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的施工方法。
与传统的小体积混凝土施工相比,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好、节省人力和材料等优点。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可以实现快速施工。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每次浇筑量远大于小体积混凝土施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工程的浇筑任务。
这一点对于一些工期紧迫的工程来说,尤为重要。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可以提高施工质量。
由于每次浇筑的混凝土量大,可以减少接缝的数量,从而减少了浇筑缝隙和接缝处的质量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可以减少混凝土的层间连接面积,从而减少混凝土层间的渗水问题,提高了建筑物的密封性。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还可以节省人力和材料。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速度快,可以减少浇筑的次数,从而减少了人力和材料的消耗。
在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可以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施工,进一步减少了人力投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也存在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量大,浇筑时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和流动性。
如果混凝土流动性太大,在浇筑中容易引起分层和掺杂问题,影响施工质量。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还需要合理安排浇筑时间和施工顺序,避免混凝土硬化时间过长,影响后续施工。
在实际应用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被广泛使用于高层建筑、地下工程、水利工程等需要大体积浇筑的工程中。
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控制,可以确保混凝土质量和施工进度,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益。
最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3篇
在当前这个建筑领域蓬勃发展的阶段,每一项工程的质量,都会对行业整体的形象和发展产生非同凡响的影响。
尤其是其材料的选择和不同材料的施工技术的选择,已经成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广泛受到业界关注的问题。
520作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伴随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逐步提升,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质量性能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优化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是确保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一大关键,是确保全面土木工程建筑质量的一大重点。
由此可见,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新型结构,通过混凝土材料与其他相关材料的密切配合而构成,常见结构形式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素混凝土结构等。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制作工序简单,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不高,便于操作。
混凝土结构可以基础材料作为施工原材料,具有良好的性价比,便于加强工程成本控制。
混凝土结构可利用工业废料进行制作,具有节能环保特性,性能可调节,满足不同类型工程的使用需求,且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和适应自然灾害能力。
2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2.1施工材料配制与搅拌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材料的配制和搅拌施工技术,是整个施工环节的基础。
因此,在配制和搅拌的过程中,应当对其材料中的成分,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在水泥材料中添加一些低碱活性集料以及低碱外加剂等材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施工材料的强度。
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在基础施工材料的基础之上,进行混凝土的调试,根据其材料的各个方面,对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计算,并且进行全面的检查,只有其检查质量合格以后,才能正式的开始施工使用。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为人们的居住和办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如何优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成为施工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材料选用、材料配比、施工技术等多个角度入手,分析探讨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并提出一系列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方法举措,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一、房屋建筑混凝土选材要点分析房屋建筑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沙子组成的,各种材料的选取对混凝土性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房屋建设过程中,必须对材料选取给予高度重视,水泥、骨料、沙子的选用方法如下所示:水泥是混凝土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混凝土的强度、硬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对于房屋建筑来说,选用的水泥不得对混凝土结构强度、耐久度以及使用条件产生不利影响,选用水泥应该使得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要求,且满足收缩性小、和易性好的要求。
水泥的强度等级需要根据房屋建筑的要求来选定,对于C30以下的混凝土,水泥强度等级应该在1.1-1.2之间;对于C35及以上的混凝土,水泥强度等级应该在0.9-1.5之间。
水泥的各项技术指标应该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并有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
在选择骨料时,应该尽可能选择质量好、强度高、性能稳定、质地均匀的骨料。
其中粗骨料最好选用自然连续级配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混凝土保护层的2/3,不得超过钢筋间距最小净距的75%,配置强度等级C50以上的预应力混凝土时,粗骨料的最大工程粒径不能超过2.5cm。
粗骨料最好选择二级或多级配置,其松散堆积密度应该大于1500kg/m3,紧密空隙率应该低于40%,吸水率应该小于2%。
对于要求较高的房屋建筑工程,还需要使用硫酸钠溶液循环浸泡法测试粗骨料的坚固性,对测试对象反复进行五次测试,其重量损失率应该符合设计要求,否则不得用于房屋建筑。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和施工安全解析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和施工安全解析摘要: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环,其技术质量和施工安全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人员的安全。
本文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了解析。
首先,阐述了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的重要性,包括工程质量、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
然后,分析了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材料配合比不合理、施工工艺不规范等。
接着,探讨了保障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的措施,包括严格质量控制、提升技术人员素质、加强监督检查等。
同时,对混凝土施工安全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事故原因。
