真性、完整性、价值性 的要求,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殷墟申遗的砝码。
1.青铜器 3.玉器 5.石器
2.甲骨文 4.骨器 6.陶器
殷墟之旅 结束!
中文名称: 殷墟 英文名称: yinxu 批准时间: 2006年7月13日 遗产标准: I II III IV VI
安阳殷墟博物苑研学意义
![安阳殷墟博物苑研学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941afb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7.png)
安阳殷墟博物苑研学意义1.引言1.1 概述安阳殷墟博物苑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它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古代商朝时期的都城遗址,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安阳殷墟博物苑的研学意义不仅体现在其作为考古遗址的重要性和历史文化的保存,更体现在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与学习体验。
通过学生们亲自参观、探索和体验,可以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商朝文明的沧桑与辉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安阳殷墟博物苑内,学生们可以亲身参观古代商朝的都城遗址,观赏到各种古代建筑和遗存,如皇宫、宫殿、祭祀场所等。
通过观察和学习这些古代建筑物,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商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此外,安阳殷墟博物苑还拥有大量的出土文物和考古遗存。
这些珍贵的文物展览让学生们能够近距离接触商代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等,了解古代商朝人民的生活方式、工艺水平和文化特色。
通过对这些文物的观察和研究,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商朝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文化内涵,增加他们对古代历史的认知。
同时,安阳殷墟博物苑还提供了各种互动体验和教育活动,如考古实地挖掘、仿古手工制作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亲自参与到考古的过程中,感受考古学家的工作方式和困难,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总之,安阳殷墟博物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研学意义。
通过参观和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代文明的辉煌与智慧,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精神,加深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和传承。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简要概述安阳殷墟博物苑的研学意义,引发读者兴趣,并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
其次,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方面进行叙述。
第一方面将介绍安阳殷墟的历史背景,包括殷商的兴衰及安阳殷墟的重要性。
第二方面将重点介绍安阳殷墟博物苑的建设与发展,包括其历史沿革、文物收藏和研究成果等内容。
关于安阳殷墟的介绍
![关于安阳殷墟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9c6da6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f.png)
关于安阳殷墟的介绍
安阳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北。
殷商时代的都城遗址。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商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
殷墟遗迹是殷商王朝遗留下来的一批文字记录遗产。
由宫殿区、王陵区和平民居住区三部分组成。
宫殿区内有多座宫殿建筑基址,分为前殿、正殿、寝殿三部分。
宫殿区西南方有一片规模宏大的王陵区,其中心位置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墓。
王陵区内还有规模巨大的平民居住区,分为东西两区,布局规整,结构合理,是殷商时期城市布局的典型代表。
目前已经发掘的部分有盘庚墓、小屯南地甲骨墓群和妇好墓等。
殷墟遗址现存有宫殿建筑基址20余座,宗庙遗址10余处,王陵遗址5处,贵族墓葬群4处,墓葬300多座。
