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人物形象导学案2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悟诗歌情感,初步领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3.了解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浏览并划出重点。

(1)《观沧海》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当年的夏五月诗人率军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九月大获全胜。

班师途中经过碣石山,诗人登高望海,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名篇。

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大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在弹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以令诸侯,前后削平吕布等割据权势。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一致了中国北方。

到了东汉献帝时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魏国,追尊为武帝。

享年六十六岁。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创作背景: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本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1)《次北固山下》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字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史学家。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来往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遭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特别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誉。

(1)《天净沙·秋思》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不断未能得志。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及答案解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及答案解析

3《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学案(课时1)【学习目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把握感情。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自主学习】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①瓦菲( ) ②典押( ) ③火钵( ) ④天伦( )⑤忸怩( ) ⑥冰屑( ) ⑦炖肉( ) ⑧团箕( )⑨凌侮( ) ⑩咒语( ) ⑪保姆( ) ⑫檐头( )⑬油漆( ) ⑭荆棘( ) ⑮扯破( ) ⑯掐死( ) ⑰衬衣( ) ⑱抚摸( ) ⑲两臂( ) ⑳雕花( ) ○21酱碗( ) ○22大堰河( ) ○23童养媳( ) (2)多音字①炮⎩⎨⎧ ②菲⎩⎨⎧ ③臂⎩⎨⎧胳臂④埋⎩⎨⎧⑤泥⎩⎨⎧⑥泊⎩⎨⎧血泊⑦苔⎩⎨⎧二、词语辨用(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在括号中打上“√”或“×”,并说明理由)1. 昨天是元旦假日的第二天,广场上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我们高中的几个老同学也出来散心,享受天伦叙乐。

( )2.平时一贯豪爽的小李突然变得忸怩不安,涨红着脸半天不好意思开口。

( )3. 西子湖畔的碧桃花色娇美艳丽,有“桃花中的皇后”的美称。

( )4. 谈起这次获奖,孙淳说要感谢家乡的养育之恩:“是山东济南的这方水土把我养大,我从事表演所取得的成绩,是和家乡的这块土地分不开的。

”( ) 三、识记文学常识艾青(1910—1996), 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1932年加入“左联”(“左联”的全称是 ),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第一次使用了 这个笔名,并且一跃成为中国诗坛上的明星。

主要代表作有《北风》《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手推车》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四、文本助读1、漫天雪舞,狱中抒情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

据说艾青出生后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

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中抚养。

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

2《周总理你在哪里》(导学案)(教师版)

2《周总理你在哪里》(导学案)(教师版)

《周总理,你在哪里》导学案1.反复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节奏,能表达出诗中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品味本文巧妙的构思。

3.了解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领会广大人民对周总理深切的怀念之情。

2课时1.有一个人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两弹元勋钱学森说:“许多党外人士说,我们是认识周恩来才认识共产党的,相信周恩来才相信共产党的。

”➢原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如果没有周恩来,世界就会烧成灰烬。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沙尔德说“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中国人民说:“总理英灵,民族之魂。

留芳千古,与世长存。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的人民想念你……”2.看视频,了解周恩来生平。

读,读标题从词的标题,你能读出哪些信息?【答案】“周总理”交代写作对象,“你在哪里”是对总理深情呼唤,题目表达对总理的思念之情,奠定感情基调。

【解析】题目一般交代表明时间、地点、背景、环境、诗歌体裁、写作对象、主要内容,暗示写作手法,表明诗歌类别,表明情感。

读,读注释。

1.记住作者。

▲检测柯岩,原名,当代著名家,女。

【答案】冯恺作诗人【解析】易错字:恺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举国上下悲痛万分,人们臂上戴黑纱,胸前戴白花,拿着花圈悼念自己的总理,到4月5日,悼念达到高潮。