最后,总结了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并呼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管理和培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施工安全引言: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施工技术质量和施工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人员的安全。
然而,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工艺复杂多变等因素,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和施工安全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因此,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施工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混凝土的质量受到水泥、骨料、砂浆等材料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材料,并保证其质量符合规定标准,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质量至关重要;配合比的设计和控制: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比例关系。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
因此,配合比的设计和控制是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的关键因素;施工工艺的选择和操作:合理的施工工艺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凝结性和减少负荷变形。
施工工艺的选择和操作包括搅拌、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
正确的操作方式和施工顺序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技术质量;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温度、湿度和风速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混凝土的胶凝过程、凝结混凝土的强度和减少负荷变形。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质量控制难等。
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不断改进施工技术和工艺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为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对技术的探索和总结,为今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在实际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系统地总结和整理,旨在为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促进建筑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1.3 研究意义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当前的建筑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强、耐火性好、密实性高等优点,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促进施工工艺和设备的改进和创新,推动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还可以为建筑工程的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对于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索其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大体积混凝土概述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混凝土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单体尺寸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常见于高层建筑、桥梁、水利水电工程等领域。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相关推荐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精选8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篇1摘要:近些年来,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大,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已经成为了建筑企业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可以更换的提高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文章中,笔者将对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不同阶段中的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及混凝土的浇注技术和护养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1 混凝土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强度指的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通过对混凝土强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清楚的知道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泥的强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水灰比相等的情况下,高标号水泥制成的混凝土的强度远远高于低标号水泥制作出来的混凝土。
不仅如此,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也呈现出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当水灰比大时,混凝土的强度就高,反之水灰比小,则混凝土的强度低。
所以,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利用增加水泥的使用量来提升温凝土强度分方法是不可取的。
除了水灰比与混凝土的强度有关系外,粗骨料也会对混凝土强度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通常都是将粗骨料的大小控制在3.2cm左右。
在石质强度、水灰比或配合比相等时,由于碎石表面的粗糙程度高于卵石,所以它的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要强与卵石水泥砂浆的粘结性,在这样的情况下,碎石混凝土的强度明显要高于卵石混凝土。
虽然细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没有粗骨料的影响大,但砂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浅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析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效率和科学性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养护措施等几个方面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较为详尽的浅析。
一、原材料选择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砂、石子、水和外加剂等。
在选择原材料时,首先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特别是水泥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1、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混凝土施工中选择优质的水泥是十分重要的。
2、砂和石子:砂和石子是混凝土中的骨料,其粒径的选择和配合比的设计对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3、水:水的质量和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过多或者过少的水分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4、外加剂:外加剂是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而添加的材料,包括减水剂、增塑剂、缓凝剂等。
在适当情况下的使用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原材料特性和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设计出合理的配合比。
在实际的工程中,一般会根据设计要求和技术指标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性能满足工程需求。
