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 2.7.1.2a 区域差异比较检测 新人教版
2020届《考前三个月》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七 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专题突破练一、选择题农谚云:“一年红花草,两年田泥好”。
红花草,又名紫云英,多在水稻秋收前夕,套播于稻田中,水稻收割之后的次年初春时节,红花草就会显露出勃勃生机,长成江南“草原”,将初春的乡村装扮得如诗如画。
回答1~2题。
1.红花草在20世纪70~80年代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红花草种植业日趋衰落。
判断其衰落的原因有()①20世纪80年代末化肥市场放开②改革开放后,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承包者变更频繁,往往出于眼前利益,掠夺式经营③红花草使土壤酸化,地力衰退④其种植易导致土壤板结A.①③B.①②C.①④D.③④2.红花草开花时节,宛如紫云,煞是好看,也吸引蜜蜂在其间飞舞酿蜜,即驰誉中外的“紫云英蜜”,花期过后,随着插秧季到来,红花草将被翻耕覆地沤田,变成绿肥滋养大地。
判断江西蜜蜂采红花草花蜜的时间是()A.2月B.4月C.6月D.8月答案 1.B 2.B解析第1题,20世纪80年代末化肥市场放开,大量化肥进入市场,农户减少红花草的种植,①正确;改革开放后,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承包者变更频繁,往往出于眼前利益,掠夺式经营,提高复种指数,②正确;红花草是一种优质农家肥,既能给农作物提供氮素肥料,节约种粮成本,又能有效改良土壤质地,③错误;由于红花草与水稻是套种,其种植不易导致土壤板结,④错误,故选B。
第2题,根据材料“多在水稻秋收前夕,套播于稻田中,水稻收割之后的次年初春时节,红花草就会显露出勃勃生机,长成江南‘草原’”可推断,江西蜜蜂采红花草花蜜的时间为4月,B正确;6~8月为水稻生长的季节,C、D错误;2月气温较低,红花草不会开花,A错,故选B。
(2019·江西南昌模拟)下图是“印度半岛局部地区略图”。
图示区域沿海平原为水稻种植区,德干高原为小麦种植区。
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沿海平原地区夏季气候特点是()A.高温多雨B.高温少雨C.低温多雨D.低温少雨4.图中水稻种植区的传统生产特点是()A.商品率高B.科技水平高C.机械化水平高D.单位面积产量高5.导致该区域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市场D.交通答案 3.A 4.D 5.B解析第3题,印度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沿海平原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高温多雨,A正确。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满分突破 专题三 区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讲 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
2.R 地治沙措施中,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 B.截留水分,降低沙层含水量 C.遮挡太阳辐射,降低地表温度 D.方格定位,便于栽树整齐
解析:R 地草方格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另外还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选 A。
答案:A
(2016·郑州模拟)读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 1~2 题。
1.宁夏是我国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图中 Q 地荒漠
化主要表现为( )
A.土地沙化
B.土位于宁夏平原,引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 被誉为“塞上江南”,因此 Q 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灌溉不当引 起的土壤盐碱化。选 B。
3热点追踪 考向一 生态环境建设
【例 1】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 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 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 生 态 裂 谷 ” 出 现 后 , 为 了 绿 洲 区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应 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思路分析] 1.题干信息 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 采地下水所致。这导致绿洲区地下水位下降,附近的交错区地下 水流向绿洲区。 2.知识迁移 要保持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 水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 结合的办法,防风固沙,使其恢复自然植被。荒漠地区不适合植 树造林;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会造成水资源过度使用;禁止 开采地下水不现实,应该合理开采地下水。 [我的答案] (1)C (2)D
2024年地理高考二轮热点专题复习讲练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综合题答题技巧含详解
专题32 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题答题技巧【第一部分方法指导】一、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综合分析。
1.农业生产存在问题的分析思路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有关。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生态方面的问题,如土壤盐碱化、土地沙化等;二是人类为追求农业生产的高利润,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污染。
2.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农业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①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实现旱涝保收;②加大中、低产田治理力度,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学技术,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科学种田,科技兴农,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例题[2019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
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
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
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右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推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七区域可持续发展2.7.2.1土地荒漠化问题课件新人教版
③干旱的农业区+不合理的灌溉,容易产生土地盐渍化。 ④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容易产生土地荒漠化。 ⑤干旱农耕区+引水灌溉,容易使河湖水量减少,产生土地 荒漠化、盐碱化。 (2)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①自然原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覆盖率、 地质特点等。 ②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不和谐方 面分析。