“四人帮”对人民的悼念活动横加干涉,野蛮镇压。

在党中央粉碎“四人帮”之后的1977年1月,正是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广泛开展对周总理的悼念活动,尽情表达对敬爱的周总理深情怀念的感情。

诗人柯岩同志怀着这种强烈而美好的感情,写下了这首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3.听范读,正音正字。

▲检测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沉甸.甸(diàn)辛勤柯.岩(kē)哄鸣B.伐.木(fá)冓火森.林(shēn)谷穗C.辽阔.(kuò)征途足迹.(jì)松涛D.宿.营(shù)汗滴海防.(fánɡ)呼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现代诗二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现代诗二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现代诗二首》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现代诗歌的风格特点,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蕴。

2. 掌握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对文学艺术的审美情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课前准备:1. 通读两篇现代诗歌《秋水》和《星空》,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和一般的文学风格。

2. 准备相关的互动活动和讨论问题。

3. 整理好学生们的课前功课,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课堂导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秋水》和《星空》的诗歌原文,让学生先默读一遍,然后进行开放式讨论:1. 你们对现代诗歌有什么认识?觉得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有什么不同之处?2. 现代诗歌在表现主题、运用语言等方面有哪些特点?3. 你们对这两首诗歌的标题有什么联想和感受?二、诗歌阅读(20分钟)1. 分组阅读《秋水》和《星空》,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和意蕴?- 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或意象?这对表达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2. 各组就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分享,学生们之间互相交流,老师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诗歌的内涵。

三、情感体验(15分钟)1. 让学生选取诗中的一句最能触动自己的部分,进行朗读和解读,分享诗歌给自己带来的情感。

2. 要求学生写下对诗歌的个人感悟和评论,可以是对作者的理解、与生活的联系等。

四、互动讨论(20分钟)1.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展开互动讨论:- 你们觉得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有趣之处?- 现代诗歌为什么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你们认为诗歌对人们的生活有何启示?五、总结反思(10分钟)1. 老师对今天的课程进行总结,概括每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学生们可以就今天的讨论和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思考自己在互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课后作业:1. 整理课堂笔记,对《秋水》和《星空》的主题、语言和表现形式进行详细分析和思考。

2. 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可结合诗歌中的某一部分进行赏析。

诗歌人物形象导学案定稿

诗歌人物形象导学案定稿
小 园
黎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4分)
2、阅读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颈联和尾联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请分析李凝是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即墨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
课题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编号:25
编写:魏孝磊
审核:高二语文组
时间:2016-11-22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理解、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3、规范诗歌形象类答题术语及思路
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课前预习案】
【知识链接】
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高考试题中对这三类形象的鉴赏都出现过。
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中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
2.鉴赏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生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生版)

4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

2.积累诗歌常识。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4.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象美与意境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重点:积累诗歌常识,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审美意象与思想情感。

难点:以审美的态度欣赏诗歌,品味语言诗歌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法指导:1.写景抒情一类的诗歌,重点不在于字词训诂上,而在于感受诗歌的内在魅力,品味作者所营造的审美意象。

因此,不妨将诗歌多读几遍,在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力还原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如此更有利于对诗歌的理解。

2.掌握一些常见的意象,如“子规”等。

【课中导读】第二课时《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学习《次北固山下》一、朗读感知1.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2.本诗体裁是什么?指出本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首诗押什么韵?韵脚是什么?3.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口译)二、解读欣赏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诗歌用“客路”开头,有什么含义在里面吗?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4.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5.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6.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合作探究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句直接抒情?哪句属于写景?你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写了怎样的景象,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说说理由。

3.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交流点拨】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这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吗? “海日”两句就可以使我们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会突破一切阻力出现在我们眼前。