三、施工工艺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是指混凝土在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
在混凝土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艺要求:1、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混凝土的搅拌需要均匀,搅拌时间和速度要符合要求,搅拌机的清洁度也要符合卫生标准。
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混凝土的浇筑要均匀、连续,避免出现搅拌不均匀和分层现象。
关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关于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一、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施工中,将水泥、砂、石子等材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并在模板内进行浇注、振实、养护等一系列工艺过程,最终形成混凝土结构的过程。
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原材料准备、搅拌、运输、浇筑、密实、养护等环节。
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二、混凝土原材料的准备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和水。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需要对这些原材料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是水泥的储存和保管,要求储存环境干燥通风,严禁受潮。
其次是砂、石子的筛分和清洗工作,以去除其中的杂质,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水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应该使用清洁的饮用水,严禁使用含有化学物质的水源。
三、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混凝土的搅拌可以采用机械搅拌和人工搅拌两种方式。
机械搅拌通常采用搅拌车进行,在搅拌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水泥、砂、石子和水的比例,以及搅拌的时间和速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混凝土搅拌完成后,需要尽快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避免混凝土过早凝固和失去可塑性。
四、混凝土的浇筑和密实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需要尽快进行浇筑和密实工作。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控制浇筑的速度和均匀性,避免出现过早分层和积水现象。
而在进行混凝土密实时,可以采用振动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以排除其中的气泡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五、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工作,以确保其达到设计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养护主要包括保湿养护和温度控制。
保湿养护是指在混凝土凝固后,对其表面进行覆盖以保持一定的湿度。
而温度控制则是指在混凝土凝固初期,需要将其遮阳、避风,避免温度过快过高,导致混凝土开裂或强度下降。
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环保:未来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材料之一,其施工技术一直备受关注。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息息相关,因此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介绍部分将探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内容提供了深入了解的基础。
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对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效率要求也不断提高。
传统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包括施工周期长、能耗高、质量难以控制等,亟待寻找新的施工技术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新型材料和设备的应用、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发展等都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1.2 研究意义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施工技术的研究对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优化施工流程,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提高施工效率,进而降低工程成本。
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将有助于改进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进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保障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如耐久性、抗渗透性、抗冻融性等。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可以不断探索新的施工方法、新的材料,满足不断升级的建筑工程需求,推动建筑工程的技术进步。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满足不断升级的建筑工程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探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问题,将为建筑工程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材料检测与搅拌、浇筑与振捣、养护等多个方面。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1. 引言1.1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性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之一,混凝土在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混凝土具有优良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承受高强度的荷载和长期的使用,为建筑提供坚固的支撑。
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可塑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和设计要求进行灵活构造,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建筑需求。
混凝土还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和防火性能,能够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稳定性、耐久性和多功能性等方面,对于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究和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1.2 施工技术的作用混凝土结构作为土木工程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的作用至关重要。
施工技术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美观性。
通过优秀的施工技术,可以保证混凝土配比的准确性,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模板及支架的搭建质量,如果模板支撑不稳或者尺寸不准确,将导致混凝土结构整体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安全隐患。
对于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施工技术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只有在正确的施工技术指导下,才能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
施工技术不仅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保障,更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深入研究和探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作用,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和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 正文2.1 混凝土配比设计混凝土配比设计是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