(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审题流程] 第一步:审材料,获取信息 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第二步:审图表,知识对接 第三步:正确解答
[答案个区域的环境与发展,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 问题密切相关,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不合理开发 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 一般思路与方法如下图所示: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在绿洲外围沙 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草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 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 固阻流沙。
③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④开发新能源:改变西北农村能源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 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村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 源结构。
工程措施:护坡工程等 理措施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农业技术措施:改变农业种植模式等
2.荒漠化问题 (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 ①土地荒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 部)。 ②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③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区、西北干旱灌溉区。 (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案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学时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设计思路】区域综合开发,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对优势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分析思路如下:【教学目标】以某流域为例,从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流域内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方面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2.针对流域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措施。
3.以某区域为例,从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等条件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4.针对区域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5.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
6.针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课前准备】课前检测:关于考试内容要求的自我诊断。
【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教学内容学情诊断教师活动使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关于考试内容要求的自我诊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课前复习回答的自我诊断部分,充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已有的关于本课考点的认知基础及差断,诊断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习目标展示投影《考试说明》具体考试内容要求,要求说出关键词。
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重点。
①朗读考试内容要求;②迅速说出考点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复习中的有意注意。
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知识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读图回顾本节课主要考点,构建知识网络,列出在前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疑问和困惑。
设计意图利用图1将本节课基础知识做一回顾,唤醒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记忆;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
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图2)。
考点诠释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内容解析]对流域进行开发,除考虑流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征,因地制宜对上、中、下游进行开发与治理外,还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与治理。
【精选】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七区域可持续发展2.7.2.1土地荒漠化问题课件新人教
思路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步骤。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首先思考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然后在思考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进行解 答。听课时关键应该弄清楚老师讲解问题的思路。
三、听问题。
对于自己预习中不懂的内容,上课时要重点把握。在听讲中要特别注意老师和课本中是怎么解释的。如果老师在讲课中一带而过,并没有详细解答, 大家要及时地把它们记下来,下课再向老师请教。
核心考点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真题体验]
[核心强化]
[知识整合] 1.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
地形:地形崎岖的山地、丘陵区 ①自然原因气植候被::夏植季被多稀暴少雨
土质:土质疏松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②人为原因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工程建设和开矿 (2)一般治
优等生经验谈:听课时应注意学习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同学们如果理解了老师的思路和过程,那么后面的结论自然就出现了,学习起来才能够举 一反三,事半功倍。
2019/8/6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7
谢谢欣赏!