诗歌鉴赏导学案-2-炼字式

诗歌鉴赏导学案-2-炼字式

主备人:温长军审核:于春霞谭世珺时间:2010年11月12日一、学习目标:掌握炼字型(分析“诗眼”型)诗歌的基本思路和一般答题模式。

二、重难点:解读举例作品,掌握答题规律,有效组织答案,做到准确答题。

突破策略:主要通过方法归纳——尝试高考——强化训练的方式进行突破。

教学方法:练习、讨论、归纳课型模式:分析高考题型——归纳解题方法——变式练习巩固三、预习内容1.你认为下面两首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巧妙?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驾《晴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2.请替诗人分别选两个字填在空白处。

春日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A)春泪,无力蔷薇(B)晓枝。

A:盈、化、惜、酝、没、溢、迎、含、悔、怜、滴、拾、隐B:依、绝、垂、扶、抚、浮、醉、念、恋、倚、红、卧、缀四、课前检测:提问诗歌鉴赏一般思路。

五、导入新课五代著名诗僧齐己一次在下了一夜大雪的早上,发现有几枝梅花已经开了,觉得开得很早,为了突出一个“早”字,便写了一首《早梅》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其中有两句是:他对“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这两句诗很满意,便高兴地拿着这首诗去请教诗友郑谷。

郑谷看了几遍后,建议将其中一个字改一下,这样更合诗意。

齐己听了,认为改得很好,欣然接受,并向郑谷拜谢,后人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师”。

你知道这个字是什么?对,数枝梅花开已经相当繁盛了,不足以说明“早”,把“数枝”改为“一枝”更贴切。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

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

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

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激动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炼得好的,便成了诗眼,甚至句以字名、诗以句名,千古流传。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诗句?如果考试出现对这些“字”的考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番——六、知识梳理㈠“诗眼”概念过渡:“诗眼”是种比喻的说法,是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因此在熟练使用“诗眼”去鉴赏古诗方面有一定的难度。

”鉴赏诗歌人物、事物形象“导学案

”鉴赏诗歌人物、事物形象“导学案

古诗词鉴赏复习——人物形象与事物形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梳理并了解近三年全国卷古诗词鉴赏解答题对人物、事物形象的考查情况。

2.积累鉴赏人物、事物形象的必备知识,掌握相关鉴赏方法。

3.通过当堂练习,巩固复习成果,提升解题能力。

二、考情微观三、方法指津——“三、必备知识梳理、积累(一)鉴赏人物形象1.人物形象的分类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2.鉴赏人物形象的抓手(1)抓正面描写从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行动(动作)、心理、神态、理想、人生态度等角度入手分析,抓住反映感情的词语,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

(2)抓侧面描写注意他人、他物,比如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所起的烘托作用,或从次要人物的角度,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

(3)看标题、注释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

如《最爱东山晴后雪》,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摩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

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

如《劳停驿》是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时所作。

劳停驿,驿站名。

据此可以揣摩出,诗中塑造的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人物形象。

(4)抓作者和时代特征熟悉的作者,可借助生平境遇、写作背景进行分析;不熟悉的作者,可依据其生活的大环境判断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特征(2)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诗歌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应先分点说明,再概括;或先概括,再分点说明(3)概括形象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此步骤有时也可省略(二)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就是古诗词中被人格化,寄托着诗人的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的事物。

1.鉴赏事物形象的抓手(1)抓住与物象有关的句子,概括其特点。

(2)抓住议论、抒情的词语或句子,分析寄寓其中的情感和理想,挖掘事物和人的连接点。

(3)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分析其象征意义。

2.答题步骤(1)概括物象的特点(2)找到“物”与“人”的切合点,分析运用的手法(3)知人论世剖析所寄托的情感、理想。

专题02 抒情主人公形象(学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宝鉴

专题02  抒情主人公形象(学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宝鉴
登幽州台歌⑴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⑵,后不见来二.
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三.
⑵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⑶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⑷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课前高考精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唐多令
(南宋)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词中描绘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
【对策】
【课堂知识点拨】
一.
当然,并不是每首诗词曲都有此形象,直抒胸臆的那些诗词曲,其抒情主人公往往就是作者本身,因情感太过厚重、便直接抒发了。抒情主人公因创作风格、思想经历、生活环境等的不同而不同。从抒情的内容看,大致可分为:思念丈夫的思妇、流落他乡的游子、已是暮年的忠臣、亡国落寞的君主、杀敌报国的士兵、怀才不遇的志士、厌世疾俗的隐士等等。
五.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导学案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导学案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导学案编写:王智斌审核:樊洁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自读资料,能说出考纲中人物形象考察内容。