正确的配比设计可以保证混凝土具有所需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在进行混凝土配比设计时,首先需要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掺合料。
然后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工程要求确定水灰比,再根据水灰比计算出水、水泥、砂、石料的配合比例。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在梁、墙、板等混凝土构件中,其单体体积大于1m³,混凝土浆体积大于4m³的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相对于常规混凝土施工技术来说,更加复杂,要求更高。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需要考虑混凝土的配制、加工、运输、浇筑等多个环节,确保最终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本文将从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混凝土配制与浇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1. 浇筑难度大: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难度远远大于常规混凝土,主要是因为其浇筑体积大、工期长,需要考虑混凝土浆液的流变特性、坍落度保持、温度的控制等问题。
2. 非常规施工:相对于常规混凝土而言,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更复杂、更需要技术经验和娴熟技能。
3. 质量要求高:大体积混凝土主要用于承重结构,要求密实、无裂缝、均匀强度的质量要求极高。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混凝土配方设计:根据工程需要和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混凝土配方,确保混凝土的流变性能、耐久性能和抗渗性能。
2. 配备专用设备: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如大型混凝土搅拌站、自动搅拌车等,确保混凝土的搅拌均匀、温度控制等。
3.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浇筑顺序、浇筑高度、浇筑方式等。
三、混凝土配制与浇筑1. 混凝土配制:严格按照设计配方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配制,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流动性符合要求。
2. 浇筑工艺:采用分段浇筑的方式进行,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避免因为温度过高引起混凝土开裂。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引言作为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随着科技发展和建筑工程的不断进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改进。
本文将深入探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进步提供一些参考。
一、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和重要的结构形式之一。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优秀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确保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其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
二、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混凝土的拌合技术、浇筑技术、养护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也日益趋向于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这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契机。
三、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关键问题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混凝土的材料选择、拌合比设计、浇筑工艺等方面的技术问题,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和抗压强度。
混凝土的养护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养护技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和设备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问题,高效、节能、环保的混凝土施工工艺和设备将对建筑工程的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
从技术趋势来看,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将成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混凝土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新型材料的应用也将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产生巨大影响,例如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和耐久性。
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引言某商住楼项目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为长64.2m宽35.2m厚Lm的筏板基础,基础混凝土总方量2300m3,属大体积混凝土。
具有结构厚、体积大、钢筋密、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的特点。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混凝土在逐渐散热和硬化过程中会导致其体积的收缩,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这种收缩更加明显。
如果混凝土的收缩受到外界的约束,就会在混凝土体内产生相应的收缩应力,当产生的收缩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收缩裂缝。
影响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混凝土中的用水量、水泥用量及水泥品种。
自身收缩是水泥水化时消耗水分,产生所谓的自干燥作用,导致混凝土体的相对湿度降低及体积减小而最终收缩。
水灰比对自身收缩影响较大。
塑性收缩是在水泥活性大、混凝土温度较高或者水灰比较低的条件下,混凝土的泌水减少,表面蒸发的水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这时混凝土尚处于塑性状态,受到一点拉力,混凝土的表面就会出现分布不规则的裂缝。
出现裂缝以后,混凝土体内的水分蒸发进一步加快,于是裂缝迅速扩展。
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及早覆盖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除了收缩裂缝还有温差裂缝、安定性裂缝等。
温差裂缝是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过大产生的裂缝。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
温差的产生主要有三种情况:①在混凝土浇筑初期,这一阶段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形成内外温差并导致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过大产生裂缝。
②在拆模前后,这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很快,从而导致裂缝产生。
③情况是当混凝土内部温度高达峰值后,热量逐渐散发而达到使用温度或最低温度,它们与最高温度的差值即内部温差。
这三种温差最严重的是内外温差。
安定性裂缝表现为龟裂,主要是由于水泥安定性不合格而引起。
本工程基础的截面尺寸较大,在混凝土感化期水泥消化过程中温度增高,使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内外温差产生的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应力,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摘要:一直以来,混凝土材料因其较高的适应性、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制备和施工都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施工质量,所以混凝土施工对施工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施工技术人员要完全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进行施工,坚决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引言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建筑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浇筑的特点进行详细了解,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使整个过程能够达到规定的标准。