2019/8/6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8
第
二 部
专题突破篇
分
专题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
区域可持续发展
[知识网络]
[名师点拨] 纵观近几年高考命题可知,本专题内容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 点,主要常考点有: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特点和区域差异; 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内资源开发的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 措施;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际间的资源调配;题型以选择题和综合题 两种形式呈现。
衡
5.湿地的保护措施 保护湿地的主要措施: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 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 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如洞庭湖湿地经过生态移民,湿 地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防洪调蓄能力。具体如下所示: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目录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目录高三地理二轮专题是可以帮助学生从基础知识到深入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课程,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我们提供了一份完整的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目录,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精选课题课题1:地球表面构造与地质演化1.1球表面构造1.1.1壳构造1.1.2地构造1.2质演化1.2.1造运动1.2.2山活动课题2:地质调查与实践2.1质调查方法2.1.1质调查仪器2.1.2质调查技术2.2际操作2.2.1质勘查2.2.2质抽样课题3:风、水、土的变化与利用3.1的变化3.1.2的变化规律3.2的变化3.2.1的分布3.2.2的循环3.3的变化3.3.1壤种类3.3.2漠化及其预防3.4用风、水、土资源应用3.4.1水措施3.4.2地利用3.4.3资源的有效利用课题4: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 4.1域发展4.1.1域经济发展4.1.2域城乡发展4.2境保护4.2.1境污染及其预防4.2.2态平衡与环境保护课题5: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5.1球变化5.1.1候变化5.2持续发展5.2.1能减排5.2.2源合理利用以上就是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的完整目录,结合当前的学习特点,学生们可以根据各个课题,深入掌握和巩固地理知识,让自己在高考中取得佳绩。
这里主要介绍了高三地理二轮专题的基本内容以及目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讨论一下各个课题的内容。
首先,课题1中涉及地球表面构造和地质演化的内容,学生们可以通过掌握地壳构造、陆地构造和构造运动、火山活动等知识来加深对地质现象的理解。
其次,课题2涉及地质调查与实践,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地质调查方法,包括地质调查仪器和地质调查技术,进行地质勘查、地质抽样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下面,课题3中研究风、水、土的变化及利用,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大气环流、风的变化规律、水的分布及循环、土壤种类、沙漠化及其预防以及节水措施、土地利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改善人类的生活。
推荐专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讲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 含解析
考向一可持续发展思想【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2.命题规律(1)以沙尘暴、全球极端气候事件、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粮食问题等热点为切入点,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地区分布差异及解决措施。
(2)以生态环境破坏区、海上航线的石油泄漏、沿海赤潮、咸潮等为背景材料考查环境问题的原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3)以我国某些区域图为背景材料,结合典型案例考查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侧重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2016•浙江卷)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7、8题。
7. 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 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 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 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8. 从万元产值能耗看A. 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 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 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 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答案】7. B 8.A8.图中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
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A对;广西最低,但能否承接高耗能产业取决于广西的经济发展基础与方向,B错;上海和江苏较低,适于发展技术型产业,而不应该发展重型工业,C错;湖北较高,应提高技术水平来降低能耗,D错。
答案选A。
考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产业发展方向分析【名师点睛】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题干的提示“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X轴和Y轴表示的含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区别。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课件
11.11
66.67
9.52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 )
A.丰沛的降水 B.昼夜温差大
C.充足的光热 D.肥沃的土壤
(2)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
A.长江流域棉区 B.黄河流域棉区
C.西北内陆棉区 D.三大棉区皆是
(3)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
[归纳提升•学技法]
1.农业区位因素的定向分析方法 (1)气候条件 气候是影响农作物种植的关键因素,气候因素可细化为光照、气温、降水、 昼夜温差、风、气象灾害等(根据题目信息增减因素)。解题时不仅要考 虑上述因素,还要考虑气候因素对其他因素(尤其是自然因素)的影响,并结 合农作物习性来进行分析。
析方法 图析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农业发展 以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影响该耕作、种植方式
的气候条件
的因素
考点 真题扫描
考向分析
(2021全国卷Ⅰ,37)考查 1.以区域地图为载体,以某特色农产品为背景
圩田适宜围垦的自然条 材料,考查当地为促进该类农业生产所需采取
件以及圩田的发展和改 的措施
区域 造
2.以某地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导致的生态环境
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
摘率已达69.8%。下表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
率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产棉区贡献率 长江流域
//%时段/年 面积 单产
黄河流域
面积
单产
西北内陆
面积
单产
1950—1965 22.61 30.27 26.85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专题附解答 区域可持续发展