此外还有大
量的手工业作坊址、铸铜作坊址和制陶作坊址等。
这些遗迹遗物充分反映了殷商时期高度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文明。
—— 1 —1 —。
中国商朝晚期的都城遗址——殷墟
![中国商朝晚期的都城遗址——殷墟](https://img.taocdn.com/s3/m/75e846e2e53a580217fcfe5c.png)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商代后期都城)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的都城遗址,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
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
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国家AAAAA级景区。
1961年,殷墟成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文名称:殷墟外文名称:Yin Xu地理位置:安阳市小屯村景点级别:AAAAA级著名景点:王陵遗址、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保护等级: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地位:被证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都城建造年代:前1319年—前1046年目录1、位置境域2、文物遗迹宫殿宗庙王陵遗址洹北商城3、发掘沿革史影疑云铁云藏龟出土过程4、管理保护5、遗址价值甲骨文青铜器建筑特色史学价值考古学影响6、外界评价国内评价国外评价1、位置境域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地理坐标为114°18′50″E,36°07′36″N,海拔约80m,长宽各约6公里,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遗产地保护区核心面积414 公顷,缓冲区面积为720公顷。
殷墟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
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
2、文物遗迹宫殿宗庙宫殿宗庙遗址位于洹河南岸的小屯村、花园庄一带,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50米,总面积71.5公顷,是商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场所,也是殷墟最重要的遗址和组成部分,包括宫殿、宗庙等建筑基址80余座。
四、殷墟王陵遗址
![四、殷墟王陵遗址](https://img.taocdn.com/s3/m/09b2c9daa58da0116c174998.png)
四、殷墟王陵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是商代后期王陵墓葬群,也是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点区域之一。
殷墟王陵遗址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商代奴隶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而且辉煌地展现了殷商时代青铜器文化的卓越成就,被国际遗产专家誉为世界上第二个古埃及,堪与金字塔王陵相媲美。
1. 殷墟王陵遗址的分布殷墟王陵遗址位于洹河北岸侯家庄西北冈、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
殷墟王陵区包括东、西两区。
自1934年起,这里共发掘13座王陵大墓(包括1座未完成大墓)、2000余座陪葬墓和祭祀坑。
其中,西区有8座大墓,分成4排,一南一北分布,最西为M1500、M1217号,最东为M100 1、M1550号,位于中间东北部的为M1004号,西北部为M1003号,南部为M1002号,居中位置为M1567号;东区有5座大墓,其中4条墓道大墓1座,为M1400号,2条墓道大墓3座,分别为M1443、M1129和50WGKM1号(武官大墓),1条墓道大墓1座,为M260号。
这些大型墓葬均为南北向,墓形呈亞字形、中字形、甲字形等,被学者认定为殷商后期的王陵。
(图三六)殷墟王陵遗址北门殷墟王陵遗址鸟瞰(图三六)在殷墟王陵遗址中,规模最大、墓道最长的是M1217号大墓。
其墓室平面呈亞字形,墓室南北长18.4米,东西宽18.1米,墓口至墓底深15.4米,东、西、南、北四条墓道分别长28.9米、25米、60.4米、41.55米。
殷商考古专家杨锡璋认为,在殷墟王陵墓葬中,只有四条墓道的大墓才符合国王的身份。
他对殷墟王陵西区大墓进行考古分期,提出最早的M1001、M1550、M1400号墓分属殷王武丁、祖庚、祖甲,其次的M1004、M1002、M1500、M1217号墓分属殷王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后期的M1003号墓为殷王帝乙之墓。