同时采取合适的措施,对工程质量重点进行控制,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前期准备1.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前的材料准备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所使用到的水泥、砂石、钢筋等建材需要结合设计要求做好进场检查,并对进场建材的规格、质量以及类型等进行抽查以确保进场材料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要求。
对于抽查结果不满足的建材需要及时予以清退,避免其进入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施工现场。
在完成了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前的材料准备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良好的拌和。
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前,应明确施工材料的配合比,并在实践中对所选配合比进行检验。
对不同配合比形成的混凝土性能差异进行检验,找出最符合施工项目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的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确定后,施工项目中混凝土的搅拌顺序和搅拌过程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按照配合比进行混合。
建筑工程混凝土实际搅拌阶段应适当加强混凝土含水率的检测和控制,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相应调整。
1.2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技术准备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有必要采用分层浇筑技术。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到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技术、养护等方面。
以下是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
一、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首要环节。
根据工程的要求和混凝土的性能,设计合理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在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等方面都符合要求。
配合比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特性、施工环境条件、施工工艺等。
二、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浇筑前的准备工作:清理浇筑面,铺设隔水膜,设置膨胀水泥浆等,确保浇筑面的平整和干燥。
2.浇筑时的均匀性:保证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的均匀性,避免出现空鼓、积水等问题。
3.浇筑层次的控制:将浇筑分为若干个层次进行,每层浇筑前需检查前一层是否已达到设计强度。
4.浇筑温度的控制:根据环境温度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避免出现过早干燥或过渡排水等问题。
三、混凝土的养护技术混凝土养护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在施工后正常硬化和发挥其设计强度的技术。
混凝土养护的要点包括:1. 表面保湿: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早期,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避免过早干燥和收缩裂缝的产生。
2. 温度控制:在冬季或低温环境下,采取保温措施,避免混凝土的冷却和冻结。
3. 草化处理:在暴露的施工场地,可以采取铺设草帘等措施,防止日晒雨淋对混凝土的损害。
四、混凝土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混凝土裂缝、鼓泡、起砂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混凝土裂缝可以通过增加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粘结材料、控制浇筑温度和加强养护等方式来减少。
混凝土施工技术难点及相应解决方案,通用
混凝土施工技术难点及相应解决方案,通用篇一:关键施工技术、工艺、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关键施工技术、工艺、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施工测量各层柱筋的搭接完毕后把水准点结合建筑物的各层相应标高引测到竖向钢筋上, 用红油漆标示, 再按施工图在柱筋上相应位置标上梁、板底及板面等标高标记。
在拆除模板时把水准点标高精确引测到柱, 选择便于向上传递的位置做好标记, 作为向上传递的控制点, 再根据施工图用钢尺量度传递到各层。
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各主控线和校核应闭合, 或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否则应重新复核, 查明原因。
所用经纬仪等仪器定期检验校正, 架设仪器时一定要严格对中、水平。
钢筋工程进场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并已送检合格后方能使用。
钢筋现场加工时要严格按照钢筋配料单给定尺寸、数量、规格进行加工, 加工完成后用钢丝将同种钢筋绑扎成捆再进入现场, 按施工平面图中指定的位置堆放, 避免引起混乱。
要求配筋人员及材料加工人员, 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 按图纸要求进行配制。
在许可情况下可考虑加工及施工误差, 将搭接及锚固长度放大20毫米。
在绑扎柱钢筋时先按箍筋分档线, 按实际个数套好箍筋, 将柱箍绑到梁底部位后, 加密区位暂时不绑, 穿梁铁, 梁筋就位后再绑扎加密区箍筋。
板的负弯矩筋处绑扎时, 按1米间距设置马凳。
马凳长度为1米, 两端为人字形支脚, 禁止直接在钢筋上行走, 并派专人负责检修。
板的钢筋须在模板上按间距弹线后再按线绑扎钢筋,调直。
绑扎板钢筋时要注意弯钩朝向, 下铁弯钩朝上, 上铁钢筋钩朝下。
绑扎钢丝必须朝内。
进行钢筋机械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考试合格后, 持证上岗, 确保钢筋连接质量。
钢筋表面严禁有油污或老锈, 油污必须清理干净。
缺扣、松扣的数量不超过绑扣数量的10%。
且不应集中。
配筋人员要认真学习规范, 熟悉图纸, 了解清楚锚固、绑扎、搭接长度, 保护层的有关规定, 配制时要画布筋配置示意图。
特殊部位必需铺钢筋放大样图。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及对策分析一、建筑工程施工中相关混凝土问题概述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存在着许多问题,常见的混凝土问题主要为裂缝问题、麻面问题、钢筋裸露问题、蜂窝孔洞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施工技术水平不高的进一步体现,从而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
以下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分析。
1、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通存在而又難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一些裂缝看似细小却潜藏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或是造成工程渗漏,影响正常使用,亦或是其不断的扩大,可能会危及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成为结构破坏的先兆。
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混凝土立模和振捣方面存在不足,洒水养护工作不到位等,但无论何种因素,都威胁着整个工程的安全。
2、混凝土麻面。
混凝土施工后常会发现麻面的现象不仅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外观,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
混凝土麻面、缺棱掉角主要是由于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干净;浇筋混凝土前木模板未湿润或湿润程度不够,养护不好、混凝土没有捣实、过早拆模等都会造成混凝土的麻面现象。
导致了建筑物出现缺浆以及表面不光滑等问题出现,对建筑工程整体效果与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3、混凝土蜂窝、孔洞。