2、通过分析例1——例3中的诗词,会用自己的话说出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3、通过自我学习、合作探究,会概括出“人物形象类”考题的答题步骤。

学习重点品味诗句,学会概括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归纳总结此类考题的答题步骤,稳步提分。

知识链接1、在诗歌鉴赏中,“形象”常包括:形象,形象,形象。

2、读下列诗句,试说出诗中的人物形象特点: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自主学习1、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①.诗中的渔翁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出场的?②.“孤舟”、“独钓”体现了渔翁怎样的特点?③.你觉得诗中的渔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鑑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置野藤中。

①.读过这首诗后,你觉得诗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②.你是从哪些词句发现概括的?试将它们写出来。

③.与同学交流、修改后的人物形象概括如下:合作探究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是不是诗人形象?为什么?试从自己读过的诗句中选择诗句来分析,并在组内交流。

我认为:诗句:分析:当堂检测(2选1)1、《与名师对话》板块一第1、5题。

(A组)2、感受高考(B组)(2013·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

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答:小结反思1、高考中人物形象类诗歌考察常见提问方式:①②③2、答题步骤: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优秀导学案(2)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优秀导学案(2)及答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了解琵琶女的的凉身世和诗人贬职失意的苦闷心情,琵琶女的飘零身世和诗人宦途潦倒,沟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诉了封建社会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

2、赏析这首诗的音乐美、意境美。

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进一步提高欣赏能力和朗读背诵能力。

【重点难点】1、第二段,以体会琵琶的音乐美为主。

2、创设联想和想象,探究诗歌意境。

3、学习描摹音乐意境。

【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学习过程】1.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2.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悲凉身世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的形象。

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形象。

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3—5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

“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七年级古代诗歌导学案

七年级古代诗歌导学案

七年级古代诗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掌握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能够欣赏和品味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古代诗歌。

二、学习重点1、理解古代诗歌中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析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语言、结构、韵律等。

三、学习难点1、体会古代诗歌中含蓄、隐晦的情感表达。

2、对古代诗歌中用典、象征等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赏析法:对诗歌的语言、意象、手法等进行分析和欣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比较法:将不同诗人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五、知识链接(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根据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二)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1、月亮: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2、杨柳:常表达离别之情。

3、鸿雁:常寄托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4、杜鹃:常象征凄凉、哀伤。

5、梧桐:常象征凄凉悲伤。

6、菊花:常象征高洁、隐逸、脱俗。

(三)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手法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2、描写手法:白描、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用典等。

六、诗歌赏析示例《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从意象上来看,诗中的“明月”是一个常见的思乡意象。

月光洒在床前,诗人恍惚中以为是地上的霜,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从表达手法上看,诗人通过动作描写“举头”“低头”,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以简洁朴素的语言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再来看一首词,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宿建德江导学案

宿建德江导学案

宿建德江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宿建德江”的背景和含义。

2、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意象和主题,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背景介绍:通过PPT展示,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科举制度、士人生活以及建德江的历史地位。

2、诗词解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情感。

3、朗读指导: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跟读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4、主题探讨: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展示,让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宿建德江”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主题,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2、小组展示:组织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促进互相学习。

3、作业反馈: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教师自我反思: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通过本次“宿建德江导学案”的教学,学生们对诗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提高了朗读和背诵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背景介绍、诗词解析、朗读指导、主题探讨和拓展阅读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词。