至于那座未完成的只有墓室而未筑墓道的“空大墓”,本应为殷王帝辛(殷纣王)而修筑,只是因周武王伐商,帝辛自焚而死,未能如愿埋入。
一、殷墟概述
![一、殷墟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b920bc66137ee06eff91898.png)
一、概述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有文献记载和甲骨文印证、并经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青铜时代世界东方最著名的古都之一。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洹河两岸,地理坐标:东径114。
18´,北纬36。
7´。
海拔高80米左右。
鸟瞰殷都远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布展,西倚太行山余脉,山丘连绵,美若画屏;丘陵分南北两大条带,分支向东齐驱;东接华北平原,沃野坦坪,丽如彩锦。
洹水自西北经殷墟逶迤向东流去,古代属黄河水系。
这连绵起伏,蜿蜒的山水,像巨龙一般,仿佛在护卫着这龙的传人的都城。
(图一)A、殷墟在中国、河南省、安阳市区的地理位置B、烛龙铜灯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收藏的青铜“人面盉”,传河南安阳殷墟出土,通高18.5厘米。
盉盖有龙角人面形;并与盘旋于器体之上的龙身纹饰相连。
器体前有管状直流。
此器形制和纹饰神秘诡异,学者说法不一,一说是盉或卣;另一说是“烛龙灯”。
笔者考证认为,此器上的人面龙角、龙身,恰与《山海经》所记载的上古神话传说中的烛龙神相似。
“烛龙”的神通是:“其瞑乃晦,其视乃明”。
意即闭目为黑夜,睁眼为白昼。
考究此器的型制,并联系烛龙神的“神通”,与“灯”的功能有关,故名为“烛龙铜灯”。
殷墟的发现是19世纪末,随着甲骨文的发现,经过当时清王朝的金石学者王懿荣、刘鹗、罗振玉和王国维等人的认定、考证和传播,确定小屯农民挖掘出龟版和牛肩胛骨上的古字,是商代的占卜文字,罗、王两氏考订小屯一带是商王盘庚迁殷以后的都城所在地,从此,这个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都才又闻名于世。
由于甲骨文的发现与考证,致使这“字骨头”售价昂贵,旧中国殷墟地区盗掘成风,数以万计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文物散失到海内外;直到1928年殷墟正式考古发掘后,此盗掘之风才稍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文物保护的法规,盗掘之风从根本上制止。
1961年殷墟被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阳殷墟介绍
![安阳殷墟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dc51221ccbff121dd36836c.png)
08级地理科学 延芳芳 0801080115
地理位置
殷都区位于中心城区西北部,为市 辖区,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区域, 北距邯郸市70公里,西距长治市约180 公里。
历史文化
殷墟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有确址可考的古都,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重地,已有3300多年的 历史。殷墟出土的遗迹之丰富、保存之完好、 数量之庞大,在中国历史古都中堪称一流。中 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世界最大的青铜器“司 母戊鼎”就发现于此。后冈的仰韶、龙山、小 屯文化的地层叠压,中国第一个女将军妇好墓、 中国古代最早的车马实物和道路遗迹发掘于此。
进驻艺术家的创富机制:为迎接自由设计师时代的到来,艺术特区将完成当代艺术和知 名企业的对接,比如“中国自由设计师”100强、20新锐评奖活动,著名企业设计命题 征集和发布,向著名企业推荐“中国自由设计师”计划。艺术作品的参展、参评、拍卖 机会多多。“《安阳之手》创艺良品专卖店”全国连锁的推广。
演歌台-殷商乐舞大堂
结束
殷都铜雀台迎宾馆
洹北商城1号基址
殷朝考古的最大宫殿建筑“洹北商城1号基址”呈“回”字形,总面积为 1.6万平方米,中间是广阔的庭院,四周是回廊,是中国最早的“四合 院”。该复原建筑将构成洹河景观之一。另增加一部分其他小型仿殷建筑, 利用为五星级园林、度假宾馆。周边连带项目包括“洹上高尔夫俱乐部”等 体育健身项目。 建设内容:项目占地184亩,包括宫殿式大堂、园林客房、总统别墅、国际 会议中心等,建筑总面积20000平米。 园林绿化面积占总面积70%以上。 投资概算12000万元 。
商王牧场植物园
多样化植物观赏和野生动物观赏、嬉戏、喂 养等,野生放养鸡、兔、羊、驴、鹿等食草 及杂食动物,野草不使用化肥,使用动物粪 便进行自然施肥。分别设置“猕猴放养园、 孔雀放养园、家畜放养园、鸵鸟放养园、鹿 园”。总占地2000亩。 野草绿化,遗迹植被展示,动物野生放养, 野生动物及食品销售旅游商场。总面积 20000平米。 投资总额5400万元。
安阳王陵遗址的介绍