混凝土的蜂窝孔洞现象也是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
混凝土的配合比不正确、搅拌时间过短或过长,搅拌的不均匀、混凝土没有捣实等这些技术问题如果没有控制好的话就会影响建筑的外观,也影响着工程的质量。
4、钢筋裸露问题。
钢筋裸露也是影响建筑外观的主要因素之一,即混凝土露筋,其主要是由于在混凝土浇筑振捣环节,钢筋的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钢筋露筋。
二、探究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1、按照规定的比例合理配制混凝土1.1控制原材料质量。
若要确保合理配制的混凝土的质量,需要在配制混凝土之前把握好原材料的质量,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优质水泥、洁净的水、矿物混合料、粗骨料、细骨料、外加的添加剂等。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建筑混凝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对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今后的建筑施工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控制;养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材料、施工工艺也在快速的更新,检测手段也在进步,同时在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质量认识的观念也在转变。
以往提到混凝土质量都重点关注混凝土的强度,现在不仅重视其强度,更加关注混凝土的耐久性,在重视其物理性能的同时,更加重视其化学性能。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强调抓混凝土工程质量,必须重视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并举,抓耐久性,既要抓混凝土自身影响因素,又要抓混凝土对钢筋腐蚀影响。
否则,难以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安全和耐久性,更无法保证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寿命。
1、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的生产是预拌混凝土配合比的实现。
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一般包括各组成材料计量、搅拌、出厂检验、运输和泵送(或自卸)等工序的控制。
预拌混凝土的生产通常在具有微机控制、自动计量的搅拌站进行。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试验室应根据原材料的变化以及工地反馈的信息等,及时做好配合比的调整。
特别是混凝土动态质量控制。
预拌混凝土应逐盘配料计量,当对计量的精确度有怀疑时,应立即进行零点校核(可与过磅重量对照等)。
搅拌前,应认真核对混凝土配合比(包括所用原材料的产地、品种、规格及计量值等)。
混凝土拌合物的各组成材料应拌和均匀。
影响混凝土搅拌质量的因素有两个方面。
一是投料顺序。
不同密度的物料进行混合搅拌时,一般是先投密度小的物料,然后将密度大的物料逐步投入到密度小的物料中(边搅拌边投料)。
二是搅拌时间,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搅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拌合物匀质性随搅拌时间的延长而趋于良好。
当使用强制式搅拌机时,其搅拌时间为30秒左右。
高强混凝土应适当延长20~30秒。
混凝土取样鉴定,取样前,应高速搅拌10秒钟。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最为常见的材料之一,其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对于工程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混凝土施工技术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施工的基础。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原材料的性质和特点、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所设计的配合比在施工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性能要求。
2. 混凝土搅拌与浇筑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是混凝土施工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在搅拌混凝土时,需要控制水灰比,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符合要求;在浇筑混凝土时,需要控制浇筑速度和均匀性,避免混凝土内部产生空隙和缺陷,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施工后,需要进行养护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养护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促进混凝土的水化反应,避免混凝土龄期过早干燥和开裂。
通常采用喷淋、覆盖膜、湿润等方式进行混凝土养护,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二、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1. 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受到原材料的影响很大,因此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对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确保原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 混凝土强度检测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通常采用取样试块进行强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调整和控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
3. 施工工艺控制4. 质量验收与评定对于施工中的混凝土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和评定。
在混凝土施工结束后,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抽检和评定,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对于不合格的混凝土,需要及时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对工程质量和安全造成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对混凝土在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与强化措施。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建筑行业技术研究工作者关注的主要课题之一。
然而,建筑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控制过程。
1 混凝土在建筑施工现场存在质量问题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中混凝土施工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最为特殊的环节之一。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的整个生产过程都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
施工现场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导致混凝土的质量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质量控制难度更大,施工技术的要求就更高。
目前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包括以下几种:
1.1 蜂窝。
即由于配合比选取不当、原材料计量不准、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等原因造成的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蜂窝状空隙的现象。
1.2 麻面。
即由于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破坏、混凝土失水过多、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等原因造成的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的现象。
1.3 孔洞。
即由于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且振捣不够密实等原因造成混凝土结构内部形成较大空隙,且
钢筋外露的现象。
1.4 裂缝。
即混凝土内形成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的现象,混凝土裂缝按其形成原因可以分为收缩裂缝、沉降裂缝、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以及施工工艺引起的裂缝等。