我也注意到教学难点在于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主题,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启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学习状态,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诗意,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2、学会欣赏诗歌,通过反复诵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诗词《汉江临眺》《山居秋暝》导学案二

诗词《汉江临眺》《山居秋暝》导学案二

古诗词赏析课型:新课;主备人:尹俊审核:________ 自学案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理解诗作主旨,品味诗作意境。

3、品味文化之美,含蓄之美。

【重点难点】体悟诗歌的意境和语言,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悟、鉴赏能力【学案内容】汉江临眺【唐】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查阅资料简要介绍本诗作者2.解释下列各词三湘:漓湘、蒸湘、潇湘,四条江水交汇的地方,在湖南境内九派:在汉阳附近汇入长江的各条河流动:震动风日:风光,风景山翁:晋人山简,曾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饮酒,每饮必醉。

4.赏析“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尾联:山翁,即山简。

《晋书·山简传》说他曾镇守襄阳。

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

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此处不但运用典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5.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融情于景,描写在古城襄阳观赏汉江风光,赞叹汉江气势雄伟,风光秀丽。

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6.背诵并默写此首诗。

情景创设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

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人称“诗佛”。

自主探究译文: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交流展示首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浩渺水势,作为画幅的背景;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诗歌导学案2

诗歌导学案2

即墨市市北中学导学案学科:语文级部: 高三编写:吴迪审核:高三语文组 2012.12.23编号38课前预习案一.读懂诗歌1、第一步,读懂内容: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解。

看题目:定诗歌类型、定题材。

分类标准:①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②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代诗);③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④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持、咏史诗、闺怨诗、赠别诗等;⑤词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看作者:定诗风、明情感。

看诗句:意象选择、情感表达、字词锤炼、画面描述。

看注解:背景材料、特殊提醒。

2、第二步,划定类型:题材、形象、情感、风格、手法。

题材:咏怀诗、咏物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赠别诗、边塞诗、闺怨诗。

形象:洒脱豪放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

情感:忧国伤时、人生感怀、思乡怀人、羁旅行役、长亭送别、怀古伤今、寄情山水、田园逸趣。

风格:语言风格,平淡、工丽、直率、含蓄、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洗练、清新、沉郁。

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3、第三步,审题干,答题目。

课堂探究案二、掌握诗歌题材(一).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内容范围: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多。

★分析重点: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①借景抒情;②营造氛围;③塑造背景或环境;④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或情操;⑤以景衬境、以景衬情;⑥奠定情感基调。

)★基本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典型题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题目。

溪居[唐]柳宗元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 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1.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生活情景?有着怎样的特点?(5分)【答案】(5分)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

《木兰诗》导学案

《木兰诗》导学案

《木兰诗》导学案《木兰诗》导学案导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导学案,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3、体会本文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4、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5、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文学常识】1、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木兰诗》选自朝·郭茂倩编的《》,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叙述了古代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2、乐府是汉朝的音乐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专门收集民歌,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成为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

3、乐府诗的特点(1)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和完整的故事情节。

(2)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等。

(3)形式多样。

有四言、五言、杂言。

五言是乐府民歌的创新。

(4)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色彩。

4、互文: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

所谓“互文”,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互相补充的。

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一、积累下列知识:1、读准下面黑体字的字音。

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鸣溅溅()鸣啾啾()胡骑()戎机()朔气()红妆()金柝()著( ) 傍地走()二、初读诗歌,疏通文意:1、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登高》导学案2

《登高》导学案2

8.2 登高导学案1.了解了解杜甫诗歌风格及成就。

2.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

4.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5. 积累杜甫名句。

1.积累基础知识,品味诗歌语言,熟读成诵,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理清思路,理解诗歌的主旨,有效提问,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 品读经典,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积累杜甫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1.理解诗歌的主旨,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忧国爱民之情,提高文学修养。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一、走近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唐玄宗开元中,他南游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清狂”的生活。