![安阳王陵遗址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da810f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d.png)
安阳王陵遗址的介绍安阳王陵遗址即为殷墟王陵遗址,位于安阳市洹河北岸的武官村北地,与小屯村的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与东面的洹北商城遥相呼应,共同组成了闻名中外的殷墟遗址。
现在,随店铺来看看安阳王陵遗址的介绍吧!安阳王陵遗址简介殷墟王陵遗址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近200亩。
从1933年起至今,在这里相继发现了13座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和陶器,举世闻名的司母戊方鼎就发现于这里。
殷墟王陵遗址是殷商王朝的陵地与祭祀场所,被国际专家学者誉为世界“第二个古埃及”,开创了中国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被学术界公认为殷商时期的王陵所在。
它的发现,确证了殷墟商代都城的历史地位,直接推动了中国奴隶制社会的研究,成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殷墟王陵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共同组成了殷墟遗址。
建有M260大墓揭示展示和保护房工程、12座王陵大墓的植被标示以及480余座祭祀坑、兽祭坑展示工程等。
殷墟王陵遗址已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集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大型遗址公园。
安阳王陵遗址文化价值安阳殷墟遗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
以宫殿宗庙建筑和王陵大墓为代表的商代建筑,树立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和皇家墓葬的典范。
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甲骨上,发现了目前中国文字体系最早的证据,至今仍为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
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和以人祭、人殉、车马殉葬、兽祭等为代表的殷墟丧葬习俗,为商代晚期文化传统提供了独特的证据。
1928年开始的殷墟考古发掘,是中国国家学术机构第一次全面负责、中国学者独立主持的考古发掘,培养了一批批的考古学者,殷墟也成为中国考古学的摇篮。
殷墟遗址公园导游词(六篇)
![殷墟遗址公园导游词(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13b3d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9.png)
殷墟遗址公园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欢迎各位来到河南参观游览。
我是本次行程的导游____,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____师傅。
在未来的两天里,将由我和____师傅一起为大家服务。
希望各位可以把安全交给____师傅,把放心交给我。
我们会一起努力把开心带给你。
在此预祝各位可以在河南吃的顺心,住的舒心,玩得开心。
殷墟是商朝后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
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被和村西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公元前____年,商朝第____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从"奄"迁到"殷",共经历8代12王,共____年。
这里成为商代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到公元前____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由于黄河每年都要涨水,黄河水逆洹水而西,使洹水沿岸变成一片水乡泽固。
水退后,沉积一层厚厚的泥沙,年久日长,殷墟也在底下世层沉睡____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又被人们发现。
____年经____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苑"。
从此,殷墟也以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闻名天下首先就是甲骨文。
我们先来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就是仿照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建造的。