2 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可控性分析
2.1 混凝土浇筑技术控制
混凝土浇筑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般来讲,混凝土浇筑的流程如下:自然流淌、水平分层、斜向分段、持续推移、一次到顶等。
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搅拌,在浇筑过程中绝对不能向混凝土中加水,如若混凝土不合格,必须将其退回搅拌站重新搅拌。
混凝土必须在初凝前进行浇注,若在浇筑前出现初凝现象,必须将混凝土再进行一次强力搅拌,使其恢复流动性。
若在浇筑前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也需重新搅拌后再实施浇筑。
为了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两米。
为了防止施工裂缝的产生,须准确把握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将上下层浇筑时间间隔控制在初凝时间以内。
另外,气象温度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不容忽视,应避免在天气变化较大时进行混凝土浇筑。
2.2 混凝土振捣技术控制
为了保证混凝土振捣的均匀性和全面性,须分别在混凝土的坡角、坡中间及坡顶三处进行三道振捣,振捣器的插入点应尽量均匀,以行列式等方式进行均匀移动,避免漏振。
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振
捣的方法主要有垂直振捣和斜向振捣两种。
垂直振捣,顾名思义是指振
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振捣,斜向振捣是指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呈 40~50 度角进行振捣。
另外,为了使振捣达到预期的效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且须严格控制振捣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
一般来讲,将振捣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控制在 50 毫米以上,振捣棒移动的间距控制在400 毫米左右即可。
振捣之后的混凝土在终凝前须对其表面进行两次以上的抹平。
2.3 混凝土养护技术控制
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便会使混凝土出现凝结和硬化现象。
为了缩短混凝土硬化时间,必须采用必要的措施使水泥充分水化,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对浇筑后的混凝土洒水养护,使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润湿状态,避免因风吹、曝晒、寒冷、干燥等原因造成混凝土裂缝等问题。
然而,现在的很多建筑工程都在拼命抢工期,以致忽略了混凝土养护这一关键环节,混凝土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施工时的气候温度不同,养护开始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讲,若最高气温高于 25℃,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六小时内开始洒水养护;若最高气温低于 25℃,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十二小时内开始洒水养护。
而对于干硬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
不同品种的水泥所需要的洒水时间也不尽相同。
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的洒水时间不应小于七天;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搅拌的混凝土的洒水时
间不应小于十四天。
2.4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是最常出现的质量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和施工人员、施工环境、技术手段及机械工具等因素有关。
对于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首先是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浇筑后进行及时的洒水养护,增加环境湿度;其次是在满足和易性及可泵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混凝土出机塌落度,降低砂率并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泥量。
混凝土沉降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因此要预防沉降裂缝,必须要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必须实现高强度的搅拌和密实的振捣,避免漏振、离析等现象的发生,禁止向混凝土中随意加水。
另外,可以通过降低混凝士发热量,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避免混凝土吸收外部环境热量等方法减少温度应力裂缝发生的可能性。
为此,一般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早上或晚上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运输工具、泵送管路等常设置在阴凉处,避免暴晒,防止混凝土升温;必要时可埋设冷却水管,利用冷水为混凝土降温;及时有效地进行混凝土养护,尽量长时间地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湿度,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十四天,以增强其抵抗外界应力的强度,抑制温度裂缝的产生。
控制施工工艺裂缝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对模板施工的过程管理予以加强,以确保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在振捣过程中,派专人进行看模,防止松扣下沉现象发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允许值时方能拆模。
二是加强对混凝土成品的保护。
浇筑之后的
混凝土在达到应有强度之前禁止上人。
三是采用正确的振捣方式和适宜的振捣时间。
应在混凝土的坡角、坡中间及坡顶三处进行三道振捣,振捣器的插入点应尽量均匀,以行列式等方式进行均匀移动,避免漏振。
振捣棒要快插慢拔,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振捣时间过长,易导致浮浆现象;时间过短,混凝土不均匀。
2.5 混凝土强度控制技术
混凝土强度决定着建筑的整体强度、使用性能以及安全性能,是建筑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相关检验标准的必检指标。
因此,在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强度指标,施工人员必须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的要求,并通过实验合理确定配合比,以保证所配制的混
凝土符合质量要求,符合技术指标,符合施工要求。
一旦发现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混凝土,即漏配、少配或者错配的混凝土均不允许入仓。
另外,砂石的含水率对配合比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混凝土的实际生产过程当中还应该先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测定,并根据测定数据调整材料用量,提出符合要求的经济合理的配合比。
同时,现场施工人员还应加强对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质量和强度的控制,一旦发现不符合相关标准或配级难以达到标准的水泥、砂、石,一定要及时制定调整方案,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确保对建筑整体强度的控制。
3 结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的整体质量,影响着结构的安全和使用性能,是促进国内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另外,在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各个工序之间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影响,任何一个工序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施工的最终质量。
因此,要严格控制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必须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采用有效的措施,掌握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及强化措施,从而有效控制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盖卫东主编.工程监理最新数据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强立明主编.建筑工程监理实例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