天宝五年(746),他到长安,进取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

安史之乱起,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度关陇,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

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永泰元年(765),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

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后死于赴郴州途中。

有《杜少陵集》。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被称为“诗史”。

杜甫被称为“诗学宗师”“诗圣”。

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思想的教育和熏陶。

以稷、契自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曾自负地说:“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但杜甫一生却在苦难和穷困中度过,这使他更接地气,“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中秋咏月诗词导学案2

中秋咏月诗词导学案2

自主学习导学设计课题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共一课时(新学课)操作卡导学设计() 导学卡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人借月所寄托的情怀,并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3.养成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并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学习任务一、阅读“导学方案”第74页“资料整合”部分,了解作者信息及文作背景。

1.王建,代诗人。

2.苏轼,字,号,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之一;与其父、其弟合称为“三苏”;为派代表人物。

二、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栖.()宫阙.()绮.()户琼.()楼婵.()娟天涯.()不胜.()寒三、学习第一首《十五夜望月》1.诵读(小组互读,正音,划分节奏)2.赛读(小组推荐代表朗读,集体评价)3.品读①集体诵读《十五夜望月》。

②理解诗意(见“文言文详解”第10页)③你喜欢诗中的哪些词句?为什么?四、学习第二首《水调歌头》1.理解文题“水调歌头”是;“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是,它交代了作此词的理由。

2.自由朗诵,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划分朗读节奏。

3.展示朗读技巧,注意语速、重音。

(男生朗读上阕,女生朗读下阕。

)4.理解诗意(见“文言文详解”第11页),体会诗情。

①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②下阕呢?(抒发了什么感情?)③上、下两阕的联系何在?④小组讨论。

(1)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3)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5)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6)这首词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7)《水调歌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五、背诵这两首诗词学习疑点训练卡基础题(8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栖.鸦()绮.户()宫阙.()琼.楼()婵.娟( ) 不胜.寒(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中庭..落谁家..地白树栖鸦(2)不知秋思(3)把酒..寒..问青天(4)高处不胜(5)何似..在人间(6)千里共婵娟..(7) 今夕是何年...向别时圆.. (8) 何事长3.文学常识填空:(1)《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朝的(填人名);(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作者,字,号,代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晚
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诗中刻画了牧童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诗歌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出牧童天真顽皮、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作品在前两句的写景,突出了傍晚乡村静谧的特点,为牧童的出场作了铺垫。“横牛背”、“信口吹”等牧童的动作神态,活画出调皮天真的个性特征。
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其效果如何
任务三拓展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地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2、刻画人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
•古诗刻画人物形象,展示性格特征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 写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烘托、对比等。解答这类题目,可按 照如下思路进行: 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③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三、方法总结
1、人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
鉴赏要点(1)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2)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3)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答题步骤(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性等)。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②横笛:笛子.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注]③新声:新的乐曲.④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任务二 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下列问题)
1、请从环境、心理描写等角度评析诗中的李凝形象。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二.例题分析
1、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 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3、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所列问题。
鹧鸪天①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写该词时陆游42岁,因遭投降派罗织罪名免官,被迫隐居。②玉瀣(xiè):美酒。③黄庭:即《黄庭经》,道家的经典著作。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试题。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是作简要分析。
一、下面是《红楼梦》里的最精彩情节之一“宝黛初会”,读后回答问题。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 :“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
总课题
诗歌鉴赏
总课时
1
课题
人物形象
课时
1
学习
目标
1、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过 程

一、考点分析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1)你读出这首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这一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分析。
4、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所列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1.宝黛初会时,黛玉“便大吃一惊”,宝玉是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与原著中的那一情节相照应?
3、人物形象的比较题型答题思路
•比较人物形象的题目,一般从人物个性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入手设计题目。答题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细致解读题目所选诗歌,分析每首诗各自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②求同析异,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③整理思路,组织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