殷墟遗址公园导游词(二)甲骨文是____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
当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
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
后来村里的剃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出血。
他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发现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这便是一种中药,叫作龙骨。
于是开始大量地卖到药店。
由于当时药店大多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
所以许多农民只好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最精短讲解词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最精短讲解词](https://img.taocdn.com/s3/m/4e4d7991b9d528ea81c77919.png)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最精短讲解词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欢迎您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安阳殷墟参观游览。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距今3300多年。
早在公元前1300多年,商代第20位帝王盘庚,为了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将都城由山东曲阜迁到安阳小屯,历经8代12王,255年。
史称盘根迁都。
直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里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甲骨文发现地石碑】在前方的石碑上您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几个大字:甲骨文发现地。
它之所以伫立在这里,是告诉我们:甲骨文便是出土于今天的洹河之滨----安阳殷墟。
【大门】作为甲骨文的故乡,首先映入您眼帘的是殷墟景区的标志性建筑物---大门。
这扇大门是由中国科学院、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根据甲骨文的“門”字设计的。
是我国门的鼻祖。
门柱上的黑色纹饰是根据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雕刻而成。
大门两侧的金黄色浮雕,是根据1976年妇好墓中出土的龙型玉玦放大仿制而成,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早期“龙”的形象。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历史,来感受一下三千多年前的上古文化。
【司母戊鼎】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世界青铜器之冠——司母戊方鼎”。
它是按照1:2放大的地标性建筑。
司母戊鼎原件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875公斤,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鼎。
鼎,最初的作用是一种烹煮器具,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到“青铜器时代”,鼎逐渐演变成地位、王权的象征。
相传,大禹在统一天下时,把天下分为九州,每州用一个鼎来代表,拥有九鼎,以表示统一天下九州方国的领土。
我们常说的一些成语,如“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等,这些含有“鼎”字的成语,一般都跟权利有关系。
【仿殷大殿外观】大家往远处看,这就是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内一座较重要的建筑---乙二十仿殷大殿。
这座建筑,面积阔大,是商朝的国王议事的朝堂。
《周礼。
考工记》中曾用这样八个字来形容商人的建筑风格:“茅茨(ci)土阶、四阿(e)重屋”。
殷墟资料
![殷墟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12b130259eef8c75fbfb363.png)
殷墟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
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
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国家AAAAA级景区。