热点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森林界线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 ℃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林线海拔高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地形C.夏季风D.海陆位置【答案】A【解析】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是低温(月平均最高温在7 ℃以下),其次是风及土壤等条件,而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纬度等。
读图可知,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向北逐渐降低,且与纬线大致平行,所以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A正确。
2.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石漠化B.乙地——沙漠化C.丙地——水土流失D.丁地——土壤盐碱化【答案】C【解析】读图并结合中国地形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乙地位于华北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旱涝、风沙、土地盐碱化;丙地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丁地位于三江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湿地减少、水土流失。
故答案选C。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字母A 、B 、C 分别表示 ( )A .海洋污染 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B .海水入侵 海洋污染 全球变暖C .全球变暖 海水入侵 海洋污染D .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 海洋污染【答案】D【解析】超采地下水、引用水过量,会使得地下水位下降,在内陆地区引起地面下沉,在沿海地区会引起海水入侵;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进而引起海平面上升;超标排放污水等,超出海水的自净能力,会引起海洋污染。
4.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B .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C .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D .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答案】B【解析】由示意图可以确定,海岸带侵蚀后退是由于入海泥沙减少,海浪侵蚀加强及近岸泥沙减少造成的。
二战以来,全球已出现过三次产业转移,目前第四次产业转移正在进行中,制造业全球布局具有寻“成本洼地”而生的特点。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升级练区域可持续发展(2021年整理)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升级练区域可持续发展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升级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升级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全部内容。
综合升级练区域可持续发展(2017·河北衡水中学二模)下图为某内陆国主要城市及河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1。
图示甲地区有两个雨季,分别是2—3月和7-9月,年平均降雨1 550 mm。
其原因是( )A.2—3月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B。
2—3月受赤道低压的控制C.7—9月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D。
7—9月位于西南风迎风坡2。
该国主要城市多分布于中部地区。
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地形B。
河湖C.土壤D.矿产答案:1.D 2.A解析:第1题,从经纬度位置可以得出,该地是埃塞俄比亚,降水主要来自高原地形雨。
7—9月,北非和阿拉伯半岛受低气压带控制,南印度洋吹来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为西南风,与来自几内亚湾的湿热气流合并为强大的西南气流,沿高原迎风坡抬升,形成7-9月的“大雨期"。
第2题,该国位于热带高原上,高原边缘气候闷热,高原面上较为凉爽,所以该国主要城市多分布于中部地区。
(2017·安徽宣城调研)下表反映了兰陵溪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
该流域4-10月的降水为924。
6 mm,占全年降雨量的84%〔注:地表径流系数指的是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mm)与降水量(mm)的比值,以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七区域可持续发展 2.7.1.2a 区域
差异比较
[真题体验]
(2017·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解析]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
[答案] C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解析] 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
[答案] D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解析] 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答案] D
(2016·浙江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下图为近年来五省级行政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各省级行政区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4~5题。
4.关于五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解析] 图中Y轴表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显示山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全国平均值,湖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国平均值,但远低于江苏的,故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的,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的,A、C项错误;图中X轴表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其比值越大,表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X轴显示经济发展速度上海低于江苏,广西高于全国,故B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 B
5.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解析] 图中各省级行政区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
据图可以看出山西万元产值能耗最高,因此山西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A项正确;广西万元产值能耗较低,进一步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会破坏当地自然环境,B项错误;上海和江苏万元产值能耗较低,主要是因为科技水平高,且产业主要向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向调整,故应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不应该大力发展重型工业,C项错误;湖北万元产值能耗较高,因此湖北应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来节能降耗,D项错误。
[答案] A
6.(2016·北京卷)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
(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
[解析] 第(1)题,由“山之南山花烂漫”可知古人登山的季节为春季,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分析大别山南北两侧由于气温的不同导致景观的不同。
第(2)题,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文三方面分析;由材料信息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可知该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具有灌溉,抗旱,蓄洪,排涝的功能。
[答案] (1)春季。
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灌溉,抗旱,蓄洪,排涝。
近年来高考对区域差异考查频率一直比较高;一般结合某区域地图、文字材料、区域统计资料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
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查不同时期区域发展的差异,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