200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著名景点历史地位:被证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都城所属城市:河南省安阳市建造年代:前1319年-前1046年景点级别:AAAAA级位置境域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地理坐标为114°18′50″E,36°07′36″N,海拔约80m,长宽各约6公里,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遗产地保护区核心面积414 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缓冲区面积为720公顷。
殷墟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
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
文物遗迹宫殿宗庙宫殿宗庙遗址位于洹河南岸的小屯村、花园庄一带,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650米,总面积71.5公顷,是商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场所,也是殷墟最重要的遗址和组成部分,包括宫殿、宗庙等建筑基址80余座。
在宫殿宗庙遗址的西、南两面,有一条人工挖掘而成防御濠(hao))沟,将宫殿宗庙环抱其中,起到类似宫城的作用。
宫殿宗庙区还有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墓,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王室成员墓葬,也是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
关于殷墟——精选推荐
![关于殷墟——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1ab3547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0.png)
殷纣身死,国都为墟。
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
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
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殷墟主要分为王陵区和宗庙祭祀区。
一、王陵区殷墟王陵遗址与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对,是商王的陵地和祭祀场所,也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完整的王陵墓葬群,面积达11.3公顷。
王陵遗址共发现有12座王陵大墓和2500多座祭祀坑。
王陵大墓多为“亚”、“中”“甲”字形大墓,这些大墓墓室宏大,形制壮阔。
面积最大者达1,803平方米,深达15米。
墓内椁室、棺木极尽奢华,随葬器物精美,殉人众多,显示出墓主人非凡的尊贵和威严。
殷墟王陵的埋葬制度、分布格局、随葬方式、祭祀礼仪等,集中反映了商代晚期的社会组织、阶级状况、等级制度、亲属关系,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王陵建设的最高水平,并为以后中国历代王朝所效仿,逐渐形成中国独具特色的陵寝制度。
殷墟王陵遗址位于洹河北岸侯家庄西北冈与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是殷墟遗址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1934年起,这里共发掘12座王陵大墓(包括1座未完成大墓)、2,000余座陪葬墓和祭祀坑。
其中,西区有8座4条墓道大墓,8座大墓分成4排,一南一北分列,最西为M1500、M1217,最东为M1001、M1550,位于中间东北部的为M1004,西北部为M1003、南部为M1002、居中位置为M1567;东区有5座大墓,其中4条墓道大墓1座,为M1400,2条墓道大墓3座,分别为M1443、M1129和50WGKM1(武官大墓),1条墓道大墓1座,为M260。
这些大型墓葬均为南北向,墓形呈“亚”字形、“中”字形、“甲”字形等,被学者认定为殷商后期的王陵。
在王陵遗址的东区和西区,还分布着2,000余座小墓葬,其中东区已发掘1,383座,西区发掘104座。
这些墓葬除少数为陪葬墓外,大多是祭祀坑,是商王祭祀先祖的遗迹。
这些祭祀坑呈长方形、方形等,集中而又有规律地成组排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殷墟王陵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是商代后期王陵墓葬群,也是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点区域之一。
殷墟王陵遗址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商代奴隶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而且辉煌地展现了殷商时代青铜器文化的卓越成就,被国际遗产专家誉为世界上第二个古埃及,堪与金字塔王陵相媲美。
1. 殷墟王陵遗址的分布殷墟王陵遗址位于洹河北岸侯家庄西北冈、武官村北地的高地上,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
殷墟王陵区包括东、西两区。
自1934年起,这里共发掘13座王陵大墓(包括1座未完成大墓)、2000余座陪葬墓和祭祀坑。
其中,西区有8座大墓,分成4排,一南一北分布,最西为M1500、M1217号,最东为M100 1、M1550号,位于中间东北部的为M1004号,西北部为M1003号,南部为M1002号,居中位置为M1567号;东区有5座大墓,其中4条墓道大墓1座,为M1400号,2条墓道大墓3座,分别为M1443、M1129和50WGKM1号(武官大墓),1条墓道大墓1座,为M260号。
这些大型墓葬均为南北向,墓形呈亞字形、中字形、甲字形等,被学者认定为殷商后期的王陵。
(图三六)殷墟王陵遗址北门殷墟王陵遗址鸟瞰(图三六)在殷墟王陵遗址中,规模最大、墓道最长的是M1217号大墓。
其墓室平面呈亞字形,墓室南北长18.4米,东西宽18.1米,墓口至墓底深15.4米,东、西、南、北四条墓道分别长28.9米、25米、60.4米、41.55米。
殷商考古专家杨锡璋认为,在殷墟王陵墓葬中,只有四条墓道的大墓才符合国王的身份。
他对殷墟王陵西区大墓进行考古分期,提出最早的M1001、M1550、M1400号墓分属殷王武丁、祖庚、祖甲,其次的M1004、M1002、M1500、M1217号墓分属殷王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后期的M1003号墓为殷王帝乙之墓。
至于那座未完成的只有墓室而未筑墓道的“空大墓”,本应为殷王帝辛(殷纣王)而修筑,只是因周武王伐商,帝辛自焚而死,未能如愿埋入。
这座“空大墓”也成了失落千古的殷陵掌故。
在王陵遗址的东区和西区,还分布着2000余座小墓葬,其中东区已发掘1383座,西区发掘104座。
这些墓葬除少数为陪葬外,大多是祭祀坑,是商王祭祀祖先的遗迹。
这些祭祀坑呈长方形、方形等,集中而又有规律地成组排列。
安阳市为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于2001年新征地11.2公顷,对殷墟王陵遗址墓室和祭祀坑遗迹采用地下封存、地上标识的展示方法,先后完成了M260号大墓复原展示和保护房工程、12座王陵大墓以植侧柏标识,480余座祭祀坑、兽祭坑展示工程、殷陵馆改造、文物陈列展示、遗址绿化和道路建设等工程。
有效地解决了殷墟王陵遗址的保护与展示问题,改善了殷墟王陵内部的环境。
游客登上王陵区新建的瞭望台,即可看到殷墟王陵所展示的诸多大墓和祭祀遗迹景观。
殷墟王陵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程,经过五年的施工,现已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集文物保护、学术考察、宣传教育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文博单位。
2. 亞字形墓室的象征殷代国王构筑的大墓亞字形椁室,形制比较复杂,比营建一般方形、中字形、甲字形陵墓困难,而且又费工料。
后人对此多有揣测。
国内有学者认为,构筑这种亞字形墓室并非为了美观,而是自有一定的涵义,应该是当时丧礼的一种,象征着贵族社会的礼制建筑。
也就是说,这种亞字形墓室可能是古代宗庙明堂建筑的象征,表现了后者最具代表性的亞字形特征。
殷代的王公贵族死后,地上的亞字形建筑是他们的灵魂寄托所,而地下的亞字形椁室则是他们的尸体埋葬处。
英国也有学者认为,这种亞字形墓室具有某种特殊的含义,反映了殷人的宇宙观。
亞字形是殷人心目中的土地之形,当时按亞字形来划分土地、上界、下界,亞字形所代表的土地可分成中央和四方五部分。
这一形式也是中庭连四厢的布局,人站立于四个方向的中央,最易取得和谐之感;而死者安睡在亞字形椁室的中央,灵魂可直接享受四方供品。
“亞”字形墓有M1001号、M1002号、M1003号、M1004号、M1400号等8个,其中M1001号武丁墓是殷墟比较典型的一座大墓,从中可以窥见殷代王陵的基本形制和埋葬情况。
(图三七)ABCA、殷墟王陵遗址M1001号“亞”字形大墓的平面图及墓内出土木器彩绘遗迹(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提供)B、殷墟王陵遗址M1002号“亞”字形大墓的形制。
这是1937年考古发掘情形。
C、殷墟王陵遗址M1005号大墓祭祀坑出土的中柱旋龙盂。
(图三七)武丁大墓的墓室平面呈亞字形,有东西耳室。
墓室口大底小,自口至底深10.5米,墓室上口南北长18.9米、东西(连耳室)长21.3米。
四条墓道成坡状,其东、西、南、北墓道分别长14.30米、11米、30.7米、1 9.5米。
东、西、北三条墓道与墓室相接处高出墓底5.50米,南墓道高出墓底2.30米。
墓底有9个小坑,长约1.10米,深约1.2米。
墓底铺木板,似为柏木,长2—4米,宽0.20—0.40米,共92块,其中正室63块,东耳室17块,西耳室12块。
大墓的椁室四壁由木板筑成,自底至顶高约3米,都已腐烂。
由残留的木板痕迹推知,木板涂红色,雕刻花纹,镶野猪牙。
椁室中间有木棺。
在北、东二层台上有木雕器的遗痕,有的似盘皿类木器,有的似抬物之抬盘,有的似木椁顶板。
大多数木器上涂红色,其纹饰有饕餮纹、夔龙纹、虎纹及云雷纹等。
武丁大墓曾被多次盗掘,随葬品几无所存,只有盗坑扰土中有一些玉、石、骨、牙、白陶及金叶等残品,其制作极精致。
另外,在墓内殉葬人身旁及陪葬坑中尚残留少量铜礼器等物。
武丁墓内及墓室外殉葬的人数,在西北冈诸大墓中是较多的。
其墓底四周共埋8人(手执铜戈)7犬,正中埋1人(手持石戈)1犬,显然是武丁的警卫人员和警犬。
在木椁外侧西南角填土中埋有1人。
木椁顶周围埋有11人,其中6人在西北角(5人有棺,1人无棺),另5人在东耳室(1人有棺,4人无棺),葬式分仰身和俯身,有的身上有绿松石等佩饰,有的身旁有铜戈等兵器,这些人骨架都与木抬架等在一起,可能是管理仪仗等物的侍从。
另外,在西、北两墓道内各埋1殉人和被打碎的铜觚、爵、鼎等礼器。
在四条墓道及东耳室共埋人牲1 34个个体,其中无头躯体骨架61个个体,头骨73个个体。
在墓室东侧,有37个埋人和动物的坑,其中埋人的坑22个共68个人,埋马的坑7个,马坑中的马骨上有华丽的辔头、铜泡及绿松石等饰物。
这些人大概是武丁生前田猎燕乐的侍从。
和武丁大墓一样,殷墟王陵遗址中其他陵墓的形状也是上大下小、四周呈斜坡形。
人们形象地把这种大墓比喻为钻入地下的金字塔。
来殷墟观光的游客,在M260号大墓保护房内,即可看见这种颇像倒置的金字塔墓室;而由保护房向西,登上瞭望台,就可看到植被标识的所有大墓的上口。
3. 杀祭殉葬的见证在商代奴隶制社会中,杀殉制度十分盛行,人牲和人殉是当时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所谓人牲,就是在祭祀时把人像牛羊猪等牲畜一样供奉给祖先和神灵,被杀的人为战俘和奴隶;所谓人殉,则是为侍奉死后的王公贵族等权势者而殉葬的人,其中有陪臣、妻妾、侍卫和亲信,也有用作仆役的奴隶。
在商代甲骨卜辞中,常有杀人祭祀的记载,最多的一次杀祭用了300人。
商王和贵族奴隶主在祭祀祖先、祈祷神灵、建筑宫室、求年问雨时,都要使用人牲祭祀,其遗迹见于墓葬内外和建筑基址附近。
商王、贵族及奴隶主的墓葬中,一般都有殉葬人。
殷墟王陵遗址共发掘殷代祭祀坑、陪葬墓1487座。
祭祀坑内的埋葬,可分为人坑、动物坑、器物坑三类。
人坑内葬有数千具祭祀人牲的遗骸,这些人牲大部分被砍杀,多为青壮年,还有女性和未成年的儿童,每坑8—10人不等。
仅1976年发掘清理的191座祭祀坑,就发现祭祀人牲1178人。
在动物坑内,或单埋动物,或与人共埋。
西北冈东区就是商代王室用于祭祀祖先的一个公共祭祀场所。
(图三八)ABA、殷墟王陵遗址祭祀坑展览馆全景B、殷墟王陵遗址M87号祭祀坑的奴隶遗骨(图三八)到商代后期,随着奴隶制社会的发展,一部分青壮年俘虏被用作生产奴隶,人牲数量减少了。
据殷墟卜辞统计,商王祭祀共用人牲14000多人,其中又以武丁一代用人祭祀次数最多,数量也最大,共用人牲9000多人。
但在武丁以后,人牲逐渐减少,到帝乙、帝辛时只用100多人。
这种人牲数量的变化,也与殷墟考古发掘相符。
殷墟前期的大墓内有大量的人头及无头躯体,后期则数量极少;前期个别中型墓中也有人牲,后期已不见有。
类似的变化也见于1976年西北冈东区发掘的191个祭祀坑中,较早的南北向坑用人牲近千,而较晚的东西向坑仅百人左右。
4. 黄泉下的奢华殷墟王陵虽历经盗掘,大墓无一幸免,但仍遗留下来许多制作精美的随葬器物。
凭借这些考古发掘的资料,我们可以窥见殷王在“黄泉”下的奢华生活。
殷代国王的大墓,不仅墓室的面积大,而且墓室很深,一般在地面以下10—13米,墓底几乎接近地下水面。
这种排场可能与古代“黄泉”之说的宗教意识有关。
古人视死如生。
因此,殷墟王陵内的随葬器物也基本模仿殷王生前的生活景象放置有序:头饰或佩饰一般在棺内,礼器或生活用品一般放在椁室,兵器、生产工具、乐器等放于棺椁之外,仪仗和车马一般放置在墓道。
殷墟王陵内发掘的随葬器物中,有很多生活用具。
如M1400号墓室放置的牛鼎、鹿鼎,为炊煮器;大墓的南墓道发现的铜斝、铜尊,用于宴飨;东墓道发现的铜盂、壶、盘、勺、陶搓等,用于盥洗;另有铜人面具,是生活居室的壁挂装饰品。
(图三九)ABCDEA、殷墟王陵遗址M1004号大墓 1937年考古发掘出土铜鹿鼎、牛鼎的情形。
B、牛方鼎青铜礼器,通高73.2厘米,口长64.4厘米、宽45.6厘米。
1935年殷墟王陵区1004号大墓出土。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并提供照片。
牛头纹左右两侧为凤纹,此纹饰具有古典对称美。
此纹饰反映了殷代先民喜牛的勤劳和爱凤神通的俗尚。
C、鹿方鼎青铜礼器,通高60.8厘米,口长51厘米、宽38厘米。
1935年殷墟王陵区1004号大墓出土。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并提供照片。
鼎内有铭文“鹿”字,鼎外正中饰鹿头纹,栩栩如生。
D、人面具通高25.4厘米。
1935年殷墟王陵区1400号大墓出土。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收藏。
殷人喜好美术,此“人面具”是殷王先前在王宫作为艺术品,欣赏的壁挂。
由此可窥见其奢华生活和审美情趣。
E、饕餮纹胄(图三九)在殷墟王陵大墓中发现的礼器,主要有M1022号方彝、提梁卣,M1550号铜爵、铜觚,M1400号铜觯、铜尊,M1005号铜壶,M1002号铜角,M1885鸮尊,武官大墓青铜鼎、青铜甗、青铜提梁卣等。
兵器也是殷墟王陵主要的随葬器物,种类有戈、矛、大刀、箭镞、盾和头盔等,头盔仅见于王陵区大墓内。
有的大墓中,戈压在盔、矛之上,分三排放置。
M1004号大墓出土731根矛、141顶胄(头盔),盔中部有脊棱,顶中部竖立一个小圆管,盔的横断面呈卵形,外表铸有瑰丽的纹饰,主要纹饰可分牛、羊角等兽面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